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影視藝術的藝術特徵是什麼
影視藝術的藝術特徵主要表現為綜合性、視覺性、逼真性和運動性。
首先,影視藝術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影視藝術的創作涉及到文學、戲劇、音樂、美術、舞蹈、建築等多種藝術形式,這些藝術形式在影視作品中得以綜合體現。例如,一部電影中的配樂需要音樂藝術的創作,場景布置和服裝設計則需要美術和建築藝術的參與。這種綜合性使得影視作品能夠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滿足觀眾多樣化的審美需求。
其次,影視藝術具有視覺性。影視作品通過畫面和影像來傳達信息和情感,觀眾通過觀看屏幕上的圖像來獲得視覺享受。這種視覺性使得影視藝術成為一種極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例如,一部優秀的電影能夠通過精美的畫面和震撼的視覺效果,讓觀眾沉浸其中,感受到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三,影視藝術具有逼真性。影視作品通過攝影、攝像等技術手段,能夠真實地記錄和再現現實生活,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這種逼真性使得影視藝術成為一種能夠反映社會現實和時代精神的藝術形式。例如,一部紀錄片能夠通過真實的影像和聲音,讓觀眾感受到拍攝對象的真實生活和情感,從而引發觀眾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和關注。
最後,影視藝術具有運動性。影視作品通過連續的影像和聲音來表現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這種連續性和動態性使得影視藝術成為一種具有運動性的藝術形式。例如,一部動作片能夠通過快速剪輯和緊張刺激的動作場面,讓觀眾感受到強烈的動感和緊張感。這種運動性使得影視藝術能夠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情感體驗。
綜上所述,影視藝術的藝術特徵主要表現為綜合性、視覺性、逼真性和運動性。這些特徵使得影視藝術成為一種極具感染力和影響力的藝術形式,能夠給觀眾帶來豐富多彩的藝術享受和思考空間。
❷ 影視藝術的藝術特徵是什麼
影視藝術的藝術特徵主要表現在其綜合性、視覺性、逼真性和動態性四個方面。
1. 綜合性:影視藝術融合了多種藝術形式,包括文學、戲劇、音樂、美術、舞蹈和建築等。這些藝術門類在影視作品的創作中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影視作品的獨特魅力。例如,電影中的劇情發展往往需要文學和戲劇的支撐;音樂為之增添情感色彩;美術和建築負責場景和道具的設計,使影視作品呈現出多元化的藝術風格,滿足觀眾多元化的審美需求。
2. 視覺性:影視藝術以視覺表達為主,通過畫面和影像傳遞信息和情感,為觀眾帶來直觀的視覺享受。優秀的影視作品能夠通過精心設計的畫面和視覺效果,讓觀眾產生強烈的代入感,沉浸在故事情節之中。
3. 逼真性:影視藝術通過攝影、攝像等技術手段,能夠真實地記錄和再現現實生活,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這種逼真性使得影視作品成為反映社會現實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藝術形式。如紀錄片通過真實的影像和聲音,讓觀眾感受到拍攝對象的真實生活和情感,引發對現實問題的思考。
4. 動態性:影視藝術通過連續的影像和聲音表現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為觀眾帶來強烈的動感和緊張感。如動作片通過快速剪輯和緊張刺激的動作場面,讓觀眾感受到緊張刺激的視覺體驗。
總結來說,影視藝術的藝術特徵主要體現在其綜合性、視覺性、逼真性和動態性四個方面,這些特徵使得影視藝術成為一種極具感染力和影響力的藝術形式,為觀眾帶來豐富多彩的藝術享受和思考空間。
❸ 勇敢的心音樂藝術的審美特徵
任何藝術的特徵,均與其本質密切相關。本質是特徵的內在規律,特徵則為本質的外在表現。將特徵獨立出來加以討論,僅僅是為了論述的方便而已。音樂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創作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這些都決定了音樂藝術所獨具的特點,即:創造模仿性、語言表情性、象徵暗示性及表象流動性。 一、創造模仿性 康德曾經說過:「我們的一切知識都從經驗開始。」音樂創作也是如此。音樂家進行創作的素材不僅來自生活實踐,而且來自自然界。一些音樂作品再現了自然界中存在的某些聲音,如風雨聲、雷鳴聲、鳥叫聲、流水聲、海濤聲,等等。這就是對自然中存在的聲音現象的模仿。 古希臘哲學家德漠克利特認為,「在許多重要事情上,我們是摹仿禽獸,做禽獸的小學生的。從蜘蛛我們學會了織布和縫補;從燕子我們學會了造房子;從天鵝和黃鴛等等歌唱的鳥學會了唱歌」。[』j『。」音樂中的模仿是藉助聲音來表現聲音,即用音樂的音響模仿現實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其他聲音。
說起《Brave Heart》的原聲音樂,就不得不說說曲作者James Horner這位大名鼎鼎的好萊塢電影配樂家。國人熟悉Horner可能是從《Titanic》開始,那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和一支悠揚的蘇格蘭風笛不知迷倒過多少人。其實在這之前,Horner就為多部優秀電影寫了出色的配樂,其中有《Apollo 13》、《Glory》、《Legends of the Fall》、《The Mask of Zorro》。值得一提的是,當年《Brave Heart》和《Apollo 13 》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的提名,雖然顯示了Horner非凡的實力,但是造成了評委會選票的分流,留下了遺憾。
