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裡面詩朗誦者是誰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裡面詩朗誦者是:
林中華(男)和 白慧文(女)
B. 誰有大型音樂歷史歌劇東方紅的相關資料啊
您好!您咨詢的《東方紅》詳情如下:
《東方紅》誕生於「文革」前夕,這一點看似偶然,而實際上卻恰是最富歷史意味的一刻,它彷彿為「十七年」中國電影畫上了一個意味深長、可堪回味的句號。
《東方紅》是為新中國成立15周年而創作的大型歌舞劇,1965年被搬上銀幕。音樂、舞蹈工作人員共三千多人聯合創作演出。以《葵花向太陽》(序曲)、《東方的曙光》、《星火燎原》、《萬水千山》等七個段落,刻畫了中國人民反帝、抗日、內戰至新中國成立的過程。
歌舞劇《東方紅》率先誕生
1964年正值新中國成立15周年,慶祝活動中需要一些重點節目。7月13日,周恩來受陳毅邀請到上海,觀賞第五屆「上海之春」開幕式演出過的音樂舞蹈劇《在毛澤東旗幟下高歌猛進》。看罷此劇,周恩來受到啟發,下決心親自抓一部大型舞蹈史詩作品。
周恩來一回到北京,馬上找來周揚及文化部、總政文化部有關負責人談了他的設想。周恩來表示:「我有這么一個想法,就是最好在15周年國慶,把我們革命的發展,從黨的誕生起,通過藝術表演,逐步地表現出來……」一開始有人主張用音樂會的形式,後來周恩來建議是否能搞歌舞會,這樣更貼近群眾,更容易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7月18日決意提出,7月底晚會開始啟動,這意味著僅僅50天的時間就要弄出一台大型晚會。
關於大歌舞的名稱問題,導演周巍峙建議用「東方紅」,周恩來立即表示贊同。而且參考了國外的概念後又經過討論研究決定,晚會還冠以了「音樂舞蹈史詩」的名稱。
周恩來親自在全國調兵遣將,動用了3000多人的大型陣容,聚集了當時最權威、最著名的作詞、作曲家和歌唱家,綜合歌曲、戲劇、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講述了從帝國主義侵華,中國共產黨成立,二萬五千里長征,八年抗戰,到新中國成立的革命歷程。
將歌舞劇搬上銀幕
《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演出結束後,八一電影製片廠奉命同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一起承擔拍攝該電影的任務。為此周恩來特意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電影藝術家座談會,討論怎樣把舞台演出搬到銀幕上。「要讓觀眾像坐在大會堂里看《東方紅》演出一樣」被當作拍這部電影的總體要求。
在實際拍攝工作中,有些舞台演出的特點在拍電影時都成了特大難點。比如,原來大歌舞全部演出的幻燈背景,是由200多個小幻燈同時投影到天幕上,組成大約800平方米整幅巨大的,可以有簡單動作(如流水、飛雲、光芒等)的畫面———幾乎同電影的切換鏡頭差不多,有很好的藝術效果。但在拍電影時,幻燈背景的亮度不夠,而如果把強烈的電影燈光打到台上,幻燈背景就成了白茫茫一片,拍攝陷入困境。
後來經周恩來批示,劇組從上海借來全國著名的制燈專家蔡祖泉同志到《東方紅》攝制組工作,用提高幻燈背景亮度的方式解決了這個難題。另外,周恩來又交代外貿部的林海雲用外匯在國外購買伊斯曼彩色膠片,以保證電影的拍攝質量。
在周恩來的全力支持下,攝制組僅花了三個月時間就全部拍攝完畢《東方紅》一部彩色寬銀幕和一部彩色普通銀幕兩部電影的所有鏡頭。到1965年9月,周恩來再次到八一電影製片廠親自審查了《東方紅》,這部電影終告完成。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