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胡蘇的藝術生涯
早在胡蘇的青少年時代,當他觀看了《漁光曲》、《大路》等優秀影片後,對電影就著了迷。在延安「魯藝」學習時,他第一次讀到電影文學劇本《列寧在1918》更是愛不釋手,盼望在全國解放後,能從事電影劇本的創作。1951年,他的夙願實現了:被調到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任編劇,開始系統地學習、探索電影劇本創作藝術的理論與技巧。1956 年調至長春電影製片廠。他創作、改編並已拍成影片的電影文學劇本有:反映農村生活的《女社長》(1958年與方熒合作)、據梁斌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紅旗譜》(1958年)、據柯夫話劇《雙婚記》改編的《換了人間》(1959年與吳天、王濱合作)、塑造林業戰線一個為祖國森林持續更新而斗爭的創業者的《萬木春》(1959年與潘青合作)。這些劇作不同程度地受到觀眾的好評。胡蘇為發展我國電影事業做出了可喜的貢獻,從而成為著名的電影劇作家。這期間,他還創作了獨幕話劇《閨女的心》(1953年)、四幕話劇《敲鍾的人》(1964年)。他在電影文學劇本創作上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善於運用曲折的情節編織故事,力求劇本結構完整、層次清晰、情節跌宕,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強烈的抒情色彩,長於人物性格刻畫,注重通過人物命運去形象地揭示作品的主題。這同他生活基礎扎實,廣泛閱讀古今中外名著有著重要關系。胡蘇創作的電影劇本中,有幾個是由其它文學作品改編的。他認為電影劇作的改編應遵循的創作原則是「取精用宏」。這就是擷取原著中之精華部分,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去豐富原作,舒展發揮,精心構思,深化主題;對長篇名著,因其精華紛陳,改編時如過分壓縮,勢必將舍棄原著中不少精粹,甚或有損原著,於是寧可改編成二集或三集,使之仍能擇其精華而加以充分舒展。電影劇本《換了人間》,通過描寫魏秀蘭一生的遭遇,深刻反映了我國煤礦工人新舊社會里的不同命運,熱情謳歌了新社會,歌頌了解放後黨領導工人階級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這樣一個重要主題。改編過程中,胡蘇取原劇里母親因自己在舊社會在婚姻上的慘痛遭遇而反對女兒嫁給礦工,但她自己心中卻還在愛著一位老礦工,解放後,瓦斯問題解決了,在同一天母女雙雙結婚的這個精彩部分,增加了魏秀蘭流亡、出關、初婚、再婚、瓦斯爆炸等情節。為表現三代礦工的命運,增加了魏大爺這一老礦工的形象。突出了解放後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真正成了國家主人這樣一個更深刻的主題。劇本對電影民族化也進行了可喜的藝術探索:為了適應廣大群眾喜聞樂見,對原劇中時間跨度二十餘年的故事情節,以正敘手法有頭有尾的結構故事;採用我國民間藝術中的說唱形式做影片伴唱來烘托劇情;充分利用了我國文學藝術中常用的對比手法:如魏秀蘭解放前婚姻上的悲慘遭遇與解放後和魯萬春的美滿結合、解放前後工人生產和生活上的顯著變化等,都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注重運用我國文學藝術中以情感人的手法:如魏秀蘭倚門望夫、荒冢埋骨、和魯萬春橋頭話別、久別重逢等情節,都令人盪氣回腸,不覺淚下。