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香水影評
影片以格雷諾耶鼻翼翕動展開了電影的敘事過程,也展示出主人公格雷諾耶的與眾不同之處:正是在其天賦異稟的嗅覺指引下,格雷諾耶的生命在世界上才得以存活、發展、興盛終至毀滅。
雖然影片將故事發生的年代返溯至18世紀,但影片以嗅覺的指引、以對香水的找尋為敘事線索,透過格雷諾耶這一人物形象,為觀眾揭示的卻是一個現代社會中個人自我實現的神話,歸屬感和愛的缺乏導致了神話的覆滅,這正是影片的主旨之所在。(《電影文學》評)
(1)神話電影影評音樂擴展閱讀
《香水》主要劇情:十八世紀,讓-馬普蒂斯特•格雷諾耶(本•韋肖 Ben Whishaw 飾)出生在巴黎最骯臟、最惡臭不堪的地方——魚市場上。格雷諾耶天生對氣味有著驚人的天賦:無論惡臭還芳香,他都一一記住,並能輕易分辨各種氣味。
當他在孤兒院長到13歲的時候,被院長賣給了制皮匠。格雷諾耶在制皮鋪過著犬馬不如的生活。機緣巧合,格雷諾耶在香水巴爾蒂尼面前展露了其過人的天賦,進入了香水鋪工作。
但格雷諾耶並不僅僅滿足於製作出世界上最芳香的香水,他夢想學得如何保存萬物氣味的方法。巴爾蒂尼告訴格雷諾耶香水的起源地在格拉斯,那裡的人知道保存氣味的方法。格雷諾耶拿著巴爾蒂尼的推薦信來到了格拉斯。格雷諾耶愛上了青春少女的體香,為了把這種香味保存下來,格雷諾耶最終走上了殺手的道路。
B. 莫妮卡.貝魯奇主演的全部電影名稱
8 .3 非常公寓 (1996)
影評(79)
收藏(670)
Lisa
約瑟夫 (1995)
影評(0)
收藏(1)
Pharaoh's Wife
零零碎碎 (1995)
影評(0)
收藏(1) 神話 (1994)
影評(0)
收藏(0)
Deborah
8 .0 吸血僵屍驚情四百年 (1992)
影評(456)
收藏(2446)
Dracula's Bride
7 .3 性之道 (1992)
影評(8)
收藏(92)
Marina and Angela
5 .9 情事 (1991)
影評(4)
收藏(77)
Francesca
後媽難當 (1990)
影評(2)
收藏(7)
Elda
愛與自由 (1990)
影評(0)
收藏(13)
7 .5 她恨我 (2004)
影評(1)
收藏(45)
Simona Bonasera
8 .1 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 (2003)
影評(212)
收藏(2057)
Persephone
8 .0 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 (2003)
影評(212)
收藏(2198)
Persephone
7 .7 辛巴達七海傳奇 (2003)
影評(24)
收藏(236)
Marina (voice: french version)
7 .3 太陽之淚 (2003)
影評(111)
收藏(756)
Dr. Lena Fiore Kendricks
6 .9 同床異夢 (2003)
影評(2)
收藏(53)
Alessia
Making 'Enter the Matrix' (2003)
影評(0)
收藏(1)
Herself
7 .1 不可撤消 (2002)
影評(203)
收藏(1691)
Alex
7 .4 美麗新世界II之女王任務 (2002)
影評(14)
收藏(290)
Cléopâtre
7 .3 狼族盟約 (2001)
影評(59)
收藏(423)
Sylvia
7 .5 疑雲密布 (2000)
影評(12)
收藏(146)
Chantal Hearst
5 .8 致命的邂逅 (2000)
影評(6)
收藏(90)
Laura
8 .4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2000)
影評(1000)
收藏(5171)
Malena Scordia
Comme un poisson hors de l'eau (1999)
影評(0)
收藏(5)
Myrtille
復仇的火焰 (1999)
影評(1)
收藏(8)
Marguerite
6 .5 羅馬新年 (1998)
影評(7)
收藏(110)
Giulia
給愛過的人 (1998)
影評(0)
收藏(17)
Valeria
7 .5 性快感與後遺症 (1998)
影評(0)
收藏(63)
La jeune fille éplorée
我多麼希望 (1997)
影評(0)
收藏(2)
Nellina
7 .3 太保密碼 (1997)
影評(25)
收藏(134)
1:30的火車 (2010)
影評(0)
收藏(7) 8 .9 巫師學徒 (2010)
影評(51)
收藏(943)
Veronica
6 .8 不要回頭 (2009)
影評(508)
收藏(1223)
Jeanne
7 .7 皮帕·李的私生活 (2009)
影評(131)
收藏(533)
Gigi Lee
8 .1 巴阿里亞 (2009)
影評(43)
收藏(335) 7 .3 愛的男人 (2008)
影評(19)
收藏(112)
Alba
7 .5 瘋狂之血 (2008)
影評(23)
收藏(120)
Luisa Ferida
6 .5 第二次呼吸 (2007)
影評(6)
收藏(38)
Manouche
7 .8 愛情手冊2 (2007)
影評(26)
收藏(119)
Lucia
7 .4 趕盡殺絕 (2007)
影評(378)
收藏(890)
Donna Quintano
8 .8 心之探戈 (2007)
影評(8)
收藏(46)
L'inafferrabile / La passionale / L'indecisa / La curiosa / L'aggressiva / La mamma / La premurosa
5 .6 撒旦魔王 (2006)
影評(9)
收藏(55)
La belle vampiresse
5 .5 靈石會議 (2006)
影評(16)
收藏(73)
Laura Siprien
6 .2 我與拿破崙 (2006)
影評(9)
收藏(64)
Emily
6 .7 格林兄弟 (2005)
影評(116)
收藏(788)
Mirror Queen
6 .6 愛我多深 (2005)
影評(66)
收藏(379)
Daniela
The Burly Man Chronicles (2004)
影評(0)
收藏(1)
Herself
大疑問 (2004)
