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後天》海報上(the day after tomorrow)的字體是什麼字體
字體名稱:BankGothicMdBT
下載地址:http://font.chinaz.com/145858911.htm
效果如圖
PS:這個字體沒小寫字母,大小寫區別就是大寫字母的個頭稍大一點。
② 影片《後天》的內容
What if we are on the brink of a new Ice Age? This is the question that haunts climatologist Jack Hall. Hall』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global warming could trigger an abrupt and catastrophic shift in the planet』s climate. While Jack warns the White House of the impending climate shift, his 17 year-old son Sam finds himself trapped in New York City where he and some friends have been competing in a high school academic competition. He must now cope with the severe flooding and plummeting temperatures in Manhattan. Having taken refuge inside the Manhattan Public Library, Sam manages to reach his father by phone. Jack only has time for one warning: stay inside at all costs. As full-scale, massive evacuations to the south begin, Jack heads north to New York City to save Sam. But not even Jack is prepared for what is about to happen--to him, to his son, and to his planet.
片名《The Day After Tomorrow》無疑是個警示:溫室效應將導致地球災難,環保問題需政府重視,人民自覺。2004年的老電影,教育意義不用贅述,世界早已關注並執行。今天推薦這部電影,純粹是為它強烈的視覺美感所震撼,讓我一度忘記高科技的效用。其空前的想像力和磅礴氣勢,迄今無人超越。它是後繼者朝拜跟模仿的經典。《The Day After Tomorrow》,絕對是災難片的巔峰之作。
故事伊始在南極洲拉森冰川,一望無際的冰面,遠處盡頭的霞光。幾個黑點是勘測隊所在地。半分鍾內橫生變故。隊員站立的地面驀地下陷,深淵深不可測。鏡頭拉遠,茫茫的冰川一分為二。盡頭,仍然是一無所知的霞光。
與此同時,印度新德里開始飄雪;蘇格蘭平原下陷,都是很好玩的創意。東京,卻開始下冰雹。拳頭大小的冰雹,突如其來地砸在車窗、屋頂上。重重的、圓圓的,火花跟晶瑩沒有絲毫的爛漫氣息,因為行人逃避不及,死於災難。
最類似的天災電影有1997年的《龍卷風》和1996年的《天崩地裂》。在描述群眾奪路而逃的前半個小時是災難片的重頭戲,某些大膽想像如果成功即是傳世經典。譬如《龍卷風》,就有女主角開車過程中,一隻奶牛被龍卷風席捲上天,然後對准鏡頭直飛過來。在《The Day After Tomorrow》里,選景在紐約。十個路口塞車,象徵環保問題迫在眉睫。毫不知情的男主角下車,發現天空顏色陰暗,數以萬計的鳥倉惶逃散;圈養的動物驚恐不安,災難前夕的恐怖預兆醞釀十分精彩。
影片進行到25分鍾,出現了第一個龍卷風。太酷了!我們見過太多成型的龍卷風,卻從沒見識它的形成過程。城市上空壓得低低的雲層,好像擁有極大的魔力,如吸塵機一樣將地表灰塵向上牽引。霎時,淺色的塵粒連接天地,由散亂變得有序,逐漸成型。時尚頂級城市紐約,矗立成排高樓的背面,是成群結隊的龍卷風。災難效果簡單到不可思議,反正街上車多,那麼就直接將汽車卷上去摔下來。特別之處是快,摔得快,沖擊力狠。
