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變形金剛大電影所有歌的歌詞
變形金剛系列電影以其震撼的視覺效果和深入人心的故事吸引了無數觀眾。電影中的主題曲不僅伴隨著激動人心的戰斗場面,更是傳遞出電影的核心信息——金剛們並非表面所見那麼簡單,他們是偽裝的機器人,如Autobots在與Decepticons的斗爭中,展現出了超越表面的英勇和決心。"Transformers More than meets the eye"這句歌詞,恰好概括了他們的本質,他們有著復雜的內心世界,為了正義而戰,挑戰邪惡的力量。
電影的主題曲通過林肯公園的"What I Have Done"傳達出一種自我反省和救贖的強烈情感。歌曲中的歌詞表達了主角對於過去的悔過,願意放下謊言和罪惡,尋求寬恕,重置自我,從頭開始。"Let mercy come, and wash away... what I've done",這是對過去錯誤的清算,也是對未來的重新塑造。這種深刻的主題在電影中與角色們的成長和轉變相呼應,使得故事更具深度。
總的來說,變形金剛電影的歌曲不僅僅是背景音樂,它們是電影情感和主題的重要載體,為觀眾呈現出一個既充滿動作冒險,又富有哲理的變形金剛世界。
『貳』 電影金剛川主題曲
《英雄贊歌》
演唱:譚維維
填詞:公木
譜曲:劉熾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
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
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和平。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英雄猛跳出戰壕,一道電光裂長空。
地陷進去獨身擋,天塌下來只手擎。
兩腳熊熊趟烈火,渾身閃閃披彩虹。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創作背景:
公木聯想到自己所創作的詩《烈士贊》,認為該詩和電影有關系,都是在寫英雄。在經歷一晚後,第二天他完成了歌詞創作。
該曲曲作者劉熾在拿到歌詞後並沒有馬上譜曲,而是拉著朋友打起撲克。而正當大家打在興頭上時,劉熾突然把牌往桌上一扔,回家謝絕一切打擾,一遍遍讀著歌詞,最後創作出曲譜。該曲是以內蒙古民歌《巴特爾陶陶呼》為藍本加以發展完成的。
『叄』 如何評價電影《金剛》
1. 重拍經典影片總是充滿挑戰。在1933年的原版和1976年廣受贊譽的版本之後,2005年的《金剛》面臨如何超越前作的難題。
2. 本片的最大亮點在於電影特效技術的進步,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因此,它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是眾望所歸。
3. 影片由對《金剛》情有獨鍾的彼得·傑克遜執導,經過多年的構思,呈現出了一個宏大而緊湊的故事。
4. 雖然新版《金剛》沿用了經典動作奇幻電影的框架,但憑借先進的視覺效果,影片的前半部分充滿了驚喜和緊張感。
5. 本片成功地描繪了金剛與女主角之間感情的發展,相比之下,1933年和1976年的版本在感情表達上則顯得突兀。
6. 然而,電影過分強調金剛與女主角之間的感情,導致細節過多而缺乏足夠的鋪墊,使得感情戲份顯得冗長且無趣,影響了電影的高潮部分。
7. 編劇和導演應對此負責,因為他們忽視了電影的邏輯和節奏,即使特效再精彩也無法彌補這一缺陷。
8. 最後,無論是力量強大且有血有肉的金剛,還是能夠摧毀城市的哥斯拉,這些怪獸的兇猛與冷酷、熱血與情感,與人類相比都不算什麼。
9. 當金剛轟然倒下時,那個充滿懷疑、絕望和無助的眼神,讓人銘記。在這個星球上,最殘忍的生物莫過於人類。
『肆』 【獠聊配樂】11:《變形金剛》系列主題曲一文聽遍
《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的音樂,雖由斯蒂夫·賈布隆斯基精心打造,卻始終缺少了一首能夠媲美G1動畫片頭曲的高辨識度主題曲。音樂與電影的結合,往往能激發出無限的想像空間,讓觀眾在聽覺上與視覺上同時享受。讓我們回顧《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的主題曲,感受它們所帶來的不同風格與情感。