影評(0)
收藏(2)
Herself
7 .7 耶穌受難記 (2004)
影評(162)
收藏(1104)
Magdalen
6 .1 超級特工 (2004)
影評(8)
收藏(111)
http://www.mtime.com/person/915020/filmographies/index.html
C.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會員
羅卡:資深電影文化工作者。曾任十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專題策劃。
羅維明:多媒介創作人。前任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策劃、電視台編導、《電影雙周刊》總編輯、香港電影資料館研究主任。著有影評集《電影神話》、《電影文章》等。
李焯桃:影評人,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藝術總監。曾任《電影雙周刊》總編輯,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策劃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歷任柏林影展、溫哥華、鹿特丹及釜山電影節,以至台北金馬獎及香港電影金像獎評審。著有《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筆記》、《觀逆集》、《淋漓影像館》等影評結集共八冊。近年編有《香港電影七九─八九》、《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及《小津安二郎百年紀念展》特刊等。
黎肖嫻:紐約大學電影研究系博士候選人。現任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助理教授。
黃愛玲:電影文化人。曾編《詩人導演 ─ 費穆》及出版文集《戲緣》。現為香港電影資料館研究主任。 林錦波:曾任《PC home》副出版人及總編輯、《電影雙周刊》、《越界》、《東周刊》編輯,、S-team Proction 出版總監及《星島日報》采訪主任。從事電影及科網評論工作。現任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董事及理事。
黃淑嫻:曾任香港電影資料館編輯部主管,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現為日本東京大學中文系訪問研究員。著有《女性書寫_電影與文學》。
列孚:香港資深影評人。曾任《南國電影》編輯;《中外影畫》半月刊創辦人兼總編輯;《影藝》半月刊總編輯。著有《指點十年》及《中國大陸電影綜評》。
舒明:在1965年開始發表影評,對歐洲電影和亞洲電影特別關注。著有《日本電影風貌》(台北,聯合文學,1995)、《平成年代的日本電影》(2007)。
張建德:影評人及作家,著有英國電影協會出版之《香港電影─額外的層面》一書,曾為多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英文編輯。
朗天:曾任職報館,現為評論及創作人,文化策劃。著作有《基督教之貧乏》、《人喜歡被騙》、《後虛無年代》、《後九七與香港電影》等。主編作品有2000年、2002年及2003年《香港電影回顧》。現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蒲鋒:影評人,前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曾在《星島晚報》、《現代日報》、《星島日報》、《經濟日報》、《快報》、《明報》及《電影雙周刊》發表影評。現為《信報》撰寫影評專欄。曾主編《1997香港電影回顧》及《經典200─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及為《世紀回眸 ─ 中華電影經典展》中文編輯。
龐奴:原名李照興,曾任報章編輯、記者、香港國際電影節編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傳播藝術系畢業。擅寫電影評論、城市現象及流行文化等各種文化觀察。主編作品包括《香港101》、《裙情洶涌》、《經典200--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及《上海101》。個人作品有《男人那東西》、《香港酷酷》及《香港後摩登》。
張偉雄: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現屆副會長,自稱電影作者,由評論至劇本,著有《低空飛行》。1997年開始獨立電影創作,導演作品包括《月未老》(1997)、《惑星軌跡》(2000)及《太陽無知》﹙2003﹚。
小敏: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中、英文編輯。於《明報》、《信報》、《星島日報》、《聯合報》、《Cosmopolitan》等媒介撰寫和電影有關的文章,並於《黃巴士》發表短篇故事。編劇作品包括香港電台的《尋人記》(1995)、《納清風》(1996)、《我家貓兒 — 龍貓是不是貓?》(1996) 、《身壯力健》(1997)、《肥May 正傳》(1998)及《波記開鎖》(2000)。文字作品有《我的貓故事》(2003)。於2003年創辦書節及傳訊活動公司藍藍的天。 趙嘉薇:曾任百老匯電影中心助理總監、香港國際電影節出版統籌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經理兼理事。現於香港電影數據館擔任編輯。
何思穎:往返於香港及德州侯斯頓的作家。曾任多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英文編輯。現任香港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
林超榮:現任自由撰稿人、香港電台《頭條新聞》節目主持及電影編劇。曾任無線電視高級編劇,後來加入亞洲電視擔任編劇審閱,其後晉升為電視監制。小說著作包括《男人的做和女人的愛》、《笑里情懷總是痴》、《頭條新聞小小說》及《人細鬼大》。
