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曉林的個人軼事
從主演了《東方大酒店》、《上海舞女》之後,青年演員張曉林名聲大震。他的名字、照片頻頻出現在各種報紙、雜志上,他被人們譽為「風流倜儻的硬派小生」。最近,他又榮獲了第三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在一次表演研討會上,張曉林作了一個題為《但願我不是流星》的發言。他說:「在我們國家,電影演員也許是最易出名的行業。拿我來說,從影只有四五年,拍了近十部影視片,就得了這個獎那個獎,被捧為『明星』。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我心裡明白,自己離明星的標准還遠著呢。」的確,現代社會尤其是年輕人有一種崇拜影星、歌星、球星的傾向。有人拍了幾部影片或唱了幾首流行歌,就被影迷、歌迷們捧為明星。於是,明星上獎台、登報紙、做廣告,風光得很。甚至明星們的衣著、發型,也被人視作「時髦」。這使人想起法國作家多爾吉列斯曾捉弄過某些「弄潮兒」的故事。有一次,他心血來潮,故意用驢尾巴蘸上油畫顏料,在畫布上胡亂塗了一通。油彩還未乾,他就親自把「畫」推薦給展覽館,並煞有介事地為這幅「畫」取了個正兒八經的標題:《亞礙里亞灣的黃昏》。一些評論家得知名家推薦此「畫」,便也煞有介事地稱贊「這是幅令人叫絕的前衛畫」雲雲。當然,我們這里無意影射現今的明星都像這幅「畫」。但是,明星應名副其實地稱得上是人才之精華,捧得太多太濫,也就不成其明星了。結合自己的拍片實踐,張曉林又說:「近幾年,我接連主演了好幾個角色,有的還引起不小反響。但細想起來,我卻深感不安。因為,對一個受觀眾青睞的演員來說,要突破自己,以新的形象、新的表演闖出新的路子,實在是太難太難了。演員與歌星、球星一樣,能夠施展自己才華的時日不長,加上競爭激烈,猶如一葉小舟在銀海里搏擊,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些人演了幾個角色出了名,由於不自重自愛,事業上缺乏進取,結果是曇花一現。這些人盡管被人稱為「明星」,但華而不實,光亮並不持久,實際上只是轉瞬即逝的流星。」對於一些演員紛紛流到國外求學或謀生,張曉林感嘆道:進行文化藝術交流,出國考察、留學是無可厚非的。但對一個演員來說,其事業必須紮根於自己的國土才能開花結果。正如謝晉導演說的,由於國情不同,文化氛圍、藝術趣味以及欣賞習慣不同,一顆中國的明星很難在國外的影壇閃爍其光芒。前幾年赴美的青年演員不少,有的還是知名度頗高的明星,可有幾個能在好萊塢立足?「與其在外面寄人籬下,還不如在自己本土扎扎實實地耕耘。對一個青年演員來說,最能施展才華的是祖國的影視天地。」張曉林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自從他主演《東方大酒店》和《上海舞女》以來,又接連為廣大觀眾奉獻出眾多銀幕、熒屏形象:《生死之間》中的公安幹警,《封神榜》中的周武王,都市刑警》中的刑警隊長,《月隨人歸》中的航天工程師……他以飽滿的激情進行藝術創作,在每一部作品中散發著自己的光和熱。但願他不是轉瞬即逝的流星,而是一顆名副其實的明星。
⑵ 張曉林的出生地
上海 張曉林,演員、劇團團長,1960年出生於上海,北京電影學院畢業,上世紀八十年代「海派」影視代表人物,有「海派小生」之稱。
⑶ 昔日上影廠四位男神近照曝光 80歲的達式常留鬍子也帥氣 精神矍鑠
近日,著名影視劇導演毛衛寧,在自己的自媒體社交平台上,發布了一組老朋友聚會的照片。在照片中,我們看到了幾位熟悉的身影,他們分別是來自上影廠演員劇團的老演員達式常、王詩槐、張曉林和佟瑞欣。他們四人都是我們非常喜愛的電影明星,並且是上影廠在不同年代的當家小生,昔日銀幕上的男神。其中達式常已經80歲了,但精神矍鑠,一身藝術家的風范,看不出半點老態。
毛衛寧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位導演,這些年製作出了眾多優秀作品,其中就包括膾炙人口的《誓言無聲》、《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英雄無名》、《平凡的世界》、《兵臨棋下》等劇,被譽為「良心劇導演」。
毛衛寧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對上海這座城市懷有深厚的感情。同時上影廠的許多老演員,都曾和他有過愉快的合作,比如張曉林,就曾擔任毛衛寧處女作的男一號。而王詩槐曾於2006年參演過毛衛寧執導的《數風流人物》一劇,並在其中出演羅軍一角。至於達式常,則是毛衛寧非常喜愛和欣賞的一位老藝術家,對他的藝術追求倍加贊賞,希望能夠有機會多多合作。
毛衛寧出生於1963年。而達式常則在1962年就已經登上了銀幕,在電影《兄妹探寶》中出演角色。所以毛衛寧可以說是看著達式常主演的電影長大的。1965年,達式常因在電影《年青的一代》中出演文質彬彬的林育生一角,而一炮而紅。隨後又在《春苗》、《難忘的戰斗》、《東港諜影》、《他們在相愛》、《燕歸來》、《人到中年》等眾多電影中,展示了自己的表演才華,並獲得了第四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影帝稱號。
如果說趙丹、孫道臨、馮喆等是新中國成立後上影廠第一代「銀幕小生」的話,那麼達式常無疑就是上影廠第二代「銀幕小生」的代表人物。他那英俊瀟灑的銀幕形象,至今都存留在影迷的腦海之中。