林肯公園為《變形金剛1》創作了《What I've Done》,曲調高亢,為電影開啟了爽耳的頭炮。歌曲中,擎天柱的台詞與林肯公園的音樂完美結合,傳遞出保護與勇氣的信息,展示了兩個不同世界的生物共存的和諧與力量。
《變形金剛2》的主題曲《New Divide》同樣由林肯公園演唱,歌曲依然熱血,卻顯得與前作雷同。歌曲中的歌詞強調了歷史與未來的重要性,以及兩個種族攜手面對的未來,再次展現了電影與音樂的強強聯合。
《變形金剛3》的主題曲《Iridescent》由林肯公園創作,融入了鐵血與柔情的元素,展現了電影中汽車人與人類之間復雜而深厚的關系。歌曲中,擎天柱的台詞與音樂交織,傳遞出對宇宙與命運的深思。
《變形金剛4》的主題曲《Battle Cry》由夢龍演唱,先抑後揚,豪氣干雲。歌曲中的歌詞鼓勵觀眾仰望星辰,守護人類與汽車人的未來,傳遞出對宇宙真理的探索與對生命的勇氣。
《變形金剛5》加大了中國元素,中國區片尾曲《Torches》由張傑與X Ambassadors合唱,雖然印象不深,但歌曲的融合與創新展現了電影文化的多元性。
《大黃蜂》的主題曲《Back to Life》由海莉·斯坦菲爾德演唱,隨影片氣質變得輕松活潑,歌曲中蘊含著勇氣與希望,傳達了每個人都有成為自己生命英雄的潛力。
《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的主題曲,雖然各有特色,但始終缺少了一首能夠像G1動畫片頭曲那樣深入人心、具有極高辨識度的主題曲。然而,它們通過與電影的完美融合,為觀眾帶來了豐富的情感體驗,成為了電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伍』 2005年上映的電影《金剛》中的音效手段
前幾天看到Weta發布了2005年版《金剛》的幕後製作解析,這版《金剛》是翻拍自1933版的經典同名電影,於是激起了我看看1933年版的《金剛》的慾望,電影評論里畫風基本是這樣的。
來看看這段打鬥場景,大家自己品一品1933年還是黑白電影時代的特效。
1933《金剛》中 金剛與霸王龍打鬥場面
當然了,今天我們是來跟大家談2005版的《金剛》。05版《金剛》的劇情是這樣的:女演員安·達羅在一個島上拍電影,被當地土著抓去獻給金剛,但沒想到金剛愛上了安,金剛為了保護安,與三隻霸王龍殊死搏鬥,最終卻被人類抓住,以死亡告終的故事。
這版《金剛》中導演將戰斗場面升級,場地擴大,設計了金剛與霸王龍一家三口的戰斗的場景,這場戰斗不局限於原地,而是在骷髏島上演一場失控的大戰,穿過叢林,在骷髏島崎嶇的地形上橫沖直撞。在當時那個年代要完成如此復雜的製作,還是具有很大挑戰的。
那麼接下來我就借Weta放出的解析,來和大家說一說15年前是如何製作這些戰斗場面和角色的。
環境
首先先來說說金剛與霸王龍戰斗發生的場地—骷髏島。
在設計骷髏島時,導演在1933版的基礎上再加工,他希望周圍環境茂密潮濕,長滿苔蘚和藤蔓,使得在虛幻與現實中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
從觀眾的角度來說,當然是希望看到的視效場景能夠越逼真越好,但是導演偏偏希望創造出一個不那麼真實的、虛幻的、比任何地方都要崎嶇、有更多怪物和更多奇景的島嶼。來看幾張當時的概念圖。
骷髏島場景設計圖
在下面這個場景中,金剛和霸王龍在打鬥的過程中從懸崖邊上掉下來,被藤蔓纏住,在那裡戰斗陷入困境。不過懸崖前後的環境寬敞明亮,這樣給金剛和霸王龍的打光工作就相對容易一些。
金剛與霸王龍戰斗時跌落的懸崖設計圖
到了拍攝後期的時候,道具組建造了一個主戰場的微縮模型。微縮攝制組花了很長時間從各個角度進行拍攝。
拍攝微縮場景
金剛和霸王龍掉落的那個懸崖是兩塊巨大的石牆,上面布滿了藤蔓和苔蘚,這讓崖壁看起來很潮濕,石牆的裂縫里還密密麻麻的長了很多其他植物。
懸崖縮影
為了更好的達到那種朦朧奇幻的效果,還運用了不同的照明燈光和不同層次的煙霧來營造氛圍。
環境場地都已經就緒,就要准備開打了,下面咱們就來聊聊戰斗場面的設計。
