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人們看電影時要剛到結尾就離開座位
在電影院看電影時,經常看到大家剛剛到電影快到結尾的時候就收拾東西,電影只要一結尾就立刻從匆匆從影院走出,甚至連花絮和隱藏劇情都不看。有時會遇到大家已經走到門口了,突然發現有隱藏劇情,於是站著看完然後快步走出去的情況。大家真的那麼急嗎?
當然也是為了追星,對於很多人來說,電影明星就是那幫演員大碗,一部分電影愛好者還知道有重量級導演,但對於我這種「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眾」來說,電影明星大碗還包括:,葉錦添、袁和平、杜可風、趙小丁、張叔平等等等等這些名字,他們也會出現在電影的字幕里。還有很多時候看完一部電影,覺得電影攝影/音樂/編劇不錯,然後就會在字幕里找到相應的職業,找到相關作品,電影對我來說不止於演員與導演。
② 為什麼在電影院看電影不把片尾曲聽完再走
同意,美國電影觀眾的習慣就是看完字幕才走,所以美國的電影習慣於在最後放字幕的時候設計一些小片段同時放映,或者在最後留一點小花絮,比如《哈利波特3》,要麼乾脆像《泰坦尼克號》那樣直接把主題曲的MV附在最後,要麼像《紅磨坊》最後有一點深化主題的片段。以前看過成龍的一個采訪,說香港電影觀眾最早也是不等字幕放完就走,後來成龍就把NG的花絮做成短片放在最後,於是觀眾的習慣滿滿就改了。其實我們需要的也是這樣一個適應的過程,一旦開了頭也就自然適應了。
③ 電影還沒放完,電影院有權亮燈嗎
這個不好說,
按說應該hi不可以的,
那屬於是沒有放映完呢,影片還在放映中就開燈,影響了觀眾觀看,是不對的!
④ 朋友要在電影院大屏幕放自己做的mv求婚。
你想在哪個影院播放就提前跟那個電影院的工作人員聯系,給點錢,還有你做的視頻建議導成MP4或者AVI格式的,要不一般播放器打不開。
⑤ 適合情侶看的超甜電影
怦然心動。我覺得這部電影真的是非常經典
⑥ 散場後的電影院靜態描寫
寫作思路:使用簡單的寫作風格,讀者傾向於選擇簡單的文本來閱讀,而不是在復雜的表達中沉思。例如,你可以用「幫助」而不是「促進」或「使用」而不是「利用」。把復雜的單詞留給教授,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與人交談,而不用讓讀者花很多時間去閱讀。
正文:
電影院的燈亮了,人們高聲談論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電影情節,三三兩兩地往外走著。誰也不會注意到這時候銀幕上其實還亮著,在黑的底色映襯下顯得格外亮眼的白色字幕正緩緩向上滾動,大廳里回盪著因無人傾聽而顯得格外寂寞的聲。
清潔工們快手快腳地打掃著地上的垃圾,為下一場電影做准備。好像只有他們,才會去關注電影結束時的音樂——不過那不是為了欣賞,而是拿它當一種工作的前奏。
快節奏的現代,似乎處處都在為與時間拔河的人們著想。比如這電影院,都會在影片片尾的字幕結束前就亮燈。大家都明白,沒有人會為了聽一支只為切合電影而特地創作的主題曲,為了看一看影片幕後的工作人員——燈光師、化妝師、音響師、剪輯、煙火、舞美等的名字而留下。
他們的汗水我們看不到,他們的名字我們不熟悉,我們看到的都是明星和准明星們的無限風光。但僅僅因為這樣,就要放棄對他們的一份尊重,忘記他們的一份辛勞嗎?
也許他們中的一些人會坐在電影院的某一角落細細品味由他們一手打造出的燈光、特技效果;會在某個緊張的環節想起拍攝時的花絮,而忍不住偷笑;會在電影結束時閉上眼睛,聽聽自己的或創作的音樂;會一個人坐在散場的放映廳中,等待自己名字被顯示在銀幕上的那兩三秒鍾的時光……
電影最後的音樂只是為他們而奏響,影片最後的兩三分鍾字幕只是為他們而呈現嗎?為什麼我們不能閉上眼睛,聽聽這電影結束時的聲音?為什麼我們不能留步片刻,看一看字幕上那些幕後英雄的名字?只為他們——那些在幕後默默地努力著為我們呈獻上一部部盡可能優秀的影片的人們。
聽聽電影結束時的聲音,看看影片片尾字幕上的名字,用心去感受他們為電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聽聽電影結束時的聲音,看看影片片尾字幕上的名字,讓那些幕後英雄感受到被重視被尊重的滋味。
聽聽電影結束時的聲音,看看影片片尾字幕上的名字,讓自己隨著音樂回味電影的余韻;聽聽電影結束時的聲音,看看影片片尾字幕上的名字,讓自己的心變得平和而安寧。
電影院的燈亮了。不要走,請在靜靜地坐上一分鍾,讓我們看看影片片尾字幕上的名字,聽聽電影結束時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