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二戰老兵穿越70年後什麼電影

二戰老兵穿越70年後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5-01-24 14:58:00

Ⅰ 電影《南京》主要內容

這部影片,在大量詳細周密的歷史考證的基礎上,以精良的製作手段,以超出一般史詩大片的沉重質感,復原出70年前陰郁冰冷冬天裡的死城南京。它以中國民眾的抵抗意志和一位日本普通士兵的精神掙扎為主線,提供出一個與以往的歷史敘述完全不同的南京。一個甚至有著希望的火種的南京。因為在這座城中,在這死生之地,即使面對絕境,即使面對戰爭機器的無情碾壓,仍然會有中國人性的地火在暗暗燃燒,仍然會有人以他們的生命、鮮血和意志為薪,維持著這地火,讓它永不熄滅。

影片是從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開始。盡管有大批的國民黨士兵潰逃出城,但與此同時,也仍然有大量不願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來,在這座城市的街頭巷尾展開了無望而慘烈的抵抗。其中就有國民黨精銳部隊一員的陸劍雄(劉燁)。

在抵抗最終失敗之後,在數十萬中國人的鮮血終於染紅長江之後,南京全城淪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機存留的,就是位於金陵女子學院的「安全區」。在這里,大量的難民因為拉貝的「納粹」身份而暫時獲得了喘息的機會。而實際主持安全區難民工作的,則是拉貝的秘書唐先生(范偉)和歸國女教師姜淑雲(高圓圓)。

但是,在日軍的眼中,所謂「安全區」,只不過是一個囤積了大量女性資源的「倉庫」。而拉貝的德國人身份,在強勢的日本軍隊面前,也只不過是一塊隨時可以扯去的遮羞布。而中國的女人們,則用她們的身軀不僅僅拯救著隱藏在難民營的男人,也在拉貝面前書寫了一段中國人堅強的歷史。

日本軍人的形象塑造,是這部電影的一大突破。作為佔領者的他們,當然可以享受某種意義上的正常生活。但是,在南京這座戰爭因素被極端放大的城市中,即使是佔領者,即使面對的只是別人的屈辱和死亡,也仍然難以逃避自身的靈魂震盪甚至拷問。

角川(中泉英雄)是日本十六師團的一名普通士兵。被隊友稱為「讀過書的人」的他,敏感、涉世未深,甚至在參戰之前都還沒有交過女朋友。而他的同鄉隊長伊田(木幡龍),則已經是一名老兵,一名職業軍人。在南京城作為佔領者的「生活」中,體驗過種種為了維持這種「生活」而付出的人性的代價。角川最終做出了他的選擇:他把兩名中國倖存者送出了南京城,然後舉槍自殺。

這部電影完全突破了以往種種關於南京慘案的歷史著作和文藝作品中的那種對中國人存在的刻意抹殺,對「無能的中國人」的錯誤描述;為世界觀眾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也是在南京災難中,中國人的民族形象的全新書寫。在新的高度上為中國歷史上這一段慘痛的往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歷史思考。

Ⅱ 美國電影《騾子》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豆瓣評分7.9,雖然有著很多的質疑,但是仔細看過這個片子的還是好評居多。

最後讓人可惜可嘆的是老厄爾的這份種花事業,也面臨了危機。因為自己的花圃沒有開通時下最流行的網店,老厄爾這個多年的金牌花匠,被時代淘汰了。之後老厄爾雖然也消沉了一段時間,但是卻沒有放棄。一直與時間對抗,直到最後完成了自己的救贖。

Ⅲ 我想請問,有沒有一部關於描寫二戰日本投降後國內情況的電影。 要電影,不勝受恩感激... ...

、《南京》

年代:2007產地:美國

導演:比爾·古登泰格丹·史度曼

主演:雨果·阿姆斯特朗趙家玲斯蒂芬·多爾夫...

類型:紀錄片

1937年冬天,日軍大舉攻入南京,肆意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廿萬人成冷血日軍刀下亡魂,數以萬計的婦女被強暴凌辱。一班有心的西方傳教士、商人及醫生,獻出有限的力量,保衛無辜的中國人。憑著有這班有心人留下的信件及日記,加上震撼的歷史片段、證詞及訪問,試圖在70年後還原南京大屠殺的真貌。兩位導演以嚴正的態度對待歷史,藉電影敲醒人性深處的良知,當厚顏的日本右翼組織高調宣告要拍攝一出推翻日軍屠殺暴行的紀錄片,《南京》更顯彌足珍貴。

Ⅳ 長津湖戰役真實的情況

長津湖戰役真實的情況

長津湖戰役真實的情況,在我軍戰史中,長津湖戰役是為改變戰爭進程而在酷寒之地進行的廝殺,是「鋼鐵軍人」與「鋼鐵部隊」的較量,創造了全殲美軍一個團的紀錄。長津湖戰役真實的情況。

長津湖戰役真實的情況1

國慶期間,電影《長津湖》熱映,重現了70多年前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長津湖血戰的一幕。

這場與上甘嶺戰事齊名的戰役,矗立著新中國軍史的若干豐碑:新中國第一位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血灑長津湖畔1071.1高地東南側小高嶺;三個志願軍「冰雕連」成建製冰凍於阻擊美軍南逃沿途,至犧牲仍保持著戰斗隊形和戰斗姿態;我軍史上首次成建制殲滅美軍加強團的戰例發生於長津湖新興里戰場……

歷時28天的長津湖戰役,被公認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殘酷的會戰之一。這場戰役之後, 「聯合國軍」再也沒有踏過三八線半步,戰爭走向完全改變。

長津湖之戰,是新中國「立國之戰」中最重要的戰役之一,是新生中國精神的鑄造之地,也是冷戰初期世界形勢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值得我們進一步了解全貌,志願軍英烈的風貌,值得我們永遠緬懷。