戰斗場面設計
這些戰斗場面都是先由動畫部門用簡模做Previs,然後根據故事板,制定拍攝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創作人員可以自由發揮,設計金剛、霸王龍和安在藤蔓上的不同動作。
故事板
然而自由發揮一時爽,製作場景火葬場。他們設計了一個相當復雜的場景,一隻霸王龍從懸崖上掉了下來,並且將金剛一同拖了下來。然後掛在懸崖中生長的藤蔓上。安從金剛的手中掉落,掛在藤蔓上,藤蔓經過猛烈的晃動,帶著安一直搖擺,霸王龍試圖咬住盪到自己面前的安,然而藤蔓被霸王龍扯斷,安經歷不斷下落後雙手抱住一隻霸王龍的牙齒,懸掛在空中,同時還要躲避其他進攻的霸王龍。
這一段描述著就夠累的了,可想而知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下製作起來是相當困難的。
隨著場景難度不斷增加,需要更多攝像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跟拍。最後剪輯的時候再從所有拍攝的素材中挑選需要的鏡頭。
戰斗的動畫設計是十分困難的,不光要考慮到這些大塊頭在藤蔓上打鬥時的動作,還要考慮它們的重量和平衡,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比如當角色掉下來的時候藤蔓必然會跟著掉落並且帶著周圍的葉子和岩石一同往下掉。
女主安·達羅
由於上面所說的大部分鏡頭都是十分復雜的特效鏡頭,所以需要對安進行單獨拍攝。
其中有一個女主從藤蔓上掉下來的場景,在拍攝時為她綁了上了藤蔓和各種各樣的吊帶,由工作人員推動藤蔓,然後攝影師進行多角度的拍攝。
和金剛一同跌下懸崖的畫面
在藤蔓上的片段
抓住霸王龍牙齒的片段
還有一個片段是她落在霸王龍的頭上,道具組用塑料做了一個非常大的恐龍頭道具,恐龍頭劇烈晃動,女主死死抓住霸王龍的頭,好讓自己不掉下去。
落在恐龍頭上的畫面
電影中還有許多動作是真人演員無法完成的(比如下面這個場景)因此要給演員做數字替身。
首先對演員進行了掃描,建立了一個非常真實的演員模型。在很多鏡頭中人們完全區分不出哪個是真實的演員,哪個是數字替身。要知道這可是15年前啊!
這里運用了05年最新光影技術,創造她的面部和頭發,這樣就能獲得一個非常逼真的面部動畫。再用光影技術和服裝工具製作她的衣服。
霸王龍
女主角講完咱們再來看看霸王龍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Weta的雕塑家根據一顆真實完整的南達科塔州黑山的的霸王龍頭骨,製作了霸王龍一家三口的模型,這三隻霸王龍每隻都稍有不同,他們先雕刻出模型然後掃描到電腦中,在電腦中進行著色,添加細節,創建紋理。
南達科塔州黑山的霸王龍頭骨
掃描到電腦里的圖像
最後給霸王龍添加鱗片、腫塊和類似鱷魚皮一樣的皮膚,使它看起來像電影里的怪獸一樣,而不是像古生物學家發現的光滑恐龍皮膚一樣。我想這應該也是為了達到前面說的導演希望骷髏島呈現出一種虛幻效果吧。
金剛
主角當然是要留到最後介紹。金剛的製作可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通過創作和設計所有的細節,要把他變成一隻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數字大猩猩,這是非常復雜艱難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團隊要設計出金剛不同的表情,把他當成一個真實角色來對待。導演要求金剛需要看起來像個「老人」,並且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和危險中的「老人」。
金剛早期的動畫設計是按照動畫師的喜好自由發揮的,基本上是通過復制預覽效果完成。他們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增強和改進動畫中的動作,最終觀眾才能看到如此有血有肉的金剛形象。
音效
最後就是音效的添加,音效部門為霸王龍和金剛的咆哮創建了音效。
電影中金剛的吼叫是由多種動物叫聲合成得來的。
還有藤蔓拉扯是嘎吱嘎吱的聲響,和斷裂的聲響。
