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雪絨花》優秀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准備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雪絨花》優秀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雪絨花》是湘版13冊第一單元《唱出心中的歌》中的一首歌曲,是美國著名電影<音樂之聲>里的一首插曲.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題是湘版七年級第一單元的內容,讓初進中學校園的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音樂才華,盡情地歌唱,讓音樂老師發現人才,是本課的主要意圖.而且「熱愛祖國」是音樂頌唱不絕的永恆主題。
二、說目標
針對音樂課程價值的要求,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體驗為核心,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發展為根本,以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為目的,同時注重文化的傳承,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音樂感知、理解、分析、辨別等等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因此,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准確演唱歌曲中出現的八分休止符.了解四三拍的強弱規律,指揮手勢,了解<雪絨花〉相關文化,了解電影音樂的作用。
2、能力目標:優美、深情地演唱雪絨花,學唱英文版,和諧統一,自信大膽地表演.
3、情感目標: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對祖國深切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能以優美、深情、自信、大膽的歌聲演唱雪絨花。
2、教學難點:八分休止符的演唱,英文版的學習,用不同形式大膽自信地演唱。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享受音樂帶來的無窮魅力,我採用了情景創設法,啟發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
1、情景創設法:是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電影片斷,增進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們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豐富學生的情感能力。
2、啟發式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和鑒賞能力,發展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分組開展音樂活動,來豐富和提高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增進學生的群體意識,鍛煉學生的合作與協調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學法很重要,我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通過讓學生看、聽、唱、說、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表現、探究、合作,積極思維、主動探索,層層深入,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說教學准備
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有趣,我准備了多媒體課件和鋼琴,本節課的課件是運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而成的。根據本節課的需要,利用電腦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課件融視、聽效果為一體,既有文字說明、歌(樂)曲譜例,又有聲音圖象等音頻、視頻資料的播放,整個課件簡潔明了,操作靈活、方便,實用性強。
六、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設計了新課導入、聆聽、學唱、探究、音樂演唱會等五個環節。
1、導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師:同學們,花是每個人的最愛,你最喜歡哪一種花?為什麼?
生回答師補充:玫瑰花,代表愛情;菊花,代表懷念;百——代表幸福;康乃馨,代表健康——油菜花,代表奉獻。
師:今天張老師給大家帶來幾種花,而且是幾種特名貴的花,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它們都是某個國家的國花,請問,你認識它們嗎?
這是什麼花?是哪個國家的國花?牡丹、櫻花、鬱金香,引出課題《雪絨花》
2、聆聽:在聆聽《雪絨花》這個環節,先聽《雪絨花》在電影中第一次出現,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整體情緒,引導學生感受3拍子的旋律起伏及強弱規律,學習3拍子的指揮技巧,教師總結歌曲所表達的意義;第二遍聆聽是聽教師的范唱,引導學生感知歌曲分為幾部分,每部分是用什麼樣的情緒來演唱的?通過學生充分的聆聽,積極的表述自己的體驗,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接下來學唱歌曲奠定良好基礎。
3、學唱:為了在學唱的過程中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演唱時的自信心,使他們在唱歌中享受到快樂,我把重難點的解決都融入到學唱歌曲這個環節中。
(1)演唱前指導學生唱歌時正確的方法,微笑著唱歌,口腔打開、嘴巴張開、讓口裡的水能流下去,科學用嗓、均勻的運用氣息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然後跟鋼琴伴奏用WU哼唱《雪絨花》的旋律,引導學生在哼唱旋律時感受旋律的變化並分出A、B兩段,接著A段通過唱譜子、小組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體驗的同時找出相同旋律的樂句唱一唱並感受A段旋律抒情、平穩、起伏小的特點,然後通過模唱,師生接龍等方法唱譜填歌詞,使學生掌握A段旋律。
(2)接著以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感受B
段旋律活潑、起伏較大的特點,並找出歌曲節奏發生的變化,出現了八分休止符,通過引導學生打節奏、唱譜子來解決這節課准確的演唱八分休止符這個難點,然後還是通過模唱,師生接龍等方法唱譜子填歌詞,使學生掌握B段旋律。
4、探究:播放在影片《雪絨花中》第二次出現的場面B,(教師講解:在德國侵佔奧地利時,馮特拉普上校不願意為納粹德國服務,准備離開祖國,擺脫德國的控制。在告別祖國的演唱會上,面對侵略者,面對眾多的奧地利人們,上校再次唱起《雪絨花》,由於內心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他聲音哽咽了,他的情緒影響了在座的每一個奧地利人,會場里所有的奧地利人無畏侵略者,一起唱起了《雪絨花》。會場上的氣氛達到了高潮)
探究1:《雪絨花》二次出現,分析場景,分析主題。
探究2:電影音樂的作用,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反映人物內心變化、抒發人物感情、表達電影主題。
5、音樂演唱會:師:多麼熾熱的愛國之情!多麼動情的演唱!情境的渲染,語言的描述。學生怎能不想渲泄內心的情感,飽含著深情地去演唱這首優美動聽的歌曲呢?讓我們一起用自己的方式來演唱《雪絨花》,小小演唱會現在開始!讓學生在演唱《雪絨花》的基礎上按座位分組進行創作表演,教師伴奏,學生通過齊唱、重唱、領唱、嘗試唱英文版、歌伴舞等形式表現歌曲,使整節課達到一個高潮,在創作和表現的過程中不僅增進了對音樂的興趣,還鍛煉了自己的合作與協調能力,表演結束後各組進行相互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最後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盡情的享受了音樂帶來的樂趣,學習了優秀的電影插曲《雪絨花》,當你發現其他優秀的電影音樂的時候,請你把它用自己的表演方式介紹給大家,好嗎?最後讓我們站在雄偉的阿爾卑斯山之顛,伴著藝術家們的音樂,讓我們一起深情地演唱《雪絨花》。音樂中結束課程。
我的說課完畢,請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一、說內容:
八年級《雪絨花》,主要教學內容是唱《雪絨花》,欣賞《Do-Re-Mi》、《孤獨的牧羊人》
二、說教材:
歌曲介紹:《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著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採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 ,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託了主人公對親人、對家鄉深深的懷念和祝福。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指導學生用優美的聲音唱好歌曲,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本課中,還有兩首情緒歡快活潑、演唱形式多樣的欣賞歌曲,因此本課第二個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欣賞電影《音樂之聲》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緒,擴大音樂視野。
三、說教法、學法:
1.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作品的意境、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熱情,本課教學環節進行如下設計:介紹電影劇情——聽《Do-Re-Mi》——猜謎雪絨花——學唱歌曲——欣賞片段《孤獨的牧羊人》。
2.本課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欣賞電影片斷為手段,引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注重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方面進行對比,拓展學生思維。
3.在學習歌曲時,以教師語言啟發為主,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通過操作、歌唱比較分析歌曲旋律,使學生能夠唱准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並通過演唱歌曲,再從歌詞中感受旋律,以表達歌曲的情緒。
4.始終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在欣賞電影片斷和聽老師演唱前,都先向學生提出的要求和問題,讓他們明確欣賞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雪絨花》這首歌曲的旋律許多學生都很熟悉。八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大了一些,音樂課的氣氛已不像小一點的孩子上課好調動,我安排了由教師抑揚頓挫的語氣講故事,70多年前的.奧地利薩爾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性格活潑、美麗善良,喜歡唱歌,會彈吉它。一天瑪麗亞來到一位退役的海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上校的七個孩子很調皮、每次家庭老師都會被他們氣走,瑪麗亞是他們的第十二為老師,她用愛心與音樂和七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瑪麗亞教會了孩子許多歌曲,使孩子們受到良好的教育,並得到慈母般的溫暖。介紹《音樂之聲》的劇情入手,講到這里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影片產生好奇感,自然過渡到聽電影中瑪麗亞教孩子們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謎導入歌曲:一說到猜謎,學生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圖片,讓學生猜植物,我再介紹雪絨花的得名。《雪絨花》的歌聲隨著影片的放映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我們看歌詞(多媒體出示歌詞)你能試著把歌詞中人們對雪絨花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嗎?學生帶著自己對歌詞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3.學唱歌曲:
(1)首先聽老師演唱歌曲,再帶問題聽音樂,回答老師的問題看看這首歌的調號和拍號,幾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什麼?學生通過反復聆聽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決剛才的問題,再通過用「lu」哼唱旋律後,讓學生提出節奏有不太順的地方,老師拿節奏卡片指導練習八分休止符用「噠」演唱節奏,再讓學生唱准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
(2)在進行歌曲處理時,也是從歌曲所表達的主題,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啟發,以使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緒。學生唱好歌曲後我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將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聲很動人!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現很重要」。指導學生把三拍子的強弱關系唱得明顯一點。
4.拓展感受:學生唱好歌曲後我發給學生英語歌詞,我用英語演唱歌曲,讓學生欣賞後說說英文發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學生產生也想用英語學唱歌曲的願望,我給學生介紹漢語、英語發音的不同,英語里有些音要連讀。教讀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單詞後。讓我們帶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跟著音樂伴奏分別用中文和英語演唱《雪絨花》。
5.欣賞電影歌曲片段。
說教材:
本課的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絨花》,下面就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設計五方面談談我的課堂教學構思:
《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採用四三拍子和中速,格調優雅恬靜,情緒起伏不大。
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教學目標和我對教材分析,我制定如下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熱愛影視音樂,初步了解多聲部合唱。
2、能力目標:學會用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雪絨花》,並用和聲效果演唱兩個聲部的《雪絨花》。
3、情感目標:體會主人公演繹《雪絨花》的情感並能以滿懷熱情的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說學法:
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順利突破難點,掌握重點,我准備引導學生採取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聽唱感知,整體把握音樂。主要是通過聽、唱的手段來感受內涵、體味情感,讓學生理解感受影視音樂的作用。
2、對比分析,讓學生在另一種風格的影視歌曲里充分調動積極性,了解影視歌曲在電影中所表現的情感及作用。
3、親身體驗,驗證結論將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結論運用於實踐,從而實現能力目標。
說教法:
1、視覺法:
在樂曲欣賞的同時,配以電視劇照,給學生視聽結合,這樣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有利於學生理解和分析影視音樂。
2、體驗法:
音樂審美必須要求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在教學中我准備創設情景,讓學生以相同的劇情體驗恰當和不恰當的音樂對表演的作用。
教學環節:
在對教材具體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制定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1、導入環節:上課後,重溫《音樂之聲》故事概要並提問有一首歌曲在電影中出現兩次,並有不同情感的歌曲是什麼?
