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原聲唱片,Soundtrack,其原意是指電影聲音中的音樂軌(另外還有對白、音效等,都錄制在不同的音軌上),但現在已經泛指因電影而發行的音樂唱片,可以分成以下3種基本型態:
以歌曲為主的歌曲原聲唱片(Song-Oriented Soundtrack Album)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Soundtrack,因為其商業利益比純配樂唱片要高出很多倍。絕大多數時候,這些歌曲都是現成品,但也有一些是真正為電影而創作的原著歌曲,比如《畢業生》是最典型的例子。
以配樂為主體的原聲唱片(Original Dramatic Scores On Record) 真正將電影中的音樂軌直接翻錄成唱片的情況很少,一般原聲唱片發行時,是將原始的Soundtrack進行刪減並重新組合編排,以達到音樂的流暢性和完整感。但也有不是取自原始Original Soundtrack,而是音樂家根據配樂原譜,重新為發行唱片而特別選曲,有時還會重新改寫編輯,重新演繹灌錄,而這往往是大片巨制的做法。
沒有使用在電影中,但掛名為電影原聲唱片的音樂專輯(Music Inspired by Motion Picture) 這當然是一種純商業行為,而且也已經越來越普遍,甚至一部完全沒有音樂的電影也會發行原聲唱片。還有一種情況是「落選配樂」Rejected Score,就是音樂家已經完成的作品,最後沒有使用在電影中,後來又發行了電影原聲唱片,最著名的例子是Alex North為《2001年太空漫遊》所做的「落選配樂」。
以上只是3種基本型態,而實際上很多原聲唱片是混合型的,其中混合了歌曲(不管它是否真的出現過)、原著配樂、演奏單曲等,甚至會有沒有使用在電影里的音樂片段,以及電影中的音效對白等。而且,一部電影可能會發行好幾張不同形態、不同版本的原聲唱片。
『貳』 如何在影視製作中錄出最棒的聲音
好的聲音素材對於電影聲音而言確實是一筆財富,而要想獲得好的聲音,就要從現場錄音開始。一般來說,電影現場錄影中,重點工作是拾取演員的對話。為了確保對話錄音的質量,也為了便於後期聲音製作達到影片所需要的整體藝術效果,在現場錄音時要注重對話清晰度、可懂度與信噪比的提高。
1 現場錄音
第一、雙系統優先,不管攝影機是否能夠錄音。
當然,聲音直接錄到攝影機很方便,不需要拍板同步,不需要在後期剪接之前,先對准位置,而且影像檔案總會有聲音。不會出現找到影片檔,找不到聲音檔。攝影機當然就是影像捕捉的裝置,在聲音的性能方面,在過去這么多年,也有長足的進步。但是與同樣長足進步的專業錄音設備相比,總是相形見拙。比如24位元解析度、無壓縮以及高達96KHz(甚至192KHz)的取樣頻率,都不是在攝影機上可以看到的。
雖然16位元好像已經足夠,不需要24位元的144dB的理論動態范圍。的確,播放的16位元是足夠了,不過在錄制的過程中,能夠精確完全使用到16位元總是很少見的。24位元提供了寬廣的空間給拍攝錄音的動態范圍,讓後制不用到處碰壁。另外一個好處:雙系統錄音,表示不需要拉一堆線到攝影機。攝影師也不用擔心不小心搞錯了錄音的設定。
第二、專門的Boom操作員
錄音的工作,首先得把麥克風放到最佳位置。拍攝的同步錄音,為了讓麥克風不要出現在畫面中,但是還是要想盡辦法讓麥克風靠近音源,Boom man是錄音成功的第一關鍵,麥克風放錯了位置,錄音師除了干著急,一點辦法也沒有,除非自己動手,就成了Boom man了。但是錄音師如果還得處理其他的工作,Boom man更應該有專職人員,不但要專職,還得有經驗
他必須懂聲音的現象,最好懂聲學。也要懂麥克風,也得明白光影的關系,不是麥克風不要出現而已,麥克風與Boom竿的影子也不能出現。他必須像只靈活的貓,安靜無聲的行動,不會被電線、軌道絆倒,也不會一頭撞上攝影機搖竿或腳架。他也必須像運動將,長時間高舉釣竿好像以前軍人練刺槍術一樣。
第三、別以為後期製作能做到一切
有聲電影已經80多年了,不過同樣的錯誤,卻一再重復發生。聲音的重要性,永遠在影像之後。所以只要畫面ok,聲音的問題可以交給後期去解決。畫面外的汽車發動干擾聲,給後期電腦「修掉」。結果得回到錄音室,花大量的人力、時間,去做一件在拍攝現場只要再拍一次的工作,所有條件都在,只要沒有背景干擾聲。
第四、打板與記錄
打板聲對於無時間碼的雙系統製作非常重要。拍攝內容不只讓攝影機拍攝拍板的紀錄,還有將這些內容念出來,錄到檔案的開頭,對於檔案管理有很大的幫助。自己剪接很容易,問題是將你的素材交給從未謀面的編輯,要怎樣把事情交代清楚呢?