▲紀錄片《冰血長津湖》截圖。圖/CCTV-6《電影頻道》截圖

「美帝野心狼」的野心因何而起

美國在1943年德黑蘭會議上提到了朝鮮半島的戰後主權問題。

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告訴斯大林:「朝鮮還不具備行使和維持一個獨立政府的能力,他們至少應該經過40年的監護。」會上決定由美、英、中三國「在適當時候給予朝鮮自由和獨立」。

到1945年,美國為促使蘇聯對日宣戰,於是在雅爾塔會議上向蘇聯做出讓步,同意由美、英、中、蘇四國戰後「共同託管」朝鮮。

但「二戰」剛結束不久,冷戰接踵而至,加之1949年新中國成立,美國認為朝鮮半島的戰略價值凸顯,開始積極介入朝鮮半島事務。杜魯門在回憶錄里坦承:「從美國的本意上講,最後是美國單獨佔領全部朝鮮。」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以後,27日,美國組建「聯合國軍」介入朝鮮事務,派美海軍第7艦隊侵入我國台灣海峽——此前,美國已決定退出台島,留守的最高級別武官只是一名中校。美軍第24陸軍師進入朝鮮,成為首支參加朝鮮戰爭的美軍地面部隊。該師師長威廉·費舍·迪安後被俘虜,在中朝戰俘營待了3年。

美國在朝鮮展開軍事行動時,一直盯著中國的動向。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並非政治話術,而是當時新中國面臨的真實的安全挑戰。

▲紀錄片《冰血長津湖》截圖。圖/CCTV-6《電影頻道》截圖

長津湖戰役在第一階段戰役時已經部署

長津湖戰役發生於1950年11月26日——12月13日。

此前中國人民志願軍渡過鴨綠江後,至11月6日完成第一次戰役,殲敵1.5萬人。與志願軍對陣的南朝鮮軍第一、六、八師和美軍騎兵一師兩個團,雙方人數基本相當,但敵軍在接陣速敗之時驚慌失措,覺得到處是中國軍人,認定中國軍隊採取的是「人海戰術」。

其實剛經歷解放戰爭的中國軍隊無論戰斗意志還是戰術素養,均處於中國軍史最高峰,在難以展開大規模兵團作戰的朝鮮戰場,通常部署V型包圍圈,發起沖鋒的兵力為300-500人。

麥克阿瑟誤判了形勢,認定中國最多隻能派出6個師,且裝備落後,不可能抵擋「聯合國軍」攻勢。所以決定從11月9日起,東西兩線並進,在聖誕節前完成總攻回家過節。

11月25日第二次戰役發起時, 「聯合國軍」約40萬人,各種飛機1000多架,軍艦300多艘。但第二次戰役僅發起一天,南朝鮮軍三個師負責的「聯合國軍」右翼即告崩潰。「聯合國軍」被迫全面撤退。

在「聯合國軍」撤退線路上,到處爆發阻擊與突圍的血戰,其中的松骨峰戰斗被著名作家魏巍寫成了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

在長津湖一線,阻敵的志願軍主力是第九兵團。此前,第九兵團一直在做解放 台灣島的戰斗准備,官兵身著單衣。

長津湖地區往年11月-12月初的氣候並不寒冷,通常在零下3攝氏度到零下5攝氏度。

但1950年受西伯利亞寒潮影響,在第九兵團11月25日前後抵達預伏陣地後,氣溫驟然降到了零下30攝氏度以下。雖然第九兵團已經收到大批棉衣,但不足以抵禦寒潮。與第九兵團對陣的是美軍陸軍一師。

其實早在11月5日第一階段戰役沒結束時,毛澤東已致電彭德懷,命令「宋兵團」(宋時輪指揮的第九兵團)一個軍直開長津,尋機殲敵。

波瀾壯闊的長津湖戰役至此展開。

戰役主要在長津湖東西兩岸的新興里、柳潭裡和南邊的下碣隅里展開——下碣隅里是美軍南撤並獲得補給的中樞。其外圍東面高地,由一位中國連長駐守,他就是楊根思。楊根思帶領的一個連,只有三顆土豆,士兵們的其他口袋均裝滿了手榴彈。在美軍飛機和大炮轟擊下,楊根思打退美軍8次反撲,最後抱著炸葯包與敵同歸於盡。

在新興里,從無敗績的美軍陸軍第七師「北極熊團」被全殲。

美軍殘部從下碣隅里突圍到古土裡時,約有1.4萬人。這段距離是18公里,美軍用了38小時,其中每小時只能前進500米,平均每公里傷亡34人。美國最精銳的海軍陸戰隊騎兵一師遭到毀滅性打擊。美國軍人此再也不提「聖誕節回家」了。

中國志願軍也付出了重大犧牲。除英勇戰死的英烈外,大量戰士凍死凍傷,三個「冰雕連」僅有兩人生還。

▲紀錄片《冰血長津湖》截圖。圖/CCTV-6《電影頻道》截圖

長津湖戰役如何改變了歷史走向

長津湖戰役是新中國軍人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全面對陣的戰役。

這場戰役洗刷了1840年以來中國軍隊的恥辱,讓新中國軍人贏得了世界尊重。美英軍事史家認為,中國軍人的設伏、紀律和戰斗精神都是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跡。

長津湖戰役中的一些戰斗被列入一些國家的軍事教材,參加長津湖戰役的美國老兵後來說,假如碰到中國老兵,一定會擁抱對方。這是老兵之間的尊重。

長津湖戰役打開了新中國走向國際舞台的大門,迫使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及其盟友第一次正視新中國。

