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雞獎國籍,陳沖因國籍落選金雞獎影後
11月25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在廈門開幕。同時,電影《少年的你》、《我的我的祖國》、 《奪冠》、《誤殺》 均被 「最佳故事片」 提名。
不過,《奪冠》的主演鞏俐、《誤殺》的主演陳沖,卻因 國籍問題 而與「金雞獎影後」失之交臂,都沒完成提名這項操作。
據悉,金雞獎的提名、選定,並不完全依靠演技。它有一個 獨特的要求 是:
申報單項獎者必須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而鞏俐國籍為新加坡、 陳沖國籍為美國 ,所以他們倆不具有申報資格,所以也不可能獲得提名。
其實,這並不是陳沖第一次因 「國籍問題」 而在重要場合被人詬病了。在1985的春晚舞台上,她曾因為一句 「你們中國人」 而被引起熱議,還一度讓那一屆的春晚導演直言 「不想活了」 。
讓我們看一下 陳沖 的故事。
陳沖,1961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上海市。因 姥爺十分疼愛母親 (陳中),於是為他取名陳沖(意為 「二中」 ),第二個陳中。
明星取名就是如此耐人尋味,和馬蘇的境遇相同(詳閱富江往期作品: 《「馬漂亮」馬蘇:暗戀黎明7年,情斷孔令輝,被劉洲成一罵記三年》 )。
1976年,謝晉導演因緣際會的注意到了 15歲的陳沖 ,認為她天真爛漫、活潑可愛,便邀請她飾演了電影《青春》中 「啞妹」 而嶄露頭角。
此後,陳沖又於1978年考上了 上海外國語學院 ,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為其此後出走美國、勇闖好萊塢埋下了伏筆。
大二時期,陳沖又借「啞妹」的名聲,被導演張錚邀請,搭檔 唐國強、劉曉慶 兩位老戲骨出演電影《小花》,並於次年收獲 「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 和 「南斯拉夫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
眼看自己才出道便收獲如此尊貴的獎項,加上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意氣風發的陳沖決定前往美國好萊塢去深造,看看 「外面的世界」 。
她於1981年於上海外國語學院畢業後,便前往美國 紐約州立大學新帕爾茲分校 留學,並學習了電影製作。
初到美國,她也像鳳姐一樣從 「刷盤子」 做起,過著 面容尊貴、生活拮據 的日子。
直到1986年,她在某停車場被一名 義大利的導演 注意到了,拉住她的手並說道:
「你這么漂亮,為什麼在這里刷盤子?你應該去拍電影,讓更多的人看到你的美貌。」
陳沖一聽,直到自己的機會來了,便答應了這名導演的邀請,出演了電影 《大班》 ,在美國打出了名氣。
(明星出名就是這么簡單,就像 安雅·泰勒-喬伊 一樣。詳閱富江往期作品: 《「遛狗成名」安雅:眼寬像條魚,戲路坎坷——屁憋得越久只會越臭》 )
陳沖在《大班》中也做出了 一些犧牲 ,於是陳沖也被那個年代的觀眾直呼 「不知廉恥」 。
更有網友表示:
「影後跑去國外,先刷盤子、後丟洋相,真是丟祖宗的臉。」
不過,陳沖卻選擇了 一笑而過 ,她認為這只是藝術,遲早會有人會明白她。
次年,她又搭檔尊龍一起拍攝了電影 《末代皇帝》 ,飾演婉容。就這樣開始了好萊塢、以及內地的 「雙棲生活」 。
從這以後,正式開啟了明星之路。
(說起尊龍,我有個朋友說他、尊龍、吳彥祖三人影響著 整個亞洲的顏值 。不過,大家認為尊龍『吳彥祖誰更帥呢?詳閱富江往期作品: 《「神顏不再」吳彥祖:半生摘掉「美男」標簽,《除暴》被說老、丑》 )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陳沖在1986年繼續在好萊塢發展並出演《末代皇帝》,是因為她在1985年的春晚上, 丟失了國內的名氣 。
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因為陳沖在1985年的春晚舞台上的表現,令央視收到2200封 「討伐書」、「批評信」 。
據悉,85年的春晚一如既往的由 黃一鶴 來擔任導演,並在這次破天荒的選擇了 戶外直播 的方式,只為了擴大場地用以容納更多的觀眾。
沒錯,就是陳佩斯、朱時茂表演 小品《拍電影》 的那一屆春晚,有印象了吧?
