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奧,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同感受吧,我認為是這樣的
下載幾手聽聽不就知道了
民族音樂簡介
中國民族音樂 指用中國傳統樂器以獨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間傳統音樂。
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悠久。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涌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漢時的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的細樂、清樂,元明時的十番鑼鼓、弦索等,演奏形式豐富多樣。近代的各種體裁和形式,都是傳統形式的繼承和發展。
民族器樂有各種樂器的獨奏、各種不同樂器組合的重奏與合奏。不同樂器的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風格,形成多種多樣的器樂樂種。各種樂器的獨奏樂是民族器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琴曲《廣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陽簫鼓》;箏曲《漁舟唱晚》、《寒鴉戲水》;嗩吶曲《百鳥朝鳳》、《小開門》;笛曲《五梆子》、《鷓鴣飛》;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都是優秀的獨奏曲目。
純粹用鑼鼓等打擊樂器合奏的清鑼鼓樂,音色豐富,節奏性強,擅長表現熱烈紅火、活潑輕巧等生活情趣。如《八仙序》(浙東鑼鼓)、《十八六四二》(蘇南吹打)、《鷂子翻身》(陝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種弦樂器合奏的弦索樂,以優美、抒情、質朴、文雅見長,適宜於室內演奏。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頭曲)等。
用吹管樂器與弦樂器合奏的絲竹樂,演奏風格細致,多表現輕快活潑的情緒,如《三六》、《行街》(江南絲竹),《雨打芭蕉》、《走馬》(廣東音樂),《八駿馬》、《梅花操》(福建南音)等。
由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合奏的吹打樂,演奏風格粗獷,適宜於室外演奏,擅長表現熱烈歡快的情緒。如《將軍令》(蘇南吹打)、《大轅門》(浙東鑼鼓)、《普天樂》(山東鼓吹)、《雙咬鵝》(潮州鑼鼓)。有不少吹打樂種,在樂隊中兼用弦樂器,因而音樂兼具絲竹樂的特點,如《滿庭芳》(蘇南吹打)、《五鳳吟》(福州十番)等。一般說來,北方流行的吹打樂重「吹」,吹奏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樂重「打」,鑼鼓在吹打樂中起重要作用。
傳統民族器樂演奏多與民間婚喪喜慶、迎神賽會等風俗生活,以及宮廷典禮、宗教儀式等結合在一起,較少採取純器樂表演的形式。民族器樂的實用性使不少器樂曲牌因用於不同場合而產生變化。
傳統民族器樂曲都有標題,分標名和標意兩類。標名性標題只給樂曲取名以示甲與乙之區別,它和音樂內容無直接聯系,如《工尺上》、《四段錦》、《九連環》、《十景鑼鼓》等。標意性標題以曲名、分段標目和解題等提示樂曲的內容,如《流水》、《霸王卸甲》、《賽龍奪錦》等。