鳳毛:原名張鳳麟,畢業於中文大學及研究院課程,後遠赴法國索邦大學完成博士預備課程。為香港大學比較 文學系 博士。現任教於香港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課程包括:中國藝術及設計、電影等。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及香港影評人協會會員,影評散見於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網頁,及大專院校出版的電影論文集。
賓尼:原名李耀榮,畢業於嶺南大學中文系,後負笈英國史坦福郡大學進修,為傳媒及文化研究碩士。曾出任TVB「娛樂 + 生活文化」副總編輯,現為雜志編輯、自由寫作人,文章散見於學會網頁及報章雜志,並參與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多部電影書籍的文章撰寫,個人著作有《The Y2K Hero – Bruce Lee》(2001)。
皮亞:獨立電影人,明報電影版策劃。香港中文大學碩士,曾赴紐約大學進修電影製作,導演作品有《人造色素》(2002)及《我是貓》(2004)。編劇作品有《17歲的夏天》(2005),《人在江湖》(2006),《阿飛》(2006)。 潘國靈:文學作家、文化評論人,大學兼任講師。文章發表於中港台媒體如廣州《城市畫報》、《深圳商報》、台北《誠品好讀》、《明報》、《經濟日報》、《號外》等報章雜志。主編《銀河映像,難以想像》、《王家衛的映畫世界》,個人作品有小說集《失落園》、《病忘書》、《傷城記》、城市論集《城市學》等。曾獲第七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推薦獎、中文文學創作獎季軍及優異獎、青年文學獎小說高級組冠軍等獎項。曾擔任青年文學獎評判、香港電影金像獎專業評審、國際影評人聯盟獎(FIPRESCI)評審等。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理事、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
登徒:原名單志民。影評散見於《越界》、《信報》、《電影雙周刊》、《經濟日報》、《明報周刊》。現為《經濟日報》副刊電影版編輯,並為香港電台主持影評節目。曾主編《1996香港電影回顧》,又代表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負責「CIA 三面睇」放映研討節目。
湯禎兆:香港影評人及作家,專注於電影及日本研究。近著有日本電影研究《講演日本映畫》(2003)、香港文化論集《雜踏香港》(2004)及日本AV研究《AV現場》(2005)。香港電影研究《香港電影血與骨》(2006)。 馮若芷:多倫多大學畢業,主修電影研究。曾任多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助理編輯,以及商業電台《好聲好戲》電影節目主持人。現為專業翻譯及影評人。
徐寬:美國哈佛大學碩士。曾任職亞洲電視國際台,香港電訊互動電視及電訊盈科內容策劃。現任職寰亞電影製作部。
黃志輝: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獨立錄像藝術及視覺藝術創作人,錄像太奇創會成員。曾任《越界》雜志美術總監;設計及製作《低空飛行》、《從新浪潮至後現代》及《經典200─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等書。
黃國兆:資深影評人,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策劃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王勛:現職編劇及影評人。生於香港,於九十年代開始撰寫影評。曾任職記者以及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電影科助教,現為自由撰稿人。
劉蘭:當過電影編劇,超過十年的周刊記者及編輯。影評主要見於《東周刊》,《東方新地》,及電影評論學會的年度文集。除了影評之外,還以不同筆名發表雜文,小說及兒童文學等。
葉月瑜:香港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助理教授,著有《歌聲魅影─歌曲敘事與中文電影》。
劉曼久:曾任報章記者及電影網站主編,現從事影評、文字及影像創作。
游靜:香港大學英文及比較文學學士、紐約社會研究新校大學媒體系碩士、倫敦大學皇家可羅威學院媒體藝術系博士。曾於加州聖地亞哥校址、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密西根大學、倫敦大學等任教,現為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為「設計、文化與理論」課程統籌。同時身兼電影及錄像導演、多媒體裝置藝術家、散文作家及詩人,曾為紐約電視台編導及為香港電台電視部特約導演,執導劇情長片《好郁》於國際影展多次獲得肯定。著有文化評論集《另起爐灶》,散文集《裙拉褲甩》,詩集《不可能的家》及電影劇本《好郁》。研究范圍包括電影理論及創作、紀錄片、小眾傳媒、酷兒理論、錄像藝術及飲食文化等。2004年獲洛克菲勒博士後人文學科獎金赴美進行研究。 陳嘉銘:做過廉價兼職講師,教過電影、流行文化等學科。亦曾做過牛棚書院《E+E》雜志編務工作。作小說、棟篤笑、寫影評、搞文化多年。小說作品包括《野心》(1998)、《去一個沒有人的地方》(1998)、《積木小屋》(2001)及《無故遠游》(2004)。個人棟篤笑作品有《失業人士請注意Dating the Unemployed》(2002)、《盲俠談戀愛Loving Hong Kong, Being Blind》(2004)及《文化圈血淚史Ka Ming! Stand up! - Perhaps Culture》(2006)。文章多見於明報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網頁。現為澳洲墨爾本大學博士生,研究香港電影工業及誇國合拍電影;亦曾以《Getting lost, culture shock》為題,參加「零五年墨爾本國際喜劇節」棟篤笑比賽,從中觀摩。
