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可以寫進教科書的「十大反派」角色,梁家輝、崔岷植、梁朝偉在列
在影視劇中,往往是反面人物比較容易出彩。
因為正面人物一般都是有著相同定義的形象,演員容易演得臉譜化。而反面人物千姿百態,如果能再加點反轉和洗白,觀眾就會覺得有血有肉。
比如《人民的名義》里,反面人物祁同偉讓很多觀眾產生共情,而正面人物侯亮平卻少了些味道。
可話又說回來了,反派雖然容易出彩,但是想出大彩也很難。
因為好的反派無非就三種。
第一種是「一黑到底」類型的。
就是一露面就是壞蛋,做壞事從一而終,「至死不渝」。
第二種是「難言之隱」類型的。
就是本來是個好人,因為遇到了各種不公,變成了壞人。
第三類是「格局很大」類型的。
就是雖然乾的是壞事,可是心裡裝的是宇宙萬物,你批評他,他就和你上價值,你拿他真沒轍。
這些反派類型都已經被演到了極致,不過我們一般比較熟悉的是電視劇。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電影史上能夠寫進表演教科書的十大經典反派角色,相比較電視劇領域,電影中的反派塑造更為精緻,也更追求藝術深度。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影史上哪些反派曾讓你恨之入骨,卻又欲罷不能。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
《黑金》周朝先
1997年丨飾演者:梁家輝
反派星級:
「千面影帝」梁家輝飾演過很多出彩的角色,他飾演反派也是信手拈來,比如《追龍2》里的悍匪,杜琪峰電影里的大哥,不過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反派要數《黑金》里的周朝先了。
《黑金》由梁家輝和劉德華主演,片中梁家輝飾演的周朝先是台灣松林幫的頭目,個人資產超過了30億,他集結了台灣13大幫派,200萬黑 社會 成員對抗 社會 ,後來又把野心瞄向了官權。
周朝先那句囂張的台詞「誰贊成,誰反對」已經被做成了表情包流傳到現在。
這部上世紀末的電影尺度大膽,揭露了台灣政界的種種丑聞,什麼黑幫仇殺,官場貪污,民眾暴動在影片中都有體現。
片中梁家輝更是用演技蓋過了劉德華的風頭,他沉穩又內斂,不怒自威,用細膩傳神的演技塑造了台灣流氓政客的形象。
—2—
《無恥混蛋》上校漢斯
2009年丨飾演者:克里斯托弗·瓦爾茲
反派星級:
2009年,鬼才導演昆汀首次涉足戰爭題材,還特意找來布拉德·皮特當主角,最後拍出了新片《無恥混蛋》。
可是本片上映後毀譽參半,被認為換湯不換葯,是「戰爭版」的《低俗小說》。
不過影片還是有一個極其閃耀的亮點——德軍上校漢斯,可以說昆汀和布拉德·皮特的風頭全被這個反派配角給搶走了。
飾演漢斯的是奧地利演員克里斯托弗·瓦爾茲,這個角色本身有著雙面性格,表演難度不低,但瓦爾茲還是做到了「渾然一體」。
在他的詮釋下,漢斯一面是德國黨衛軍旗隊長,有「猶太獵人」的綽號,面對猶太人卻殺人不眨眼;可另一面下,他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談吐幽默詼諧,像個優雅的紳士。
譬如影片開始,漢斯掏出紙和筆,優雅地書寫,和奶農交談也是十分得體,可是談話結束後,他卻命令士兵對著地板底下的猶太人進行掃射。
鮮血和木屑四濺,將之前營造的虛假的溫馨場景打破,給人以極大的落差。
這也是昆汀一貫的手法,一陣喋喋不休的台詞後,一陣突突突,人物死光光。而瓦爾茲將昆汀這種風格很好地和與漢斯的雙面性格做了融合,成為影片最大的亮點。
有評論就說:在昆汀這個輕率、像喝醉了酒的故事中,瓦爾茲贏得了英雄般的勝利。
昆汀自己也坦言:找不到瓦爾茲,我寧可不拍這部電影。
瓦爾茲不負眾望,憑藉此片拿到了戛納影帝,金球獎和奧斯卡最佳男配。
—3—
《辛德勒的名單》阿蒙·戈斯
1993年丨飾演者:拉爾夫·費因斯
反派星級:
《辛德勒的名單》有多經典不需要多說,許多人一提到這部影片里可能想到那個紅衣少女,想到集中營里的暴行,還有辛德勒偉岸的身軀。
不過這部經典影片對於反派的塑造也是堪稱一絕的。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出演伏地魔的演員拉爾夫·費因斯在片中飾演了一位讓人畏懼膽寒的變態德國軍官。
這人就是納粹黨衛軍的司令官阿蒙·戈斯,這個人物也是 歷史 上真實存在過的。
