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戰火無情人有情!細數10大經典戰爭電影都有哪些
雖然中國電影問題重重,戰爭片在電視劇領域,抗日神劇已經成為笑話的存在。但並不代表,中國並沒有好的戰爭電影。
第1:首推的《大決戰三部曲》
小成本戰爭片,《我不是王毛》和《捍衛者》也都非常不錯。
未來的國產戰爭片,最值得期待的,還是導演了《老炮兒》的導演管虎,執導的最新戰爭大片《八佰》,希望是中國戰爭片又一個高峰。
更多關於戰爭片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② 地道戰的資料
j地道戰中國自古便有,宋,明,清都有記載,但近代抗日戰爭中被我們的先輩發揮到了及至.大概在1942年左右冀中等中國平原地區開始有個別村莊利用地窖的來躲避倭寇的掃盪直至後來發展到地窖相連甚至村村相連,最終用於殲敵.
當然具我所知不僅僅我們在而二戰是用了地道戰,在太平洋戰爭中倭奴也曾用來抵禦過美軍對倭國本土的進攻,如硫磺島戰役,其間對美軍造成了教大的傷亡.
在後來的美越戰爭中越共也曾用過以抵禦外敵.
可以看出在戰爭雙方裝備相差較大的情況下利用有利因素是完全可以取到預想不到的效果的.《地道戰》是中國早期創作電影的經典之作。講述日軍侵華時,1942年的中國冀中平原上,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口,准備戰斗。為了與日軍展開斗爭,冀中根據地人民展開了群眾性挖地道的高潮,民兵隊長高傳寶被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圍困敵人,打死民兵敗類湯丙會,活捉日寇山田,勝利的鍾聲響遍冀中平原。
在觀看影片時,觀眾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而大喜大悲,會為了主人公的幽默而捧腹大笑,會為主人公的英勇、正義而熱烈地鼓掌。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也將該片做為經典回顧影片多次播放,收視率極高。
《地道戰》主要講的是1942到1944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利用新創造的斗爭方式——地道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冀中人民們那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面對著日本鬼子的"燒光、殺光、搶光"政策,他們臨危不懼,堅貞不屈,仍然英勇奮戰,趕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是什麼促使他們這樣步調統一、攜手並肩地進行戰斗,是我們的民族魂——愛國情。
愛國是我們永恆的主題。《地道戰》中所給予我們的精神要永記於心
地道戰內容介紹:《地道戰》是1960年代中國戰爭電影的經典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這部電影曾被作為「人民戰爭」教學片,從1966年至1970年,全國只放三部電影:《地道戰》、《南征北戰》、《地雷戰》。
劇情介紹:
抗日戰爭中,我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我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辦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裡,黑風口據點的日寇偷襲高家莊,高老忠敲鍾警告壯烈犧牲,地道遭到了敵人的破壞。高家莊人民總結教訓,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在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高家莊人乘勝前進,把地道從村內沿伸到野外,成為縱橫交錯的地道網路,變防禦為進攻。區長趙平原制訂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想吸引黑風口的日偽軍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卻以偷襲高家莊的辦法來解西平之圍。
高家莊民兵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道並肩作戰,一舉拔掉了黑風口據點,消滅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該片以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地道戰,顯示人民戰爭的無窮威力。它將豐富多彩的戰爭史實、形象鮮明的英雄人物和軍事教育的內容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生動地描述了由隱蔽地遭到戰斗地道再到聯防地道這一特殊戰場中的發展過程,展現了抗日軍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宏瑰麗的場景。充滿機趣的細節構思和昂揚。樂觀的音樂基調,為影片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平原奇觀 --冉庄地道戰遺址簡介
冉庄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1937年「七·七」事變後,冉庄人民為保存自己、抗禦外侮,於1938年春開始挖地洞,並由單口洞逐步發展成為雙口洞、多口洞,最後挖成長達32華里的地道網。整個村落設有各種構思巧妙的地道口,並築有多處戰斗工事,構成一個立體火力交叉網。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優勢,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配合武工隊、野戰軍對敵作戰157次,殲敵2100餘名,曾榮獲「地道戰模範村」稱號。
冉庄地道戰遺址現仍保留著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還保留著當年構築的地道及各種作戰工事,且在附近修復日寇侵華炮樓一處。展廳內珍藏著大批寶貴的地道戰文物,輔之以聲光電等現代化展覽手段展現當年情景,多處舊址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1959年8月建冉庄地道戰紀念館,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戰遺址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冉庄地道戰遺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莊180公里,西北距滿城漢墓40公里,東北距華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節假日和單、雙休日旅遊的好去處。 冉庄地道戰遺址是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旅遊於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理想參觀地,也是為後人留下的一處永恆的、寶貴的歷史財富。