第五、環境音收錄
拍攝前一定要收足夠環境音,不能有明顯的,容易辨識的突發聲音。工作人員請安靜。如果環境中持續有不能接受的高噪音,拍攝前就要先處理干凈。也許來自空調、隔壁樂團現場表演、交通,也許是水聲、風聲......
第六、無線麥不是救命仙丹
無線是一種神奇的選擇,在甚麼都已經無線化的時代,似乎無線麥也是理所當然。不過,美國的數位電視廣播頻道已經讓許多無線麥變成廢物,空中看不見的無線信號,都會讓無線麥的聲音變得無法使用。您一定要有準備,萬一無線麥不能用怎麼辦?(現在小型高性能錄音機已經夠小到比無線腰包機還小,這也許是你可以使用的工具之一)
第七、沒有「超高指向麥」這種東西
這么比喻好了,麥克風如果用鏡頭來比擬,可以選擇的只有魚眼、超廣角、小廣角。
槍型麥=長鏡頭? 別傻了,槍型麥頂多隻能比喻成小廣角。而且聲音不像影像一樣,可以框取。您要是聽到了,那幾乎可以確定,麥克風也聽到了。 所以,麥克風,就是得比攝影機更靠近,對,你可以再近一點。
常見問題的解答
一、寄希望於後期補錄?
我經常聽見有人說「我們可以後期錄制聲音」。運用ADR,步驟是演員先聽錄制好的白,然後在錄音室通過高質量的麥克風將對白錄進相應片段,對聲音進行壓縮,均衡。但整個過程需要投入不計其數的時間和金錢,還沒有算上背景音的錄制。
二、錄音師的重要性?
如果在現場只聽一個人的,那必然是錄音師。其實錄音師的經驗更豐富,知道應該注意聽什麼,他的工作就是「聽」,他知道後期製作需要些什麼。
三、所有的工作交給一個錄音師?
正如飯店裡一個人可以同時烹飪,上菜,洗碗一樣,出於預算考慮,一位錄音師也能進行聲音錄制、混錄和配音等多項工作。但是,每項工作所需的技能是不一樣的。拿混錄來說,要完成這項工作,最好請一個擁有錄播室的專業人員,至少要有一間音響室。
四、使用不專業的麥克風?
如果這樣為什麼不幹脆使用手機攝像頭拍攝錄制電影呢?只是如果每個麥克風都可以的話,為什麼有些麥克風要上萬元而有些卻只要百八十塊錢呢?一個錄播室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麥克風實在是不足為奇。想要錄制高質量的現場錄音,必須選用正確類型的麥克風。強指向麥克風適用於外景,指性麥克風適用於內景,對於范圍較小的內景,可使用無指向性麥克風。麥克風的指向性越強,它選擇性地從前方接收聲音的能力就越強,信噪比也就越高。
五、低估外景的影響?
當你檢查外景時,專業的做法是將調音師帶上,因為他知道怎麼做才能錄制出最好的聲效。一間屋子,如果沒有窗戶或傢具之類的,很容易產生回響,從而很難錄制、編輯聲音。要記住:聲音錄制中有回響你很難消除,但要加上卻很容易。
六、將音樂或背景噪音同時錄入?
如果拍攝的鏡頭通過,但混入了噪音,多麼可笑啊!一旦對白中錄入背景音,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如果只有對白,你能很容易地加入背景音樂和必要的雜訊等。你的對白中雜音越少,越有利於後期製作。
七、我們不需要獨立聲帶?