民族器樂曲按傳統習慣分為「單曲」與「套曲」兩類。單曲多為單一獨立的曲牌。套曲由多個曲牌或獨立的段落聯綴而成。如南北派十三套琵琶大麴,晉北的八大套等。如按樂曲的曲式結構類型分,主要有變奏體、循環體、聯綴體、綜合體等,其中以變奏體、聯綴體最為多見。
創作中各種變奏技法被廣泛運用。民間藝人在一首曲牌反復演奏時,善於用各種演奏技巧對旋律作加花裝飾而形成變奏,如《喜相逢》(笛曲)、《婚禮曲》(嗩吶曲)等。「放慢加花」也是一種常用的變奏手法,它將「母曲」的結構成倍擴充,同時作加花裝飾。如《歡樂歌》(江南絲竹)、《南綉荷包》(二人台牌子曲)、《柳青娘》(潮州弦詩)等樂曲都把「放慢加花」的段落安置在「母曲」之前。另一種變奏手法是採取變化主題的結構,如二胡曲《二泉映月》主題在其後的五次變奏時作句前、句中或句末的擴充和緊縮。而琵琶曲《陽春白雪》中之《鐵策板聲》則採取結構次序的倒裝。這種結構次序的變更在鑼鼓段中更為常見。
20世紀20年代以來,劉天華、聶耳等對民族器樂的繼承和發展做過一些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音樂工作者繼續對各種優良傳統曲目進行整理、加工、改編,使樂曲原有精神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現,同時還涌現出大量的新作品。樂器改革方面,在統一音律、改良音質、擴大音量、方便轉調、增加低音等方面有了很大進展,並產生了大型民族管弦樂隊合奏等新品種,在內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新的發展。
吹奏樂
我國的吹奏樂器的發音體大多為竹製或木製。根據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以氣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動的有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類,氣流通過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動的有嗩吶、海笛、管子、雙管和喉管等。
第三類,氣流通過簧片引起管柱振動的有笙、抱笙、排笙、巴烏等。
由於發音原理不同,所以樂器的種類和音色極為豐富多采,個性極強。並且由於各種樂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區、民族、時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樂中的吹奏樂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極其豐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獨特的演奏風格與流派。
打擊樂
我國民族打擊樂器品種繁多,演奏技巧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根據其發音不同可分為:1、響銅,如:大、小鑼、芒(加金旁)鑼、雲鑼、大、小鈸,碰鈴等;2、響木,如:板、梆子、木魚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腳鼓等。
我國打擊樂器不僅是節奏性樂器,而且每組打擊樂群都能獨立演奏,對襯托音樂內容、戲劇情節和加重音樂的表現力具有香要的作用。民族打擊樂器在我國西洋管弦樂隊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擊樂可分為有固定音高和無固定音高的兩種。無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鑼,大、小鈸,板、梆、鈴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
