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諾蘭的作品有什麼風格及藝術價值
諾蘭早期的成名作《記憶碎片》,醉心於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將之展示於電影。與之無關的東西,統統不管。拋棄不足於表達復雜行為的線性敘事,用天才的俄羅斯套娃式的敘事方式展示記憶的意義,從此他的電影被烙下「燒腦」的印記。沒有煽情、討好觀眾的義務,只負責用鏡頭,讓你洞察人性的另一面。
《致命魔術》把我帶入到一個奇幻的魔術世界,復雜的敘事剪輯營造了一個充滿懸疑的謎團,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結局讓你腦洞大開,深深震撼。
從《蝙蝠俠之黑暗騎士》開始,諾蘭將他的暗黑風格帶到漫威英雄,色調灰暗、厚重,擺脫了這類電影的低幼化的趨勢。
《星際穿越》中,我的淚點有兩個,父親庫伯離去時掀開毯子,以及在「五維空間」大喊「stay」,感同身受。
諾蘭到了好萊塢之後的作品,已經絕少使用他之前標志性的奇詭華麗的敘事方式,轉而用觀眾比較容易的線性敘事。少用冷僻素材,製造煽情,畫面考究,非凡的講故事的功底,這些,都讓他躋身好萊塢的一流的大導演。但他的面目卻在變得模糊,這也是一種妥協,一種選擇,是成功的代價。唯一不變的,還是他對事物的探究,對人性的拷問,對電影的那份偏執。所以,才有了《星際穿越》中「蟲洞」、「黑洞」、「五維空間」這些精彩模型,讓我們可以領略宇宙的壯闊和深邃。
Ⅱ 克里斯托弗·諾蘭電影風格備受爭議,你覺得如何
諾蘭在敘事藝術的表現上尤為突出,富有濃厚的實驗意味,變化多樣,被譽為是“帶來後好萊塢時代新時期變化的重要證明”,是對商業電影敘事單一化的有效消解。
克里斯托弗·諾蘭被廣大影迷稱之為鬼才導演,他也是好萊塢最具盛名的導演之一,諾蘭以獨立電影開始了他的導演之路,在好萊塢的世界裡始終堅持著自己的風格,他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拍攝技巧贏得了市場的好評,基本上每一部電影都會掀起一波熱映狂潮。諾蘭的影片不單單在各大電影節頻頻獲獎,同時也獲得了電影空間結構大師的稱號,即便是身處於類型化的好萊塢,諾蘭也並未妥協,依舊在自己的電影中不斷尋求創新與突破,為廣大影迷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獨特體驗,也真正做到了商業價值與藝術價值的平衡與共贏。本文主要從克里斯托弗·諾蘭電影的視覺與聽覺藝術風格兩個方面出發,對其經典電影作品進行了一番品評。
Ⅲ 如何評價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追隨》這部電影
非線性敘事手法的優點是什麼?諾蘭的這部處女作給了觀眾一個標准答案,那就是可以把懸疑片拍得更懸疑,短短70分鍾的驚天迷局類型片可以讓觀眾從始至終都以為是一部落入俗套的精分電影。
把電影片段進行碎片化處理,營造一種支離破碎的氛圍,卻不失邏輯性,這樣的拍攝手法也許只有諾蘭才能駕馭得如此完美。
Ⅳ 諾蘭的電影為什的那麼精彩
他用了短短6年時間,就打造出了3部現象級的電影;還沒有任何一個個人奧斯卡獎項,但在許多人心目中已經是神一樣的存在;他的名字會蓋過任何一位大牌演員的光芒,只要是他導演的電影,都會被預設成「神作」。
克里斯托弗·諾蘭,要說這個名字偉大,恐怕還為時尚早,但有如此之多優秀的作品,他誠然已經在偉大的道路之上。
他的電影特點非常鮮明,復雜的敘事結構,深挖引人深思的深層人性,堅持膠片拍攝的寫實理念,商業與藝術的兩者兼得,打破傳統的類型片革新等等,而這些特點,鑄就了這個獨一無二的克里斯托弗·諾蘭。
諾蘭電影為何能如此高分
如果要把所有導演的電影(長片)評分打個平均分,然後列個排名,諾蘭導演要是能排在第一,恐怕很多人也不會感到意外。無論是國內的豆瓣還是IMDb,他的電影基本都能維持在8分以上。能有如此高的評價,諾蘭到底是有什麼樣的法寶,俘獲全世界觀眾的心呢?