影片第30分鍾,人們還未在驟變中醒覺,我們迎來了該片的傳世經典:一名男子緩緩推開隔壁的門,發現自己站在懸崖邊緣,大樓的另一邊不見蹤影。對面的大樓全是斷壁殘垣,而更大的龍卷風正在形成。音樂徐徐響起,空靈的女聲縹緲、遙遠,透著死寂。
影片第40分鍾,飛行勘測隊查看地形。因天氣驟冷凍壞油管而墜機。一名雪地生還的機師推開機窗,正要慶賀生的喜悅,3秒內雪跡爬上他的臉,嘴還張著,人就凍死了。
電影海報是被雪地掩埋的自由女神像。雖然我更喜歡斷壁殘垣的那幅景象,但是理解政治意義的高度。盡管災難遍及全球,自由女神像並沒有遭到損壞,這大概也是影片的善意。她在影片出現過兩次,都帶來炫惑的美麗和震撼。一次是海嘯,翻騰的海浪以魔鬼般的猙獰呼嘯過來,她堅強而孤獨地站立原地,頭頂一道閃電,奪目驚心。這是一場神與魔的較量,但是信念已逐漸崩塌。另一次已接近電影的尾聲,就是海報那幅。男主角他爹從帳篷出來,發現晶瑩一片,女神像安靜地半埋於地,手上的火炬仍不失尊嚴的高舉,肅穆地哀悼,更多的是希冀。
誠然影片在故事脈絡方面稍顯單薄,結構上災難情境較短,抗災的篇幅過長。而抗災兩條線未免太容易:受災群眾只要在屋內躲避即可;救世英雄是南極勘測隊員,只需走到紐約救兒子就成了。結尾當然粗糙,因為很多父親都不是專業探險的,他們同樣在屋頂得到直升機的救援。年輕的男主角Jake Gyllenhaal出演過《斷背山》和《十二宮殺手》,在這里還稍顯稚嫩。但是瑕不掩瑜,對於喜愛災難電影的同好,《The Day After Tomorrow》是必修課。
二、看《後天》之前,在「環保」上我是言語的巨人;看過《後天》之後,我決心不再做個行動的矮子。
《後天》這個災難片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美國,看著金發碧眼的洋鬼子們逃出生天,很多人也可能「只會」當成旁觀來看個驚險和揪心。但是內容涉及的是全球氣候變暖,這就不得不讓人跟著一塊杞人憂天一下。來來來,我們來看個權威的預言: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氣候變暖,溫室效應會造成如下後果——
●每年將有16萬人因溫室效應外圍影響喪生,2020年死亡人數更會加倍;
●海平面上升會造成2500萬人遠離家園;
●第三世界將因洪水、飢荒、乾旱和農作物欠收而大舉移民;
●歐洲老年人將死於熱浪。
綜合各種氣候變化的趨勢,在影片的官方網站上,做了一個駭人的統計和預測:2003年,在歐洲有2萬多人因氣溫過高死亡;美國創下龍卷風最高紀錄,一個月中平均每天6次,而且據分析該數字還有可能被很快刷新;在過去30年裡,熱帶氣旋帶來的死亡半數與洪水有關……到2050年,125萬種生物將會滅絕;美麗的自然景觀將由於氣溫變暖而消失;由於氣候變暖,各種疾病將在這個星球上大肆傳播……
就是這么一部電影,它不是把時間搬到幾十年後,而是讓災難活活地在眼皮子底下席捲而來:洪水,就在眼前;冰雹,就在眼前;酷寒,就在眼前;一切人力不可抗力,就在眼前!上一個冰河世紀結束時,恐龍滅絕,但人類存活了;如果又一個冰河世紀就在眼前,措手不及的人類將如何?
《後天》這部影片直觀地體現了影視藝術的逼真性和假定性,一方面運用電腦特技營造出了一個似乎不可能發生的「後天」,但特技之後,我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到,隱隱地感覺到那個「後天」真的並不遙遠。
④ 我以前看過一部電影,現在只有一點印象,有下雪的鏡頭,有人在圖書館撕書點火取暖、、、
中文片名:《後天》(又名《末日浩劫》、《明日之後》)
《後天》為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年度科幻巨片,投資1.25億美元,由曾經執導《獨立日》、《愛國者》等片的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執導,新生代偶像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哈爾、艾米-羅森、莎拉-沃德等主演。
