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說出感動你的一部電影音樂,為什麼 任意列舉出 5首你喜愛的電影歌曲(註明影片的國家和地區)
至尊無上
本片無論藝術品質如何,卻必須承認其有三個經典之處<情景和歌曲的完美融合>:
1.仇傑出獄見到自己的女兒被表兄一家虐待,悲痛萬分的場面以及王傑自創的歌曲<心痛>讓人為親情而動
2.仇傑送走華仔後,在一條秋風落葉的路景中,被槍擊,歌聲響起<忘記你不如忘記自己>/<冰冷長街--粵>,真是讓絕頂傷感,人生唏噓!
Ⅱ 經典音樂電影推薦,你最中意哪一部
以音樂為題材或主題的電影是同學們尤其是音樂生在學習之餘非常好的一種放鬆方式,漲姿勢、找靈感、聽故事全不誤。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幾部經典的音樂電影,也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海上鋼琴師》
雖然已經被推薦的爛了大街,但是《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必須坐鎮音樂題材影片的榜首。有影評稱其為「極端浪漫主義的史詩」,也就是說除了音樂本身,主人公1900與鋼琴的故事和「下不下船」的掙扎更像是對人性和人生的探討。
小編對主演蒂姆·羅斯的印象還停留在美劇《lie to me》中,但看完《海上鋼琴師》,就堅定地認為他是個鋼琴家了!也是real入戲~同時這部電影還刷新了小編的三觀——原來彈的太快,鋼琴是會起火的!
《悲慘世界》
不是純粹的音樂題材電影,卻因為其藝術性、音樂性和思想性被稱為「巔峰」。2012年,為紀念雨果誕辰210周年即《悲慘世界》小說發表150周年,音樂劇電影版公映,並在第85屆奧斯卡獎中榮獲8項提名3項大獎。
整部影片做的非常考究,足以見得導演的功底,演員也都是音樂劇出身,感染力超強,絕對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在這里想提一句的是,知乎上有關於音樂劇、歌舞片、音樂劇電影區別的討論,比較愛學(jiao)術(zhen)的同學可以去看一看。
《愛樂之城》、《雨中曲》
作為現象級刷屏電影,想必很多同學已經欣賞過《愛樂之城》了。小編覺得相比於音樂,電影里獨特的構圖、色彩的運用以及女主的服裝設計似乎更有藝術看點。關於夢想,關於愛情,關於遺憾,都可以在這部影片中找到。
早期有一部片子叫《雨中曲》,反映了好萊塢從無聲片到有聲片的過渡,被奉為歌舞片經典之作。《愛樂之城》與這部影片是一個類型的,而且其中有很多向《雨中曲》致敬的橋段,能耐得住寂寞看早期電影的同學們不妨嘗試一下。
《放牛班的春天》、《音樂之聲》
這兩部放在一起推薦是因為他們的主題都和教育相關(所以學音樂教育的同學一定要看),同時都是不管在音樂史還是電影史上具有標志性的電影。相比於其它以音樂為本體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更多關注音樂可以帶給人的改變和成長的意義,建議大家在「人生低谷」的時候拿來服用,一定能帶給你新的領悟和力量。
至於《音樂之聲》就更不用說,裡面的很多歌曲我們小學就已經耳熟能詳了,可以稱得上是「正能量」鼻祖了。而且最難得的是,不管什麼時候看都不會覺得它過時,隨時可以重溫。
《歡樂好聲音》
推薦到第五部,來個輕松愉快的一點的動畫。這部2016年剛上映的動物擬人化電影沒有像《瘋狂動物城》一樣被刷屏,和《縫紉機樂隊》一樣,裡面的熱鬧場景被一些人評判為空洞的炒雞湯。不過親測過的太醫小編覺得,電影里主角們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音樂style的設定還是非常有趣的。
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如果所有電影都要追求個深度和意義,那也太累了不是嗎?所以說,不想動腦不想思考的你,非常適合這部電影哦!