2、新課環節:
1)帶上自己的理解朗讀歌詞,再聽伴奏朗讀並思考其節奏型。
2)用手打出3/4拍子,並分析3/4節奏的速度情感。
3)按各自嗓音條件分高低聲部,跟鋼琴學唱二聲部歌曲《雪絨花》。
3、深入環節: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在影視作品中對劇情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我選取了歌曲《雪絨花》在電影《音樂之聲》中兩次出現的不同效果來讓學生對比分析。
欣賞《雪絨花》插曲一:上校和他的孩子們,還有家庭教師,一場家庭派對上演。《雪絨花》的欣賞與思考:在演唱速度,力度和音樂情緒上是怎樣的?體現一種怎樣的氛圍,
總結:優美、抒情很溫馨的家庭氛圍。
欣賞《雪絨花》插曲二:在劇末,二次世界大戰時,奧地利被德國佔領,上校一家面對敵人槍口,在晚會上又唱起了這首《雪絨花》。這段音樂,慷慨激昂,歌曲使人的心都沸騰了,全場一起高唱令人震撼,歌曲激起人們對侵略者的仇恨,喚起奧地利人們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4、拓展環節:播放影片中另一首插曲《do—re—mi》,進行比較,分析其節奏型,比較兩首風格情感。
5、創編環節:
完成歌曲節奏型改編游戲,鞏固節奏樂理知識,並調動同學能動性。
小結:總結今天所學到的歌曲,《雪絨花》這首歌曲,總結優點,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布置作業。
② 小學音樂雪絨花說課稿
小學音樂雪絨花說課稿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我精心為你整理了小學音樂雪絨花說課稿,希望對你有所借鑒作用喲。
一、說內容:
人教版教材七年級《雪絨花》,主要教學內容是唱《雪絨花》,欣賞《Do-Re-Mi》、《孤獨的牧羊人》
二、說教材:
歌曲介紹:《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著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採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託了主人公對親人、對家鄉深深的懷念和祝福。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指導學生們用優美的聲音唱好歌曲,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本課中,還有兩首情緒歡快活潑、演唱形式多樣的欣賞歌曲,因此本課第二個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欣賞電影《音樂之聲》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緒,擴大音樂視野。
三、說教法、學法:
1、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的體驗作品的意境、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參與積極熱情,本課教學環節進行如下設計:介紹電影劇情--聽《Do-Re-Mi》--猜謎雪絨花--學唱歌曲--用英語演唱--欣賞片段《孤獨的牧羊人》。
2、本課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欣賞電影片斷為手段,引導學生們在欣賞過程中注重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方面進行對比,拓展學生們思維。
2、在學習歌曲時,以教師語言啟發為主,培養學生們自學的能力,通過操作、歌唱比較分析歌曲旋律,使學生們能夠唱准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並通過演唱歌曲,再從歌詞中感受旋律,以表達歌曲的情緒。
3、始終注意引導學生們的思維,在欣賞電影片斷和聽老師演唱前,都先向學生們提出的要求和問題,讓他們明確欣賞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雪絨花》這首歌曲的旋律許多學生們都很熟悉,。七年級的學生們由於年齡大了一些,音樂課的氣氛已不像小一點的孩子上課好調動,我安排了由教師抑揚頓挫的語氣講故事,70多年前的奧地利薩爾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性格活潑、美麗善良,喜歡唱歌,會彈吉它。一天瑪麗亞來到一位退役的海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上校的七個孩子很調皮、每次家庭老師都會被他們氣走,瑪麗亞是他們的第十二為老師,她用愛心與音樂和七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瑪麗亞教會了孩子許多歌曲,使孩子們受到良好的.教育,並得到慈母般的溫暖。介紹《音樂之聲》的劇情入手,講到這里一下子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對影片產生好奇感,自然過渡到聽電影中瑪麗亞教孩子們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謎導入歌曲:
一說到猜謎,學生們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圖片,讓學生們猜植物,我再介紹雪絨花的得名。《雪絨花》的歌聲隨著影片的放映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我們看歌詞(多媒體出示歌詞)你能試著把歌詞中人們對雪絨花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嗎?學生們帶著自己對歌詞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3、學唱歌曲:
(1)首先聽老師演唱歌曲,再帶問題聽錄音,回答老師的問題看看這首歌的調號和拍號,幾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什麼?學生們通過反復聆聽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決剛才的問題,再通過用「lu」哼唱旋律後,讓學生們提出節奏有不太順的地方,老師拿節奏卡片指導練習八分休止符用「噠」演唱節奏,再讓學生們唱准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
(2)在進行歌曲處理時,也是從歌曲所表達的主題,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對學生們進行啟發,以使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緒。學生們唱好歌曲後我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將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聲很動人!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現很重要」。指導學生們把三拍子的強弱關系唱得明顯一點。
4、拓展感受:
學生們唱好歌曲後我發給學生們英語歌詞,我用英語演唱歌曲,讓學生們欣賞後說說英文發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學生們產生也想用英語學唱歌曲的願望,我給學生們介紹漢語、英語發音的不同,英語里有些音要連讀。教讀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單詞後。讓我們帶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跟著音樂伴奏分別用中文和英語演唱《雪絨花》。
5、欣賞電影歌曲片段:
學生們已經學唱好歌曲後,我繼續介紹在一次家庭音樂會上,瑪麗亞和孩子們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戲,把歌曲《孤獨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們一起看一看這個電影片斷。(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們通過分析比較,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有一定的了解,正是有了這三首優美動聽的歌曲貫穿於整部電影,才使《音樂之聲》更加吸引人。音樂課帶給我們快樂、歡笑、願同學們都能唱出歌曲中對祖國的愛。最後回到本課的重點《雪絨花》,學生們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們能夠領略到音樂的無窮魅力,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③ 求教《音樂之聲》影片經典賞析
1、《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 的泰斗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寫而成的。
《音樂之聲》於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為五十年代百老匯公演時間第二長的音樂劇。但是1965年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拍的電影版《音樂之聲》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數百萬觀眾的喜愛。 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
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電影《音樂之聲》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
特拉普男爵生於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當時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父親是海軍上校,他也想獻身海軍事業,所以參加了皇家海軍學院。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海軍上校時,就被任命為U6潛艇的指揮。一戰時,一艘法軍潛艇被特拉普的潛艇擊沉。1918年,國王約瑟夫一世提升他為海軍少校。 戰爭結束後,奧地利失去了海岸線,不再需要海軍。特拉普上校不僅失去了職位,還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給他7個孩子照顧。
瑪麗婭生於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約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養母,她們住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嚴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後,進入了四年的國立師范學院。 瑪麗婭原來是社會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但是在大學期間,一位著名的神父開始給她布教,改變了瑪麗婭的生活和信仰。 瑪麗婭加入了薩爾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為一個修女。修道院決定讓瑪麗婭離開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師,照顧他的一個患風濕熱的女兒。
一年後,孩子們要求他們的父親設法留住瑪麗婭,他們甚至建議他應該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歡我!男爵回答說。於是孩子們自己去問瑪麗婭。因為瑪麗婭說,是,我喜歡他。他們訂婚了。她再也沒回修道院作修女,於1927年11月26日嫁給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兩個女兒。
1935年,瓦茲內神父走入了他們的生活。他使音樂成為他們一家的愛好。他們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純美的歌聲使他們在1935年的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上獲得了合唱比賽第一名。他們曾在大蕭條時期失去了所有的錢財,此後他們被邀請做歐洲巡迴演唱會。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奧地利,特拉普寧可丟掉物質財產,也要留住尊嚴。他們離開了薩爾茨堡市郊的別墅和一切財產,前往美國。
1938年9月,他們到達紐約。途中第10個孩子出生了。瓦茲內神父也和他們同行到美國,在他的指導下,唱歌成了他們的職業,特拉普家庭合唱隊漸漸揚名。 二戰後,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個音樂慈善組織: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社,為祖國奧地利發送了無數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費爾蒙特的一個鄉村裡買了一個大農場,這兒和他們思念的奧地利薩爾茨堡的風光相似。他們給他們的房子取名為「一顆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後院的家庭墓地里。 當他們結束了20多年、30多個國家的演唱生涯時,他們把他們的奧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場大火燒毀。他們立即決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設計很現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瑪麗婭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邊。