影片講述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全片匯集了大量頂尖特效,由於影片中氣候異變是先由海水因氣溫急速下降而驟然冰凍,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菲爾鐵塔、倫敦大笨鍾都將被凍成冰柱,場面極為壯觀。當然除了鋪天蓋地的自然威脅之外,也將細密交織父子及男女之間刻骨銘心的動人情感。
在線觀看地址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483863.html
⑤ 看過"後天"這部電影嗎現在的異常氣候是不是變成"明天"或者"今天"了
後天《後天》海報概述
《後天》是2004年的一部美國科幻電影,描述全球暖化和全球寒冷化後所帶來的災難。本片是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年度科幻巨片,投資1.25億美元。
基本信息欄
中文名: 後天
外文名: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其它譯名: 末日浩劫/明日之後
出品公司: 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
製片地區: 美國
導演: 羅蘭-艾默里奇 Roland Emmerich
編劇: 羅蘭,傑夫利-納赫馬諾夫
製片人: 馬克-戈登 ,羅蘭-艾默里奇
主演: 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希爾 ,伊安-霍姆,艾米-羅森
類型: 劇情 驚悚
片長: 124分鍾
上映時間: 2004年5月28日
目錄[隱藏]
劇情簡介
故事背景
影片看點
影片賞析
同名雜志
[編輯本段]劇情簡介
《後天》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
傑克博士在一次國際科學論壇上曾警告到場的政府官員以及美國副總統採取預防行動,在演講中他解釋災難會是由於溫室效應導致兩極冰蓋融化,融化產生的大量淡水將使得水溫、洋流和海水成分急速轉變,從而引發全球氣候的劇變,地球將再次進入冰川時代。美國副總統是以發展經濟和工業為第一目標的,在會上他質問傑克「災難會在什麼時候來到」,傑克無法給出具體的結論,只能回答「也許是半年,也許過了明天就會發生」,這也是本片片名的由來。但是美國副總統顯然是個科學盲,不但對傑克的研究結果大加駁斥,並且拒不對他的建議予以任何考慮。
就在這次集會剛剛結束後,有一位與傑克·霍爾博士相識的海洋科學家和他做了一次長談,兩人都認為海洋洋流與全球氣候的關系極為密切,那位老科學家急速趕回他設在高維度地區的海洋監控站,就在他還沒有到達的時候異象就已經產生。數個洋面監視器同時報警,並且很快全球的監視器都傳來了報警。海洋科學家與傑克通話,告訴他海洋的反應,最後向傑克提議,要預測現在的氣候發展狀況,只能使用傑克自己的分析系統,傑克很驚訝說他的系統是分析史前氣候的,老科學家說,這就是現在唯一可用的系統。傑克十分悲傷的和老科學家告別,老科學家看得很開,之後很快那個地方的暴風雪就升級了,研究所缺油斷電,前往救援的直升飛機被「急凍」,老科學家和他的兩個助手喝著他珍藏多年的最後一瓶威士忌,安詳地等待死亡。
氣候災難在人們還沒時間作出任何反應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徵兆,大量的惡劣天氣產生,政府只能以通常方式安撫群眾。
傑克急於向政府匯報此事,但是遭到副總統的再次無理反對,並且提出「你曾告訴我災難會在半年後才發生」以此作為不信任他的理由。最終,傑克的上司私下裡同意傑克使用主機資源進行分析,但是只給他48小時的時間,這一方面是他的責任很大,一方面是事情已經十分緊急了。在48小時內,傑克與他的助手們用盡全力統計分析,終於得出了結論。求見到白宮之後,傑克非常直接地急告總統現在只能宣布北緯40度以南全美民眾盡速向赤道方向撤離,總統非常震驚,一方面責備只顧經濟而藐視環境的副總統,一邊懇求傑克想想辦法救救另一半民眾。傑克說,該線以北的民眾只能盡量保暖,等待救援,別的再沒有辦法了,因為時間上已經不允許40度以北的民眾撤離。有人怒斥傑克這是不負責任的建議,而傑克的上司告訴他們,傑克的兒子已經前往紐約曼哈頓,那是北緯40度以北的地方,按照傑克的計劃,他根本沒有考慮自己兒子的生存希望。最後總統決定立刻按照傑克的建議展開撤離計劃,並且他保證自己是白宮最後一個撤離的人。
