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阿其婆是哪部電影中的人物,她有一段什麼不堪回首的經歷
阿其婆是日本電影《望鄉》中的人物,她有一段當妓女的經歷。
Ⅱ 有部以名叫阿基婆的慰安婦為題材的國產譯製片叫什麼片名
日本電影《望鄉》。阿崎婆(田中絹代 飾),年輕時代的阿崎(高橋洋子飾 )。
阿崎婆不是慰安婦,是日本府末期至昭和初期,日本大批窮苦人家的女孩被販賣到南洋當妓女,世稱「南洋姐」。
她們的命運坎坷,受盡人世間的屈辱。有些人客死他鄉,有些即使回到故鄉,卻仍要承受世俗鄙夷的目光。
Ⅲ 阿吉婆是在哪部日本電影里的角色
電影名:望鄉演員:三穀圭子…栗原小卷阿崎婆(北川崎)青年…高橋洋子阿崎婆(北川崎)晩年…田中絹代
Ⅳ 望鄉演員表 電影望鄉主演
1、《望鄉》是由熊井啟執導,栗原小卷、田中絹代等主演的劇情片。
2、影片講述了被騙賣到南洋當妓女的日本貧苦婦女阿崎的悲慘遭遇的故事。該片於1974年11月2日在日本上映。
3、為了研究亞洲婦女史關於五十年前日本婦女被賣到南洋當娼妓的心酸歷史,山穀圭子(栗原小卷飾)幾乎跑遍了天草的各個角落。但當人們得知她是為這個主題而來,幾乎所有人都緘口不提。就在圭子決定離開的時候卻意外的認識了當地一個窮苦的老太婆—阿崎婆(田中絹代飾)。
4、在阿崎婆家短暫小住返回京都後,圭子再一次來到了這個偏遠的小山村。阿崎婆遠在東京的兒子從來都不來看她,連兒媳長什麼樣子她都不知道。孤獨的阿崎婆對於圭子的到來異常興奮,並向街坊四鄰介紹圭子是自己的兒媳婦。
5、圭子試探地向阿崎婆提出關於「南洋姐」的話題,每當這時阿崎婆總是神色黯淡,不願提起過去的日子。圭子知道阿崎婆就是曾經的南洋姐,但那段生活對阿崎婆來說是痛苦的回憶,讓她自己剝開傷疤是何等的殘忍。
6、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阿崎婆卻講起了她的過去。小時候阿崎婆家生活很貧困,母親改嫁後為了能讓家人吃上飽飯,阿崎婆跟隨人販子來到了南洋。但她並不知道自己悲慘的生活即將開始。十幾歲的阿崎婆被賣到了8號妓院,並開始被逼接客。盡管她也曾經誓死不從,但在老闆的威逼利誘下最終也只能默默忍受。為了能早一天離開這個鬼地方,幼小的阿崎努力接客賺錢用以贖身。
7、在南洋的那段日子裡,一個叫竹山秀夫(田中健飾)的年輕人走進了她的生活,這是阿崎婆第一次愛上了一個男人。秀夫承諾賺錢為阿崎贖身,但終因無法接受她娼妓的身份從此便杳無音信,失望的阿崎整日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8、時間流逝,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日本政府已不再依靠販賣南洋姐賺取外匯,妓院生意開始衰落。阿崎所在的8號妓院幾經轉手被同是妓女出身的老闆娘阿菊媽接手。善良的阿菊媽用一生的積蓄在當地為所有日本的南洋姐修建了一座墓地,並在臨終前囑咐大家在這里度過餘生,不要再回到日本。
9、但思鄉心切的阿崎卻沒有聽從阿菊媽的勸告,回到了家鄉。此刻哥哥已經娶妻生子,家裡再也容不下她。家人和鄰居的歧視令阿崎悲痛欲絕,無奈下只得離開日本來到了中國東北,並嫁給了一個皮匠。日本戰敗後阿崎回到了家鄉,丈夫去世了留下一個兒子。兒子長大後將阿崎婆送回了老家,自己在城裡娶了妻子,卻再也沒有露面。
10、圭子被阿崎婆的故事深深打動,臨行前阿崎婆向圭子要了她用的毛巾留作紀念。圭子特意來到當年阿菊媽修建的墓地,在那裡祭拜那些曾經深受苦難的南洋姐。
Ⅳ 阿奇婆是誰
電影《望鄉》中的人物。
詳見:
原名:望鄉。山打根8番妓院 英文名:Sandakan No.8根據山崎朋子的同名小說改編編劇:廣澤、熊井啟導演:熊井啟攝影:金宇滿司主演:田中絹代、栗原小卷、高橋洋子、田中健獲獎紀錄:獲1974年日本《電影旬報》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197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禁級:XXXX [劇情]一架巨型客機降落在馬來西亞機場。日本亞洲史研究專家三穀圭子走下飛機,農業實驗所的山本前來迎接。他們驅車來到「山打根客家會」,山本告訴圭子,這里就是山打根8號妓院的舊址。望著已經荒廢了的舊樓,圭子想起3年前為研究亞洲婦女史上賣身海外妓女的專題,曾在九州島的天草同阿崎婆相處的那段日子。