其實很大程度,就在他的幾個電影特色裡面。
1.對人類精神的探討
電影是人類文明的產物,自然不應該離開人類的精神。而諾蘭的電影也離不開這種精神內核,他最為成功的作品之二,《蝙蝠俠:黑暗騎士》(下稱《黑暗騎士》)、《星際穿越》,都是因為這種精神而讓作品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
《黑暗騎士》里的小丑之所以能夠成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派,除了演員的極致表演,其根源還是在於他把人類最深層的本性揭示了出來,這種看不見的本性在哈維·丹特的身上得到具體呈現,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兩個面之間掙扎,就像電影最後的兩艘船,是選擇炸死對方,還是選擇自我犧牲。也許根本就不存在善惡,我們人類生來就是這樣,有著自私的求生本能,又有著無私的大無畏精神,善惡本是一體,有所區別的只我們主觀的區分。
《星際穿越》則探討了人類最為可貴的精神,愛、探索精神。無論電影里的科學有多麼高深前衛,宇宙有多麼雄偉磅礴,最終還是要回到我們人的身上。如果我們忘記了我們自身最強大的精神力量,再發達的科技也無法阻止末日。
如果沒有這種觸動人心的感情,《星際穿越》也只能是一部優秀的科幻片,只能讓理科生激情滿滿,卻不能讓文科生有情懷共鳴。
所以諾蘭的電影能夠得到那麼多人的認可,是因為他找到了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擁有的卻又看不見的人性,並且激發了出來,我們也才能有如此強烈的共鳴,然後給電影打上5星。
2.對類型片的革新
人多半是喜新厭舊的,很多電影並不是不好,只是人們看膩了。諾蘭每一部作品都能獲得高評價,除了有精神內核支撐,同時也得益於他並不喜歡循規蹈矩。
你可以看到他的《記憶碎片》,用了一種幾乎前所未有的敘事結構;隨後接手的《蝙蝠俠》前傳三部曲,顛覆了人們對超級英雄片的古板理解;最新的《敦刻爾克》,又給戰爭片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他的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有我們絕大多數人所沒有見過接觸過的東西,這種新鮮感也促使了他的電影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有人說,詹姆斯·卡梅隆負責電影技術的革新,諾蘭則負責電影結構上的革新。但如果認真回顧他的電影,其實像《蝙蝠俠》系列,《星際穿越》其實都是普通的線性結構,他的創新絕對不只是電影結構上了,更是類型片上的革新,而《敦刻爾克》還對配樂上有大膽的創新嘗試。
諾蘭是一位創新者,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夠給我們帶來一部又一部的驚喜,為什麼他的最新電影都被影迷列為年度最期待作品之一。他真的有太多奇思妙想了,以至於他的作品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3.對懸念的奇妙設置
當然一部電影要獲得觀眾的喜愛,「好看」兩個字是非常重要的。而能不能「好看」,懸念的設置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諾蘭的奇思妙想還體現在懸念的設置上,這也讓他的作品觀賞性十足。
他常常會先暗示你答案,然後拋出懸念,然後利用各種手法來迷惑你,你可以根據他給出的一些隱秘線索,自己試著去探尋真相,最後等待結局的答案;也可以索性跟著他的節奏,跟著角色一起迷失,直到結局真相揭開,然後驚嘆地恍然大悟。