如果你編輯對白時,在兩段對話間留有時間間隙,或者將兩個不同鏡頭中的對話合在一起時,很有可能會造成背景音有輕微的不同,一旦被觀眾捕捉到,定會使他們從劇情中分心。要想避免這一情況發生,最好錄制一條環境音軌,即在拍攝之前或之後,現場安靜一分鍾以錄制環境音,這樣就有了中性的環境音了,能為你解決麻煩。
八、任何人都能操作麥克風?
專業的麥克風吊桿操作員知道什麼能做,最重要的是,他們知道什麼不能做。當你的手在吊桿上移動時,可能會碰到XLR介面線,這些細小的聲音會隨對白一起錄制。麥克風非常靈敏,任何移動發出的聲音都會被錄進去。因此,麥克風操作員必須戴耳機,這樣就只會聽到錄制的聲音,而不受現場聲音的干擾。
九、重疊錄制對白?
你有時需要單獨改變一段對白,或者從另一個鏡頭中截取一段對白,所以對白不能重疊錄制。避免重疊錄制的好方法是要求演員分別錄制,這雖然增加了難度但減輕了後期製作的工作。
十、私自使用一首歌,事後再設法獲取版權?
有關音樂的版權問題很普遍存在。如果你的電影需要一首專門的曲子,尤其是你的演員要翻唱時,一定要在拍攝前就獲取該曲子的版權,要麼就准備一首候補曲目。因為如果你沒有獲得版權,你可能得重新拍攝或者放棄。
2 家庭麥克風錄音
好的工具:
一個好的麥克風加上好的音頻介面是好錄音的重要基礎。你並不需要一個價值上萬的麥,不過一個不錯的麥的確會起到不少作用。音頻介面需要清晰的前置放大器來減少進入錄音的雜訊。你的錄音軟體也要比較好,這樣才可避免延遲問題。在正式開始錄音之前,花點時間好好了解自己的工具。
正確的錄音格式:
你需要預先決定你要用哪種錄音格式。如果你採用8bit和8000khz來錄音的話,可別指望能得到好的結果。錄音的最佳格式是wav或者aiff。採用44100khz和16bit的設定以得到最佳質量(這是得到好質量的最小設定值,你可以設定更高的數值)。我們始終建議不要用mp3格式來記錄,因為這種格式無法捕捉到整個原始音頻頻譜。不過如果不得不採mp3格式來錄音的話,就用不少於320kpbs的設定吧。
麥的放置:
為了捕捉音頻的完整聲波范圍,錄音時麥克風跟嘴之間的距離要恰當。我們的經驗是從9寸開始。太近的話,可能會錄到呼吸聲之類。太遠的話,錄下來的聲音聽起來悶而且弱。同時你需要用一個防噴罩來濾掉呼吸聲和「b」、「p」這些爆破音。這些爆破音很難通過後期處理來解決。
注意電平:
確保你的錄音電平在綠色的范圍內!這點非常重要,因為一旦你的音頻開始被削波(信號電平超過了0 db也就是說變成了紅色),你的錄音就會有一個很麻煩的失真,這可是後期無法處理的。不過,電平也不能太低,因為那樣會導致信號中有更多噪音。適當的-6db到-4db的電平是一個好的起點。在整個錄音過程中也要密切注意錄音電平。
不要想著靠後期處理解決:
別把錯誤拖到混音和母帶階段去移除。後期製作的後期階段可以修飾音頻,但修飾的結果還是取決於原始音頻的質量。好的錄音=好的混音,反之亦然。
雜訊——你的敵人:
確保風扇和空調都已經被關掉了。把所有門都關上,並確保你鄰居家的狗沒在叫。錄音的時候跟你的電腦保持距離以使CPU風扇的噪音維持在最小值。一直把麥克風放在支架上,這樣會使手的移動導致的噪音減到最小。
保持音準:
很多器材會在錄音過程中跑調,所以重新調音很重要。在唱的時候,別抱著一種覺得自動調音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想法。一個擁有完美音準的好錄音雖然需要多幾次嘗試,但這都是值得的。
錄制干聲:
最好在沒有任何自動效果的附加下記錄所有人聲和樂器聲。這樣的話,在後期製作中你能有更多的靈活性。一旦你在錄音中使用了附加效果,它就會成為這段音頻的一個永久特徵並且後期無法移除。如果要使用任何效果的話,盡量將其保持在最小值。
訓練你的頭腦和耳朵:
你的耳朵有多好,你的錄音就會有多好。去聽一些好的錄音或者廣告錄音並拿自己的錄音與它們比較。跟你的錄音比起來它們聽起來感覺如何?如果你對自己的錄音效果不滿意的話,那就用自己的工具和錄音器材做點試驗,看更多的教程並學習。獲得經驗和知識是沒有捷徑的。
3 錄音棚
錄音棚的演唱和一般的舞台表演是有非常大區別的。首先就是要調整聽覺感受。因為一般我們表演時,調音師會幫我們的聲音加上混響、回聲、延時等效果----通俗的說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卡拉OK效果,讓聽覺上有更好的聲音質感、聲強力度和聲線的流暢感。而在錄音棚,目的是在錄制下來的聲音基礎上,進行聲音的修正和美化。譬如:太悶的聲音可以調亮一點;太硬的聲音可以調的柔和一些;忽響忽輕的聲音可以試著調整的平均一些。特別是現在普遍都是使用數字音樂工作站,可以方便的把聲音像文字處理軟體中的文字一樣隨意剪切、粘貼、刪除……甚至可以一個一個字的進行錄制。
