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鞋子的影片評價
一雙丟失的小鞋子,引出一段動人的兄妹情。《天堂的小孩》對兒童心理的細微把握,他們的秘密,焦慮、友情與親情在這部小成本電影中展露無疑。馬吉迪的這部電影聚焦不被人注意的兒童世界,展現了伊朗中下階層的社會生活。動人的情感宛若脈脈清泉。
《天堂的小孩》中兩位小演員都是非職業演員,但表演卻極為真摯。影片非常注意細節刻劃,如對丟鞋、換鞋等細節的反復渲染,在節奏把握上也頗見功力,特別是最後段落的長跑比賽,雖然只是一場兒童比賽,但拍得卻驚心動魄。讓所有認同了小兄妹的觀眾暗暗捏了一把汗。
導演馬吉德·馬吉迪是演員出身,在《手足情深》和《繼父》之後,推出了這部引起世界關注的《天堂的孩子》。影片的成就是勿庸置疑的,它不僅獲得200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提名,囊括了11項國際大獎,更取得了絕好的票房成績。從劇情上講,它非常簡單,僅僅圍繞著兩個孩子對「一雙鞋子」的渴望;從技術上講,更缺乏可圈可點之處,除了哥哥賽跑一段用了慢鏡以及旋轉搖移等多種拍攝手法以渲染緊張氣氛之外,平實的攝影風格貫穿始終。之所以它讓人難以忘懷,是作品中所彌漫的濃濃溫情,孩子百折不撓的追求以及導演對社會底層的人文關懷,使觀眾忽略了略顯粗糙的影像,從而被影片最核心的部分擊中。結尾金魚親吻孩子雙腳的畫面,以其美感和創意備受推崇,可以想像,如果把它放在一部通篇華麗的影片中,湮沒的命運不可避免,正是伊朗電影質朴內斂的底板,使它宛如神來之筆。 電影里的人文關懷氣息,導演以一種極其溫情的目光關注了一個普通兒童去以自己的方式去實現一個夢想的全過程。關懷和溫情的氣息貫穿於影片的始終,這種氛圍的成功營造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是導演本人以兒童的視角向觀眾呈現了阿里和妹妹薩拉的生活,攝影機彷彿只是暗處的一雙眼睛,在偷偷窺視這兩個孩子的生活,一切自然如水。
阿里和薩拉的語言,思維和行為都是幼稚的,但又是最自然真實的,這種自然使他們的夢想呈現出最純凈的色彩,也使他們的渴望具有了灼人的力量。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同阿里和妹妹一起在渴望那雙鞋子時,也讓我們捫心自問:我們這樣渴望過嗎?我們這樣不懈過嗎?
同時,導演對阿里這樣一個在窘迫景況下生存的兒童,沒有表現出廉價的同情,而是體現出了尊重。他在片子里所關注的、所展現的是那些貧窮或者別的在善良的大人和孩子身上都奪不走的東西,是一種閃光的人性。在片中,貧窮不是一種異常苦難的象徵,影片並非為了展示這種貧瘠的苦難,而是為了讓這種簡單朴實的生活中人性的光輝更為熠熠閃光。
在阿里那雙清澈的大眼睛中,始終有一種倔強的光芒,這種倔強使阿里始終保持著對目標不懈努力的激情,也詮釋著他的許多品質,他對妹妹的關愛,對父母的體貼,對學習的熱愛,以及對善良的尊重,無不發乎內心,出於自然。這種自然是如此的水到渠成,以至在結尾,導演可以把失望留給阿里,而把驚喜留給了觀眾。也正是這種結尾,我們才會讓阿里在我們心中燙出了印記,也才能回味出導演對阿里最深處的疼愛。 影片對自身文化進行了充分肯定和贊美。伊朗是一個長久經歷戰火的國家,然而他們並沒有在電影中辛酸地描述這些悲苦與創傷,伊斯蘭教中那種對生活苦難隱忍對抗的頑強精神和伊朗民族豁達的樂觀主義精神使影片沒有沉溺在感傷和悲觀的論調中,而是執著地尋找生活中的美好與希望。
