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些經典音樂 可以隨便用在電影上面 不用考慮版權
公民作品上述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一、無限期保護的權利: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修改權、表演著身份權及形象權。
二、有限期保護的權利:發表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以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Ⅱ 拍微電影要用背景音樂會有版許可權制嗎
應該不會,畢竟你發布的是電影,音樂只是配角,應該不會有問題。
Ⅲ 電影引用bgm音樂是商業使用還是非商業,要錢嗎,如果未經允許使用音樂拍電影有啥後果
起訴,賠錢
Ⅳ 求關於音樂的一些電影,文藝片
音樂棒的~
那非《鋼琴課》莫屬了,保證你喜歡裡面的鋼琴曲~ 非常好聽,配著這部電影看,震撼!可以先聽其中一首,《the promise》鋼琴曲,網路有下,如果喜歡,那你肯定會喜歡這部電影了!
《海上鋼琴師》不用說了吧~經典的電影,經典的音樂!
《霍亂時期的愛情故事》裡面的音樂很好聽,很空靈,不過這部電影不被大家看好。。。
《時時刻刻》最經典的文藝片之一,內牛滿面啊。。不過很慢有點難懂~這部電影極其唯美!
《英國病人》不解釋了。。太經典了。。。前面很空靈的那音樂如果你喜歡,我有~
啊啊啊。。我不知道《夜訪吸血鬼》算不算文藝片。。。但是和《暮光》系列的吸血鬼片子完全是不一樣的,文藝很多~我覺得能算吧。。這裡面的配樂據說是精心打造的。。。哈哈~小皮和阿湯哥帥瘋啦。。
希望樓主喜歡~
Ⅳ 關於微電影用音樂的問題
我試試:
場景1:Worlds Beyond【偏於唯美,誓言可以放在哼唱附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ktShVd1264/
或者Sleep well【青春浪漫,這兩首看女主氣質選啦】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J-XZt-GjkA/
場景2:Fiamme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IIdqjERU8U/
場景3:逝去的彩虹【01:33後面部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sKHE5Z5G6Q/
場景4:Kodoku na Junrei【考慮和上一段的銜接,前十秒最好不用】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mcUGKJspo8/
場景5:Sultanlar Askina(2012 Enst Vers)【不能用02:40前面部分,還要從場景4「抱住」後就開始用】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hqd3i6d8go/
剩下的選取剪輯看你羅?你每一場的大概時長也沒有說明,憑感覺選了,有問題可以回我。
Ⅵ 你好 能告訴我一般一部電影中的音樂佔比例的多少呢謝謝
音樂在電影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除了配合劇情起到烘托氣氛貫穿情節的作用,還要體現電影的主題,一部類型電影就要有專門的主題音樂作為支撐。
配樂的方式有很多,有以樂器、聲樂、樂團或電子音樂等方式製作。
電影如果沒有音樂,就好比一個說話沒有音調的面癱患者,只能讓人感到無趣。
王愛君文集《電影配樂》中講到:電影配樂,在電影的製作中,配樂是配音的一部分;配樂只處理電影里的音樂。在電影里的音樂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為歌舞音樂,一為附帶音樂。歌舞音樂大都出現在歌舞片中,歌舞片大都改編自音樂劇,片中歌舞音樂與片中情節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歌舞音樂在歌舞片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於附帶音樂,則在一般劇情片或記錄片中配合映像播映出。在無聲電影時代,電影只透過映像及簡單的文字,就把電影的情節完整的傳達出來,而無需音樂的介入。因此,附帶音樂在電影中並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作用通常是製造氣氛,強調或提高情緒與場景的接連,此種附帶音樂,吾人通稱為配樂。自有聲電影問世後,一般電影的製作都加入大量的配樂,一方面滿足觀眾聽覺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則使觀眾由於音樂的引導而更易於欣賞影片。配樂雖非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卻是影片中重要的一部分。配樂有兩種極端而相對的觀念:一種是盡力溶入電影的結構中,如配音般地令人不易察覺;第二種是盡量突出,令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兩種觀念只要能夠與整部電影的結構做巧妙的配合,都必能夠產生很大的力量,配樂的真義就在這個配字上。至於配樂的方式大抵有二:一為主題曲式的配樂,這種配樂很突出,而自成一體,除了主題音樂動聽外,對電影中劇情的發展,往往沒有實質的幫助。另一為樂劇式的配樂,仿華格納樂劇,用主導動機,為影片中人物或某一意念之特性,而創作的基本音形,隨著劇情的發展與轉變而發展轉變,這種配樂方式,對劇情的發展與轉變有很強大的啟示力。