本片在當年成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賣座紀錄的歌舞片,這部經典巨作曾獲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影片剪輯五項大獎。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上映,片中美妙的音樂至今仍廣為傳唱。影片的譯名在各地大相徑庭:在中國香港,它被譯成《仙樂飄飄處處聞》;台灣地區譯名則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靈深處的音樂》;西班牙譯成《笑與淚》;阿根廷的譯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國,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夢》……譯名不同,音樂卻同樣動聽,人們對它的喜愛可見一斑
④ 九年級下《音樂之聲(節選)》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1.學唱《雪絨花》
2.表演《哆來咪》
3.欣賞《孤獨的牧羊人》
二、教材分析 ? 1、歌曲背景?《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著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 2、歌曲分析?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採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 ,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寄託了主人公對祖國深深的祝福。
三、教學目標 ? 1、 學會用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雪絨花》?能以滿懷深情的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德育目標:通過欣賞《音樂之聲》中的三部插曲,讓學生明白:只有和睦相處,才能有和諧的家庭、班級、校園。2、通過學習三拍子以及分組體驗?達到能感知音樂要求。
四、重點與難點 ? 1、感受三拍子的強弱律動感?並能在歌曲中很好地表現出來。 2、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具 ?吉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演唱一段旋律讓學生聽辨,引起學生探知的興趣並導入課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符合初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興趣很快的集中到課堂上進入教學氛圍,由此引入教學內容,學生們參與游戲的興趣很高,也很開心,雖然不能夠一次猜准,但是學生們都能積極動腦思考,師生間的互動很好,課堂氣氛活躍。
2、介紹《音樂之聲》的創作背景和故事情節。
師:同學們對《音樂之聲》中的歌曲印象深刻的有哪幾首?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課堂實踐。
生:《哆來咪》。
二、展開課題
1、把學生分成七小組,每一組演唱音階中的一個基本音級,並組織學生用和諧統一的聲音練習一遍:Do-re-mi-fa-so-la-ti-do 。師生配合共同演唱《哆來咪》。
2、還有一首好聽的歌曲,是這個家庭教師為了改變上校的教育方式,而舉行了一次家庭音樂會,在這場音樂會中,他們創編了一場木偶劇《孤獨的牧羊人》,下面我們來欣賞這首歌曲。
三、拓展實踐
1、師:同學們在孩子們生動活潑的表演中一同感受了音樂帶來的歡樂和溫暖。假如我們在欣賞這幕木偶劇時沒有電影配樂,大家試想下會是什麼感受?(引導學生創新思維)下面由同學們和老師一同合作來給消聲的木偶劇配樂。
由老師和學生合作給電影配樂,讓學生直觀感受電影音樂的作用和須要。在師生合作中促進學生的感知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2、范崔普上校被瑪利亞和他的孩子們的表演所打動,他抱著吉它和他的孩子們一起演唱了我們所熟知的歌曲《雪絨花》。
四、學習新授
1、師抱吉他用中英文示範演唱一遍《雪絨花》,請學生說說上校在電影中第一次演唱《雪絨花》的情境和情感表達。引導學生理解故事主人公第一次演唱的感情,為後面的內容作鋪墊。
2、請學生模唱一遍英文歌詞,注意Edelweiss 、 greet、Blossom 、bloom、Bless 等英文發音。師:雪絨花有名雪絨草,是奧地利國花,雪絨花象徵勇敢,因為它生長在環境艱苦的高山上,上校唱了這首歌,表達了贊美和熱愛祖國之情。
3、歌曲處理:(學生討論如何來演唱)
體會三拍子的節奏韻律,認識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強-弱-弱。學生發言比較積極,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自己的想法,從不同的角度(歌曲表達感情、演唱時的情緒等)對樂曲加以分析,雖然語言不是很專業,但是說的都比較正確。
4、重點指導
播放電影片段:A(父親在家中為孩子們演唱)
師:同學們請你們跟隨上校一起演唱,那麼通過觀看和演唱,你覺得父親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
生:隨電影音樂一起演唱。
生:a:我感覺當時的心情很高興,因為他回家看到自己的孩子為他唱了那麼好聽的歌曲
b:上校他很幸福,他的歌聲也很優美,看他的表情好象看著什麼美好的東西似的很慈祥。
電影片段B(逃離家鄉,在薩爾茨堡演出時)
師:同學們下面請你再次和父親演唱這首《雪絨花》仔細想想和第一次演唱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隨音樂演唱
生:a:我感覺父親這次演唱不象剛才那麼高興了,而且好象很悲傷。
b:這次爸爸演唱時我看到有一個地方他都唱不下去了,好像特別的激動……
師:這時候歌曲演唱的情緒比第一次在上校家中演唱有什麼不一樣??
生:更加激動?更加愛國?
師:讓我們再次用激動飽滿的情緒唱一次。
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體驗了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感受了歡樂有趣的《哆來咪》,欣賞了幽默風情的《孤獨的牧羊人》,通過這三首曲子,我想讓同學們明白,只有和睦相處,才能有一個和諧的家庭,和諧的班級,和諧的校園。音樂課帶給我們快樂、歡笑、願同學們都能唱出歌曲中對祖國的愛。
一、設計思想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本節音樂課以學習演唱《雪絨花》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通過感受音樂、演唱音樂、體會情景、分析人物等方面來培養學生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從而使學生理解音樂深層所表達的愛國主義的情懷,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態度,堅強的品格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2、以音樂特點為中心,重視學科綜合
鑒賞和演唱優秀歌曲作品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對音樂作品的形式、情緒、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學生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陶冶、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通過多學科的整合功能達到和諧統一的教育目的。
3、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能力,重視音樂實踐
本節課從音響出發,以音樂為本,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倡導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為終身學習和享受傳統音樂奠定基礎。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創造意識,從而獲得審美體驗和音樂創作相結合的統一,將腦海中的音樂想像通過各種形式與音樂傳導的音樂語言相輔相承。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來表現音樂場景,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地探索聲音、體驗音樂,並在相互的合作配合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設計思路:
(一)分析教材
本節課選自義務教育標准音樂實驗教材《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第13冊第六單元《雪絨花》。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有很多十分著名的插曲,《雪絨花》就是其中之一,該音樂劇在1965年被改編成為同名電影,同年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歌曲為C大調、3/4拍,歌曲旋律優美、曲調朴實感人,帶有濃厚的奧地利民歌風格,和深切的愛國情懷。
(二)分析學生
通過對學生年齡特點、掌握的音樂知識情況、及他們的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分析,為教學設計作好准備,本節課的授課對象為初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在12歲左右,這一年齡段的學生還處於少兒階段對新鮮事物非常感興趣,充滿好奇心,對於各種問題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們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音樂知識,歌曲《雪絨花》的學習內容也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涉及的相關知識內容比較廣泛,所以在教學設計上通過各種方式(如:游戲、律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歌曲《雪絨花》的旋律特點比較受到女同學的認可,為了使男同學對學習內容同樣感興趣,在教學設計上充分挖掘了教學內容中男同學的興趣點(如:雪絨花特殊的高原生長的環境,以及特拉普上校軍人的高尚品格等)。
⑤ 《雪絨花》優秀的教案設計_《雪絨花》優秀教案
《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優秀教案的制定能夠使得教師們更加順利的在課堂上授課,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雪絨花》的優秀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雪絨花》教案設計一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悠長的氣息和優美的聲音演唱《雪絨花》,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2、通過學習歌曲,達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
3、通過學習三拍子以及分組體驗,達到能感知音樂要求。
重點與難點:
1、能有表情的演 唱歌 曲為重點。
2、學習三拍子以及分組體驗,進而能感知音樂為難點。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放磁帶《哆來咪》的音樂進教室,師生互相問好
(二)、 故事 導入:
進教室時同學們聽到的是什麼歌?喜歡這首歌嗎?你知道這首歌的來歷嗎?(美國電影《音樂之聲》插曲)。《音樂之聲》這部電影還有一首比《哆來咪》更受歡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絨花》。想聽《音樂之聲》和《雪絨花》的故事嗎?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講講
《音樂之聲》的故事發生在70多年前的奧地利薩爾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活潑善良,會彈吉它,喜歡唱歌。有一天,瑪麗亞來到一位海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間,她教上校家七個沒有媽媽的孩子學會了許多歌曲,通過歌唱,她還和孩子們結成了好朋友。《哆來咪》就是其中的一首。當上校回家時,瑪麗亞和孩子們用甜美的歌聲迎接她。上校很感動,他也邊彈吉它邊演唱了一首歌。同學們猜猜,上校唱的什麼歌?對,就是這首《雪絨花》。從上校的眼神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幸福安寧生活的熱愛之情。後來,瑪麗亞成了七個孩子的媽媽。不久,德國納粹分子佔領了薩爾斯堡。上校為了不背叛祖國,決定舉家逃亡。在音樂節上,他們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絨花》,當這首象徵著祖國幸福、生活安寧的歌曲回盪在劇場時,聽眾非常激動。他們懷著對祖國必勝的信心,一齊高唱起來,歌聲使敵人膽戰心驚
(三)、 學唱歌 曲:
1、了解了電影概況,想聽老師用中文來演唱這首歌嗎?