《歌劇魅影》
好吧,有深度的來了!你或許沒看過《歌劇魅影》,但你一定聽過它的名字也熟悉它音樂的旋律。作為一個世界級「大IP」,《歌劇魅影》可以稱得上是永恆的佳作了,自然也就擁有超多形式和版本。能夠跨越世紀的經典總是有它的特別之處,除了歌劇的音樂非常master以外,《歌劇魅影》的吸引力應該就在於人類對於神秘未知的好奇吧!
Ⅲ 你最喜歡哪一部電影的原聲音樂
《California Dreaming》 -The Papas
來自電影-<重慶森林>
All the leaves are brown,
樹葉轉黃
And the sky is gray
天空灰藍
I've been for a walk,
我散著步
On a winter's day
在一個冬日裡
I'd be safe and warm,
我會安全又溫曖
If I was in L.A.
如果這是在洛杉磯
California dreaming
加州夢
On such a winter's day
在這樣的一個冬日
Stopped into a church,
停步走進教堂
I passed along the way
穿過走道
Well, I got down on my knees,
我跪了下來
And I pretend to pray
並假裝祈禱
You know the preacher likes the cold
你知道神父喜歡寒冷
He knows I'm gonna stay
他知道我會留下來
California dreaming
加州夢
On such a winter's day
在這樣的一個冬日
All the leaves are brown,
樹葉轉黃
And the sky is gray
天空灰藍,
I've been for a walk,
我散著步
On a winter's day
在一個冬日裡
If I didn't tell her,
如果不是告訴了她
I could leave today
我今天就會離去
California dreaming
加州夢
On such a winter's day
在這樣的一個冬日
每次聽到這個首歌的時候,就能想起電影裡面王菲搖頭晃腦的樣子,然後自己就很不自覺的也搖晃起來。
「你喜歡聽這么吵的音樂?」
「對啊,吵一點挺好,不用想那麼多事啊。」
Ⅳ 1.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部電影配樂,談談個人感受 2.介紹一部中國作品和你對音樂的理解 (200字以上)速求
我最喜歡的是《恐怖分子》中的配樂,來自蔡琴的《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
迷戀蔡琴的應該知道,這是她早期專輯的一首歌。熟悉楊德昌電影的也會有清晰或模糊的記憶:1986年的《恐怖分子》片尾,砰然一聲槍響後,李立中頭倚澡池,鮮血流淌。此時,蔡琴那撫平心靈般的女中音由遠及近,慢慢襲來,無言以對。
很多人剛剛還沉浸在李立中的瘋狂復仇中,突然的槍聲驚醒了殘酷的夢魘,粉碎了我們期盼或者想當然的電影結局。
悲哀的弱者最後還是一無所有,他只能以無奈的方式了卻自己,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而私下總覺得「明知道我的夢到了盡頭,你不再屬於我所有」,這般情意綿綿的歌聲不會出現在楊德昌電影中,況且還是在結尾壓場。
那一年,楊德昌和蔡琴剛走到一起不久,影片是楊德昌《海灘的一天》、《青梅竹馬》之後的第三部長片。又有誰能料想到十年後,楊蔡彼此已是行同陌路。一切恰似昨日種種,卻覆水難收。
幕後製作
這是一個黑色而又發人深省的影片,故事講到最後,突然出現了一個轉折,到了最終我們才忽然發現,原來眼前發生的這一切都只是郁芬得獎小說里的情節而已,並不是真實的事件。可以看得出,自《光陰的故事》、《海灘的一天》以來,楊德昌對城市生活的懷疑與思考沒有變。
