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看完《海王》之後有什麼感觸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說一部於2018年12月7日上映的DC超級英雄電影《海王》
眾所周知,雖然DC在動畫、電視劇等渠道明顯高於漫威,且在漫威電影宇宙還沒布局前有《守望者》《諾蘭蝙蝠俠三部曲》等神級作品,使DC在電影領域顯然基礎好於漫威。
但因為漫威電影宇宙策略上的成功以及DC入局稍晚,DC被迫加速反追,導致如今DC的超級英雄電影除開《鋼鐵之軀》以及《神奇女俠》成績尚可,其他作品都給人一種失望與疲倦感。
而海王這位超級英雄雖位列正義聯盟之中,但其知名度顯然無法比擬DC那些大IP(蝙蝠俠、超人、神奇女俠、綠燈俠等),再加上之前幾部華納的窒息操作,因此令我對此片在開看前並沒有太大期望。
但實際看完以後,發現本片竟然意外的相當好看。
總的來說作為一部商業電影,本片絕對值得票價。
但你說要看完後二刷三刷,又感覺不至於如此的作品。
因為本片說實在的沒啥特別的新花樣,故事上也確實很一般。
正所謂散開滿天星,匯聚一坨屎。
華納DC好好把個人英雄說好了倒也不錯,期待明年4月上映的《沙贊》,看樣子這次應該走的是喜劇路線。
B. 奇幻片《海王》,上映2天票房超4億,全靠特效撐起來的嗎
《海王》算是火了,看完這部電影的人,大部分都感覺特效是真的很牛,上映2天票房就已經超過4億了,可是畫面很美,劇情很無聊,好想睡覺,一鍋無聊的大雜燴,換湯不換葯的故事,艷麗廉價的農家樂審美,看來《海王》也只能靠特效撐起來了。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全片最大亮點就是特效吧。這種什麼皇室私生子和正牌繼承人的爭權奪位,你老婆成我老婆,只有真正的王才能拿起來武器,嘴炮感動大BOSS的大雜燴劇情從小到大早看膩了。彩蛋居然留給了弱的一B打鬥部分,異常無聊的小反派,看完真的不期待續集了。2天能把票房沖擊到超過4億,這種特效也確實夠震撼了!
C. 《海王》女主演是如何打造令人羨慕的火辣身材扮演者到底是誰
《海王》一出,好評不斷,當初相約誓死守護漫威的人們都紛紛打臉,DC真香!除了海王亞瑟本人,最為引起關注的莫過於義無反顧給自己未婚夫帶了個大綠帽的女主角,湄拉了吧。
所以在勸說自己未婚夫無效之後,她就毅然去找了自己未婚夫同父異母的哥哥,勸他繼承大統,好讓自己的種族繼續與人類世界和平共處。當然了,男主一定要先拒絕一番,不行、不可以、做不到,拒絕三連。
自然,艾梅伯飾演的湄拉一定要鍥而不舍,畢竟男主是天選之子,註定的王者啊。不得不說,艾梅伯的性感美艷非常為影片中德湄拉公主漲分,明明就穿著一身綠色緊身衣,按理說誰穿都丑得要死,偏偏艾梅伯一頭濕漉漉得紅發垂在肩上,風情萬種,更別說之後盛裝出席兄弟兩的競技賽時,更是光芒加持,美得不可方物。
最後,還是希望以後在更多的大製作里看到這位已經30多歲卻顏值爆表的美人吧。
D. 看看雷神海王徐錦江十年前站在一起,他們都是什麼樣子
最新上映的《海王》電影吵的沸沸揚揚,由莫瑪主演的海王與徐錦江的外貌、體形的相似引起大家的熱議,甚至把徐錦江的臉P到海王身上也毫無違和感。在漫威系列裡面有一個「雷神」,在DC裡面有一個「海王」,海王的出現可以說是給DC的電影終於爭光了。他們三個放在一起可謂真假難分。
時過境遷,雖然他們現在都是四十多歲的大叔了,但年輕時的英俊模樣依舊留有深刻的 印象。
E. 《海王》女主角的扮演者是誰演技如何
最近上映的《海王》在朋友圈掀起熱潮,除了長相酷似「徐錦江」的男主的傑森莫瑪登上了熱搜,還有憑借著驚為天人的顏值和身材斬獲一票粉絲的女主的扮演者--艾梅柏·希爾德(Amber Heard)。電影上映後,人們紛紛感慨女主的顏值也太「能打」了吧,就連站在女神妮可基德曼身邊也毫不遜色!