以長津湖戰役、上甘嶺戰役為代表的抗美援朝,使新中國第一次以大國形象呈現在世界面前,在戰略上確保了新中國的國土安全不再被覬覦。

長津湖戰役給後人留下了豐厚的'精神遺產。數百年積淀的腐朽氣息被一掃而空,新的精神風貌注入了新中國億萬民眾心中,為今天中國的全方位崛起奠定了精神基礎。以先烈精神對應現實挑戰,這是我們在70餘年後,紀念緬懷志願軍英烈們的一個重要原因。

長津湖戰役真實的情況2

國慶期間,全國各地影院憑借幾部主旋律大片,著實火了一把。據貓眼榜單顯示,截至10月6日18時,國慶檔新片票房已突破40億元大關,國慶長假雖然只剩最後一天,但影市熱度依然不減。

其中,《長津湖》毫無懸念拔得頭籌,貢獻了近30億元票房。《長津湖》上映7天來,影片票房日冠、綜合票房、票房佔比、排片佔比、觀影人次、上座率均為同檔期第一名。打破中國影史國慶檔影片單日票房紀錄、中國影史國慶檔影片首映日場次紀錄、中國影史戰爭片首映日票房紀錄等11項紀錄。助吳京主演作品票房突破200億,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第二位200億主演票房影人,第一位是沈騰。

另一部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上映7天,票房也快突破10億元。

從題材上看,《長津湖》的確具有非常特別的意義,可以算是國產片中第一部全景式展現抗美援朝的商業大片 。第一次把抗美援朝的來龍去脈在大銀幕上講清楚:美軍是怎麼仁川登陸的、中國是怎麼做出抗美援朝這一重大決定的、志願軍是怎麼集結赴朝作戰的……無論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都有比較全面清晰的交代。

在我軍戰史中,長津湖戰役是為改變戰爭進程而在酷寒之地進行的廝殺,是「鋼鐵軍人」與「鋼鐵部隊」的較量,創造了全殲美軍一個團的紀錄。

山河無恙,軍魂不朽。怎樣才能理解這場戰役的殘酷性?了解來龍去脈,了解戰爭背後那些政治較量,是客觀評價的基礎。讓我們通過孫文曄原載於《北京日報》紀事的一篇文章,感受真實的長津湖戰役,同時銘記長眠於長津湖的英烈,向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

緊急入朝

長津湖,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周邊層巒疊嶂,一條「Y」字形的羊腸小道是唯一通路。

1950年11月23日,正在向鴨綠江挺進的美陸戰1師,在小路邊安營紮寨,慶祝西方傳統的感恩節。驕傲的「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揚言,要在感恩節前結束戰爭。

作為第10軍的先頭部隊,美陸戰1師堪稱王牌中的王牌。在美國人的眼裡,這齊裝滿員的2.5萬人是不可戰勝的。不過,世界上偏有敢摸老虎屁股的人。1950年10月24日,毛澤東主席急召宋時輪進京,明確給出了9兵團入朝作戰的具體目標——打掉美陸戰1師。

9兵團司令兼政委宋時輪,是黃埔軍校第五期學員,他剃光頭,愛吃辣,能喝烈酒,脾氣也特別火爆,是什麼硬仗都打過的百戰將星。

他帶到朝鮮的這支部隊,下轄20、26、27三個加強軍。入朝前,他們一直在東南沿海厲兵秣馬,隨時准備收復台灣。

收到毛主席急電後,9兵團3個軍12個師15萬大軍,連同全套武器裝備,長驅北上2000餘公里,成功地完成這次規模宏大的遠距離機動。11月7日,開始從輯安、臨江等地渡過鴨綠江,隱蔽開進朝鮮。

機不可失,但一切都是匆忙的。一道緊似一道的電報,徹底打亂了之前先到東北整訓、換裝,然後再擇機入朝的計劃。

20軍是在列車開進山海關時,由總參謀部派高級參謀攔住列車,宣讀了中央軍委「緊急入朝」的命令。十幾列火車在沈陽只稍停片刻,就繼續火速開進。

入朝第一周,他們就遭遇了朝鮮50年不遇的寒流——那些剛剛從南方過來的戰士,頭一次看見雪,就立刻感受到了-20℃的冷酷。

在這場戰役中,我軍後勤僅能滿足一個師的需求,但是9兵團一共有12個師。復盤這場戰役,最令人扼腕的,不是該不該打,而是後勤保障本可以更好。

「原木在移動」

即便山高雪深,缺衣少糧,我軍仍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了戰場。

11月27日,大雪紛飛,氣溫下降到-30℃。上午,東線美軍首先發難,卻一拳打在棉花上,連對手在何方都摸不清。黃昏時分,輪到志願軍吹響號角,戰後倖存的美軍回憶起那個恐怖的夜晚,都不寒而慄:刺耳的軍號聲突然響起,霎時間滿天的信號彈升空,伴隨著四面八方傳來的「沙沙」聲(後來他們才知道那是志願軍戰士的膠鞋踩在雪地里的聲音),無數披著白布的戰士,怒吼著向自己沖來。

眼前的平原,本是白雪皚皚的一片,軍號聲一響,士兵就從隱蔽處躍出來,他們的腿被凍得無法彎曲,跑起來就像是「原木在移動」。坦克、火炮和機槍一齊射向他們,他們像原木一樣一排排倒下去,後面的又像原木一樣一排排湧上來。

經過一夜血戰,史密斯驚愕地發現,從天而降的十萬神兵,已經在40英里長的山區道路上,把美軍從北向南分成五塊。

志願軍圍得容易,殲滅卻很難。被圍美軍立即用200餘輛坦克在三個被圍地域組成環形防線,志願軍缺乏重武器,只能用步槍、機槍去沖擊敵人的「鐵桶陣」,付出的犧牲難以想像。

