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音樂之聲》中都有那些歌曲
1、Overture/Preludium
在電影開始部分,作者運用了一段管弦樂來配合描繪阿爾卑斯山的畫面,秀麗遼闊的阿爾卑斯山的自然風光與恢宏壯麗的交響樂效果融為一體,生動地向觀眾展示中人物活動的背景——和平而美麗的奧地利。
2、TheSoundofMusic
當女主人公瑪利亞出場後,隨即演唱了一段無限深情的「音樂之聲」,歌曲中對音樂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真實而生動的刻畫了瑪利亞的內心世界。
這首歌曲出現在片頭,由瑪利亞在山頂獨唱,抒發了自己對故鄉、對大自然、對音樂的無比熱愛之情。樂曲氣息寬廣,飽含深情,生動刻畫了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3、Maria
而修道院里,其它修女正在議論令他們哭笑不得「瑪利亞」。她們的對話採取了類似宣敘調的演唱方式,使整個場景看上去輕松、活潑而生動。
既描繪了劇情也調動了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興趣。然而音樂在這部電影中的作用並不僅限於此,在以後的劇情發展過程中,音樂甚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4、Do-Re-Mi
瑪利亞教孩子們初學音樂時的歌曲《哆唻咪》。這首歌曲是由「1234567」最簡單自然音階的骨幹音構成,與詞的結合幾乎是一字一音。樂曲非常簡單,也很容易上口,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幾乎都能夠現場跟著哼唱。
它與電影中流動的畫面相結合,為人們展開了一幅幸福美好的生活圖卷。關於這首歌曲,就影片的內容看,因為瑪利亞要教的是從沒有學過音樂的孩子們,所以音樂必須簡單易懂;然而就整部電影音樂的風格來看,這首歌曲則顯示出這部電影音樂通俗性的特點。
5、TheLonelyGoatherd
伴隨著劇情的發展,在家庭教師瑪麗亞的指導下,孩子們表演了提線木偶戲《孤獨的牧羊人》。樂曲歡快活潑熱情幽默。
從表面看這是一首提線木偶戲的配樂,然而結合劇情內容,我們會發現這首歌曲以它熱烈歡快的氣氛襯托出上校一家精彩愉快而又祥和溫馨的家庭生活,也反襯出瑪利亞帶給這個家庭的精彩生活,為兩人的最後結合埋下伏筆。
㈡ 音樂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音樂電影排行榜前十名:《綠皮書》,《音樂之聲》,《悲慘世界》,《閃光少女》,《歌劇魅影》,《完美音調》,《愛樂之城》,《雨中曲》,《心靈奇旅》,《尋夢環游記》。
1、《綠皮書》
這部電影講述了保鏢托尼被聘用為古典鋼琴家唐的司機,跟著唐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出,一路南下,而在這其中,也遭遇到一系列的麻煩,倆人在這個過程里,產生了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㈢ 海上鋼琴師評價零差評,你怎麼看待這部電影
《海上鋼琴師》,最好看的爛片——
這話當然不是伯光評價的,而是而是西方媒體還有大多數觀眾,評價這部《海上鋼琴師》是導演托納多雷時空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被評價為「最好看的爛片」。
而中國文化里這種對於藝術和某種東西的忘我,被形容為「痴」,為此廢寢忘食,甚至犧牲性命,非但不會受到責難,往往還會受到世人的敬佩。
中國觀眾之所以推崇《海上鋼琴師》,大概便是男主角1900這種純粹。在現代已經選擇攻利的情況下,保持著這種道子般的「純粹」吧。
更多關於《海上鋼琴師》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㈣ 我最喜愛的電影:《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這部電影,我不知道看過了多少遍,自從我買了VCD影碟機之後,已經三十多年過去了,後來又換了DVD,每年我都會看上好幾遍。美麗迷人的風光,悅耳動人的歌聲,溫馨感人的故事,幽默有趣的情節,每次重溫,都是給心靈的一次撫慰,無論看了多少遍,都感動如初!也許我會年復一年的不斷地反復回顧翻看,它一定會是我這一輩子看的最多次數的電影。
故事發生在一個無憂無慮的見習修女和一個嚴厲的退役海軍艦長及他的七個孩子之間。22歲的瑪利亞是一個薩爾茨堡修道院里的見習修女,她活潑好動熱愛自然喜愛唱歌,卻總是給修道院不斷地找來麻煩,大家都認為她的性格不適合修女的生活。於是,當院長嬤嬤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尋求家庭教師的請求時,她決定讓瑪利亞去,也藉此讓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瑪利亞雖然不適合做修女卻是一位真正的天使,上校有一顆敏感善良的心,卻緊緊的包裹在冰冷的外表之下,他用管理艦隊的辦法管教孩子們,面對那七個難以馴服、古靈精怪的孩子,瑪麗亞就是一個拯救這個嚴肅地如同死灰一般的家庭的美麗天使,我覺得不必再浪費時間重復敘述故事情節,那太長了,網路那裡全都有。
有時候我在想,是什麼在吸引我反反復復的觀看《音樂之聲》這部電影?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的碟片也看過幾部,《貓》、《芝加哥》、《歌劇魅影》、《修女也瘋狂》等等,載歌載舞,音樂美妙,非常喜歡,卻從沒有激起過我要反復欣賞的意願。《音樂之聲》音樂真的是好聽,首首經典,風景美麗得讓人心醉,男主角性感女主角清純,幽默詼諧的喜劇色彩,簡單易懂的劇情、唯美清晰的聲音,純凈,溫暖,美好……。喜愛就像是灰燼堆砌的美麗城堡,看得見卻無法觸摸,只是輕輕地一拂,便成了塵埃漫天的碎片,抬眼望去都化作了晶瑩閃爍的滿天繁星,點點碎片捉在手中卻不知道最愛的在哪裡。是誰怎麼就拍出了這樣一部令人心折與心醉的電影?