他有變態的一面,比如趴在陽台上隨意狙擊正在幹活的猶太囚犯,比如命令槍殺提出安全建議的猶太女工程師,槍聲響完又讓手下照著工程師的話做;
他也有自己文藝的一面,親口說出金句:「今天是 歷史 性的一天,在場的你們都是參與者。」
他還有世故的一面,身為軍隊長官,他和辛德勒把戰爭談成了一筆生意,狠狠敲詐了辛德勒一筆,最後還見錢眼開給了辛德勒猶太人的名單。
他甚至有多情的一面,對一個猶太女僕情難自拔,每天陷入愛她還是殺她的糾結之中。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我們的伏地魔增重28磅,觀看了大量影片,和接觸過戈斯的大屠殺倖存者進行了深入交流,最終詮釋了這個有血有肉的反派形象。
—4—
《看見惡魔》張京哲
2010年丨飾演者:崔岷植
反派星級:
這部大尺度的電影在上映前刪減了7分鍾的戲,依然被判定為限制級,最後票房平平,口碑和其他韓國犯罪電影相比也有一定差距,但是它卻是韓國戲骨崔岷植的個人表演秀。
影片的故事很簡單,某警員的未婚妻被奸殺和分屍,他找到兇手後展開了一系列的報復行動。
崔岷植就扮演了這個變態殺手,在片中他號稱「比魔鬼還可怕」,影片中對他的處理是「一黑到底」,沒有一個從善到惡的過程,一出場就是一個來自地獄的魔鬼,沒有任何 情感 ,就是以殺人為樂。
片中這個殺手錶面上是個學校的校車司機,卻經常在半夜路邊尋覓單身女性,完成奸殺。
當警察的未婚妻死於他的魔爪之下,警察開始對他展開報復的時候,殺手竟然開心地接受了挑戰,實施了更恐怖的報復行為。
《看見魔鬼》與其說是正邪的較量,不如說是兩個魔鬼的較量。
因為李秉憲飾演的警察在復仇的過程中,自己也成了魔鬼,他明明可以直接逮捕或者殺掉兇手,可是卻屢屢放過他,只為了完成最極致的復仇,就是想和貓捉老鼠一樣,享受欲擒故縱的快感。
兩人聯手為我們奉獻了一場黑吃黑的殺戮 游戲 。
—5—
《黑道傳奇》(又名:傳奇)克雷兄弟
2015年丨飾演者:湯姆·哈迪
反派星級:
2015年的電影《黑道傳奇》(又名:傳奇),講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活躍在倫敦東區的犯罪團伙中一對孿生兄弟的故事。
作為一部人物傳記類的黑幫影片,它本想成為《教父》那樣的神作,但卻名不副實,拍得一點兒也不傳奇,呈現出一股小家子氣。
不過作品的平庸並沒有遮住主角凌厲的光芒,大帥哥湯姆·哈迪在影片中一人分飾兩角,飾演了兩個性格迥異的反派角色。
哥哥雷金早生10分鍾,做事沉穩,他從小接受拳擊訓練,有很強的紀律性,看到喜歡的女孩也懂得如何花前月下。
弟弟羅納德則性格暴戾,神經錯亂,一天不吃葯就渾身不對勁,要麼單槍匹馬進酒館當著一眾人面開槍殺人,要麼是整天吆喝著自己是老大,講著一些別人聽不懂的笑話,逼得哥哥只能邊嘆氣邊給他擦屁股。
兄弟親情逼迫著哥哥雷金必須要對弟弟「忠誠」,為此他和嚮往平淡生活的妻子逐漸產生了隔閡,最後妻子自殺離世。
這部電影的名場面就是兄弟二人坐在車里抽雪茄的鏡頭,再加上哥哥雷金走路時極具視覺美感的魁梧身形,確實在外在質感上就有著獨特的吸引力。
湯姆·哈迪用精湛的演技詮釋了什麼叫做:我瘋起來連自己都打。他通過這部戲拿到了英國獨立電影節的影帝。
—6—
《烈日灼心》黑老大
2015年丨飾演者:王硯輝
反派星級:
《烈日灼心》是中國犯罪片第一人曹保平的代表作,他號稱「影帝製造機」,用這一部電影捧出了三個影帝,分別是:鄧超、郭濤和段奕宏。
可是三位影帝在影片中忙活了一整場,卻被一個配角用三分鍾的表演給贏了,這個配角就是王硯輝,在影片中他飾演了案件的真正兇手。
影片結尾安排了一段警方對他的審訊戲。
3分鍾里,王硯輝操著一口濃重的雲南普通話,輕描淡寫地講述了自己的犯罪過程,他身上有一種由內而外渾然天成的鬆弛,講到關鍵情節還露出一些詭異的微笑,將一個對生命漠視的罪犯詮釋得淋漓盡致。
《烈日灼心》剛上映的時候,許多人就誤以為這是導演把真實的審訊錄像放上去了,直到後來大家意識到那是演員演出來的片段,整個網路都沸騰了,王硯輝這段表演瞬間封神,被大家一次次頂禮膜拜。
—7—
《沉默的羔羊》漢尼拔
1991年丨飾演者:安東尼·霍普金斯
反派星級:
在世界影史上,恐怕沒有哪個反派比《沉默的羔羊》里的漢尼拔更迷人的了。
《沉默的羔羊》是奧斯卡史上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犯罪驚悚片,影片改編自托馬斯·哈里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變態殺手身處囹圄卻用心靈控制了前來拜訪的女特工,最後成功越獄的故事。
