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雲龍是那些電影的演員
你說的李雲龍是《亮劍》里的
真名是:李幼斌
以下是網路的部分介紹。想看他主演的其他劇,搜他名字就行了。
李幼斌,1958年出生於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國家一級演員,[1] 現為全國勞動模範。[2]
1985年李幼斌首次主演電影《死證》。1995年參演電視劇《布爾什維克兄弟》;2000年主演電影《橫空出世》,獲得第5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在2005年電視劇《亮劍》中飾演李雲龍,獲得第23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 ;2008年主演電視劇《闖關東》;[3] 2012年主演《老嚴有女不愁嫁》;[4] 2014年主演功夫喜劇《愛的保鏢》;2015年主演的電視劇《別讓我看見》,《孫老倔的幸福》首播。[5] 2016年主演電視劇《決戰江橋》,飾演愛國將領馬佔山。
2. 一上線就口碑翻車,《亮劍》電影版觀眾不買賬,跟劇版有多大的差距呢
《亮劍》電影版觀眾不買賬,跟劇版的差距如下:
1.李幼斌版的《亮劍》可以說是不少人心中的經典。
上映於2005年的《亮劍》至今重播超過3000次,李雲龍的金句更是成了斗圖界表情包主力之一。
4.不過新翻拍的黃志忠版《亮劍》就恰恰相反,網上評分只有4.7分足足少就二分之一。
雖然在故事情節上加入了李雲龍的早年經歷,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和老版本相比,觀眾還是不買賬總覺得少了股亮劍精神。而新版《亮劍》投資4000萬,喊出的口號是增加劇情戰斗場面更真實,可事實上卻有些讓觀眾失望。也許是舊版李雲龍和趙剛太過經典,黃志忠和任泉飾演的李雲龍和趙剛差點火候,這也是觀眾不買賬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看黃志忠的李雲龍總有點跳戲,覺得楊立仁附身了,他不是在演李雲龍而是在模仿李幼斌老師。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
3. 時隔16年,李雲龍、楚雲飛再合體,這次能復制《亮劍》的成功嗎
16年前,一部《亮劍》火遍大江南北。作為一部抗日題材的電視劇,當時居然吸引了60後到90後的觀眾,有網鄭唯友感慨,第一次和老爸一起追同一部劇。現在每拍砸一部抗日神劇,大家都要去網上呼喚,什麼時候能再來一部「亮劍」。
戰爭題材的電影核心不在於「爽」,而是讓觀眾了解革命先烈的付出和犧牲,更重要的是將革命英雄那股面對敵強我弱,依然奮勇反擊的精神傳承給每一個人。講好那個年代的故事,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責任,很慶幸,現在還有電影願意用心去講述那段往事。
4. 李雲龍拍過鄉村電影有哪些
《第十軍團》、《天河》、《雷鋒的微笑》、《渡江!渡江》、《鑄劍.1927》、《驚天動地》、《我的左手》、《情暖萬家》、《太行山上》、《驚心動魄》、《驚濤駭浪》、《橫空出世》、《飛虎隊》、《競選村長》、《老少爺們上法場》、《天鼓》。
李幼斌,出生於中國吉林省長春市,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國家一級演員。1985年首次主演電影《死證》出道。2000年憑借電影《橫空出世》獲得第5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04年憑電影《驚心動魄》獲得百花優秀男演員獎。
李幼斌塑造過眾多英雄形象,被認為是「大器晚成」的演技派演員的代表。深沉、犀利、有城府,長期舞台演出的經驗積累使他擅長對角色的內心體驗,塑造的角色有血有肉,特別是反面人物不臉譜化,真實可信。
5. 求電影亮劍400字觀後感!
亮劍》的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但讓我深受感動並不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劇情刻畫,也不是氣勢磅礴、恢弘壯觀的場景描寫,而是栩栩如生、入木三分的人物塑造,特別是對劇中靈魂人物李雲龍那細膩而逼真的刻畫。
在劇中,李雲龍是個極為復雜、極有個性的典型人物。他出身於草根階層,在血與火的生死考驗和槍林彈雨的洗禮下,逐漸成長為戰場上的一名虎將,成長為一名抗日英雄。電視劇對他的刻畫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在塑造他這個硬漢形象時沒流於表面,既不概念化,也不臉譜化,更不扁平化,而是在嬉笑怒罵間,自然而然地將他的形象渲染出來,讓他極富藝術感染力和人性魅力。