這部1965年由美國著名導演羅伯特.懷斯根據百老匯的同名音樂劇進行改編的電影,一舉榮獲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十項提名並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寫下了好萊塢影壇歷史性的一頁,扮演瑪麗亞的朱莉·安德魯斯在此片中的優秀表演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提名。音樂與影像絕佳的契合,誕生了《音樂之聲》這般經典的光影典藏,整部影片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優美動聽、流暢生動的音樂,眾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人沉醉不已。很難相信,一眨眼五十多年就過去了,但其感染力依舊強烈如昔,值得一提的是,福克斯最新修復版的拷貝給了一個如此清晰的《音樂之聲》,全新數字修復畫面和聲音會讓你的心再次融化。不過我建議你一定要看英文原版,即使通過中文字幕,你也會領略到那些經過精雕細琢的台詞,韻律優美,節奏抒情,對白的聲音美麗、清冽、透明、穿透,充滿了藝術的美感。
《音樂之聲》影片一開始,緩慢流出的管弦樂與連綿起伏的群山、林中不時傳出的鳥鳴融為一體。遼闊秀麗的自然風光,女主人公瑪麗亞初次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交響樂恢宏壯麗的音響效果與阿爾卑斯山的自然風光相互融合,生動地向觀眾展示了美不勝收、和平寧靜的奧地利。音樂帶著我們掠過奧地利的山脈,河流,民居和草原,最後來到那片壯麗的阿爾卑斯山脈上的幽幽綠草地,修女瑪麗亞遠遠地奔來,展開雙臂唱出那首《THESOUNDOFMUSIC》,「我的心像小鳥一樣,從湖邊向森林中展翅飛翔,我像雲雀日日夜夜在高聲歌唱,當寂寞時候我就來到山崗~」,那歌聲來自風景如畫的奧地利薩爾茨堡,那是莫扎特的故鄉。
我喜愛電影里的每一支歌曲 ,從開始瑪利亞唱的第一支熱情真摯的《音樂之聲》,到院長嬤嬤與眾多修女用宣敘調的方式幽默有趣的演唱出對瑪利亞的看法,從歡快活潑的《哆來咪》到孩子們演唱的那首俏皮可愛的《晚安,再見》,從輕松詼諧的《孤獨的牧羊人》到無限深情的《雪絨花》。還有在月光的照耀下,艦長淡藍色深邃的眸子,深情地對瑪利亞唱出的真情告白「nothingcomes from nothing ,nothing ever could」,音樂之聲里的歌曲處處讓人陶醉。電影上映五十多年來,這些歌曲傳唱不衰,已經成為經典,我想它還會成為永恆。
電影里的劇情安排,畫面拍攝,優美的音樂和秀麗的風光,神奇無處不在。畫面為音樂增添了活力,而音樂又為畫面增添了光彩,整個畫面充滿了節奏感,《音樂之聲》堪稱音樂影片之精品。當我走在薩爾茨堡老城的街道、花園、教堂、廣場的時候,耳畔就會廻響起《音樂之聲》里美妙的歌聲,影片音樂與畫面在我眼前不斷流動,我彷彿看到瑪利亞提著吉他琴盒奔跑在薩爾茨堡的街道,她為自己唱歌鼓氣,瑪利亞帶著孩子們在城市裡穿梭,在山頂草地上奔跑,乘坐在馬車上唱歌,沿著薩爾茨河騎行,銀色月光下玻璃雨亭美輪美奐的剪影。
電影里值得贊嘆的地方太多了,對於一部已成經典的優秀電影,無論什麼樣的評論在銀屏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電影里我印象很深的有這樣一句話:當主關上門時,他會打開一扇窗。WhenLordcloses the door, somewhere he opens the window.那就不要再去看評論了,還是趕快打開屏幕去欣賞這部永恆的經典吧。
㈤ 豆瓣高分榜的音樂電影除了《鋼琴家》、《百鳥朝鳳》,還有哪些
《心靈捕手》是格斯·范·桑特導演,馬特達蒙,羅賓威廉姆斯,本阿弗萊克主演的治癒電影,這部電影在70界奧斯卡獲得了最佳劇本獎而羅賓威廉姆斯也獲得了最佳配角獎。
這部電影在豆瓣TOP排名81評分8.8是十分經典的教師題材電影,可是這部電影給我感動的點不僅僅是羅賓威廉姆斯拯救馬特達蒙扮演的天才少年威爾的故事,而是對人生的探討,對友情的詮釋,對愛情的描繪都成為這部電影成為經典的原因。
