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音樂之聲》中的教育啟示
《音樂之聲》是美國的一部影片,講得是家庭教師和七個孩子以及孩子爸爸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納粹時期,奧地利被德國合並,作為一名愛國又愛家的男人,男主帶著自己的小媳婦和自己的七個孩子,在影片的最後逃忙去了瑞士,而我最喜歡的是影片的前半部分。
瑪利亞是一個修道院的修女,按道理是要將一生都用來侍奉上帝的,但是,她實在不適合這個死氣沉沉的地方。
所以,院長送她去給范崔普家當家庭教師。孩子們年齡不等,有著各種需求,但是最需要的是爸爸的愛,可是因為媽媽的去世,家裡變得越來越嚴肅,爸爸對他們的管理,就像是對待自己的下屬。孩子們只好用捉弄家庭教師來吸引爸爸的注意力。爸爸很煩惱,孩子們不快樂!
可是,古靈精怪的瑪利亞改變了一切。
她征服了孩子們的心,得到了他們的尊重,她用舊窗簾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著他們玩遍了城市,她教她們唱歌,給她們愛,尊重以及理解。
孩子們也很愛她,當然,孩子們的爸爸也愛上了她,所以心機男爵夫人就自己離開了。
當然,這部電影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孩子們的教育問題。
不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喜歡惡作劇的孩子們,總是讓老師和家長十分的頭疼。
這時候,很多不明智的老師或者家長,就會採取一系列的壓制策略,以求孩子們的安靜和守規矩。
我小時候就很守規矩,因為大人們很喜歡教育人。
瑪利亞不是這樣的,面對孩子們的惡作劇以及不信任,她做到了包容以及引導,最後成功的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好。
這里所體現出來的教育智慧,很簡單,但是很難實施。因為,老師們做不到每天領著孩子們做喜歡的事情。但是,家長可以啊,當然,這個年代,手機好像比自己家裡,那頑童有趣重要的多吧!!
教育是任重道遠的,一味的說教,沒有什麼成就,反而會壞事。那些被老師,父母遺忘在角落裡的孩子們,他們的心聲會有人傾聽嗎?那些被父母用來比較撐面子的孩子,他們真的喜歡這樣嗎?
我們的教育是為了什麼呢?我們的孩子他們幸福嗎?老師這樣做,父母這樣做,真的好嗎?
② 電影《音樂之聲》中,為什麼說《雪絨花》起到了推動劇情的作用急呀!在線等待…
雪絨花是奧地利的國花,當上校一家參加德國納粹舉行的音樂會時,已經決定當夜離開奧地利,前往瑞士。在這首歌中,寄託了對祖國的愛和留戀, 所以在音樂會上,上校彈起吉他,唱起了這首奧地利民歌時,哽咽到無法繼續,瑪利亞和孩子們走上去與他一起唱,感動了在場的奧地利觀眾和他們合唱。而他們一家也得以順利逃脫。所以說,這首歌是推動了劇情。
③ 《音樂之聲》的主題是什麼
《音樂之聲》的主題是反納粹、追求自由、熱愛自然。
《音樂之聲》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麗亞,迷人的阿爾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氣候,雅緻的別墅,七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都深深打動了世界各地觀眾們的心。
(3)電影音樂之聲中有意義的句子擴展閱讀:
1963年《音樂之聲》在薩爾斯堡正式開拍,由於當時的瑪莉·瑪汀已年過50,無法負擔實地拍攝的壓力,於是製作群找了曾演過《窈窕淑女》,以及電影《歡樂滿人間》的英國演員茱莉·安德魯絲擔任瑪莉亞的角色,而崔普上校則由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飾演。
由於茱莉·安德魯絲的歌唱表現和演出皆屬一流,加上製作群成功運用了薩爾斯堡的美麗景色與人文景觀,電影推出後在全球造成轟動,不但成為當時史上賣座次高的電影,片中許多歌曲,如《Do-re-mi》、《雪絨花》也被改編成許多語言的傳唱版本。另外,該片在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10項提名,最後贏得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5項大獎。
④ 《音樂之聲》為什麼讓人感動
《音樂之聲》是與1965年在美國上映的音樂劇,剛開始時在百老匯表演。上映當年榮獲十項奧斯卡提名,五項大獎,創下了奧斯卡頒獎史上的歷史。
⑤ 音樂之聲電影中的十個句子中英文對照
M: Yes. Well you see, the sky was soblue today and everything was so green and fragrant. I just had to be a part ofit! And you know those birds kept meeting me higher andhigher as though it wanted me to go right through the clouds with it.
Reverend Mother: Child, suppose darkness had come and you were lost?
M: Oh, Mother, I could never belost up there. That's my mountain, I was brought upon it. It was the mountain that led me to you.
Reverend Mother: Oh?
M: When I was a child, I would come downthe mountain and climb a tree and look over into your garden. I'd see thesisters at work and I would hear them sing on their way to Vespers, which brings me to another transgression, Reverend Mother. I was singing out there today without permission.
Reverend other: Maria, it is only here in the abbey that we have rules aboutpostulant singing.
