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電影《駱駝祥子》音樂賞析和評論
這部電影以祥子為中心,音樂段落無例外地都是圍繞著祥子的喜怒哀樂。我首先為祥子找音色,決定用北京曲藝中的伴奏樂器大三弦為主要音色;它那深沉渾厚的低音最適合於表現祥子憨厚的性格,而且三弦是最能令人聯想到舊北京的一種樂器。祥子的主題就用單弦大過門: 這段音樂用三弦一彈,八角鼓一打,聽上去節奏錯落有致而且富於動力。這個主題如果配上不同樂器的對位旋律,在織體寫法上加以變化,就可以根據劇情需要表達不同情緒。總的說來,我認為它符合樣子的性格,它的基本節奏能和祥子拉車的畫面較好地配合。當然,我們不能滿足於外形的節奏上的描寫,所以還要對它進行加工和發展,在織體上豐富它,使之每次出現都能按具體情況而達到不同的描寫目的,但基本音形一直保留著它的統一性。比如在「牲口似地奔跑」一段,畫面上是一輛牲口拉的大車和祥子並行,樣子拉著車……車輪陷在泥濘里……他滿身大汗地奔跑……。音樂要概括舊社會人力車夫的沉重勞動,所以不能滿足於僅僅用節奏來表現外形。現在這段音樂實際上有三個層次:中間是三弦(加八角鼓)彈主題,下面沉重的低音節奏有規律地反復,上面有兩個圓號(平行四度或三度)吹奏一個帶有感慨和同情意味的對位旋律。這三個不同因素先後依次進入,使主要樂思(祥子主題)能單獨先呈示一遍。雖然這段音樂很短,大概只二十秒,不過含意是深長的,而且也是祥子的音樂主題第一次出現,所以於織體上給它這些配備是必要的。在「婚後拉車」中,三弦上面加上笙的旋律,顯得色彩明朗些、情緒愉快些。而在「盼子的喜悅」中加上笛子、箏、琵琶使整個氣氛更為活躍;當小提琴在高音區拉出歡快的對位旋律時,情緒就更熱烈了。這是祥子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盼望能抱上大胖小子。但是熱烈氣氛之後緊接著的是回家得知虎妞難產。隨後沉重的打擊接踵而來。
第一主題主要用三弦描寫祥子拉車的生活。第二主題則用弦樂描寫他的感情生活。這個主題具有濃厚的抒情性格,主要用在他和小福子之間的愛情,可以稱之為「抒情主題」。祥子和小福子之間的感情是真摯的、深沉的,但是很內在,戲中從未有過表白愛情的場面,所以這個主題也應該是真摯、深沉而含蓄的。我把單弦曲牌《羅江怨》的首句加以改造擴展寫成了這個抒情主題,用二胡或其它弦樂器演奏。它的旋律性很強,與前面三弦的節奏性主題成為鮮明的對比。在「雨中拉小福子」這場戲中,這個主題第一次完整地出現。小福子由於祥子的一再勸說坐在車中,不忍心地看著祥子,大雨劈頭蓋腦地打過來,但祥子心中卻盪漾著一片美好的情意。我認為這是一種朦朧的、下意識的、處於萌芽狀態的、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愛。這種微妙的感覺用音樂來表達是最合適的,因為它抽象,能留給人想像的餘地。這段音樂的主要樂意是這樣的: 這個抒情主題在與小福子有關的場合曾幾次出現,但每次情緒都不同。最後一次用在白房子,老妓女告訴祥子:「她已經上弔死了H這個噩耗震動了祥子,他呆住了,……在幾聲短促而強烈的和弦敲擊之後,低音弦樂上的頤音抖動如心悸,板胡在高音區悲痛欲絕地拉出這個主題: 琵琶上急促的滑音象要撕人心肺,旋律的第二句把調式色彩轉到悲劇性濃厚的「4」上然後樂隊向上沖擊,幾個和弦上下交錯跌宕如相胸頓足呼天搶地,尾音停在一個強烈的不協和和弦的全奏上,最後,低音鑼沉重地一擊,祥子絕望了,一切都完了!這段音樂很短,前後不到二十秒,但是戲劇性很強,是個悲劇高潮。