薩拉發現同校的小女孩穿著的就是她丟失的鞋子時,跟著她找到她家,並且告訴了阿里。當阿里帶著薩拉來到那個小女孩家,看到小女孩的父親是個瞎子。於是他們放棄了要回鞋子的想法。薩拉奔跑著回來讓阿里換鞋去上學的路上,鞋子不小心掉入了水溝,她追趕著撈鞋子,結果鞋子卡在她夠不到的地方,她蹲在水溝邊哭著,一位老爺爺過來幫她把鞋子撈了起來。當誦經的聲音回盪在清真寺的時候,阿里的父親為真主的恩澤而失聲啜泣。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伊朗人民的善良品質和對伊斯蘭文化的虔誠信仰。阿里生活的街區貧窮而落後,買一雙鞋都可能給家裡帶來負擔。但整個街區非常干凈,人也很常干凈。再看城市,高樓林立,樹木叢生,小阿里跟著父親出去幹活賺錢,有錢人家一幢幢豪華的別墅,都充分說明伊朗是一個富裕的國家。電影強烈對照出貧富間的天壤之別,但影片通過兄妹的童稚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讓人感受到貧困生活中仍存在著金錢買不到的希望與溫暖。貧困是一種不幸,但那些貧困的人們,卻不曾因貧困而丟失善良、寬容和感恩以及相互之間的溫情。
在阿里的背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決定這個故事發展的人文背景:他們對伊斯蘭信仰的虔誠和知足,阿里父母的善良,周圍老師和其他人的寬厚,都使這個故事充滿了溫暖的氣息。即使是阿里兄妹在換鞋過程中的奔跑,導演也選擇了許多充滿本土風情的畫面和音樂作為底襯。阿里沒有為缺少鞋子沒有更多的錢而傷心抱怨,他只是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執著地奔跑,跑向自己平淡真實的生活。這種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和吟唱,才使得電影關於人文主題的表現有了最寬廣而又厚實的舞台。 影片的眾多細節表現讓這種溫情的關懷深入人心。
這些零散的影像如同微弱的火苗,在記憶深處閃著溫暖的火光。阿里把妹妹的鞋子不慎丟失了的當晚,電視廣告中的鞋子讓兄妹倆的心裡是怎樣的不是滋味;妹妹第一天穿哥哥的大球鞋出門時眼裡分明有晶瑩的淚花;阿里班裡的同學邀他去足球比賽,他忍受著同學的異樣眼光拒絕了,因為妹妹還要穿他的球鞋;妹妹課上考試,為了早點趕回去跟哥哥換鞋匆忙添好了答案早早交了卷子;爸爸負責幫教會准備糖,家裡沒糖了卻也絕不自己食用它;媽媽雖然自己有病在身也不忘叫阿里送湯去關心隔壁卧病在床的鄰居;夜晚的屋子裡,爸爸和媽媽為生計發愁時,阿里睜著的那雙大眼睛時多麼惹人心疼;鞋子丟了之後,阿里對抱怨他,吵著要把事情告訴媽媽的妹妹說:「我不怕爸爸打我,你就算告訴他他也沒錢給你買鞋,他得去借錢。我以為你會明白!」兄妹倆在家裡的地毯上寫作業時,兩個小孩子偷偷地在作業本上的交流。阿里因為成績優秀所得的金筆送給妹妹作為小小的「賄賂」;兩個小小的身影每次急急地在巷子****換鞋子;阿里和妹妹洗鞋,玩肥皂泡的那種頑皮而純真的樣子……
最後,電影的成功更離不開扮演阿里和妹妹薩拉的兩個小演員的出色表現。
影片中的兩個孩子,看起來全無表演的痕跡。哥哥是個總有些憂郁神情的孩子,漆黑的眸子里除了天真靈動以外,好像還有一些小小的心思隱逸其間。妹妹是個可愛懂事的小女孩,美麗的大眼睛,快樂的時候會有極為純真可愛的笑容。
導演馬吉迪說:「文化比政治更重要,希望電影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疑慮和誤解,改變他人對伊朗的想法。」我想,《天堂的小孩》已經讓導演實現了這個願望。就算被主任懲罰不許上學,阿里也不說出他遲到的真正原因,就算得了冠軍也不會高興,而對著照相機流淚。小孩子是最倔強的,也是獨立的,他們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大事情,有自己哭和笑的原因。薩拉哭的時候很安靜,咬著嘴唇,兩行淚往下流;阿里哭的時候眉毛會彎下來,大眼睛裡水汪汪的,有孩子特有的委屈和恐懼。這樣的哭一點都不煽情,但卻讓人深受感染。他們一起洗鞋吹泡泡的時候在笑,阿里把老師獎的筆送給妹妹時,薩拉從生氣到微笑的表情真的像個天使,純凈得沒有一點雜質。
生活常常是痛苦的,它會讓我們的腳上磨出好多血泡。可是當你把腳伸進池塘,金魚會游過來,在你的腳邊擺動它們美麗的金色尾巴,吐著透明晶亮的氣泡……電影的結尾,我看清爸爸往自行車上塞了一雙新鞋。是的,今天我完完全全地相信了這個來自伊朗的童話,相信我的金魚,我的美好,都會向我游過來。
在我們的一生里,能有幾次生活在這樣的感動中?又能幾次遇到幾位阿里和薩拉這樣帶給我們震撼的人?電影的魅力,就在於此吧!