M: I can't seem to stop singing wherever I am. And what's worse, I can't seem to stop saying things. Everything and anything I think andfeel.
Reverend Mother: Some people would call that honesty.
M: No, but it's terrible, Reverend Mother.You know how Sister Beth always makes me kiss the floor after we had adisagreement? Well lately I've taken to kissing the floor when I seeher coming just to save time.
Reverend Mother: Maria, when you saw us over the abbey wall and longed to be oneof us, that didn't necessarily mean that you were prepared forthe way we live here, did it?
M: No, Mother. But I pray and I try and I am learning. I reallyam.
瑪:是的!您看,今天的天空多麼的湛藍,一草一木都是那麼的翠綠、芬芳。我不得不加入它們。你知道,我越爬越高,那些鳥不斷地迎接我,彷彿要讓我陪伴它們穿過朵朵白雲。
嬤:孩子,要是天黑了,你迷路了怎麼辦呢?
瑪:嬤嬤,在那兒我是不會迷路的。那是我的大山,我就是在那兒長大的。正是大山把我引向您的。
嬤:哦?
瑪: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常從山上下來,爬上一顆樹,眺望您的花園。我看見修女們在忙碌,聽到她們一路歌唱去晚禱。這使我想起我又犯錯了,院長嬤嬤,我今天在外面沒經允許就唱歌了。
嬤:瑪麗亞,我們只是在修道院里才對見習者有唱歌的規定。
瑪:不管在哪兒,我幾乎都忍不住要唱歌。更糟的是,我幾乎都忍不住要說話。說我感受到的、想像到的任何事物。
嬤:一些人會說這就是誠實。
瑪:嬤嬤,然而這太討厭了。您知道貝絲修女和我意見不同,她總叫我親吻地板,以後只要看見她過來,我就會先親吻地板,以省時間。
嬤:瑪麗亞,當你在修道院牆外看見我們,希望加入我們時,這並不就意味著你得准備著象我們這樣生活,是嗎?
瑪:不,嬤嬤!我祈禱著,並且努力著,而且,我在學習,真的。
⑥ 電影《音樂之聲》中的語言賞析
、《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 的泰斗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寫而成的。
《音樂之聲》於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為五十年代百老匯公演時間第二長的音樂劇。但是1965年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拍的電影版《音樂之聲》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數百萬觀眾的喜愛。 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
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電影《音樂之聲》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
特拉普男爵生於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當時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父親是海軍上校,他也想獻身海軍事業,所以參加了皇家海軍學院。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海軍上校時,就被任命為U6潛艇的指揮。一戰時,一艘法軍潛艇被特拉普的潛艇擊沉。1918年,國王約瑟夫一世提升他為海軍少校。 戰爭結束後,奧地利失去了海岸線,不再需要海軍。特拉普上校不僅失去了職位,還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給他7個孩子照顧。
瑪麗婭生於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約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養母,她們住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嚴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後,進入了四年的國立師范學院。 瑪麗婭原來是社會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但是在大學期間,一位著名的神父開始給她布教,改變了瑪麗婭的生活和信仰。 瑪麗婭加入了薩爾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為一個修女。修道院決定讓瑪麗婭離開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師,照顧他的一個患風濕熱的女兒。
一年後,孩子們要求他們的父親設法留住瑪麗婭,他們甚至建議他應該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歡我!男爵回答說。於是孩子們自己去問瑪麗婭。因為瑪麗婭說,是,我喜歡他。他們訂婚了。她再也沒回修道院作修女,於1927年11月26日嫁給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兩個女兒。
1935年,瓦茲內神父走入了他們的生活。他使音樂成為他們一家的愛好。他們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純美的歌聲使他們在1935年的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上獲得了合唱比賽第一名。他們曾在大蕭條時期失去了所有的錢財,此後他們被邀請做歐洲巡迴演唱會。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奧地利,特拉普寧可丟掉物質財產,也要留住尊嚴。他們離開了薩爾茨堡市郊的別墅和一切財產,前往美國。
1938年9月,他們到達紐約。途中第10個孩子出生了。瓦茲內神父也和他們同行到美國,在他的指導下,唱歌成了他們的職業,特拉普家庭合唱隊漸漸揚名。 二戰後,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個音樂慈善組織: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社,為祖國奧地利發送了無數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費爾蒙特的一個鄉村裡買了一個大農場,這兒和他們思念的奧地利薩爾茨堡的風光相似。他們給他們的房子取名為「一顆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後院的家庭墓地里。 當他們結束了20多年、30多個國家的演唱生涯時,他們把他們的奧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場大火燒毀。他們立即決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設計很現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瑪麗婭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邊。
本片在當年成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賣座紀錄的歌舞片,這部經典巨作曾獲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影片剪輯五項大獎。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上映,片中美妙的音樂至今仍廣為傳唱。影片的譯名在各地大相徑庭:在中國香港,它被譯成《仙樂飄飄處處聞》;台灣地區譯名則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靈深處的音樂》;西班牙譯成《笑與淚》;阿根廷的譯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國,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夢》……譯名不同,音樂卻同樣動聽,人們對它的喜愛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