絲竹樂
「絲」指弦樂,包括彈撥樂和拉弦樂,「竹」之管樂、絲竹樂器是相對於打擊樂器而言的民族樂器中旋律性較強,音色較柔和、明亮的樂器類群。絲竹樂伴歌唱,在中國早已有了。漢樂府中就有「相和歌」,史籍有「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的記載(《晉書.樂志》)魏晉南北朝的絲竹,除伴奏歌唱外,還單獨演奏(多半在歌唱之前)。這種情況,在今日說唱音樂中也常可見。明清以來,因戲曲、曲藝的蓬勃發展,絲竹樂的品種也更加豐富。絲竹樂大多風格細膩、柔和、善於表達喜悅愉悅的情緒。各種旋律樂器都能盡力發揮自己的特點,圍繞著一個共同的旋律骨架而即興發揮,常構成支聲復調。它的地方色彩很濃郁,各樂種大多能體現地方特色的主奏樂器。
江南絲竹,流行於江浙一帶的絲竹樂,清咸豐庚申年(1860)的《秘傳鞠氏琵琶譜》手抄本中已有《四合》一曲,可見當時已在民間流行。江南絲竹最初在農村中流行,後在承箏茶館中作為民間自娛與人,助興消遣的一種手段,一直十分興盛。據現有藝人們的回憶,1911年成立的「文明雅樂」是個江南絲竹的民間集舍,此後至今,一直未衰。江南絲竹風格清新幽雅,流暢柔婉,旋律精美,支聲性復調織體豐滿.所用樂器有:二胡、笛、琵琶、揚琴、三弦、中胡、秦琴、簫、笙以及板、板鼓、碰鈴等打擊樂器,以二胡與笛子為主。主要典型曲目有: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行街、歡樂歌、雲慶、四合如意,號稱「八大麴」。
宮庭音樂
在歷代封建王朝中,在宮廷內部或朝廷儀式上為宮廷統治者而演奏的音樂。中國宮廷音樂的類別,如果按其演奏場合,大致可以分為外朝音樂和內廷音樂兩大類。外朝,是群臣朝會辦事的場所;內廷,是皇帝與後妃生活起居的地方。這兩種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音樂。如果按其功能性質而言,又可分為典制性音樂和娛樂性音樂。典制性音樂主要用以顯示典禮的隆重和皇帝的威嚴,包括祭祀樂、朝會樂、鹵簿樂等;娛樂性音樂以供人欣賞、愉悅身心為目的,包括筵宴樂、行幸樂、吹打樂等。
宮廷音樂具有如下特徵:
(1)功利性,以音樂來表現統治者的威嚴、高貴,或用音樂為統治者歌功頌德,或把音樂作為享受、娛樂的手段之一。
(2)禮儀性,即多為配合一定的禮儀場合而奏,依其不同的場合功能而使用不同的樂曲,接儀式進程的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樂曲,同一名稱的樂曲也根據不同場合而有不同的樂隊編制、演奏處理。
(3)旋律、節奏的「雅化」,以優美纖細、典雅端莊為其基本風格特徵。
少數民族音樂
彝族舞曲
琵琶獨奏曲,王惠然於1960年根據雲南彝族民間音調編寫。它以優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獷強悍的節奏,描繪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青年人舞蹈歡樂的場面。樂曲在散板引子後,用雙弦滾奏出悠揚的笛聲,描繪出恬靜朦朧的山寨夜景。這一音調來自於彝族民歌《海菜腔》,在後面得到充分發展。
第二段的主題音調是根據彝族民間樂曲《煙盒舞曲》改編的。它在琵琶最有光彩的中音區出現,並運用推挽手法奏出滑音,生動描繪了姑娘們輕逸俏皮又略帶羞澀的舞姿。
第三、四段是從這一主題變化發展而來的,又再現於第九段。第六段以強而有力的節奏和驃悍的氣質,同前後形成對比,並通過音區的逐層提高而達到全曲的高潮。本曲曾被改編為古箏、三弦、揚琴、阮的獨奏曲以及管弦樂曲。