歌 詞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嘿埋伏下神兵千百萬,千里大平原展開了游擊戰,村與村戶與戶地道連成片,侵略者他敢來,打得他魂飛膽也顫,侵略者他敢來,打得他人仰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
莊稼漢嘿莊稼漢,武裝起來千千萬,嘿武裝起來千千萬,一手拿鋤頭,一手拿槍桿,英勇頑強神出鬼沒展開了地道戰,侵略者,他敢來,地上地下一齊打侵略者他敢來,四面八方齊開戰,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
簡介】
《地道戰》是中國早期創作電影的經典之作。講述日軍侵華時,1942年的中國冀中平原上,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口,准備戰斗。為了與日軍展開斗爭,冀中根據地人民展開了群眾性挖地道的高潮,民兵隊長高傳寶被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圍困敵人,打死民兵敗類湯丙會,活捉日寇山田,勝利的鍾聲響遍冀中平原。
在觀看影片時,觀眾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而大喜大悲,會為了主人公的幽默而捧腹大笑,會為主人公的英勇、正義而熱烈地鼓掌。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也將該片做為經典回顧影片多次播放,收視率極高。
《地道戰》主要講的是1942到1944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利用新創造的斗爭方式——地道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冀中人民們那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面對著日本鬼子的"燒光、殺光、搶光"政策,他們臨危不懼,堅貞不屈,仍然英勇奮戰,趕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是什麼促使他們這樣步調統一、攜手並肩地進行戰斗,是我們的民族魂——愛國情。
愛國是我們永恆的主題。《地道戰》中所給予我們的精神要永記於心
地道戰內容介紹:《地道戰》是1960年代中國戰爭電影的經典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這部電影曾被作為「人民戰爭」教學片,從1966年至1970年,全國只放三部電影:《地道戰》、《南征北戰》、《地雷戰》。
劇情介紹:
抗日戰爭中,我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我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辦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裡,黑風口據點的日寇偷襲高家莊,高老忠敲鍾警告壯烈犧牲,地道遭到了敵人的破壞。高家莊人民總結教訓,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在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高家莊人乘勝前進,把地道從村內沿伸到野外,成為縱橫交錯的地道網路,變防禦為進攻。區長趙平原制訂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想吸引黑風口的日偽軍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卻以偷襲高家莊的辦法來解西平之圍。
高家莊民兵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道並肩作戰,一舉拔掉了黑風口據點,消滅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該片以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地道戰,顯示人民戰爭的無窮威力。它將豐富多彩的戰爭史實、形象鮮明的英雄人物和軍事教育的內容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生動地描述了由隱蔽地遭到戰斗地道再到聯防地道這一特殊戰場中的發展過程,展現了抗日軍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宏瑰麗的場景。充滿機趣的細節構思和昂揚。樂觀的音樂基調,為影片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平原奇觀 --冉庄地道戰遺址簡介
冉庄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1937年「七·七」事變後,冉庄人民為保存自己、抗禦外侮,於1938年春開始挖地洞,並由單口洞逐步發展成為雙口洞、多口洞,最後挖成長達32華里的地道網。整個村落設有各種構思巧妙的地道口,並築有多處戰斗工事,構成一個立體火力交叉網。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優勢,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配合武工隊、野戰軍對敵作戰157次,殲敵2100餘名,曾榮獲「地道戰模範村」稱號。
冉庄地道戰遺址現仍保留著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還保留著當年構築的地道及各種作戰工事,且在附近修復日寇侵華炮樓一處。展廳內珍藏著大批寶貴的地道戰文物,輔之以聲光電等現代化展覽手段展現當年情景,多處舊址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1959年8月建冉庄地道戰紀念館,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戰遺址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冉庄地道戰遺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莊180公里,西北距滿城漢墓40公里,東北距華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節假日和單、雙休日旅遊的好去處。 冉庄地道戰遺址是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旅遊於一體的簡介】
《地道戰》是中國早期創作電影的經典之作。講述日軍侵華時,1942年的中國冀中平原上,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口,准備戰斗。為了與日軍展開斗爭,冀中根據地人民展開了群眾性挖地道的高潮,民兵隊長高傳寶被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圍困敵人,打死民兵敗類湯丙會,活捉日寇山田,勝利的鍾聲響遍冀中平原。