傑克·霍爾博士的兒子山姆(傑克·吉倫荷飾)正在紐約與自己心儀的女孩參加一個全國高中知識競賽,從他們去的飛機上開始直到知識競賽結束,氣候一直在以很明顯的速度變得惡劣起來。他們在博物館看到史前冰川時期被「急凍」的大型動物,競賽後紐約就開始下暴雨。他們和在紐約認識的新朋友一起回到家裡,卻有一種紐約已經不安全的直覺,在驅車前往費城接他們新朋友弟弟的路上,在紐約圖書館門前的路上堵車,隨後海嘯吞沒了曼哈頓,連輪船都被沖到市內街道上。他們躲在圖書館里。所有通信訊號全部中斷了,山姆冒險在正在被水淹沒的一樓用有線電話與傑克通話,傑克告訴他躲在屋裡,點燃一切可以用來取暖的東西,等待救援。隨後下起了大雪,海嘯和暴雨造成的積水已經被冰凍了,他們努力地阻止那些准備冒險步行逃出去的人們,可是願意聽從他們的話留下來的人卻微乎其微。而那些步行踏雪逃了出去的人最終也都被凍死在外面。劇照
傑克和他們的助手們是進行過極地作業的,他決定冒險前往紐約在冰天雪地中展開救援行動,助手要跟著他一起去。他們在冰天雪地里先是驅車然後步行,一名同伴英勇犧牲之後,傑克終於帶著最後的一個重傷助手進入了曼哈頓城區。而在同一時段,華盛頓也被雷暴和龍卷風襲擊,場面十分宏大,基本上整個城市都覆滅了。總統堅守著他的諾言,在他們最後一批離開的人登機後,飛機很快就在惡劣的天氣下失事。此後,冰層和白雪覆蓋了除熱帶亞熱帶以外的所有地球表面,新的冰川時代開始了。
當鏡頭再次回到美國時,一些僥幸生還的美國人都越境逃往墨西哥。美國政府免除了墨西哥的全部債務,美國人終於進入那裡的難民營。影片末尾處已經繼任總統的原副總統在大使館改造的臨時國務院中,向人民道歉,承認他奉行的政策是錯誤的,並且表示從今以後政府會徹底悔改。
2002年7月,福克斯公司打敗了派拉蒙、夢工場、環球和華納兄弟等強敵,終於搶得《後天》的電影拍攝權,並邀得艾默里克(《獨立日》、《哥斯拉》)這位擅長科幻災難題材的導演,同時將1億美元的支票交到他手上。本片原定今年夏天上映,但由於特技場面的製作難度太大,製作周期不得不延長,成為次年暑期的鳴鑼大片。奎德扮演名為霍爾的古氣候學教授,而他所要解決的難題比他以往面臨的問題要困難得多:解救冰凍的地球。劇照
[編輯本段]故事背景
冰河世紀的威脅 嚴重的溫室效應
六千五百萬年前的冰河世紀,讓恐龍全面滅絕;如果新冰河世紀來臨,人類會在哪裡?電影《後天》為喚起世界對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及理論上可能引起的新冰河世紀威脅,針對全球著名地標設計了一系列相關冰凍圖像,顯示氣候對人類的威脅的急迫性與全面性。由於影片中氣候異變是先由海水淹沒後因氣溫急速下降而驟然冰凍,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非爾鐵塔、倫敦大本鍾都將被凍成冰柱 ,橫向的冰柱突顯地球的急速降溫與急凍。選擇自由女神「濕身」和自由女神「雪糕」兩款圖像做為官方海報!
注意到溫室效應所帶來的恐怖後果,《後天》導演羅蘭-艾默里奇決心讓《後天》成為全球首部完全「碳中和」(carbon-neutral)的A級製作:「拍片時大量使用的燈光、發電機和燃料,都讓溫室效應更加嚴重,我們努力讓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被中和吸收掉來彌補地球Future Forests)合作,由未來森林計算拍攝這部電影將會製造的二氧化碳總量,然後在加州跟不丹種植森林!不僅如此,導演還出資購買省電燈泡到牙買加以及協助美國低收入戶家庭省電計劃!真正做到不惡化溫室效應,證實賣座電影也能愛護地球。
最近這幾年,不管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可以清楚感覺到地球氣候異變。大陸冰雹,歐洲水災、印度熱浪、美國一天16次龍卷風,去年八月九日也創下百年最高溫38.7°C。這一切讓人不禁要問,地球究竟怎麼了?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指出,溫室效應是地球氣候異變的元兇。氣候暖化使得兩極融冰、海水增溫、洋流改變,世衛組織表示每年將有16萬人因溫室效應外圍影響喪生,2020年死亡人數更會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萬人遠離家園,第三世界將因洪水、飢荒、乾旱和農作物歉收大舉移民,歐洲老年人將死於熱浪。
