㈠ 建黨90周年手抄報圖片
在紀念建黨90周年的日子裡,面對金光閃閃的「錘頭鐮刀」的黨旗時,你知道她的由來嗎?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並沒確定黨旗形式。1925年5月,在廣州召開了農民代表大會,成立了廣東省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第一次打出了犁頭太陽旗。1922年1月,中國共產黨派代表參加了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場上,懸掛著共產國際的統一徽記——「錘頭鐮刀」,這表明國際布爾什維克是以工人、農民為主力軍組織的無產階段先鋒隊。同年7月,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中國共產黨加入第三共產國際。從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和蘇維埃政權的旗幟上,都相繼出現過「錘頭鐮刀」和「五角星」標記。在中國革命博物館里,還可看到各種圖樣的黨旗:一塊紅布上方嵌著中國共產黨的英文縮寫字母「CCP」,下方寫著入黨誓詞;另一面旗幟的中央是一顆黃色五角星,五角星中間交叉著鐮刀與錘頭,五個角內寫著「中國共產黨」五個紅字。
紅軍長徵到達陝北。194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楊家嶺窯洞里召開政治局會議,作出了關於製作中國共產黨黨旗的決定:規定黨旗為紅色,左上角為黃色「錘頭鐮刀」。大會委託中共中央辦公廳製作一批標准黨旗,分發給各機關使用。當時中央雖沒有對黨旗中圖案作出具體解釋和說明,但人們都知道,「錘頭和鐮刀」代表了工人、農民的生產工具,也是革命斗爭的武器。早在中央蘇區時,就普遍流傳著「斧頭劈開新天地,鐮刀割斷舊乾坤」的對聯標語。這表明工人、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也是組成中國共產黨的骨幹力量。
1945年4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隆重開幕,會場主席台兩側掛著6面黨旗,紅色黨旗上金光閃閃的「錘頭鐮刀」和紅纓旗桿映照著整個會場,樸素庄嚴。這是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第一次正式懸掛中國共產黨黨旗。黨旗圖樣從不同側面體現出黨的性質、行動綱領和光明前途,充滿著鮮明的民族氣質和戰斗精神,為黨史寶庫增添了一筆有著重要研究價值的精神財富。
見圖
㈢ 《建黨偉業》的精彩片段、精妙語言、人物角色、觀影感受
觀大片《建黨偉業》有感
近日看了電影《建黨偉業》,感慨頗多,影片從1911年的辛亥革命開始,涵蓋了孫文創立同盟會、溥儀退位、袁世凱稱帝,簽訂二十一條、張勛復辟、蔡鍔討袁、顧維鈞巴黎和談遇阻、陳獨秀、李大釗領導五四運動,發動工人罷工、青年毛澤東成長、共產國際成立、共產黨核心領袖留法直至共產黨成立……,這一系列重大事件,涉及了上百名重要歷史人物,展開了一段紛繁復雜、風起雲涌的史詩畫卷。影片大場景大製作大氣魄,的確不凡,光觀眾熟知的明星就有上百位,有的只有一兩句台詞一兩個畫面。而這些大牌明星的加盟,不僅將更多的觀眾吸引進電影院,更是解決了歷史片中「小角色大人物」的尷尬——歷史影片中的小角色也許只露了一面,卻常常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這種不一般的配角隨便找個小演員來演實在壓不住陣腳啊。
憑心而論,影片確實拍得很不錯,尤其看到最後五四運動學生上街那一段,愈加感慨,差點感動得熱淚盈眶,實在是很久沒有的感動了。
但還是有幾處細節,讓我在感慨之餘又大感遺憾。
首要一處就是影片中陳獨秀等新文化干將對於封建勢力以及舊觀念的論戰,說實話,馮遠征成功地塑造了陳獨秀,吳彥祖飾演的胡適也基本成功,可惜的是,這一切似乎都讓編劇的台詞給毀了,因為靜下心來聽論辯各方的思路和表達,實在讓人尷尬:正面人物,或者說站在歷史進步一面的言論實在是情緒大於理智,嘩眾取寵大於以理服人,反之,守舊退步一派的言辭倒是邏輯清晰,條理清楚,甚至在今天聽來也促人反思,乃至發人深省。
試舉胡適與辜鴻銘在北大圖書館的辯論為例分析,當時兩位才俊在圍繞文言與白話展開辯論,實則是談新文化與舊文化的優劣勢,深層次也談到了該堅持孔學還是師從外國的問題,陳獨秀、胡適、李大釗等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干將,自然是進步積極和正面的,這已經為歷史所證明,無庸再多言,但究其辯論本身卻恰恰相反。
先看辜鴻銘的言辭,「陳(獨秀)先生大言不慚,借推崇新文化,埋葬舊文化之名,將國人近代之磨難,歸罪於孔家舊學。試問,兩千年前之孔子何罪於今人哪?」這段話沒什麼分析和理論,看不出水平高下,但提出的問題即使今天看來也是發人深思的——中華民族自1840年以來近兩百年的屈辱,難道真的都應該歸罪於孔學儒教嗎?