在觀看影片時,觀眾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而大喜大悲,會為了主人公的幽默而捧腹大笑,會為主人公的英勇、正義而熱烈地鼓掌。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也將該片做為經典回顧影片多次播放,收視率極高。
《地道戰》主要講的是1942到1944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利用新創造的斗爭方式——地道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冀中人民們那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面對著日本鬼子的"燒光、殺光、搶光"政策,他們臨危不懼,堅貞不屈,仍然英勇奮戰,趕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是什麼促使他們這樣步調統一、攜手並肩地進行戰斗,是我們的民族魂——愛國情。
愛國是我們永恆的主題。《地道戰》中所給予我們的精神要永記於心
地道戰內容介紹:《地道戰》是1960年代中國戰爭電影的經典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這部電影曾被作為「人民戰爭」教學片,從1966年至1970年,全國只放三部電影:《地道戰》、《南征北戰》、《地雷戰》。
劇情介紹:
抗日戰爭中,我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我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辦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裡,黑風口據點的日寇偷襲高家莊,高老忠敲鍾警告壯烈犧牲,地道遭到了敵人的破壞。高家莊人民總結教訓,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在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高家莊人乘勝前進,把地道從村內沿伸到野外,成為縱橫交錯的地道網路,變防禦為進攻。區長趙平原制訂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想吸引黑風口的日偽軍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卻以偷襲高家莊的辦法來解西平之圍。
高家莊民兵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道並肩作戰,一舉拔掉了黑風口據點,消滅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該片以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地道戰,顯示人民戰爭的無窮威力。它將豐富多彩的戰爭史實、形象鮮明的英雄人物和軍事教育的內容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生動地描述了由隱蔽地遭到戰斗地道再到聯防地道這一特殊戰場中的發展過程,展現了抗日軍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宏瑰麗的場景。充滿機趣的細節構思和昂揚。樂觀的音樂基調,為影片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平原奇觀 --冉庄地道戰遺址簡介
冉庄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1937年「七·七」事變後,冉庄人民為保存自己、抗禦外侮,於1938年春開始挖地洞,並由單口洞逐步發展成為雙口洞、多口洞,最後挖成長達32華里的地道網。整個村落設有各種構思巧妙的地道口,並築有多處戰斗工事,構成一個立體火力交叉網。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優勢,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配合武工隊、野戰軍對敵作戰157次,殲敵2100餘名,曾榮獲「地道戰模範村」稱號。
冉庄地道戰遺址現仍保留著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還保留著當年構築的地道及各種作戰工事,且在附近修復日寇侵華炮樓一處。展廳內珍藏著大批寶貴的地道戰文物,輔之以聲光電等現代化展覽手段展現當年情景,多處舊址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1959年8月建冉庄地道戰紀念館,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戰遺址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冉庄地道戰遺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莊180公里,西北距滿城漢墓40公里,東北距華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節假日和單、雙休日旅遊的好去處。 冉庄地道戰遺址是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旅遊於一體的簡介】
《地道戰》是中國早期創作電影的經典之作。講述日軍侵華時,1942年的中國冀中平原上,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口,准備戰斗。為了與日軍展開斗爭,冀中根據地人民展開了群眾性挖地道的高潮,民兵隊長高傳寶被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圍困敵人,打死民兵敗類湯丙會,活捉日寇山田,勝利的鍾聲響遍冀中平原。
在觀看影片時,觀眾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而大喜大悲,會為了主人公的幽默而捧腹大笑,會為主人公的英勇、正義而熱烈地鼓掌。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也將該片做為經典回顧影片多次播放,收視率極高。
《地道戰》主要講的是1942到1944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利用新創造的斗爭方式——地道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冀中人民們那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面對著日本鬼子的"燒光、殺光、搶光"政策,他們臨危不懼,堅貞不屈,仍然英勇奮戰,趕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是什麼促使他們這樣步調統一、攜手並肩地進行戰斗,是我們的民族魂——愛國情。