清心:影評人、自由寫作人,從事廣告及市務推廣之文字創作。 影評及散文作品見於《都市日報》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出版刊物。
洛楓:原名陳少紅,香港出生;一九八七年取得香港大學文學院學士,並於香港大學修讀哲學碩士。一九九二年赴美國深造,先後取得美國南加州大學東方語言及文化學系文學碩士,及後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得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新穗》詩刊、《九分壹》詩刊編委、曾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兼任助理講師,現任中文大學中國語文及文學系高級導師。是香港著名詩人、電影評論員,作品以詩、小說及評論為主,作品散見於香港的《香港文學》、《素葉文學》、《詩雙月刊》、《星島日報》、《星島晚報》、《快報》、《越界》、《突破》;台灣的《藍星詩刊》、《創世紀詩刊》、《中華日報》、《當代》、《華人文學雜志》,以及美國加州洛杉磯《世界日報》等。著作有《世紀末城市:香港的流行文化》﹙文化評論﹚、《盛世邊緣》、《末代童話》(短篇小說)、《距離》(詩集)、《錯失》(詩集)。評論文章收入於《香港文學探賞》、《香港現當代文學探研》、《文學與表演藝術》。學術的研究范圍主要是香港的文化,包括詩、小說、電影、流行音樂等。
家明:原名馮家明,1995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大學時開始寫影評,作品散見於《電影雙周刊》、《信報》、《Amoeba》、《Homenet》、《Magpaper》、台灣的《光點電子報》及《開眼電影E周報》等,1993年至1997年在《年青人周報》撰寫電影專欄。2001年起在青少年中心、百老匯電影中心、藝穗會、大專學院及香港演藝學院等主持電影講座及短期電影課程,題材由電影歷史、電影欣賞、類型電影及新媒體分析等。現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理事。
羅展鳳: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員。專研電影音樂。電影音樂及電影專欄見於《看電影》(上海)、《深圳商報》(深圳),另散見於《電影欣賞》(台灣)、《中華讀書報》(北京)及《香港經濟日報》。著作有《映畫X音樂》,香港三聯書店出版(另附簡體版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現分別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及香港藝術學院。
呂永佳: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研究生、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員、獨立文學創作雜志《月台》編委。曾獲中文文學創作獎、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城市文學創作獎、浸會大學本科最佳成績獎。
陳志華:自由寫作人、出版團體「廿九幾」成員、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員。曾獲中文文學創作獎及青年文學獎。
蕭恆:早年畢業於商業電台DJ訓練班,其後獲香港大學文學士(比較文學及翻譯)及文學碩士(文學及文化研究)。曾任職港大,負責多個電影及文化活動的統籌與傳訊工作; 2002-04年間於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出任電影組行政主任。現職網上影碟及唱片零售商高級編輯,編撰關於電影及音樂的文字,另偶有文章見於報章雜志。曾與人合著《沙巴翁的城市漫遊》一書及主編《電影花火》文集。
翁子光:影評人,喜文字創作。文章偶見於《AM730》,及雅虎部落格「光明磊落」,現任東亞衛視電影評論節目「光影三人行」主持;編寫及執導舞台劇,今年將推出劇作《三分顏色上大紅》;參與影視製作,剛完成獨立製作《愛欲之港》之故事本。
D. 電影《神話》音樂
《神話》歌曲
01 神話之旅
02 美麗的神話Ⅰ - 成龍/金喜善
03 備戰前夕
04 孔雀之舞
05 懸浮天宮
06 神話重現
07 效忠蒙毅
08 長城之巔
09 神話之謎
10 激斗
11 千年之戀
12 再入天宮
13 決戰
14 印度之旅
15 把握住現在的你 - 張凌駿
16 蘇醒
17 重逢
18 訣別
19 美麗的神話Ⅱ - 孫楠/韓紅
專輯名稱:神話 電影原聲帶
演唱歌手:影視原聲
發行時間:2005年09月23日
專輯語種:國語專輯1CD
「神話」是近年少見,大成本、大製作的華語動作片,劇情貫穿了三千年的歲月,視界遍極了整個東亞。在國際知名的坎城影展上,早已經風靡了全世界的專業影評以及熱愛電影的大眾。
在這張電影原聲帶中,除了藉由知名音樂創作大師 Nathan Wang 與 Gary Chase 聯合創作氣勢磅礴的演奏曲,串聯起古往今來三千年歷史的雄偉壯闊,以及橫亘千里飛天遁地的奪寶奇謀;更藉由韓國知名音樂人 Choi Joon Young 「崔浚榮」普寫的主題歌曲「美麗的神話」,來歌頌電影里時空輾轉與身分地位無法阻斷的男歡女愛,在專輯中收錄了主角成龍、金喜善的深情對唱以及孫楠與韓紅專業的歌聲演繹之下,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情,也為這張電影原聲帶呈現令人動容的一面。
⊙故事大綱
愛情、貪念、背叛、斗爭,幾千年來恆久不變地編寫著人類的歷史。在好友 William (梁家輝 飾) 邀請下,Jack (成龍 飾)開始了徘徊生死邊緣的考古旅程,慢慢從秦朝寶石發出的神奇漂浮力量牽連到夢中美女的秘密。真相越近,越難解釋,也越不能自拔。神話之中,其實也離不開最現實不過的愛恨貪惡的天性。走到瀕臨生命的終結,因貪婪而聲名盡失的古先生不改本色,結果慘死;一心要名留千古的William 迷途知返,決定以死補償過錯。有人爭名,有人逐利,Jack 又會否為情放棄現在,與朝鮮公主玉漱 (金喜善 飾) 擁抱過去,長相廝守呢?