接下來,有學生提出「孔子之學已經難以用於今日,對這一狀況難道視而不見嗎?」針對這一問題,辜鴻銘的表述就大見出彩了。他回答:「孔子教人之方法,就如數學家之加減乘除,兩千年前是三三得九,今日仍是,不會三三得八,自家算術不精,將題目算錯,卻怪發明之人,毫無道理。」這番話,不得不承認比喻精當,邏輯清楚,很難辯駁,而且聯系今天的社會現實,我們即使多了近百年的經驗和智慧,也不得不承認這番話基本是正確的,今天國學熱一再重現,孔子學院全球開花,甚至領導人還提出「以德治國」的理念,總不能說都是歷史倒退的表現吧。因此,影片中陳獨秀也評價「雖是詭辯,但也難掩其才華」。
然後影片中的胡適先生就站起來與之論辯,原以為才高八斗的適之先生要三言兩語揭示其「詭辯」之所在,給學生黃鍾大呂堂堂之音,可結果,唉。
請先看胡適先生的言論。「文化總該革新的,因為時間總在前進。有人講文言文文雅古樸,白話文粗鄙不文。我們說科舉誤國,誤在八股。八股文做得再好,不通新學,便不堪實務,不會做事,只會考試。我們的國家急需實務人才,腳踏實地,強健國力。」
通篇觀點眾多,思路不斷跳躍,從文化革新到文言白話,再到科舉八股,最後談實務人才。除了第一句說因為時間前行,因而文化也當革新,好歹有點因果邏輯之外,通篇基本沒有分析只有口號,而且很多話跟辜鴻銘先前的論題毫無關聯。尤其是批判八股那段,指責不通新學只會八股的人「不會做事,只會考試」,話倒是不錯,不過倒更像在批評我們當下絕大多數大學專業的學生現狀,最後文章落筆「腳踏實地,強健國力」,固然振聾發聵,但似乎不是在談論新文化舊文化問題,而是在對影片中台上台下的老師學生做自我批評——我們有空在這坐而論道,不如早點腳踏實地做點實事,此之謂「少談點主義多研究些問題」?
後面一段,針對漂亮女學生關於文言和白話的問題,吳彥祖飾演的胡適,的確明星范十足,優雅俊美風流倜儻,但作為學者來看,學養似乎就差好大一節了。影片中的女學生認為文言比白話更簡潔,並舉了「無能為力」一詞為例。老實講,在已經普及白話文的今天來看,這個女學生的觀點基本沒什麼問題,文言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的確比白話更言簡意賅,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說女學生的話有瑕疵或者漏洞的話,應該在於她舉的例子,「無能為力」實為成語,而語言中是否運用成語,其實並不是文言和白話的分歧或者說核心分歧,因為文言中固然成語良多,白話文中也可以大量使用成語。結果,影片中的胡適先生,不但沒指出這一問題,卻要非要為一展口才而顛倒黑白,硬說白話其實比文言更簡潔,並充滿小聰明地說,同樣的意思白話只要三個字就夠了,那就是——幹不了。這番言辭居然還引起一陣掌聲和女學生的愛慕崇拜,實在讓人困惑。其一,「幹不了」能替代「無能為力」的全部意思嗎?比如,我們說,現在社會風氣不正,看著社會上很多不和諧的行為,雖然明知道不好,但除了發發牢騷外,真的是無能為力。請問,這里可以換成「幹不了」嗎?恐怕有些為難吧。「無能為力」,意指不能施展力量。不能者,常常有兩層含義,一是無力而不能,二是有力然也不能。「幹不了」只能表達第一層意義,第二層意思就真的無能為力了。
更要命的是,還是這位英俊帥氣的胡適先生,在大貶語言中的成語作用之後,在後面的情節中自己反而大量使用,比如「亦步亦趨」「邯鄲學步」「東施效顰」「無濟於事」等等成語,如此出爾反爾,大打自己耳光,實在讓人尷尬。
憑心而論,編劇在寫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這些新文化干將的台詞時,一定也是煞費苦心,大感為難,並非他們的思維多麼高深難以復制,而是當時這些文化干將大才們的很多觀點很多言論,以今天的眼光客觀來看,其實是大可商榷,甚至是有失偏頗的。當然,原因並不在於我們今天多麼有高明,而當年的陳獨秀、胡適等水平不夠,關鍵在於魯迅先生關於開窗戶和拆牆的理論,也即是矯枉者必過其正,否則根本糾正不過來,因此,魯迅先生打過這個比方,說你要在牆上開個窗戶,所有人都反對,你也開不成,但如果你說要把牆全拆了,大家嚇一跳,經過商討,牆是不讓你拆的,但可以開個窗戶,因此,在中國,你要開窗戶就一定要說成拆牆,這樣才有成功的可能。
回到剛才的問題上來,當時的新文化干將的很多言論和觀點,今天看來的偏頗,其實很多並不是他們水平的問題,很多是有意為之的結果,目的在於可以在當時的中國開一個窗戶,批判文言是如此,批判孔學也是如此,但今天我們通過影片反映當時的情景,來表現他們的積極正面和進步,似乎在選擇言論觀點時要更加註意取捨,少選擇一些本來就過激的言辭,避免適得其反,褒獎變貶低,讓我們今天看這些原本應該出色進步的人士時,反而為這些台詞而尷尬,懷疑,甚至哭笑不得。