從11月30日晚起,27軍集中兩個師從四個方向向新興里發動猛攻,在不計傷亡的情況下突破了火炮和坦克陣地,與美軍展開巷戰。

沒有炮火支援下的短兵相接,美軍完全不是志願軍的對手。戰士們攻進一座指揮所時還不知道,他們殲滅的正是美第7師31團——「北極熊團」,該團3191人被我軍全殲,團長麥克里安被擊斃,接任團長職務的弗斯重傷後落水而死,團旗也被繳獲。

這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唯一一次全殲團級建制美軍。在戰爭中,圍殲王牌部隊總能在政治上震懾敵人。陸戰1師遭受重創後,世界上再沒人敢輕視這支「農民軍隊」了。

其實,這場戰役對雙方來說都是煉獄。很多志願軍戰士是在極度飢餓、疲乏、被凍得神志不清的情況下,仍拖著凍壞的腿頑強追擊著機械化的美軍。戰場上甚至出現了只剩10多人的志願軍步兵,卻狂追有坦克和汽車的上千美軍跑路的奇觀。

為了避免美軍潰逃,20軍早在11月28日,就向下碣隅里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無奈這里環形防禦工事極其堅固,經過一夜的激戰,只是搶下了下碣隅里東面的高地。守衛這塊高地的,是58師的一個排,親自帶隊上陣地的,是20軍的戰斗英雄、連長楊根思。

美軍的8次反擊都被打退了,而高地上,也只剩下楊根思、一個排長,還有一個負傷的戰士。楊根思命令排長和傷員帶著唯一的一挺重機槍撤下高地,自己則扛起了炸葯包。當40多個美軍沖上來時,楊根思突然從屍體堆里站起來,點燃引線,沖向了舉著海軍陸戰隊隊旗的士兵。

扼腕水門橋

從柳潭裡到下碣隅里的公路,成了中美兩軍絞殺的修羅場。美軍用3天時間才走完這22公里,傷亡1500多人。戰斗最激烈的一天,美軍一整天只撤退了500米。從下碣隅里撤退到18公里外的古土裡,美軍又用了38個小時,這支世界上機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隊平均每小時走500米,每公里傷亡34人。

由古土裡撤退時,美軍總人數不過14000人,各種車輛卻高達1400輛。宋時輪只好使出土八路的老法寶:斷橋破路。美軍南逃的最後一關,是水門橋。這座橋跨度8.8米,兩端都是懸崖,周圍沒有任何可以繞行的道路。過了水門橋,再往南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那時志願軍的「鐵腳板」將再也無法追上美軍的車輪子。

美軍深知水門橋的重要,派了一個坦克營40輛坦克一字排開守橋。志願軍兩次炸橋,兩次都被美軍修復。第三次被炸後,60師一名副師長親自到懸崖邊視察了一番,以中國人對科技與工業的了解,得出的結論是:沒有半年的時間,美軍休想在此處重新架設橋梁。

此時,拿著重裝備的26軍88師已接近戰場,即將對陸戰1師發起更加凌厲的攻擊。宋時輪認為,煮熟的鴨子就算插上翅膀也不可能飛走了。

美軍幾乎陷入絕境時,工兵營營長帕特里奇中校提出一個大膽設想:請求總部空投橋梁組件,然後再架橋。日本三菱重工連夜製作了8套M-2型鋼木標准橋梁,8架C-119運輸機用巨型降落傘直接空投到美軍狹窄的環形陣地里,其中6套落地後完好無損。

經過一天的緊張施工,工兵部隊在懸崖上架起了一座載重50噸,可以通過所有型號的坦克和車輛的鋼制橋梁。12月8日晚,減員萬餘人的陸戰1師通過水門橋,倉皇逃向興南港。

橋邊高地上埋伏的連隊竟一槍沒放,這也太不可思議了。20軍軍長張翼翔派人到俯瞰水門橋的陣地上去看看,只見戰士們一個個在雪坑裡,槍都朝公路擺著,無一人後退。走近那些戰士,他們一動不動——都凍成了冰雕。

長津湖戰役中,「冰雕連」在多地多處出現過。12月8日,宋時輪向彭德懷、毛澤東主席匯報傷亡:「第9兵團經近半月激戰,部隊已經極度疲勞,特別是凍傷減員十分嚴重。……80師239團3營6連在攻擊新興里之敵時,受敵火力壓制即卧倒冰地上,最後打掃戰場時,發現全連除一個掉隊戰士與一個通信員外,其餘200多名幹部戰士呈戰斗隊形,全部凍死在陣地上,細察屍體,無任何傷痕與血跡。」

毛主席收報時北京天色已晚。身邊工作人員回憶,他默立良久,黯然神傷,獨自走至院內,向著東方脫帽致敬。

「氣多」戰勝「鋼多」

1950年12月24日平安夜,美軍撤離。陸戰1師把長津湖一戰視為驕傲的資本,美國軍方為長津湖作戰共頒發了17枚榮譽勛章、70枚海軍十字勛章,是美軍戰史上頒發勛章最多的一次。

1952年9月,9兵團從朝鮮回國,行至鴨綠江邊,宋時輪面向長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後脫帽彎腰,不能自持。

戰後復盤,人們才知道,1950年是朝鮮有記錄以來最冷的一個冬天,戰士們在水門橋旁高地埋伏的那一夜,溫度低至-54℃;人們也才知道,交戰雙方火力上的天差地別:美一個陸軍師就有432門榴彈炮和加農炮,我軍一個師僅有12門山炮;美師擁有電台1600部,我一個軍才有數十部電台;美一個軍擁有汽車7000輛,而27軍入朝時只有45輛汽車。美軍對志願軍的手榴彈心有餘悸,其實,手榴彈是很多志願軍僅有的重武器。

在這種差距下贏得戰爭,放眼全世界,都難以找到類似的「戰例」。總結長津湖血戰時,有一個說法,叫做「氣多」戰勝了「鋼多」,什麼意思?「氣多」的「氣」,就是中國軍人的氣概!「鋼多」的「鋼」,說的就是美軍的鋼制武器裝備。