影片上映後,全國觀眾反應強烈、受到廣泛好評。胡蘇改編的電影文學劇本《紅旗譜》,按自己的「取精用宏」的原則,計劃把原著中的農村斗爭部分改編為兩集。因此,在他發表於1958年《電影創作》創刊號的稿本是他原擬的第一集,取原書中朱老鞏在千里堤上大鬧柳樹林開始寫到老忠仗義為嚴志和去濟南探監、鄉親們在千里堤上送別為止,即以「千里堤」為始終,不僅在全劇結構上自成起訖,而且對原著中的精華不致有所割愛。例如,劇本中圍繞著富有地方特色的關於「紅靛頦鳥」所展開鋪陳的故事情節,給人留下了生動深刻的印象。從孩子們捕鳥所展現的一幅冀中鄉土風俗畫,到賣鳥中別開生面地反映出地主與農民之間的壓迫和反抗;從春蘭綉鳥籠罩到放鳥,以鳥籠罩做戲中貫穿道具,生動地寫出了春蘭和運濤的愛情,讓人窺見了春蘭對愛情的喜悅及她聽到運濤被捕後痛不欲生的復雜的內心波瀾;從鳥又自然地引出馮老蘭為未能奪得鳥而抓大貴去當軍閥的兵,達到雙方矛盾的激化。正是充分利用「紅靛頦鳥」的舒展發揮使劇情徐疾相間、疏密有致,推動了情節發展,刻畫了人物性格,起到了「一石數鳥」的藝術效果。又如,在千里堤送別這場戲中,也是在原著基礎上,濃墨重筆,寫得酣暢淋漓。朱老忠告別鄉親時,他對嚴志和、運濤娘、春蘭等人叮嚀囑咐,從他那披肝瀝膽、義重情切、擲地作金石聲的鏗鏘言語里,一個義垂千秋,有著中華民族優秀品質的人物朱老忠,在讀者面前栩栩如生。劇本改編成功,也是和胡蘇曾長期生活、戰斗在冀中,對冀中人民生活熟悉,對革命斗爭有著深切的感受分不開的。按胡蘇原來打算,尚准備以朱老忠濟南探監開始寫到反割頭稅運動勝利為止,作為第二集。但當時他正忙於《萬木春》劇本創作,無法分身。經影片導演凌子風等人在胡蘇劇本基礎上,把他的原意一、二集合為一集,拍攝成影片。凌子風出色的導演藝術處理和崔嵬等爐火純青的演技,使影片獲得成功,上映後受到觀眾熱烈歡迎。
❷ 由電影名組成的對聯有哪些
巴山夜雨花枝俏;
幽谷戀歌乳燕飛。
聯中串出四部電影《巴山夜雨》、《花枝俏》、《幽谷戀歌》、《乳燕飛》,描繪出了一幅巴山夜雨之後百花綻放、百鳥爭鳴、乳燕翻飛的美麗畫卷
金沙江畔花枝俏;
雲霧山中萬木春。
上聯由《金沙江畔》和《花枝俏》兩部影片組成;下聯由《雲霧山中》和《萬木春》兩部影片組成,挺有意思。又如:
漁島之子揚帆試航,乘風破浪;
英雄兒女拼搏創業,耕雲播雨。
這副對聯上下聯各有四部影片名組成,即《漁島之子》、《揚帆》、《試航》、《乘風破浪》、《英雄兒女》、《拼搏》、《創業》、《耕雲播雨》。此聯意思不錯,對仗也較工整,但下聯末字是仄聲,不合律。
現代電影:
青山翠谷 (1941)
亂世佳人 (1939)
末代皇帝 (1987)
午夜牛郎 (1969)
亂世春秋 (1933)
美麗心靈 (2002)
角鬥士 (2001)
獵鹿人 (1978)
指環王 ( 2003)
普通人 (1980)
百萬寶貝 (2004)
一夜風流 (1934)
浮生若夢 (1938)
忠勇之家 (1942)
北非碟影 (1943) 這個大家更加熟悉的翻譯是<卡薩布蘭卡>
西區故事 (1961)
窈窕淑女 (1964)
黃金時代 (1946)
莎翁情史,紅伶秘史 (1999 1929)
英國病人,美國麗人 (1997 2000)
教父 (1972)
雨人 (1988)
西線無戰事 (1930)
南方有嘉木 (國產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
左拉 (1937)