而他對現實主義的黑色顛覆也依舊沒有變,但他的電影卻變得逐漸犀利而悲觀了起來,原本的那般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發展到《恐怖分子》時,則成為更教人恐懼悲觀的軟弱道德行為,大都會五光十色的物質環境,只會更加劇這些個人的絕望與無助。
可以說,自此開始,楊德昌的電影才得以成為一個特立獨行的時代符號,成為一種極度富有現代主義批判色彩的城市聲音。在新電影運動開始以來,他的作品所為其帶來的沖擊力是驚人的,也是富有奠基意義的,如果沒有他的存在,相信我們今天所敘述的一切關於台灣電影的記憶都將淪為一具無骨之軀。
Ⅳ 一部電影的電影音樂的介紹
海總是載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希望或不堪回首……
《海上鋼琴師》敘述了一位誕生於海上的音樂奇才,出色不凡且極富爭議的一生。為《海上鋼琴師》操刀配樂的是世界電影界聞名和資深的義大利最具風格的作曲家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從處女作《法西斯分子》到去年的《西西里的漂亮傳說》,這位大師參與製作的各國電影配樂已不下400部了,故被音樂界冠以最多產的作曲家美譽。現時已經是70多歲高齡的他,仍擁有豐富的創作靈感和素材,在《海上鋼琴師》里,大師以鋼琴為主配合適當的管弦樂和室內樂創作出音色醉人、旋律美麗和風格雋永的迷人樂章。
在《海上鋼琴師》里,大師以鋼琴為主配合適當的管弦樂和室內樂創作出音色醉人、旋律美麗和風格雋永的迷人樂章。其中隨性的爵士音符隨處可見,出彩的配樂表現出這張大碟決不流俗的態度。同時這張原聲大碟還請來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等鋼琴獨奏家,演繹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散拍樂名家的代表作品。原聲大碟中,1900在滑動的鋼琴的上彈奏、與爵士樂大師鬥法機巧跳脫,精妙無比,尤其是他透過舷窗看到暗戀情人即興創作的那一曲「playing love」,更是溫婉細膩如喁喁私語,被公推為全片最動人樂章。全專輯最具吸引力的當屬顏尼歐·莫瑞克奈與前Pink Floyd樂隊大將Rogers Waters以及重搖滾樂隊Van Helen的當家吉他手Edward Van Helen,三巨頭首度合作的電影主題曲《Lost Boy Calling》(失去的呼喚),悠遠飄渺,增添幾許傳奇深度。世紀末回首世紀初葉最動人的海洋傳奇巨作已經誕生。
《海上鋼琴師》絕對是1999年最不容錯過的電影原聲帶之一,顏尼歐。莫里克奈以深情飄逸的典雅曲風,又一次擄獲觀眾與樂迷的心。這張原聲帶有些像是《新天堂樂園》與《四海兄弟》等作品的混合體,管弦的氣質承襲了《新天堂樂園》,《四海兄弟》抒情典雅的懷舊色彩,與幾許《鐵面無私》的繽紛飛揚,同時又加入了《四海兄弟》與《豪情四海》的復古爵士風情,而它又不僅止於此,莫里克奈在這張作品中也帶來許多嶄新而且動人的感受。一開場的1900』s Theme,是一個十分美麗的主題旋律,細致優雅的旋律性有如John Barry的唯美風格,然而當鋼琴登場的一剎那,你忽然知道這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莫里克奈又一次展現他將不同音樂體材合而為一的手法,在管弦最深刻動人的時刻,隨性而至的切入幾段即興浪漫的爵士鋼琴,營造出令人驚艷的效果,信手捻來間即將爵士音樂處理的這般瀟灑飄逸又深情動人,是十分非凡的感覺。