漢尼拔是西方世界臭名昭著的壞蛋,其名氣和撒旦有的一拼,所以在拍攝這部電影前,包括約翰·赫特、小路易斯·格賽特、羅伯特·杜瓦爾、傑克·尼科爾森和羅伯特·德尼羅在內的眾多好萊塢一線男星都來爭奪這個角色。
最後安東尼·霍普金斯成功拿到了這個角色,他用精湛的演技證明了導演的眼光,整個影片將近2個小時,他出場加起來只有不到20分鍾,卻給人的感覺是全片都籠罩在他的陰影下,他也成為奧斯卡影帝中表演時長最短的演員。
片中他將兩種極致的人格融於一體。
一方面他是智商極高、思維敏捷、極度理性的心理學家,另一方面卻又是個仇視 社會 、極度冷漠、喜食人肉的精神變態,兩種特質拼湊出一種詭異的美感,讓人產生崇拜情緒,卻又不寒而慄。
影片中通過兩種方式表達漢尼拔這個角色的特質。
其一是霍普金斯自己的表演。
他即使坐在那裡一言不發,都能用微表情展示很強大的表現力,讓人心生恐懼。而他從容不迫的行為,優雅的談吐,又好像一個煙霧彈一樣,當你短暫地迷戀上這個男人,可是旋即他露出猙獰的面容,你整個人就魂飛魄散了。
其二是電影的外化處理。
比如漢尼拔瞄準護士舌頭時,脈搏沒有超過每分鍾85次;
比如漢尼拔食人肉時BGM是巴赫的變奏曲,他在音樂中翩翩起舞;
比如漢尼拔越獄時,影片沒有直接展示他如何越獄,而是利用光影和色彩營造出一種氛圍,略去了過程,直接展示了他逃出生天的結果,給人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感覺。
總之,安東尼·霍普金斯的漢尼拔是一個讓所有影迷多年後提起依然起雞皮疙瘩的存在。
—8—
《蝙蝠俠·黑暗騎士》小丑
2008年丨飾演者:希斯·萊傑
反派星級:
DC宇宙和漫威宇宙最大的不同就是:
漫威宇宙偏正能量,故事淺顯易懂,是合家歡電影的典範;
DC宇宙比較壓抑,善於挖掘人性的黑暗,藝術價值更高。
如果要從兩個宇宙中各選擇一個代表人物的話。
漫威電影宇宙我會選「滅霸」,冷酷卻不失溫情;
DC電影宇宙我會選「小丑」,一個絕對的反派英雄。
小丑的扮演者眾多,最成功的有兩人:希斯·萊傑和華金·菲尼克斯,兩人用兩種極致的表演詮釋出了完全不同的兩個小丑。
希斯·萊傑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扮演了小丑,這部影片豆瓣評分高達9.2分,IMDb評分高達9.0分,位於影史第四,也是超英電影中評分最高的電影,這一切榮譽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小丑。
電影開拍前,羅賓·威廉姆斯、雷奇·哈爾米、保羅·貝坦尼和阿德里安·布勞迪等好萊塢的一眾名演都想演這個角色,最終他們都輸給了戲瘋子希斯·萊傑。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把自己關在房間囚禁了一個月,認真分析了小丑的心理狀態、行為方式和聲音,他還堅持寫日記,記錄自己逐漸成為小丑的心路歷程。最後在表演時,他借鑒了《發條橙》里阿里克斯的多個特徵,給觀眾展示了一個完美的小丑。
而電影上映前,希斯·萊傑突然意外去世,給整部電影蒙上一層陰影的同時,也給自己扮演的小丑加上了一個最殘酷的注腳。
影片中的小醜行為怪異,他作惡多端,製造爆炸和屠殺,但他不為錢不為名,只是為了思考人性,讓從不嗜血的蝙蝠俠手上沾血。
他一出場就是一個「終極進化版」的形態:滿血滿裝備,擁有上帝視角,掌握因果定律武器。
其他人在第一層,蝙蝠俠在第三層,他直接在第五層,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漢拔尼還要親自動手,他只需要運籌帷幄就好,很顯然,小丑被神化後,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罪犯,而是一個精神符號。
諾蘭就說到,片中的小丑是無政府主義的代表。正是因為現在 社會 出現了大量混沌無政府主義狀態,才萌生出了小丑這樣的邪惡代表。
—9—
《小丑》亞瑟·弗蘭克
2019年丨飾演者:華金·菲尼克斯
反派星級:
希斯萊傑之後,許多人說:世上再無小丑。
這句話一直被當作真理一般的存在,直到2019年《小丑》橫空出世。
這部影片票房突破了10億美金,是R級電影的票房冠軍,主演華金·菲尼克斯也憑借小丑這個角色拿到了奧斯卡影帝。
在剛開始接到邀約時,菲尼克斯也是心有忌憚,有希斯·萊傑珠玉在前,他能演好這個角色嗎?