⊙故事內容
秦朝將軍蒙毅 (成龍 飾) 護送朝鮮公主玉漱 (金喜善 飾) 入秦為妃,期間遭叛軍伏擊,二人緊握著手跌入瀑布……考古學家 Jack (成龍 飾) 多年來纏繞著同一個夢,對夢中容顏脫俗的白衣女子神魂顛倒,感覺似近還遠,想要找他卻又無從入手。一天,好友 William (梁家輝 飾) 前來邀請參與研究神秘漂浮力量的計劃,Jack 應允一同前往帝沙探秘。在聖殿中,靈棺懸於半空,二人看得目定口呆,William 摘下祭檀上的寶石,靈棺突然失去浮力直墮地面。Jack 與 William 剛好避開,卻又被守墓者窮追,Jack 意外墜落激流,幸被印度少女 Samantha 救起,還帶他往見高僧,得悉與殿中拾得的寶劍有著前世緣分。
熱情的 Samantha 領著 Jack 翩翩起舞,時軍警來捉拿 Jack,眾人追趕到老鼠膠貼製造廠,衣服被膠貼粘住,邊打邊脫衣,最後要半裸著逃出廠房。Samantha 依依不捨送 Jack 乘船返回中國,情深問他:「我還會再見到你嗎?你會記得我嗎?」Jack 感到似曾相識,心神再次牽引到夢中的神秘女子。
William 喜見 Jack 大難不死,透露從寶石研究結果發現可抵禦地心引力,決定再到西安秦俑博物館尋找真相,Jack 希望尋回夢境;William 欲找寶石之謎。曾出身入死,但信念回異,兩兄弟因如何處理找到的文物而激烈爭吵,William 堅持要將寶物據為己有進行研究。此時 William 得知十年來一直資助他的竟是被 Jack 揭發盜墓而被剝奪教授稱號的古先生,二人因私心而暗自合作。
Jack 與 William 乘直升機到酈山上空進入瀑布群的峽谷,裡面竟有一條時光隧道,可通往懸浮的天宮!玉漱活生生的出現在 Jack 眼前,等待了數千年的玉漱以為是蒙毅信守承諾回來找她,非常感動;Jack 也終於碰上夢寐以求的女子,兩人誓要長相廝守。
古先生也尾隨到了天宮,發難用槍指嚇正在檢寶石的 William。Jack 出現,與著了魔的 William 打起來,混亂間 William 不慎撬出機關上的寶石,天宮失去浮力,成千上萬的兵馬俑從空中直墜而下,水銀湧出,眾在玉漱帶路下逃走。古先生想加害於 Jack,幸被 William 阻止。最後,古先生被大石壓死,William 決定長埋地底,名留青史。玉漱知道 Jack 根本不是真正的蒙毅,要留下來繼續等待承諾的兌現……至於 Jack,生死一線間,又能否逃出生天,延續神話呢?
⊙前世神話
考古學家 Jack 多年來時常夢見容顏脫俗的白衣女子,和自己穿著古代戰衣的模樣。與同事 William 在印度帝沙發現懸棺和一幅畫像後,Jack 的夢境愈發真實。他決定冒險前往與夢中一模一樣的大瀑布探個究竟。
唐季禮說拍《神話》很難,難在創新,還難在要留住成龍原本的影迷,不能過分「突破」。現代的考古學家 Jack 這個角色,就跟成龍向來的銀幕形象相似——忠於職守,身手敏捷,打得靈活滑稽。
構成片中奇幻色彩的重要元素是 Jack 和 William在 考古過程中發現的「懸棺」秘密。編劇給傳說中墜落的隕石碎片賦予了神奇的力量——能讓周圍的物體懸浮。隕石的神奇力量,使 William 萌發貪念,受奸人哄騙,險些把一心尋夢的 Jack 一起拉入絕境。在現代這個考古故事裡,唐季禮還希望藉助成龍和他自己的影響,用電影向海外傳達一些信息:不能以考古為名,行盜墓之實;不能以「保管」的名義,繼續佔有他國的珍貴文物。
◆驚險場面
一、跳崖直下深潭 精彩指數:★★★☆
場面解析:Jack 應好友 William 之約一起前往印度探尋漂浮力量的奧秘。在帝沙聖殿中,野心勃勃的 William 斗膽摘下祭壇上的寶石,害得漂浮在空中的 Jack 摔個半死。二人被衛士和信眾窮追,Jack 隻身在懸崖的岩石上赤手空拳地跳來跳去,忙亂之間順著岩石滑落數十米深潭中。
取景地:印度帝沙聖殿、馬騮山
印度帝沙聖殿還保留著古老的痕跡,唐季禮稱對此地心儀已久,《神話》涉及到考古的故事,讓他有機會把它收入鏡頭。在印度取景,也是出於擴大市場的考慮。
二、老鼠膠傳送帶巧妙脫身 精彩指數:★★★★☆