恰逢那年春節陳沖 回國探親 ,也被黃一鶴導演邀請到春晚上做 特別嘉賓 。
目的是為了彰顯對海外同胞的尊重,讓大家重新認識陳沖。
而陳沖也確實讓觀眾 「重新」的認識了她 ,在她臨上台前,她曾向主持人姜昆提議:
「一會到台上我跟大家說幾句拜年的話,可以嗎?」
姜昆自然是 同意的 ,便帶著陳沖一起走上了台。
可是,陳沖卻 弄巧成拙 ,她的拜年話卻有些不合適。她說道:
「我旅居美國三年,本不打算回來,但今年是牛年,我是屬牛的,我算了一卦,按你們中國人的習慣,我又系了一條紅腰帶,現在中國有句時髦的話,叫恭喜發財。」
此話一出,觀眾針對這句話中 「你們中國人」 這一稱呼,十分不爽,場上 一片嘩然 。不過,姜昆還是迅速的接過了話筒,讓節目繼續進行了下去。
春晚結束後,央視的一下子收到了 2200餘封「批評信」 ,最後還通過當天的 《新聞聯播》 節目向觀眾們道歉,說道:
「由於我們組織領導不力,致使1985年春節晚會嚴重失控,未能體現『團結奮進,活潑歡快』的宗旨,在此向全國廣大觀眾致以誠懇的歉意,並歡迎大家繼續來信批評……」
此後,這事雖逐漸平息,可陳沖也貼上了 「崇洋媚外」 的標簽。無奈之下,她再次遠赴美國,最終才有了電影《末代皇帝》的誕生。
而黃一鶴導演也因此事被停職半年,用 「邢捕頭」 的話說便是: 親娘嘞,很可能影響仕途啊...
確實,黃一鶴承受著 無比的壓力 ,被組織責罰、被觀眾誤解,曾於某檔節目中表示:
「當時我都不想活了。」
不過,後來黃一鶴導演還是證明了自己,並創作了多部優秀作品。而陳沖,依舊過著兩國之間的 「雙棲生活」 。
其實,陳沖不論是生活中,還是影視作品中,形象一向是 雍容華貴 的,更有人評價她為:
「一隻雍容華貴的皇家御貓。」
雖然陳沖後來一直在國內 發光發熱 ,不過因國籍問題而帶來的一些影響,是永遠也改變不了的。作為公眾人物,更應該注意自己的 一言一行 。
1.「馬漂亮」馬蘇:暗戀黎明7年,情斷孔令輝,被劉洲成一罵記三年
2.「遛狗成名」安雅:眼寬像條魚,戲路坎坷——屁憋得越久只會越臭
3.「神顏不再」吳彥祖:半生摘掉「美男」標簽,《除暴》被說老、丑
4.「首批高考生」馬保國:50歲去英國創業,69歲走紅拍動作電影
5.「雙標」張豐毅:50元娶呂麗萍嫌兒丑,20桌婚宴太高調開跑車
② 游本昌:52歲演濟公,晚年出家、賣房、賠光家產,人生比劇本傳奇
01.
37年前,遠在大連拍戲的游本昌,接到妻子打來的電話。 妻子說上海電視台很欣賞他的表演風格, 想讓他拍喜劇《濟公》,希望他得空可以去試戲。
游本昌接到電話,「木」了一陣才反應過來。反應過來後,一連三聲「好好好」回應著妻子。
這三聲「好」,把他送到了濟公劇組。
現場,導演張戈問游本昌: 「你覺得濟公是什麼樣子的?」
游本昌也不端著,趕緊站了起來。對張戈說:那我來模仿一下吧?
說完後腦子一個大回轉,瘋狂放映小時候常看的沈笑梅版的濟公。他學著沈笑梅的腔調,用上海話說了一句:老闆,個則窩子里相跑來跑去額是撒么斯?( 老闆,這個鍋里跑來跑去的是什麼東西啊?)