㈣ 建黨九十周年的手抄報內容!!!!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你和我一樣慘啊,我也是這個暑假要做建黨九十周年的手抄報,看在大家都是受害者的份上,我給你一招好了!
共產黨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最初的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共產黨成立的經歷
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1920年9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的《對於時局之我見》一文中,曾稱「吾黨」為「社會黨」,後來才改稱為「共產黨」。 最早提出「中國共產黨」這一名稱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儉學的他,在給毛澤東寫的兩封信中,詳細地研討了共產黨問題,提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它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他在對西歐各國共產黨特別是俄國共產黨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建黨步驟,其中包括「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
愛國詩句:
愛國,就是要讓這個國家走向民主而不是走向專制。
愛國,就是要讓國民走向自由而不是成為奴隸。
愛國,就是要勇於支持弱勢群體正義的行為,就是要敢於反對貪官權貴的橫行霸道。
愛國,就是要能夠接受別國對本國合理的批評而敢於反對這個國家不合理的制度。
愛國,既要能支持政府有利於國民的政策,也要敢於反對政府壓制或剝削國民的行為。
愛國,既要同情民眾的疾苦,也要憎恨貪官的腐敗。
愛國,既要為歷史上的輝煌和今天的成就而自豪,也要為傳統的專制和今天的落後感到羞恥。
愛國,既要勇於承認別國的優點,也要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
這些資料雖然不是我原創的,但是我在做手抄報時候覺得挺好的資料,推薦給你,每段落的標題都給你寫好了,你還可以在畫幾幅插圖,在弄一個"建黨九十周年的知識競賽」和「競賽答案」就可以勉強湊成一張手抄報了!
㈤ 愛國手抄報電影
建黨偉業
㈥ 建黨的手抄報
推薦答案 中國共產黨黨史簡介
(1919—1927)
中國共產黨創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採取資產階級民主派沒有採取的依靠廣大群眾的革命方法,推動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影響和推動下,在國共合作的條件下,中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運動標志著全國范圍的革命高潮的到來,為舉行討伐北洋軍閥的革命戰爭奠定了群眾基礎。北伐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號下進行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同國民黨中的先進人士一起,在北伐軍中發揮了骨幹作用。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黨領導的工農運動迅猛發展,動搖了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在中國的統治基礎。在斗爭的關鍵時刻,由於大資產階級的叛變和共產黨內發生陳獨秀投降主義的錯誤,這次革命遭到了失敗。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敗後,面對國民黨新軍閥的殘暴統治,中國共產黨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到農村,建立根據地,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黨領導根據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裝和工農政權,連續多次擊敗國民黨的軍事「圍剿」.