愛國是我們永恆的主題。《地道戰》中所給予我們的精神要永記於心
地道戰內容介紹:《地道戰》是1960年代中國戰爭電影的經典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這部電影曾被作為「人民戰爭」教學片,從1966年至1970年,全國只放三部電影:《地道戰》、《南征北戰》、《地雷戰》。
劇情介紹:
抗日戰爭中,我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我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辦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裡,黑風口據點的日寇偷襲高家莊,高老忠敲鍾警告壯烈犧牲,地道遭到了敵人的破壞。高家莊人民總結教訓,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在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高家莊人乘勝前進,把地道從村內沿伸到野外,成為縱橫交錯的地道網路,變防禦為進攻。區長趙平原制訂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想吸引黑風口的日偽軍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卻以偷襲高家莊的辦法來解西平之圍。
高家莊民兵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道並肩作戰,一舉拔掉了黑風口據點,消滅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該片以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地道戰,顯示人民戰爭的無窮威力。它將豐富多彩的戰爭史實、形象鮮明的英雄人物和軍事教育的內容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生動地描述了由隱蔽地遭到戰斗地道再到聯防地道這一特殊戰場中的發展過程,展現了抗日軍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宏瑰麗的場景。充滿機趣的細節構思和昂揚。樂觀的音樂基調,為影片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平原奇觀 --冉庄地道戰遺址簡介
冉庄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1937年「七·七」事變後,冉庄人民為保存自己、抗禦外侮,於1938年春開始挖地洞,並由單口洞逐步發展成為雙口洞、多口洞,最後挖成長達32華里的地道網。整個村落設有各種構思巧妙的地道口,並築有多處戰斗工事,構成一個立體火力交叉網。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優勢,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配合武工隊、野戰軍對敵作戰157次,殲敵2100餘名,曾榮獲「地道戰模範村」稱號。
冉庄地道戰遺址現仍保留著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還保留著當年構築的地道及各種作戰工事,且在附近修復日寇侵華炮樓一處。展廳內珍藏著大批寶貴的地道戰文物,輔之以聲光電等現代化展覽手段展現當年情景,多處舊址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1959年8月建冉庄地道戰紀念館,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戰遺址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冉庄地道戰遺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莊180公里,西北距滿城漢墓40公里,東北距華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節假日和單、雙休日旅遊的好去處。 冉庄地道戰遺址是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旅遊於一體的
③ 地道戰觀後感大學生
電影的主要 故事 內容是冀中游擊隊英勇抗日的德故事,1943年夏,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起大規模掃盪,當地的老百姓得知鬼子開始了侵略行動,就開始與游擊隊聯合起來抗日,大家一起行動起來挖地道,戶戶相通,每個地方都設置了攻擊口,整個冉庄成了地道庄,只要鬼子進得來、就別想活著走出去,做好了充分的作戰准備。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地道戰 觀後感 大學生,歡迎查閱。
地道戰觀後感大學生1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這熟悉的旋律又在耳邊響起,它鏗鏘有力,極富有感染力,使我聽後頓時熱血沸騰,冥冥中產生了一種沖動,一份渴望,一絲感動,愛國情結又一次在心中湧起。
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90周年。在這個意義重大的年份,媽媽和我利用暑假的一天,一起又一次的觀看了愛國主義影片??《地道戰》,讓我們有一次重溫了舊日歷史的殘酷,再現了日本侵略軍在中國這片富饒廣袤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1942年,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口,准備戰斗。我根據地人民為了保護自己、消滅敵人,採用了不少巧妙的戰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冀中根據地人民民兵隊長高老忠和民兵?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家中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但有一次,小鬼子山田隊長率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家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高老鍾意識到鬼子進村將是老百姓的一場災難。面對凶惡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鍾,就在鍾聲回盪在高家莊的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這位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高家莊人民被激怒了,他們望著老鍾叔的遺體,立下了錚錚誓言,他們要為老鍾叔報仇!