戰後,美方公布第10軍損失數為陣亡1029人,失蹤4894人,傷4582人,非戰斗減員7338人,總計17843人,占第10軍總數的五分之一。志願軍9兵團的損失數目,傷亡失蹤為21300人,非戰斗減員28954人,總計約50254人,佔9兵團總數的三分之一,可以說,雙方都付出了巨大代價。

70年後再回頭,長津湖戰役的犧牲是慘烈的,但也意義非凡。英國戰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博士評價道:中國從他們的勝利中一躍成為一個不能再被人輕視的世界大國。如果中國人沒有於1950年11月在清長戰場(指清川江、長津湖戰場)穩執牛耳,此後的世界歷史進程就一定不一樣。

如今,在長津湖畔的烈士陵園里,安葬著9867名9兵團英烈。

正是他們無可比擬的堅忍和勇氣,為十幾億人贏來了70年的和平。

Ⅳ 長津湖觀後感1000字

長津湖觀後感1000字

長津湖觀後感1000字,電影長津湖站在一個新視角,以志願軍連隊為人物群像,真實地再現了那場戰爭的細節,重新詮釋了戰爭的殘酷、軍人的勇敢和精神的偉大,長津湖觀後感1000字。

長津湖觀後感1000字1

《長津湖》觀後感1

近日,電影《長津湖》在全國熱映,該片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志願軍連隊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感人故事。作為黨員幹部,追片之餘,我們也應該從劇中汲取精神食糧,扎牢「信念之根」「奮斗之根」「忠誠之根」,以更加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在新時代「趕考路」上書寫新華章。

扎牢信念之根,讓「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紅色經典激勵心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走進抗美援朝紀念館,初入紅色展廳,一組鮮明對比的數據十分引人注目,我國在鋼產量、武器裝備、後勤補給等方面都遠遠落後,簡而言之為「氣多鋼少」。看似可怕的敵人,有著強大的裝備和制空權,實則卻鋼多、氣血不足,這些致命弱點在近戰、夜戰中暴露無遺。然而,正因為志願軍有著「氣壯長津湖」般崇高的信仰,才能做到眼中有光、心中有磅礴力量,以頑強的意志信念,擊退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沖鋒,守住一座又一座高地。雖然當下我們不必過度擔憂寒冬,但是我們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前進之路勢必坎坷曲折,堅定信仰是新時代的迫切呼喚,「強國有我」更是每一位青年人奮臂高呼的應有之音。

扎牢奮斗之根,讓「戰嚴寒、斗風雪」的紅色基因浸潤心田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零下40度的長津湖,寒冷比敵人的炮火還要可怕,在缺衣少食的情況下,志願軍飢寒交迫,卻依然熱血沸騰,他們以炙熱的奮進精神投入戰斗,真正做到了擺脫「冷氣」。被譽為「中國式保爾」的倖存者周全弟,在長津湖戰役中因凍傷失去了四肢,但他堅決不屈服於命運,以鋼鐵般的意志力啃下硬骨頭,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用斷肢續寫奇跡,其書法頗有造詣,屢次獲獎。當今的青年人要拿出幹事創業的激情和熱情,紮根沃土向上生長,不畏外部條件的重重阻礙,汲取艱苦奮斗的精神給養,【賡】續紅色血脈,真正做到為民服務有溫度、為民謀事有高度、為民辦事有態度。

扎牢忠誠之根,讓「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梅之芬芳沁人心脾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走近抗美援朝紀念館紅色展廳出口,鮮紅的凱旋門映入眼簾,不禁感慨當今之和平來之不易,那是千千萬萬最可愛的人用鮮血換來的勝利。為了死守長津湖,志願軍時刻保持戰斗姿勢,瞄準敵人的方向,等待吹響進攻的號角,即使在極端條件下也堅決不撤退,「高傲」地聳立在陣地上,堅冰不能損其骨,風雪不能摧其志。這種彌足珍貴的革命忠誠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發揚,並根植於內心深處,付諸於實踐行動。黨員幹部在任何時刻都要堅定立場,涵養精神傲骨,才能在大風大浪面前毫無畏懼、毫無退縮,才能在利益誘惑下更加堅定自我、傲骨勝梅,才能在攻堅克難中傲雪凌霜,彰顯英雄風骨。

《長津湖》觀後感2

國慶前夕,電影《長津湖》上映,我在觀看了電影後有許多感觸。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電影中的戰爭場面相當的恢宏闊大,殘酷逼真,槍林彈雨中彷彿一架架飛機就正從我頭頂掠過,一顆顆手榴彈向我穿透過來,身臨其境般不由得跟著揪心緊張起來。我同時由衷地感受到現在生活得來不易。

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先輩用血肉為我們拼下來的,我們覺得新時代離戰爭很遙遠,是因為在邊境,有一群可愛的人在守護我們,守衛國家,所以要更加珍惜當下。那時的他們為了下一代不再經受戰爭生活,不顧安危,在槍林彈雨中穿梭。現在的新一輩,同樣用生命保護人民安全,保護國土不容侵犯,向最可愛,最英勇的人致敬,謝謝你們。

長津湖觀後感1000字2

《長津湖》電影觀後感篇一

看完國慶檔《長津湖》電影後,心裡有許多的感想。

長津湖【戰役】發生在1951年11月27日,當時,陸戰一師前進到長津湖西側,這里連綿的山地。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陷入了十萬大軍的包圍中。影片中一張戰場形勢圖,顯示了雙方戰場態勢。藍色為陸戰一師的位置和突圍路線。湖東側是陸戰一師的1團和5團共8000人,湖的南頭是陸戰一師師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東側是陸軍第7師31團在擔任右翼掩護,有4000人。合計總兵力有18000人左右。另外,在戰斗中陸戰一師還得到第一航空聯隊的空中支援。紅色為另一方部隊,形成一個包圍圏,為9兵團的20,27和26共三個軍,最終投入兵力計15萬人。中間淺藍色是長津湖,它是截流長津江的水庫,長津江流入鴨綠江。