錄取藤蔓拉扯、斷裂的聲音
回看15年前的電影,其中的場景、特效、劇情依然能給我帶來不小的震撼。
從1933年到2005年,這70多年來,電影特效製作的不斷精良,軟體的不斷更新以及技術的提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以前不敢想像的畫面現在都可以呈現在觀眾面前。誰知道現在攻克不了的難題放到70年後,是不是也能輕而易舉了~
好啦~今天介紹到這里~咱們明天見~
*文章授權轉自微信公眾號「CG世界」
深夜小編
深夜藝術官方賬號
@版權歸作者所有
評論(0)
『陸』 對電影《金剛》的詳細解析
這部電影里,最主要的就金剛、安·達羅、傑克和卡爾幾位重點刻畫的人物。而這幾位人物,也都很深刻地反應出現代社會的人與人之間的工作、朋友、愛情關系。
金剛——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金剛對安·達羅的那種執著確實很容易感動一個少女的心,尤其是那種非傳統型的女孩。金剛無疑是對愛情很執著的大猩猩,而且還是一隻對愛情表達十分直白的大猩猩。在現實什麼中也有很多金剛,這就是那些像陳道明、陳小春那種有種壞懷眼神的男人。
有些男人外表看上去壞懷的,卻有著聰慧、狡猾勾人的眼神;雖然給人沒有安全感,甚至有點危險,但卻充滿活力、生機和執著。這種男人有時候就像魔鬼一樣殘忍,但卻會在某些人面前乖的像一隻小貓。
現在的年輕女性,已經不把婚姻當作歸宿。她們更加註重愛的過程。即使這個過程被所有人指責、不理解,甚至給她自己帶來巨大的傷害,她們也在所不惜,甚至成為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秘密。
金剛這類有點壞懷味道的男人,最大的魅力就是他們的不羈,和他們給人的危險感,以及願意選擇在帝國大廈上為愛獻身的勇氣,甚至可以說是對愛的固執。
安·達羅——你快樂不如我快樂
對於安·達羅這個女人,從人心最美好的方面、傳奇的愛情故事角度,她和金剛的故事可以比喻為美女與野獸。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安·達羅和金剛的故事,就像一名少女愛上了傷害自己的強奸犯,按照網友們的俗話就是:愛上了被強奸的感覺!
安·達羅首先愛上的應該是傑克,但是被金剛搶走之後,又愛上了金剛。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女性心理變化。不是所有男人都能理解的,正想看完電影之後教訓自己男朋友「還不如一隻大猩猩」的那個女孩。
中國傳統的女性美德是從一而終。不過現在看來,這個要求確實有點太男權和封建了。所以現在地女性也開始主動的追求自己的心中認為的幸福,不會將某一個男人當作自己的唯一,更不會因為已經有了愛著的人而放棄再次迎面而來的愛情故事。
男人可以三房四妾,女人也可以一顆心給兩個人。安·達羅剛剛開始和傑克有了眉來眼去,自然也可以接受金剛給她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愛情味道。這也和《豬扒大聯盟》中陳小春說的「吃慣了中餐,偶爾吃吃西餐也是可以的」如出一轍,真是體現了現代人的愛與情的觀念變化。
傑克——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傑克是個老實人,一個靠自己的創造吃飯的男人。他很單純,也很痴情的一個男人。
不過,傑克屬於那種讓女人看了就放心,但老實的令女人發悶的男人。這種男人,是可以讓女人依靠終身,平平靜靜度過一生的人。這種男人,也會因為拯救自己心愛的女人而發狂,做出和他溫文爾雅外表不同的舉動。卡爾為了拯救安·達羅,就孤身前往金剛的老穴。這也不是所有男人都能做的事情。
像傑克這樣的男人,是無法和金剛這樣的男人競爭女人的。因為女人多數會選擇金剛而不會選擇卡爾,除非金剛消失在她的生活中,女人才會回到傑克這樣男人的身邊。但是人雖然在卡爾身邊,但思緒里永遠想得更多的還是那隻消失的金剛!
傑克這種男人,只能成為女人歸宿、失落時的港灣的角色,而絕對不會成為女人刻骨銘心的男人。當女人在另一個愛情故事受到傷害,當女人從現實中蘇醒,當女人需要穩定,當女人需要逐漸失去魅力,她們都會想到傑克!