影片《Brave Heart》描述了蘇格蘭的民族英雄Wallace反抗英格蘭的殖民統治的英勇事跡。全篇氣勢恢宏,情感真摯纏綿,跌宕起伏。作為這樣一部影片的配樂師,Horner正確的選擇了蘇格蘭的民族樂器——風笛加世界頂級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的配器組合。
影片開頭,Main Title中悠揚的風笛聲將觀眾帶入了蘇格蘭高高的山嶺之上,在青山綠水的環繞中,生活著朴實的蘇格蘭人民。然而憂郁的小提琴在沒有低音襯托的空靈中,奏出了他們受到統治者壓迫的不幸。四支圓號不祥的和聲,暗示了統治力量的邪惡與黑暗。經過弦樂的過渡,獨奏圓號忽然吹出帶有升騰力量的旋律,這似乎是一種期盼,期盼英雄的誕生,來拯救他的民族;然而大提琴冷冷的對答,為這位英雄鋪設了艱難的道路。整首Main Title無疑是影片的序曲,Wallace一生的奮斗歷程其實已經預告在了這首短小的曲子中了。即使把此曲作為純音樂來欣賞,它的藝術價值也會閃現光芒。
Wallace的父親因為抗擊英國的統治而犧牲了。在父親的葬禮上,村裡的小女孩Murron摘了一朵紫薊花送給了小Wallace。這時風笛第一次響起了象徵Wallace和Murron愛情的主題,它是那樣的優美而哀怨。無論環境多麼惡劣,都不會阻擋住人們對愛情的渴望。這個旋律冥冥中蘊涵著對自由的嚮往。
在Wallace Courts Murron的開頭,是一個鄉間的婚禮舞會場面,這是整部影片中最歡快的音樂了。在風笛吹奏的洋溢著民族風情的舞曲中,人們暫時忘卻了苦難,盡情的歡樂。我記得托爾斯泰說過,無論生活的環境多麼艱苦,人們從未停止過對歡樂與自由的追求。從這首曲子中,我們可以聽出來,之所以Wallace率領的民族起義會在百姓中造成如此壯大的聲勢,對英統治造成空前的打擊,其原動力是來自於蘇格蘭這個民族的偉大。就在這樣一個舞會上,長大成人的Wallace,回到了闊別十多年的村莊,見到了兒時的好友和已經長成為一個婷婷玉立端莊少女的Murron。這時,兩人的愛情主題又重現了,只是這一次它不再那麼緩慢且傷感,卻顯出些許愉悅的色彩。Wallace取出幼時Murron 送的紫薊花,雖然花朵已經干癟,但是色彩依舊明亮。愛情的種子在兩人的心生根發芽生,此時終於長出了美麗的花朵。這時的畫面:幽靜的夜晚,山崗上一對戀人促膝而坐,配上如此優美的風笛,真是讓人為之感動不已。
隨後的Secret Wedding,弦樂與長笛的合奏同風笛交相呼應,似乎代表了兩位主人公纏綿悱惻的愛情。在這六分多種的時間里,畫面中沒有任何語言,只有音樂在流淌。整個蘇格蘭連綿的群山似乎都沉浸在這纏綿的愛情中了。
然而好景不長,Murron受到統治者的迫害而被殺死了。Attack on Murron中,固定節奏的定音鼓製造出了危急的氣氛。Murron被綁在木桿上,眼裡流露出無助的淚水,哀怨的女聲似乎是她的輓歌。而這一切終被邪惡的獨奏圓號所吞沒——明晃晃的匕首指向Murron的喉頸——不和諧的交響終於將樂曲送至定音鼓那奪人心魄的致命一擊!緊接著的Revenge把Wallace復仇場面刻畫的栩栩如生。定音鼓在晃動音型的襯底下充滿了懸念與緊張,空氣似乎凝結住了。當Wallace從背後抽出木棍的同時,音樂急劇加速,風笛越來越顯出不安與凄涼。這一段音樂充分展現出了情節的張力。在Murron』s Burial中,風笛又一次重現了愛情主題,而這次它卻是如此的悲涼,讓人不禁要落下眼淚……
接下來,Making Plans第一次展現出英雄的風采。風笛,一下變成了號角,召集人們起來反抗。蘇格蘭的人民覺醒了,在Sons of Scotland中,銅管占據了主角,表現出了人民的英勇氣概。隨著定音鼓堅定有力的鼓點,起義軍在風笛的領導下,同敵人展開了英勇的戰斗。這一段戰爭音樂是全篇中最有特色的一段:描寫蘇格蘭人的只有一支風笛,看來似乎勢單力薄,但是它卻頑強的抗爭著;樂曲間,弦樂隊時不時闖入進來一條極不和諧的旋律,表現出英軍肆虐的反撲。隨著節奏的不斷加快,幾條主線交織在一起,難解難分。這一段音樂,重現了六百多年前發生在蘇格蘭中部城鎮Stirling的著名的戰役,可謂精彩至極。
英王為了爭取集結部隊的時間,假派王妃去和義軍和談。豈料王妃卻被Wallace的勇敢、正氣和魅力所吸引,深愛上了這個「叛賊」的頭目。在For the love of a Princess中,作曲家表現了她矛盾的內心和深沉的愛。在義軍獲得了Falkirk的勝利之後,眼看形勢極為有利,Wallace卻受到了貴族的出賣。在Betrayal and Desolation中,大提琴表現出Wallace的悲憤。隨之呼應的獨奏圓號奏出無奈的嘆息;弦樂零星幾點,展現出一派悲涼的景象。最後,風笛又緩緩的登場,伴隨著如同天籟傳來的人聲給失敗的義軍於無盡的撫慰。
Mornar』s Dream是一首短小的曲子,節奏局促。在這里,作曲家第一次使用了嘹亮的小號,使曲子帶有無限動力。曲中透出Wallace不畏失敗,越挫越奮的堅強毅力。而他已經成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The Legends Spreads中,風笛居然以更快的速度,更激進高昂的旋律,旋風般的把英雄的事跡繼續傳遍蘇格蘭大地。
在Wallace再次受到出賣之後,終於被英王捉住。王妃向冷酷的英王祈求繞過他的性命。這一段音樂表現出她對Wallace的愛、對英王的仇恨、對自己的無助……其中笛子顫抖幽怨的旋律似乎是王妃的哭泣。
終曲Freedom,影片中結構最完整的一首樂曲。首先由獨奏圓號反復吹奏相同的三音級進的旋律,整個樂隊以不斷豐富的配器與推波助瀾的和聲來襯托這個表現蘇格蘭寬廣、雄偉的景色的主題;隨後風笛以高亢的基調拉出了英雄的主題。這個主題其實就是愛情主題的再現,然而在這里,它揮去了所有的陰霾,顯得無比輝煌,在這里,它已經成為了自由的贊歌。我們一定記得,影片中Wallace躺在絞刑台上,用盡全身力氣發出的最後的吶喊:「Freedom!」不禁要為這一顆勇敢的心而敬佩。然後樂曲回到A段,在英雄主題再現的時候,兩個主題交織在了一起,形成了全片配樂中最振奮人心的高潮。這一段表露出Horner高超的作曲技巧。隨後合唱加入進來旋律變的舒緩優美,這是最高貴的愛情的贊頌。這首長達七分半鍾的終曲,含概了全篇的劇情,給了片子一個有力的結尾。
最後要提一下為配樂擔任演奏的倫敦交響樂團和維斯明斯特教堂合唱團。熟悉古典音樂的朋友們一定不會陌生,這兩個樂團可以說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交響和合唱團。他們所發出的音響不是一般的合聲器能夠相比的。所以建議大家有機會的話定要去電影院觀看這部影片,你一定會被影片配樂中史詩般的恢宏所震撼!