2、(在音樂背景中提出問題)
歌曲通過對“雪花”的贊美,表達了主人公什麼情感?(表達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寧的生活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之情。)
3、那就讓我們跟隨著電影中的人物一起走進《雪絨花》這首歌中,感受歌曲所表達的真摯情感,並且大家可以邊聽邊輕輕地跟哼唱。
4、有了大家情感上的投入,很多同學已經能跟著唱了。那就讓我們最和諧、最抒情的歌聲、完整地來唱一遍這首歌
5、唱得真不錯,太棒了!你們覺得還有那些困難的地方?
(五)、口琴練習(有條件的班級可以試吹《雪絨花》)
《雪絨花》教案設計二教學目標
1、通過歌曲的演唱,表達對祖國的祝福與熱愛之情。
2、在聆聽的過程中感受歌曲的情緒與風格。並能以優美深情的歌聲演唱《雪絨花》。
3、自編動作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節拍特點。
教材分析
《雪絨花》是一首抒情歌曲。歌曲運用中速(或緩慢)及優美的情調,以雪絨花“小而白,純又美”的形象來表達人民對祖國的祝福的一片純潔心靈。歌曲為C大調式,帶再現的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由兩個平行的樂句組成,第二樂段也包含兩個樂句,其中第二樂句是第一樂段的原樂句的再現。第一樂段舒展而婉轉的旋律是對雪絨花的贊頌,節奏多為“ X-X |X--|”。第二樂段的開始兩句以“XO OX X |”及“X-X|X-X|X-X|X--|”與第一樂段形成對比,後又再現第一樂段的音調與節奏,使兩個樂段既統一又有對比。最後四小節是全歌的高潮,也是歌曲的點題——為我祖國祝福吧!
教學重難點
用優美深情的歌聲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欣賞韓紅的歌曲。
以韓紅的歌曲《絨花》過渡到《雪絨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揭示課題。
二、新課教學
1、聆聽歌曲《雪絨花》
1)初聽:歌曲的情緒如何?是幾拍子的?
(優美深情 三拍子)
2)復聽:自己設計動作來感受三拍子的節拍特點。
3)再聽: 說說 歌曲唱了哪些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學習歌曲《雪絨花》
1)隨琴用“lu”模唱旋律,身體輕輕搖晃。
引導學生唱好第三句旋律和最後一句 曲譜 。
2)按節奏朗讀歌詞,讀准字音。
第一遍音樂教師朗讀歌詞,第二遍音樂學生朗讀歌詞。
3)教師播放歌曲錄音范唱,學生邊聽邊默唱。
注意歌曲是用怎樣的聲音演唱的。(輕聲 柔和地 深情地等)
4)學生學唱歌詞。
引導學生輕聲、優美深情地演唱歌曲,表達對祖國的祝福與熱愛之情。
三、拓展歌曲
1、感受英文版歌曲風格。
出示英文歌詞。
教師播放英文歌曲《雪絨花》,學生感受英文歌曲的風格。
聽後說說: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2、學生隨錄音范唱一起用英文深情地演唱。
四、小結
學生在《雪絨花》英文演唱歌聲中離開教室
《雪絨花》教案設計三(一)導入:利用圖片和談話的 方法 引入課題
師:上課,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請坐下
師:同學們,我們小欖人最喜歡什麼花呢?
生:菊花
師:說的對,那我們小欖鎮還有一個別稱是什麼?
生:菊城
師:對,其實很多國家和地區也會以花來代表它們的形象,那我們國家的國花是什麼花呢?(看幻燈片)
生:牡丹
師:對,那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幾張其他國家的國花。(看幻燈片)
師:那麼你們又知道這是什麼花呢?
生:(知道的就說出來,不知道的就不出聲) (幻燈片定在血絨花)
師:大家知道這是什麼花嗎?
生;不知道
師:這叫“雪絨花”,是奧地利的國花。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它有什麼特點呢?
生:又小又白,很美(學生自由說)
師:大家觀察的很仔細它是“小而白,純又美”。 (幻燈片)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以奧地利國花命名的歌曲——《雪絨花》。
(二)學唱《雪絨花》:
師:同學們,首先讓我們帶著兩個問題來聆聽一次歌曲:一是《雪絨花》是幾拍子的歌曲?二是演唱者用了怎樣的情緒和速度來表達歌曲?(放音樂學生聽)
生:四三拍子、深情、中速。
師:對了,那四三拍子的節奏特點是怎樣的?(老師先拍掌讓學生看。)
生:第一拍強,二、三拍是弱。
師:同學們說的對,四三拍子的力度就是 強- 弱- 弱,下面請同學們把雙手攤開,用打蚊子的方法來表達強弱弱。(師提示找感覺,學生照著學)
師:同學們做的很好,下面再請同學們從上、下、左、右不同方向做簡單的律動。(師示範,學生照學)
師:真是太好了,下面還請同學們用捻指的方法:先拍掌、左捻響指、右捻響指;(師示範學生照學)
師:同學們很聰明一教就會。那我們除了用剛才的方法來體會三拍子的節奏特點外,我們還應該知道四三拍子的簡易指揮是怎樣的:(幻燈片,師講解,生隨老師動手劃拍)
師:我們剛才已經清楚了三拍子的節奏特點,接下來就學唱這首歌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並隨著老師的指揮一起把《雪絨花》的 歌譜 學唱一遍。(師教,生唱)
師:同學們唱的不錯,但有些難唱的音不夠准,比如第三大句的第一小節,要注意它的七度大跳和休止符的應用,請同學們聽老師唱一次。(師示範並帶唱。)
師:這次同學們唱的好多了,這首歌不單旋律好聽,歌詞寫的也很好。下面呢就讓老師來把歌詞朗讀一遍。請同學們邊聽邊理解一下詞意。(老師有感情的朗讀歌詞,生聽)
師:下面請同學們一起來把歌詞有感情的來朗讀一遍。(學生朗讀歌詞)
師:同學們讀的好極了,下面再請同學們聽老師把這首歌演唱一次。(師范唱)
師:聽完了老師的演唱,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唱了,在唱這首歌之前,我們要注意演唱姿態:口腔打開,面帶微笑,氣息貫通。(師彈琴帶唱,生邊大拍邊唱。)
(三)歌曲簡析(幻燈片)
師:剛才大家唱的很好,既然我們已經學會了這首歌,那請大家告訴老師這首歌總共分為幾大句?(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思考)
生:四句。
師:假如第一大句用a表示,第一句第二句和第一句比較有什麼不同?
生:第二的後四小節不同。
師:對,那我們就用a1來表示。第三大句和第一、第二大句相同嗎?
生:不同,
師:那用什麼符號來表示好呢?
生:用b來表示。
師:好,那麼第四大句和哪句相同呢?
生:第二大句,用a1,表示
師:歌曲的四大句就用:a+a1+b+a1表示。 (放幻燈片)
師:如果這首歌分兩段的話,該怎樣分?為什麼?(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思考)
生:前兩大句比較溫,後兩大句比較激動。(生自由說)
師:說的好,那麼《雪絨花》這首歌是二段體樂曲,四大樂句,結構方整。曲式結構是A(a + a1) + B(b + a1)。 (幻燈片)
(四)歌曲藝術處理:(幻燈片)
師:我們已經清楚了這首歌的曲式結構,那請同學們告訴老師曲中哪一句樂曲反復出現?它表達出了什麼情感?
生:是 3 - 5 | 2 - - | 1 – 5 | 4 - - |這一句,踏出現了三次,表達的是歌頌祖國,祝福祖國之情。 (生自由回答)
師:說的好,老師再問,這首歌曲哪一句比較特別呢? (師提示:如音高、節奏、
情緒等方面,生思考)
生:第三大句節奏變化,情緒較為激動,力度相對加強。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我們根據剛才對歌曲的分析,已經掌握了如何處理這首歌曲的情感,現在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歌唱,我們來分一下角色,第一、第二大句男同學用“嗚”來唱,(老師示範“嗚”的口型)女同學則輕聲唱詞,第三第四大句男女同學齊聲高歌。(生唱,讓學生用飽含深情的歌聲來歌頌祖國,祝福祖國。)
(五)拓展:
師:同學們,您們看過電影《音樂之聲》嗎?《雪絨花》在電影中共出現幾次?
