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明月幾時有》什麼時候上映
電影《明月幾時有》
該片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東江縱隊」真實事跡為藍本,講述了小學教師方蘭和她青梅竹馬的男友李錦榮、游擊隊長劉黑仔等人在被日軍佔領的香港頑強抗爭的熱血故事。
B. 明月幾時圓的電影劇情
宋紹泉個性木訥,追求影星傅小棠失敗後,隨好友李宗堯到屏東探親散心。泉對堯淸秀脫俗的表妹王潔漪一見傾心,可是漪鍾情於堯,表兄妹倆私訂終身。
回台北後,幽默風趣的堯令棠一見鍾情,堯亦不能自已,二人同居。及至懷有身孕的漪來到,得悉堯、棠關系後黯然而去;泉為解漪困境,提出婚事,可是漪不願接受。堯不忍置漪不顧,十分痛苦;棠一度自殺,終不願見三方痛苦,忍痛離開。泉巧計安排婚事,堯於婚禮前趕至,泉即著他換上新郎衣飾,與漪舉行婚禮。
C. 電影明月幾時有講了什麼故事 明月幾時有真實歷史背景介紹
該片講述1941年末,香港淪陷。日軍侵佔香港瘋狂搶掠,搜捕滯留在香港的中國文化人士,強令他們合作。
香港東江游擊隊接到上級指示,緊急營救躲避在香港、九龍的文化人士,並在香港人民的掩護救助下,全部安全撤離香港。以主要人物小學教師方蘭和一群地道的香港小人物,通過槍戰、巷戰、營救、炸葯、硝煙、鮮血和犧牲,在『三年零八個月』淪陷日子裡,為保衛香港與兇殘的日軍抗爭,奉獻出青春和生命的真實故事
D. 電影《明月幾時有》主要講了什麼
電影《明月幾時有》講述了:
1941年末,香港淪陷。日軍侵佔香港瘋狂搶掠,搜捕滯留在香港的中國文化人士,強令他們合作。香港東江游擊隊接到上級指示,緊急營救躲避在香港、九龍的文化人士,並在香港人民的掩護救助下,全部安全撤離香港。之後通過槍戰、巷戰、炸葯、硝煙、鮮血和犧牲,講述在香港淪陷的三年零八個月日子裡,一群地道的香港小人物為保衛香港與兇殘的日軍抗爭,奉獻出青春和生命的真實故事。
《明月幾時有》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許鞍華執導的歷史題材影片,由周迅、彭於晏、霍建華領銜主演,郭濤、黃志忠、蔣雯麗、梁家輝、鮑起靜、春夏等聯合主演。
E. 怎麼評價電影《明月幾時有》
評價電影《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代的大文學家蘇軾的一首中秋時節望月懷人盼團圓的《水調歌頭》膾炙人口,乃是千古名作。今年第20屆上海電影節的開幕電影同時也是許鞍華的最新作品最終以《明月幾時有》為名,其意不言自明。
想必是出於對歷史上那些無名英雄的無比敬意,已是古稀之年的許鞍華集結了眾多當紅巨星、骨灰級戲骨及眾多圈內好戲之人共同傾力打造這部《明月幾時有》,光金像影後就有周迅、鮑起靜、Deanie姐、春夏等四位傾力加盟,其陣容之豪華,演技之保障,堪稱香港抗日版的《黃金時代》!不過其劇情卻遠沒有《黃金時代》那般晦澀難懂,所以看這么一出《明月幾時有》,你會較為驚奇地發現,這可能是你看過地最具有文藝范兒的抗日題材電影,不過在民國時期的香港的市井煙火氣息的映襯下,非但一點都不悶,相反還會不時有「於無聲處聽驚雷」之感。
F. 如何評價電影《明月幾時有》
7月7日為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此時電影院上映了一部抗日題材的電影--《明月幾時有》,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圍繞著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香港風貌而展開,講訴了香港傳奇女性「方姑」的非凡的一生。方蘭是一位出身於香港的仁人志士,在1940年香港淪陷之時,本是一位文弱教師的她蛻變為抗爭者,與敵人展開搏鬥。
如何評價這部抗日影片?
1
目前網上評分只有6.9,很多人說這部獻禮片不好看,結構鬆散、平鋪直敘,全片貫穿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卻讓你在黑暗中等了兩個多小時後,又生生地漏了一口氣,沒有炸雷、沒有爆發、更沒有情感的洪泄。
可高潮迭起就一定好看嗎?靜水流深就一定不動人嗎?未必吧。從生活瑣碎中解讀戰爭慘烈,用人物抉擇來印刻家國情懷,這都是需要功力和勇氣的。
說來慚愧,我們一邊抨擊著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一邊只為傳統意義上的大英雄喝彩,於是,當真實的小人物、平凡的煙火氣擺上檯面時,我們反而不能接受了。這算什麼?葉公好龍式觀影?
葉德嫻送情報時被日軍抓住,周迅慌忙找到彭於晏,打算去憲兵大隊救她。按照一般抗戰片的套路,這該是全片的高潮情節,因為肯定會人有犧牲,或是救援者捨生取義,或是被救援者慷慨赴死。
但《明月幾時有》沒有按常理出牌,周迅從彭於晏口中得知希望渺茫,最終選擇放棄營救,之後,懷念起母親的種種一度哽咽,故作堅強卻又在黑夜中露了怯。這一幕處理得極為克制,觀眾們也因此猜到了許鞍華的故意,故意讓主角做出真實情況下戰士會做的選擇,故意不讓影片在謳歌英雄主義中得到升華。
其實說到抗戰救亡的大動作,片中也不是沒有。歷史上彭於晏扮演的劉黑仔最有影響力的一次行動,就是1942年成功營救被困香港的700多名文化界人士,著名作家茅盾稱之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不過影片里把這次行動放在了最開頭,作為整個故事的引子,並沒有過多著墨。
爾虞我詐的諜戰?沒有。驚心動魄的血戰?沒有。粗看寡淡,緊接著卻是悵然若失的釋懷,隨即深思,是不是我們把咋咋呼呼的電影看太多了,忘了靜水流深也是一番境界?
或許在許鞍華看來,歷史的真實不一定非得用血淋淋、金手指的形式來呈現,也可以十分寫意:春夏想在眾目睽睽下傳遞情報,借微醺之態撫過對方胸前的口袋;周迅彭於晏從草坡滑下,狼狽之餘得見日軍的子彈如流螢劃過;霍建華的死甚至沒有直接的敘述,只是走出鏡頭後的一聲槍響……
影片最後,周迅送走了彭於晏,鏡頭從右往左緩慢掃過,巍然的太平山連上了平地而起的萬丈高樓,夜幕下,香港猶如一座天上之城。那些小人物們,也得以完美謝幕。
說白了,《明月幾時有》的格局不大、立意不深、缺點不少,但瑕不掩瑜,韻味悠長,是一部非典型的抗戰片。它想給我們看的從不是什麼驚濤駭浪,而是海邊隨便一朵浪花,悠悠地躍入了浩盪大潮、又悠悠地消失在歷史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