3年前,圭子為得到日本婦女被賣身海外的第一手資料,幾乎跑遍了天草,但由於當地人都迴避這件事,圭子一無所獲。正當她失望地要離開時,她意外地遇到了阿崎婆。
阿崎婆年過七旬,吸煙,愛聊天,但只要一有人提起被賣到海外當妓女的南洋姐的話題,她便會轉身離去。圭子在一家酒館里與阿崎婆相遇,便有意和她攀談起來。阿崎婆請圭子到家裡做客。她獨自一人住在一所茅草房裡,只有幾只棄貓與她做伴。室內的陳設簡陋破爛,屋頂上爬滿了蜘蛛網。圭子說想多住幾天,阿崎婆很高興,孤獨的她很願意有個人做伴。圭子白天幫阿崎婆幹活,晚上一起聊天,阿崎婆終於向圭子敞開了自己的心扉。
原來,阿崎出生在天草一個貧民家裡,她6歲喪父,為了生活,母親帶著她和哥哥矢須吉改嫁給了阿崎的伯父,但生活依舊非常艱難。為了賺錢,好贖回土地、蓋座大房子、給哥哥娶個好媳婦,阿崎跟人販子太郎造去了南洋。
阿崎到達南洋婆羅洲後,被賣到8號妓院當了妓女。14歲的阿崎臉上濃妝艷抹,在一間簡陋破爛的房間里,被迫開始了南洋姐生涯。她也曾試圖反抗,但在毒打和威嚇下,她不得不默默地忍受著。
就這樣,阿崎在南洋度過了5年辛酸的賣春生涯。後來,她愛上了一個叫竹山秀夫的青年,秀夫答應她等賺夠了錢就來給她贖身,和她成親,但他一去就沒了音訊。
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靠南洋姐賺取外匯的盛期逐漸過去,妓院開始衰落。最後,妓院幾經轉手,到了一個妓女出身的老闆娘阿菊媽的手裡。善良的阿菊媽臨死前把自己一生賣身的積蓄分給了姐妹們,並囑咐大家不要回日本,她為姐妹們在當地都修好了墓碑。
阿崎沒聽阿菊媽的話,她太想念家鄉和親人了。但當她滿懷渴望地重歸故里時,卻沒有人來接她。在新蓋好的大屋裡,哥嫂勉強接待了她。無意間,阿崎聽見人們私下裡議論,原來,哥嫂嫌棄阿崎,又擔心她會索回這所由阿崎出錢蓋的房子。猶如晴天霹靂,阿崎想不到當年那麼疼愛自己的哥哥竟會變得如此絕情,她不禁絕望至極,從此開始自暴自棄,整日酗酒,喝醉了便在海邊痛哭。
後來,阿崎移民去了中國東北,在那裡她和一個皮匠成了親,婚後生下一子,取名勇治。日本戰敗投降後,在遣返回國的途中,阿崎的丈夫不幸病逝。回國後,阿崎先是和兒子住在京都,可是長大成人的兒子卻嫌當過妓女的母親名聲不好,打發阿崎婆回了天草。兒子已成家9年了,但阿崎婆至今還沒有見過兒媳。
圭子被阿崎婆的遭遇深深地打動了,由衷地叫了阿崎一聲「媽媽」。阿崎婆要了圭子使用過的手巾做紀念。她把手巾緊緊地貼在臉上,失聲痛哭起來。
影片的結尾,圭子在山本的陪同下,來到了山打根的森林中,雜草間,矗立著許許多多南洋姐的墓碑,背對著她們的祖國日本。
[焦點]本片由於以寫實的手法描寫了日本妓女的生活,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大陸特定的文化環境下,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強烈的爭議,因而幾度遭禁。雖然公映的版本已經官方審查機構做了刪剪,但仍被許多正統人士指責為「黃色電影」。
[背景]影片反映的時代是從1907年到1974年。從幕府末年(1897)開始,直到昭和初年(1920),日本政府為了積累資金發展資本主義,曾把販賣妓女到海外作為謀取外匯的一個手段。一些貧苦人家的女兒,為了替家裡還債,被迫去南洋賣身。她們為國家賺取了外匯,命運留給她們的卻是精神和肉體上無法癒合的創傷。電影《望鄉》反映的正是這段歷史。
本片導演熊井啟是日本著名的社會派導演。熊井啟出生於1930年,1953年畢業於日本信州大學文理學部社會學系。1964年,熊井啟因自編自導《帝銀事件。死囚篇》而一舉成名,此後拍攝了一系列日本現代史題材的重要作品。他的代表作有《日本列島》、《黑部太陽》、《大地之群》、《朝霞之詩》、《謀殺下山事件》、《海與毒葯》、《深河》、《愛》等,都是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政治影片。他的電影往往善於通過真實的社會事件和生活素材來表現實質性的東西。2003年,熊井啟導演了黑澤明生前編劇的《大海作證》。