生:(生七嘴八舌的說)。
師:讓老師來告訴你們,《音樂之聲》本來是音樂劇,由於演出非常成功,後來才改拍成電影。我們剛才學習的《雪絨花》就是這部電影的插曲,這首歌共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特拉普上校一家在沒發生戰爭時家庭和睦幸福,在家中面對家人和朋友深情的演唱《雪絨花》。第二次是不久祖國和家鄉被德國法西斯侵佔了,上校是個愛國軍人,他不想為德國法西斯服務,舉家逃往瑞士,整裝逃跑之際被敵人發現,謊稱整裝是准備去參加演出。在舞台上面對著可惡的敵人和熱愛祖國的觀眾,上校又唱起了《雪絨花》。當這首象徵祖國的歌曲在會廳回盪時,引起觀眾們的共鳴並一起高唱起《雪絨花》,嘹亮的歌聲使敵人感到恐懼。現在請同學們來欣賞電影歌曲《雪絨花》兩個片段。 (幻燈片顯示二個片段)
師:在第一片段和第二片段中,這首歌在不同的地點演唱有那些不同的情緒?
生:在家對家人和朋友演唱時很溫馨,在禮堂面對著敵人和愛國觀眾演唱時百感交集,又悲傷又憤怒。 (學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都說的很好,那在這兩個片段的演唱中用了那些不同的演唱形式?(師提示,生思考)
生:第一片段是獨唱,第二片段有獨唱、小組唱、齊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師:大家說的對,由於演唱形式不同,起的效果就不同,第二次的演唱形式多樣,
起到威懾敵人和激勵愛國熱情的作用。現在我們來用不同的形式來演唱這首
歌,老師獨唱第一大句,女同學是小組唱,唱第二大句的前四小節,後四小
節男同學小組唱,三四大句就一起齊唱。 (師生演唱互動。氣氛熱烈)
師:唱的太棒了,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和感想?(學生認真思考)
生:(學生自由發言談自己的收獲和感想)略……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六)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是祖國為我們創造這和平而美好的社會環境 ,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認真讀書,將來報效祖國。同時,在祖國母親六十華誕的日子裡,我們高聲祝福母親永遠幸福安康!願同學們將《雪絨花》的優美旋律和愛國情懷永遠珍藏在心中!
(七)布置作業:
師:請同學們課後把這首歌背唱下來,溫習相關的音樂知識,並預習下節課內容。
師:好,我們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學生在《雪絨花》的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⑥ 用奧爾夫教學法做一個《do re mi》的音樂教學案列
《《《《DO-RE-MI》》》》教案教案教案教案 一、教材分析: 這首曲子是由美國羅傑作的曲,哈默斯坦寫的詞。詞是由《音樂之聲》根據同名音樂劇改編的電影音樂故事片,劇情講述了一位能歌善舞的家庭教師瑪麗亞用音樂啟發教育孩子們,使退役軍官特拉普上校的七個兒女健康成長的故事。《DO-RE-MI》是其中頗具特色的插曲,它用生活中最常見的用語來啟發孩子們對每個音符的記憶,妙趣橫生中又有較強的訓練價值,課內課外均可演唱,而且適宜結合生動活潑的律動與表演,是一首很受學生喜愛的歌曲。 歌曲為C大調,2/4拍子,自然音階的七個音以「模進」的形式,令人產生奮進向上的動力,結束句加入升、降半音使旋律線呈跳進的波浪形,給人以起伏的興奮感 ,反復記號的恰當使用,使歌唱反復詠唱,意猶未盡。 二、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對自然音階的聽、辨、唱、寫和創的能力,通過律動等活動,體會、感受這首歌曲愉快、歡樂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1、用愉快的情感來演唱這首曲子; 2、把音唱准,特別是有升降號的地方。 四、教學工具:電腦、電子琴 五、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創入問題:(1分鍾)請問同學們是否知道音樂是由哪幾個基本音構成的呢?(學生答) (二)引入新課: 1、正題: 師:(3分鍾)那再問同學們有沒有看過美國的一部電影《音樂之聲》呢?這首《DO-RE-MI》就是這部電影的小插曲,那我們來感受一下別人是怎樣來演繹這首愉快的曲子的。(播放視頻) 師:(5分鍾)看完了這個視頻有怎樣的感受呢?想一想它的旋律是怎麼樣的?它是主要在講一個怎麼樣的故事呢? 生:(各自舉手回答。)歡快、有律動感又有趣性。 先說說《音樂之聲》這部音樂劇是講述了一位能歌善舞的家庭教師瑪麗亞用音樂啟發教育孩子們,使退役軍官特拉普上校的七個兒女健康成長的故事。《DO-RE-MI》是其中頗具特色的插曲,它用生活中最常見的用語來啟發孩子們對每個音符的記憶。 2、(10分鍾)引導學生看譜面,它跟其它譜面有什麼不一樣的?如:填入未完成的音符(途徑:播放音頻再讓學生自己填空,也可以提問學生) 3、用電子琴彈出旋律教對填入的音符。 4、(5分鍾)講解譜面上的一些音樂標記,如譜號、拍子、反復記號。 5、(10分鍾)練聲: 1 2 3 4 | 54 32 |1—‖ 要求:用a或o或i來演唱,一口氣唱一句,呼吸要流暢。(可請幾個學生上來示範) 6、(2分鍾)用電子琴跟著,教師帶唱,學生隨後唱著。 7、(5分鍾)用電子琴彈,學生自己唱。(方可唱多兩次,熟悉一下旋律)
⑦ 音樂之聲課文解析
《音樂之聲》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音樂故事片。影片生動地塑造了熱愛歌唱、活潑歡樂的女主人公瑪麗亞的形象,並表現了奧地利人民熱愛祖國的民族感情。課文節選的是劇本的開頭部分,分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薩爾茨堡的野外,寫瑪麗亞的縱情歌唱,快樂遊玩;第二個場景在修道院內,主要寫眾嬤嬤對瑪麗亞的議論。課文運用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表情描寫以及環境描寫,並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少女瑪麗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性格,使瑪麗亞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劇本集中體現了畫面感和音樂故事片特有的音樂特色。
指導學生自讀本文,應引導學生了解影視劇本的特點,體會其畫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瑪麗亞的性格特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技巧;體會音藝故事片的藝術特色。
《音樂之聲》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音樂故事片,這一節課我們集中欣賞了其畫面美、形象美,音樂美。眼前似似乎是薩爾茨堡那壯田優美的景色、瑪麗亞活潑輕快的身影,耳邊似乎傳來瑪麗亞歡快的歌唱,那優美動人的旋律從心裡流過,得到了至美的藝術享受。讓我們誠摯地道一聲:癌謝瑪麗亞,感謝勒曼。
《音樂之聲》課文賞析
一、情節結構
《音樂之聲》在情節結構安排上有三個特點:構成鮮明而獨特的矛盾沖突、設置伏筆和遵循結構的整體性原則。這三個特點,在本課都有較明顯的體現。
1.構成鮮明而獨特的矛盾沖突。電影中的故事情節要能夠撞擊觀眾的心靈,必須要有鮮明而又獨特的矛盾沖突。矛盾沖突既是構造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礎,又是電影藝術賴於表現社會生活的重要手段。本課的主要矛盾是孩子們和上校之間的矛盾,是嚴父和可愛的孩子們之間的沖突,具有社會普遍性。孩子和父親的沖突,除了代際之間的矛盾之外,還有父親的嚴格和孩子們好玩的天性之間的沖突。本課就是將社會的普遍矛盾典型化地表現在上校一家的矛盾沖突中。圍繞這一主要矛盾沖突,還有麥克斯與上校的矛盾、施羅德男爵夫人和瑪麗亞以及孩子們之間的矛盾等。
本課的矛盾沖突之所以能夠引人入勝,還在於創作者能夠捕捉人物獨特的個性。本文設置了瑪麗亞帶領孩子們在外玩耍被上校指責的情節。通過這個沖突,揭示了瑪麗亞直率大膽、對孩子充滿愛心的性格特點,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上校嚴肅的、甚至有點兒古板的樣子。
矛盾沖突的形成和發展還有賴於運用誤會和巧合等戲劇手段。在本課中,原本上校就不許自己的孩子在野外淘氣,認為這是沒有教養的表現。當他第一次看見孩子們撒野時,心裡還只是懷疑,不敢相信是自己的孩子。巧合的是,瑪麗亞和孩子們恰恰就在上校和上校的朋友面前翻船落水,一身狼狽,這讓嚴肅的上校怒不可遏。而且瑪麗亞作為家庭教師,如此縱容孩子們的頑皮淘氣,在上校責怪她的時候,不但不認錯,反而指責上校對自己的孩子一點兒都不理解,這就讓上校產生更大的誤會,因此要將瑪麗亞掃地出門。這種誤會激發了兩者之間的矛盾沖突。