《長津湖》這部影片,以老兵的視角回顧那場慘烈的戰斗,無涉勝敗。零下40度的嚴寒,使戰斗變得更加悲壯。健在的老兵在講述這個故事時,充滿感情。離開戰場就不再敵對,他們對敵方軍人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十年過去了,當年愛吃冰激凌的年輕人,都垂垂老矣,但他們依然可愛。

陸戰一師師長,作為主角,在影片中一帶面過。史密斯將軍是個富有經驗而且非常謹慎的指揮員。陸戰一師深陷重圍未被殲滅,很大程度得益於他的指揮。

陸戰一師最終突出重圍,一路撤到興南港,乘船離開了。同時帶走了9萬多北朝難民。此役美軍傷亡5000人,其中第7師31團佔到3000多人。戰役雙方共傷亡數萬人。

陸戰一師1941年2月1日成立,在太平洋戰爭中,參加了瓜達爾納爾島戰役、格洛斯特岬戰役、貝里琉島戰役『沖繩島戰役,對日作戰屢建奇功。二戰後,參加了越南戰爭、海灣戰爭和在索馬里進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義救援行動。

這部影片中除了幾個歷史學家外,其他的解說都是老兵們的語言,即使他們不出現於畫面。他們心裡沒有仇恨,會擁抱昔日的對手。老兵們有自己對勝敗的詮釋他們覺得,雖然沒有勝利,但是南韓還在,值得去戰斗 。此生無悔,一點也不!

《長津湖》電影觀後感篇二

冰雪【長津湖】講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講述了在長津湖戰役的時候一個志願軍連在冰天雪地之下依舊鎮守陣地,為長津湖戰役做出了偉大貢獻的故事。整個電影非常的震撼,他們凍成冰雕的片段完美的展現了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

不只是在冰雪【長津湖】里講的這些人。在歷史上中國從一個任人宰割的國家變化成了世界數一數二的國家,我認為轉變的重要節點是二戰時期一系列以弱勝強的戰役。沒錯的,在此之前歷史上也有很多以弱勝強的戰役,比如說赤壁之戰這種大家都耳熟能祥的戰役,這些戰役和二戰差了那些?眾所周知在世界大戰的那個年代最好的殺人利器就是火器,原本可以用火燒、刀砍、劍劈、射箭、草船借箭等一系列的高超戰略指揮來扭轉戰局可是在二戰時期可沒有聯營讓你燒、子彈不能重復利用、冷武器也漸漸的退出了歷史的舞台,換成了一槍一個的火器,也就是槍。槍作為一種遠程武器同樣擁有超強的威力,有與沒有往往就代表了戰爭的走向。但是中國的大刀隊一樣能擊敗帶有槍的日本軍隊。

正如我們語文課本上的一篇文章里說的一句話:「我在這里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我在這里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

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未成年人。我無法想像他們的心情,也應該永遠也體驗不到。這也真是他們,也是歷史上許多一樣的人給我們帶來的安穩日子。

長津湖觀後感1000字3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1

《長津湖》,讓觀眾對此有了更深的感觸:這些回家的烈士,可能是個脾氣倔強、從不服輸的愣頭青,可能是個希望早日和家人團聚的老兵,可能是個重情重義、時刻想著別人的好兄長……他們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和今天身邊可愛的年輕人一模一樣,就好像是我們的朋友、兄弟。

他們很「普通」,可在國家和民族面對挑戰的關鍵時刻,他們又能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護佑著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最偉大的英雄也是最可愛的「人」,這正是廣大觀眾看完後紅了眼眶的原因。

從「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到對復雜人性的刻畫和塑造,這不光是電影敘事語言的轉換,也是國產電影審美風格的不斷更新。可感的電影藝術才能真正動人,宏大的敘事、偉大的時代應該投射在具體的人物和生活之中。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伍千里及時阻止了弟弟殺害已經沒有抵抗能力的美軍指揮官。他說得很清楚:有些槍可以打,但也有些槍可以不打。中國人是熱愛和平的,中國以前不會,現在不會,將來更不會主動挑起戰端。這個道理不需要過多的闡釋,就隱藏在電影的鏡頭語言之中。

《長津湖》正和越來越多的優秀國產主旋律電影一起,把「中國故事」「中國精神」講得越來越精彩、生動。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2

最冷的夜,最熱的血。最可愛的人們,最堅毅的`軍魂。時間回撥70餘年,那場冰天雪地里的血淚之戰,依舊讓人不忍回憶。這是永遠的傷痛,也是永恆的榮耀。歷史不容忘卻,英雄必須銘記。即將上映的《長津湖》,復刻了這驚心動魄的一戰。但,再高明的電影敘事,終究也說不盡這段史詩的波瀾壯闊與沉雄悲壯。

在很長一段歲月里,「長津湖戰役」,已成戰爭的傳奇,已是信仰的圖騰。縱使冰身凍骨,也不退讓一分。就算凝成「塑像」,也不動搖分毫。在這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憑著驚人意念和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征服了極度惡劣的環境,打退了美軍最精銳的王牌部隊,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扭轉了戰場態勢。此一戰役,也就此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

一邊是志願軍的寸土不讓,另一邊是敵軍「路程最長的退卻」,戰爭的天平就此逆轉。而在這卓絕戰功的背後,代價沉重。1081高地上的志願軍官兵們,冒著零下40度的極寒溫度,頑強地堅守陣地。最後全連以俯卧戰壕的戰斗姿勢壯烈犧牲,成為一個個永不傾倒、巍然屹立的冰雕。鋼鐵一般的意識,鑄成鋼鐵一般的防線。這是血肉之軀在苦寒之地立起的偉岸「長城」,御敵於外、退敵千里,守住家國安寧,守來長久和平。

