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十月圍城》這部電影
這幾乎是今年賀歲大片最後的希望了,數著票房過日子的中國電影,也該收獲點口碑了。此時的《十月圍城》,倒像是捍衛中國商業電影尊嚴的榮譽之戰了,還好,至少從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製作人陳可辛作為一名電影從業人員的誠意,這個東西在中國電影中越來越稀少了。所以無論我下面說什麼,希望都不要影響到你的觀影慾望,從感官刺激和情感訴求上來講,本片絕對值回票價。
盡管因事先反復被人提醒這部電影在賺人眼淚方面的殺傷力而做足了思想准備,但當那些慘烈的死狀撞擊眼球的時候,我還是感到了喉頭的一絲哽咽,以至於我有點害怕我會被下一個更加悲壯的犧牲徹底擊垮,這樣的來自電影的震撼好久沒體味到了。《十月圍城》的殘酷之處在於這是一部以死亡為賣點的電影,可視為另一種形態的《死神來了》,而將死神帶來的,不是殺手,不是靈異,而是孫文。
《十月圍城》有一個顯得有點詭異的假定性,那就是本應是個秘密行動的孫文赴港一定要鬧到滿城風雨路人皆知,甚至精確到孫中山的下船時間,而且從上岸到離港一定要持續一個小時,這是用血肉之軀抵擋清朝鷹犬如潮攻擊的一小時。這一切似乎都是為了規定主要角色的死亡結局而設定的,這里被放大的是死亡的方式,被忽略掉的是死亡的意義。每一個死亡都很拉風,而最終想起來這一切渲染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讓觀眾忘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這些犧牲本來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