2.設置伏筆。伏筆是電影劇本創作中展開故事情節的一種手法。電影《音樂之聲》時間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作為藝術創作來說,作品中的人不可不變,事不可不發展,如果在前面的發展過程沒有任何蛛絲馬跡,卻又在後面的發展中突然讓人和事情發生新變化,就會讓人覺得很突兀。因此,需要在前面有一個交待和暗示,才能結構嚴謹、前後照應,增強作品的內聚性。在課文中,有三處伏筆,一處在本課中就得到了照應,而其他兩處,則是為後面的敘事設下埋伏。第一處是上校和男爵夫人、朋友麥克斯從維也納回到特拉普的家鄉,在公路上就聽到了孩子們玩耍時的大呼小叫,這時候男爵夫人和上校各有反應,男爵夫人問「天啊,這是怎麼啦」,口氣中充滿了驚訝和不可思議。這種反應為後面她與孩子們的沖突設下了伏筆,表現了男爵夫人難以和這些可愛的孩子們融合到一起。而上校則回應男爵夫人的驚訝,「沒什麼,就是本地幾個淘氣的孩子」。上校已經懷疑是自己的孩子在淘氣,只是不敢確定,但他對孩子們這種表現的態度已經昭然若揭,這就為上校和瑪麗亞後面的沖突埋下了伏筆,這個伏筆在本文中有了照應。當狼狽的瑪麗亞和孩子們從湖水裡爬出來的時候,上校叫住了瑪麗亞,並向她確認前面路上聽到的打鬧聲是否就是自己的孩子發出的,瑪麗亞很肯定地回答了他,這個回答也加劇了他們之間的矛盾沖突。本課的第二個伏筆是羅爾夫送信給麥克斯,正想方設法通知麗莎,不料被上校看見,驚惶失措的他情急之中給上校敬了一個納粹禮,憤怒的上校毫不猶豫讓他滾出去。這個伏筆首先為表現後面上校對納粹的反感有一個交待,同時也為最後全家逃跑到修道院,碰見前來搜捕的羅爾夫埋下了伏筆。第三個伏筆是孩子們在瑪麗亞的指揮下,表演了精彩的木偶戲,這讓麥克斯興奮不已,要上校同意組成馮•特拉普家庭合唱隊。雖然在本文中這個建議被上校一口回絕了,但是在最後脫離困境的過程中,就是這個家庭合唱隊為逃跑贏得了機會。
3.遵循結構的整體性原則。結構的整體性原則就是平常所說的故事的發展嚴格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順序進行,有頭有尾,有起有訖。《音樂之聲》的整體性結構不僅表現在整個故事的結構上,而且在故事發展的階段性過程中,也非常嚴格地依照整體性原則。本課就是一個非常完整的結構,故事的開端是瑪麗亞帶領孩子們到野外學習唱歌,發展是上校在回家的路上聽到孩子們的打鬧聲,在湖邊上看到瑪麗亞和孩子們掉到湖裡面,高潮是上校和瑪麗亞各不相讓地爭執,結局是孩子們的歌聲融化了瑪麗亞和上校之間的矛盾,尾聲是孩子們為上校和他的朋友表演了木偶戲,上校為大家演唱了《雪絨花》。故事結構完整,起承轉合過渡自然,使故事發展線索清晰。
二、音樂在電影中的功能
在音樂歌舞片中,音樂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給觀眾帶來了美妙的視聽享受,而且在敘事和抒情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本課中,音樂的功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直抒胸臆,表達感情,塑造人物形象。音樂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內在的情感運動,而電影中的音樂,可以以自身特有的強度和深度表達畫面和語言不易表達的情緒和感情,使觀眾了解到人物形象內心難以言狀和不易用語言表達的情感變化。當孩子們在瑪麗亞的指揮下表演了木偶戲後,大家便提議由上校演唱一首歌曲。面對大家的要求,上校動情地演唱了一曲《雪絨花》,深情的歌聲感染了孩子們,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和上校一起合唱。歌聲也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導演特別給了幾個瑪麗亞的反應鏡頭,表明在這首歌之後,瑪麗亞心目中的上校形象發生了變化。一首《雪絨花》勝過千言萬語,表達了上校對故鄉、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也表現了上校柔情的一面。和瑪麗亞一樣,在觀眾心目中,上校從此不再是一個不近情理、嚴肅刻板的形象了。
2.音樂參與敘事,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在本文中,音樂不僅渲染氣氛表達感情,而且還直接參與敘事,解決矛盾沖突,推動故事的發展。上校看見孩子們野性十足,渾身水淋淋的,就責問瑪麗亞,瑪麗亞反過來還指責上校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以至於上校勃然大怒要把瑪麗亞趕回修道院。正在這個時候,屋裡面傳來了孩子們的歌聲,優美的旋律深深吸引了上校,他忍不住和孩子們一起歌唱《音樂之聲》。這首歌拉近了上校和孩子們的距離,也消融了上校和瑪麗亞之間的矛盾沖突,上校向瑪麗亞道歉,要求她留下,也為後來他們之間感情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3.利用電影的視聽手段,將歌舞具象化,是一種「MTV」形式。音樂是聽覺藝術,聽音樂的時候,不需要視覺器官參與。當電影和音樂結合以後,音樂優美的旋律就和電影的畫面結合在一起,將音樂表達的感情視覺化,造成一種音畫結合的效果,極大地提高了音樂的表現力。本文中的歌曲「孤獨的牧羊人」和孩子們的木偶戲渾然一體,使歌曲具有「可視性」,是一種「MTV」形式。孩子們在演唱歌曲「Do-Re-Me」的時候,配上孩子們可愛的笑臉和行動,把歌曲中的天真爛漫的韻味表現出來了。上校在演唱「雪絨花」的時候,導演同時給了幾個反應鏡頭,將整個氣氛推向高潮。
4.音樂優美的旋律,豐富了電影的視聽表現力。最早的電影是用來敘事的,世界第一部電影《工廠大門》就是忠實地將工廠大門口的景象客觀地記錄下來。音樂歌舞片的出現,豐富了電影的表現形式,表明了電影藝術既可以客觀地記錄,也可以主觀地抒情。電影可以利用音樂優美的旋律,使畫面音樂化,獲得一種節奏感,極大地增強電影的視聽表現力。本文的開始,孩子們在瑪麗亞的帶領下在外遊玩,除了瑪麗亞教孩子們唱歌具有情節發展的作用以外,孩子們在外玩耍的長時間內,既不新奇也毫無懸念,就情節發展而言,這段內容是乏味的,不具備典型意義。正是因為有「Do-Re-Me」的歌曲存在,使畫面充滿了節奏感,因此盡管影片用了很長時間表現這段過程,觀眾也不覺煩悶冗長。在電影史上,音樂歌舞片出現以後,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造就了一批音樂歌舞片的經典,直到本世紀,還有一些頗有影響的歌舞片出現。
⑧ 《音樂之聲》教案
下面是我整理提供的《音樂之聲》教案,歡迎閱讀與參考。
《音樂之聲》教案(一)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根據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徵;
3、體會作品在反復比照與矛盾沖突中凸顯人物性格的方法。
【學習重點】
滑銷1、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2、體會作品中多處進行比照的用意。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播放《哆來咪》這首歌,讓學生傾聽後隨意地說說這首歌帶給自己怎樣的一種情緒或感覺。以“先聲奪人”的方式建立學生與影片女主角瑪麗亞的初次“鏈接”,既而引領學生去課本中認識這位快樂活潑的姑娘。
二、簡介影片
根據音樂劇改編而成的電影《音樂之聲》攝制於1965年,它取材於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獲得了1965年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音響獎、最佳改編音樂獎和最佳剪輯獎五項大獎。
《音樂之聲》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電影之一,在各國民意測驗中經常被評為最受歡迎的影片。影片節奏明快、細膩感人,既富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音樂之聲》中善良美麗、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修女瑪麗亞,奧地利迷人的阿爾卑斯山山坡、清澈的溪流、明媚的陽光,以及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還有反抗納粹統治、追求自由的精神打動了全世界觀眾的心。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節選的部分講述了怎樣的情形。
2、課文中的情節發生在怎樣的不同場景中?它們各自具有怎樣的特徵?你認為這樣兩相比照有什麼意味?
四、朗讀課文,把握人物性格特徵
1、學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朗讀課文。
要求“演員們”模擬修女們和瑪麗亞的動作、表情和說話語調,體會動與靜、活潑與古板、率性天真和壓抑收斂之間的對比,以及在對比中呈現出來的矛盾沖突與美感趣味。深化對不同人物性格的體會和把握。學習一些舞台表演技巧。
2、文中的各位修女是怎樣評價瑪麗亞的?她們喜歡她嗎?你從何得知?
從文中找到修女們的評價是很容易的,而她們對瑪麗亞的態度則分為兩類:以院長嬤嬤為首的眾多修女對瑪麗亞是似“恨”實愛,而貝爾塔的態度則較為嚴厲。不過她們的觀點是一致的:都認為瑪麗亞不適合留在修道院。
五、探討性閱讀
1、瑪麗亞是一名見習修女,你認為她合格嗎?如果你是院長嬤嬤,能執掌瑪麗亞的去留大權,你會讓她留下嗎?