電影主要講述一個天才少年威爾作為一個孤兒童年飽受欺凌,但是他卻有超越常人的數學天賦,他能輕易解開麻省理工大學數學系教授出的難題,哪怕全世界只有兩個讓你解開過的數學難題在他那裡卻能輕而易舉的解開,可惜由於沒有接受過正經系統的教育,他卻做著建築工人清潔工等工作,而且經常跟朋友在街頭尋釁滋事,麻省理工大學的數學教授蘭博意外發現了威爾的天賦不想其浪費天賦於是找到威爾決定拯救他,找來了心理醫生跟催眠師,由於威爾童年受過巨大的打擊,而且極具天賦的他在自身周圍設了一個保護層,任何想接近他的人都被他用超群的智商趕走了,藍波無奈只能找到自己的大學同學西恩,西恩跟威爾的第一次談話也因為威爾的攻擊性而不歡而散,不過也讓西恩對他展開了興趣,其實這段也是為之後西恩跟藍波有相同的經歷做鋪墊,經過幾次談話西恩始終再問威爾到底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你可能在書裡面學習了不少知識,直到一些別人不知道的理論也可能懂愛情或者上過幾次床,可是如果你不打開心扉我無法認識你我們也無法溝通,後來威爾主動跟西恩談自己的愛情面臨的困惑,而西恩也跟他說自己去世的妻子包括妻子的不完美和自己因為這些不完美對妻子的愛,威爾總覺得自己太聰明如果對任何一個事深入了解都會覺得不完美,而西恩告訴他每個人都不完美,正是因為你自己的不完美你才拒絕繼續下去,你可以一輩子不認識任何人,這是極好的哲學。
後來西恩跟史凱蘭走在了一起,因為史凱蘭是一個富家女,所以西恩對待這段感情總是患得患失,他總認為自己配不上她,在史凱蘭決定要去加州尋找記得生活的時候,西恩覺得史凱蘭在加州很快就會找到新的朋友同時拋棄他而史凱蘭只說「我愛你」如果你愛我就跟我去加州如果你不愛我你告訴我就會消失,而這時威爾說了句「我不愛你」然後就離開了,其實對於威爾而言他愛著史凱蘭,可是最大的困惑是離開這里,因為這里是他的安全區他有最信任的三個死黨,這時他的好朋友查克(本阿弗萊克飾)的一段話改變了威爾的生命,他說你應該離開這里,你不屬於這里,你擁有我們不具有的天賦,如果50歲你還來我家看球喝酒那麼我會殺了你,你可能沒覺得對不起自己不過你一直在這就是對不起我們,你擁有我們不具備的天賦卻在輕易浪費,這是我們願意拼盡一切換來的東西,每天我見你最開心的時光只有10秒就是我開車去你家接你打開門的這段時間,如果發現你還在我就會很沮喪,我多麼希望你哪一天離開這里,一聲招呼都不打。然後威爾又去找到了西恩,西恩給他看了自己小時候也被虐待的慘痛經歷,而且對威爾說這不是你的錯,這不是你的錯,直接擊垮了威爾心裡最後的一道防線,威爾哭泣的跟西恩擁抱在了一起,這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信任。影片的最後威爾駕車去了加州尋找他的姑娘史凱蘭,他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方向跟面對真實的內心世界。
這部電影感動我的地方有三個,師生情,友情,愛情。威爾是一個天才少年由於不幸的成長經歷他封閉自己偽裝自己不願意坦露心扉,把一層面具掛在臉上,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可是他卻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學習天賦,教授藍波不想放棄他,所以讓西恩來改變他的人生,而西恩用自己的真誠用自己的故事來感染威爾,他像威爾敞開心扉希望推心置腹的交流,兩個人都有共同的愛好也都有共同的創傷,西恩經歷妻子的死亡後不願意打開自己的心靈,而威爾的到來也讓西恩願意去嘗試新的生活,兩個人最後的擁抱算是影片的高潮,兩個心靈受過創傷的人互相拯救互相幫助,最後走出自己人生的陰霾,奔向自由的真實的嚮往的新生活。
友情貫穿了整部電影,主角威爾有三個死黨兼兄弟這是他最信任的三個人,因為所有人都拋棄了他,只有這三個人願意一直跟他在一起,他們一起工作一起打架,這是威爾成長中唯一的快樂唯一的依靠,甚至為了他們願意放棄藍波教授給的工作放棄跟女朋友去加州的機會,這三個朋友就是威爾的舒適區,就像我們平時不願意逃離現實的情況一樣,因為這里有我們可能得到舒適感受,所以逃離這里就很困難,反而電影裡面展現友情卻用了反其道的方式,威爾的朋友查克跟威爾說,我每天去你家接你我們一起玩耍一起笑鬧,這些都很棒很棒。但是我一天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只有十秒,從打開車門 到敲門的這段時間,我多希望你哪天不在了,沒有打一聲招呼,不說再見,什麼都沒有,我懂得不多,但我很清楚」這里查克作為一個朋友他在設身處地的幫威爾著想,因為作為朋友他更不想看到威爾浪費自己的天賦,泯然眾人。