1943年夏,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打得澆花流水。日軍在遭到抗日隊伍的英勇反抗後,對高家莊的抗日武裝力量既怕又恨,想方設法要撲滅這股抗日的火焰。
不好!地道口被狡猾的敵人發現了,我的心隨之也提了起來。他們不敢貿然進去,競用幾台抽水機輪番地往地里灌水,毒氣也在鼓風機的煽動下,直撲地道!別擔心,他們有他們的打法,咱們有咱們的招數,幾經改造的地道,既能防水,也可防毒。你聽,解說員那富有磁性的聲音「水是珍貴的,應當讓他流回原處,煙是有毒的,不能放進一絲一縷。」鬼子已經沒有了花招,咱們要開始動手了!整個高家莊,村裡村外,到外都成了埋葬日本帝國主義的大海,房上房下,火坑上,灶台下,到處都是復仇的槍口和子彈,冀中的平原上,到處是抗是武裝,燒殺搶掠、作惡多端的小日本,在抗日戰斗的滾滾洪流下,變成一群無頭蒼蠅!敵軍大敗,原本耀武揚威的他們,現已聞風喪膽,以前狼煙四起的高家莊,現已歡呼雀躍:以前氣勢洶洶的鬼子,現已抱頭鼠竄……我們勝利了!振奮人心的歌兒又響了起來,那催人奮起的旋律,那慷慨激昂的節奏讓我感慨萬千。頓時,我覺得我自己作為一名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而感到自豪、驕傲。
地道戰觀後感大學生2
作為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影片,《地道戰》上映已經整整四十年了。這部影片在幾代人的成長過程中可以說是久演不衰,其原因何在?研究這一問題,對於我們今天電影事業的繁榮,可以說是不無裨益。
要細究《地道戰》青春永葆,魅力永駐的原因,我看主要還在其傳統的「寓教於樂」的審美價值取向。
首先,從它的「樂」,也就是營造其娛樂功能的因素來看,不外乎三點:一是有一個波瀾迭起,引人入勝的故事。《地道戰》主要表現的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武裝到牙齒的日本侵略者進行的英勇游擊戰爭,這個大題材並不容易駕馭;而作為一部「教學片」,它主要的任務又是介紹地道戰的 方法 、特點,弄不好就極易流入解說、詮釋的枯燥。影片的製作者明智地以「一斑窺全豹」的方法,從高家莊群眾與黑風口據點敵人斗爭的視點切入,運用傳統的「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這就為沉悶的教學找到了一個鮮活的載體,並由此而生發出動人的故事。交錯其間的老村長報警,敵人喬裝武工隊等一系列的驚險情節的安排,即我們傳統戲劇中「戲眼」的運用,便使影片產生了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效果。其二是巧妙引導觀眾思維的投入和參與,從要不要挖掘地道到地道如何挖,從被動挨打到主動出擊,從村落地道到地道網路,這些問題隨著故事的展開一個個提出,讓觀眾和劇中人一道思考,共同解決,使觀眾不由自主地身臨其境,獲得一種參與的緊張和成功的快感。其三是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和優美動聽的音樂,大大強化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諸如三田隊長、湯司令的一些台詞,鬼子進庄的音樂,影片的主題歌等,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四十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熟悉和傳唱。
其次是《地道戰》的「教」。孔子有「詩、觀、群、怨」說,中國歷來重視文學的 教育 作用。《地道戰》的教育作用,即我們今天所說的社會效益又是什麼呢?一是讓觀眾全面學習和具體了解當年地道戰的作戰方法(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代戰爭中,地道是否仍有當年的地位和作用顯然值得研究);二是使今天的人們對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歷史,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戰爭威力,對兇殘的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對我們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有了深刻的認識,呼喚人們時時記住這段悲壯的歷史,受到形象、生動的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在我們今天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時,組織群眾來觀看這部影片,就有其更為重大的現實意義。
時代的發展也決定了某些一成不變的傳統審美趣味的落後,再加上四十年前那種「左」的思維定勢的制約,像《地道戰》這樣嚴肅的戰爭題材用類似輕喜劇的方式處理,淡化戰爭的殘酷,淡化我方的慘烈犧牲和代價,對人物高大全的 臉譜 、程式化的表現,影響了人物的立體塑造,影響了人們對歷史客觀、全面的認識,今天看來,不能不說是影片的一些遺憾和缺陷。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國老百姓有其喜聞樂見的東西。對於當今在洶涌的商品經濟大潮沖擊下困惑、迷惘的中國電影,如果能從自己幼稚年代產生的《地道戰》等一批受到起觀眾鍾愛的作品中,冷靜地 反思 得失成敗,認真地 總結 、揚棄,那麼必定能走向清醒,走向成熟。
地道戰觀後感大學生3
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許多英雄與日本鬼子鬥智斗勇的精彩故事吧!前不久,為了配合教學,老師讓我們觀看了影片《地道戰》,我真是感觸甚深呀!