他和導演溝通了4個多月,研究了好幾遍劇本,才同意出演該片。
為了還原小丑瘦長的臉型,菲尼克斯減重47斤,他還做了病態笑容背後的心理分析,看了很多視頻,研究了病理性笑聲的特點,而在拍戲期間,他多次感覺演不下來,整個人進入崩潰的情緒。
最終,他的努力換來了回報。
菲尼克斯是聰明的,他沒有按照希斯·萊傑的方式演繹小丑,而是另闢蹊徑。
如果說希斯·萊傑是把小丑「神化」,他的小丑是完成式,那麼菲尼克斯就是把小丑「人化」,他的小丑是「進行式」的。
整部電影可以看作一部「暗黑版」《喜劇之王》,電影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心懷喜劇夢、想要給世界帶去歡笑的演員,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崩潰報復 社會 的。
對於《黑暗騎士》里的小丑,我們是仰視的,他有著一套自己的救世邏輯,高高在上,堅不可摧;
對於《小丑》里的小丑,我們是保持俯視的姿態的,他一步步墮入地獄,小丑這個身份只是他遮羞的面具。
—10—
《色戒》易默成
2007年丨飾演者:梁朝偉
反派星級:
梁朝偉飾演的易先生是汪偽政府的特務頭子,是一個極其陰鷙的角色,他幾乎是喜怒不形於色,所以留給梁朝偉詮釋角色的機會很少,可是梁朝偉在有限的出場中卻把易先生演活了,每次他一出場,眉頭都自帶一個陰雲特效,讓人覺得深不可測。
這樣一個深不可測的人只有在一個時刻才會露出破綻。
《色戒》全片的床戲多達30分鍾,沒有一分鍾是多餘的,李安就是用床戲來表現易先生和王佳芝的較量,三場床戲每一場都很精彩。
第一場床戲是王佳芝主動勾引易先生,易先生獸性大發,在佳芝的溫柔鄉里不能自拔。王佳芝以為勝券在握。
第二場床戲是易先生的反擊,他把王佳芝頭死死按住,王佳芝也進行反擊,兩人糾纏在一起,與其說是交歡,不如說是搏鬥,最後王佳芝敗下陣來。
第三場戲是易先生的狩獵之戰,兩人糾纏在一起的時候,王佳芝用枕頭悶住了易先生的頭,而她已經徹底淪陷,鏡頭還時不時閃現易先生審訊犯人的畫面,最後王佳芝眼含淚光,成為易先生的俘虜。
影片結尾,王佳芝出賣了組織,救了易先生一命。
如果沒有這三場床戲的鋪墊,觀眾一定會覺得這個結局很突兀。
但是李安就是大師,他用三場床戲塑造了易先生這個反派角色,影片開頭這個人物還很模糊,影片結尾梁朝偉飾演的特務頭子已經纖毫畢現地烙印在觀眾心中了。
好了,以上就是影史十大反派,哪個角色是你的菜?請告訴皮哥吧!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❷ 音樂在影視電影中起著什麼重要的作用
1、通過音樂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達到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電影的意義。
2、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鮮明生動,可以為電影加不少的分數。
3、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像出現,例如在困難的時刻預示勝利和希望,在順利的時刻預示艱苦挫折;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像出現,延展戲劇情緒。
4、引起一定時間(古代的或現代的)、空間(人類世界的或外空間)、環境(人間或仙境)的聯想。
5、加強影片的總的藝術結構。電影音樂雖然是分段陳述的,但是通過分段陳述的結構,能反映出影片總的藝術結構。
6、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像,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像的立體感。音畫結合可形成「四維時空」的運動著的立體感。
❸ 哪些電影里用了大量古典音樂具體用了哪些
作為一部動作片,《殺破狼2》是成功的,托尼賈和吳京猛斗張晉,拳拳到肉的場面,更是被很多影迷津津樂道。一部好電影,往往有優秀的背景音樂,《殺破狼》2也是如此。該片的音樂監制是香港音樂人陳光榮,曾經給《無間道》三部曲、《竊聽風雲》等電影做過背景音樂,其中很多曲目流傳甚廣,比如《再見,警察》無數次被各大電視台引用過。
對於古典音樂,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產生排斥感,感覺這種東西太陽春白雪,離大眾口味太遠,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耳熟能詳的很多電影當中,都出現過作為背景樂的古典音樂,比如《殺破狼2》片尾,托尼賈、吳京與張晉打鬥時出現的那段情緒緊張昂揚的音樂,就是18世紀音樂家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的作品《四季》(The Four Seasons)當中的「夏」(Summer)。這段音樂描繪的畫面,是悶熱的夏季大暴雨將至,以小提琴為主樂器,曲調高亢暴烈,好像一團積雨雲即將爆發出刺目的雷電,力量感十足,經過陳光榮的巧妙引用,在電影中很好地起到了烘托氣氛的作用,令人心弦緊綳。
維瓦爾第:《Four Seasons: Summer 3rd Mvt》
《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孤獨的馬小軍行走在屋頂上……《憤怒的公牛》里,孤獨的羅伯特揚起倔強而痛苦的臉……《教父3》里,孤獨的邁克爾死在椅子里……這里用到的音樂都是20世紀音樂家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的歌劇《鄉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里的一個片段「Intermezzo」。馬斯卡尼的音樂特點,是詠嘆調風格濃烈,喜歡用動與靜、熱烈與抒情形成對比。
Pietro Mascagni: Intermezzo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