就連《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這樣可以其實靠砸砸砸就能取悅觀眾的超級英雄片,諾蘭也偏偏要在結尾來個大反轉;《敦刻爾克》這樣其實可以靠幾枚炸彈就能讓觀眾熱血沸騰的戰爭片,他也非得來個多線交叉敘事,來增加懸念,難怪有人覺得這不是戰爭片而是懸疑片。
既好看,又有新鮮感,還不缺我們人類的精神內核作為支撐,諾蘭的作品也有了讓人難以抗拒得魅力,再加上各種大牌演員的頂尖表演,這樣的電影真的想一個撲街的理由都難。
封神之路
諾蘭與許多牛逼哄哄的導演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上過電影學校,沒有正式學過任何電影專業。也許正是因為沒有太多傳統電影框架的限制,他的想像才得以最大程度發揮。
從他最早的短片《蟻蛉》,就能看出他的腦洞有多麼大了。
到了第一部比較正式的電影《追隨》,沒有任何贊助,僅僅憑著6000美金的成本和非職業演員的閑暇時間,就殺進了豆瓣Top250。
因為這部《追隨》,他也得到了好萊塢的青睞,《記憶碎片》也得到了廠商的大力支持,曾經出演《洛城機密》的蓋·皮爾斯成為了主角,還有《黑客帝國》的女主凱瑞·安·莫斯加入。
《記憶碎片》也成為了諾蘭打入好萊塢的敲門磚,這部電影也提名了兩項奧斯卡獎項。
不過,諾蘭很快就感受到了好萊塢並不是一個好混的地方,兩年後他接手了《失眠症》的項目,這是最沒有諾蘭特色的一部電影,哪怕有「教父」阿爾·帕西諾和「船長」羅賓·威廉姆斯,最後還是成為了他執導的最低分電影的長片,但這並算不是一部爛片,影片依然是優良水準。
幸運的是,2005年華納重啟的蝙蝠俠系列幾乎全權交給了諾蘭,從編劇,導演,到製片,諾蘭本人親力親為,一部《黑暗騎士》震撼了全世界,真正意義上的顛覆,真正意義上的重新定義,也讓他瞬間就成為了好萊塢的一線導演。
而在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期間,他還拍了兩部極具個人風格的懸疑燒腦片,一部《致命魔術》,豆瓣高達8.8分,苛刻的IMDb8.5分;另外一部《盜夢空間》,引發全城熱議,是繼《黑暗騎士》之後緊接著的一部現象級作品,這時候的諾蘭,已經讓全世界影迷開始頂禮膜拜了。
2014年的《星際穿越》一舉奠定了諾蘭的影壇地位,當時應該有許多人都沒想到一個喜歡玩劇情玩懸疑的導演,居然能拍出這樣一部浩瀚無比的史詩巨作,也很難預料,已經有兩部9分的現象級電影之後,居然還能超越自己,短短幾年就讓自己再上一個層次。
所以也不必驚訝諾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所謂的腦殘粉,許多電影人傾盡一生,也只有寥寥幾部獲得認可的作品,如果以評分作為參考,能有幾部8分以上的,就已經是優秀了,能有一部超過9分的,大概已經是成名代表作能吹一輩子了。
但是諾蘭在短短6年就有3部9分級別的電影,這是何等的壯舉。照這樣的態勢,《敦刻爾克》驚現「請跪著看」這樣的文章標題,其實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現實主義OR理想主義?
克里斯托弗·諾蘭似乎是個矛盾的人。他一方面在電影內容上不斷創新,一方面又在電影技術上刻板地堅守膠片電影;一方面讓電影更加真實化,一方面又有許多過於幻想的情節。
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一次畢業演講裡面,諾蘭鼓勵著畢業生們不要追逐夢想,而追逐現實,他一再強調現實的重要性,就像他一直堅持真實拍攝,盡量讓觀眾得到更加真實的畫面一樣。
如果他這般重視現實,但為何不是去拍紀錄片,去拍些現實題材的電影,反倒更多作品是與現實不太接軌的科幻片呢?而且在《黑暗騎士》和《星際穿越》的結局裡,更多的感覺是理想化的,如果是現實化,小丑真不一定會失算,庫帕也不太可能莫名其妙進入超立方體發信息給到女兒的。
重視真實感的諾蘭為什麼會設定理想主義般的結局?他到底是現實主義,還是理想主義?