這部電影的音樂段落不多,而且都很短,唯一較長的段落是「離別」。虎妞死後,小福子來看祥子,兩人默默相對,心中有多少話卻說不出來。這番心情也很適合用音樂來表現。我在這段音樂中採用了單弦牌子曲中一個完整的曲牌(「軍樂歌」),用三弦彈奏兩遍。這個曲牌曾由三弦專家肖劍聲同志把譜子介紹過給我(他還借給我許多珍貴的曲藝資料),但我當時缺少「慧眼」沒有採用,之後又由本片擔任三弦獨奏的周潤明同志再度介紹給我。他在三弦上彈給我聽,我被它那回腸裔氣的韻味迷住了。為了充分保持原來的特色,我決心一字不改地移用在此處,第一段只用簫和低音撥弦來陪襯,演奏者吸取了古琴和琵琶的技法極盡抑揚頓挫之能事。三弦的音響斷斷續續而又餘音裊裊,它富於內在的曲調性,但又暗啞地唱不出來,它郁悶而又在心頭翻滾……我認為它能極好地描繪出二人滿腔心事欲言又止的情景。當祥子從炕上站起來時,音樂進入第二段,情緒開始掀動起來,二胡進入,在高音區拉出抒情主題的如歌旋律;二胡與三弦的重奏一唱一和地互訴衷情……其實劇中人根本沒有說一句情話,祥子只是簡單地對小福子說:「你等著吧,等我棍好了會來找你的。」話雖平常卻蘊藏著無限深情。我的任務就是要把樣子那悶頭不露的內心活動通過音樂表達出來。
為了概括全片內容,我為片頭寫了一首敘事體裁的序曲。祥子被大兵裹去後,丟了車,挨了揍,但總算撿到了三匹駱駝;他拉著駱駝朝北京城方向走去,此時有駝鈴的音響(效果),稍後,音樂起,這個片頭音樂的開始兩小節可稱之謂「駝鈴主題」,由三弦在低音區彈出: 背景是暗淡的木管圓號低音區和聲,書鼓及弦樂低音撥弦襯托出節奏的頓挫,鍾管模仿駝鈴在第四拍上輕擊旦止遺二音,畫面上是祥子牽著三匹駱駝在野地里跋涉。祥子的一生就象駱駝一樣背負重壓在人生的旅途上艱苦跋涉,他的性格又象駱駝似地善良憨厚。駝鈴主題既可配合畫面形象及人物性格,同時又在音樂結構上貫串使用;它是一段說唱音樂的前奏及過門,又是全曲的結束句。當片名《駱駝祥子》出現時(後面都是字幕,祥子繼續拉著駱駝朝前走),小提琴在高音區及中音區奏出了京韻大鼓的旋律,彷彿是說唱藝人充滿同情地敘述著祥子一生的遭遇: 中段轉為激動,象是描繪祥子一次又一次地遇到的挫折,琵琶上的長滑音,象是啃然一聲長嘆,然後樂隊全奏推進到悲劇性高潮。末段結束句用琶琵凄涼地彈奏出無限的感慨:這段音樂在全片結束前的尾聲中再次出現,以配合祥子窮途潦倒的畫面(前段有變化,用了一段地道的京韻大鼓過門,小提琴在高音區用原前段旋律作自由對位,在曲式結構上是不完全的再現)。琵琶的感慨音調象是為祥子的一生作了總結。全片以駝鈴主題開始,又以駝鈴主題結束。
我寫這部電影音樂的指導思想是音樂服從全片的藝術構思,根據戲的需要來調動音樂各種因素。作為綜合藝術(電影)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既要發揮音樂本身的特長,又決不能在不需要的時候喧賓奪主突出自己,以致造成破壞整體的惡果。在音樂本身的范圍內當然要盡可能照顧到音樂藝術的美學要求,但作為電影音樂,我願意把最大注意力集中於形象的准確性與鮮明性(更不用說全局性的風格上的一致)努力做到音樂和戲劇溶為一體共同形成不可抗拒的藝術感染力。在聲畫關繫上,既照顧到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之間的有機聯系(有時一致,有時相反相成;同步或對位),也可能有時更需要努力去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往往在畫面和語言達不到的地方,音樂正好能揭示精神世界中的奧秘。
由於強調北京的地方色彩,我選用了北京曲藝的素材和某些特定樂器。但是我必須把曲藝音樂轉化為電影音樂。既要使觀眾從音樂風格感受到舊北京的生活氣息,又不能讓觀眾聯想到劉寶全在唱《大西廂》(因為我寫的是祥子)關鍵在於溶化這些素材重新加以創造,使之具有切合電影需要的描寫能力。我使用的混合樂隊有管弦樂隊作為基礎,又有幾種獨奏民族樂器來突出特定的音色。我認為對這部片子說來,這樣的樂隊編制比單純用民族樂器更為有利,因為手頭掌握了更寬的音域和更厚的幅度便於我自由地運用各種織體來塑造特定的藝術形象。實際上我用的是西洋作曲技巧,但是運用的語言是北京地區的音樂語言。這兩者結合的奮斗目標是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北京地方色彩。在音樂思維上,有時我也嘗試一些用民族音樂的思維方式(例如在序曲中吸收了說唱音樂的曲式結構因素及旋律發展手法),但在和聲、對位、織體的寫法上,只要劇情需要我就不怕讓音樂多層次和具有立體感。樂隊的全奏用得極少,只在戲劇性強烈時偶爾用一下,因為我不喜歡太滿的音響。為了使全片音樂疏密有致,有時故意只用單線條或一件樂器。在音色的分怖和調動音樂各不同因素的作用方面,有時用三弦、琵琶以突出彈撥樂的節奏性、動力性:有時用二胡、板胡、小提琴突出弦樂的抒情性、歌唱性;偶爾用一些笙、笛、箏較明亮的富有民族特點的色彩以點綴歡樂的、活躍的氣氛;但是基調是三弦的渾厚深沉的音色。我比較遺憾的是沒有能按照原計劃充分發揮八角鼓、書鼓等北京特有的節奏樂器的作用。