為電影而創作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過錄音技術與對白、音響效果合成一條聲帶,隨電影放映而被觀眾所感知。電影音樂是20世紀新出現的音樂體裁,有音樂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當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視聽統一的綜合性電影基本上是一種視覺藝術,但聽覺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部分。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因素結合後,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但特別完整的片斷,仍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賞。
性質與特點
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象、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
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現實性與功能性
電影音樂,按照在電影中出現的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性的音樂,也叫做客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有聲音的來源;另一類是功能性的音樂,也叫做主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沒有聲音的來源。
現實性音樂包括在電影生活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或歌曲)。例如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音樂(或歌曲)、歌劇音樂、舞劇音樂、節日歌舞、街頭小唱、街頭音樂以及通過收音機或錄音機播放的音樂。還包括特別引人注目的劇中主要人物的獨唱與對唱、獨奏與合奏等等。這類音樂(或歌曲)都是由劇作家、導演事先在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樂一般是由作曲家專為電影創作的,著重表現畫面中所沒有或不能表現的劇中主要人物的動作,特別是心理活動。
在電影中,雖然從音樂出現的方式上分為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常常相互轉化,有時從現實性的音樂轉化為功能性的音樂,也有時從功能性的音樂轉化為現實性的音樂。
電影音樂藝術的處理手法豐富多樣,變化無窮。其美學功能是:
①通過音樂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達到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電影的意義。
②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動人。
③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象出現,例如在困難的時刻預示勝利和希望,在順利的時刻預示艱苦挫折;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像出現,延展戲劇情緒。
④引起一定時間(古代的或現代的)、空間(人類世界的或外空間)、環境(人間或仙境)的聯想。
⑤加強影片的總的藝術結構。電影音樂雖然是分段陳述的,但是通過分段陳述的結構,能反映出影片總的藝術結構。
⑥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像,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像的立體感。音畫結合可形成「四維時空」的運動著的立體感。
至於你說的比例,要看是什麼類型的影片,如果是歌舞片,基本上整部電影都是唱下來的。如果是普通的類型片則要根據劇情的起伏來定,音樂要加的恰到好處。比如像《加勒比海盜》,在你不經意的時候音樂已經響起,而你卻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已經融入到那電影氛圍中,一直到電影結束,恐怕也只記得那電影主題曲《He's a Pirate》。所以你要問音樂在一部電影中佔得比例,這個真的不好說。
我覺得如果誰一定要給電影配樂規定一個比例,那麼就太不專業了,也太不人性了。
Ⅶ 求一些電影!關於藝術的!尤其是音樂類!
