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豆瓣高分榜的音樂電影除了《鋼琴家》、《百鳥朝鳳》,還有哪些
《心靈捕手》是格斯·范·桑特導演,馬特達蒙,羅賓威廉姆斯,本阿弗萊克主演的治癒電影,這部電影在70界奧斯卡獲得了最佳劇本獎而羅賓威廉姆斯也獲得了最佳配角獎。
這部電影在豆瓣TOP排名81評分8.8是十分經典的教師題材電影,可是這部電影給我感動的點不僅僅是羅賓威廉姆斯拯救馬特達蒙扮演的天才少年威爾的故事,而是對人生的探討,對友情的詮釋,對愛情的描繪都成為這部電影成為經典的原因。
電影主要講述一個天才少年威爾作為一個孤兒童年飽受欺凌,但是他卻有超越常人的數學天賦,他能輕易解開麻省理工大學數學系教授出的難題,哪怕全世界只有兩個讓你解開過的數學難題在他那裡卻能輕而易舉的解開,可惜由於沒有接受過正經系統的教育,他卻做著建築工人清潔工等工作,而且經常跟朋友在街頭尋釁滋事,麻省理工大學的數學教授蘭博意外發現了威爾的天賦不想其浪費天賦於是找到威爾決定拯救他,找來了心理醫生跟催眠師,由於威爾童年受過巨大的打擊,而且極具天賦的他在自身周圍設了一個保護層,任何想接近他的人都被他用超群的智商趕走了,藍波無奈只能找到自己的大學同學西恩,西恩跟威爾的第一次談話也因為威爾的攻擊性而不歡而散,不過也讓西恩對他展開了興趣,其實這段也是為之後西恩跟藍波有相同的經歷做鋪墊,經過幾次談話西恩始終再問威爾到底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你可能在書裡面學習了不少知識,直到一些別人不知道的理論也可能懂愛情或者上過幾次床,可是如果你不打開心扉我無法認識你我們也無法溝通,後來威爾主動跟西恩談自己的愛情面臨的困惑,而西恩也跟他說自己去世的妻子包括妻子的不完美和自己因為這些不完美對妻子的愛,威爾總覺得自己太聰明如果對任何一個事深入了解都會覺得不完美,而西恩告訴他每個人都不完美,正是因為你自己的不完美你才拒絕繼續下去,你可以一輩子不認識任何人,這是極好的哲學。
後來西恩跟史凱蘭走在了一起,因為史凱蘭是一個富家女,所以西恩對待這段感情總是患得患失,他總認為自己配不上她,在史凱蘭決定要去加州尋找記得生活的時候,西恩覺得史凱蘭在加州很快就會找到新的朋友同時拋棄他而史凱蘭只說「我愛你」如果你愛我就跟我去加州如果你不愛我你告訴我就會消失,而這時威爾說了句「我不愛你」然後就離開了,其實對於威爾而言他愛著史凱蘭,可是最大的困惑是離開這里,因為這里是他的安全區他有最信任的三個死黨,這時他的好朋友查克(本阿弗萊克飾)的一段話改變了威爾的生命,他說你應該離開這里,你不屬於這里,你擁有我們不具有的天賦,如果50歲你還來我家看球喝酒那麼我會殺了你,你可能沒覺得對不起自己不過你一直在這就是對不起我們,你擁有我們不具備的天賦卻在輕易浪費,這是我們願意拼盡一切換來的東西,每天我見你最開心的時光只有10秒就是我開車去你家接你打開門的這段時間,如果發現你還在我就會很沮喪,我多麼希望你哪一天離開這里,一聲招呼都不打。然後威爾又去找到了西恩,西恩給他看了自己小時候也被虐待的慘痛經歷,而且對威爾說這不是你的錯,這不是你的錯,直接擊垮了威爾心裡最後的一道防線,威爾哭泣的跟西恩擁抱在了一起,這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信任。影片的最後威爾駕車去了加州尋找他的姑娘史凱蘭,他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方向跟面對真實的內心世界。
這部電影感動我的地方有三個,師生情,友情,愛情。威爾是一個天才少年由於不幸的成長經歷他封閉自己偽裝自己不願意坦露心扉,把一層面具掛在臉上,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可是他卻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學習天賦,教授藍波不想放棄他,所以讓西恩來改變他的人生,而西恩用自己的真誠用自己的故事來感染威爾,他像威爾敞開心扉希望推心置腹的交流,兩個人都有共同的愛好也都有共同的創傷,西恩經歷妻子的死亡後不願意打開自己的心靈,而威爾的到來也讓西恩願意去嘗試新的生活,兩個人最後的擁抱算是影片的高潮,兩個心靈受過創傷的人互相拯救互相幫助,最後走出自己人生的陰霾,奔向自由的真實的嚮往的新生活。
