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雪絨花》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定位在義務教育課程標准音樂實驗教材第13冊第六單元,以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廣受歡迎的插曲《雪絨花》為教學材料。這首歌曲,伴隨電影的傳播,深受全球人民喜愛,具有深厚的情感內涵,是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親人、家鄉的深切祝福。通過演唱這首歌,對學生的情感陶冶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培養其高尚情操。
教學目標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增強學生對影、視音樂的興趣,培育人文素養,激發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第二,通過欣賞、學唱、體驗、探究,增強自主、合作能力;第三,培養學生自然、有表情地歌唱的技能,加深對電影音樂的理解和喜愛,很好地表現音樂,體現音樂的情感美。
教學重點放在對不同場景歌曲情緒的把握上,難點則在於唱好二聲部及歌曲高潮部分的節奏處理。教學工具包括鋼琴、多媒體教學設備。
教學過程分為導入、新課教學、討論、學唱二聲部、介紹三拍子的指揮圖示、為學生進行伴奏、展開等環節。導入部分通過播放薩克斯演奏的《雪絨花》,創造輕松愉悅的音樂環境,並展示雪絨花圖片,引導學生猜測和了解雪絨花,增加教學直觀性。新課教學中,教師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故事情節,並播放電影主要畫面,增強學生對歌曲情感體驗。新課教學還包括體驗歌曲兩種情感的表達、分析節拍特點、指導學生演唱、探討不同情緒的演唱方法等。
討論環節引導學生以討論形式理解少校當時的心情,增強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學唱二聲部部分,教師邊彈琴邊教唱,強調合唱時相互配合及聲音的和諧統一。介紹三拍子的指揮圖示和相關知識後,學生動手練習三拍子,進一步鞏固音樂知識。整個教學過程旨在創造寬松、愉悅的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音樂表現力,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徐樂鳳,中教二級,畢業於吉林北華藝術學院音樂系,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曾獲得多項教育科研和教學比賽的榮譽。教學評析指出,本課教學過程流暢,教師注重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審美為核心,調動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用不同情緒表現歌曲意境,挖掘音樂情感內涵,增強學生音樂表現力,達到合唱效果。教師在教學中創造寬松、愉悅的環境,有效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整個教學環節渾然一體、清新、淳樸。
⑵ 《游擊隊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旨在讓學習者對革命歷史題材的音樂產生興趣,通過《游擊隊歌》的探討,了解相關音樂文化和歷史背景。此外,學習者將體驗和感受《游擊隊歌》的音樂內容和情趣,積極參與歌唱、聆聽等音樂實踐活動。目標在於使學習者能夠用輕快、有力的聲音背唱《游擊隊歌》,並自如地表達歌曲意境。
教學重點
聚焦於引導學習者用輕快、有力的聲音背唱《游擊隊歌》,並自如表達歌曲的意境。
教學難點
著重指導學生掌握弱起起唱技巧。
教具准備
准備風琴、多媒體、音響等教學工具。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歌曲《咱當兵的人》以營造氛圍。
一、情景導入
通過播放電影《地道戰》插曲,引入1942年至1944年間日本侵略者對冀中平原的「大掃盪」,以及中國人民利用新斗爭方式——地道戰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游擊戰的背景。隨後引入《游擊隊歌》的學習,闡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板書:游擊隊歌
二、寓教於樂
1、初步感知:播放《游擊隊歌》,介紹歌曲創作背景,包括作者賀綠汀及其代表作。
2、學唱《游擊隊歌》:教師展示歌曲詞譜,指導學生逐句學唱旋律,特別針對節奏和變化音部分進行強化訓練。
3、歌詞學唱:教師彈唱旋律,學生填唱歌詞,教師指導糾正。
4、欣賞《游擊隊歌》,思考歌曲表達的情緒和內容。
5、分析曲式結構:解釋《游擊隊歌》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強調弱起節奏在塑造英雄形象中的作用。
6、分組演唱:男生唱B樂段,女生唱A樂段,進行比賽,互相評價。
7、情感演唱:引導學生用富有彈性和輕快有力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實踐創作
根據課本第11頁的圖畫,學生分組模仿表演抗日游擊隊員的戰斗生活,增強對歌曲意境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欣賞《鐵道游擊隊》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了解游擊戰士的其他抗日游擊活動。
教學總結
強調學習《游擊隊歌》所體現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揚這種精神,自信面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