因為我從未寫過混合樂隊,不知在配器上有些什麼新間題,曾就此請教一些在電影音樂寫作上成就卓著的作曲家黎英海、施萬春、王酩等同志。
㈡ 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1、音樂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電影的詮釋紐帶,一首好的音樂,對整個影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電影會由多首音樂相襯,以更好地襯托出電影需要表現的內容。
2、音樂在電影中還可以讓人們在視覺效果的基礎上,與聽覺動兩者結合,讓劇情更充分地感動人們,震憾人們。
(2)電影如何用音樂描繪內心活動擴展閱讀
音樂(抽象藝術)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英名稱:music;法文名稱: musique;義大利文:musica)。
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又可以粗略的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現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在藝術類型中,音樂具有抽象性,音樂從歷史發展上可分為東方音樂和西方音樂。
東方以中國漢族音樂為首的中國古代理論基礎是五聲音階,即宮、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聲音階為主。音樂讓人賞心悅目,並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音樂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凈化人們的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我們通過音樂來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釋放。
㈢ 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是可以在視覺效果的基礎上,讓人們的聽覺動起來,兩者結合,讓劇情更充分地感動人們,震憾人們。揭示角色內心活動,表達角色內心情感烘托影片氣氛、節奏強調影片的地域性、民族性、時代性參與敘事,音樂的啟承、轉場、表現影片情節。音樂在電影中除為了直接加強氣氛 外,也可以起反諷的作用,電影歌曲是電影音樂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分主題歌和插曲,對推動情節和揭示 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極富感染力。
㈣ 以海上鋼琴師為例,闡述鋼琴音樂在構成影片元素之外起到了什麼作用
以《海上鋼琴師》為例提出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運用的思考由於影視音樂題材的特
殊性和針對性,《海上鋼琴師》一片中音樂的表現形式多樣,片中大量的出現了各種音樂表現
形式,特別是其中大量片段的鋼琴音樂,在構成影片元素之外起到了重要的精神引導和導向
作用。
本片中,背景音樂被大范圍應用,其中很多場景使用的是烘托氛圍的背景音樂,比如
片中的開場畫面,伴隨著輕微的音樂,畫面出現的是一層層灰暗潮濕的階梯,由此畫面進入
到主人公的回憶中,音樂是略顯活躍但依舊平穩的弦樂,以此作為氣氛的烘托,伴隨著畫外