《1900』s Theme》是整部配樂的主軸,同時也是故事的Love Theme,莫里克奈在兩段戀曲《Track 7.16. Playing Love》與《Track 19.Silent Goodbye》中,將這個主題做了十分美麗的演繹,其中《Track 7. Playing Love》與《Silent Goodbye》的風格與《新天堂樂園》的Love Theme表現手法十分接近,《Track 7. Playing Love》帶了一股清新悠然的甜美,而《Silent Goodbye》的弦樂則鋪陳出懷念感傷的感慨,至於Track 16.是一首細膩抒情的鋼琴獨奏,布滿了深刻動人的款款柔情。另外比較非凡且十分搶眼的主題變化是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莫里克奈將主題由遙遠的懷念,變化出開闊飛揚,閃亮興奮的神采,雖然音樂本身和《鐵達尼號》全然不同,不過倒有幾分讓人聯想起《鐵達尼號》啟航時的高昂情緒,交響編曲的處理展現了一如《鐵面無私》的奔放與力量,不過感覺上,《海上鋼琴師》有更美麗的主題旋律,更豐沛的情感,與更富傳奇色彩的悠遠美感,這首作品又與最後一首配樂作品《Ship And The Snow》,形成一種前後呼應的整體色調,《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以燦爛興奮的神采揭開了一個傳奇故事的序幕,而《Ship And The Snow》則以深邃收斂的情緒為傳奇故事劃下休止符,不過其實那並不真正是一種」結束」的感覺,更像另一個開始,究竟所有的傳說最美的地方,正是在於它們並沒有確切的結局。整部配樂借著脫俗深刻的《1900』s Theme》,描繪出主角1900不凡的人生際遇與深刻的感情世界,因此,在原聲帶的結尾,莫里克奈與Roger Waters,Edward Van Halen等大師,更進一步將1900』s Theme改寫成真摯深邃,詩意動人的主題曲《Lost Boys Calling》,連手打造出今年電影主題曲的代表作。
就像所有中文譯名與」鋼琴師」有關的電影一樣,鋼琴演奏自然是電影配樂的一大重心,何況這部電影最初正名為」海上鋼琴師的傳奇」,所描寫的鋼琴家1900是一個飄迫於大洋間的傳奇爵士樂手,自然,在原聲帶中是少不了出色的鋼琴演奏,而且是爵士樂的鋼琴演出了。《自四海兄弟》以來,莫里克奈寫起二十世紀初的爵士音樂作品,向來就有鮮明出色的個人風格,1900』s Madness #1與1900』s Madness #2都是輕快俏皮,演奏出色又富有娛樂性的作品,而《Danny』s Blue》是一首慵懶閑散,情調迷人的藍調作品,是我個人最喜愛的作品之一,《A Goodbye To Friends》則有如感傷的呢喃,帶了一股落漠的愁緒。除了莫里克奈本人的創作外,也非凡邀請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等鋼琴演奏家,演出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當代名家的爵士音樂作品(The Crave與Peacherine Rag),營造出濃濃的時代氛圍,當然,古今作品對照下,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樂神韻的技巧之傳神,當然也不言而喻了。
而非爵士風格的鋼琴作品亦有精湛的發揮,除了上述將主題旋律以鋼琴獨奏演出的《Track 16.Playing Love》外,《Study For Three Hands》是一段流暢繁復的聯彈,《A Morzart Reincranated》是一段宛若夜曲般的舒適作品,氣質十分優雅,這兩段作品雖然風格大相徑庭,卻都有幾分古典音樂的格調。《而Track 3.12.The Crisis》則是一個比較沉靜憂郁的主題,《Nocturne With No Moon》也渲染著一種清幽沉漠的情緒,而且旋律十分美麗,與爵士音樂的活潑悠遊形成一股內斂的對比性。最後,Child是我一定要非凡一提的作品,是一個獨立的主題,也是整部配樂最甜蜜純真的作品,布滿了天真可愛的赤子之心。
莫里克奈的大師級地位早已無庸置疑,《海上鋼琴師》再一次印證其寶刀不老的實力,音樂風格輕易貼切的悠遊於各種領域間,讓古典的音樂技巧變得平易近人,直探人心,也讓通俗的音樂類型有脫俗的表現,而且完美的將各種音樂素材重新結合再造,又一次為樂迷與觀眾帶來新的音樂創意與音樂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師手筆。
