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南京戰役時的序列
在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南京戰役中,根據軍政部的命令,教導總隊進行了擴編,轉變為三旅六團的甲種師。其裝備主要為德械,包括三個步兵團:步兵營配備有IG18-75輕步兵炮(共有六門,射程5400米),戰防炮連裝備了47奧造平射炮,以及通信連和輸送連。每個步兵營內設有步兵三連、重機槍連、82炮排和通信排。
擴編後的六個團中,三個團在後方進行整訓,只有三個團直接參與了戰斗。總隊長桂永清中將,副總隊長周振強少將,參謀長邱清泉上校和參謀處萬成渠上校是主要指揮官。具體序列如下:
在戰役中,第一、三、五團作為德械步兵團投入戰斗,損失較大。第二團團長謝承瑞上校,在這場戰斗中英勇犧牲,他畢業於法國炮校和兵工大學,戰後被追授為少將軍銜。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顧名思義就是隸屬於中央軍校的教導部隊,教導部隊在國軍軍語中有一種示範性質。中央軍校為蔣介石事業之始,所以蔣公非常鍾愛這個學校,最新的裝備、訓練課程與部隊編裝往往先由軍校實驗。而軍校本身也一直維持一支有實戰能力的團級步兵教導部隊與若干連營級特種兵教導部隊。從北伐開始,軍校就有以教導部隊編成實戰部隊參戰的習慣。甚至五期、七期有將學生編成混成團參戰的記錄。軍校五期因此有大量學員在龍潭戰役中陣亡,成為早期軍校畢業生中較少的一期。
❷ 八佰這個電影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一、歷史中的《八佰》:「我們為中國而生,死不足惜」
1. 淞滬會戰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戰爭中隨處可見死傷的普通百姓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
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統計死傷30萬人。
國民黨將領陳誠之子講述日軍之殘忍
淞滬會戰之慘烈、悲壯,不是一言兩語可道清,卻應被所有國人銘記,強烈推薦大家觀看相關紀錄片《生死地——1937淞滬會戰實錄》,優酷上可以找到高清片源。
2. 「四行孤軍」: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由於中日兵力懸殊,國軍部隊雖英勇奮戰,但仍節節失陷,為保存有生力量、守衛南京,已決定全線撤退上海。
此時,臨近「九國公約」簽字國會議召開,各國代表已齊聚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蔣介石對此會議充滿期待,希望能夠通過一場「孤軍奮戰」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抗戰的決心與信息,以爭取世界的同情及列強國的介入調停,遂決定令88師留在閘北,死守上海。
88師的師長孫元良最終派出麾下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堅守蘇州河以北,率領他們的是第524團團附謝晉元,他們的陣地便是影片中所呈現的四行倉庫。
由團長謝晉元率領的這四百將士,是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後一支中國部隊,後人稱其為「四行孤軍」——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這支隊伍多為湖北保安團的團員——年輕,也缺乏作戰經驗。
就這樣的四百多人,要面對瘋狂湧上的日軍,大家心裡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
四行倉庫與租界僅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天五夜,造就了中外戰爭史上從未有過的奇特景觀——租界里的中國民眾與英美記者,不顧流彈橫飛,全程圍觀著對岸這場中日軍隊的激烈交戰。
戰時的四行倉庫與對岸的圍觀百姓
「四行孤軍」的英勇感染了目睹這一切的所有人,令國際人士對中國軍隊改觀,即使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要求參軍的中國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滬上名醫陳春仁在多年後回憶起這場戰事圍觀時記錄道:「八佰壯士」稱不需任何援助,只想要一面國旗。
3. 堅守之後緣何撤兵?
中日連日戰爭,給對岸的公共租界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四行倉庫東南角方向,聳立著兩個巨大的煤氣罐,一旦日軍炮火偏離、煤氣罐被炸起火,將殃及租界民眾安危,半個上海也將不保。
巨大煤氣罐所在位置
公共租界當局通過外交途徑照會中國政府,要求政府從人道立場下令孤軍撤退。
很快,蔣介石便下達了撤軍令。
雖無法接受,但軍令如山,謝晉元只得顧全大局、執行命令。
這便是影片最後,「八佰壯士」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在槍林彈雨中沖橋撤入公共租界的原因。
❸ 南京保衛戰參戰部隊
在南京保衛戰中,中國參戰的部隊陣容強大,集結了多個精銳部隊。其中包括中國第2軍團第十軍,軍長徐源泉指揮下的第41、第48師,以及第66軍,軍長葉肇帶領的第159、第160師。這兩支軍隊以國民黨德械部隊為主,實力不容小覷。第71軍,由師長孫元良率領的第88師,以及第72軍的王敬久師長指揮的第87師,同樣為國民黨精銳部隊。第74軍的軍長俞濟時帶領的第51、第58師也參與了防禦。還有第78軍,宋希濂軍長兼師長的第36師,以及第83軍的鄧龍光軍長指揮的第154、第156師,教導總隊由桂永清總隊長和邱清泉參謀長率領的第103、第112師,以及憲兵部隊的三個團,共同參與了南京保衛戰的守衛。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和副司令羅卓英也負責協調指揮。
而日本方面,華中方面軍擔任主力,主要由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組成,指揮官分別為陸軍大將松井石根和陸軍中將朝香宮鳩彥王。其中,第三師團先遣隊由陸軍大佐鷹森孝領導,第九師團由吉住良輔中將指揮,第十六師團由中島今朝吾中將掌管。山田支隊(第十三師團一部)由陸軍少將山田栴二擔任歩兵第百三旅團長。第十軍由柳川平助中將任司令官,第六師團、第十八師團和第一百一十四師團的師團長分別為谷壽夫、牛島貞雄和末松茂治。國崎支隊則是第五師團歩兵第九旅團的支隊,由陸軍少將國崎登負責。
南京保衛戰,是1937年11月國民革命軍在上海淞滬會戰中失利後展開的一次保衛上海以西僅300餘千米南京的作戰。該戰役由唐生智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指揮15萬國軍與日軍抵抗作戰。由於國民黨當局在戰役組織指揮上出現了重大錯誤,戰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後決定突圍時又未擬定周密的撤退計劃,更沒有經過參謀作業,致使守軍在突圍中,自相踐踏,爭相奪路,損失慘重,國軍的抵抗就此瓦解。12月13日,南京淪陷,不足五萬人的日軍入城,由此開始了連續六個星期對三十多萬戰俘平民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
❹ 電影《八佰》好評如潮,這部影片究竟好看在哪裡
歷史中的《八佰》:「我們為中國而生,死不足惜」
1. 淞滬會戰《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戰爭中隨處可見死傷的普通百姓,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從而引起我們的共鳴,為了勝利犧牲小我讓人感動。雖然現在不是戰爭年代,但是國際環境風聲鶴唳,八佰這部影片喚醒熱愛和平的人,團結起來萬眾一心抵禦外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