友情貫穿了整部電影,主角威爾有三個死黨兼兄弟這是他最信任的三個人,因為所有人都拋棄了他,只有這三個人願意一直跟他在一起,他們一起工作一起打架,這是威爾成長中唯一的快樂唯一的依靠,甚至為了他們願意放棄藍波教授給的工作放棄跟女朋友去加州的機會,這三個朋友就是威爾的舒適區,就像我們平時不願意逃離現實的情況一樣,因為這里有我們可能得到舒適感受,所以逃離這里就很困難,反而電影裡面展現友情卻用了反其道的方式,威爾的朋友查克跟威爾說,我每天去你家接你我們一起玩耍一起笑鬧,這些都很棒很棒。但是我一天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只有十秒,從打開車門 到敲門的這段時間,我多希望你哪天不在了,沒有打一聲招呼,不說再見,什麼都沒有,我懂得不多,但我很清楚」這里查克作為一個朋友他在設身處地的幫威爾著想,因為作為朋友他更不想看到威爾浪費自己的天賦,泯然眾人。
而最後就是愛情,這裡面描寫愛情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通過西恩的回憶,一方面是威爾跟史凱蘭的現實愛情,這裡面有三個場景表達了西恩對自己妻子的思念,第一個是第一次威爾見到西恩說:你 肯能娶錯了人,你的妻子一定出軌了。威爾用自己了解的知識判斷一件莫須有的詩,而這時西恩十分震怒,因為他不允許其他人侮辱揣測他去世的亡妻,這是他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第二段是他跟威爾敞開心扉說了自己妻子的小毛病,他臉上始終掛著幸福的笑容也正因為這些小毛病他才會愛上他的不完美的妻子。最後是最終他願意去旅行願意接受新生活時它所表達的情緒,也是對亡妻最好的交代。而威爾跟史凱蘭的愛情是美好而現實的,史凱蘭雖然是富家女孩卻失去了父親,而威爾一直是在自卑中徘徊,他不相信史凱蘭是真的愛他,他是愛他的卻沒有勇氣付出真心,也只有史凱蘭在一定程度的堅持,給她足夠的信任,兩個人感情的爆發點是威爾最後給她打電話,只說了些毫無相乾的內容,可是史凱蘭只說了一句「我愛你」史凱蘭在威爾離開後這樣依然堅持的表達愛 ,這是電影里關於愛情最美的表達。威爾最終也跟隨自己的心意去找史凱蘭,我愛這個結局。
《心靈捕手》這部電影的要表達的主旨就是人應該如何活著,活著如何追尋自己的內心才不算枉活一生。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什麼是真正的心靈朋友,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什麼是真正的友情。一個人的成功不在於你取得了什麼,而是在於你怎麼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㈡ 一個女老師教音樂的跟學生搞曖昧的韓國電影
會不會是
《完美搭檔》是由朴顯秀執導,金英浩、金慧善等主演的韓國喜劇電影。
該影片講述有關兩對師生戀的故事。廚師熙淑(金慧善飾)與作家俊熙(金英浩飾)因工作上的創作欲而各與學生開始戰略性戀愛的故事。
㈢ 抖音很火的一個電影古箏和鋼琴聲混在一起,最後一個男吹嗩吶贏了求電影名字
電影《閃光少女》是一部由安樂影片有限公司出品並發行的青春熱血校園電影。該片由導演王冉執導,主演包括徐璐、彭昱暢等知名演員。影片講述了女主角陳驚與她的閨蜜及隊友們組成一支名為2.5次元樂隊的故事,她們為了實現音樂夢想,與西洋樂器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對決。電影中有一幕展示了西洋樂器與傳統樂器共同演奏《野蜂飛舞》這一經典曲目,最終嗩吶獨奏成為比賽的勝利者。