樂鏡頭,從主人公回憶的主觀鏡頭跳入到畫面里,故事開始。本片大量的畫外樂是音樂的主
要部分,穿插在影片的各個內容之中,為情節氣氛的營造和感情的表達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和
作用。
本片高潮部分,即1900與爵士大師斗琴的過程中,在三次對決六次演奏中,鋼琴充當了主要的角色,1900的一首《平安頌》被演繹得淋漓盡致,那首著名的The Crave成為1900的第二首彈奏曲目,他按照謝利彈奏的原模原樣的照彈了一遍,他驚人的記憶力讓觀眾大跌眼鏡,而第三首曲子Enring Movement,整首曲子沒有高潮亦沒有結尾,只有無窮無盡的密
密麻麻的音符,速度快到驚人的極致程度,炫技到了神的地步,此刻觀眾的反應激烈,會同
步跟隨影片中進入到關鍵部分,音樂中鋼琴音樂部分的運用堪稱此影片的標志性經典音樂。
此外,同步的手法是本片中最為常見的,且因影片是以音樂為主的電影,無論是主人公創
作的主旋律或是影片中大量的背景音樂,幾乎無時無刻不在體現著環境的氣氛和人物情感,
所以同步的手法隨處可見。又因為本片主人公性格的特殊性和表現力,他的每一次彈奏都幾
乎代表著其內心當時的情感狀態,使觀眾充分體驗了音樂描述情感的巨大力量,並且使觀眾
與影片中的主人公渾然為一體。片中主題音樂並沒有貫穿始終,但卻在作著不斷的引申
發展,大量豐盈而華麗的鋼琴曲子在整個影片中突出刻畫了人物內心活動和故事發展,並深化了影片主題思想。
㈤ 背景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背景音樂,也稱伴樂、配樂,通常是指在電視劇、電影、動畫、電子游戲、網站中用於調節氣氛的一種音樂,插入於對話之中,能夠增強情感的表達,達到一種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
背景音樂是指在電影、電視劇等影視作品中,作為背景襯托的音樂,通常是無人聲的。真正意義上的伴樂起源於歐洲的戲劇,自電影有聲化之後伴樂得以迅速發展。
以伴樂指代此義,多出現在動畫行業。動畫界普遍認為,伴樂是動畫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元素,它不僅需要配合畫面的情節發展,還必須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是動畫的潤滑劑與推進器。
在公共場所連續放送的音樂,以不影響人們對話為放音的響度標准,可以調節人們的精神狀態,創造舒適、溫馨的環境。背景音樂通常不是立體聲系統,多採用音箱分散式放音,故聲音分布均勻,不良聲環境對聽音的影響小。
背景音樂在游戲中的應用
游戲音樂背景,是一款游戲是否優良的重要考評對象。每一款游戲的開發者都會重視背景音樂的質量,音樂的風格、節奏、旋律都可能對玩家形成較大的影響很多人是因為音樂而愛上了游戲,很多游戲是因為音樂而深入人心。
游戲背景音樂在製作前,首先需要對音樂的整體風格進行設計。因此需要游戲製作方提供游戲視頻、圖片等詳細資料,才能對游戲的整體風格提出具體的方案。
並且對於不同的游戲風格需要採用不同的游戲音樂配器,中國古典風格的游戲音樂通常會以民族樂器為主;西方風格游戲音樂主要以管弦樂配器為主;休閑卡通游戲配樂還可以融入電子、搖滾、爵士等音樂元素。
㈥ 聯系《假如愛有天意》說出電影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是可以在視覺效果的基礎上,讓人們的聽覺動起來,兩者結合,讓劇情更充分地感動人們,震憾人們。揭示角色內心活動,表達角色內心情感烘托影片氣氛、節奏強調影片的地域性、民族性、時代性參與敘事,音樂的啟承、轉場、表現影片情節。音樂在電影中除為了直接加強氣氛 外,也可以起反諷的作用,電影歌曲是電影音樂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分主題歌和插曲,對推動情節和揭示 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極富感染力。