可以想像,當金剛死後,安·達羅擁抱傑克,甚至和傑克結婚生子,傑克也永遠是個受傷更深,而且是有生之年都在受傷的男人。
來自: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filmTV&idArticle=141811
皮特.傑克遜的天蠍電影院
作者:傑弗瑞.凱希納
天蠍座受到遠地行星冥王星的控制和影響。冥王星統治著地下的世界,這可以被理解做是人類的潛在意識,社會的地下部分,或者是地獄自身。冥王星有強烈的驅策力,會為達成某一目的而傾盡全力,不擇手段。它還統治著禁忌性的事物,存在於我們自身或社會中我們試圖拋棄的部分,我們認為它們可憎、病態、作嘔。所有社會試圖擯棄的都在冥王星的掌控范圍內。冥王星還是死而復生等神秘事物的統治神,我們之中死亡期待在更高形式中復活的部分,就像鳳凰在灰燼中重生一樣。
在皮特.傑克遜的導演生涯中,閃耀的太陽星辰—天蠍座體現的就是冥王星的領域。他最早拍攝的電影如《宇宙怪客》、《群屍玩過界》就是血腥味道濃重的,天蠍座所蘊涵的死亡色彩在其中比比皆是。我看過他最惡心的木偶題材電影《瘋狂肥寶綜藝秀》,集合了所有你能想像到的下流和粗俗題材,甚至比你能想到的更多。所有能想到的身體功能都被開發了出來。
皮特.傑克遜的太陽與海王星相合。海王星掌管想像、幻覺和夢境,也代表犧牲和受難。在接下來的一部電影《夢幻天堂》里,皮特.傑克遜完成了突然的轉變,在紐西蘭兩個青春期女生熱戀纏身(天蠍座)並規避於她們的幻夢生活(海王星)之中,應對著現實的質疑。女孩中有一個痛恨自己的母親,另一個則不堪被自己的雙親多次拋棄,當她從肺結核病中康復。電影的結局是謀殺,因為兩個女孩抵制父母親硬要將她們分開。
拍完這部精彩的電影之後,皮特.傑克遜接下來又拍攝了《恐怖幽靈》。我沒有看到這部電影,不過情節梗概說明是「心理學的私家偵探化身為死去的幽靈,以偵破小鎮里接二聯三的神秘死亡案件」。納夫總結道:在這里我們看到了私人偵探(天蠍座),幽靈(海王星)和死亡(天蠍座)。
在接下來的《魔戒》三部主題電影里,憑借其恢弘的製作與攝人心魄的內容,皮特.傑克遜征服了所有小說《指環王》的追捧者,權力(這也是闡釋冥王星的關鍵詞)也接踵而至。海王星的犧牲和無私,為了追求善和美而採取的行動,貫穿於弗拉多所採取的每一項行動之中。經過漫長的征程,他最終回到了莫都,不帶絲毫的自責。
拋開令人驚嘆的電腦特技動畫效果不談,皮特.傑克遜最新的電影《金剛》從根本上說,是在講述一則愛情故事。所有水相星座都與親密行為有關。巨蟹座代表母親與子女的血肉相連;天蠍座代表私人的成年搭檔;雙魚座代表人與宇宙的關系。天蠍座也捲入到金剛和安妮.達羅的私人行為中來。因為天蠍座涉及到婚姻的黑暗和醜陋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金剛的嫉妒、兇猛和佔有欲。它在紐約城內發狂地尋找安妮是天蠍色彩的,它冒著自己生命的危險救安妮(在斯庫爾島從恐龍嘴裡),只想和她單獨在一起(在帝國大廈頂層,飛機盤旋著企圖將其擊斃)都與天蠍座戰斗至死的本性有關。
海王星是海洋的統治者,電影的開始恰恰是電影製作人卡爾.丹漢和他的攝制組穿過海去尋找斯庫爾島,被濃霧所籠罩(另一個詮釋海王星的關鍵詞),不會在任何普通的地圖中顯現。海王星也統治著犧牲精神,當丹漢和他的劇組到達島上時,他們被當地的部落所捕獲,將安妮當做祭品獻給巨獸們。海王星還是第十二宮的自然統治者,也代表禁閉(掠奪)。在本片的結尾,金剛被俘獲並被帶到紐約市的時代廣場,鎖在劇院里供公眾觀看,劇組在斯庫爾島上冒險的重演。
在電影的末尾,金剛在帝國大廈的頂層被活活擊斃。海王星代表著殉難——基督就是雙魚座的象徵——它至死都不明白:人類為什麼給它這樣一個結局,它不應該僅僅是一隻巨獸,僅僅因為表白了它所應具有的人類情感。
來自:http://www.xici.net/b196146/d36130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