《地道戰》講述的是許多村民與日本鬼子鬥智斗勇的故事。他們利用村子巧妙的地勢,挖出了許多地道,其出入口更是隱蔽,有的在床下面,有的在井底下,更有的在灶台里。除此之外,他們還設置了不少陷阱,讓敵人紛紛落網。有時還趁敵人尋找地道入口時,鑽出地道打他個出其不意。
這部影片充分反應了抗日人民的機智與勇敢。就說那地道入口吧,竟能想出在灶台下這個點子,他們的聰明真是太令人佩服了。不僅如此,他們的勇敢更是顯而易見,能一下子冒出地道英勇 射擊 。雖然敵人隨時可能發現他們的舉動並擊中他們,可他們沒有一個人感到害怕,仍堅持作戰。盡管中國現在已經沒有戰爭,可象《地道戰》影片反映的人民的智慧被用在了科學研究上,用在了航天事業上,用在了保家衛國的准備工作上。如果真的有一天外國侵略我們的祖國,我們一定會用高科技擊敗他們,我相信,象《地道戰》那樣與敵人鬥智斗勇的故事仍會上演!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當電影里傳來堅定並雄壯的旋律我心中不禁熱血沸騰,彷彿回到了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抗戰時期……
《地道戰》這部影片講訴了1942—1944年間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進行「大掃盪」,以搞垮中國人民的抗日武裝。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大夥全結一心,同心協力,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新的戰斗方式——挖地道。他們在平原的地下開鑿地道;家家相連,戶戶相通,地上地上連為一體,為鬼子布下了天羅地網。利用百里長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氣和力量,把鬼子打得片甲不留。
百里地道蜿蜒曲折,埋伏著充滿智慧的神兵,是什麼讓他們如此機智勇猛,贏得勝利?是他們必勝的信心,使他們機制的頭腦,是他們團結的力量。
雖然他們沒有高科技的武器,但是他們有最聰明的「土」辦法——地道,他們有共同的民族魂——愛國情,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定會扞衛自己的尊嚴而不屈奮斗;不管敵人多麼強大和殘忍,只要團結堅持就一定能勝利!
看完《地道戰》後,我想:我們多幸福呀!豐衣足食,還有書讀,再想想日本入侵那會兒,向我們這么大的孩子,忍飢受餓,無家可歸,我們還生在福中不知福,真是慚愧!現在我要好好學習准備將來報效祖國。
地道戰觀後感大學生4
這次看的電影《地道戰》是一部1965年的經典老電影了,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民眾並沒有向殘忍掃盪的鬼子屈服,他們這群「土八路」用自己強烈的愛國情操和一種你能夠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運用自己的智慧,團結一致,不斷改進他們的地道戰戰略,就像電影中說的「他們有他們的一套打法,我們有我們的一套打法。」事實也證明了,這精妙的地道戰讓鬼子進來了,一個也出不去。
正如我們在電影中所看到的,地道戰這個方法並不是一開始就有如此神奇和令人驚嘆的效果的,第一次地道戰是失敗的,被進村的鬼子弄得一塌糊塗。可是村民們並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他們越挫越勇,經過改良和設計,終於完成了進可攻退可守,地上地下都能作戰,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和日寇巧妙周旋,終於打得日軍節節敗退,落花流水,最終成功佔領黑風口據點。
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高老忠,雖然他在整部電影中出現的時間很短,可他的大義凜然,無懼生死深深的震撼了我。在夜晚獨自一人去散步的高老忠意外發現了來偷襲高家莊的日軍,他奮力奔跑,只為了搖響警鍾,告訴村民日軍來了,快躲進地道。即使被日軍發現,即使知道自己會死,他也那麼毫不猶豫地,用力地去敲響警鍾。身中數槍的高老忠依舊沒忘向日軍擲去一枚炸彈,死得何其悲壯,何其令人動容。
電影中提到一句話,「分不清哪個是百姓,哪個是八路軍。」這句話是漢奸對日軍首領說的,這句話應證了軍民一家,這也正是共產黨的特點。全國民眾都在思想的帶領下,勇敢地迎擊敵軍,發揮自身的優勢來對抗對方的劣勢。哪個時候的中國並不強大,也沒有先進的作戰武器,但是我們有全民一心的意志力,精神的強大使得八路軍最終戰勝了日軍,贏得了勝利。
這部電影使我對於抗日戰爭,對於當時的「土八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用所有愛國軍民的血和汗,還有決不放棄的精神和智慧換來的偉大勝利,每一個流淌著中國血液人的炎黃子孫都應位置深深驕傲,我們有了不起的先人!