而最後就是愛情,這裡面描寫愛情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通過西恩的回憶,一方面是威爾跟史凱蘭的現實愛情,這裡面有三個場景表達了西恩對自己妻子的思念,第一個是第一次威爾見到西恩說:你 肯能娶錯了人,你的妻子一定出軌了。威爾用自己了解的知識判斷一件莫須有的詩,而這時西恩十分震怒,因為他不允許其他人侮辱揣測他去世的亡妻,這是他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第二段是他跟威爾敞開心扉說了自己妻子的小毛病,他臉上始終掛著幸福的笑容也正因為這些小毛病他才會愛上他的不完美的妻子。最後是最終他願意去旅行願意接受新生活時它所表達的情緒,也是對亡妻最好的交代。而威爾跟史凱蘭的愛情是美好而現實的,史凱蘭雖然是富家女孩卻失去了父親,而威爾一直是在自卑中徘徊,他不相信史凱蘭是真的愛他,他是愛他的卻沒有勇氣付出真心,也只有史凱蘭在一定程度的堅持,給她足夠的信任,兩個人感情的爆發點是威爾最後給她打電話,只說了些毫無相乾的內容,可是史凱蘭只說了一句「我愛你」史凱蘭在威爾離開後這樣依然堅持的表達愛 ,這是電影里關於愛情最美的表達。威爾最終也跟隨自己的心意去找史凱蘭,我愛這個結局。
《心靈捕手》這部電影的要表達的主旨就是人應該如何活著,活著如何追尋自己的內心才不算枉活一生。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什麼是真正的心靈朋友,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什麼是真正的友情。一個人的成功不在於你取得了什麼,而是在於你怎麼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㈥ 音樂之聲電影故事發生在哪個國家
奧地利。
《音樂之聲》是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麗·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理查德·海頓主演的音樂片,該片於1965年3月29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修女瑪麗亞到特拉普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並和上校的7個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並與瑪利亞之間產生了感情的故事。
該片獲得了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個獎項。
(6)關於音樂之都的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瑪利亞
薩爾茨堡修道院里的志願修女,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煩。於是她被派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師。她很快和上校的七個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漸漸在她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
朱莉·安德魯斯(Julie Andrews),1935年10月1日出生於英國薩里郡。英國女演員、歌手、舞蹈家及戲劇導演,同時也是多部暢銷兒童讀物的作者,聯合國婦女開發基金會的「親善大使」。
1954年,首次登台百老匯演出《The Boy Friend》,獲得了世界戲劇獎。1964年的電影處女作《歡樂滿人間》和1965年的《音樂之聲》,均取得較大成功,前者為她贏得了奧斯卡獎、金球獎、桂冠獎、格萊美獎等,後者則取得了奧斯卡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
馮·特拉普
海軍上校,有七個孩子。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他請來瑪利亞作為孩子的家庭教師,剛開始他對瑪麗亞的做法十分不滿,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為男爵夫人唱歌的時候十分感動,並被瑪麗亞可以感染他人的熱情所吸引。
演員
克里斯托弗·普盧默(Christopher Plummer),1929年12月13日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演員、製作人。
1951年,普盧默進入演藝圈。1965年,參演《音樂之聲》。1980年,參演《時光倒流七十年》。1983年,憑借《荊棘鳥》被提名第35屆艾美獎迷你劇最佳男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