英雄亮劍氣自狂。依我看來,李雲龍首先是個戰爭英雄。他桀驁不馴、性情剛烈、性格草莽,但又深謀遠慮、有膽有識、嫉惡如仇,是個具有典型意義的血性硬漢。對待戰爭,他抱著每戰必勝的信心,在戰場上沖鋒陷陣、揮灑自如,那「明知是個死,也要寶劍出鞘」,也要「亮劍」,就是死也不能倒下的英勇氣勢,足以讓讓敵人汗顏。他那驍勇善戰、叱吒風雲的豪邁身姿足以讓敵人聞風喪膽,他熱愛戰爭,戰場就是他的精神寄託。事實上,不論何時何地,他的心從未遠離過戰場。可見,他的潛意識中藏著極濃的「戰爭情結」。他永遠屬於戰爭,他的生命離不開戰場,他就是一柄戰爭打磨出來的一柄鋒芒畢露的利劍。一旦看慣了狼煙四起,聽慣了炮火硝煙的他走進了解放年代,走下了戰場這個「神壇」,失去了戰場這塊磨刀石,他的生命就變得淡然失色、黯然無光了,人也變得碌碌無為、空虛失落了。最後竟然隱居農村,做一個平民百姓。這或許就是他人性的悲劇吧。
特別讓我欣賞的是李雲龍在面對死亡時,他臨危不懼,勇敢地亮出自己,亮出手中的「寶劍」,不低頭、不退縮、不認輸、不乞求,也不苟活,其膽識、氣魄和血性令人敬而生畏。他的血液中流淌著狂狷的一面,為抗日而狂,為解放而狂,為中國的老百姓的生命而狂,狂得威猛,狂得崇高,狂得有尊嚴,狂得有魄力,其狂狷發乎其性情,既是大丈夫式的狂,更是偉男子式的狂,讓我們肅然起敬。
然而,李雲龍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搗蛋鬼。他性子急躁、蠻不講理、我行我素,經常惹事生非。他既是個從不把別人看在眼裡的人,也是個從不讓自己吃虧的傢伙。在他的身上,還明顯有著幾分市井小人物的狡黠和幽默。嚮往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他不但好講粗話,說歪理,更喜歡在嬉笑怒罵和打哈哈時來一些離經叛道的言語。但在這看似荒誕的言語中,又不乏真知灼見的領悟。他說話也很「沖」,充滿火葯味,做起事來更是雷厲風行,一旦決定的事就是知道在蠻干也要去試試但他從不為自己應擔當的責任推脫,而是勇於承擔責任,認識自己的錯誤。他大錯不犯,卻小錯不斷,有時還極為囂張。他的性格既是傳統的,雙是叛逆的。他一怒之下掃平了殺害其好友和尚的土匪老窩、一氣之下與政見不一的趙剛肉搏相拚,被革除代軍長的職務後又在課堂上大放闕詞等行徑無不反映出他人性中叛逆的一面。這或許正是他的可愛之處吧。
李雲龍對待朋友的態度也讓讓我深受感動。「明爭」、「暗鬥」四個字可概括他和趙剛、他和楚雲飛之間的友誼。他與戰友趙剛從政見不一、相互排斥到時吹鬍子瞪眼、大打出手,再到最後成為推心置腹、坦誠相待、互相欣賞、肝膽相照的生死之交,可謂「英雄識英雄」。他們之間的感情是「打」出來的,打著打著就成了好兄弟。相比這下,我認為,他和楚雲飛的友誼更為堅固。他們是兒時的好夥伴,參軍後由於各為其主,在戰場上只得拋開友情、拚死相搏,你送我一梭子彈,我還你一個炮彈。戰爭是不能講感情、意氣用事的。但在戰場下,他們仍然是非同一般的好朋友。他們雖說有相互搗鬼、相互鉗制、暗中較勁和互不買帳的時候,但又相互欣賞、惺惺相惜,就是在臨死之際也會惦記著對方。他們的友情是極為復雜的,既有戰場上的相互較量、你死我活,又有生活上的互相關照、互相算計。他們的友情是「拚」出來的。這種超越了友情的真情就顯得尤為可貴。正是因為有了他們三個人之間的「明爭」和「暗鬥」,李雲龍這柄劍才會閃閃發光、熠熠生輝。如果說戰場是磨礪李雲龍這柄寶劍的磨刀石的話,那麼趙剛和楚雲飛就是他這柄寶劍的試金石,是他們讓他變得更銳氣,更具有殺傷力。也是由於他們的陪襯和烘托,李雲龍的「光輝形象」才變得更飽滿、更具有藝術感染力和親和力。
38
6. 《亮劍》李雲龍被降為營長,卻還在獨立團當老大,為何總部不管
《亮劍》中,李雲龍被降為營長,起因於黑雲寨土匪殺了李雲龍的警衛員魏和尚。魏和尚是誰,那是李雲龍過命的兄弟,是在戰場上救過李雲龍的鐵桿部下。李雲龍一怒之下,不顧孔捷攔阻,率部剿了黑雲寨。因為黑雲寨已經與孔捷談好了收編事宜,在總部看來,李雲龍此舉有點不顧大局,所以將其降職。
但是,降為營長後,獨立團照樣是李雲龍說了算。連政委趙剛都說:「沒降職還好點,降了職反而行市見長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師長呢」。跟楚雲飛部交涉也是如此,楚雲飛只認李雲龍這個老大。李雲龍也充分利用了這一點,在歸還楚雲飛部槍械上,一直打太極拳,整的楚雲飛一點脾氣也沒有。
第二,李雲龍情商很高,是領導的愛將。別看李雲龍不識字,是個大老粗,但是他情商很高,上上下下的關系都處理的很好,包括旅長、師長、總部參謀長和副總指揮。對愛將,領導打板子的時候,總是要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的。這是人之常情。
第三,不是什麼大的原則性問題。李雲龍犯錯誤被降職,是因為剿滅了即將收編的土匪。在總部看來,這並不算是什麼原則性錯誤。李雲龍之所以是獨立團的靈魂,帶出了一隻狼一樣兇狠的部隊,與其快意恩仇,袒護部下,重情重義,敢於負責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深受士兵愛戴。總部不可能因為這么點小問題,就將他一擼到底。那樣,會嚴重影響軍心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