《閃光少女》不僅是一部勵志的青春電影,還展現了東西方音樂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影片通過一系列精彩紛呈的音樂對決,傳達了對夢想執著追求的主題。電影中的音樂元素豐富多樣,既有古箏和鋼琴的優雅和現代感,也有嗩吶的獨特韻味,這些音樂元素共同構建了一個充滿活力和激情的音樂世界。
電影中的2.5次元樂隊由陳驚等人組成,她們不僅在音樂上展現出非凡的才華,更在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時表現出堅韌不拔的精神。影片通過對這些音樂少年少女們的描繪,向觀眾傳達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只有堅持不懈地追求夢想,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電影中的音樂對決不僅僅是一場技術的較量,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
《閃光少女》的成功不僅在於其精彩的故事和出色的表演,更在於它所傳達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電影中的音樂和表演不僅讓觀眾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也激發了觀眾對於夢想的追求。影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對夢想的執著和追求,這些角色的故事和經歷成為了觀眾心中的勵志典範。
電影《閃光少女》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它不僅展現了音樂的魅力,更傳遞了夢想與堅持的精神。影片中的音樂元素豐富多樣,既有古箏和鋼琴的優雅和現代感,也有嗩吶的獨特韻味,這些音樂元素共同構建了一個充滿活力和激情的音樂世界。通過精彩的音樂對決,影片向觀眾展示了夢想的力量和音樂的魅力。
㈣ 爆裂鼓手謝佛音樂學院是哪個學校
爆裂鼓手謝佛音樂學院是一個虛構的教育機構,出現在知名電影《爆裂鼓手》中。這所學院是電影主角安德魯·尼曼的背景設定,他在這里努力成為頂級爵士鼓手。學院成為了安德魯音樂夢想的孵化器,他在那裡接受了嚴格的訓練,並參與了激烈的競爭。
在學院里,安德魯面臨了許多挑戰和機遇。他不僅在技藝上得到了提升,還學會了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和專注。這些經歷對他的成長至關重要,幫助他最終在一場音樂比賽中展現了驚人的才華。通過這些經歷,觀眾可以感受到安德魯為實現夢想所付出的努力和犧牲。
盡管謝佛音樂學院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學校,但它的存在對電影故事線起到了關鍵作用。它不僅為角色提供了成長的背景,還象徵著追求卓越和不斷挑戰自我的精神。通過描繪安德魯在學院中的經歷,電影向觀眾傳遞了關於音樂夢想和努力奮斗的信息。
在電影中,謝佛音樂學院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爵士鼓的地方,它還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環境。這里的學生們都在為了成為頂尖音樂家而努力,而安德魯就是其中的一員。他不僅要面對自己的極限,還要與同齡的音樂天才競爭。通過這樣的設定,電影成功地展現了一個充滿活力和激情的音樂世界。
通過安德魯的經歷,觀眾可以看到一個普通人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和挑戰。他不僅要面對自己的內心恐懼,還要克服來自他人的競爭壓力。這些經歷使他的成長故事更加真實和引人入勝。