殿堂級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當中,導演庫布里克至少運用了兩個古典音樂。影片開頭,當猿人誤打誤撞地發現骨頭可以作為武器的時候(人類開始使用工具的象徵),背景音樂是理查·施特勞斯的《查蘭特斯特如是說》,開場是狂風暴雨般的管風琴,磅礴壯闊,充滿了野性勃勃的力量。
Medley: Zarathustra Fanfare / Strauss Waltzes
隨後,骨頭被猿人高高拋起,鏡頭轉入人類的太空飛船在蒼茫的宇宙中飛行,背景音樂變為《藍色多瑙河》,優雅深邃。通過背景音樂的變幻,庫布里克展示了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的變與不變。據說,庫布里克是在電影製作後期才決定拋棄原來的配樂,大膽地改用古典音樂。用古典音樂給現代化的科幻片做背景音樂,是相當冒險的,很容易產生違和感,但是正是這個大膽的決定,《2001太空漫遊》居然大放異彩。
The blue Danube
《這個殺手不太冷》當中的壞蛋警察每次行兇前,總是幻想在聽貝多芬的《歡樂頌》……《發條橙》當中崇尚暴力的小壞蛋,最喜歡的就是《歡樂頌》……《全職殺手》當中的Tok當街大搖大擺地做掉黑社會頭目,背景音樂也是《歡樂頌》。嗯,如果貝多芬知道自己的音樂被這樣用,可能會不愉快。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An die Freude (Ode to Joy)
貝多芬不愉快,巴赫同志可能也不高興。《七宗罪》當中,辦案的老警官威廉在圖書館查資料的時候,背景音樂是巴赫的《G弦上的詠嘆調》……《大逃殺》當中,孩子們在曠野里互相殘殺的時候,背景音樂是《G弦上的詠嘆調》……巧合的是,《全職殺手》片尾,背景音樂也是《G弦上的詠嘆調》。
Air On A G String
或許,貝多芬稍微好一些吧,比較一下,還是巴赫躺槍的次數比較多。經典犯罪電影《沉默的羔羊》和《漢尼拔》當中,高智商犯罪分子最鍾愛的都是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巴赫喜歡管風琴,宗教風格濃烈,宿命意味深沉,他的作品以嚴謹理性著稱,而《哥德堡變奏曲》則被譽為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為恢弘、也最偉大的變奏曲,難怪它會成為高智商犯罪分子的最愛。巴赫,安慰安慰貝多芬吧。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in G Major, BWV 988(Electric Guitar version)
因為電影《我的野蠻女友》,《canoon》火了,很多愛情電影都喜歡用它當背景音樂。准確地說,「canoon」並不是曲名,而是一種音樂形式,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的一個小節,最後的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據說其中有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Canoon
經典電影《征空先鋒》的背景音樂氣勢撼人,有力地表現了宇宙的浩瀚蒼茫,該片的音樂取自20世紀音樂家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其中又以「木星」(jupiter)的流傳最廣。這個樂章構思宏偉,第一部分磅礴遼遠,第二部分歡快雄壯,第三部分又回歸第一部分的基調,表現了宇宙的遼遠神秘。
The Planets Op. 32: Jupiter
塞繆爾·巴伯,20世紀美國音樂家,音樂風格以抒情浪漫見長,如果看過經典電影《野戰排》,怎麼能忘記催人淚下的背景樂《弦樂的柔版》,好電影和好音樂就是這么相得益彰。
Adagio for Strings
電影《見龍卸甲》結尾,名將趙雲孤身策馬沖向呼嘯如潮的敵陣,背景音樂慷慨悲壯,該片的製作人是香港音樂人黎允文,這段音樂借鑒了義大利國寶級音樂大師莫里康內為《荒野大鏢客》作的主題曲《Titoli》,不同的是,黎允文改編過後的音樂更多的是「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的悲涼,而原作更多的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瀟灑快意。當輕快的口哨響起,馬鞭破風聲呼嘯,彷彿看到漫漫黃沙中,一個瀟灑的西部牛仔正策馬沖向夕陽,身影漸漸消失在地平線……
Titoli
依然是莫里康內。嚴格地說,莫里康內的音樂已經夾雜了一些現代音樂元素,並不完全是古典風格,但是從總體風格而言,他還是偏向古典風格。他為許多電影做過音樂,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美國三部曲——《革命往事》《西部往事》《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是《西部往事》的主題曲,莫里康內音樂的特點是,善於通過音樂本身講故事,或者說催化、延伸劇情。關於這一點,他為西部片做的音樂表現得尤其明顯。為了適應不同的場景,他的音樂元素比較多:口琴、短笛、口哨、馬鞭……所以,這一類音樂當中有濃烈的江湖氣息,蒼涼曠遠,盪氣回腸。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❹ 請介紹著名電影配樂大師以及他們的作品
分類: 游戲 >> 網路游戲 >> 天堂
問題描述:
如題,請列舉諸如約翰威廉姆斯,詹姆斯霍納,漢斯寂默等大師以及他們的經典作品。
請發原創帖,謝謝合作!!!
解析:
fly-bbs/read.php?tid=7490
當音樂愛上電影——世界電影配樂大師巡禮(致敬貼)
電影配樂一直是我的興趣所在,而電影配樂大師們也是我所崇拜的對象。因為電影,音樂被賦予了別樣的意義;因為音樂,電影讓我們的記憶更加深刻。
每次看電影,人們總是把目光投向台前的演員或幕後的導演,可是往往讓人真正投入的電影,那些真正震撼靈魂的東西,是不朽的電影配樂。
現介紹一些應該被我們記住的大師......所有資料來源於網路,歡迎各位補充!