凜冬已至,激情燃燒的青春捨生赴死。血戰之後,終於殺出一條血路,終於搶回一線生機。冰雪凍住了戰士們的軀體,卻封不住他們不朽的軍魂。這軍魂,是對國家和民族最澄澈的愛;這軍魂,是軍紀如山,是鐵流浩盪。「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長津湖,也曾綿延冰封,也曾靜水流深。歲月可證,流水有聲。那是偉大鬥士的號角,那是鐵血軍魂的咆哮。

長津湖一役,雄渾蒼涼、動人心魄。縱使七十一年過去了,這場慘烈的、英勇的血戰化作豐碑,愈發迸發出著澎湃的力量。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永記長津湖的冰雪,永記冰雪裡那最可愛的人和他們的不朽軍魂。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3

一部叫《長津湖》的電影,讓數億觀眾為之「入戲」,讓這個國慶節多了份「英雄氣」。

多年來,以《英雄兒女》《上甘嶺》為代表,抗美援朝主題的電影佳作迭出,成為一代代人的歷史記憶和精神食糧,鼓舞全國人民大力弘揚抗美援朝精神,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之中。

今天,《長津湖》站在一個新的視角,以一個志願軍連隊為人物群像,真實地再現了那場戰爭的細節,重新詮釋了戰爭的殘酷、軍人的勇敢和精神的偉大,在當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這部作品顯示了特有的歷史意義和社會價值。

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精神;一部電影,也不能缺少精神。《長津湖》所帶來的觀影熱潮,並不是單純依靠廣告宣傳力量,而是影片本身傳遞的情感力量,彰顯了藝術作品的巨大精神感召力,並轉化為票房數據、上座數量和好評度。

有位女觀眾說,昨晚看完了長津湖,出來之後,老公問她怎麼樣,她紅著眼圈說,深受震撼、深受教育。電影場里,她的背後一直有抽泣聲……不少觀眾特意選擇國慶觀看,他們把觀影當作一次向祖國的「精神獻禮」,電影的真正價值就在於此。

精神是電影的「內核」,但也離不開技術的支撐。有人評價,這部電影戰斗戲,無論是場面調度還是戰術指導,都堪稱國產戰爭片的新標桿,堪稱國產電影史詩級的戰爭片。電影藝術的境界,正是精神與技術的水乳交融,讓精神在藝術中得到倍增和升華。

《長津湖》火了,精神的力量「無價」。對於電影人來說,拍出一部爆款「大片」,獲得更多的市場效益,是他們的夢想和追求。時下,有不少的所謂大片,並不缺少高技術、高投入,更不缺少大場面、大明星,但缺少了最關鍵的「精神」,一部沒有精神的影片,即使金玉其外也是敗絮其中,難以獲得觀眾的青睞和市場的認可。

Ⅵ 《八佰》觀後感範文五篇

   《八佰》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影視作品,帶著我們回憶那段刻骨銘心的苦難歲月,記錄了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價值觀。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八佰》 觀後感 範文五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八佰》電影觀後感範文1

   管虎導演的《八佰》上映後,我一直密切關注著,近日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觀影活動,也算圓了觀看《八佰》的心願。

   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四百二十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在上海四行倉庫。“五人為伍,百人為卒”,於是影名《八佰》。

   伴隨著燈光的關閉,電影開虛桐薯始:一支保安團穿梭在雜草叢生的荒原,幾個人嘴裡念叨著湖北方言,“迅速打掃戰場,秋收前回家收莊稼”。懷著疑惑的想法隨著鏡頭一拉,不遠處便是黑煙滾滾、斷壁殘桓、滿目蒼夷的上海城,心裡一窒,他們此去必凶多吉少。鏡頭一轉,保安團被日軍發現,沒有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

   隨著鏡頭一暗,一條蘇州小河分隔了四行倉庫與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形成強烈對比,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屍橫遍野,給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戰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日軍組隊扛著鋼板陣沖到最薄弱的西牆下,爆破樓體,我方手榴彈又不起作用,在這最萬分危急的時刻,一個從電影一開始就沒出現的小角色卻讓我記住了他的名字—陳樹生。

   他脖子上掛上兩捆手榴彈,沖向被日軍炸開的牆口,拉開弦又身中數槍,毅然決然的縱身跳了下去。嘭!接著一個又一個戰士捆著手榴彈跳了下去,聽到那聲“娘,孩兒不孝了!”我已經控制不住眼淚,握緊的輪滲的拳頭一直沒松開過,正所謂“我以我血薦軒轅”。

   國難當頭之際,看賭場的小刀哥、台上的戲子、女童子軍、沒了工作的老師,都成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這樣一群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頑強的抗戰,寧死守護國旗不倒。

   這部電影觀看完,我遲遲不能從悲傷中緩解過來。可以說電影中的許多片段讓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生命的脆弱。還有來自民族苦難的同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的捨生取義。

   電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馬,在如此混亂的戰爭環境中,通體雪白、長鬃飛揚,它代表的是希望和未來,也是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無畏不屈精神的延續。歷史雖然過去了,但是我們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變得更加強大,才不會讓歷史重演。

   向逝去的先烈們,致敬!