❹ 電影《天使愛美麗》音樂藝術賞析
電影《天使愛美麗》音樂藝術賞析
冼星海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由情而發,學習欣賞音樂就是學習欣賞美。音樂鑒賞是一個人最基礎的審美能力,無論是對學習還是對工作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和提升。接下來是我大家整理的電影《天使愛美麗》音樂藝術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天使愛美麗》是法國導演讓皮埃爾熱內的作品,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電影,獲得了很好的票房,並獲得了許多優秀的大獎。電影成功塑造了如天使一般的小女孩艾美麗的成長經歷。其中,作曲家在賦予電影背景音樂方面上有著極大的創意,為更好凸顯電影的主題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這部電影音樂在觀眾的觀影效果上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輔助性的作用,可謂是一個成功的情節敘事與背景音樂完美結合的典範。
一、電影《天使愛美麗》的介紹
法國導演讓皮埃爾熱內於2001年執導了電影《天使愛美麗》,可以說,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電影。這部電影不僅獲得了很好的票房,並獲得了許多優秀的大獎,比如說像歐洲電影大獎頒發的「最佳電影獎」、法國電影凱撒獎頒發的「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英國金像獎頒發的「最佳原創劇本獎」等獎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還榮獲了五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天使愛美麗》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法國小姑娘艾美麗的成長歷程。主人公艾美麗的童年十分凄苦,童年的生活充滿了孤單與寂寞。她的母親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父親由於傷心顯得非常沉默寡言,進而對於小主人公艾美麗也是疏於照顧。這樣的身世使得艾美麗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一種恐懼的心理。
艾美麗漸漸長大了,然後開始了工作,努力賺錢生活。當她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館里做女服務生的工作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情改變了小艾美麗的一生。那是1997年夏天,當時艾美麗正在租住的家中,她收聽了新聞報道的關於黛安娜王妃遭遇車禍身亡的消息。艾美麗聽到這個事件的時候,感到非常驚訝,慌亂之中她不小心將手中沒有拿穩的瓶蓋掉到了地上,瓶蓋剛巧撞上浴室里的一塊牆磚,就這樣艾美麗不經意間發現了一個秘密。她找到了一個很多年前曾經住在她現在所租住房子里的房客所留下的小盒子,艾美麗小心翼翼打開了盒子,看到盒子里裝滿了房客童年時期的很多照片。艾美麗決定尋找到盒子的主人,把這些曾經是小朋友所珍惜的寶貴東西返還到主人的手中。可是,這個想法實施起來是非常艱難的,這些東西的主人畢竟是一個幾十年前在這個公寓的租客。為了尋找到這個盒子的主人,艾美麗拜訪了周圍的鄰居,費了好大力氣終於找到了盒子的主人。在返還盒子的過程中,艾美麗在與盒子主人接觸的過程中,受到了主人態度的影響,艾美麗由此受到了啟發,進而改變了自身對於世界的看法。從此以後,她開始了幫助有困難的人的行動。艾美麗的助人為樂的善舉並不是一時一刻的,而是長久堅持著這種寶貴的品格。在這個過程中,主人公艾美麗也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在自身方面也得到了快樂的感覺。艾美麗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遇到了心儀的人,讓她收獲了愛情。艾美麗在一次偶然中,遇到了一位丟失收集快照相簿集的青年人尼諾,艾美麗當時就怦然心動,她鼓起了勇氣,最終兩人收獲了愛情。整個電影的故事在敘述上非常的直白而且簡單易懂,具有生活的普遍性,能夠讓人們產生共鳴,並且通過電影音樂對影片的烘托也造就獨特的法國電影的魅力。
二、電影《天使愛美麗》中的音樂魅力
《天使愛美麗》這部影片時長一共是1小時57分鍾,艾美麗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天真、幽默、率真。明麗的電影畫面、自由歡快的節奏使人們能夠很容易融入電影的場景中來。這些聲音的輔助作用,為電影的表述起到了最佳的效果。
電影《天使愛美麗》中的音樂是由法國作曲家楊提爾森所做的。這位作曲家喜歡用一些簡朴的配器,這些都是具有歐陸風情的`。例如說作曲家善於利用手風琴、吉他、口琴,等等。通過欣賞電影可以看出來,在《天使愛美麗》這部電影中,鋼琴、手風琴是音樂的主要支撐,輔助的還有吉他、鍾琴、提琴以及口琴之類的樂器。音樂的節奏多採用小調式,其中許多是華爾茲舞曲風格。楊提爾森為艾美麗專門打造了一首「愛美麗的華爾茲」,其中通過配器的變換組合,以及在節奏調式上的調整構成了能夠表現出影片中主人公艾美麗不同情感的樂曲。這些樂曲具有不同的功能,表達主人公不同的情緒狀態。電影音樂在電影塑造主人公艾美麗的內心世界方面以及渲染影片情緒的烘托等方面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電影在一格一格上演著,故事和敘說和音樂的表達看似各行其是,事實上,兩者互相作用、為了共同表達電影主題同一個目標而協作式發展。當影片中的故事被娓娓道來時,這些音樂的演奏也像技藝高超的演奏家一樣,很順暢如行雲流水般演奏著;當影片的剪輯節奏變快時,或者故事情節離奇高潮式發展時,相應的就是富有層次感的各種配器組合式的演奏。作曲家賦予音符靈活多變,並且富有一定的創意。