應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從遵守規矩方面來看,她不算一個合格的修女;而她品質淳良友善,內心充滿愛意,就這一點來說,她也可以說是一個好修女。院長留她,可以信余游助她修身養性;不留她,是不勉強她的個性發展。應該說怎樣做都是有道理的。
2、課文中存在哪些沖突?把它們找出來,說說作者這樣設計有什麼好處。
品味課文中隨處可見的沖突是一件饒有趣味的事。劇本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間里盡可能多地集中矛盾沖突和變化,將人物性格展示其中。課文中體現得最為明顯的是一班恪守修道院“清規戒律”的修女與無拘無束、無視“清規戒律”的瑪麗亞的沖突。在沖突中我們對雙方的原則、觀點、性格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外,還有:
⑴景色的比照:阿爾卑斯山山坡上比照修道院里,一是純自然景觀,一是被施加了更多人的意願的人文景觀,二者的不同恰恰暗示著瑪麗亞和修女們之間必然產生的矛盾沖突。
⑵語言節奏的比照:群口雜唱《瑪麗亞》一段節奏很快、很緊湊,把眾修女七嘴八舌數落瑪麗亞的情態描摹得惟妙惟肖;而之前的一段問答節奏很慢,似乎在我們眼前活畫出幾位修女在尋找措辭的樣子。語言節奏富於變化,使人讀來興味盎然。
⑶同類人物不同語言和態度及性格的比照:院長嬤嬤比照貝爾塔,身份同屬修女而性格、修養迥異。作者描繪群像而絕不千人一面。
⑷同一人物前後神態、動作的比照:瑪麗亞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樣子比照瑪麗亞在修道院里發現眾人嚴肅的目光之後小心翼翼的樣子。
……
在頻繁的對比沖突中,情節豐富了、形式更多樣更活潑了,劇本的主題也更好地顯露出來。
3、讀完本課,我們彷彿看到瑪麗亞就站在我們面前,活靈活現的。作品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作品既為毀鋒我們正面展示了瑪麗亞的舉止、語言,又通過眾修女的評價從側面對瑪麗亞的形象加以豐富,所以我們感覺到瑪麗亞其人如在眼前。
4、介紹故事梗慨,請學生設想特拉普上校一家逃離奧地利以後的情形。請注意,設想應以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徵為依據。
故事梗概:
女主角瑪麗亞是一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愛唱歌、愛跳舞的見習修女。她熱愛大自然的清新、寧靜、美麗。她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門,在蒼翠的群山之間像雲雀一樣歌唱,在清澈的溪水邊和潺潺的流水合唱。因為她不拘的天性,被認為不適合成為一名真正的修女而離開了修道院。
與此同時,戰爭的陰影籠罩了奧地利。為了不當亡國奴,他們一家不得不離開家園,奔向自由的地方。
【重點、難點】
1、重點:
積累部分實詞、虛詞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難點:
⑴ 文章高超的勸說藝術;
⑵ 墨子的反侵略主張。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了解墨子及《墨子》
⑵ 了解部分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⑶ 了解孟子的反侵略主張
2、能力目標:
⑴ 繼續培養學生運用工具書和注釋理解文章的能力
⑵ 學習說理中運用排比句式,加強語言氣勢,增強說服力的說理方式
3、情感目標:
⑴ 揣摩人物語氣,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⑵ 體會文章高超的勸說藝術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墨子及《墨子》。
2、積累文言知識。
3、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語氣,欣賞品味墨子的勸說藝術。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學生交流了解的有關墨子的生平,思想。(完成目標一)
(方法:學生課前搜集,課堂交流,教師歸納。)
3、初讀課文,整知文意:
⑴ 學生自讀課文,藉助工具書和注釋掃清語言障礙。
⑵ 分角色朗讀課文,初步讀准語氣,揣摩語意。
⑶ 學生再自由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意。
(此環節,初步完成目標2和3,可採用讓學生藉助工具書,注釋來理解詞語,解決文意,學生四人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4、細讀課文,揣摩人物討論的語氣、語意。
⑴ 教師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力求讀出人物的語氣;
⑵ 教師指導學生揣摩人物對話的語氣,語意;
課件展示:文中有關墨子、公輸盤的對話
(此環節完成目標3,採用的方法是:學生自行默讀課文,結合課件演示的內容,揣摩,交流對話的語氣,語意,教師巡視釋疑解惑;)
⑶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力求讀准人物對話的語氣,教師予以糾正;
⑷ 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積累文言知識
課件展示:出示內容“古今異義字”“一詞多義”“通假字”“疑問、反問句式的翻譯”“特殊句式”
(此環節完成目標2、3,採用的方法是: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競賽,看哪個小組能夠運用已掌握的文言知識解決問題,對於解決問題最多的小組給予表揚;也可印發資料,課堂測試。)
5、研讀課文,理清結構:
課件展示:
⑴ 本文對應的雙方是誰?主要表現的是誰?墨子前往楚國的目的是什麼?
⑵ 請抓住一個“見”字,討論全文由幾部分組成。
(方法: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指導點拔。)
6、品讀課文,欣賞品味墨子的勸說藝術
⑴ 研讀課文,探究墨子使公輸理屈詞窮的原因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1~2段。
⑵ 課件展示:a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幾個動詞是什麼?反映了墨子怎樣的態度。
⑶ 墨子見到公輸盤就請他幫助自己去殺人,而且進一步說可以“獻金”,其真正意圖是什麼?
⑷ 墨子抓住公輸盤“吾義固不殺人”一詞,怎樣批駁了他的“義”?
⑸ “公輸盤服”試推想公輸盤此時真的服了嗎?他取消攻的計劃了嗎?
⑹ 墨子善罷甘休了嗎?從文中哪一句話可以看出來?
方法:分小組交流、探究,組長做好探究記錄,推選代表全班交流發言。
7、引導學生欣賞品味墨子的勸說藝術:
課件展示:結合上面幾個問題的思考,請你談談墨子在第一回合中是怎樣讓公輸盤理屈詞窮的?
(此環節完成目標3,採用的方法是學生結合對以上五個問題的思考,品味,交流墨子勸說的藝術,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
8、課時小結。
9、反饋訓練。
《音樂之聲》教案(二)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根據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徵;
3.體會作品在反復比照與矛盾沖突中凸顯人物性格的方法。
學習重點:
1.把握人物性格特點;2.體會作品中多處進行比照的用意。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播放《哆來咪》這首歌,讓學生傾聽後隨意地說說這首歌帶給自己怎樣的一種情緒或感覺。以“先聲奪人”的方式建立學生與影片女主角瑪麗亞的初次“鏈接”,既而引領學生去課本中認識這位快樂活潑的姑娘。
二、簡介影片:
根據音樂劇改編而成的電影《音樂之聲》攝制於1965年,它取材於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獲得了1965年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音響獎、最佳改編音樂獎和最佳剪輯獎五項大獎。
《音樂之聲》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電影之一,在各國民意測驗中經常被評為最受歡迎的影片。影片節奏明快、細膩感人,既富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音樂之聲》中善良美麗、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修女瑪麗亞,奧地利迷人的阿爾卑斯山山坡、清澈的溪流、明媚的陽光,以及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還有反抗納粹統治、追求自由的精神打動了全世界觀眾的心。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節選的部分講述了怎樣的情形。
2.課文中的情節發生在怎樣的不同場景中?它們各自具有怎樣的特徵?你認為這樣兩相比照有什麼意味?
四、朗讀課文,把握人物性格特徵
1.學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朗讀課文。
要求“演員們”模擬修女們和瑪麗亞的動作、表情和說話語調,體會動與靜、活潑與古板、率性天真和壓抑收斂之間的對比,以及在對比中呈現出來的矛盾沖突與美感趣味。深化對不同人物性格的體會和把握。學習一些舞台表演技巧。
2.文中的各位修女是怎樣評價瑪麗亞的?她們喜歡她嗎?你從何得知?
從文中找到修女們的評價是很容易的,而她們對瑪麗亞的態度則分為兩類:以院長嬤嬤為首的眾多修女對瑪麗亞是似“恨”實愛,而貝爾塔的態度則較為嚴厲。不過她們的觀點是一致的:都認為瑪麗亞不適合留在修道院。
五、探討性閱讀
1.瑪麗亞是一名見習修女,你認為她合格嗎?如果你是院長嬤嬤,能執掌瑪麗亞的去留大權,你會讓她留下嗎?