『貳』 《小鞋子》的影評
一雙已經破的不堪入目的粉紅色的小鞋子,在一雙粗糙的手中,一針一線的縫補著。開頭的這一系列動作干凈利落卻給人以壓迫的冗長。當鞋匠把縫好的鞋子遞給那個叫阿里的小男孩後,我知道了原委:他替妹妹來補那雙破舊的已經補過不知道多少次的小鞋子,原因,顯而易見:貧困的家庭,生病的母親,只有父親的微薄的工資支撐著這個看似破敗的家庭。當導演把這些情節都娓娓道來的時候,我的心頭湧上了一絲擔心,看過太多這樣的情節,這樣雷同的故事,並不是我缺乏同情。只是這樣普通的故事,稍微脫軌便會落入俗套,陷入單純賺人眼淚的表象漩渦,直到讓人麻木。
但是,接下來的發生的事情,讓我完全打消了顧慮。不,應該說讓我完全陷入了故事當中,沒有一點閑暇去考慮別的事情。
阿里在幫大人買菜的時候不小心弄丟了那雙鞋。他妹妹唯一的鞋子,被撿垃圾的人「收入囊中」。他不敢告訴爸爸,開始我以為是害怕挨打,他也是這樣告誡妹妹的:千萬不能告訴爸爸,家裡沒錢給你買鞋的,他知道了你也會挨打的。到後來我才知道,阿里,一個11歲的學習優異的伊朗小男孩,不單單是害怕父親大發雷霆,他害怕的是憂郁的母親的眼裡再添上一層困苦,他擔心浮躁的父親的頭上再添一根白絲。他不想讓本來就困難的家裡因為他的原因再添上一絲負擔。或許小小年紀的他想不到這么具體這么深遠這么細膩,但當阿里看著妹妹嗔怪的表情急得已經哭出來的時候,從他天真的面龐和晶瑩的淚珠里,我升華出了這一切,提煉出了小孩子的天真善良獨特性靈的想法里蘊涵的最天然的特質。
為了解決只有一隻鞋的難題,兄妹倆悄悄達成了一個協議,每天妹妹穿著哥哥的舊球鞋去上課。等放學後,妹妹快速飛奔回家,哥哥換了鞋子再飛奔的去上學......
於是,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幕:兄妹倆在巷子里飛快的進行那熟悉的「交接」動作;阿里穿梭在狹窄的巷子里的瘦弱背影,氣喘吁吁的在上課鈴響後才無奈的踏進教室的失落神情,被校長抓到後委屈而又難過的哭泣;還有還有 ,妹妹追著不小心掉入河裡隨波遊走的球鞋時的無助和急迫,她收到哥哥為了安慰她而送她的那支筆時欣喜而開朗的笑容。一個屬於兩個天真的孩子之間的許諾,串起來的是屬於孩子們自己的苦樂酸甜,苦中作樂,酸澀品甜。
導演獨具匠心的設計了許多巧妙的特寫鏡頭,他運用的鏡頭語言就好像一個孩子在觀察外部世界那般細致新奇,讓那種獨特的視角真實可愛的令人擊節。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妹妹在考試時的那段情節,已經下課了,她一邊答著題一邊偷偷望著老師手腕上的手錶,這時的鏡頭沒有給出老師的全身,而只有那種讓人略感不安和焦躁的在手腕上移回,讓我剎那間觸到了妹妹同樣焦急的心情:哥哥在等著她回去送鞋子呢,現在還又時間嗎?