這里有兩個小技巧提供給大家:
1、在錄制的時候,可以請調音師給你的監聽耳機這一路聲音加一點點效果,使你不至由於聽覺上差異太大,而無所適從,不能很好的發揮出來。放心,此時錄入電腦的聲音還是未加任何修飾的原聲狀態;
2、為了適應錄音棚錄音這種對聲音的要求,可以事前在家裡演唱時,試著把混響、回聲、延時等效果都關閉或者盡量調到最小值,讓自己的耳朵進行適應性訓練,這樣再到錄音棚時,心裡有譜,就不會太過緊張了。
影視製作的錄音基本知識
1.影視聲源
電影電視和其他影視藝術作品中的發聲之源,簡稱影視聲源,與自然聲源不同的是,它不是自然聲源的簡單復制,而是經過選擇加工後與畫面匹配的藝術聲源。通常分為三大類:語言、效果和音樂。
A.語言聲源是影視聲源中最基本的聲源,包含有明確的信息。在語言聲源中,出現最多的對白形式。另一種形式是旁白(記錄片中稱為「解說」)。
B.效果聲源影視聲源中,除語言聲源和音樂聲源以外的一切聲響,都屬於效果聲源。包括:生活效果、生產效果、動物效果、械鬥效果、自然效果和特殊效果。
C.音樂聲源分聲樂和器樂兩大類。
了解這三種聲源的發生機理,對錄音師來說相當重要。
2.影視聲場
影視聲場是將自然聲場經過選擇、提煉、加工、處理的藝術聲場,或者以自然聲場為參照,人工模擬的聲場。其又分為內景聲場和外景聲場。
影視錄音聲場,在同期錄音時,是自然聲場(多指自然效果),在錄語言和在後期配音時,是人工聲場。
影視聲場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隨景別的變化而變化,有時需要增加特殊效果,如:混響,延時、加倍、鑲邊等。
評價一部電影聲音的優劣,一方面要考察其聲音的技術質量,另一方面要檢驗聲音的藝術質量,技術質量是通過聲音的音色,動態范圍、清晰度等諸多因素來衡量,藝術質量則通過聲音的距離感、空間感、環境感、動態感等一系列因素體現出來。
3.錄音師的工作
我國採用的是錄音師全面負責制,從影片籌備期開始介入工作,掌握對聲音的控制權。歐美國家採用多個錄音師分工負責制,由同期錄音師、音樂錄音師、音響錄音師、聲音設計師、混合錄音師、聲音剪接師等共同完成一部電影。
籌備期:
A:制定錄音方案根據劇本,針對每一場景對同期錄音進行聲音構思。
B:選景同期錄音成敗的關鍵在於錄音師對聲場的選擇與處理是否恰當,所以當一場景確定後,錄音師要事前考慮選景中是否存在問題,比如有無無法避免的干擾。
C:選演員:演員結巴、口齒不清,錄音師要提出意見。
D:選擇錄音設備主要設備有:錄音機、調音台、傳聲器(MIC)、監聽耳機、磁帶等。
E:組建錄音小組可有一人或多人組成,通常錄音師需配備一個以上助手。
拍攝期:
在拍攝現場,錄音師的主要任務是:判定傳聲器的選擇、設置及路線;通過耳機視聽排練情況;實拍時掌握錄音音量;判定錄音質量是否合格。
後期製作:
A:轉錄把聲音信號從6.25毫米磁帶轉到35毫米磁片上。
B:聲畫套剪。
C:更換聲帶對不符合要求的對白或動作音響需在錄音棚內重新配音。
D:混錄包括:語言錄音、音響錄音、音樂錄音、混合錄音及光學錄音。
電影發行放映時使用的是光學拷貝,聲音和畫面被合成印刷在一條光學材料上,所以當影片的混錄雙片被審查通過後,就要從混錄磁底上將聲音信號轉錄到一條光學聲帶上,這項工作叫做「轉光」,轉光後的光學聲帶被稱作「光學聲底」,以後要用這條光學聲底印製發行拷貝。
至此,電影錄音的工藝過程結束,沖印、印刷的工作將由洗印部門去完成。
影視製作中的音樂及效果音的應用
影視製作,離不開主題,離不開畫面,更離不開聲音。音樂與效果音的製作,是影視節目製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及音效良好的運用,會給予人的心靈一種強大的震撼力,會使人感到輕松愉快、妙趣橫生。成功的音樂及音效的製作,會對影視節目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音樂與效果音與影視中的畫面是相輔相成的,生動的畫面只有配上合適的音樂及效果音才會成為亮點。音效、語言對白和音樂在影視藝術中是相互依賴彼此而共存的,同時也是相互融合的。音樂與效果音早已不單單是滿足影視製作的一種輔助形式了,而是作為豐富影視藝術,將影視節目升華為視覺與聽覺藝術,增加了影視節目的美感。如何正確的運用音樂及效果音才能使影視節目更加生動逼真呢?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重點。