《天使愛美麗》這部影片可以說是一部反映女性生活經歷的電影。通過觀影可以讓人深刻感受到,配樂師技藝的高超,能夠游刃有餘把握音樂的作品,更好為電影表達深刻的主題而服務。法國作曲家楊提爾森對音樂主題的創作設計多以迴旋曲式、變奏曲式為主,給人以歡快的感覺。這樣,也就配合上了主人公艾美麗的性格特點,她活潑、善良、富有陽光的性格。
可以說,電影《天使愛美麗》中每一段音樂的配置都是富含特定的意義的,都是為了表達一定階段主人公心理以及感情變化的需要而創作的。說到底,電影音樂是為了電影所服務的。該電影的配樂師把音樂的元素和導演想要表達的主題進行了很好融合,一點也沒顯得突兀。兩者有效結合,比單純的畫面或者是單純的背景音樂所產生的效果要更加有力。就這樣,電影《天使愛美麗》展現出了一個善良的小女孩,她生活在具有浪漫情節的巴黎。艾美麗在點滴的生活中幫助他人,並且同時也感染著他們。法國導演的特點通常是這樣的,他們往往採用紀實的手法,將自己喜歡的內容寓於電影之中,把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主題呈現給世界的觀影朋友。值得驕傲的是,這種電影在內容上的選取與手法上的運用,其中所表現出來的故事情節是非常符合法國人的品位的。故事情節的流暢,再加上與音樂方面上的交融,一個美麗的女孩童話般的善良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同時對於人們心靈具有感召的力量。
電影《天使愛美麗》的配樂師表現出了對於主人公艾美麗這個人物在形象上的喜愛,他還為影片特別創作了一首專屬於主人公的主題音樂,歌曲的中文名字是這樣譯的,稱作是《愛美麗的華爾茲》。對於這首樂曲的演奏,主要採用的是手風琴這種樂器。手風琴能夠表現出多種情感,或是歡快的感覺,或是悲痛的情節都能由它單獨來完成,尤其是它能演奏豐富的和聲旋律,表現出復雜多變的情感變化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從這種意義上來看,手風琴這種樂器有著多層次的表現力。從表達電影的故事情節上來說,這種樂器――手風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手風琴演奏的控制上,演奏者時而悠揚,時而急促,這些跳躍的音符能夠烘托出女主人公艾美麗在心理、情緒上的變化。同時還可以完整展現整個電影故事情節的內容。另外,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觀影者能夠更加融入電影中所營造的氣氛與環境中來,更好理解電影製作人所要表達的內容以及能夠深刻體會到電影中深刻的主題。通過觀看電影《天使愛美麗》,我們可以清晰並且很容易發現,在這部影片中關於美麗的主題曲有多種版本的主題變奏。這種表現形式在不偏離主要旋律的前提下,對於電影音樂的演奏也有著靈活多變性。從這一點上來看,這充分體現歐洲人獨特的審美情趣以及極具富於想像力的創造性。這部電影的音樂――華爾茲,憑借它獨特的節拍節奏生動表現出了艾美麗在情緒以及思想上的變化與狀態,同時給予觀眾以提示,感知艾美麗的變化情緒與故事情節的發展。華爾茲又被稱作為圓舞曲,原來指的是一種兩人相擁旋轉的交際舞。配樂師之所以創作華爾茲,也是為了和艾美麗的性格相吻合。艾美麗的內心如此美麗,就像是天使一樣,那麼純潔,幫助身邊有困難的朋友,為其他人帶來歡樂。華爾茲的歡快的節奏象徵了艾美麗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以及帶有美好的願望與憧憬的情懷。可以說,這種音樂形式恰如其分凸顯出了女主人公的品質。
《愛美麗圓舞曲》在這部電影中有多種樂器的演奏版本――手風琴版本、鋼琴版本以及交響樂的版本。首先,手風琴版本所表現出的是充滿希望的。在影片中,當《愛美麗圓舞曲》響起,一下子就能夠使人把這種美好的理想的狀態帶入到現實的社會中來,給人以希望。事實上,電影傳遞了深刻的主題。當觀眾仔細體味就會發現,其實社會是充滿著希望的,社會上美好事物也是充斥著人們之間的,是給予大家美好願望的。當艾美麗幫助他人的時候,都會演奏這首《愛美麗圓舞曲》。這個版本的主題曲展示了一個法國女孩的浪漫性格特徵,其實也是表達出了法國這個國家是具有浪漫主義情結的。
第二個版本――鋼琴版本在表達效果上來看是顯得比較憂傷的。這個版本是以下行音型為主的音調,表現出的主題是略帶憂傷的。通過觀影體檢,這種表現形式給予大家深刻的印象,使得音樂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延續性。該版本展現了主人公艾美麗復雜而又矛盾的內心感受,在電影中背景音樂和故事情節的融合,較好展現了艾美麗的人物形象。
第三個版本――交響樂的版本突出表現了故事情節的變化。在故事的開始階段女主人公艾美麗發現小盒子,就使用的這個版本的演奏。艾美麗在得知到意外消息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小鐵盒。緊接著,華爾茲音樂響了起來。下一個鏡頭,艾美麗一個想法涌現在她的腦海中來,她決定要找到盒子的主人。在這個情節中,電影中弦樂器的加入,使得整首樂曲音樂顯得尤為豐滿,這就刻畫出了主人公艾美麗復雜的內心感受。交響樂版本樂曲再次出現的時候,此時是女主人公艾美麗找到了自己的心愛的對象。此刻的背景音樂聲音宏大,圓潤飽滿,氣勢上很雄偉,給人一種非常豁亮的感覺。這種的演奏是各種樂器交替出現的,這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了女主人公艾美麗和尼諾之間的愛情以及這種愛情所體現的巨大力量,在觀眾心裡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三、結語
可以說,任何一部影片都與電影中的許多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獲得成功的電影更是如此。《天使愛美麗》這部電影中就融入了多種因素,其中電影的配樂與音響效果對於電影主題上的表達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可見,音樂與電影主題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因為此部影片兩者能夠完美有效地結合,才彰顯了法國式題材電影的獨特的藝術魅力。更為重要的是,電影《天使愛美麗》能夠引起觀眾心靈上的共鳴,讓我們也加入到天使隊伍的行列中去,重拾感恩的願望。可以說電影《天使愛美麗》之所以獲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因為此片形成了特殊的觀影體驗。