另一個出彩的鏡頭同樣是描述妹妹微妙的感情。站在隊伍中間,低頭掃視著周圍人的鞋子。導演不厭其煩的用慢慢移動的特寫鏡頭向我們展示了周圍那些大大小小的或者玲瓏或者華貴的漂亮的鞋子,最後,鏡頭回到了自己的腳下,那雙又大又舊的破球鞋。幾乎不用在回到妹妹的表情,我已經可以嘗到她內心的羨慕和無奈失落了。幾乎每個人,在童年時不都曾有過這樣的時候嗎,那份孩子的小小的不平衡的心理狀態被敏感的我的記憶瞬間捕捉到了。但是真正高明的,是讓我憶起這種感覺的,像個真正的孩子一樣表達感情的的導演啊!
開始的時候不明白為什麼本片要叫作「天堂的孩子」。此前我曾看過這樣一篇同樣描述貧窮的文章,題目,卻殘酷讓我不忍讀出--貧窮,是一根刺痛的針。文章描述的作者的世界是灰暗的,貧苦的環境和本片相似,但基調卻幾乎完全不同。
直到看完影片,我才領會了天堂的含義,雖然出身貧苦,但兄妹們卻依然會不時的爽朗的開懷的大笑,這是低微的物質生活不能奪走的,也是最珍貴的。他們在刷鞋子時還不忘吹起一個個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泡,哥哥在難得的閑暇時忘情的陪著僱主的小孩玩耍,在鞦韆上悠悠的晃盪,花園里在爸爸的澆灌下分外紅艷的花朵,把驕陽烈日也變的柔和而溫馨。真正生活在天堂的孩子們,也不過如此吧。能夠如此從容樂觀的面對生活的人們,肯定擁有天堂了吧!
從城裡打完工後,父親帶著阿里載著勝利的歡愉緩緩的走在林陰道上,注意到他們的對話了嗎?
「這份工作不錯,比以前的工作能賺到錢,以後每個星期日我們都出來干。過不了多久,我們就有錢了。有錢以後,我給你們買很多東西。」
「先給妹妹買雙鞋,她的鞋早就破了!」
「你們想要什麼就買什麼!」
一直以來眉頭緊縮的父親這時候也像個孩子般欣喜。
不知怎麼的,這個普通的對話讓我想起了《活著》。
福貴背著兒子有慶走在上學的路上,有慶稚氣十足的問爸爸:「爸爸,小雞長大了是怎麼樣的呢?」
「小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再長大了,就變成了牛;等牛長大了,饅頭也長大了,共產主義就到了。」
同樣是濃濃的父子情,同樣是溫情的話語,同樣充滿希望的憧憬卻在下一刻同樣的戛然而止。
父親帶著阿里的自行車失去控制撞到了樹上。坐在舊貨車的後艙里頭上纏著綳帶的父親無力而迷茫的眼神讓人目不忍視。福貴的兒子就在和爸爸分開後的那一個下午,被倒塌的牆壁壓死了。福貴聽到噩耗後那瘋狂的歇斯底里的痛苦表情,是我看過最殘酷的畫面。
畢竟,生活是現實的。
但現實,也不是灰色的同義詞。哥哥報名參加了5公里的長跑比賽,因為第三名的獎品,是讓他望眼欲穿的一雙鞋子。當他信誓旦旦的向妹妹保證一定會拿到第三名的時候,他們臉上再次綻放了純真的笑容,那裡麵包含的是希望,是信任,是孩子們的固執堅持。
比賽的過程,沒有任何的聲音,除了孩子們沉重的喘息。每一次都讓我的心頭一悸,鏡頭跟隨著阿里,他瘦弱的身軀他滿頭的汗滴他艱難的喘息,最重要的,是他心中的希望!
這個鏡頭如此漫長,好像有一萬光年!