京胡 是在乾隆末年,隨著京劇的形成,為了京劇的伴奏,從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京胡的音量非常大,一般的京劇伴奏樂團大概地有兩把京胡,京胡可以說是京劇伴奏音樂的靈魂;京胡的琴筒由竹筒製成,琴皮不是蟒蛇皮,而是由青蛇皮製成,青蛇皮比蟒蛇皮薄,聲音清脆嘹亮,既尖又高,不過京胡只限於京劇伴奏,除了京劇伴奏以外,並沒有什麼獨奏曲,也因這京胡音色奇特,並不地用於現代國樂團。 高胡 又名粵胡,是為了為粵劇伴奏由二胡改造而成的高音胡琴,是廣東音樂的主要樂器,高胡的聲音高亢清亮,傳統的高胡在琴馬底下沒有墊布,也沒有琴托,演奏的時候必須夾在兩腿的中間,由兩腿夾的松緊度和左腿蓋住琴窗的百分比來控制琴的音色,通常琴和腿之間必須墊布,這布的質料和厚度也和音色有很大的關系,現代的高胡經地改良之後,已經有了琴托,演奏的方法也和二胡一樣。 板胡 胡琴家族的異類,和其他的胡琴有很大的不同,板胡沒有琴筒,音箱是由椰子作成,正面以桐木板蒙面,分為高音板胡,中音板胡和低音板胡,板胡的聲音尖而高,音量奇大,指距很小,拉的時候手指全都擠在一起,尤其到了高音部份,指距更小,音高便不容易抓准,板胡的著名演奏家有劉明源,常聽到的獨奏曲有<花梆子><大起板>等。 中胡 比二胡低四度到五度,琴筒比二胡大些,音色渾厚低沉,多用於樂團的中音部份或伴奏,其他構造和二胡幾乎沒什麼差別,中胡的獨奏曲很少,用手指頭都可以數得出來,幾乎沒有獨奏的份,簡單的說,拉中胡絕對是不會紅的。 嗩吶 又稱喇叭,小嗩吶又稱海笛。兩晉時期(公元265--420年)已流行於新疆地區。清代嗩吶在回部樂中使用,稱為蘇樂奈。它是民間運用最廣泛的樂器之一,除了用於合奏、獨奏外,也用於戲曲、歌舞等伴奏。
嗩吶,在木製的錐形管子上開八孔(前七後一),木管上端裝一銅管,銅管上端套一葦制哨子,木管下端裝一喇叭形銅質擴音器。音色高亢明亮,有的民間藝人能控制氣息,吹出柔美的聲音。
經過改革的嗩吶有高、中、低三種,有的還加了音鍵,擴大了音域。
運用嗩吶的地區和范圍很廣,它可以作為獨奏樂器使用。在民音吹打樂或地方戲曲樂隊中,嗩吶經常作為領奏樂器使用。嗩吶音量宏大,聲音粗獷,宜於表現歡快、熱烈、雄壯的樂曲,可以演奏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還可模仿飛禽和昆蟲的鳴叫聲。 揚琴 相傳在明代傳到中國,最初流行在廣東一帶,現在流行於全國。常用於戲曲、曲藝的伴奏,也用於合奏及獨奏。音箱木質梯形,上張若干根鋼絲弦,奏時用竹槌敲擊發生清亮,可以奏兩組以上的音。近年來,揚琴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加大了琴身,增加了弦數,擴大了音量和音域,能奏出十二個伴音的四組音,可以轉調。 巴烏 為雲南地區彝、苗、哈尼等少數民族使用的單簧吹管樂器。 巴烏用竹管製成,有八個按孔(前七後一),吹口處裝一尖舌形銅質簧片。演奏時橫吹上端,振動簧片發音。巴烏音量較小,音域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於伴奏舞蹈、獨奏等。巴烏是一件極富民族色彩的樂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寬廣的音調,亦可演奏技巧性強的華彩樂段。合奏時巴烏音色易和其它樂器融合在一起。 塤 吹奏樂器,至少已有七千多年歷史。原始社會的塤,器形多樣,用細泥捏塑而成,是塤的原始形 態之一,距今約六千年。秦漢以後,塤主要用於歷代宮廷雅樂。今人改進研製的九孔陶塤。以古制六孔塤為基礎,擴展其肩部和內胎,以增大音量,音孔增至八個:前六後二,加上吹孔、共為九孔。為便於運指演奏,盡量減少復雜的*口指法,其音孔按相似於笛子的音孔順序排。專業演奏者可吹出二十六個音,包括兩個八度內的全部半音和一個泛音。在指法上有顫音、打音、抹音等技巧。九孔紫砂陶塤已在今日中國民族樂隊中普遍使用。 管子 流行於我國北方,古稱篳篥或(咸下加角)篥。管子為木製,上開八孔(前七後一)。管口插一葦制的哨子。管子的音色高亢,在北方管樂隊中常常用以領奏。 