在謝佛音樂學院,安德魯不僅學到了技藝,還學會了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和專注。這種成長不僅體現在音樂上,還體現在個人層面。他變得更加自信,也更加了解自己。這些變化為他在音樂比賽中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礎。
總的來說,爆裂鼓手謝佛音樂學院在電影中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為角色提供了成長的背景,還象徵著追求卓越和不斷挑戰自我的精神。通過描繪安德魯在學院中的經歷,電影成功地傳遞了關於音樂夢想和努力奮斗的信息。
㈤ 求一部電影,是講一個三男一女的樂隊,女主是鍵盤手,是一所古典音樂學院的鋼琴優秀生
中文名: 樂團狂飆
外文名: Bandslam
其它譯名: 搖滾斗陣 | 搖滾未來(台灣譯名)
出品公司: Independent Films
製片地區: 美國
導演: 托德·格拉夫 Todd Graff
㈥ 如何評價電影《閃光少女》里的斗琴
看過
因為學民樂,有幸看懂。
因為很多朋友沒看懂,所以特此解釋一下,水平有限,如有錯誤還請探討。
第一,兩邊樂器都是呼應的,一人一句,音色相仿,樂句接近,所以算是見招拆招,不相上下,大戰十幾回合
具體:
古箏對豎琴,這是廣陵散對德彪西,各展所長
後面有些記不住,大概是揚琴對鋼琴,二胡對提琴,長笛對竹笛這樣
第二,民樂接上了野蜂飛舞,算是接招,這對部分民樂是有相當的難度的,因為野蜂飛舞是為西洋樂寫的曲子,弦位,指法,速度,對水平都有相當的考驗。當然同理西洋樂演奏民樂曲也會很難。
第三,嗩吶一出,音色音調,都沒有西洋樂器能對;真有所謂鳳凰一出,百鳥皆避的意思……
嗩吶又用百鳥朝鳳模仿鳥叫聲,西洋樂沒法模仿,又對不上;
嗩吶最後的散板(自由的節拍)和氣口(比較自由的停頓,靠感覺)和變調(自然的調式變化),西洋樂交響樂團沒有,更沒接觸過,所以接不上,所以沒能進入最後一段,民樂隊獨自終結樂曲。
演奏是非常講「壓軸」的,所以民樂完成了樂曲的終結,贏的很開心。
民樂的演奏手法非常豐富,尤其善於表達細膩的感情。民樂的抻一下(延長一點),轉一下(復雜的滑音),升一點(往往是升幾分之幾個音程,而不是標準的半音),降一點,全靠感覺,這也是機器模仿不了,大師方能演繹的趣味……
因此,往往民樂器可以演奏西洋樂曲,就如片中演奏野蜂飛舞;西洋樂器往往不能演奏民樂曲,比如鋼琴九級還是十級改編了《山丹丹花開紅艷艷》,但是因為沒有滑音,節拍固定,完全喪失了信天游的豪爽和俏皮,表現力銳減。再比如,隨便舉一下,秦腔的哀婉,激越,悲壯、潮州樂曲的婉轉,曖昧,纏綿,等等這些,是通過節拍的極其微小的游離,和復雜的滑音(音高上有復雜的要求和變化)表現的。
㈦ 找一部美國關於音樂學院的電影
應該是這一部:《名揚四海》
http://ke..com/subview/72197/5081769.htm
㈧ 介紹幾部和古典音樂有關的電影~
相關主題: 巴哈
片 名: Chronik Der Anna Magdalena Bach
拍攝年代: 1967
出品國家: 義大利
相關主題: 巴哈
片 名: Bach's Fight for Freedom
拍攝年代: 1996
出品國家: 美國
相關主題: 亨德爾
片 名: Handel's Last Chance
拍攝年代: 1996
出品國家: 美國
相關主題: 維瓦爾蒂
片 名: VIVALDI
拍攝年代: 1987年
出品國家: 西德、義大利、加拿大合拍
相關主題: 莫扎特
片 名: Amadeus
拍攝年代: 1984
出品國家: 美國
相關主題: 莫扎特
片 名: NOI TRE (THREE OF US)
拍攝年代: 1984
出品國家: 義大利
簡 介: 莫扎特青年時代
相關主題: 莫扎特
片 名: MOZART
拍攝年代: 1976年
出品國家: 西德
相關主題: 貝多芬
片 名: Immortal Beloved
拍攝年代: 1994
出品國家: 美國
相關主題: 貝多芬
片 名: Beethoven
拍攝年代: 1976
出品國家: 德國
相關主題: 貝多芬
片 名: Beethoven Lives Upstairs