影片評價
該片中總是微微勾起嘴角,帶著點精靈氣質的奧黛麗·塔圖完美詮釋了艾米麗這個角色,法國導演讓-皮埃爾·熱內用擅長的奇幻風格打造了一個夢幻甜蜜的電影世界,每一幀畫面都似乎是帶著濃郁法國氣息的浪漫明信片。
該片讓觀眾重新感受到20世紀30年代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拍攝手法。它採用電腦成像、數字影像處理(如電影中的誇張變形鏡頭等)與數字中間流程等數字技術,成功再現了具有詩意現實主義氛圍的巴黎,尤其是愛美麗居住的公寓里的庭院、樓梯及老式的內部裝飾。《天使愛美麗》獨特的拍攝手法、奇幻般的色彩搭配是其成功的重要元素,但其令人驚艷的配樂也是該片出彩的關鍵。楊·提爾森傾用鋼琴、小提琴、手風琴、鼓聲、口琴搭建了一個『精神巴黎』。驚艷的電影配樂搭配時而多彩鮮艷時而又恬靜雅緻的鏡頭畫面,兩者的融合恰到好處。
該片猶如是一個現代灰姑娘的童話,它鏡頭底下的巴黎跟歌舞片《琪琪》或《花都艷舞》一樣,都是比明信片更加明媚的世外桃源。詭異的魅力、豐富的想像、夢幻色的幽默是它的特長,把少女的悸動和憧憬化成一幕幕迷人的畫卷。
該片其實不是一部完全快樂的電影,它飽含著憂郁哀傷和苦樂參半的情調。它描寫了一群孤獨的人,他們在交流溝通上困難重重,生活破碎不堪,充滿了挫敗感。在其濃郁的幻想色彩和奇妙的想像力之下,是對現實生活和苦樂人生的透視與觀照。儒內鏡頭中的巴黎雖然是理想化的,但仍然有其現實色彩。艾米麗或許是理想化、風格化的人物,但她的每一部分正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平凡人,她就在觀眾身邊
;❺ 略談《海上鋼琴師》中鋼琴音樂賞析
略談《海上鋼琴師》中鋼琴音樂賞析
[摘 要] 現在的電影已經成為一門綜合的藝術表現形式,其間通過音樂的加入使影視作品變得充盈豐滿。當今很多電影中在各個情節穿插音樂,它在加強影片的感情、突出情節的戲劇性和渲染故事氣氛等方面具有功不可沒的意義。電影中音樂比如鋼琴、小提琴、笛子等樂器的加入使得電影趨於完美和完整,甚至音樂成為電影中最值得記憶和評價的特殊部分。本文以電影《海上鋼琴師》為例,分析和解釋其中鋼琴音樂部分帶給這部影片及觀眾的感知能力和中心渲染作用,從而更好地分析其電影的真正動機和內涵。
[關鍵詞] 《海上鋼琴師》;鋼琴音樂;電影;作用
音樂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有著不同於其他學科的藝術性和特殊性,它在電影藝術的動態構成中,將故事內在的含義同現實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合二為一,呈現出審美情趣和視聽上的美感。而電影在當代藝術范圍內作為一項綜合門類,體現的是聲畫藝術的結合,表現出整體的意象和感覺。音樂在電影中可以通過節奏、音律、聲部的變化來表達電影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情感,使電影結構更加鮮明靈活和充滿趣味性。因此,在電影的發展歷程中被藝術創作者們視為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時,音樂作為電影藝術的一個新體裁形式,在影視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位置,甚至可以說電影與音樂是共生的,它們來源於生活並且高於生活,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概述分析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音樂在電影中的出現是從1927年開始,自從音樂融入電影之後,便成為電影發展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如今,電影中音樂更增加了其豐富的表現力和啟示作用,它與電影的結合逐漸成為電影藝術中一個統一的整體,作為視覺和聽覺交叉點的電影音樂,在電影中起著不可忽視的功能和巨大作用。
首先,電影音樂可以概括影片的核心思想內容,深化故事主題,並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和時代感。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具體作用體現,不僅添加著不同時代、不同思想的人類生產生活,還體現了當時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歷史狀態和文化面貌。一般來說,帶有明顯地方特色的影片中音樂大都直接取材於民間的真實生活寫照,而極具時代感特色的電影音樂則反映出不同時代的國家特徵和歷史情況,透過電影中添加的這些音樂的渲染使得電影中情節增加了更多的真實性和動態美。
其次,電影中的音樂可以起到刺激觀眾聽覺,達到引領觀眾的作用。在影視作品中,通常會採用音樂、音響的摻雜因素來刺激觀眾的聽覺,從而領導觀眾進入電影作品中去。使得觀眾在觀看電影中的過程中很容易地觸動心靈,進而引發觀眾對整個電影內涵的聯想和共鳴。可以這樣說,一首打動人心的電影音樂作品,往往在電影畫面消失以後,還能因為它動人心魄的主旋律而傳播開來,深刻透徹地印在觀眾們的心中,從而成為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結。
再次,電影作品中音樂的核心作用即深化影視作品主題,揭露電影中人物內心情感。音樂學科本就是一種抽象的文學藝術表現形式,它和語言不同,不能帶給他人准確直接的視覺表達效果,但是它卻具備一種獨特的魅力,可以對觀眾產生吸引和引導的能力,以聽覺的形態產生於聽眾,作用於聽眾。當音樂深入到影視作品中時,可以起到直接揭示電影主題的作用,並且更快地幫助人們更加透徹地懂得電影故事情節和人物內心情感。
二、淺談《海上鋼琴師》中鋼琴音樂的運用