張戈聽完,對著游本昌說了一句「就他了。」
游本昌好一陣歡喜。
接到「濟公」這個主演時,游本昌已經52歲,年過半百,不再年輕。在此前,他從未演過主角,跑了30年龍套。演了79個角色,都是小人物。
換作別的小鮮肉,可能早沉不住氣,一溜煙跑了。游本昌沒有,他一直苦苦堅持,堅持的緣由,是他真正熱愛藝術。
游本昌從小愛看電影,二姐經常帶他去影院。 卓別林、秀蘭·鄧波爾的電影,大部分他都看過。6歲的年紀,他就特別羨慕熒幕里會拍電影的人。
1951年,游本昌18歲,高中畢業 後,他順利進入了南京文工團,因成績優異,一年後被保送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上戲認認真真學了四年,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北京,在中央實驗話劇院當演員。
02.
游本昌進入中央實驗話劇院後,演的都是些不痛不癢的角色。不能出任主演,並不是游本昌業務能力不行。 最大的原因,是他天性不愛爭搶角色,更不會說好聽的話,巴結領導。
跟游本昌一個起點的人,比他「飛」得早,他還在原地打雜。
即便如此,游本昌也沒有灰心。 在他的心裡,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 。為此,他可以反復揣摩一個角色。
為了演好「農奴」,他竟然翻看了 斯特洛夫斯基原著《大雷雨》的19個譯本 。 只有這樣,他的內心才有底氣,才能確定龍套該怎麼演,是符合人物角色的。
《大雷雨》里,女主人自殺後,「農奴」最後一個登場,整場戲,他沒有一句台詞,只有短暫的十幾秒。
經過反反復復的揣摩和分析, 最終他以「瞎一隻眼,瘸一條腿」的形象登場。
這段表演,沒有一句台詞,卻被評價為「經典龍套」。他的「農奴」,成了全劇核心。
拍戲勤奮,鑽戲痴迷的游本昌,沒有想著快速成名,賺快錢,出快名。
命運垂青他,是 他遇見了 1983年首屆央視春晚的導演 黃一鶴。
那時游本昌演了個啞劇,叫 《孫二娘開店》。恰巧黃一鶴去看戲,看到游本昌的表演很有意思,就邀他上84年的春晚。
游本昌聽完樂了。
默默無聞這么多年,忽然要上春晚。春晚是什麼性質啊?意味著自己即將走入全國人民的視線,要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啦。
於是,1984年春晚上,游本昌帶來了啞劇《沐浴》。
這段表演, 從他差點摔倒、假裝脫下衣服、擰開水龍頭沖洗身體,「洗完頭」遭遇「斷水」,水再來時「溫度過高」,燙得他哆嗦漂移 …… 整個不到四分鍾。
但就這關鍵的幾分鍾,讓游本昌名聲大振,春晚的舞台,讓他感受到了以前從未感受過的榮耀。
03.
作品是演員的通行證。
上完春晚沒多久,導演張戈便找到了游本昌。讓他來試戲《濟公》。
當時候選人有好幾個,其中包括游本昌的學生 嚴順開(阿Q正傳扮演者)。但最後張戈還是選擇了游本昌。
游本昌是南方人,對南方生活熟悉。他身上也有非常濃厚的「海派氣質」,儒雅、文明。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張戈遠遠觀察游本昌時,看他跟別人說話,說話的神態與風度風度,是他想像當中的濟公 。 再加上游本昌本人信佛(6歲時,高僧說他活不過13歲,除非皈依佛門躲劫。 父親便把他送往上海法藏寺皈依,法號乘培)
種種因加起來,游本昌非「濟公」莫屬,也似乎可以解釋為:游本昌30多年沒演過主角,「濟公」這一角色,是獨獨為他預留的。
演《濟公》這部戲,游本昌沒有在乎錢,他與張戈沒有談任何片酬,意思是看著給就行,然後徑直去了上海。
最後張戈給到的片酬,120一集,先是拍了6集,後面效果好補了兩集,後面兩集給到了150。攏共一千出頭。
04.