音樂可以說是一部電影中所必不可少的部分,一部好的商業電影必然有好的音樂去渲染,在我們看的電影中當人物內心比較凄慘的時候,電影總是要插播一段音樂,這時的音樂能夠很好的渲染環境的氣氛。音樂作為一種藝術,能夠在人的內心形成震撼,有時候能起到一種用言語所不能表達的效果,我們會因為一首熟悉的音樂,想起很多要說的話。
歌曲作為一種音樂的表現形式,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整個電影行業的發展,歌曲比音樂更能表達人的內心感受,配合上好的畫面能吸引人觀看電影
建工技術一班 不謝
㈦ 如何分析音樂作品
最近在入門電影相關,加上以前選修課選過電影配樂,就大概談談電影中的音樂吧。分析一部電影中的音樂作品,可以從其起到的作用談起。
在電影中,很多時候音樂是沒有歌詞的,因此相當抽象、純粹。要務實地談音樂的「內容」,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像有歌詞的時候,音樂本身傳達的意義和情感比較明晰、具體。然而,對於一部影視作品來說,當音樂和影像有機結合時,意義更容易傳達。有一點要注意,影視音樂作品並不僅限於一首完整的歌曲(由人聲或樂器完整演奏),也指電影中應情節要求加入的配樂。一般的電影OST(Original Sound Track)中都可找到公開發行的配樂原聲。
電影音樂的理論變化很大,因此並沒什麼固定的賞析方式。
有人堅持電影音樂應有屬於自己的意義和尊嚴,甚至有人認為音樂應該主導影像。有一些導演提倡「純粹說明式」的音樂,這種音樂和影像的地位在影視作品中是完全相等的。比如一些經典的懸疑片中,一個人遭遇了緊急情況,或是一宗謀殺案在悄然進行中——此時此刻,演員的每一個動作(步伐、呼吸、神態變化等),其實都有相對應的音樂強調其懸疑性。比較經典的有Bernard Herrmann在著名驚悚影片《觸目驚心》(Psycho, 1959)中編制的「浴室殺人」場景配置音樂,極大地刺激了觀眾的聽覺,也成就了Herrmann這位電影配樂界殿堂級巨人。他自己說,《觸目驚心》三分之一的電影效果應歸功於配樂。
當然,也有人堅持,電影要以影像為主,音樂不可喧賓奪主。不過,大師級別的導演往往對電影音樂要求極高,因此也不惜重金和優秀的作曲家聯手。導演本身不一定要對音樂內行,他只需要認清電影某個部分需要的戲劇性就行了。至於如何將戲劇性融入音樂,就是作曲家的事了。導演和作曲家的合作關系不一而足,有的作曲家是看了粗剪(rough cut)之後立馬開始寫,有的則是看完細剪才動筆。大多數歌舞片的導演都是在開鏡前就與作曲家合作完成了片中音樂的製作,開拍前事先在錄音室錄好了,再拿給演員對口型。
電影音樂的具體作用有很多:
1. 在電影字幕升起時的音樂宛如序曲,能代表電影整體的精神和氣氛。
2. 某些音樂能暗示環境、階級或是種族群體。
約翰·福特(John Ford)的西部片擅用簡單的民歌,比如《紅河谷》(Red River Valley)被用於《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 1940)中,或19世紀西部開拓時代的宗教贊歌如《Shall We Gather At the River》。這種帶有濃厚鄉愁意境的音樂通常以開拓者的樂器演奏(如哀傷的口琴或某種手風琴之類的)。義大利電影也擅於運用抒情或情緒豐富多彩的曲調來反映其歌劇傳統,特別是Nino Rota創作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如《教父》(The Godfather, 1972)。
3. 某些音樂可以預示即將發生的事,讓導演能事先給觀眾一個心理上的警示,經典作品不得不再提到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驚悚懸疑片,通常都配上帶「焦慮性」的音樂,有時往往是虛晃一槍,有時卻爆發為一個高潮。