場面解析:Jack 被印度美女所救,但躲避不了印度警察的追捕。雙方追逐間闖入一家生產老鼠膠的工廠,眾人在鋪滿老鼠膠的傳送帶上繼續「貓抓老鼠」。鞋子被粘住了,脫鞋;襪子被粘住了,脫襪子;衣服被粘住了,脫衣服……緊張地折騰了一陣,印度美女也被迫脫衣,Jack 迅速巧妙地把自己的衣服套到印度美女身上。
取景地:某室內老鼠膠生產線
這是片中最有趣的一場動作戲。唐季禮更笑說這個場景他8年前就想好了。有一次他在地下車庫發現了老鼠,老鼠沒抓著,自己的鞋還被老鼠膠緊緊粘住。他當時就想把這個場景用在電影中。
三、飛墜百米瀑布 精彩指數:★★★★★
場面解析:Jack 乘直升飛機到酈山上空,戴上頭盔和身穿鐵甲,腰部拴上安全繩,從瀑布頂端跳下,然後跳進瀑布後的山洞。
取景地:酈山懸崖瀑布、雲南九鄉溶洞
這場跳瀑布的戲分別在兩處瀑布拍攝:高達 96 米的酈山瀑布和雲南九鄉溶洞。在拍攝之前,劇組先到實地考察,請專業蛙人潛入水底,炸掉水下的尖石,確保安全後才拍。
四、「天宮」懸浮打鬥 精彩指數:★★★★★
場面解析:Jack 進入瀑布之內受撞擊暈倒,被在此守候了千年的玉漱喚醒,夢中的美女、一座浩大的秦代懸宮,讓 Jack 目瞪口呆。為阻止尾隨的 William 和古先生武力接管「懸浮天宮」,當長生不老的皇帝,Jack 和受蒙毅之託守護公主的南宮彥聯手,與對方展開一番廝殺。在懸宮中,眾人的打鬥均在失重狀態下完成。
取景地:虛擬無重力「天宮」
「懸浮天宮」的拍攝地其實是一個三面環回的綠布景。特技動畫師後期將背景加工,製作浪漫和震撼的結尾。
◆現代角色
尋夢主角:Jack (成龍 飾)
嚴守職業道德的考古學家,夢中總有一位古代公主出現。為了解開夢境之謎,他開始探險。
夥伴:William (梁家輝 飾)
Jack 的死黨,願望是成為最偉大的科學家,他不顧一切探尋隕石懸浮的秘密,卻讓兩人都陷入了一場陰謀。這回梁家輝要跟成龍一起逃亡,參與驚險場面的表演。
死敵:古先生 (孫周 飾)
曾經是一名出色的考古學家,被利慾熏心變成盜墓黑手,是 Jack 的老師,也是他的敵人。
女伴:Samantha (瑪麗卡 飾)
驚艷的印度美女,從湖中救起暈倒的 Jack,並協助他逃過印度警察的追捕。
成龍的電影少不了美女,相對於金喜善的女主角地位,這位印度美女只能當當花瓶、養養眼了。扮演 Samantha 的瑪麗卡一向以性感形象徵服觀眾,今年年初被評為印度最性感女星。據說片中她所有打鬥鏡頭都親身上陣,因為她嫌替身的身材沒她好。
⊙今生神話
前秦大將蒙毅護送將嫁給秦始皇的高麗國公主玉漱前往咸陽,途中遭襲,蒙毅捨身相救,二人互生情愫。但蒙毅始終忠於秦始皇,回到咸陽,只能暗地裡保護玉漱。秦始皇臨終,為免玉漱殉葬,蒙毅率兵向叛軍要回被中途截下的長生不老葯,浴血迎戰。
「這是我跟成龍合作以來難度最大的一部戲,也是我花費最多心血的一部戲。」編劇兼導演唐季禮說,《神話》從籌備到拍攝完成,歷時四年之久,光寫劇本就用了兩年多。時隔8年再跟成龍合作,唐季禮感到難度更大,因為無論從劇本到動作場面,都要創新。唐季禮決定給成龍設計一個古裝的角色,讓他騎馬拼殺,讓他演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在導演看來,蒙毅的愛情故事是貫穿始終的主線,分量比冒險和奪寶等情節要重得多。
為了兼顧國內和海外市場,唐季禮選擇秦朝做背景,劇組走遍黃河石林、長城、京西草原取景,輔以大量電腦特技,重現秦朝千軍萬馬征戰的壯闊場面。
◆驚險場面
一、人馬合一 精彩指數:★★★
場面解析:蒙毅為取長生不老葯,帶兵向趙高叛軍發起進攻,千軍萬馬咆哮拼殺。黑色駿馬成了蒙毅的得力助手。
「人馬合一」是唐季禮最得意的動作創新點。他讓成龍騎上精挑訓練的一匹黑色駿馬,人在馬上與敵方較勁的同時,馬匹也能同時完成兩馬互踢的高難度動作,輔以電腦特技,馬匹的動作更有節奏感。
二、一夫當關 精彩指數:★★★☆
場面解析:蒙毅所帶軍隊節節敗退,黑色駿馬也中箭倒地。蒙毅把搶回懷中的不老葯交給心腹南宮彥,獨力阻擋上千叛兵。