Ⅵ 求一篇150—200字的「我喜歡的電影音樂
作文(我喜歡的影視作品) 從小到大,真正讓我喜歡的電影、電視劇並不多,得上百看不厭的只有兩個,一 是《西遊記》,一是《烈火中永生》。喜歡《西遊記》,無非是為了消遣,讓裡面的猴兒逗自己一笑罷了;而對《烈火中永生》的喜愛,則完全出於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震撼與感動。
《烈火中永生》我前前後後看過幾次。第一次看時,我大概不到十歲。當時並不懂得「革命」、「犧牲」等等詞彙的意義,但心裡已經有了一份崇敬英雄的情感。從那時到現在,我最崇敬的一直是江姐。
第二次看《烈火中永生》時,我多少成熟些了,對那段歷史也有了一些了解,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看過的幾部以紅岩英烈為題材的影視作品裡,《烈火中永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
從小到大,真正讓我喜歡的電影、電視劇並不多,得上百看不厭的只有兩個,一是《西遊記》,一是《烈火中永生》。喜歡《西遊記》,無非是為了消遣,讓裡面的猴兒逗自己一笑罷了;而對《烈火中永生》的喜愛,則完全出於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震撼與感動。
《烈火中永生》我前前後後看過幾次。第一次看時,我大概不到十歲。當時並不懂得「革命」、「犧牲」等等詞彙的意義,但心裡已經有了一份崇敬英雄的情感。從那時到現在,我最崇敬的一直是江姐。
第二次看《烈火中永生》時,我多少成熟些了,對那段歷史也有了一些了解,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看過的幾部以紅岩英烈為題材的影視作品裡,《烈火中永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
在影片開始不久,有一個情節,是江姐見到孫明霞。她微笑著問:「明霞,生我的氣了吧?」因為我一直沒看過開頭,在這個情節以前就沒看過了,所以不知江姐為何問了這句話(是否是因為組織沒有批准孫明霞去川北?)。但那種親切的微笑、親切的話語,一下就把她樸素、和藹、平易近人的品質體現了出來。
江姐看到城門上掛著丈夫頭顱的那一場,我覺得氛圍營造得非常好:淅淅瀝瀝的陰雨、三三兩兩的農民、高高聳立的城門,直到江姐看清了布告,這一切安排,直接營造了「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氛圍。
在江姐的性格中,最感染我的是她面對一切風險、考驗,直至酷刑與死亡時所表現出的那種樂觀鎮定、泰然自若。這一點在審訊、犧牲時都表現的尤為突出。
審訊那一場,江姐的沉靜和徐鵬飛的暴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上級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級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這一段話,聽起來莊重無畏。在這時可以感到,那群擁有著各色刑具、身強體壯的特務,在她這樣一位看似柔弱的女共產黨員面前,都顯得塵土一般渺小。滅絕人性的毒刑拷打之下,女英雄毫不屈服,讓我肅然起敬。還有一個細節讓我久不能忘:徐鵬飛說了一段話,大意是說江姐的丈夫死了,留下個小孩誰來帶?再過個三年五載,孩子長大了,怕是連爹媽也不認識。這時,江姐轉過頭背對敵人,我看到她眼裡似乎閃過一絲淚光。我能夠感受到她作為一位好妻子、好母親對丈夫、兒子深深的愛。
犧牲的那一場,幾次我都是含著眼淚看完的。《國際歌》音樂響起,悲壯!震撼!江姐換上旗袍,整理衣裝時的從容不迫,以及和許雲峰共赴刑場,向戰友們揮手告別的那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在我心裡凝成了永恆!