張戈並沒有給游本昌很長的准備時間,從准備到拍攝,只有短短的一個月。有多年拍攝經驗的游本昌,內心很慌,雖然他小時候經常看沈笑梅演的濟公,但真正等到自己出演時,內心一萬個拿不定主意。
直到有天他在杭州地攤上,看到一尊濟公的雕像,一下就來了靈感。
眼前這尊雕像,尖尖長長的下巴,拿著一把破蒲扇。彷彿在告訴游本昌,就按他這么演。
本來沒有底的游本昌,看著這尊竹根雕,瞬間有了感覺。於是花了25元,恭恭敬敬地把「濟公」請回了家。
回到家後,游本昌把「濟公」要穿的衣服做舊,把扇子剪得破破爛爛。對著鏡子照了照,心滿意足。
「濟公」身形有了具象的輪廓,游本昌又琢磨著該怎麼演,會比較貼切。
游本昌每天琢磨戲,比如醉酒的狀態怎麼演?這是一門學問,也是考驗。既不能歪歪扭扭的「醉」,也不能病怏怏的「醉」,而是要美著「醉」。
他想到蓋叫天老師講的《武松打虎》,美著醉,要像風擺荷葉,腳踩棉花一樣。這一想,又有了主意。
前兩集的《濟公》,游本昌的感覺還稍微差點。到第三集時,他完全進入了人物角色,像是真正的「濟公」附體。
說到這,游本昌得感謝那雙鞋。
游本昌在西湖的三潭印月,拍完日出後,坐在那裡休息。導演在另一頭准備,准備好後叫他過去。他經過九曲橋時,一顛一顛地跑,因為鞋太大,不跟腳。游本昌跑著跑著,突然感覺這就是濟公的步態,踢踏踢踏。
他就那樣走到導演面前說:「這就是濟公的感覺啊! 」
05.
拍《濟公》,游本昌豁出了半條命。他特別珍惜「濟公」這個來之不易的角色。每天只睡四個小時。白天演戲,晚上總結。52歲的年紀,他比很多年輕演員都拼。
在戲里,他更癲狂。《濟公》里,有幾個印象很深的鏡頭。
一是「濟公」吃肉。他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吃得倍兒香,觀眾看著都眼饞。
但實際上,那個肘子肉,全是臭的。
肉是頭一天下午買回來放進冰箱的,為了趕工,第二天早晨四五點要出發,肉又從冰箱里取出來放到塑料袋裡。劇組在山上呆一整天,當時夏天,39度的高溫,肘子全臭了。
劇本里的「濟公」,是「酒肉穿腸過」。游本昌必須把大塊吃肉的性情表現出來。肉臭了,他要裝作很香的把它吃進去。
他「咬咬咬,嚼嚼嚼」要把體現美味出來。導演不喊停,他就一遍遍嚼,等到這條過了時,游本昌才敢把臭了的肉都吐出來。
還有一幕,是「濟公」挨打。那個鏡頭他拍了12次,沒有用替身。
游本昌墊了層層薄薄的防護墊,群演心疼他,輕輕地打 ,但都過不了。過不了只好一遍遍重新挨打。游本昌最後「求饒」,讓群演來真的,讓他一次過,快點解脫。
由於之前的真真假假,最後一次真槍實彈的打完時,游本昌趴在地上起不來了。疼了好幾天,才一瘸一拐地能慢慢走動。
除了挨打,還有大鬧秦相府拋屍的一個片段。
雖然墊著墊子,但也得拋起來,拋兩米多。那時剛好妻子帶著女兒來探班,女兒看到父親這么辛苦,哇的一聲哭了。
游本昌連忙安慰女兒,說這些都是拍戲,都是「假」的。假不假,游本昌最清楚,肉疼在他身上。
受苦歸受苦,但《濟公》拍出來的反響非常不錯,引起空前熱潮。
別人都模仿把家裡的蒲扇,剪得稀稀爛爛。小孩子還學著從身上搓泥,給人治病。這股「濟公熱」甚至還掀到了國外,一位家長非常激動地拉著游本昌的手說:「太感謝你了!我的孩子因為看了濟公,現在開始對傳統文學感興趣了。」
「濟公熱」遠不止如此。那一陣,連犯罪率都減少了不少。
《濟公》可謂名利雙收。
而游本昌本人,也憑借「濟公」的角色, 榮獲「第4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他那大口吃肉的鏡頭, 後來也被北京電影學院編制教材內,供後輩觀摩。
06.