[編輯本段]影片看點
《後天》為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年度科幻巨片,投資1.25億美元,由曾經執導《獨立日》、《愛國者》等片的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執導,新生代偶像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哈爾、艾米-羅森、莎拉-沃德等主演。
影片講述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全片匯集了大量頂尖特效,由於影片中氣候異變是先由海水因氣溫急速下降而驟然冰凍,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菲爾鐵塔、倫敦大本鍾都將被凍成冰柱,場面極為壯觀。當然除了鋪天蓋地的自然威脅之外,也將細密交織父子及男女之間刻骨銘心的動人情感。
自然災難的大集合 超逼真特效
一、空前自然災難的大集合
《後天》最大的看點就是那些精彩的自然災難畫面,它力圖展現和說明的是:如果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勢必會引發全球范圍內的重大災難,這無疑是一個有著十分現實危機感的大背景。
狡猾的羅蘭·艾默里奇幾乎把所有關於水的災難片里的元素都調動起來了,《天地大沖撞》中的洪水,在這次變成了冰川溶化後的滔天巨浪,狂湧入紐約市,《龍卷風》中的颶風,此次變得更加強大,掀起汽車和房屋已如家常便飯,它甚至把整個洛杉磯都撕裂殆盡。
二、精彩絕倫超逼真特效
「現在已經沒有人想看大樓被炸飛的的鏡頭了(他指的是《獨立日》中轟炸白宮的場面),但《後天》是一部非常不同的影片,有一點像《海神號歷險記》或者《火燒摩天樓》的味道。它更像一部經典的災難片,只不過如果這些災難結束,世界已經改變。」導演艾默里奇說。
在這部影片中,給人最震撼之感的就是極其驚人和逼真的特效。歷史上罕見或從未有過的驚心動魄的曠世災難這次真實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影片中,最經典的畫面就是紐約市"速凍"前後的畫面,沖天巨浪狂涌進紐約市,自由女神被淹沒,萬巷瞬息沉沒在汪洋之中,萬噸巨輪竟被沖進樓宇之間。而轉瞬間,氣溫驟降,浩瀚汪洋中的紐約城又變成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只留下自由女神的頭像,象徵著人類文明城市大半也永埋入冰雪中。人類和人類所創造的世界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如此渺?T詿舜危?0世紀福斯公司花足了心血,融合了《鳥》、《龍卷風》、《天地大沖撞》等災難的視覺奇觀。
《後天》雖只拍攝了380個特效鏡頭,但它們卻是導演艾默里奇職業生涯中最復雜的鏡頭,艾默里奇談到在一個活動拖車里虛擬出紐約城被冰凍起來的效果時說,「這是我首先想像出的一個場景,所有的道具都是為影片而特殊製作的,但他們看起來必須能夠以假亂真,無論是洶涌的洪水,還是呼嘯而來的暴風雪,所有的特效必須沒有任何破綻。所以我們在六個特殊製作的布景房間里像變戲法一樣輪換著進行拍攝,海嘯、地震……這樣,看起來所有的災難就彷彿真真切切地發生在地球上一樣。」
負責本片製作的是馬克-戈登製作公司,這家公司最著名的作品是《拯救大兵瑞恩》和《紳士大聯盟》。
三、1.25億美元巨制 全球同步上映
2002年7月,二十世紀福斯公司製作成本高達1億2500萬美元,將近90%的預算都用來製作特技效果。而且由於某些特效場面的製作難度過大,福斯公司決定將部分片段重新製作,所以該片的公映日期推遲了一年。本片原定2003年夏天上映,最終成為今年暑期的鳴鑼大片。奎德扮演名為霍爾的古氣候學教授,而他所要解決的難題比他以往面臨的問題要困難得多:解救冰凍的地球。
警世災難巨片《後天》最終確定於5月28日全球首映,影片用超眩的特效強力打造出有史以來電影中最驚心動魄的災難,最震撼人心的特效。《後天》在全球熱映風暴的就如同影片中的颶風、洪水狂卷而來。這次最值得慶幸的是國內觀眾也能在第一時間與世界各地的觀眾一起感受《後天》所帶來無與倫比的震撼。