應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從遵守規矩方面來看,她不算一個合格的修女;而她品質淳良友善,內心充滿愛意,就這一點來說,她也可以說是一個好修女。院長留她,可以助她修身養性;不留她,是不勉強她的個性發展。應該說怎樣做都是有道理的。
2.課文中存在哪些沖突?把它們找出來,說說作者這樣設計有什麼好處。
品味課文中隨處可見的沖突是一件饒有趣味的事。劇本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間里盡可能多地集中矛盾沖突和變化,將人物性格展示其中。課文中體現得最為明顯的是一班恪守修道院“清規戒律”的修女與無拘無束、無視“清規戒律”的瑪麗亞的沖突。在沖突中我們對雙方的原則、觀點、性格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外,還有:
①景色的比照:阿爾卑斯山山坡上比照修道院里,一是純自然景觀,一是被施加了更多人的意願的人文景觀,二者的不同恰恰暗示著瑪麗亞和修女們之間必然產生的矛盾沖突。
②語言節奏的比照:群口雜唱《瑪麗亞》一段節奏很快、很緊湊,把眾修女七嘴八舌數落瑪麗亞的情態描摹得惟妙惟肖;而之前的一段問答節奏很慢,似乎在我們眼前活畫出幾位修女在尋找措辭的樣子。語言節奏富於變化,使人讀來興味盎然。
③同類人物不同語言和態度及性格的比照:院長嬤嬤比照貝爾塔,身份同屬修女而性格、修養迥異。作者描繪群像而絕不千人一面。
④同一人物前後神態、動作的比照:瑪麗亞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樣子比照瑪麗亞在修道院里發現眾人嚴肅的目光之後小心翼翼的樣子。……
在頻繁的對比沖突中,情節豐富了、形式更多樣更活潑了,劇本的主題也更好地顯露出來。
3.讀完本課,我們彷彿看到瑪麗亞就站在我們面前,活靈活現的。作品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作品既為我們正面展示了瑪麗亞的舉止、語言,又通過眾修女的評價從側面對瑪麗亞的形象加以豐富,所以我們感覺到瑪麗亞其人如在眼前。
4.介紹故事梗慨,請學生設想特拉普上校一家逃離奧地利以後的情形。請注意,設想應以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徵為依據。
故事梗概:
女主角瑪麗亞是一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愛唱歌、愛跳舞的見習修女。她熱愛大自然的清新、寧靜、美麗。她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門,在蒼翠的群山之間像雲雀一樣歌唱,在清澈的溪水邊和潺潺的流水合唱。因為她不拘的天性,被認為不適合成為一名真正的修女而離開了修道院。
她來到前奧地利帝國退役軍官特拉普上校的家裡做家庭教師。特拉普上校是一個脾氣古怪的鰥夫,他愛他的孩子但卻不懂得教育孩子,他的七個孩子因為感受不到父親的愛而變得異常頑劣,曾氣走了11位家庭教師。瑪麗亞本人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愛孩子、理解孩子,待他們以誠懇和真誠,很快贏得了孩子們由衷的喜愛。她教孩子們唱歌,帶孩子們去郊遊,歌聲與笑聲灑滿了田野和山谷。瑪麗亞的到來給死寂的家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瑪麗亞和特拉普上校相愛了,他們建立了和諧幸福的家庭。
與此同時,戰爭的陰影籠罩了奧地利。為了不當亡國奴,他們一家不得不離開家園,奔向自由的地方。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把握人物形象和特徵;
2.學習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技巧;
3.學習欣賞電影並加以評論。
學習重點:學習欣賞、評論電影。
學習過程
一、導入:
音樂,是人類發自內心世界和靈魂深處的藝術結晶,是人類情感最美好的表達方式之一。喜愛音樂的人是快樂的,有音樂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今天課文中將與我們見面的就是一個與音樂締結了生命聯盟的姑娘。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向大家描述你心中的瑪麗亞形象。播放電影《音樂之聲》的開頭部分,和你心中的形象做一個比照,說說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否正是你心目中的瑪麗亞的形象,她是否很好地表現了這個人物。
課文為我們呈現的是一個天性活潑率直的姑娘,她在音樂里浸著,在快樂里浸著,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最舒適的心靈棲息所;她拒絕接受條框規章對自己本性的修改,她在不經意間嘲諷了所有的壓抑與限制;她是那麼善良,毫無心機,她是那麼個性鮮明,讓人頭疼更惹人喜愛……
應鼓勵學生對人物進行個性化的、獨出胸臆的理解。
文本為我們的多元解讀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間。而電影在使人物形象呈現更為具體生動的面貌的同時,也終止了我們在頭腦中構思人物的過程。先給學生充足的餘地去構想,然後談談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再與電影中的形象加以對照,在吻合與不吻合的討論中,人物形象會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漸鮮明和立體起來。
三、探討性閱讀
1.課文中的修女們用什麼來比喻瑪麗亞?你認為這樣的比喻恰當嗎?為什麼?你也試著用一兩個比喻去形容一下瑪麗亞。
修道院院長把瑪麗亞比作“皎潔的月光”和“天上的雲彩”,真是抓住了她的神韻之所在!學生一定有更多新穎別致充滿妙趣的比喻,盡情去欣賞和稱贊他們吧,因為孩子是與詩最接近的人。如果有的學生感到困難,可以點撥他從扣住人物的性格特點入手,或強調她的靈動不羈,或強調她的能歌善舞,或強調她的不拘小節,或強調她的善良可愛──重在體會和表現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神似意會。
2.如果要你用一個詞來概括瑪麗亞的精神實質,它會是什麼?
也許那該是一個“愛”字吧。愛音樂、愛自然、愛孩子、愛生活,無處不得歡樂,無處不可放歌,這是一個與音樂聯誼的心中充滿愛的姑娘。她身上散發著聖潔的愛的光輝,是那麼光彩照人!
3.文中的場景描寫有什麼作用呢?如果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一片陰冷的愁雲慘霧之中,你認為怎麼樣?
文中有兩處場景,都很美麗。但山坡草地上的風光充滿野趣,而修道院里的景緻優雅、肅穆。這樣的場景描寫一方面襯託了人物的行動與性格體現,另一方面又構成了一種對比。在兩相比照中,越發突出了身處自然風光中的瑪麗亞是多麼歡快活潑,也顯出身處修道院中的瑪麗亞收斂得何等艱難。
對於第二問,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理解。如果有學生認為故事發生在陰冷的場景中更能突出女主人公樂天的性格,並使她的歌聲和容顏如陽光般具有驅散愁雲慘霧的功能,也是不錯的想法。不妨對他改換角度思考問題予以贊揚。
四、拓展延伸
1.組織學生欣賞電影《音樂之聲》,品評譯名。
世界各國的人們在譯名上曾發揮想像力,做了多次再創作。香港的譯名是《仙樂飄飄處處聞》,強調影片中優美動聽的歌曲;台灣的譯名是《真善美》,道出該片的真諦;埃及的譯名是《柔情蜜意》;葡萄牙的譯名是《心靈深處的音樂》;泰國的譯名是《天樂的魅力》;西班牙的譯名是《笑與淚》;阿根廷的譯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側重刻畫女主角的性格;德國的譯名是《我的歌,我的夢》……當你欣賞完這部影片之後,請你品評一下,你最喜歡哪一個譯名?你還有更好的譯名建議嗎?
2.為什麼《音樂之聲》能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你認為它堪當此殊榮嗎?出示電影海報,要求學生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片段或就自己最感興趣的角度發表看法,如人物形象、故事內容、音樂運用、場景設置等。
3.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阿爾卑斯山山麓,那裡的湖光山色令人迷醉;而素有“音樂之鄉”之稱的薩爾茨堡是音樂大師莫扎特的故鄉,濃郁的音樂氛圍使這一片優美的自然景觀變得更具靈氣。影片中的許多歌曲更是集真善美於一身的獻給人類靈魂的高尚禮物,半世紀傳唱不衰。讓我們來學唱這些經典歌曲,在優美的旋律中獲得精神境界和美感的提升。附:《音樂之聲》中的經典曲目:《哆來咪》(DoReMi)、《音樂之聲》(TheSoundofMusic)、《雪絨花》(Edelweiss)。
⑨ 評析電影 《音樂之聲》
有趣的故事,悅耳的歌曲、溫馨的人情、天真無邪的笑料,是《音樂之聲》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也是一部長青的家庭電影,也是電影史上傳頌最廣的一部活潑、溫馨的音樂電影 。相信看過它的人一定不會輕易的忘掉。它的音樂,它的主題,它經過精雕細琢的台詞,充滿藝術的美感,音樂的內涵,更重要的是愛的主題,真正打動每個人內心的純真的愛。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知真、向善、求美的故事。
瑪利亞沒有接受正規的專業理論的教育,但是她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行為讓孩子們信任自己,並且使孩子接受自己。從瑪利亞第一次和七個充滿個性的孩子見面開始,我們就看到了她那獨特的教育態度,面對孩子們的惡作劇,既沒有當面指責,也沒有當著家長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們惡作劇背後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們的捉弄後,面帶微笑的說:「我要感謝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裡的禮物,你們使我感到快樂和溫暖。」通過這件事情的巧妙處理,讓孩子們自然地把她當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長輩看待。七個孩子由於長期的軍事化管理,自由、童心、個性、甚至夢想都被壓抑和禁錮,瑪利亞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和個性特點,帶領他們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開啟了他們的心靈,放飛了理想。
這部影片不僅畫面美,最打動人的地方是它的音樂。孩子們為歡迎男爵夫人的到來,唱起了瑪利亞教給他們的歌《音樂之聲》。上校無法相信這歌聲會是孩子們唱的,自從他們的媽媽去世後,家裡的氣氛全變了,不再像以前一樣充滿歡笑,整天死氣沉沉,就像一座軍營。是瑪利亞改變了一切,家裡那久違的歌聲和溫馨又回來了。一曲歌罷,一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看到這個場景,誰不為之感動?
瑪利亞初次離開修道院時,對未來很迷茫。她給自己打氣:「上帝關上了一扇門,他又會在別處開一扇窗。」這句話觸動了我,我們在困難面前,不要膽怯,不要輕言放棄。瑪利亞面對感情的困惑,逃回修道院。院長嬤嬤鼓勵她,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情感:「翻越每一座山,上溯每一條溪,追尋心中的彩虹!」瑪利亞重新回到上校家中,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披著潔白的婚紗,隨著音樂的腳步,瑪利亞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幸福。幸福要靠自己去追求!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諧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依託的關系,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