看到最後被囚的革命者們沖出牢籠,和解放軍擁抱、握手的場面,我有些辛酸。因為這畢竟只是一種美好的理想,心中始終忘不了大屠殺中300多人遇難的慘烈。
最後一次看《烈火中永生》是在2005年7月5日,就是一年前的這一天。之所以記得這么清楚,是因為在兩天後的7月7日,我走進了中考的考場。正因為心中那一份激動,考試中我絲毫沒有緊張,超常發揮考進了重點高中。在我的生活、學習里,毫無疑問,《烈火中永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這時我在初中最困難的一段時期里都沒有畏縮不前過。
遺憾的是,到現在我也沒能完整地看過《烈火中永生》,只能期待著下一次機會了。
Ⅶ 我最喜愛的電影:《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這部電影,我不知道看過了多少遍,自從我買了VCD影碟機之後,已經三十多年過去了,後來又換了DVD,每年我都會看上好幾遍。美麗迷人的風光,悅耳動人的歌聲,溫馨感人的故事,幽默有趣的情節,每次重溫,都是給心靈的一次撫慰,無論看了多少遍,都感動如初!也許我會年復一年的不斷地反復回顧翻看,它一定會是我這一輩子看的最多次數的電影。
故事發生在一個無憂無慮的見習修女和一個嚴厲的退役海軍艦長及他的七個孩子之間。22歲的瑪利亞是一個薩爾茨堡修道院里的見習修女,她活潑好動熱愛自然喜愛唱歌,卻總是給修道院不斷地找來麻煩,大家都認為她的性格不適合修女的生活。於是,當院長嬤嬤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尋求家庭教師的請求時,她決定讓瑪利亞去,也藉此讓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瑪利亞雖然不適合做修女卻是一位真正的天使,上校有一顆敏感善良的心,卻緊緊的包裹在冰冷的外表之下,他用管理艦隊的辦法管教孩子們,面對那七個難以馴服、古靈精怪的孩子,瑪麗亞就是一個拯救這個嚴肅地如同死灰一般的家庭的美麗天使,我覺得不必再浪費時間重復敘述故事情節,那太長了,網路那裡全都有。
有時候我在想,是什麼在吸引我反反復復的觀看《音樂之聲》這部電影?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的碟片也看過幾部,《貓》、《芝加哥》、《歌劇魅影》、《修女也瘋狂》等等,載歌載舞,音樂美妙,非常喜歡,卻從沒有激起過我要反復欣賞的意願。《音樂之聲》音樂真的是好聽,首首經典,風景美麗得讓人心醉,男主角性感女主角清純,幽默詼諧的喜劇色彩,簡單易懂的劇情、唯美清晰的聲音,純凈,溫暖,美好……。喜愛就像是灰燼堆砌的美麗城堡,看得見卻無法觸摸,只是輕輕地一拂,便成了塵埃漫天的碎片,抬眼望去都化作了晶瑩閃爍的滿天繁星,點點碎片捉在手中卻不知道最愛的在哪裡。是誰怎麼就拍出了這樣一部令人心折與心醉的電影?