最經典的莫過於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Jaws, 1975)中鯊魚主題的配樂,堪稱史上最佳,這塊要詳細講講。鯊魚出現的主題其實結構比較簡單,也就是一兩個音一再反復,但是加上漸進層遞和由簡入繁的編曲手法,成功詮釋出大白鯊的冷血窺伺、神出鬼沒,和導演在攝影手法上以大白鯊為主觀的運鏡手法相結合,搭配出強烈的藝術風格和電影效果。
順便說一句,記得當時上課時老師還給我們聽了一下兩段不同的配樂,即「虛晃一槍」和「大白鯊出沒」,雖都製造出緊張效果,但其中節奏上的微妙差別,揭示著迥然不同的「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然而觀眾的情緒已被撩撥起來,完全被影片的節奏所控。
不同樂器的使用在《大白鯊》一片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Chrissie's Death》是影片一開場時,一名少女遭到鯊魚攻擊時的配樂:一開場時豎琴輕撩漫撥,白鯊的主題穿梭其間,隱約透露著一股神秘與殺意,緊跟著弦樂狂卷出突如其來的攻擊,雖然攻勢暫歇,然而驚魂未定,即刻一波又起,急鼓如雨中,少女遭到大白鯊無情的吞噬,最後一切歸於平靜,幽靜的海面上曙色初現,彷佛什幺也不曾發生過。然而一股未知與不安,卻在海潮深處回盪不已。豎琴是威廉斯在《大白鯊》中運用得很有感覺的樂器,流轉滑動的撥弦音色,很能詮釋出海洋的無垠多變,以及浪潮起伏間潛藏的狩獵與窺伺。《The Underwater Siege》中豎琴的運用更是令人驚艷,這一段音樂描寫白鯊攻擊捕鯊籠中的海洋學者,氣氛來勢洶洶,威廉斯舍棄以常見的管弦模式,來表現這一段猛烈且驚心動魄的襲擊,反而使用豎琴這種音質向來讓人覺得柔美的弦樂器,以洶涌如潮,一波接著一波的急弦,翻騰出綿密激烈的攻擊,佐以緊湊的打擊和回盪的銅管音效,將深海中的人鯊纏斗描繪的千鈞一發,令人屏息。
4. 很多情況下需要影片中角色約束或隱藏情感,音樂也常能暗示人物的內心狀況。這一點就不贅述了,是很常見的展現人物心理活動的藝術手法。
5. 音樂可控制情緒的轉換,也能使主導的情緒中產生或造成相反的效果。
在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的《鐵血雄獅》(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1951)中,主角在非理性的突發狀態下,從垂死同伴手中奪取旗子,投入激烈的戰斗中。為強調這個年輕人的愛國之心,配樂利用了美國軍歌的激昂。南北戰爭時,南方軍的掌旗兵受傷了,因痛苦而跌跌撞撞,旗子也破破爛爛,此刻,音樂轉成痛苦的輓歌,並逐漸轉為Dixie(美國南北戰爭時,南方流行的軍歌)的怪異扭曲版。主角原本激昂的鬥志掩蓋了受傷的痛苦,但因為音樂的轉換,觀眾和主角一樣,突然陷入了可怕的頹喪中。
相反地,像在影片《邦妮與克萊德》(Bonnie And Clyde, 1967)中的一段搶劫戲卻使用了鄉村式的五弦琴音樂,場面十分輕松有趣。很多影片中也常看到戲劇性不強的片段(如男女在街上漫步),卻配以天馬行空的狂想曲風,音樂濃烈、節奏輕快,與劇情產生巨大的反差。
6. 最後,也是最常見的一個作用,代表角色的個性,或者影片的主旋律。一首歌火了,帶動整部電影也火了,甚至於很多年以後,當人們談起這部影片時,經久不衰的是旋律,更是伴隨著旋律的那段記憶。好的主題歌往往勝過其片子本身,也往往是片子的濃縮。常見的還有「老歌新唱」,如Celine Dion和Clive Griffin為《西雅圖不眠夜》(Sleepless in Seattle, 1993)翻唱的上世紀40年代的老歌《When I Fall in Love》,更添韻味。
電影中的音樂作品用得是否恰到好處,是否別出心裁,只要以上的幾點起了作用(倒不一定是反映出導演的匠心獨運之處,但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從視覺和聽覺上給觀眾以共鳴與刺激,就可以說該音樂作品從某種意義上「傳達了意義」。
㈧ 音樂在影視劇中的作用有哪些