John Williams—約翰.威廉姆斯
1932年2月8日出生,美國人。
電影配樂大師約翰.威廉姆斯是電影配樂家中的佼佼者,他有好萊塢大片音樂教父之稱。曾超過24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提名,並5次獲獎。同時,他的配樂還15次獲得格萊美獎(Grammy Award)。
說起他的作品,大家一定非常的熟悉,大部分斯皮爾伯格的電影都是他擔任的配樂。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戰》三部曲、《辛德勒名單》、《第三類接觸》、《大白鯊》、《E.T.》等。近期的作品有《愛國者》,《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藝妓回憶錄》等。盡管有人抱怨他的音樂聽起來都一回事,但其氣勢磅礴的配樂,確實無可替代。
此外,他還是個指揮大師,為自己的作品擔任指揮。他擔任指揮的音樂會幾乎是場場爆滿。
John Barry—約翰.巴瑞
約翰.巴瑞1933年出生於英國 ,也是一位聲名遠揚的著名配樂大師,其作品曾5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獎。
他的代表作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後期的作品、《午夜牛郎》、《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與狼共舞》、《時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別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James Horner—詹姆斯.霍納
他是新一代的電影配樂大師,擅長於運用英格蘭、蘇格蘭等歐洲民間音樂的素材來創作。
詹姆斯.霍納的作品我們是最熟悉的,記得泰坦尼克號嗎,第69屆奧斯卡的最佳配樂。那悠揚的風笛聲相信很多人至今難以忘懷。
其代表作有:《特洛伊》《光榮》、《燃情歲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羅13號》(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羅》(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 (末日大撞擊)、《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國鼠潭》。
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
又一個可怕的義大利人,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是個長命的超級快槍手,從1952年至今,為超過400部電影作了配樂,他的音樂風格囊括了古典、爵士、搖滾、義大利民謠、先鋒音樂等幾乎所有的音樂類型。上世紀60年代,他與導演Sergio Leone拍擋,為一大批粗製濫造的「義大利式西部片」譜寫音樂,成了名副其實的西部片音樂之王。但這位精力旺盛的大師卻也並非僅靠「殺片無數」取勝的莽漢,他的經典代表作層出不窮,1990年之後的晚年作品依然殺氣逼人,絕對不是靠早年英名混飯吃的糟老頭子,令人折服。
代表作品:《美國往事》《教會》《天堂影院》《海上鋼琴師》
伽伯瑞·雅德(Gabriel Yared)
伽伯瑞·雅德(Gabriel Yared)這個在黎巴嫩出生的法國人,剛出道的時候是個流行歌曲作者,1973年接了第一部電影配樂,而讓他真正入行的是1979年為戈達爾的影片《人人為自己》(Sauve Qui Peut (la Vie))作曲,之後接到大量訂單,最多的一年裡同時為7部電影配樂,但他總是能通過不同的音樂類型和風格,發揮自己的浪漫靈感,從古典到搖滾、從民謠到爵士。他的第一個代表作是《37.2℃》,而由杜拉斯小說改編的電影《情人》為他贏得了法國愷撒獎。當然,最厲害還是《英國病人》,讓他捧回了1996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兩座獎杯。
代表作品: 《37.2℃》《情人》、 《英國病人》、《心計》
尼諾·羅塔(Nino Rota)
尼諾·羅塔(Nino Rota) ,義大利音樂教父,生於1911年,來生僅電影配樂就寫過145部,還不包括其它歌劇,管弦樂作品。他畢業於米蘭音樂學院,與義大利名導費里尼合作長達三年,創出無數影音經典。而他在條件遠不如好萊塢的情況下,以義大利民謠和過人天份為武器,再加上本土強悍和不屈服的民風,寫出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而其中最為耀眼的則就是《教父》(GODFATHER),以典型的西西里旋律寫出的樂章富含動人的深情。
代表作品:《教父三部曲》、《八部半》、《戰爭與和平》、《在羅馬的陽光下》
Maurice Jarre—莫里斯·賈爾
法國人。這位配樂大師的許多音樂動人之極,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題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
其他的著名代表作還有:《 *** 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漫步雲端》(A walk in the winds)。《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等。
Jerry Gold *** ith—傑瑞·戈德史密