只是,不知不覺,昔日男神達式常竟然已經80歲了。不過從毛衛寧在自媒體社交平台上曝光的近照來看,達式常盡管已年過古稀,滿頭白發,但看上去卻依然帥氣有型,並且容光煥發,毫無老態。也許是為了塑造新角色需要,達式常還留起了鬍子,但修理得很好,頗有一種藝術家的風范。
王詩槐比達式常小17歲,是繼達式常之後的上影廠第三代「銀幕小生」之一。但如今他也老了,也已是滿頭銀絲。1981年他從上戲畢業,並因在電影《漂泊奇遇》中出演文弱書生而引起人們注意。1984年他進入上影廠,1985年因在電影《日出》中出演男主角方達生而一躍成為當紅明星。
這些年王詩槐也一直都在影視領域辛苦耕耘,在眾多好劇中塑造了各種各樣不同的人物,如《茶馬古道》中的尼瑪次仁、《給我一個愛的理由》中的李進成、《愛情天梯》中的老年石山、《新上門女婿》中的鍾恆林、《生活啟示錄》中的胡歌「父親」、《絲綢之路傳奇》中的衛守仁等。他憑借扎實的基本功和認真執著的敬業精神,而成為了觀眾所喜愛的老戲骨。
張曉林是在90年代崛起的影視明星,算是上影廠第四代「銀幕小生」的代表之一。他1982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分配到上影廠做演員,先後出演了《瓜熟蒂落》、《女兒經》、《少男少女們》、《午夜兩點》、《大酒店》等影視劇。尤其是在與何晴合作搭檔的電影《上海舞女》中,他出演男主角鮑望春,英俊的外形,再加上瀟灑的作派,立即使他成為了觀眾心中的新一代偶像。
張曉林在90年代的另一個經典人物形象,就是電視劇《封神榜》中的姬發,同樣俊朗帥氣,成為一代人心中的記憶。
而佟瑞欣呢,其實跟張曉林是同一代人,他比張曉林小5歲,今年55歲。他1986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先是進入上海人藝,然後又進入了上影廠做演員。1990年,他因在鮑芝芳執導的電影《江城奇事》中出演何一鳴一角,而引起觀眾注意,成為上影廠新一代「銀幕小生」。隨後他又在《梅花三弄之鬼丈夫》、《上海滄桑》、《大宅門2》、《虎符傳奇》、《兒女情更長》等影視劇中出演角色,憑借實力獲得了更多觀眾的支持。
如今佟瑞欣和張曉林同為上影廠演員劇團負責人,更多的時間是在為上影廠一眾好演員提供後勤保障服務。而這次毛衛寧導演發起的老朋友聚會活動,也是在佟瑞欣團長的安排下,才得以實現。老友重聚,相談甚歡,毛衛寧導演感到無比開心和快樂,他興奮地說:2020年我們必須合作起來。
在這里,我們期待毛衛寧導演和上影廠昔日幾位銀幕男神的再度合作。
⑷ 有誰知道以前早期大陸版的《封神榜》(就是傅藝偉演的那個妲己)里—武王姬發是誰演的有關他的詳細資料
武王姬發是張曉林
湯鎮宗演的是伯邑考
張曉林不是大紅大紫的演員,之所以點評他,是因為剛點評了張小磊和張曉敏,因為名字相似,所以捎帶把他點評了。八十年代的影迷有時候誤以為張曉林是張曉敏的弟弟,其實他兩人是同學。
張曉林雖然在八十年代初的一部電影《蘇醒》(1981)中作為配角初登銀幕,但沒有引起大的反向。這是一部探索性質的藝術片,當年作為女一號的陳沖因為在片中的表演模糊,被觀眾抨擊了一頓,也成了陳沖出國前在大陸拍的最後一部影片。
祖籍山東的張曉林,生在上海,長在上海,但他卻具有山東人的特點:身材高大,性格豪爽。1982年,張曉林走進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的考場。他過關斬將,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的電影學院。
四年後,帶著對電影表演藝術的系統知識,張曉林畢業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現為上海電影集團公司演員劇團副團長。先後參加了《女兒經(1986)》、《黑色誘惑》(1986)
、《少男少女們》(1987)、《午夜兩點》(1987)、《殘酷的慾望》(1988)
、《生死之間》(1988)、《上海舞女(上下1989)》、《都市刑警》(1990)
、《情灑浦江》(1991)
、《偷拍的錄象帶》(1993)和《激情警探》(1993)等電影及《大酒店》、《封神榜》等電視劇的拍攝。
張曉林的成名作應該是電視連續劇《大酒店》。這是一部充滿八十代上海現實生活味的電視劇。張曉林在劇中飾演改革家丁大偉,真實、細膩的表演,把年輕有為,英俊瀟灑的丁大偉塑造得生動有趣,從此,「海派小生」的美名不徑而走。從這部電視劇開始,張曉林開始被稱為最典型的「海派小生」演員。《大酒店》走出了蓋麗麗,也走出了張曉林。
80年代後期,上海影視界為振興上海影視業,推出一批「海派」影視片,張曉林不僅有著山東漢子的外表,還富於江南人的機警、靈巧。因此,很自然地成了「海派」影視片的代表人物。如他在影片《殘酷的慾望》中主演殺人犯、鋼琴家劉克,把一個才華橫溢,卻不被重用,剛愎自用的殺人犯,演得惟妙惟肖。《殘酷的慾望》在八十年代後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業片,該片的主演還有林芳兵等。此片海味很濃,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
張曉林還有一部值得一說的電視劇是《封神榜》。演完這個戲,他的「海派小生」的稱號淡了,但人們卻對他的演技給予了充分肯定。
進入新世紀後,張曉林又主演了一些電視劇,比較成功的有與王志文等人聯合主演的《天之雲地之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