《濟公》之後,游本昌徹底愛上了「濟公」。
在他看來,「濟公」不再是一個稱呼,而是一種文化——濟公濟公,濟世為公。 「濟公」對他的世界觀和藝術觀有很大的影響。這不僅是角色 ,更是他的榜樣,是他的精神導師。
為了弘揚這種文化,游本昌又拍了《濟公》的續集,《濟公活佛》與《濟公游記》。
《濟公活佛》1989年上映,《濟公游記》1998年上映。這十幾年中,也僅僅限於這幾部片子。期間《濟公游記》還是自己籌集資金自導自演的,好在反響不錯,賺了一百來萬。
1991年,游本昌相濡以沫的妻子 楊惠華 查出癌症。游本昌推掉所有片約,悉心照顧了四年。最後在他的細心呵護下,妻子竟然奇跡般地戰勝了晚期癌症。
但影視方面沒有那麼幸運,因為游本昌片約拒絕得多,所以後來別人也就不找他了。結果這一閑,就閑了20年。
游本昌很佛系,沒有戲拍,他就去 學校 教輔導,和表演 。養養花草,收集「濟公」雕像,他家裡的「濟公」雕塑,大大小小有20多尊。
不愛的,他拒絕。熱愛的,自己虧錢也要做。
游本昌自身熱愛啞劇,一心想把啞劇發揚光大,自掏腰包 拍了大型啞劇連續劇《游先生啞然一笑》,結果播出後反響很一般,把賺來的那100多萬虧得精光。
後來他又不死心, 拍攝《了凡》。但這些都不是主流商業電視劇,口碑雖然很好,但不賺錢。兩部劇下來他賠光了家產。
虧了錢,拍了戲,他不覺得後悔。
2009年,為了拍攝《弘一大師》,76歲的游本昌在大光明寺 剃度出家,暢懷法師為他賜法名定暢。剃度一來為體驗角色,二來了卻自己對佛學的信仰。
受了五戒的游本昌,似乎與「濟公」更近了一步。
2011年,游本昌正式排演話劇 《弘一大師:最後之勝利》。這部話劇,一聽名字就不具備商業價值,沒有人投資。游本昌便賣掉房子,自己組建 「游本昌藝術團」 , 招募24名演員排練。
話劇很燒錢, 第一年《弘一法師》只辦了3場,卻花費了近百萬的場地費和勞務費。第二年演了七場,依舊賠錢。
到了第三年,反響稍微好一點,《弘一法師》辦超過60場,演到了美國和加拿大。
游本昌會心笑了笑。
如今的游本昌,已經88歲,無欲無求,悠哉快樂。
這一年,距離他出演濟公,也過去了36年。
他的人生,大器晚成。
「濟公」成就了他,他成就了「濟公」。
兩人合二為一,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他這一生,了無遺憾。
③ 漁家姑娘在海邊歌曲原唱是誰
《漁家姑娘在海邊》由歌手陸青霜演唱,黎汝清填詞,王酩譜曲。是北京電影製片廠1975年故事片《海霞》中的插曲。
這首歌是應時應景之作
1984年豬年春節晚會前,央視春晚總導演黃一鶴覺得缺少一首與整台節目相配合的歌曲,於是黃一鶴找到了詞作家喬羽,希望他能為豬年春晚結束時的一首歌寫一下歌詞,內容要有家人團聚,祖國大團圓,親人間的骨肉之情和對未來的希望。當時導演黃一鶴希望喬羽能夠馬上寫出來。
黃一鶴拿到歌詞一看,他對喬羽所說的主題思想,在歌詞里全體現出來了。
歌詞完成後,還要譜曲,黃一鶴找來了作曲家王酩。但沒想到就在王酩作完曲時,導演組內部對這首還沒徹底完成的歌曲發生了爭議,但黃一鶴和李谷一堅持把這首歌錄下來。就這樣,歌曲《難忘今宵》誕生了。
當時,王酩風頭正健,他自1973年為電影《海霞》寫出插曲《漁家姑娘在海邊》之後,又寫了電影《黑三角》的主題歌《邊疆的泉水清又純》、電影《小花》的插曲《妹妹找哥淚花流》和《絨花》,可以說出一首曲,紅一首歌。
歌詞如下:
大海邊哎沙灘上哎,風吹榕樹沙沙響
漁家姑娘在海邊哎,織呀織魚網
織呀嘛織魚網,哎……漁家姑娘在海邊
織呀嘛織魚網,高山下哎懸崖旁哎
風卷大海起波浪,漁家姑娘在海邊哎
練呀練刀槍,練呀嘛練刀槍
哎……漁家姑娘在海邊,練呀嘛練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