傑瑞.戈德斯密斯是電影配樂大師Miklos Rozsa(電影《賓虛》的配樂者)的學生。其風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早期電影流行交響配樂時,他的代表作有《巴頓》,後來他為電影《Omen》(天魔)大膽創作的黑色聖歌,曾獲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七十年代開始流行電子音樂代替交響配樂,他並沒有停留在舊有風格上,創作出獲配樂金像獎的許多佳作,如:《第一滴血》、 《star trek》等作品。近作還有《星艦迷航》、《異形》、《the Mummy》、《花木蘭》、《空軍一號》等代表作,以八十高齡而新作不斷,令人欽佩。不過已於2004年7月去世了,真是電影配樂界的一大損失。
Danny Elf Nan—丹尼.艾福蘭
丹尼.艾福蘭代表作:《蝙蝠俠》(batman)、《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神通廣大》、《Man in black》。
Thomas Newman—托馬斯.紐曼
托馬斯.紐曼是八十年代開始比較活躍的一位電影配樂大師。其代表作為大家熟知的有:《 *** 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聞香識女人》(scent of a woman)。
Hans Zimmer—漢斯.基默
1957年9月12日出生,德國人。
他是我個人最喜歡的配樂大師,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他所配樂的電影大部分我都看過並且非常喜愛。而且有好幾部都是我偶像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他的作品——《獅子王》和《埃及王子》這兩部動畫片的配樂,更是我童年時代的美好回憶。最近幾年的作品有《達芬奇密碼》、《天氣預報員》、《蝙蝠俠歸來》《亞瑟王》等。
其他著名的作品還有:《角鬥士》、《The Thin Red Line》、《紅色警戒》(Crimson Tide)、 《石破天驚》(the rock)、《斷箭》(Broken Arrow)、《雨人》、《黑雨》(Black Rain)、《綠卡》(Green Card)、《太陽淚》、《珍珠港》、《漢尼拔》等。
Michael Kamen—邁克爾.凱曼
代表作:《致命武器》系列(Lethal Weapon)、《俠盜羅賓漢》(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奧斯卡金獎)、《終極警探》系列(Die hard)、《最後的魔鬼英雄》(Last Action Hero)、《這個男人有點色》(Don Juan De Marco奧斯卡提名)、《101忠狗》(101 Dalmatians)。
凱曼大師已於2004年去世。
Max Steiner—麥克斯.斯坦納
早期著名的配樂大師,其代表作有:《飄》(Gone with the wind) 、《Now voyager》 、《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 、《Since you went away》,以上作品全部曾獲奧斯卡金像獎配樂獎。
Elmer Bernstein—埃爾默·伯恩斯坦
代表作《七俠盪寇志》I/II,《純真年代》、《成為馬爾科維奇》、《造雨人》、《我的左腳》,《蜜莉姑娘》、《殺死一隻知更鳥》、《遠離天堂》、《恐怖角》、《十誡》等,多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並數次獲獎。他也於2004年去世。
James Newton Howard—詹姆斯.紐頓.霍華德
代表作:《水世界》(Water world)、《大峽谷》(Grand canyon)、《執法捍將》、《伴我一生》(dying young)、《驚愫》(Primal fear)。
久石讓
提起久石讓,宮崎駿迷一定不會陌生,因為只要你留意每部宮氏電影的開頭或結尾,就會看見這個名字——音樂:久石讓。
久石讓,1950生於日本的長野,是日本最多產,同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現代音樂藝人之一。在長達二十年的傲人音樂生涯中,他擔任作曲、製作、編曲和演奏等多項工作。久石曾為超過二十部電影擔任配樂工作,並曾四度贏得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獎。他還從1992年起連續三年獲得日本最高電影音樂大賞,1999年又第四次獲得此獎。他還為許多電視連續劇以及數不清的電視廣告製作配樂。這位以獨特的極簡風格著稱的鋼琴兼鍵盤手曾出版超過20張以上的暢銷個人專輯,每張都是數一數二的佳作,可謂碩果累累!
久石讓早年曾就讀於日本國立音樂學院,修習作曲。1982年,久石讓在畢業的同時推出了他的第一張個人音樂作品專輯。1983年,經人介紹,久石讓結識了宮崎駿,此時宮崎駿正致力於《風之谷》的創作。聽過久石讓創作的[風之谷]的印象音樂後,宮崎駿被深深打動了。此後影片公映後更證實了宮崎駿的眼光,久石讓為該片創作的配樂深深地打動了無數的觀眾以及評論人。因此次年宮崎駿的"GHIBLI(吉卜力)"工作室後,久石讓便一直擔當宮崎駿動畫的音樂監督至今。
久石讓是一個非常活躍的音樂創作人。如今,久石讓不但是宮崎駿的音樂代言人,更與北野武漸成黃金組合,創作了《寧靜的海》、《Kids Return~壞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等佳作。 此外的配樂大作還包括:動畫電影《阿里安》、《機器人嘉年華》,《仔鹿物語》、《水之旅人》、《寄生前夜》等等。在日本,久石讓早已是聞名遐邇的資深音樂人。1998年,久石讓 更獲邀擔任日本冬季長野殘疾人奧運會的音樂製作總監,如此重要的任務可說是對他在音樂界大師級地位的莫大肯定。
Howard Shore—霍華德.肖
霍華德·肖出生於1946年10月18日,加拿大多倫多人。他最為我們熟悉的作品,當然是史詩巨作《指環王》三部曲了。他憑指環王首部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而後,又憑為《飛行家》的配樂再度獲獎。
歷數霍華德所創作過音樂的著名影片有1988年湯姆漢克斯的成名影片〈成長〉(Big)、〈沉默的羔羊〉、七宗罪〉、〈入侵腦細胞〉、