四、人類面臨未來災難的真實預警
從艾默里奇導演過的影片來看,他十分喜歡災難片。「我最喜歡《海神號歷險記》。不過我喜歡災難片是因為它講述了普通人在非常情況下必須做出一些他們平常不會做的事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拍攝《後天》卻不僅僅是喜歡這么簡單,還包括對地球環境問題的關注和憂慮。比起其他威脅人類生命安全、能夠引起世界范圍恐慌的天災人禍來,全球氣候變化的威脅是唯一一個大得能夠迫使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人停止戰爭,聯合起來一起拯救星球的問題。
「它是一部跟《獨立日》和《世界末日》一樣的商業電影。」丹尼斯-奎德也同意他的觀點,「但影片講述的內容是會發生的--只不過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綜合各種氣候變化的趨勢,他們在影片的官方網站上,做了一個嚇人的統計和預測:2003年,在歐洲有2萬多人因氣溫過高死亡;美國創下龍卷風最高紀錄,一個月中平均每天6次,而且據分析該數字還有可能被很快刷新;在過去30年裡,熱帶氣旋帶來的死亡半數與洪水有關……到2050年125萬種生物將會滅絕;美麗的自然景觀將由於氣溫變暖而消失;由於氣候變暖,各種疾病將在這個星球上大肆傳播……
因此在這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意識到自己也正在製造二氧化碳的艾默里奇和他的創作隊伍還發起了節約能源以及植樹造林活動,並希望能夠號召更多人為創造未來的森林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如他所說,「你必須讓這部電影盡可能有娛樂性,但我還是想要豎起一面警告的旗幟。」
《後天》的歷史原型--新仙女木冰期
美國大片《後天》中描繪了全球變暖帶來的一個可怕的場景:由於格陵蘭和北極的冰山融化,大量淡水進入北大西洋,降低了其鹽度,最終導致墨西哥灣暖流乃至全球海洋的熱鹽環流完全終止,赤道和低緯度地區因而停止向極地和高緯度地區輸送熱量,結果導致這些地方溫度劇降,進入一個新的冰河時代。
這是否僅僅是科學幻想呢?確實,出於戲劇化的需要,這部電影中有大量誇張和不合理的地方,但整體而言,此片中的情節在科學上是講得通的,而地質學家指出,歷史上地球確實發生過在極短時間內溫度劇降的事件,其中最出名,對人類影響最大的就是新仙女木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在歐洲的地層堆積中發現了仙女木,這種現在只生長於北極地區的草本植物,證明以前歐洲氣候曾經比現在冷得多。之所以叫「新」仙女木事件,是因為在更早的地層中,也發現過仙女木,故而仙女木事件不止發生一次。但是除了新仙女木事件以外,以前的歷次仙女木事件和《後天》中描述的發生機制都不太相同。
新仙女木事件的獨特之處,並不僅僅是平均氣溫降低---------歷史上,地球的平均氣溫曾經降得更低,而在於她發生於冰川期結束,全球氣溫不斷上升這樣一個背景下。從18000年前的末次盛冰期,第四紀冰川期達到頂點開始,地球的氣溫就在不斷上升,冰川在不斷融化,但是在這個氣溫上升的過程中,卻突然發生了新仙女木這樣一個氣溫驟降的反復,是非常有意思的,對我們今天研究全球氣候變化也是很有意義的。
新仙女木事件的起因現在一般認為就是如同《後天》中所描述的那樣,冰川期結束時,全球氣溫升高,北美大陸的勞倫泰德冰架開始融化,在公元前1萬年左右的時候,冰川融解開始加速,大量淡水進入北大西洋,導致全球海洋熱鹽環流終止,高緯度地區氣溫急劇下降,積聚了大量冰雪,潔白的冰雪對陽光反射率較高,造成地球吸收的太陽輻射減少,氣溫進一步降低,而更低的氣溫又導致冰雪覆蓋的面積進一步擴張,如此反復,使得地球在短時間內變得極其寒冷。
雖然新仙女木事件發生時氣溫下降速度並沒有《後天》中那麼誇張,但確實是極快的。對於冰芯最新的研究表明,當時北半球的平均氣溫可能在10年內下降了20度左右。
作為對比,北京和廣州的平均氣溫相差大約10度。
那麼,淡水進入北大西洋為何會破壞墨西哥灣暖流乃至全球海洋熱鹽環流呢?