在本片中扮演阿崎婆的是日本電影史上著名的表演藝術家田中絹代。她年幼時曾拜琵琶名家為師,立志終身從藝。15歲時,她進入日本松竹下加茂製片廠,正式從影。她的第一部影片是《村莊的牧場》。1927年,她因在《害羞的夢》里扮演一個平民少女形象而受到觀眾喜愛,從此走上明星道路。1931年,著名導演五所平之助慧眼識英才,讓她參演了自己導演的影片《太太和妻子》,結果大受歡迎。在以後的幾年裡,田中絹代平均每年拍攝10部電影。她不斷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華,名望連連提升,開創了日本影壇的「田中絹代時代」。在半個多世紀里,田中絹代拍攝了250多部電影,其中有不少已成為電影史上的名作。她所扮演的角色,性格變化之大,是同時代演員難以比及的,也正因此,田中絹代被譽為「日本性格女演員的活字典」。《望鄉》中的阿崎婆是田中絹代塑造的最後一個藝術形象,在這部影片中,田中絹代的舉手投足都傳神地表達了阿崎婆的內心世界,加上她那靈活的眼神和細膩的面部表情,使得阿崎婆的形象真切動人。
和阿崎婆配戲的栗原小卷也是一位優秀演員,她曾主演過熊井啟執導的《忍川》,她主演的另一部愛情片《生死戀》曾在我國風靡一時。
[欣賞]《望鄉》是一部主題嚴肅的影片,影片通過研究亞洲女性史的圭子對當年被賣身海外的南洋姐苦難史的調查,展現了貧苦農民出身的阿崎婆的悲慘人生。阿崎婆在明治四十年被騙賣到南洋當妓女,她在那裡備受凌辱與辛酸,好不容易挨到戰爭結束,回到祖國後卻遭到同胞的冷遇。導演把一個妓女的不幸遭遇加入了歷史性與社會性的觀點,對造成這一悲劇的國家和社會原因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導演以雙重倒敘手法,使兩個時空的敘事形成對應和隱喻,恰到好處地表現了這部影片深刻的思想內涵,使這部影片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本片層次清楚,主次分明,情節的發展自然而流暢,既注意了細節的選擇,又與全劇緊密相連。
熊井啟在改編時力求忠實於原著,只是在影片的序幕里添加了一個小故事,即沒有回到日本就死去了的「南洋姐」們的墓群,這些墓的墓碑無一例外地全都背對著日本。據熊井啟在回憶錄《電影和毒葯》中介紹,這一情節取材於真實的歷史。這塊墓地是來自天草的木下國在1908年自己出資建造的。木下國是南洋一帶有名的女中豪傑,她年輕時曾與一個在橫濱工作的英國工程師同居,英國人回國後,她來到山打根開了一家雜貨鋪,後來又買下了「八番妓院」。據說,她對妓女們像慈母般愛護。不久,她為死在南洋的妓女們修建了一片公墓,公墓里所有的墓碑都背對著祖國日本。這個發現曾讓熊井啟感到震驚,也引起他的深思。最後,他把影片結尾處理成日軍在山打根殺人放火留下的遺跡與覆蓋墓地的綠色密林疊化在一起,作為女主人公的幻覺放入影片。墓碑背對的也不僅僅是日本,而是廣義的侵略戰爭。於是,墓碑成了「南洋姐」的憤怒和痛苦的象徵。
Ⅵ 好看的日本電影
很早接觸的第一部日本電影就是《望鄉》,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是,當阿崎婆的哥哥得知阿崎婆坐船離開家鄉,他急忙追到海邊,這時船已遠去,他氣得把手中的鐮刀向下揮舞,哪知一下砍到自己的小腿上,頓時鮮血直流,後來他也就落下殘疾,走路一跛一跛地,甚是可憐。
八十年代是日本電影進入中國市場的高峰期。記得那時看過的有,《野麥嶺》、《追捕》、《人證》、《幸福的黃手絹》、《阿西們的街》,還有的電影記不清了。八十年代的年輕人崇拜的電影明星主要有兩人,一是法國電影《佐羅》的扮演者阿蘭德龍,另外一個就是大家熟知的日子硬漢男影星高倉健。
當時的中國甚至還颳起了一陣高倉健風,許多少男少女都被高倉健冷峻高大的外形和氣質所吸引,稱其為具有真正男子漢氣概的男人,導致當時國內以唐國強為代表的,一些俊俏男演員被戲稱為奶油小生。依稀記得那時的歌手常寬好像唱過一首什麼歌,高倉健別走開,高倉健別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