「一夫當關這樣的戰爭場面,之前也是沒有國內導演拍過的。兩軍拼殺的場景拍攝時先安排數千臨時演員組成秦朝大軍,電腦特技顧問利用拍攝得來不同層次的鏡頭,設計雙方軍隊排陣的運算程序,合成數萬大軍的浩瀚場面。
◆古代角色
前世勇者:蒙毅 (成龍 飾)
這是成龍第一次演古裝。他穿上厚重的盔甲、披著大紅披風、頭戴鋼盔,跨著上一匹黑色的高頭大馬。唐季禮說,「起初成龍對古裝片很排斥,他無法接受武俠片中的人可以飛來飛去。他早年曾有過戴頭盔的造型,他認為很難看。幸好最後還是說服了他。」
女主角:玉漱公主 (金喜善 飾)
能讓秦王手下忠誠的大將動心的女人?唐季禮找來金喜善。他認為金喜善是很多男人一看就會愛上的女人。同時她要讓觀眾相信,她會為了愛一個人等待兩千年。在導演看來,金喜善有這樣冷艷而執著的氣質。
夥伴:南宮彥
與蒙毅出生入死的副將,受蒙毅的囑托,千年守護著玉漱公主,終於等到蒙毅歸來。
死敵:趙高 (於榮光 飾)
趙國為了阻止秦國的日益強大,計劃借高麗國公主前去秦國和親的機會破壞秦國「遠交近攻」的戰略,並扣下秦始皇聘術士煉就的長生不老葯。趙高是趙國派出執行這兩次行動的大將。幾經搏鬥,趙高也在蒙毅的勇氣和忠心面前低下了頭。
⊙成龍「神話」內心訪談
★ 接拍《神話》緣於一個情節
《神話》的故事貫穿古今,用導演唐季禮的話來說,現代部分是《奪寶奇兵》、古代部分是《勇敢的心》。成龍一身兼兩個角色,在古代部分扮演的蒙毅將軍,是個對皇帝絕對效忠的秦朝將領,但不自覺地對本屬秦皇的玉漱公主產生愛情。在現代部分扮演的是一個考古學家、探險家,歷經千辛萬苦將文物還給國家。成龍在采訪中表示自己現在每接拍一部電影,就要先問一下能不能給自己的孩子看,《神話》中保護文物歸還文物的情節,是他接拍的最重要原因,「我希望能利用我的影響,做一些公益的事,我覺得這個情節是非常有價值的。」
★ 拍兵馬俑完成一個心願
《神話》前前後後拍攝過程長達六個半月,取景遍及北京、西安、甘肅、雲南、上海、香港、印度,還進入了西安兵馬俑和印度古城喀比等文化遺址。成龍介紹說,拍這部電影的初衷是為了把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傳播出去,保護和發揚祖先給我們留下的珍貴遺存。在獲得國家文物局和西安兵馬俑博物館的支持後,《神話》劇組來到了兵馬俑坑。「拍攝過程中對於國寶級文物的保護,可謂煞費苦心,我們用盡了以往工作中的經驗和安全保護措施。例如,所有的臨時演員都用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所有設備都不進入俑坑,在參觀通道上架設設備從空中遙控拍攝;仔細計劃,盡量縮短拍攝時間等等。能夠毫無損傷地完成拍攝,把國之瑰寶、世界文化遺產——兵馬俑搬上銀幕,對我而言是完成了一個心願。」
★ 跳下瀑布差點一命嗚呼
穿上 50 磅重的盔甲在馬上閃展騰挪,成龍說在自己的銀幕生涯中還是第一次。而他最難忘的是跳瀑布差點丟了命:「那時天氣十分寒冷,瀑布又相當高,為了安全起見,我們邀請了專業的爬山隊協助計算跳躍的沖力和角度,他們確認安全才讓我穿上盔甲跳下去。正式拍攝過程中,我順利跳下瀑布後,他們要迅速將我從水中拉回岸邊,但是拉的位置和角度卻出了差錯,湖水倒流進我的頭盔內,我已嗆得不行了,可是沒有工作人員聽到我的呼喊,慶幸的是他們在我昏過去前一刻把我拉回,否則大家以後也許就不能再看到我演戲了。」
⊙成龍力邀金喜善對唱片尾曲,韓紅孫楠壓陣
唐季禮這次與韓國美女金喜善共同合作《神話》,自然也考慮到讓金喜善為這部電影演繹歌曲,金喜善本身很有唱歌天賦,而成龍也是出過唱片的老歌手了,所以二人在這首合唱的主題曲中都非常搭檔,片方為了避開金喜善的語言障礙,歌詞已經進行了多步修改、打磨,在面對全球發行的版本里,成龍和金喜善都要開唱英文版。而韓紅和孫楠也被邀來為這部電影插曲高歌,韓紅那高亢、悠遠的嗓音十分適合影片的結尾的風格。另外,王宗祥在滬上選用 25 個弦樂、10 個管樂手組成交響樂團,為成龍最新的影片《神話》配樂,突出影片具有《角鬥士》的史詩氣勢以及《泰坦尼克》的悲情浪漫氣氛。
01 神話之旅