貝多芬:
較老的一部《貝多芬傳》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左右的吧,在電驢上可以找到,卓越網上也有賣,才六塊二,很便宜。
最近的一部是《不朽的戀人》,也叫《貝多芬傳》,比較好找,迅雷上也可以下。
還有《貝多芬情史》,同系列的還有《舒曼情史》,《德彪西情史》,都是大音樂家,看看情史也有助於理解作品吧,呵呵。
莫扎特:
電影《莫扎特傳》很好找。
電驢上還有個資源叫《尋找莫扎特》,不是電影傳記,應該算紀錄片,也不錯。
卓越上有DVD《莫扎特:美國歷史頻道人物誌》,當然也有《貝多芬:美國歷史頻道人物誌》,沒買,不知道效果怎麼樣,你可以試試。
肖邦:
《春光奏鳴曲》也叫《我愛肖邦》,休.格蘭特主演的。
《一曲難忘》,這個比較早。
李斯特:
電影《李斯特狂想曲》,這個沒看過,據說是將他成功培養一名吉普賽男孩的經歷。
還有個《李斯特狂》,不知道它在講什麼。
帕格尼尼
1989年電影《帕格尼尼》
約翰.施特勞斯:翠堤春曉。
杜普雷:《她比煙花寂寞》本質上個人不太相信這是杜普雷。
還有《shine》——閃亮的風采。
搜關鍵詞「音樂傳記電影」,還能搜到一些其他的,自己再看看吧。
Ⅷ 有哪些古典音樂經常被用做電影的背景音樂
開始只知道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三個人,後來通過選修課的學習,了解到了斯特勞斯,肖邦,維瓦爾蒂,布里頓,德沃夏克等偉大的音樂家。
我覺得古典音樂的欣賞不僅僅是對音樂本身的欣賞,更是對音樂所表達的內涵的鑒賞和探索,通過古典音樂的風格和特點可以了解到音樂家的內心世界和個人性格。因此,沒有深厚內涵的音樂家是不可能寫的出偉大的作品的,最多隻能成為優秀。我想這也是音樂家要的達到的目的吧,要把他對人生,對社會,對藝術的理解通過音樂的表現形式表達給聽眾。當他們作曲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迎合貴族和聽眾的時候,偉大的作品才會誕生,盡管可能在當時無人問津。正因為如此,我在聽古典音樂的過程中,一定要先看這個曲目的背景和來歷。否則只是欣賞其旋律的話,可能會無所收獲。
《莫扎特傳》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不愧為奧斯卡的獲獎影片。這部電影重點突出了莫扎特的天才和薩里埃里的嫉妒(電影為了個性鮮明和矛盾的突出,醜化了薩里埃里)。莫扎特極具音樂天賦,當薩里埃里看見他的手稿的時候,薩里埃里驚呆了,莫扎特竟然沒有一處修改,而每一處也無法修改,因為太完美了。薩里埃里認為莫扎特不是在創作音樂,他所要做的僅僅是把自己腦中的樂符抄下來,同時也感嘆為什麼上帝不賜予自己這樣的天賦。
而薩里埃里對莫扎特的嫉妒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天賦,更多的是因為莫扎特的張狂和自信,還有他對傳統的宮廷內部制度的藐視,因為他始終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曲家,他不受任何人的束縛和控制。
還有就是莫扎特的《安魂曲》真是震撼靈魂的偉大的作品。它把莫扎特去世前的那種心理狀態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有無奈,有苦悶,有悲涼,那種復雜的心理狀況讓聽者無不為之感到惋惜。難怪有人說世上怎會有如此悲傷的旋律!
可以說貝多芬始終是一個與命運抗爭的人。由於他長得丑,幾次被心愛的女人拒絕,這對他來說也是不小的打擊,而他後期的失聰更說明他不是上帝的寵兒。在這樣的困難之下,他還能創造出第九交響曲這樣的作品,則更加體現了貝多芬的偉大。要知道,失去聽力對一個作曲家來說意味著什麼。這就好比廚師失去了味覺,畫家失去了眼睛一樣。而正是這樣的貝多芬創造了後人無法超越的交響樂的頂峰。所以貝多芬的音樂是不能不聽的。他的《田園》,《命運》《第九》都被我請進了電腦。
後來便是圓舞曲大師施特勞斯,他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的森林》《皇帝圓舞曲》和《春之聲圓舞曲》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我也是在那個時候反復的聽這些曲子。
同樣是這個時候我聽到了我認為最好的交響曲——德沃夏克的《新大陸》。尤其是那氣勢磅礴的第四樂章,令我百聽不厭。
總之,我對自己能夠接觸到古典音樂而感到慶幸,也感謝古典音樂給我帶了快樂,希望更多的人也能與分享這些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