一、音樂在影視製作中的重要性
音樂是調節人們情感,豐富感情的一種音樂形式。音樂主要是接觸音符、樂曲的主要節奏,反映的是人們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影視音樂就是在影視作品中配上生動的主題音樂。自有聲電影問世以來,一般影視節目的製作都加入大量的音樂,一方面滿足觀眾聽覺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則使觀眾由於音樂的引導而更易於欣賞影片。影視節目充分體現著各種節奏功能,比如觀眾的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和影視節目在節奏上是統一的,是互為一體的。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在影視節目的製作中是其他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為影視節目而創作的音樂,是影視綜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過錄音技術與對白、音響效果合成一條聲帶,隨影視節目的放映而逐漸被觀眾所感知。音樂作為一種藝術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提高和深化人們對節目內容的.感受;影視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音樂雖非影視節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卻是影視節目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效果音在影視節目中的重要性
效果音可分為自然界的聲音和人為創造的聲音兩大類。有些音效可以從自然界取得,或是從現場收音;但是有些聲音因為現場做不出來,或是現場收音狀況不好,所以要事後由音效師配音,為了讓影視節目的效果更加精彩,通常都會配上效果音。效果音就像一個人,通過不同的方式訴說著自己種種不同的情緒。幾段音樂就可以表達哀傷的氣氛,或是緊張的情節;而馬蹄聲、火車聲等效果音,更能助長情緒,來作為劇情的描述。效果音也可以幫助演員美化動作,加強他們肢體及臉部表情;在故事尚未進入高潮前,效果本身也可助長氣氛的醞釀。效果音除了能加強喜、怒、哀、樂的襯托外,還可以借他交待時代、時間、人物身份及地點等。
三、音樂及效果音在影視節目中的應用技巧
在影視製作中,配樂的方式大抵有二:一為主題曲式的配樂,這種配樂很突出,而自成一體,除了主題音樂動聽外,對電影中劇情的發展,往往沒有實質的幫助。另一為樂劇式的配樂,仿華格納樂劇,用主導動機,為影片中人物或某一意念之特性,而創作的基本音形,隨著劇情的發展與轉變而發展轉變,這種配樂方式,對劇情的發展與轉變有很強大的啟示力。為影視節目配樂有兩種極端而相對的觀念:一種是盡力溶入電影的結構中,如配音般地令人不易察覺;第二種是盡量突出,令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兩種觀念只要能夠與整部電影的結構做巧妙的配合,都能夠產生很大的力量,配樂的真正真義就在這個配字上。
(一)音樂構思及效果音的製作須根據影視節目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而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象與畫面的視覺形象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必須做到跟隨音樂及效果音達到對節目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達到對影視節目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影視節目的主要意義。必須做到通過音樂及效果音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動人。音樂及效果音的製作必須做到能夠引起影視節目在時間、空間、環境的聯想,加強影片總的藝術結構。