每次落後時,鏡頭開始閃回,他腦海里浮現的是妹妹無辜的眼神,自己每天跑步的辛勞,是他和妹妹訂立的那個金子般珍貴的諾言。讓他超越身體極限,拼了性命沖刺的僅僅是一雙鞋啊!不,那裡面凝聚的是妹妹的心。
看到這里我覺得心裡堵的想用眼淚來釋放,曾幾何時我以為自己已經遺忘了這樣的感覺,不是因為什麼所謂的精神什麼所謂的浮誇的感動。僅僅是他那份純真的堅持,就為了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心中的希望,不管怎麼樣就算累趴下也要堅持的向它靠近。這份堅持,難道只有在孩提時才那麼強烈那麼無畏那麼不可抗拒嗎?慢慢長大的我們卻在長大中迷失了我們最應該堅持的東西!心痛的不能自已!
阿里用最後的力氣第一個沖過了終點線。他的父親,老師,記者,當所有的人都把他捧著歡呼雀躍的時候,阿里卻氣喘吁吁的問道:「是第三名嗎?」
站在領獎台上,舉著冠軍的獎杯,阿里滿臉的淚水,人人都以為那是勝利的激動。阿里卻在表情黯淡的抽泣,抽泣的悲傷是因為他心中希望破滅,是因為違背了和妹妹的諾言啊!
還好,我看到的是一個溫暖的故事;還好,他們認為自己生活在天堂里。當父親從商店裡出來拿著兩雙鞋子的時候,我感到心裡前所未有的滿足。也許人心真的本善,即使有多殘酷的經歷,還是希望心中的美好實現,畢竟,這個世界的永恆不多。
還為自己的失誤耿耿於懷的阿里脫下那雙被他磨破的球鞋,把被磨爛的腳伸到了池塘里泡著。
這是影片最後的神來之筆,鏡頭再次變成了特寫,而這次是在柔和的暈藍的池水裡一雙小腳,柔和的音樂中,一抹亮色突然映入眼簾。一群金黃的金魚游到了周圍,在徘徊,在嬉戲,在靈動的搖擺著精緻的身軀。
其實,生活的美好本不抽象,就像那憂郁的藍色中突然躍入的一抹亮色,讓人驚喜,讓人久久不能平靜,讓人浮想聯翩......
『叄』 《小鞋子》影評
《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是伊朗第三代電影人馬基德·馬基迪的代表作之一。該片拍攝時間為1997年。《小鞋子》這一影片是由伊朗的倆兄妹為了可以穿上鞋子而不懈努力的真人故事進行改編的。影片主要是從兒童的角度來拍攝的。對於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影片的高度不在於通過灰暗的色調去渲染處於生活底層印度貧民的窘迫生活,而是在於深層次的頌揚那些為生活不斷拼搏的人們,甚至是一個孩子,也在不斷的為生活努力著,哪怕是做出一點點的改變,他們也認為是美好的。
縱觀整部影片導演多以灰,暗色調來充斥整部影片,來反映伊朗總體的社會環境,清晰的向觀眾揭示了影片的主題。灰暗峽窄的巷子里,一道道渾濁的在陽光下波光粼粼的小河流是影片出現最多的場景了,以倆者對比的色彩藝術手法側面顯現出生活的另一面是溫暖的,是充滿陽光的。導演在用光上多以自然光為主,室內這是昏暗的。在阿里與父親外出做園藝的場景是影片最明亮的段落,而這也是阿里尤為稀少的快樂時光。。在父親從自行車上摔落受傷之後,影調轉入陰暗。光影的變化也是控制影片節奏的手段之一,明暗交錯暗示事件的進展同時也反映心理變化。本片的色彩可謂是灰暗的。從帶有宗教氣息的黑白服飾,到斑駁的牆壁,灰色的水泥地,色彩都是不明亮的,這與影片主人公壓抑的失落的童年時光相契合。但是,盡管在這樣的環境里,導演還是以最直接的方式為我們展現了生活在底層的人民群眾的人性,尤其是阿里與妹妹,正和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一樣《天堂的孩子》,這部影片向我們詮釋了大愛溫情的力量。
音樂用於渲染環境,在影片之初用嘈雜的混響烘托市景喧鬧的環境。而在阿里和妹妹上學的過程中用加重的腳步聲表現他們的運動,表現出簡單卻又深重的兄妹之情。在阿里長跑比賽中,音樂和音響成為人物情緒和心裡節奏的重要表現。環境的聲音消失只剩下阿里的喘氣聲,心跳聲和重重的步伐的聲音,這些交錯重疊在一起。並且用平行蒙太奇的寫法閃現妹妹用奔跑的方式和阿里換鞋的場景,體現阿里復雜的情緒,對妹妹的愛,以及兒童時期害怕被家長責怪的糾結心理,同時更體現出一個兒童對生活以及對一個家庭的小小責任。而此時為妹妹贏得一雙新鞋是他的全部信念。本片的情緒音樂不多,多數用於表現動作。如孩子的奔跑,用跳躍靈動的樂段。而鞋被流水沖走時,用流動輕柔的旋律。獨具風格的視聽語言使影片形成了張弛有度的節奏。固定與運動,景別與景別之間的切換,音響與音樂的配合,情節點的設置,細節的表現,情緒的渲染,使敘事節奏與視覺節奏,外部節奏與內部節奏達到完美融合。