在《海上鋼琴師》一片中,義大利作曲家埃尼奧•莫里康以鋼琴為主配合多種其他的管弦樂和室內樂,創作出了一篇旋律優美、感人至深的影視音樂作品。下面分析電影中幾段典型的音樂片段,結合電影內容和故事情節,談談鋼琴音樂在此片中的重要警示作用。
第一個片段:不習船性的.麥克斯在初登上弗吉尼亞號的一個夜晚,海上突然發生大風浪,這使他東倒西歪,心神不定,嘔吐得不成樣子。就在這時,偶然中他遇到了那個令他一生難忘的人——1900。這個鋼琴天才帶他來到舞廳的一架鋼琴前,示意他坐在身邊,隨後開始彈琴。在1900彈出的輕盈動人的鋼琴旋律中,大廳里每件物品都隨著船劇烈搖晃,他們隨著鋼琴一起在大廳中如流水般滑行迴旋。慢慢的,麥克斯在琴聲中內心安定,放鬆微笑。此時電影中出現的主人公鋼琴彈奏,不僅使電影情節為之一轉,由緊張激烈變為安寧舒緩,同時鋼琴曲引導人物的情感變化及心理變化也是值得一說的,音有偉大的力量,超出人類的想像和預知。在狂風中鋼琴的旋律出現使主人公心理活動發生了變化,也使觀眾觀看影片時感情狀態發生同步變化。
第二個片段:斗琴片段中的三次鋼琴曲目的較量讓人為之驚嘆不已,也體現出影片中的高潮部分。爵士音樂發起人謝利彈奏了三段技藝精湛的爵士樂,可謂得心應手,駕輕就熟,高傲的他以為足可讓1900知難而退。但是在較量的過程中,1900先彈奏簡單清新的《平安頌》,隨即第二首將謝利第二回合中彈奏的曲子按照原樣重新彈了一遍。在第三回合中,1900才真正發揮了自己的水平,使整個片段達到高潮。這三段音樂存在不同的內涵和思想,也反映出當時兩位主人公的不同思想狀況和心裡動態。前兩首鋼琴曲把故事逐漸帶入高潮,觀眾在劇情中提出問題和想像結果,直至第三首鋼琴曲完成,故事有了答案,也使觀眾放下緊張情緒,獲得釋然。此片段中的高潮部分音樂同人物畫面結合得淋漓盡致,音樂在此貫穿到每個細節,讓人不免感嘆。
第三個片段:電影音樂不僅可以抒情,亦可以塑造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這是音樂在電影中最常見也是最為重要的作用。影片《海上鋼琴師》中,從影片的開頭一段歡快的鋼琴曲開始,卻讓我們感受到1900心中的驕傲、悲傷和孤獨,直到一次在船房錄音時那個女孩的出現,使1900真正感受到愛的存在和心中的溫柔,從船艙窗戶看到的無名女孩的身影映入他眼簾的時候,他目不轉睛地看著她,彷彿要融化在眼睛裡,同時彈奏了一曲即興的以愛為由的曲子,讓全場人嘩然。這時的鋼琴聲不再有復雜的內容,音調舒緩、清新明朗,他輕柔的彈奏下有一顆激動欣喜的心,夾雜一縷淡淡的憂傷和無奈。過程中音調慢慢地揚起,又慢慢地舒緩,最後琴曲突然停止,那個女孩也轉頭離開了1900的視線。這個片段中讓人靈魂安靜的鋼琴音樂,真實和細致地塑造出主人公每個階段的內心情感世界,悲喜交加的復雜情緒使畫面感變得生動富有生命力,也讓欣賞這部影片的觀眾同時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這是視覺畫面所不能單獨體現的。
三、以《海上鋼琴師》為例提出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運用的思考由於影視音樂題材的特殊性和針對性,《海上鋼琴師》一片中音樂的表現形式多樣,片中大量的出現了各種音樂表現形式,特別是其中大量片段的鋼琴音樂,在構成影片元素之外起到了重要的精神引導和導向作用。
❻ 電影藝術的審美要素是什麼
藝術的綜合審美特徵綜述
一、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徵。造型藝術是指使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料、絹、布、紙張。石、金屬、木、竹等),通過塑造可視的靜態形象來表現社會生活和藝術家情感的藝術形式。它包括繪畫、雕塑、攝影、建築、工藝美術等具體的藝術形式。其主要審美特徵是直觀具象性;瞬間永恆性;空間表現的差異性;凝聚的形式美。
(一)直觀具象性,是指造型藝術具有運用物質媒介在空間展示具體藝術形象的特性。造型藝術運用物質媒介創造出的具體的藝術形象,直接訴諸人們的視覺感官。這種直接具體的形象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意蘊,把具體可視或可觸的形象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引起觀眾直觀的美感。造型藝術也可以把現實生活中某些難以顯現的無形事物,轉化為可以直觀的具體視覺形象。
(二)瞬間永恆性,是指造型藝術具有選取特定瞬間以表現永恆意義的特性。造型藝術是靜態藝術,難以再現事物的運動發展過程,但它卻可以捕捉、選擇、提煉、固定事物發展過程中最具表現力和富於意蘊的瞬間, "寓動於靜",以"瞬間"表現"永恆"。比如攝影藝術,攝影畫面瞬間的表達,往往抓住即將抵達高潮之前的瞬間,給人的想像留下無窮延伸空間。
(三)空間表現的差異性,是指造型藝術各門類內部在空間表現上具有彼此不同特性。如中西繪畫運用不同的透視方法在二維平面上營造虛幻的三維立體空間,在西方油畫中是用"焦點透視",中國畫則運用"散點透視"。
(四)凝聚的形式美,是指造型藝術具有在藝術形象中凝結和聚合形式美的特性。形式美法則對於造型藝術各門類都具普遍性,因而運用形式美法則對物質媒介進行加工,便可以整合出凝聚著形式美的藝術符號。形式美多種多樣的法則(如對稱、均衡、節奏、韻律、對比、比例、主從、尺度、明暗、虛實、多樣統一等)在各門類藝術的具體運用中,又凝聚成美的千姿百態。比如比例的勻稱、變化的節奏韻律、明暗對比、多樣統一、虛實相生等,都是形式美法則在各種門類藝術中的集中呈現。
二、表演藝術的審美特徵表。表演藝術是以人工符號(樂音)和表情姿態符號(人體動作)通過表演創造富於情感的活的形象的藝術門類,主要有音樂和舞蹈。音樂和舞蹈共同的審美特徵是:抒情性和表演性;過程性和流動性;節奏感和韻律美。
(一)表演藝術的抒情性,是指音樂、舞蹈藝術,長於表現寫意,而拙於再現寫實,可以直接抒發和揭示人類的內心情感,具有強大的情感震撼力。表演性是指音樂舞蹈藉以抒情的藝術形象,必須通過藝術家現場表演的二度創作來呈現,訴諸欣賞者的視聽感官才能最終完成。
(二)表演藝術的過程性和流動性,是指音樂作為時間藝術,舞蹈作為時空藝術,其形象構成是在時間過程中流動展現出來的,因而在反映生活和表現情感的發展變化方面更為豐富。音樂、舞蹈展現其形象的時間是虛幻的,而表達的情感是真實的。