墨西哥灣暖流發源於加勒比海,終結於挪威。因為北大西洋上盛行西風,故而墨西哥灣暖流的熱量主要是通過空氣輸送給了西北歐(對北美也有加熱作用,但小一些),造成西北歐的氣候比同緯度地區要溫暖、濕潤得多。
但是,墨西哥灣暖流雖然源源不斷地把溫度較高的海水從加勒比海帶到高緯度地區,加勒比海的海平面卻沒有下降,高緯度地區海洋的海平面也沒有上漲,這說明,除了墨西哥灣暖流之外,一定還另有洋流,把高緯度地區海洋多餘的水體帶走,並補充給加勒比海,使得墨西哥灣暖流不中斷。這就是全球海洋的熱鹽環流。
事實上,墨西哥灣暖流只是全球海洋熱鹽環流的一部分,只不過全球海洋熱鹽環流因為很多部分都是在海面下,所以不出名。
墨西哥灣暖流在向北流去的過程中,不斷與空氣進行熱交換,水溫降低;同時,因為墨西哥灣暖流在海洋表面進行,所以水分會不斷蒸發,鹽度升高。溫度降低和鹽度升高都會造成密度增加,當墨西哥灣暖流到達英國、挪威時,因為其密度已經非常高,就會沉入海底,再通過海底的洋流經過印度洋、太平洋,補充回大西洋(見附圖一,圖中紅色線條表示海洋表面的暖水流,藍色線條表面深海中的冷水流)。墨西哥灣暖流之所以能不中斷,就在於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海洋表面的海水因為下沉、流走,把加勒比海地區的溫水「拉」了過來;如果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的海水不下沉,就沒有給加勒比海的溫水的空間。而且,深海中的冷水流也會因為沒有來源而停止,低緯度地區的海洋得不到補充,整個熱鹽循環就會終止。
而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海洋表面的海水之所以下沉,是因為其溫度、鹽度造成其密度較大;如果其溫度高一些,或者鹽度淡一些,則其密度就要降低;如果其溫度足夠高或者鹽度足夠淡,其密度可能就不足以大到下沉所需的密度,從而終止墨西哥灣暖流乃至全球海洋熱鹽環流。
如果足夠多的淡水進入北大西洋,就可以把其高緯度地區的海水稀釋到不足以下沉的密度;這就是新仙女木冰期的發生機制,也是《後天》中所描述的。
一旦墨西哥灣暖流終止,西北歐地區氣溫就會降到同緯度其他地區--------加拿大北部和西伯利亞的水平,冰川會在挪威、瑞典、芬蘭和蘇格蘭等地開始發育,潔白的冰雪會把更多的太陽輻射反射回太空,減少地球所能獲得的熱量,進一步降低氣溫;氣溫降低又會促進冰川的發育,如此反復。雖然溫度下降的速度不會如《後天》中所描述的那麼急劇,但是現在看,地球平均氣溫在10年內下降20度左右是曾經發生過的,以後再發生類似速度的降溫也是可能的。
在新仙女木冰期,氣溫接近於末次盛冰期。中緯度地區即使在盛夏,最高氣溫也從不超過10度,而冬季中緯度地區的氣溫普遍在零下20度以下。從9月到次年5月,暴風雪幾乎從不間斷。站在直布羅陀海峽或者長江口,就能看到漂在海上的冰山。 當冰期來臨時,雪線和林線會下移和南移;大量淡水被鎖在高緯度地區的冰雪中,低緯度地區的降水會劇減,這都會極大幹擾人類的生活。新仙女木冰期對人類早期文明造成了極大的沖擊,一般認為,北美大陸的克羅維斯文化的消失就是新仙女木冰期造成的。
當然,人類也會適應。在新仙女木冰期,西南亞和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誕生了農業(歐亞大陸上其餘地區的農業全部是由這兩個地方傳播擴散開來的),很有可能是寒冷乾燥的氣候造成的惡劣環境使得狩獵/採集不足以支持生存,逼迫人們轉向農業。至於農業的發明並沒有一般想像的那麼困難,很有可能早期的狩獵/採集者發現,如果把自己吃剩下的果實留下一些扔到地里,第二年再來的時候同一個地方就會有豐富的食物;重復幾次,農業就誕生了。現代分子生物學表明,在強人工選擇的條件下,馴化農作物最短可能只需要30代(30個種植季)就能夠獲得足夠好的品種。
新仙女木冰期大約持續了1000~1300年,約在公元前9500年結束。其結束的原因現在還不清楚,但她的結束和開始一樣突然,大概是在幾年內氣溫上升了7度。等到新仙女木冰期結束時候,人類進入了文明時代。
[編輯本段]影片賞析
相比於之前看過的很多災難片中從開始一群人到最後一男一女拯救世界的固定模式,《後天》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一個突破,即在這部電影中,無論科學家Jack Hall還是他兒子Sam Hall抑或是其他的角色,他們都不是英雄,他們都沒有拯救世界,從頭到尾他們都只是在拯救自己、拯救朋友、拯救親人,可正是這樣,才讓這部片子變得更加動人。畢竟我們誰能真正感受到全世界被拯救的成就感呢?但災難中人們的堅強、朋友愛人受傷時的挺身而出、兒子遇險時不顧一切的北上救援,看到這些誰能不為之動容呢?