從某種角度來看這部影片,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兒童電影所要展現的東西。讓一個如此幼小的心靈承受如此大的壓力和折磨,不是兒童電影能表現的。但是其中的純粹的感情和朴實的人際關系和生活,讓這個略顯深沉的主題又有一些溫馨。《小鞋子》這部影片具有如此的力量,不僅傳達著伊朗文化的魅力和與眾不同,也注入了強烈的人性關懷的力量。這部影片不愧為一部如此經典的影片,導演的用心良苦也被觀眾所發掘。導演成功地將這部影片推向了一個新的巔峰。
『肆』 求一篇伊朗電影《小鞋子》的影評
我看了影片《小鞋子》,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伊朗某個窮人家庭的故事。主人公阿里是個懂事的孩子,母親生病父親工作,所以家裡的許多負擔都落在了阿里的身上。阿里有一次買菜時不幸丟失了妹妹莎拉唯一的一雙剛補好的鞋子。為了不受父母的挨罵,也為了不給父母增加負擔,他努力和妹妹交流讓妹妹不把這件事告訴父母。阿里和莎拉的上課時間是不一致的,阿里決定把自己的球鞋先讓給妹妹穿,妹妹上完課馬上趕到約定地方把鞋脫給他穿,他再奔跑著去學校。兄妹倆天天如此。但是阿里三次沒有準時換到鞋,所以三次遲到,被教務長發現並受到嚴肅批評,差點被開除。
阿里看到學校有通知選派6名同學去參加長跑比賽,三等獎就可以送一雙球鞋。他彷彿又看到了希望,可報名時間已截止。為了送妹妹那雙球鞋,他苦苦哀求老師讓他參加比賽,肯定能得獎。最終他得了第一名,並沒有如願以償地得到那雙球鞋。更糟的是他自己的那雙球鞋也在長跑過程中磨爛了。這時,他爸爸攢夠了錢,幫他和妹妹各買了一雙新鞋。
「窮苦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放在這里最合適不過了。生在21世紀的我們,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無慮的生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遇到挫折,就只會逃避。
而阿里兄妹呢?雖然他們家境貧困,可是他們的生活卻很快樂。雖然他們的父母不能滿足他們所有的慾望,但他們可以得到富家子弟沒有的愛。雖然他們年紀輕輕,卻能勇敢地面對生活的困難。阿里兄妹一放學回家,就要幫父母幹家務。一做好家務,就馬上坐在地上,讀書寫字,復習功課,成績非常優秀,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這個感人的畫面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我們讀書一定要向阿里兄妹學習,學習他們的刻苦、主動。
故事中,讓我觸動的第二個地方是,他在長跑比賽過程中,他一直讓自己保持第三名,可事情沒有那麼順利。後面的人拽住他的衣服,他摔倒了。他爬起來繼續追,腦子里浮現的全是妹妹穿著舊鞋子的模樣。他一定要沖到前面去,獲得第三名,兌現他要送給妹妹一雙球鞋的諾言。終於他沖出終點線後累到在地上。當老師去把他扶起時,他問的第一句話是「我是不是第三名?」這個感人的畫面讓我深深地體會到阿里作為一個哥哥對妹妹的愛。
故事中,讓我觸動的第三個地方是,當莎拉看到他那雙被人拿走的鞋子穿在另一個女同學的腳上時,她並沒有直接跑上前去告訴那女同學並把自己的鞋子直接拿回,而是在放學時等在校門口,然後悄悄地跟在那女同學身後,探到了女同學的住址。後來帶著哥哥打算要到她家要回那雙鞋時,結果發現女同學拉著爸爸的手走出了家門,原來她爸爸是個盲人,想去賣麵包來維持生計。阿里兄妹感動了,放棄了追討鞋子的念頭。這個感人的畫面感動了我,阿里兄妹以及他的父母心地是多麼善良,多麼的通情達理呀!