(三)表演藝術的節奏感是指音樂、舞蹈都以節奏為重要表現手段,通過樂音、動作的有規律反復來表達感情。節奏是形式美的重要法則之一,對於是時間藝術的音樂和舞蹈來說,節奏更是其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和表現手段。藝術節奏的內涵是情感的變化,不同的節奏可以有不同的表情作用,從而使旋律、舞蹈具有鮮明的個性。三、語言藝術的審美特徵,主要包括三方面特徵:語言修辭性,形象間接性,含蓄蘊藉性。
(一)語言修辭性,是指文學中的語言,通過語言中蘊含的審美因素如語音、文法、辭格等,不僅創造出文學作品,而且本身就構成文學作品美的組成部分。文學語言的美是通過語言修辭性體現出來的。語言修辭性包括語音美、文法美和辭格美。
(二)形象間接性,是指語言藝術所塑造的形象,不直接訴諸讀者的感官,而是要靠讀者以語言符號為中介,通過想像間接地來體味、把握和理解,然後作品的形象才能轉化為讀者頭腦中的形象。
(三)含蓄蘊藉性,是對文學活動的特殊的語言與意義狀況的概括,指文學作為社會性語言符號實踐,其語言組織內部包含著豐富的意義生成可能性。文學的含蓄蘊藉特點常常更充分地體現在兩種典範性形態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把似乎無限的意味隱含或蘊蓄在有限的語言中,真實的意義被字面意義有所掩隱,使讀者從有限中體味無限。含混,也稱歧義、復義或多義等,則是指看似單義而確定的語言卻蘊蓄著多重而不確定的意味,令讀者回味無窮。含混使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可能會感到其中含蘊著多重意義,有多種"讀法"。
四、綜合的審美特徵,綜合藝術是綜合地運用多種藝術符號去創造活的形象的藝術。主要有戲劇、戲曲、電影、電視等。其審美特徵主要有三方面:高度的綜合性、情節的豐富性、表演的多樣性。
(一) 高度的綜合性,是指綜合藝術吸取了其他藝術的多種藝術成分,並有機融會於自己的藝術符號體系之中,使自己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更為豐富。同時,電影、電視藝術的綜合性建立在科學技術基礎上,使得自己成為新型現代藝術。
(二) 情節的豐富性。應從藝術表現和藝術接受兩方面來理解。綜合藝術以人物和事件組成的故事情節來展開矛盾沖突和塑造人物形象、體現創作風格;同時,作為觀賞藝術,綜合藝術要為觀眾提供精彩生動的故事情節,以吸引觀眾注意力,滿足觀眾審美需求。
(三) 表演的多樣性。指綜合藝術的戲劇、戲曲表演與影視表演,因各門藝術美學特性不同,從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表演風格。而它們共同的美學要求是:表演要達到演員與角色的統一,體驗與體現的統一。
藝術分類並非絕對的、無條件的,相反,各門類藝術之間的界限具有非絕對性和有條件性,它們之間在審美感受、表現手段、相互匯通等方面既存在區別,又有聯系,相互轉化,共同發展。它們的審美特徵也有很多共通之處。實現藝術通感的審美體驗,必須緊緊把握各種藝術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並通過感覺之間的相通與挪借,使這些審美特徵在各種藝術間的審美感受中相互溝通。
影視藝術的審美要素
一、畫面
畫面是電影藝術得以存在和傳播的物質基礎,是電影創作者進行藝術思維的載體,也是創作者和觀眾進行交流的媒介,離開了畫面就沒有了電影。
電影畫面具有客觀性、主觀性和運動性。一方面,電影畫面是由攝影機所攝錄的一種客觀視像,具有客觀性。另一方面,電影畫面又是根據導演的意圖攝錄的,是一種藝術化的素材,具有主觀性。然而電影畫面最獨特和最重要的特徵是運動性。逼真的繪畫、雕塑、攝影雖然也會給人以動感,但畢竟只是瞬間動態的凝固,沒有時間長度,也不能改變空間關系。而我們看到的電影畫面在運動,在運動中,我們會清楚的看到,真切的感受到人物在活動,時間在流動,場景在變化,事件在發展。
畫面最基礎的是單一的畫面,它對應於電影膠片中的一個畫格。從單一的畫面出發,一組連續的畫面構成一個鏡頭,一組不連續的鏡頭相互連接構成一個蒙太奇鏡頭,一組蒙太奇鏡頭構成電影的一個場景,可以稱之為小段落,再進而大段落,再進而組成一部電影。
電影鏡頭,電影攝影機從開機到停機的過程中,一次性連續拍攝的影像畫面段落,是電影的基本單位。一個鏡頭一般包含若干不同的畫面,從而形成電影視覺感受的豐富性、運動性,由於不同的敘事功能和表現特徵,電影鏡頭分為不同性質的若干類別。
空鏡頭,畫面里不出現人物或動物的鏡頭,又稱景物鏡頭。
景物鏡頭和前後的有人物出現的鏡頭組接在一起,具有多種意義作用,如可以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可進行時空轉換,可表達人物的思想、情緒,可以創造意境,具有隱喻、聯想,升華的藝術效果。
在《戰艦波將金號》中,戰艦向反動軍隊開炮時,連續出現了從不同角度拍攝的三個不同姿態的石獅的空鏡頭,給人的感覺是一隻石獅怒吼著跳了起來,極富象徵意味地隱喻著人民的覺醒與抗爭。
主觀鏡頭:影片中通過某一人物的視線來觀察、表現對象的鏡頭。這種鏡頭表示的是片中角色的視角,反映他的心理狀態和感情色彩。通過放映,這種視角也被強加到觀眾身上,使觀眾暫時站在角色的地位去共同體驗、經歷、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對於觀眾理解人物有一定幫助。
吳貽弓執導的《城南舊事》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小英子的主觀鏡頭,基本上不拍她看不到的東西,讓英子按照自己的性格邏輯,按照自己對人世的理解不斷提出問題,從而以她那天真無邪的性格和好奇多思的心理,直截了當地襯托出生活地丑惡和人性。
客觀鏡頭:用不參與劇情地客觀或中立地視角拍攝地鏡頭。絕大多數影片中地絕大部分鏡頭都是客觀鏡頭。它擔負著敘述劇情、介紹環境、刻畫人物、烘托氣氛等劇作任務和通過畫面體現風格地藝術表現功能。觀眾可以通過客觀地敘述、描寫擴大視野,參與事件進程,理解人物。客觀鏡頭所採取地敘事視角是全知型的,它的客觀性和中立性是就劇中人物而言的,不影響導演主觀感受的表達,反而為導演不受約束的發揮想像、完成創作意圖大開方便之門。