海倫·卡蘭德羅(Eleni Karaindrou)
希臘作家導演安哲洛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御用配樂人,海倫·卡蘭德羅(Eleni Karaindrou)是這個行業里少有的女性。導演安哲洛普洛斯的電影沉重而悲愴,卡蘭德羅的音樂同樣也深沉苦情。然而,對於熟悉希臘式悲劇以及天生就有希臘式悲劇情結的人來說,卡蘭德羅的音樂無異於蕭瑟生命中的天籟之音,盡管作品不多,但已經成為作家電影音樂的典範。
代表作品:《霧中風景》、《尤里西斯生命之旅》、《永恆的一天》
譚盾
譚盾,一個為華人音樂家贏得榮譽的名字。1957年出生於湖南的譚盾,曾多次榮獲中國國家級創作獎,他的管弦作品《道極》更被評選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除此之外,譚盾在實驗創作藝術上也非常活躍。他的《紙樂》、《陶樂》與《水樂》等音樂劇,都在國際前衛藝術領域里產生很大的影響,並獲得廣泛的好評。其它諸如「Weber國際作曲獎」、「山多利作曲大賞」、「MIT傑出藝術成就獎」等國際獎項,更將他的聲譽推至最顛峰。
在第44屆格萊美中,譚盾再度為華人音樂家贏得榮譽,以電影《卧虎藏龍》主題曲《月光愛人》獲得「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提名,又以《卧虎藏龍》原聲帶中的《永恆的誓言》獲得「最佳古典音樂」提名,而取自《易》中的吉他協奏曲則獲得了「最佳古典音樂協奏曲」提名。
代表作品: 《卧虎藏龍》、《英雄》
奇斯洛夫斯基
一提起他,就得說奇斯洛夫斯基。這位學法律和歷史出身的波蘭音樂家普瑞斯納(Zbigniew Preisner),可能不太喜歡配樂人里的這個「配」字,因為他要求音樂即使脫離了電影,也要讓人百聽不厭,甚至要可以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單獨欣賞。所以他跟奇斯洛夫斯基的關系更像是真正意義上的拍擋,總是在電影籌拍時就加入劇本討論,使得音樂不僅能完全融入電影中,也讓電影的精髓也完美地滲進音樂之中。這一點在《藍》里得到了充分體現,有人甚至評價說這部電影就是普瑞斯納音樂的影像版。另外,他也作過不少非奇斯洛夫斯基電影的音樂。
代表作品: 《紅》、《藍》、《白》 、《兩生花》
范吉利斯(Vangelis)
希臘音樂大師范吉利斯(Vangelis),作為電影配樂大師里BOS級別的人物,被人們稱為現代的瓦格納,范吉利斯的配樂作品也大都是史詩般的。有朋友說范吉利斯每隔十年就能創作一部顛峰級的作品,1981年的《火戰車》,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2004年的《亞歷山大大帝》,每一部作品都能堪稱電影配樂史上的經典之作。
❺ 有哪些曾讓你動情落淚、長久難忘的影視插曲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過,在你們看一些影視作品的時候,每到這個劇情的高潮部分或者是動情的部分,都會有背景音樂的出現,而這些插曲出現的作用就是更能把人的情緒帶動進來,讓影片更具感染力。
還有之前大火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其中的插曲《不染》它的演唱者毛不易把這首歌唱的特別能入人心,他那沉靜的嗓音瞬間就會把人帶到當時的劇情中。最後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前一陣爆火的劇《陳情令》裡面的插曲《意難平》,這首歌在劇里出現的時候,都是讓人最動情的時候。所以每當這首歌一出現的時候,就會讓人鼻子發酸,眼眶泛紅,不自覺的眼淚就流了下來。所以影視插曲對於一個作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❻ 在影視作品中,配樂到底有多麼重大的作用
1確立一場戲的情緒氣氛,加強戲劇性效果,配合人物和畫面運動的節奏。
2概括和愛是主題。音樂就像非劇中人的解說詞一樣,可以從音樂的角度對敘事空間中的事件(感情、情緒)作出評價。
3創造一種地點感和時代感。每個時代的音樂,無論是社會內容,樂曲旋律還是曲式,演唱方式還是樂器都各有不同。使用得到時代音樂,可以很好的配合視覺上的時代布景,道具,服裝,發式,把觀眾帶入過去的某個年代。
4提升對話的戲劇效果。音樂有時像對白中的情緒符號,可以傳達語言之外的微妙情緒。但這類音樂不應該喧賓奪主,幾乎不能讓人察覺到它的存在。
5揭示人物內心。音樂有時要超越畫面從屬地位,而承擔部分敘事功能,使導演得以傳達那些無法直接通過語言或畫面說出的內容,常用於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
6塑造人物形象。電影中的主要人物會有自己的主體樂,像一個聲音符號代表人物的性格特徵。
7評價場面。配樂後的畫面多了一層意味,特別是在一些反諷意味強烈的場景中,音樂的這類用法更為常見。
8獨立的表現主題。音樂可以充當畫面的平台,夥伴擴展場面的含義和情緒內容,獨立於影片的具體情節,情景之外。在有的影片中,主題配樂可以非常強烈的吸引和感染,觀眾,已經超越了配合畫面的基本功能,而成為獨立的藝術表現元素。
——《影視視聽語言》
❼ 哪些電影里用了大量古典音樂,具體用了哪些
先說個遙遠一點的,默片時代喜劇大師卓別林的很多電影,背景樂十分考究,很多都是出自古典樂,印象中只記得個《野蜂飛舞》了。美劇《兄弟連》第九集,貝多芬升c小調第14號弦樂四重奏第六樂章在本集首尾呼應,豆瓣上有影評也在說道這段配樂的選取。貓和老鼠里出現的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值得一提的是朗朗小時候深受這集的影響)、肖邦圓舞曲第2、11首(印象比較深的)、塞爾維亞的理發師等等。《超體》中寡姐從醫院里走出來時候bgm是莫扎特的《安魂曲》,異常肅穆好聽。《出水芙蓉》用到的施特勞斯《蝙蝠》(序曲)、《花之圓舞曲》等都是大家很容易接受且非常優美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