解放後,管子的製造和吹奏技術都有了發展。經過改革的管,音域擴展為二組又六個音,加鍵管都能演奏十二個半音,在合奏和獨奏中發揮更大的效能。目前在樂隊中經常使用的有中音管、低音管和加鍵管。 笙 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殷代(公元前1401--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已有「和」(小笙)的名稱。春秋戰國時期,笙已非常流行,它與竽並存,在當時不僅是為聲樂伴奏的主要樂器,而且也有合奏、獨奏的形式。南北朝到隋唐時期,竽、笙仍並存應用,但竽一般只用於雅樂,逐漸失去在歷史上的重經作用,而笙卻在隋唐的燕樂九部樂、十部樂中的清樂、西涼樂、高麗樂、龜茲樂中均被採用。當時笙的形制主要有十九築、十七簧、十三簧。唐代又有了十七簧的義管笙,在十七簧之外,另備兩根義管,需要時,再把它臨時裝上去。早期的笙為竹製,後來改為銅制。明清時期,民間流傳的有方、圓、大、小各種不同的笙的形制。
笙的構造是,將銅制的簧片裝在若干竹管下端,這些竹管插在一個匏制、木製或銅制的帶有吹孔的斗子上。吹時用指按著竹管下端所開的孔,使簧片與管中氣柱發生共鳴而發出樂音。演奏時,除單音外、大都用二音、三音或四音配成和音。
解放後,對笙進行了改造,目前,已普遍使用的有二十一簧、二十四簧、三十六簧以及小排笙、排笙(鍵盤笙)等多種形制。笙的吹奏技術也有較大發展,除了用於伴奏、合奏外,已發展成為獨奏樂器。 堂鼓 又稱大鼓。鼓框木製,兩面蒙皮。演奏時,將鼓放在木架上,用雙木槌敲擊。堂鼓鼓面較大,從鼓心到鼓邊可發出不同的音高,音色了各異一般是鼓心的音較低沉,愈向鼓邊則聲音愈高,擊奏時,音量能從很弱到很強,力度變化很大。可敲擊復雜的花點,對情緒及氣氛的渲染能起較大的作用。是現代民族器樂合奏及戲曲音樂中常用的一種樂器。 銅鼓 是流行於廣西、廣東、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等少數民族地區的打擊樂器。銅鼓約在春秋晚期出現,關於銅鼓的記載,自漢以來常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盛行銅鼓,所以保存下來的銅鼓較多。
銅鼓全部銅鑄,鼓腔中空,無底。兩側有侗環耳。鼓面和鼓身都刻有精製的花紋。銅鼓常常單獨作為少數民族的舞蹈伴奏樂器使用,銅鼓發音低沉、渾厚。 排鼓 是解放後發展起來的打擊樂器,根據民間常用的中型堂鼓和腰鼓改革而成。排鼓是由五個到六個、從大到小,從低音到高音的鼓組成一套。鼓的兩面都裝有調音的設備。鼓身固定在一個特製的鐵架上。調音能達到四度到五度的幅度。鼓的兩面能發出兩個不同的音。由於有不同的音高、音色及輕重的變化,在樂隊中能造成豐富的音響效果,善於表現熱烈歡騰的情緒,多用於大型器樂合奏及鼓樂,是一種色彩性的樂器。 鈸 大鈸 又名大鑔,圓形(中間突起),銅制。兩面為一付,無固定音高。大鈸聲音宏亮,多用於合奏和戲劇、歌舞的伴奏。
小鈸 小鈸又名小鑔,形狀與大鈸相同。略小,無固定音高。 小鈸音色清脆、明亮,常用於器樂合奏和戲曲、歌舞的伴奏,宜於表現歡快、熱鬧的場面。
西洋樂就找不到相關資料了
❷ 中國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異同,最好具體舉例子對比說明
首先是樂器的不同,中國民族音樂一般用古箏、二胡、琵琶、葫蘆絲什麼的,西洋樂器一般是小提琴、大提琴、鋼琴、薩克斯。所以它們的音質也不同。一般民族音樂比較細膩,西洋音樂氛圍比較隆重
❸ 影視音樂的民族性
我們都聽過「音樂是沒有國界的」、「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之類的話。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提出「音樂的民族性」這一議題呢?