02 美麗的神話Ⅰ - 成龍/金喜善
03 備戰前夕
04 孔雀之舞
05 懸浮天宮
06 神話重現
07 效忠蒙毅
08 長城之巔
09 神話之謎
10 激斗
11 千年之戀
12 再入天宮
13 決戰
14 印度之旅
15 把握住現在的你 - 張凌駿
16 蘇醒
17 重逢
18 訣別
19 美麗的神話Ⅱ - 孫楠/韓紅
E. 急急急~~~誰有隨便一部音樂劇影評
音樂劇《貓》在海外20年的狂潮不衰,除了作品本身的精純以外,更多的還應該歸功於《貓》劇所倡導的一種現代的生活方式與理念,和這種理念可以在生活中對應的人群。貓的伶俐、貓的乖張、貓的自由的生活方式,如此新奇的吸引著人們,從貓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一個全新的自我定位,這是個奇特的發現過程,沒有人願意用自己的生活與一隻貓咪的生活做比,但是從音樂劇《貓》中,從那些千奇百怪的小生靈身上,從他們夢幻般的生活中,我們卻可以從生活以外的角度,審視自我和自我的生活。就象下面的一段文字描述的那樣:
在桀驁的獨來獨往中高貴著,在傲慢的靈性間我行我素的美麗著;
智慧、敏銳而帶著些許凌厲的心扉可以在永無止境的奔忙中悠然自若;
放縱、忘我、酣暢淋漓的感受世界,享受著、付出著,肆無忌憚的生存;
一群貓,造物的稟賦,讓她們成為貓。
《貓》故事梗概:
第一幕子夜的舞會使貓瘋狂
在一個特殊的夜晚,每年一次的傑里科族的貓的家族慶賀會上,每個貓依次向來訪的人類解釋他們是誰,並且指出貓有三個名字:家庭里日常使用的名字、較高雅文氣的名字和秘密的名字。
年輕天真的白貓維克多利亞跳起了獨舞"請到傑里科舞會來"作為開場,他們正在等待他們的領袖--英明的老杜特羅內米,今晚由他挑選一隻傑里科貓,這只貓將被派到九重天上"獲得"新的生命。每一隻貓都用歌曲和舞蹈來講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夠被選中成為獲得重生的傑里科貓。
珍尼安尼朵茨是一隻老剛比貓,她整天不是睡覺就是閑逛;"蘭塔塔格",是一隻愛搞惡作劇、對異性魅力十足的貓;被遺棄的"富有魅力的格里澤貝拉"是一隻傑里科貓,她已離群多年,到外面的世界去闖盪,這次她發誓要回到家族裡;強壯的"布斯托夫·瓊"是只25磅重的貓,他把時間都花在吃上;突然一陣雷鳴般的碰撞聲,警笛聲大作,邪惡的貓麥克維第大搖大擺地來了;"蒙哥傑瑞和蘭普利第澤"是一個愛開開玩笑、愛搞作劇的搗蛋鬼小組,老是給他們家惹麻煩;
當仁慈而英明的領袖"老杜特羅內米"到場時,整個家族一片歡騰。它們准備了一些節目:群貓表演了一出名叫"波里科狗進行曲下的佩克族與波里科族的可怕的戰斗"的戲。貓們穿著敵對派的狗的衣服向對方狂吠。表演被邪惡的麥克維第打斷,貓們四散奔逃!老杜特羅內米平息了騷動,"傑里科舞會"如期開始,全體貓們跳舞歡慶。
第二幕"夏天為何遲到,時光怎樣流逝"
"劇院貓格斯"是一位老演員,曾經與他那個時代的最偉大的演員共事過,他正受著痛風之苦。"鐵路貓斯金伯·申克斯"是所有貓的友善大叔。邪惡的麥克維第綁架了老杜特羅內米,麥克維第裝成老杜特羅內米,有兩只貓認出他來:一隻是蒂米特(嚇壞了的小貓),一隻是最性感的大個子貓鮑巴露瑞娜(無憂無慮的女孩)。麥克維第的惡行使他得到了一個渾名--"犯罪的拿破崙";麥克維第被揭穿後與曼庫斯特拉普及其他的雄貓打了起來,他把電線弄短路使得所有的燈都熄滅了,傑里科貓陷入黑暗之中。蘭塔塔格叫來"米斯特腓力先生",要他施魔法找回領袖。米斯特腓力成功了,燈又亮了。老杜特羅內米決定哪一隻傑里科貓將獲得重生的時刻到了。此時,格里澤貝拉以"回憶"一曲唱起過去的事情。家族接受了她的回歸。她被選為"去九重天"而獲新生的貓!傑里科晚會要結束了,老杜特羅內米告訴"裝扮成貓"的人類旁觀者。就其獨特品性和差異而言,"貓很像你們"。
所有的故事都還在繼續,這里有你,有我,都沒有改變,無論是夜晚或者白晝的來臨,讓我們成為一隻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