這部1965年由美國著名導演羅伯特.懷斯根據百老匯的同名音樂劇進行改編的電影,一舉榮獲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十項提名並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寫下了好萊塢影壇歷史性的一頁,扮演瑪麗亞的朱莉·安德魯斯在此片中的優秀表演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提名。音樂與影像絕佳的契合,誕生了《音樂之聲》這般經典的光影典藏,整部影片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優美動聽、流暢生動的音樂,眾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人沉醉不已。很難相信,一眨眼五十多年就過去了,但其感染力依舊強烈如昔,值得一提的是,福克斯最新修復版的拷貝給了一個如此清晰的《音樂之聲》,全新數字修復畫面和聲音會讓你的心再次融化。不過我建議你一定要看英文原版,即使通過中文字幕,你也會領略到那些經過精雕細琢的台詞,韻律優美,節奏抒情,對白的聲音美麗、清冽、透明、穿透,充滿了藝術的美感。
《音樂之聲》影片一開始,緩慢流出的管弦樂與連綿起伏的群山、林中不時傳出的鳥鳴融為一體。遼闊秀麗的自然風光,女主人公瑪麗亞初次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交響樂恢宏壯麗的音響效果與阿爾卑斯山的自然風光相互融合,生動地向觀眾展示了美不勝收、和平寧靜的奧地利。音樂帶著我們掠過奧地利的山脈,河流,民居和草原,最後來到那片壯麗的阿爾卑斯山脈上的幽幽綠草地,修女瑪麗亞遠遠地奔來,展開雙臂唱出那首《THESOUNDOFMUSIC》,「我的心像小鳥一樣,從湖邊向森林中展翅飛翔,我像雲雀日日夜夜在高聲歌唱,當寂寞時候我就來到山崗~」,那歌聲來自風景如畫的奧地利薩爾茨堡,那是莫扎特的故鄉。
我喜愛電影里的每一支歌曲 ,從開始瑪利亞唱的第一支熱情真摯的《音樂之聲》,到院長嬤嬤與眾多修女用宣敘調的方式幽默有趣的演唱出對瑪利亞的看法,從歡快活潑的《哆來咪》到孩子們演唱的那首俏皮可愛的《晚安,再見》,從輕松詼諧的《孤獨的牧羊人》到無限深情的《雪絨花》。還有在月光的照耀下,艦長淡藍色深邃的眸子,深情地對瑪利亞唱出的真情告白「nothingcomes from nothing ,nothing ever could」,音樂之聲里的歌曲處處讓人陶醉。電影上映五十多年來,這些歌曲傳唱不衰,已經成為經典,我想它還會成為永恆。
電影里的劇情安排,畫面拍攝,優美的音樂和秀麗的風光,神奇無處不在。畫面為音樂增添了活力,而音樂又為畫面增添了光彩,整個畫面充滿了節奏感,《音樂之聲》堪稱音樂影片之精品。當我走在薩爾茨堡老城的街道、花園、教堂、廣場的時候,耳畔就會廻響起《音樂之聲》里美妙的歌聲,影片音樂與畫面在我眼前不斷流動,我彷彿看到瑪利亞提著吉他琴盒奔跑在薩爾茨堡的街道,她為自己唱歌鼓氣,瑪利亞帶著孩子們在城市裡穿梭,在山頂草地上奔跑,乘坐在馬車上唱歌,沿著薩爾茨河騎行,銀色月光下玻璃雨亭美輪美奐的剪影。
電影里值得贊嘆的地方太多了,對於一部已成經典的優秀電影,無論什麼樣的評論在銀屏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電影里我印象很深的有這樣一句話:當主關上門時,他會打開一扇窗。WhenLordcloses the door, somewhere he opens the window.那就不要再去看評論了,還是趕快打開屏幕去欣賞這部永恆的經典吧。
Ⅷ 一部美國音樂電影,兩個音樂狂魔的亂戰,是熱愛還是凌駕欲
講述音樂的電影有很多,真正用視覺觀察並展示音樂的則鳳毛麟角,《爆裂鼓手》絕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兩個音樂狂魔的亂戰。盡管後半段的編排沒有前半段神奇,而且除了打鼓,內曼的可謂一團遭,但電影仍然值得滿分推薦。節奏,劇情,表演都很棒。在我看來,這兩個人有些像小兩口,有些離不開彼此的感覺,只是缺乏充分有效的溝通,但也是個性使然,相輔相成,相恨相殺。影片的節奏推進如同其主題的爵士鼓一樣瘋狂不羈,一路狂high到底,中間有好幾部分都緊張得人手心捏汗。
另外,影片的視角極其客觀,導演把自己想要講的故事拍的熱血沸騰,並且刻意不引導大眾評論的方向,卻更加值得玩味人性。電影在高潮處戛然而止,恰到好醜,沒有對男主的未來,感情做過多的描述。因為男主已經突破了自己的極限,這就夠了,其實大部分人都像男主一樣被人鄙視,不被認可,但能像他那樣瘋狂,勇敢,甚至入了魔一樣恐怕沒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