(二)音樂構思及效果音的製作必須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影視節目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影視節目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影視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影視製作必須從影視節目的真正需要出發,通過結合音樂及效果音的製作,刺激人們的聽覺感受,通過旋律的起伏,和聲、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象的立體感。只有這樣才符合音樂及效果音的藝術規律,才能提高了影視節目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只有這樣才能使音樂及效果音真正地發展成為影視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這個金融危機隨時爆發而行業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在眾多的影視製作中,技能是生存的法則。要想一部影片、一場節目足夠吸引人們的眼球,就要做到畫面與聲音的有效結合。音樂及效果音的運用必須與節目內容相得益彰,追求更加理想的藝術目標,必須通過精心的製作,提高觀眾的聽覺效應。音樂及效果音的運用必須做到尋找合理結構,選擇最佳途徑,產生最優效果,發揮最佳功能。
『叄』 電影音樂原聲要電影放映多久app才能有原聲大碟
如果是普通的電影,只能提取出包含音樂和人聲的音頻文件如果是分開錄制的,即人聲和音樂不是錄制在一起,可以通過選擇音軌的方式進行提取。提取用wismencoder即可生成MP3.
『肆』 電影配樂的詳細創作過程是怎樣的
我就以我所了解的一些東西說說吧。
1.電影配樂的製作絕對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它首先要有譜曲的人根據劇情需要和風格以及導演的要求寫出各場景適用的曲譜,再由交響樂團,電子合成器,某個樂隊或者歌手來演繹;還有一些特別的情況是引用已有的作品(如《變心金剛》就以林肯公園的「what i have done」做主題曲),或是將某經典名曲原版套用或由譜曲者個人風格化重新演繹。之後要進行音樂的後期製作和錄制,並根據電影畫面和情節進行剪輯。而這過程中,譜曲的人往往身兼數職。這些曲子集合成光碟發行就是所謂的原聲大碟了。
2.配樂的曲目數量應該視影片的時間長度和情節變化,作曲者的對影片的理解和自己的構思等等而定。
3.影片在完成前期拍攝之後,就要進行後期製作。比如特效製作,畫面剪輯,演員配音(拍攝時現場錄音的且不需重新配音的除外)和音樂配音等等,所以音樂要有相應的剪輯甚至修改曲譜重來。
4.這個問題要看「配樂大師」的個人修養和其他一些情況了,就像前面所說的「身兼數職」是常有之事。
配樂大師就不說了(網路知道里有),推薦幾個很牛的工作室X-Ray Dog(這個地球人都知道,提及預告片和配樂,他們絕對是泰斗),Two steps from hell(做《2012》預告片配樂的),Immediate Music(也很經典,他們的作品網路上可以找到幾個試聽和下載)。這些都是專做電影預告片配樂的工作室,也都有各自的官方網站。但由於他們的音樂不發行而且涉及到版權問題,比較難找,但只要找(英文網頁也要去喔)肯定是有的。感興趣的話我可以發兩首給你試試,全部我就無能為力了,BT種子倒有。
題外話,看你這懸賞,真的是「10分」迷戀哪,暈~
『伍』 美國電影原聲都是怎麼創作的啊
首先,關於電影原聲帶,題主需要區分以下幾個東西: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Original Motion Picutre Soundtrack
Music from and Inspired by the Motion Picture