打響了知名度,有了觀眾緣,希望我們的艾梅伯可以珍惜這個機會,拍出更多有誠意的作品,證明自己。我們拭目以待!
F. 《海王》的英文為什麼叫「Aquaman」
大家好,我是小粉筆。
最近大家有沒有被一部叫做《海王》的好萊塢大片刷屏呢?
《海王》由亞裔導演溫子仁指導,中國大陸的上映時間比北美還早兩周。並且一上映就獲得了非常棒的口碑,獲得最多的評價是海底世界的景色足夠震撼人心,帶來了充分的視覺享受!
其實近年來漫威、DC的超級英雄電影在大屏幕上屢見不鮮,比如復仇者聯盟、正義聯盟、蟻人、海王等。
相信大家如果看了電影的話也注意到了,「海王」的英文標題是「Aquaman」。「Aqua-」經常用於與水有關的前綴,而「-man」是超級英雄最常見的命名方式。
其實直譯過來就是「水人」,一下子少了很多霸氣有沒有!
我們可以列舉出很多用「-man」命名的超級英雄:超人(Superman)、蝙蝠俠(Batman)、鋼鐵俠(Iron man)、蜘蛛俠(Spider-man)等。
「-man」在英語中就是不帶褒貶色彩的「人」的意思。超級英雄漫畫最早被引進到中國時,台灣喜歡翻譯成「人」,而有武俠文化文化的香港喜歡翻譯成「俠」。因為這些超級英雄也像中國古代的俠客一樣行俠仗義。而中國大陸選用最多的是香港「俠」的譯法。
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越來越多譯成「xx俠」的電影上映,「xx人」的譯法在內地漸漸見得少了。不過台灣的譯法仍然是「蜘蛛人」「鋼鐵人」。
不過這並不是絕對的——「蟻人(Ant-man)」就被翻譯成了「人」,不過香港的蟻人依然翻譯成了「蟻俠」。
「超人(Superman)」在兩岸三地也依然被翻譯成「人」,畢竟「超級俠」聽上去有點別扭!說到超人,也不得不提一下雖然並不屬於漫威或者DC但仍然用「-man」命名的奧特曼(Ultraman),在香港也被譯成「超人」。此「超人」非彼「超人「~
此外,也有些超英本來的名字是沒有「-man」的,但在中文翻譯里依然加上了「俠」或者「人」。「綠巨人」英文裡面就叫Hulk(浩克),「Hulk」在英文里有「笨重的船、龐然大物」的意思,加上他是綠的,中文翻譯成「綠巨人」也是為了通俗易懂,畢竟光叫「浩克」可能讓人覺得雲里霧里。類似的還有閃電俠(The Flash),直譯就是閃電,加上俠字也是為了通俗好記。夜魔俠(Daredevil),「Dare」作名詞是「挑戰」,作動詞是「敢」,「devil」則是「惡魔」,因此夜魔俠也被翻譯成超膽俠。綠燈俠原名是「 Green Lantern」,直譯就是「綠燈」,也沒有「俠」。
還有一個特例是X戰警系列,X戰警的原文也是「X-men」,內地並沒有其他譯成「戰警」的例子。不過台灣的綠燈俠是譯成《綠光戰警》。
不過話說回來,別人都是人或者俠,或者戰警,海王怎麼就翻譯成了王呢?
其實在漫畫里,海王有個別名叫「 The King of the Seven Seas(七海之王) 」,這說明「海王」這個譯名是有依據的,翻譯成海王也能更直觀地表現角色特點,畢竟他真的是王,不是一般人。而「Aquaman」其實更多的是出於電影里的地球普通大眾的視角,因為他們把大多數超級人類都稱作「xxman」。
還有一個附加的小知識,漫威的「復仇者聯盟」和DC的「正義聯盟」雖然在中文裡都叫「聯盟」,英文的命名格式卻並不一樣。「復仇者聯盟」是「The Avengers」,直譯就是「復仇者們」。而「正義聯盟」則是「Justice League」,中文譯名就是直譯的。至於復聯為什麼加上了聯盟二字,我也無從考證,可能最初漫畫引進時的譯者也是為了通俗易懂,畢竟在漫畫 歷史 上正義聯盟比復仇者聯盟出來得要早,漫威創造出復仇者聯盟最初也有和DC的正義聯盟競爭漫畫銷量的意思。
其實每部電影的譯名都是綜合了很多因素決定的,重要的不是怎麼翻才對,而是大家看外國電影的時候能夠產生對英語的興趣,畢竟生活中的英語無處不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