1、概括內容,深化主題:用音樂在影視作品中揭示作品的主題是編導們經常會用到的。他們用音樂的標題、音樂旋律、氣氛、情感、形象對作品或畫面進行揭示、刻畫和深化主題,同時,這還有助於作品藝術風格的形成。
2、描繪景物,交待環境:描繪性音樂是影視作品中最常見的一種,這種音樂主要是對畫面中的某種環境、景物和富有運動性的動作做某種描繪,把握畫面上呈現出來的視覺形象,通過相應的音樂形象來加以強調和渲染。
3、渲染氣氛,烘托情緒:渲染氣氛是通過音樂手法使氣氛更加濃烈,氣氛在音樂中較為概括,在畫面中較為具體,因此,聲畫結合緊密會使音樂氣氛更加具體化、形象化,會使畫面形象更為豐富、動人。
一般在電視劇戲劇沖突的時候,在感情氣氛最濃烈的時候,音樂的使用會增加戲劇性,成為感染觀眾、打動觀眾的契機。專題片為避免平淡,增加變化起伏,在整體構思的時候也會考慮畫面氣氛的變化,在片中氣氛濃烈的關節處,使用誇張和加重的手法給以渲染,讓聽覺給畫面應有的支持。
4、抒發情感:音樂都是在抒發情感,和具體的情節畫面結合抒發情感,是作品中人物有感而發,是人們內心活動的揭示,內心活動性音樂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關系是比較深刻的,因為這種音樂同影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音樂可以通過獨特的方式來體現豐富和復雜的感情狀態。
5、激發聯想,引發時空轉變:聯想是指由於某人某事物而想到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由於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欣賞音樂本身就是一個最富於聯想的過程,音色兩字,本身就是聯想而來,在影視作品創作過程中,要注意音色給人的聯想感。
如影片《菊豆》中那緩慢的,凄涼的,哀怨的,用那古樸,悠遠的,近似於人聲嗚咽的中國古代樂器塤吹奏的旋律,自然而然使人聯想到菊豆的命運和那社會的原始封建。
6、參與劇情,推動劇作作用:音樂在作品中的劇作作用,是指音樂不僅成為電視作品結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參與到情節中去,直接影響劇情的發展,也就是參與講故事。
7、助於形成畫面節奏,利於畫面組接,提示畫面段落:不同的節奏可以表達不同的思想內容和情感,音樂的表情性和風格特徵等,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節奏造成的。在影視作品中,音樂的節奏往往和畫面的節奏有機配合,來影響影視節奏。
㈨ 音樂在影視電影中起著什麼重要的作用
1、通過音樂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達到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電影的意義。
2、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鮮明生動,可以為電影加不少的分數。
3、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像出現,例如在困難的時刻預示勝利和希望,在順利的時刻預示艱苦挫折;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像出現,延展戲劇情緒。
4、引起一定時間(古代的或現代的)、空間(人類世界的或外空間)、環境(人間或仙境)的聯想。
5、加強影片的總的藝術結構。電影音樂雖然是分段陳述的,但是通過分段陳述的結構,能反映出影片總的藝術結構。
6、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像,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像的立體感。音畫結合可形成「四維時空」的運動著的立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