Original Score from the Motion Picture/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e
第一種專輯,既可能收錄電影中出現的歌曲(包括專門為電影創作的歌曲和在電影中出現但不是專門為電影創作的歌曲),也有可能收錄電影中出現的純音樂(包括專門為電影創作的音樂和在電影中出現但是不是專門為電影創作的音樂),比如《泰塔尼克號》當年發行的首版商業原聲碟(收錄了James Horner為電影創作的音樂、專門為電影創作的主題歌My Heart Will Go On)、去年《被解放的姜戈》發行的原聲碟(收錄了電影中出現的音樂和歌曲甚至還有少量對話,但都不是專門為電影創作的)、《盜夢空間》的原聲碟(只收錄Hans Zimmer為電影創作的音樂);
第二種專輯,一般只收錄電影中出現的歌曲,以及並沒有在電影中出現的歌曲但是導演認為與電影相關的歌曲(所謂概念專輯)。比如今年《鋼鐵俠3》發行的專輯《Iron Man 3: Heroes Fall – Music Inspired by the Motion Picture》。有的時候,這種專輯也會收錄少量專門為電影創作的音樂,比如今年「沖奧」熱門片《為奴十二年》的原聲碟,雖然也是Music from and Inspired by the Motion Picture,但是里收錄了兩個Hans Zimmer為電影創作的音樂(兩個曲子加起來不到4分鍾);
第三種專輯,只收錄作曲家為電影專門創作的音樂。比如今年的《極速蝸牛》。這個電影發行了兩張「原聲碟」,其中一張是第一種,實體發行,另外一張就屬於這一種,僅發行數字版專輯,收錄了Henry Jackman為此片創作的音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收錄在「原聲碟」中的原創配樂部分,又和大家在看電影時聽到的音樂不完全是一回事。有的時候,作曲家會按照自己的喜好而非電影順序編排曲目順序;更多的時候,由於電影中出現的音樂過於碎片化,不利於單獨欣賞,作曲家往往會將幾處出現的音樂編排成組曲,或者按照人物主體音樂編排曲目。比如John Williams為《星球大戰》創作的著名黑武士主題《帝國進行曲》,並沒有在電影中完整原樣呈現,但是在電影中只要出現了達斯·維達,大家都能聽到《帝國進行曲》的部分或者變奏。
然而,有的時候商業發行的原聲碟會漏掉很大一部分電影中的配樂,比如一個時長為兩個小時的電影,配樂有將近一個半小時,而最終發行的原聲碟只有一個小時左右。而這些漏掉的部分往往會被電影音樂愛好者視為極大的遺憾,因此不少專營電影音樂的唱片公司會挖掘一些老電影的音樂素材(Recording Session)重新發行。有的因為年代過於久遠,只能重新錄制再發行,比如Varese Sarabande在90年代重新錄制的Bernard Herrmann的經典作品《驚魂記》「原聲碟」;有的母帶保存還可以的,會進行數字修復(Digital Remaster),或者直接加入當年未收錄完整的部分重新發行,比如reprise發行的《指環王》三部曲「完整配樂」。而對於近幾年的電影,想要獲得所謂的「完整版配樂」,一般只能靠業界有人偷偷泄出(http://forums.ffshrine.org此網站經常會流出一些「完整版配樂」),或者靠所謂的「宣傳盤」,即電影為了拿獎或其他公關目的小規模發行的非商業版專輯,這些專輯收錄會相對較全。比如去年大熱的動畫《無敵破壞王》,商業版的「原聲碟」只收錄了47分鍾的由Henry Jackman為電影創作的音樂,而此片在頒獎季的「宣傳盤」則收錄了1小時16分鍾的純配樂。
作者:舌在足矣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21865467/answer/1970530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陸』 拍快手視頻用電影里的說話配音是怎麼配的啊
點擊想要使用電影配樂的作品。打開作品原聲,點擊我要拍即可使用此電影的原聲音樂了,詳細步驟:
1、首先,打開快手首頁,點擊想要使用電影配樂的作品。
『柒』 微電影沒有原創音樂怎麼辦
這個必須解決好音樂的版權問題,你可以到MORP音樂版權注冊平台上面找,那裡是專門給原創音樂注冊版權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