地道戰觀後感大學生5
那天,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觀看了抗日戰爭影片《地道戰》。當那「地道戰,嘿!地道戰……」這首結束曲響起的時候,我不禁再一次回盪在那戰火紛飛的時代――
在冀中平原上活躍著一支領導的敵後游擊隊,他們在根據地領導著廣大農民群眾,在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利用地下巷道巧妙地利用有限而又低劣的戰鬥武器――紅纓槍、鐵鍬、鋤頭、火銃把用大炮、機搶武裝著的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那些地下巷道真是神通廣大、神出鬼沒,你看這頭連著東家,那頭連著西家;那一個個的「煙蓋」的作用更大了,當發現敵人往地道里放毒煙時,地道蓋子一下子全都蓋上了,敵人放了煙也是白放的,絲毫傷不到裡面的群眾,而且那些煙還會自動往回倒流,從而讓敵人自討苦吃。地道的作用並不只有這一些,它還具有戰鬥力呢?你睢,若是哪個地道被敵人發現了,那它就變成了敵人的墳墓――敵人一進入地道,不是掉到深深的水坑被淹死,就是摔落到插滿鋒利竹簽的土坑被刺死,或是被埋伏在旁洞的游擊隊員殺死,那個場面真是讓人好開心。
如果說萬里長城是古代人民留給後人的琦麗的瑰寶,那麼我們可以說冀中平原下那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地下巷道就是我們抗日戰爭時期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最有力的見證。它們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敵後根據地人民群眾的辛勞的結果。他們憑借自己的雙手,一鍬一鍬地挖,一擔擔地挑,一寸一寸地推進,硬是在地下創下了如此宏偉的抗敵工程,這不得不讓我們肅然起敬――他們明知強敵當道,明白敵人裝備精良,但他們卻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力量給敵人予以迎頭痛擊。
閉目反思,在當今各種物資充沛、設備齊全的飛速發展的經濟時代里,我們的國家面對周邊紛繁復雜的國際社會,我們的民族又該怎樣面對著世界烈強的窺覷?鉤魚島的紛爭、台海的風雲無一不在警示著我們的國人絕不能安於現狀,而要像冀中平原根據地的群眾們那樣居安思危,要不斷增強國力,加強國防力量,絕不能讓歷史重演,要讓我們的祖國矗立在世界之巔。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少年 兒童 ,生活在這和平的時代,沐浴著美好的時光,但我們也同樣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恥辱,我們要以光烈為榜樣,增強知識,學好本領,才能真真正正地挑起建設祖國的大梁,才能把我們的中華民族那不屈不撓的勤勞的民族精神再次發揚光大,才能讓我們的祖國更加昌盛強大。
回想起《地道戰》中的一幕幕,再聯想現在的國際風雲,我覺得自己的擔子好重好重……
地道戰觀後感大學生相關 文章 :
★ 地道戰觀後感5篇
★ 紅色電影《地道戰》觀後感800字作文一篇
★ 關於地道戰觀後感範文5篇
★ 《地道戰》觀後感作文5篇
★ 電影地道戰觀後感作文5篇
★ 地道戰觀後感作文
★ 地道戰觀後感400字作文5篇
★ 地道戰觀後感6篇600字
★ 《地道戰》觀後感範文5篇
★ 《地道戰》觀後感500字作文
④ 誰知道地道戰老村長敲鍾時候的背景音樂
高老鍾跑步打鍾的音樂
⑤ 各位大神,幫幫忙,一位爺爺咨詢一首音樂的曲名。是電影《地道戰》中,那位敲鍾報信的大爺在犧牲前,敲鍾
這個肯定是電影自己做的曲子,由哪個樂團演奏的。名字恐怕是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