運動鏡頭:攝影機的運動,主要指推、拉、移、升、降等運動攝影方式,所以又稱移動攝影。移動攝影是指將攝影機固定在軌道移動車或其他運輸工具上,或手提攝影機在機位移動中拍攝。它並不包括被攝對象是否運動,攝影機沿縱深方向運動,叫推拉,沿水平方向運動叫橫移,沿垂直方向運動叫升降。攝影機固定在原地,而只轉動鏡頭的拍攝方法叫搖。攝影機與被攝對象保持運動速度、方向的一致,進行跟蹤拍攝,叫跟,是移動攝影的一種特殊方式,意在強調對象在畫面中的主體位置。
因此,從攝影機的運動來看,鏡頭又有推、拉、跟、移鏡頭,以及綜合運動鏡頭的區分。推鏡頭是指被攝體不動,攝影機由遠而近向主體推進的連續畫面。被報主體的主要部分由小變大,從而把觀眾的注意點吸引到所要表現的部位,它可以藉助移動車向前推進拍攝而成,也可使用變焦距鏡頭,產生或急或緩的推的視覺效果,如要《法國中尉的女人》一開始,斯特里普飾演的薩拉身著黑衣獨立於遠遠伸入大海的防波堤上,四周波濤澎湃,海鷗上下翻飛,這時一個推鏡頭使薩拉的身影變得越來越清晰,隨著薩拉那回首一瞬,畫面被推成臉部特寫,恰到好處的攝影同斯特里普的天才表演的完美結合,極為傳神地表現了薩拉的凄美與哀怨。如《雲水謠》的片頭,畫面從波濤洶涌的大海推近到站在海里船上的男主人公秋水的小身影上,再推到秋水的臉部,成為一個臉部特寫,展現他滿臉的悲愴。
拉鏡頭則通過攝影機遠離或利用變焦鏡頭,使被攝體在畫幅中由大變小,由近變遠,從而把觀眾的注意點分散到周圍更廣闊的背景中。在《天雲山傳奇》中,羅群與宋薇相愛,當宋薇在政治壓力下不得不考慮與羅群斷絕關系時,謝晉用了一個拉鏡頭,從寫信的宋薇拉開,空空的房子,把宋薇寫信時無限的惆悵、心靈孤獨、凄楚的呼喊,表現得淋漓盡致。
跟鏡頭的被攝體在畫面中的位置保持不變,攝影機始終保持一定距離追蹤它,從而使畫面具有一種連貫流暢的視覺效果。如《阿甘正傳》中,幾個小朋友用小石頭砸阿甘,又騎著腳踏車去追趕他,他在路上奮力奔跑的鏡頭。
搖鏡頭是採用搖拍手法拍攝的鏡頭畫面,拍攝時,攝影機位置固定,通過三角架的活動底盤進行上下或左右的轉動。搖鏡頭具有縱覽場景全貌,提示被攝體之間的關系,以及烘托情緒、渲染氣氛作用。如《天雲山傳奇》中馮晴嵐在雪地上拉板車那場戲:風雪彌漫的曠野,馮晴嵐拉著身患重病的羅群,迎著風雪,在坎坷不平的路上艱難的走著。謝晉在此先後交替使用了9個搖鏡頭,鏡頭一會兒從白雪皚皚的遠山搖向行進的板車,一會兒又從馮晴嵐的身影搖向風雪迷茫的遠方。人與自然融在一起,觀眾可以從那一片銀妝素裹的世界中,感受到馮晴嵐對羅群深沉而又純潔的愛情;而馮晴嵐那塊在風雪中拂動的紅紗巾,就彷彿她那顆火紅的心,其平凡而偉大的女性美在這組鏡頭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
橫移鏡頭,拍攝時鏡頭沿著水平方向左右移動,從而為觀眾展示一片廣闊的場景。就像我們在生活中邊走邊往側面看,或坐在車里觀看車窗外的景緻一般。
綜合運動鏡頭是指在電影拍攝中,綜合運用攝影機的多種運動形式連續拍攝,習慣上也稱之為長鏡頭,它的主要特點是綜合性,既指鏡頭的綜合運動使畫面多視角,多距離的運動變化;又指鏡頭內的場景,人物,事態,內容的多種變化,從而形成一個鏡頭的完整氣氛,成為表現對象的豐富的內部語言。在《克萊默夫婦》種,當泰德抱著從架子上摔下來德比利去找大夫是,便使用了一個包括推、拉、搖、跟、移等手法在內德綜合運動鏡頭,使敘事於自然流暢之中又富於變化,渲染出一種彷彿是生活原生態的真實氛圍,從而與本片的紀實風格相吻合。
景別:攝影機在拍攝中與被攝取對象處於不同距離或用變焦距鏡頭拍攝時畫面所容括的范圍。景別的劃分以被攝主體在畫面中所佔的比例為准,一般常用成人身體在畫面中顯露的部位作為標志。
特寫,是景別中攝影機與被攝對象的視距最近的鏡頭畫面。一般指人物肩部以上或與此相當的景物的鏡頭。特寫作用:突出、強調對象細部,細微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大於特寫的景別稱為大特寫或細部特寫。
近景,表現人物腰部以上部位及其他相當的鏡頭畫面,是電影景別中視距較近的一種,一般用來介紹人物的外貌、氣度,對人物作肖像描寫,或刻畫人物的表情和細微動作,或展示人物之間的交流,揭示人物關系。
中景指表現人體膝部以上及相應景物的鏡頭畫面,它是影片拍攝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景別,有很強的敘事功能。在中景中,演員可以用臉部表情,形體動作進行表演,可以一個人單獨出現,也可以幾個人同時出現,展示人物關系和矛盾沖突,除外中景還可以表現一定范圍的人物背景和場景,對襯託人物、營造氣氛有一定效用。
全景,是表現人物全身或一個完整場景的鏡頭畫面,在全景中,人物可以充分活動,人物之間的關系也能得到展示,在敘事上,它帶有較強客觀性,多用來敘述劇情,提示情節的關聯。
遠景是用來表現廣闊的空間、景物、場面的畫面景別。遠景視野寬闊,能包容很大空間內的景物、風光、人物的活動,使人、物、環境及其背景融為一體,適於表現盛大的群眾活動場面,展示事件的背景、環境的全貌,整體體感很強,除此之外,還常用於渲染環境氣氛,抒發情懷,創造遼闊宏大的意境。大於遠景的景別,稱大遠景,如高空,望遠攝影等。
此外,畫面的光、影、色彩都有一定的表情達意作用。
二、聲音
電影的聲音主要包括人物聲、自然聲、音樂和畫外音。
人物聲:主要指電影中人物說話聲。此外機器、汽車、飛機、街道、車站、碼頭的聲音也包括其中。
自然聲:指來自自然界的一切音響,包括風聲、雨聲、流水聲、動物叫聲。
電影音樂:以音樂提示角色的情感和烘托情緒。
畫外音:聲源在畫面以外的各種聲音,畫外音具有強大造型能力。它能突破畫幅的限制,把電影的表現空間擴展到畫面之外,來豐富畫面的內容和表現力。旁白解說也屬於畫外音。
電影聲音的作用:刻畫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主題;補充延伸畫面,擴展畫面容量;渲染氣氛,表達情緒,折射時代精神和民族風格。
聲音對電影來說至關重要,知名電影學者里克•阿爾特曼說過:「聲音問的是哪裡?而影像(畫面)答曰這里。」我們或者可以這樣說:畫面呈現的是在「這里」,而聲音卻是要我們(觀眾)去追問在「哪裡」?導演基斯洛夫斯基、塔可夫斯基等都是電影聲音運用到爐火純青的世界頂級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