『伍』 伊朗電影小鞋子結尾的純音樂叫什麼
WhenChristmasComesToTown。電影開局和結答高兄尾都會播放音樂,伊朗電影小鞋子結尾的念岩純音樂叫WhenChristmasComesToTown。純音樂,是作曲初衷就不包含清襲填詞的音樂。這種音樂模式完全以純粹優美的音樂來表達作者的情感,所以被稱為純音樂。
『陸』 《小鞋子》 人物賞析
《小鞋子》人物賞析
首先,我們確定選擇賞析的人物是兄妹兩。
妹妹在考試時的那段情節,已經下課了,她一邊答著題一邊偷偷望著老師手腕上的手錶,這時的鏡頭沒有給出老師的全身,而只有那種讓人略感不安和焦躁的眼神在手腕上移回,讓我剎那間觸到了妹妹同樣焦急的心情:哥哥在等著她回去送鞋子呢,現在時間幾經來不及了。
導演在影片中大量運用空鏡頭和鏡頭間的切換,將鏡頭對准兄妹倆每天上學時必經的小道,用長長的空空如也的小巷和阿里的踮腳企盼間的切換來表現情節的緊張和兄妹間可貴的愛。
另一個出彩的鏡頭同樣是描述妹妹微妙的感情。站在隊伍中間,低頭掃視著周圍人的鞋子。導演不厭其煩的用慢慢移動的特寫鏡頭向我們展示了周圍那些大大小小的或者玲瓏或者華貴的漂亮的鞋子,最後,鏡頭回到了自己的腳下,那雙又大又舊的破球鞋。幾乎不用再回到妹妹的表情,我已經可以嘗到她內心的羨慕和無奈失落了。幾乎每個人,在童年時都曾有過這樣的時候,那份孩子的小小的不平衡的心理狀態被敏感的導演瞬間捕捉到了。
為了給妹妹贏得一雙合腳的鞋,阿里請求老師讓他參加長跑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導演充分運用跟鏡頭,配以畫外音的形式來展
現阿里心中的那份堅強和倔強。同時展現了對於妹妹和自己不富裕的家庭的熱愛與守護。
看完這部影片後,整體上它感動我的是它的真誠。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後的那幾個鏡頭:「阿里把腫脹的雙腳緩緩放到水池裡,水中的小金魚游過阿里的腳,在他的傷口,在他的腳踝邊停留,似乎在靜靜地撫慰他。陽光照在水中,靜止的雙腳,緩緩游動的魚。」寧靜的力量是震撼的。如果有什麼失意的事,我們可以安靜地象伊朗的小男孩阿里一樣坐在一個象是金魚池邊那樣的地方悄悄地體味一下傷感的滋味。如果你是一個真實的人,你需要一種情緒來洗去思想的塵埃,獨自地面對生活中的失意,你將坦然接受此時的落寞。人生有很多時刻,你會與自己心愛的人、渴望的事物錯過,這時候需要的並非藉助虛偽的神話來打破現實的失落和純粹,而是寧靜地與自己相守。
導演以一種極其溫情的目光關注了一個普通兒童去以一種掙扎的方式實現一個夢想的全過程。這種溫情反映在導演以蹲下來的姿勢平視一個孩子的眼睛,傾聽他的聲音,所以阿里和妹妹的語言是幼稚的,思維是幼稚的,行為也是幼稚的,但又是最自然真實的。
影片通過兒童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讓人感受到貧困生活中仍存在著金錢買不到的希望與溫暖。其實讓不同的年齡段的人看後,都會引發對人生的思考,品一品生活的滋味苦楚還有一些無奈。當我看完這部影片後,整體上它感動我的是它的真誠。洗去思想的塵埃,獨自地面對生活中的失意,你將坦然接受此時的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