在革命走向復興的時刻,黨內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使黨再次受到嚴重損失。由於第五次反「圍剿」斗爭的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糾正了黨內的「左」傾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的領導地位,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黨從幼年走向成熟。隨後,黨領導紅軍以異乎尋常的堅強毅力,戰勝敵人的圍追堵截和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抗日戰爭(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中國共產黨制定抗日救國的綱領,提出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方針,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指明了道路。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裝深入敵人後方,發動人民群眾,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建設抗日民主政權。根據地軍民逐步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黨領導敵後軍民堅決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並同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妥協逆流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艱苦奮斗,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並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解放戰爭(1945-1949)
1946年6月底,國民黨統治集團,悍然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挫敗國民黨的軍事進攻,並轉入戰略進攻。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運動,廣大農民踴躍支援前線。國民黨統治區掀起的以學生運動為先導的人民運動,成為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條路線。「中間路線」遭到破產,人民民主統一陣線更加鞏固和擴大。國民黨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圍中。黨領導人民解放軍進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消滅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為奪取全國勝利和建立新中國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備。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全面建設(1949-1956)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立起來了,中國歷史從此開始了新的紀元。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癒戰爭創傷,調整舊中國的經濟結構,使整個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迅速發展。在黨的總路線指引下,我國大規模地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消滅了剝削階級,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為我國爾後的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各方面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
㈦ 《建黨偉業》
建黨偉業
建黨偉業電影海報電影《建黨偉業》 英文譯名: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 出品時間: 2010年 導演: 韓三平 黃建新 主演: 劉燁 馮遠征 張嘉譯 李晨 李沁 周潤發 潘粵明 劉德華 陳坤 聶遠;《建黨偉業》 圍繞1921年前後展開,展現了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它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周恩來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中心,講述了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邀請到178位演員參演。《建黨偉業》作為建黨90周年獻禮片於2011年6月15日正式公映。
㈧ 慶祝建黨90周年的手抄報和圖片,多一點,
建黨90周年
㈨ 建黨90年手抄報(圖)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1920年9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的《對於時局之我見》一文中,曾稱「吾黨」為「社會黨」,後來才改稱為「共產黨」。 最早提出「中國共產黨」這一名稱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儉學的他,在給毛澤東寫的兩封信中,詳細地研討了共產黨問題,提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它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他在對西歐各國共產黨特別是俄國共產黨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建黨步驟,其中包括「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
國,既不等於愛這個國家的政府,也不等於愛這個國家實行的主義。
愛國,就是愛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而不是愛這片土地的統治者。
愛國,就是愛這個國家的人民,而不是愛這個國家的政府。
愛國,就是要讓這個國家走向民主而不是走向專制。
愛國,就是要讓國民走向自由而不是成為奴隸。
愛國,就是要勇於支持弱勢群體正義的行為,就是要敢於反對貪官權貴的橫行霸道。
愛國,就是要能夠接受別國對本國合理的批評而敢於反對這個國家不合理的制度。
愛國,既要能支持政府有利於國民的政策,也要敢於反對政府壓制或剝削國民的行為。
愛國,既要同情民眾的疾苦,也要憎恨貪官的腐敗。
愛國,既要為歷史上的輝煌和今天的成就而自豪,也要為傳統的專制和今天的落後感到羞恥。
愛國,既不是盲目排外,也不是驕傲自滿。
愛國,既要勇於承認別國的優點,也要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
愛國,既要反抗外族野蠻的侵略和專制的統治,也要學習外國的科技文明和民主制度。
愛國,既是一種感情,也要保持理智。
愛國,不是無原則地支持某個領袖,不是無原則地為一個政權捐軀。
愛國,就是要勇於為人民的自由而犧牲,而不是被人利用成為排外的工具,成為專制政權維護統治的犧牲品。
也能寫寫紅梅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