人類要表達思想、感情,除了要通過語言,還要藉助於語調、語氣,有時甚至還要藉助於身體形態。事實上,語言由於民族的異別而給其相互交流帶來了諸多不便,而在相互交流中真正相通的只能是語調、語氣,音樂亦正是在此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從此角度講,音樂才可以說是「人類共同的語言」。但由於民族的殊異,國人聆聽西洋音樂作品時,常常「一頭霧水」,辯不清南北.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氣質、特點、習俗、風格、語言等等,由此而形成民族的異別,產生了不同於別民族的文化。由於音樂是在自然界的音響--尤其是在人類語言的語調、語氣等音響因素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那麼,所謂音樂的民族性也就有別於通常所泛指的民族性了。
民族性是指文化的地域性、獨特性、階段性,同時又是一種局限性,它是一個民族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經濟條件制約的心理素質、精神狀態和思想意識。這里的文化是一個大文化概念,它包括政治、經濟、科學、教育、藝術以及風土人情等所有人類在精神領域里的認識和積累。民族樂隊與民族音樂都是以民族性為主要特徵的,它因其獨特性而使別的國家和民族無法參與其中,至多對其只有一般觀賞和了解而並不能真正去欣賞理解它們並與它們全面溝通和交流,它更不能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所謂民族音樂,就是指那些各民族用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表達其情感生活的音樂。從具體形式上講,這個獨特性包括樂器構成和曲調風格兩個方面,後者更是主要方面它指用民族樂器或者西洋管弦樂器演奏的民族民間曲調風格的音樂。民族音樂又包括民族民間音樂和具有民族風格的創作音樂兩部分。
❹ 西洋音樂和民族音樂有何不同
比較復雜
我說不來
我看過的歌劇不多 威爾第的 《茶花女》
還有那個誰的《卡門》我看過
中國的 《傷逝》《白毛女》 其他的不太清楚
❺ 根據你的感受說說中國民族音樂與西洋音樂有什麼不同
中國民族音樂一般以管弦樂為主,音樂風格帶著民族特色,西洋音樂,一聽就帶有很開放式的風格
❻ 印度電影音樂與西方電影音樂的不同點!
印度的電影向來都會有歌舞並入 ,以大家比較熟知的《Three Idiots 》(通俗譯名:三傻大鬧寶萊塢,但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個名稱不滿意),裡面就會像好萊塢標准電影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插入一段歌舞。印度電影中無論是科幻、動作、喜劇、愛情幾乎都會有歌舞片的參入,可以說,印度的音樂是電影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已經成為印度電影的標志性植入。另外,印度音樂豐富而復雜的傳統,實在是今天是世界音樂文化最豐富的寶藏,也正應驗了這個歷史攸久民族的偉大,在印度音樂中,我們常可以發現一些在其他音樂文化中已經失傳的特質,音樂所具有的特殊力量與宗教情懷,即興演奏的特殊能力,音樂與數學與整個宇宙之間特殊的關系等等;許多現代的音樂家,無論是古典的或是流行的,都由從印度音樂中尋找靈感的例子,但相對起來,真正研究印度音樂,演奏印度音樂仍然僅局限在印度人自己,我想,我們應該先從欣賞印度音樂開始,進而了解實踐,必定能夠開拓我們的聽覺的領域,豐富我們的文化。
而好萊塢電影類型眾多,如果單是要找想印度電影一樣的電影音樂同在的類型的話,並不多見,幾乎只有兩個類型會有,一是歌舞片(以《雨中曲》《九》《芝加哥》)為例,另一個就是少量的動畫片(以《獅子王》為例),當然還有一些並不多見的如《理發師陶德》等風格迥異的騙子。因為好萊塢的電影機制很成熟,是世界電影產業的標桿,所以好萊塢電影的配樂多根據電影風格而定,或婉兒或高昂或低述或澎湃。
歐洲電影並不像美國電影(好萊塢電影)一樣偏倚商業化,人們說起西方電影多是會出現文藝、人文等類似的詞,當然這並不是說西方電影沒有商業片,當然也有,只是西方電影導演因為其地域的人文歷史等原因,多會將自己的思考社會反思等融入其中,這就決定了西方電影音樂的取材。西方電影音樂注重人文歷史的探究,古典大氣的配樂以及新世紀現代音樂等都是他們的選擇。
但終究來說,電影音樂因電影的類型而定,電影音樂必須符合電影的主題和思想,這就限制了音樂的選取范圍。
❼ 西洋音樂和民族音樂在音符上有什麼區別
我個人的觀點應該沒有區別。就國內而言,如果有區別就是在線譜和簡譜的多少上,有一丁點區別,西洋音樂一般都是線譜的多,民族音樂簡譜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