拍攝年代: 1996
出品國家: 美國
相關主題: 貝多芬
片 名: Un grand amour de Beethoven
拍攝年代: 1927
出品國家: 法國
相關主題: 貝多芬
片 名: Copying Beethoven
拍攝年代: 2006
出品國家: 美國
相關主題: 羅西尼
片 名: Rossini's Ghost
拍攝年代: 1996
出品國家: 美國
相關主題: 蕭邦
片 名: 即興曲 Impromptu
拍攝年代: 1990
出品國家: 美國
簡 介: 蕭邦與喬治·桑的愛情故事
相關主題: 蕭邦
片 名: La Note bleue
拍攝年代: 1991
出品國家: 法國
簡 介: 索菲·瑪爾索飾演喬治·桑的女兒
相關主題: 舒曼
片 名: Songs of Love
拍攝年代: 1947年
出品國家: 美國
簡 介: 克拉拉的故事 凱瑟琳·赫本主演
相關主題: 舒曼
片 名: Spring Symphony [春天交響曲]
拍攝年代: 1983年
出品國家: 德國
簡 介: 舒曼與克拉拉的愛情故事
相關主題: 舒勃特
片 名: LEISE FLEHEN MEINE LIEDER
拍攝年代: 1933
出品國家: 德奧合拍
簡 介: 舒勃特未完成交響曲
相關主題: 舒勃特
片 名: Blossom Time
拍攝年代: 1934年
出品國家: 英國
相關主題: 舒勃特
片 名: Franz Schubert Notturuno
拍攝年代: 1987
出品國家: 奧地利
相關主題: 帕格尼尼
片 名: Paganini (克來默錄音)
拍攝年代: 1989
出品國家: 德國
簡 介: 克來默錄音
相關主題: 李斯特
片 名: Song Without End
拍攝年代: 1960
出品國家: 美國
簡 介: 李斯特的愛情故事
相關主題: 李斯特
片 名: Liszt's Rhapsody
拍攝年代: 1996
出品國家: 美國
相關主題: 柴柯夫斯基
片 名: Tchaikovsky
拍攝年代: 1971
出品國家: 蘇聯
相關主題: 柴柯夫斯基
片 名: The Music Lovers
拍攝年代: 1971
出品國家: 英美合拍
簡 介: 導演:Ken Russell 片長:122M
相關主題: 比才
片 名: Bizet's Dream
拍攝年代: 1995
出品國家: 美國
相關主題: 瓦格納
片 名: Richard et Cosima
拍攝年代: 1986
出品國家: 美國
簡 介: 瓦格納與李斯特的女兒Cosima愛情故事
相關主題: 瓦格納
片 名: Meeting Venus
拍攝年代: 1991
出品國家: 美國
相關主題: 瓦格納
片 名: Ludwig
拍攝年代: 1973
出品國家: 法國、義大利、西德合拍
相關主題: 馬勒
片 名: MAHLER
拍攝年代: 1974
出品國家: 美國
相關主題: 馬勒
片 名: Gustav Mahler: To Live, I Will Die
拍攝年代: 1987
出品國家: 奧地利
相關主題: 馬勒
片 名: Death in Venice
拍攝年代: 1971
出品國家: 法國、義大利合拍
相關主題: 馬勒
片 名: Bride of the Wind
拍攝年代: 2001
出品國家: 美國
相關主題: 帕塞爾
片 名: England, my England
拍攝年代: 1995
出品國家: 英國
簡 介: 英國作曲家帕塞爾(Purcell)的生平記錄片
相關主題: 約翰·施特勞斯
片 名: The Great Waltz
拍攝年代: 1938
出品國家: 美國
相關主題: 約翰·施特勞斯
片 名: The Great Waltz
拍攝年代: 1955
相關主題: 約翰·施特勞斯
片 名: Strauss Family
拍攝年代: 1979
相關主題: 約翰·施特勞斯
片 名: Strauss: King of 3/4 Time
拍攝年代: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