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征組歌十首有哪些
分別是:
《告別》、《突破封鎖線》、《遵義會議放光輝》、《四渡赤水出奇兵》、《飛越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和《大會師》。
《長征組歌》在創作、排練、演出過程中,得到了周恩來、鄧小平、賀龍、羅瑞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北京軍區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和指導,是傾注了領導、專家、群眾心血的優秀藝術作品。
《長征組歌》於1966年奉周總理指示,列為他率領的中國黨政代表團赴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等國隨訪藝術團的重要劇目,爾後曾多次復排演出,並攝製成音樂藝術片,成為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歌舞團30年來的重點保留節目。
長征組歌誕生記
自問世以來,《長征組歌》就顯示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傳遍大江南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長征組歌》是在時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的蕭華上將,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患病休養期間創作的《長征組詩》基礎上譜曲完成的。
1964年9月至11月,重病未愈的蕭華,在杭州西湖邊的一座小樓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長征組詩》的創作中。
蕭華按照長征的歷史進程,從極其復雜的長征歷史中選取了12個最具典型性的事件,安排了組詩的整體結構。
經過幾個月的反復琢磨推敲,蕭華終於完成了長征組詩的創作。初稿寫出後,又經過近10次的反復修改,最終決定以毛主席《七律·長征》詩的第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為這組組詩命題。
1965年8月1日,《長征組歌》首次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演出,獲得巨大成功。之後連續演出30餘場,場場爆滿,在上海、南京、香港的演出也獲得了廣泛贊譽。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長征組歌》誕生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長征組歌
㈡ 電影長征組歌哪一年公演
紅軍不怕遠征難——長征組歌 (1976)
導演: 王蘋 / 黃寶善
類型: 音樂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76-05-23(中國大陸)
片長: 54分鍾
㈢ 長征組歌是什麼時候開始首場演岀的
1965年8月1日。
《長征組歌》於1965年5月初正式開始排練,曲譜邊排邊改。戰友歌舞團推出最強演出陣容,擔綱演出的有該團主要演員馬國光、賈世駿、馬玉濤。
經過兩個月的緊張排練,1965年7月19日在天津人民禮堂,蕭華第一次審看了由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訶、遇秋譜曲,著名指揮家唐江指揮的《長征組歌》。
他看完演出後說:「你們的演出讓我很感動,你們把歌唱活了,因為長征本身是偉大的,是感人的,你們的歌展現了偉大長征的面貌,你們演出是成功的。」
1965年8月1日,《長征組歌》在北京民族宮禮堂正式公演。
創作背景: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史無前例的長征。紅軍超乎尋常的毅力,戰勝了幾十萬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圍追堵截,越過了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經歷十個省、約二萬五千里的征途。終於到達目的地-------陝西省北部。
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曾參加過長征的蕭華回顧他在長征中的真實經歷、歷時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鮮明、感情真摯的史詩。
隨後,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軻、遇秋選擇其中的10首譜成了組歌,分別描繪了10個環環相扣的戰斗生活場面,並巧妙地把各地區的民間曲調與紅軍傳統歌曲的曲調融合在一起,最終匯成了一部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風格獨特的大型聲樂套曲------《長征組歌》。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周恩來與《長征組歌》問世
㈣ 長征背景音樂,速度,10分
長征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