也許,他是現實主義,同時也是理想主義。因為我們不能忽視現實,也不能沒有理想。
《蝙蝠俠》三部曲里的高譚市,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其實就是一個濃縮的人類社會,有小丑、貝恩這樣的極端份子,也有瑞秋、蝙蝠俠這樣相信高譚市能改變的人。
蝙蝠俠是個超級英雄,但同時也是個普通人,和以往的同類型電影不一樣,這個超級英雄沒有出場自帶光環,自帶BGM,還很容易受傷,會做出錯誤判斷,有他的體力極限,有他無能為力的時候。
但他有著崇高的理想,許多普通人都沒有的精神意志,他堅信高譚市的現實,最後可以改變,說白了,蝙蝠俠就是個理想主義者。
就像蝙蝠俠一樣,諾蘭的理想主義是基於現實的。蝙蝠俠是平凡人,是血肉之軀,但這個基礎上,有著理想化的裝備,和過人的意志。為什麼要有理想化的裝備和過人的意志呢?
因為蝙蝠俠需要改變歌譚市的現實。相信諾蘭也一樣的,他想要改變當前這個社會的一些現實。
而要改變現實,首先就要接受現實,如果你認為現實是假的,那何必去改變它?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諾蘭的電影非常貼近現實,大可強行設定背景的科幻片非要請來科學家做指導,從現實的科學理論出發,然後才在這基礎上去建立那些過於幻想的情節,而這些情節,並不是一種妄想,而是對現實的一種美好嚮往。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諾蘭電影的結局,是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因為他希望看到改變,希望人類能用愛穿越宇宙而不是接受現實走向滅絕,希望電影能夠對觀眾產生影響,對世界產生影響。
單純地相信現實,世界並不會因此變得更美好。也許正因為這樣,想要改變世界的諾蘭才更偏向於能夠具有更多想像空間的科幻題材,因為改變世界的,不是現實世界本身,而是人類無窮無盡的想像。
Ⅳ 《信條》是部什麼類型題材的電影
電影《信條》算得上是一部標準的動作片了。那麼這部電影到底會帶給大家怎麼樣的驚喜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其實說起這部電影的導演,相信很多人都十分的熟悉,那就是諾蘭。只要聽到是這位導演出片的電影,那麼在質量上一定是過關的,因為這部導演製作的電影沒有一部不是佳片巨作,比如說大家熟知的《蝙蝠俠》,《星際穿越》,《盜夢空間》等電影都是出自於這部導演之手。
為了使動作戲更加的真實,主演約翰·大衛也是拒絕用替身,所用的動作武打都要自己親自上陣,這樣才能夠讓電影呈現出來更加的真實,所以這部電影也是將科幻與動作的兩大元素神奇的融合在了一起,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讓觀眾能夠進一步的深入到這一電影中去思考和體會。
不得不說,這一電影也算的上是疫情之下的佳片,或許能夠帶動各地影院的票房業績,就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吧!那麼你准備去影院看這部電影嗎?
Ⅵ 逆轉時間拯救世界,如何評價諾蘭執導的《信條》
諾蘭電影有兩大特色:一個是對觀眾的智商要求比較高,一刷能看懂的人很少。第二點是音效非常勁爆,場面太過真實,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信條》這部電影處處有機關,片名也不例外。原文名《Tenet》是一個迴文詞,不管是正著讀還是倒著讀都是這模樣。這也預示著幾條人要通過逆轉時間來回到過去,拯救世界。IMAX巨幕看起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觀眾的腦海里卻布滿疑雲,看完電影後,智商160以下的腦袋都大了一圈兒。
電影開頭,古典音樂愛好者在音樂會上突遇襲擊,而主人公一句輕描淡寫的“只有坐在廉價座位的人”會被幹掉,這奠定了整部作品的沒有同情心的基調,好像拯救了世界,死幾個無關的人,並不是什麼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