作為一部災難片,影片中的特技效果令人震撼。電影中有個鏡頭令我印象深刻:幾股龍卷風肆意襲卷著洛杉磯城,一位大廈內的清潔工人對外面發生的事情似乎全然不知。等到他感覺有些異樣,再推開一間屋子的門,卻發現腳下已是深淵——原來龍卷風甚至將大廈的外層刮落!此時鏡頭外拉,整個洛杉磯城一片廢墟,滿眼荒涼。
在色彩和光的運用上,《後天》這部影片主要使用了藍、白、灰黑三種色彩。而其中藍色又按照劇情的發展分為深藍和天藍兩種。災難開始時,狂風暴雨、雷電交加、大水掩沒城市,此時整個地球都被籠罩在一種有些混沌的深藍色之中,加之象徵著恐怖的黑色,連人們的著裝幾乎一概都是深色系,銀幕前光線一篇昏暗。這樣的色彩和光線的使用,很好地渲染了災難的可怕,給人以震撼。而當全世界都被冰凍,我們看見了被冰雪覆蓋的自由女神像,此時的紐約只有兩種色彩,天藍和雪白。光線在此時又變得光明起來。而這樣的藍與白正是地球本身應該有的色彩,這樣的色彩運用清楚明了地點名了本片的主題,即喚醒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關注。片中使用的暖色調色彩很少,而大多集中在一個東西上,那便是火。在那樣的環境之中,火便象徵著生命、象徵著希望,象徵著人們之間的關愛,象徵著我們人類的堅強。
《後天》這部影片直觀地體現了影視藝術的逼真性和假定性,一方面運用電腦特技營造出了一個似乎不可能發生的「後天」,但特技之後,我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到,隱隱地感覺到那個「後天」真的並不遙遠。
[編輯本段]同名雜志
中國當代先鋒藝術雜志《後天》雜志,系中國第一部大型民間先鋒文化藝術雜志,由70後重要詩人、自由藝術家江雪創辦於2005年10月,截止2009年,已出刊四大卷,每年一卷,刊物大氣精美,追求先鋒獨立的人文精神,內容涵蓋中國當代文學、藝術、電影、音樂、學術等文化領域,每兩年頒發一屆「中國後天雙年度文化藝術獎」,《後天》雜志及「後天雙年度文化藝術獎」已在海內外文化界引起廣泛影響。
⑥ 近幾年有哪些好看的好萊塢電影越多越好。。
死侍,超能陸戰隊,速激5678,忍者神龜1 2,金蟬脫殼,奇異博士,猩球崛起1 2,碟中諜3 4 5,瘋狂動物城,機械師1 2,小黃人大眼萌,憨豆特工1 2,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丁丁歷險記
⑦ 《後天》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影片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氣候學家傑克·霍爾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
傑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員採取預防行動,但警告顯然已經太晚。傑克·霍爾博士於是急告美國副總統宣布北緯30度以南全美民眾盡速向赤道方向撤離,該線以北民眾要盡量保暖。
而就在此時,霍爾博士得知兒子山姆隻身前往紐約去營救女友,於是決定冒險前進紐約在冰天雪地中展開救援行動。這時候災難從紐約開始,曼哈頓摩天大樓遭到強烈旋風的襲擊,大部摧毀。
突然間,地鐵隧道里湧出狂暴不止的洶涌洪水。大水吞噬了紐約,淹沒了美國,歐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復存在。此後冰層和白雪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冰期時代開始。
(7)後天電影海報圖片擴展閱讀
1、在《後天》中,導演用極端的手段來引起人們的重視。大自然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在極短的時間內將人類破壞的環境平衡恢復到另一個平衡點。
2、該影片於2004年5月27日香港上映,2004年5月28日中國大陸、台灣及美國上映。2005年獲英國電影學院最佳特效獎等其他多個獎項。豆瓣評分8.2,好於93% 災難片,好於92% 科幻片。
⑧ 急求電影<<後天>>介紹 中文的
中文片名:《後天》
英文片名:《The Day After Tomorrow》
導 演:羅蘭德-艾默里克 Roland Emmerich
領銜主演: 丹尼斯-奎德 傑克-吉倫荷
發行公司: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
《後天》為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年度科幻巨片,投資1.25億美元,由曾經執導《獨立日》、《愛國者》等片的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執導,新生代偶像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哈爾、艾米-羅森、莎拉-沃德等主演。
影片講述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全片匯集了大量頂尖特效,由於影片中氣候異變是先由海水因氣溫急速下降而驟然冰凍,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菲爾鐵塔、倫敦大笨鍾都將被凍成冰柱,場面極為壯觀。當然除了鋪天蓋地的自然威脅之外,也將細密交織父子及男女之間刻骨銘心的動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