右派 (國產名詞)
翠堤春曉
綠野仙蹤
雲中漫步
末路狂花
逃學威龍
卧底神探
武士暢想曲
藝妓回憶錄
風月俏佳人
現代啟事錄
義海雄風
網路情緣
❸ 郭振清的電影作品
1952年:《六號門》;
1954年:《英雄司機》;1955年:《平原游擊隊》;
1956年:《春節大聯歡》;
1957年:《暴風雨中的雄鷹》;
1958年:《花好月圓》;
1959年:《換了人間》;
1960年:《羌笛頌》、《我們這一代人》;
1961年:《萬木春》;
1963年:《獨立大隊》;
1964年:《英雄兒女》;
1973年:《艷陽天》;
1974年:《鋼鐵巨人》;
1975年:《決裂》;
1976年:《山村新人》;
1977年:《嚴峻的歷程》;
1978年:《濟南戰役》、《小字輩》;
1979年:《排球之花》;
1981年:《大虎》[兼與印質明合作導演];
1984年:《四等小站》;
1989年:《荒娃》。
❹ 演員郭振清演過那幾部電影
荒娃 (1989年) 老縣長
遺失的伴侶 (1988年)釣魚人
魂盪東洋(1987年)劇團團長
四等小站(1984年) 卜站長
排球之花 (1980年) 吳教練
濟南戰役(1979年) 丁耀東
嚴峻的歷程(1978年) 程萬鵬
山村新人(1976年) 郭永康
決裂 (1975年) 龍國政
鋼鐵巨人 (1974年) 張自力
艷陽天 (1973年)韓百仲
獨立大隊 (1964年) 馬龍
英雄兒女 (1964年)張振華
萬木春(1961年)羅壽堂
我們這一代人(1960年) 趙正昌
烽火列車(1960年) 劉局長
羌笛頌 (1960年)沙格甲
換了人間 (1959年) 魯萬春
花好月圓 (1958年)王滿喜
暴風中的雄鷹(1957年)華爾丹
平原游擊隊 (1955年)李向陽
英雄司機 (1954年) 郭大鵬
六號門 (1952年)胡二
❺ 田烈參與影片
田烈先生在電影事業上有著豐富的表演經歷。他的早期作品中,1965年的《三進山城》里,他扮演了一個胖伙夫的角色,而在同一年的《山村會計》中,他飾演了劉有壺。在1962年的《錦上添花》中,田烈飾演了一位老懷表的形象,而在《鄂爾多斯風暴》中,他飾演了一個機智的奇管家。
在1961年的《冬梅》中,他扮演了顧總指揮,而在《萬木春》中,他又化身為龍四海。在1960年的《再生記》中,他飾演安榮貴,而在《鐵道衛士》中,田烈飾演了九宮道主,展現了他多樣的角色塑造能力。在1959年的《換了人間》中,他飾演了魏大爺,而在《試航》中,他扮演了周師傅。
田烈的表演足跡跨越了多個年代,從1959年的《錫城的故事》、《雲霧山中》到1958年的《古剎鍾聲》,他的角色從老和尚到紅吉,展現了他在不同作品中的深度演繹。在《邊寨烽火》中,他飾演的梅普山官形象深入人心。而在1956年的《上甘嶺》中,他又回歸到炊事員的平凡角色,讓人感嘆他的演技多變。
田烈在早期作品如《怒海輕騎》和《神秘的旅伴》中,分別扮演了敵胡團長和蕭五,而在1954年的《英雄司機》中,他飾演了調度員。1952年的《一貫害人道》中,他出演匪專員,而在《龍須溝》中,他則展現了黑旋風的生動形象。在1951年的《新兒女英雄傳》中,他扮演申財主,而在《呂梁英雄》中,他是民兵的代表。
田烈的演藝生涯始於1940年的《白雲故鄉》,他的表演生涯中充滿了多樣的角色和豐富的作品,每一步都見證了他作為演員的成長和貢獻。
田烈(1913-1976)原名田樹炎,山東肥城人,著名演員。先後在《鐵道衛士》等20多部影片中飾演角色,深受觀眾的喜愛。1976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