   《八佰》電影觀後感範文2

   幾年前,在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幾個紀錄片界的好友曾經花大力氣重走抗戰路,其中也包括尋訪正面戰場的遺跡,而淞滬會戰作為整個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後來正面戰場的拍攝計劃擱置,但是籌拍中搜集到的那些悲壯故事卻深深印刻在好友們的心中,即使是聚會時偶爾談及,也讓聞者淚目,感佩那些曾經付出過巨大犧牲的人們,為我們民族曾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正面戰場上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備受激勵。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曾經說過,“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作出的貢獻以及所經歷的犧牲已經得到舉世公認”。但是,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人民在二戰中的貢獻是被低估的。至今,國際公認的二戰起始日期還沿用1939年納粹德國侵略波蘭,而不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本擴大對華侵略。

   所以,從年初聽聞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有機會在年內上映起,我和朋友們就一直在密切關注。從片名即能感受到,《八佰》對於為淞滬會戰收尾的這場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並沒有刻意煽情,而是理性和剋制的,它差者甚至沒有採用史學界慣用的“八百壯士”一詞。“五人為伍,百人為卒”,管虎用一個“佰”字,剋制地體現了中國人都懂的中國軍人內涵。

   《八佰》電影觀後感範文3

   6月初,我有幸參加了《八佰》的一場內部交流觀影。160分鍾左右的時間內,置身於82年前那個特殊戰場,蘇州河兩岸,一邊是繁華的英美租界,一邊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奮戰的四行倉庫。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導演,用最簡潔的空間重建,即實現了對整場戰役的全方位還原,解決了戰爭片最困難的微觀戰場與宏大敘事之間的矛盾。這樣舉重若輕的結構,甚至連《敦刻爾克》也無法做到。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確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壯懷激烈的想像,但是這種填補因為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敘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的審視讓戰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比如說,影片一開始就是從逃兵的視角進入的。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開場。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其實是第一營,為了對外營造倉庫內有一個團的守軍的假象,在通訊中用“524團”代替第一營)。這些人中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送進四行倉庫;也有積極領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於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這場特殊戰役的洗禮,成為熱血寫就的“八佰”。

   《八佰》電影觀後感範文4

   看完這部電影,有種悲痛和自豪的感情從心底里涌動著。我好像透過屏幕,真實的感受到了那些戰士的勇敢和無畏。這些有血有肉的戰士就是我們的民族英雄,他們放棄小家,保護國家,用生命和鮮血喚醒了我!讓我懂得了身為中華兒女應該怎麼去做。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鋼板,戰士們把身上綁上炸葯,毅然從樓上跳了下去。他們的犧牲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己的名字,伴隨著硝煙消失的戰士,都是默默無聞的英雄。

   一開始百姓隔岸觀火,硝煙飄到眼前,卻依舊毫無警戒之心,總以為有外國人保護是安全的。後來親眼目睹戰士們用血肉之軀築起保衛國家的血肉長城時,這些生活在租界的人們慢慢的覺醒了,他們就開始自發的為守備軍捐錢捐物,接電話向,送國旗和葯品,做一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場戰斗不僅僅是400人的戰斗,更是中華人民的戰斗。

   影片最後,軍隊需要向租界撤退時,他們面對敵人的瘋狂掃射一點都不畏懼,看著戰士們身後的血霧,我不禁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苟活者在淡紅色的血色之中,會依稀看見渺小的希望,真正的勇士,將更奮然前行。”沒錯,在血色之中。我看見了中華民族的希望。那希望穿越時間。在我胸口燃燒,這800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他們且行在血霧之中,喚醒了沉睡的麻木的自以為是的中國人民!八佰,不僅僅是八佰人, 更是一種向死而生的八佰精神。

   《八佰》電影觀後感範文5

   最近,最火的電影非《八佰》莫屬了,也經常看到同學寫《八佰》的觀後感。正好媽媽單位發了兩張票,趁今天下午沒事,就把電影看了。

   《八佰》改編於真實事件,電影取材1937年發生在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講述了中日淞滬會戰交鋒近三個月,彼時的國民心中遍布恐懼和迷惘,軍人畏戰,人心渙散。在上海瀕臨淪陷的時候,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奉命帶領420餘人駐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他對外謊稱倉庫內有800人,“八百壯士”因此得名。

   一面天堂,一面地獄。當時還有英國等國家的租界,所以日軍打的時候,不能打租界,轟炸也是如此。蘇州河把1937年的上海一分為二,雖只有一河之隔,但有天壤之別,一面到處是硝煙、廢墟、千瘡百孔的建築,衣衫襤褸的人們,而對面燈紅酒綠,有唱戲、賭場玩牌,人們有時髦的發型和名貴的衣物。

   日軍用鋼板陣掩護工兵爆破牆體,手榴彈無法擊破,壯士們就將炸葯捆到自己身上,從樓上跳到日軍的鋼板陣中。一位賭場老闆說:“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一個女孩冒著生命危險,從河對面遊了過來,送中華民國國旗,升旗必定會激怒日軍,可在自己地盤上,為什麼不升?民國國旗升起來了,日軍戰斗機掃射,人肉來擋,死一波,上一波,無論如何,國旗不能倒!

   致敬英雄,中國人民永遠會記住你們!

閱讀全文

與二戰老兵穿越70年後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光頭強電影第一部 瀏覽:131
817電影網站 瀏覽:143
愛情公寓大電影qq 瀏覽:5
印度電影主角叫卡爾 瀏覽:294
法國譯製片懷舊電影 瀏覽:302
電影什麼搖 瀏覽:770
快樂的哆來咪英文電影 瀏覽:555
成龍的電影推薦500字作文 瀏覽:623
電影網站哪個有最新電影看 瀏覽:638
在線反貪風暴4電影粵語 瀏覽:750
美女魔術電影大全 瀏覽:305
電影無問西東結尾輕音樂 瀏覽:609
電影演員放鬆 瀏覽:929
愛情公寓電影小孩子能看嗎 瀏覽:189
電影下載網站老闆被抓 瀏覽:845
jane也喜歡這個電影英文 瀏覽:587
安塔芮斯電影中文 瀏覽:425
英文電影飛屋和游記 瀏覽:148
偶爾我會喜歡看恐怖電影英文 瀏覽:951
電影票微商哪裡買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