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愛國主題的電影寫一寫
愛國主題的電影有很多,例如:《建軍大業》,《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父輩》,《英雄兒女》,《我的1919》等等。
《建軍大業》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失敗後,中國為挽救,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從而創建中國領導的軍隊的故事。
《建軍大業》劇情內容
1927年,北伐剛取得重大成果之際,國民「」為奪權叛變,發動了瘋狂的「清共」行動,短短數月,近31萬進步同胞遭到殘酷殺害,全國震驚,剛剛看到希望的中國即將再次陷入軍閥混戰和專制的深淵。
由於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成立不足7年的中國在國民「」的瘋狂進攻下,幾乎遭遇毀滅性打擊。血的教訓使、等內進步分子認識到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硬道理。生死存亡之際,他們臨危受命,冒著生命危險分赴湖南和南昌等地,聯合朱德、賀龍、葉挺、等一批愛國將領發動,誓要組建一支真正屬於的軍隊。鐵血鑄軍魂,舍己保家國。
《紅海行動》劇情內容
索馬裏海域外,中國商船遭遇劫持,船員全數淪為階下囚。蛟龍突擊隊沉著應對,潛入商船進行突襲,成功解救全部人質。返航途中,非洲北部伊維亞發生,連同叛軍攻入首都,當地華僑面臨危險,海軍戰艦接到上級命令改變航向,前往執行撤僑任務。
蛟龍突擊隊八人,整裝待發。時間緊迫,在「撤僑遇襲可反擊,相反則必須避免交火,以免引起外交沖突」的大原則下,海軍戰艦及蛟龍突擊隊深入伊維亞,在惡劣的環境下,藉助海陸等多種裝備,成功轉移等候在碼頭的中國僑民,並在激烈的遭遇戰之後,營救了被恐怖分子追擊的中國領事館巴士。
然而事情尚未完結,就在掩護華僑撤離之際,蛟龍突擊隊收到中國人質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消息。眾人深感責任重大,義無反顧地再度展開營救行動。前方路途險惡,蛟龍突擊隊即將遭遇的,遠不止人質營救那麼簡單,恐怖分子的驚天陰謀即將浮出水面。
《我和我的父輩》劇情內容
影片由《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四個單元組成,以、、和新時代為歷史坐標,通過「家與國」的視角描寫幾代父輩的奮斗經歷,講述中國人的血脈相連和精神傳承,再現中國人努力拚搏的時代記憶。
《英雄兒女》劇情內容
電影《英雄兒女》講述援朝時期,剛從醫院回部隊的戰士王成要求參戰,並拿出父親鼓勵他殺敵立功的來信給張團長和王文清看,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戰友王復標的兒子。在戰斗中王成英勇奮戰,壯烈犧牲。在全軍開展向王成學習的運動中,王文清認出該軍文工團員、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
後來,當王芳在陣地上為炊事員演出時,敵機突然來襲,她為掩護炊事員而負傷,被送回祖國醫治。一個月後,王復標參加慰問團赴朝慰問,王芳也傷愈歸隊,三人在前線團圓。王復標真情告訴王芳,兩位父親都勉勵王芳向哥哥學習,當好接班人。
《我的1919》劇情內容
1918年,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初,中國駐美公使顧維鈞作為本國的全權代表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在和會上卻處處受到歧視,野心勃勃的日本更企圖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辯論會上,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歷史、人文等諸多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由此獲得全世界與全國的一致稱贊。
為爭取在法華工的同工同酬,顧維鈞的好友肖克儉在巴黎組織遊行罷工,遭到法國警察逮捕。獲釋之後,他仍然積極投入喚醒民眾的工作。然而,他和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團所住旅館的偏激行為使和中國成為矛頭的指向。
巴黎和會最終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國內由此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肖克儉等人也在巴黎集會抗議。而軟弱的北洋竟然逼迫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代表團團長陸徽祥等人左右為難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團僅剩顧維鈞和王正廷兩人仍在堅持外交斡旋。肖克儉眼見帝國列強重新瓜分中國的現狀,憤然給愛妻留下遺書,在凡爾賽宮廣場舉火自焚。
⑵ 愛國電影有哪些
中國有許多經典的愛國電影,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作:
1. 《英雄兒女》(1964年):這部電影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感人故事,主人公王成的英勇犧牲和對祖國的深深熱愛,展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2. 《建國大業》(2009年):通過群星雲集的演繹,再現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時刻,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國家獨立和統一的自豪與熱愛。
3. 《集結號》(2007年):該片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一個連隊在戰斗中被遺忘的真實事件,展現了軍人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
4. 《湄公河行動》(2016年):雖然主要講述的是中國警察跨國追捕販毒集團的故事,但其中體現了中國政府保護國家利益的決心和勇氣。
5. 《戰狼2》(2017年):這部軍事動作片以中國海外撤僑行動為背景,展示了中國軍人的責任擔當和國家實力,激發了觀眾的民族自豪感。
這些電影通過不同的歷史時期和題材,傳達了愛國主義精神,喚起了人們對國家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是中國電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觀看這些影片,不僅能夠欣賞到精彩的故事情節,更能深刻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
⑶ 世界十大愛國電影排行榜
1、《地道戰》
這部電影自1965年上映以來,成為了幾代中國人心中難以磨滅的民族英雄傳奇。它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冀中人民如何運用智慧,通過復雜的地道系統與日軍巧妙斗爭的故事。這部影片曾經擁有超過30億的觀影人次,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2、《我和我的祖國》
本片由陳凱歌等知名導演共同執導,於2019年上映,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片。影片通過七個短片的形式,將普通人與國家重大歷史事件緊密相連,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輝煌歷程和人民的緊密聯系。
3、《集結號》
由馮小剛執導的這部戰爭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講述了連長穀子地為了探尋「集結號」真相,不懈奮斗,並為了戰友們的榮譽而不懈努力的故事。影片以其真實感人的情節,深刻描繪了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光輝。
4、《勇敢的心》
梅爾·吉布森執導的這部史詩級電影,以13-14世紀蘇格蘭人民反抗英格蘭統治的斗爭為背景。影片講述了主人公威廉·華萊士的英勇事跡,因其出色的製作和深刻的主題,榮獲了多項奧斯卡大獎。
5、《八佰》
管虎導演的這部作品,重現了抗日戰爭期間淞滬會戰中88師524團的壯烈事跡。影片通過對這一歷史事件的深入挖掘,展現了中國軍人的英勇與犧牲精神,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以上這些電影,無論是通過哪個時代的視角,都以其生動的歷史敘事和深刻的情感共鳴,觸動著全球觀眾的心弦,成為了永恆的愛國電影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