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默片時代的電影音樂

默片時代的電影音樂

發布時間:2023-12-14 13:42:21

⑴ 適合默片《火車大劫案》的背景音樂

曾經的你 - 許巍
詞:許巍
曲:許巍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
看一看世界的繁華
年少的心總有些輕狂
如今你四海為家
曾讓你心疼的姑娘
如今已悄然無蹤影
愛情總讓你渴望又感到煩惱
曾讓你遍體鱗傷

di li li li di li li li da da
di li li li di li li li da da
di li li li di li li li da da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
di li li li di li li li da da
di li li li di li li li da da
di li li li di li li li da da
有難過也有精彩
每一刻難過的時候
就獨自看一看大海
總想起身邊走在路上的朋友
有多少正在療傷
di li li li di li li li da da
di li li li di li li li da da
di li li li di li li li da da
不知多少孤獨的夜晚
di li li li di li li li da da
di li li li di li li li da da
di li li li di li li li da da
從昨夜酒醉醒來
每一刻難過的時候
就獨自看一看大海
總想起身邊走在路上的朋友
有多少正在醒來
讓我們幹了這杯酒
好男兒胸懷像大海
經歷了人生百態世間的冷暖
這笑容溫暖純真
每一刻難過的時候
就獨自看一看大海
總想起身邊走在路上的朋友
有多少正在醒來
讓我們幹了這杯酒
好男兒胸懷像大海
經歷了人生百態世間的冷暖
這笑容溫暖純真

⑵ 影形式音樂發展歷程分為哪幾個時期

影形式音樂發展歷程分為從萌,芽到成長,繁榮。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影形式音樂發展歷程一共分成了3個時期,這三個時期是從萌然後到芽到成長再到繁榮。

⑶ 無聲電影的現場音樂

播放默片幾乎時時都需要現場的音樂,1895年12月28日,在盧米埃爾電影於巴黎的首映中,有了第一位現場鋼琴師。一開始,人們一直認為音樂不可或缺,對氣氛或培養觀眾情緒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小鎮或住宅區的戲院都有琴師。在1910年代開始,很多大城市開始有管樂師,或整隊管弦樂團。大量的戲劇管樂和調音器,都能夠有效刺激觀眾的情緒。
給默片的樂譜多是即興創作的。可是當播放正片變得非常普遍時,由琴師﹑管弦樂師﹑指揮和戲院本身演奏的默片音樂,便匯集起來。1915年,格里菲斯的劃時代大製作《一個國家的誕生》時,幾乎所有的樂曲都是由J.C.比爾撰寫的;由那時候開始,原創﹑專為該電影而寫的樂譜就愈來愈普遍了。
在默片的高峰時期,電影製作是僱傭最多樂師的行業(至少在美國如此)。而有聲電影的出現,加上當時正值大衰退時期,他們的生計受到非常嚴重的破壞。
很多國家的電影業界都嘗試用其他方法把聲音帶入電影。在巴西,早期的電影配有清唱表演﹑小型歌劇,或有歌手在後台配合唇形唱歌。在日本,電影除了有現場音效,還有辯士(弁士),為電影作出現場的配音和評論。弁士成為了日本電影的重要元素,他們也為外國電影(大部份是美國電影)提供翻譯。他們的受歡迎,是其中一個默片在1930年代仍在日本大行其道的原因。像卡爾戴維斯這一類的作曲家,就是專門為默片製作管弦配樂的。

⑷ 哪些電影里用了大量古典音樂,具體用了哪些

先說個遙遠一點的,默片時代喜劇大師卓別林的很多電影,背景樂十分考究,很多都是出自古典樂,印象中只記得個《野蜂飛舞》了。美劇《兄弟連》第九集,貝多芬升c小調第14號弦樂四重奏第六樂章在本集首尾呼應,豆瓣上有影評也在說道這段配樂的選取。貓和老鼠里出現的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值得一提的是朗朗小時候深受這集的影響)、肖邦圓舞曲第2、11首(印象比較深的)、塞爾維亞的理發師等等。《超體》中寡姐從醫院里走出來時候bgm是莫扎特的《安魂曲》,異常肅穆好聽。《出水芙蓉》用到的施特勞斯《蝙蝠》(序曲)、《花之圓舞曲》等都是大家很容易接受且非常優美的曲子。

⑸ 略講電影配樂史,順便介紹幾位配樂大師

自有電影以來,配樂便作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存在了。

默片時代伊始,創作者便認識到,在影片中於不同基調的情節中加入適當的音樂,對故事渲染,氣氛烘托可起到不可描述的襯帶作用。

但當時技術水平有限,尤其開始膠卷攝制後,默片盛行的原因,無形中便加大了音樂出現的難度,讓聲音(言語、配樂)的存在與發展,都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

由此似乎也可推斷出默片為何最早發展盛行。

一肯定是當時的客觀的科學技術原因,其未達到電影工業中,聲音製作的標准。

二來,默片確是一種很難得的藝術形式,仿如啞劇又勝於啞劇,是其與戲劇的綜合體。現當代許多導演仍偏愛這種影片形式,最著名的應屬韓國鬼才導演金基德,其執導的《空房間》,《春夏秋冬又一春》、《漂流欲室》、《莫比烏斯》等,都是刻意弱化人物對白,僅通過人物行為來推進故事情節,由此表達及升華影片主題。其實有時想想,去掉對白,也就免去了因之而產生的一些與主題無關或者誤會的東西,所謂說多錯多,著重人物行為動作,確可使影片故事的發展加強,更集中,表達時便純粹而有爆發力。

扯回配樂的問題。

是以,一開始,電影中沒有聲音,即人物對白。但有配樂。可這里的配樂是什麼樣的呢?實時配樂。

何謂實時配樂?就是現場樂隊配樂。

膠卷送到影院,影院會配備一支樂隊。播放影片時,樂隊便根據電影製作方事先約定的曲子來演奏,或歡快灑脫,或滑稽戲謔,或哀傷悲憤,都是以影片里各個故事情節的基調而定。據說更早,都是樂隊視情節自由發揮,因此時常出亂子,比如影片里死了愛人,正哭得傷心,樂隊這邊卻歡快地演奏起兩只老虎,觀影體驗很差。

之後有了改進的所謂蠟盤發音。即將音樂刻錄在唱盤上,播放電影時,同時打開唱機,使畫面與音樂同步。這可謂是配樂在電影發展史上重要一步。

但這里強調一點,蠟盤發聲的電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聲電影。因為這時它仍沒有將之用來做言語對白的聲音上。

下面這段要說的,引自網友,因為我確沒這方面的專業知識。

第一位正式將音樂觀念引進電影中的是格林菲斯,他在《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年)中,首次與音樂家合作,創作出美國民俗民謠的完整配樂形態,這是電影音樂的一大轉折點,也顯示了音樂開始屬於電影本身組成的一個要素。

1910年8月27日,愛迪生宣布了他的最新一項發明,即有聲電影機。它可以在同一時間里把聲音和圖像都記錄下來,實現同步。因這一神器,之後便迎來了有聲電影的爆發,默片式微,直至今日。電影《雨中曲》,其中講述的便是兩種電影形式更迭交替時期,震盪下的好萊塢的故事,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這部經典影片。必看的經典。

這期間,電影配樂的發展也迎來了史前未有的發展。典型的特徵,以前或許是將已有的固定的音樂嵌入到電影里,作為配樂。而此時,會有專門的音樂家根據電影需要來作曲,進行創作,以為配樂。這些人稱為配樂師。

我們一些人應該都知道一些配樂師,像埃尼奧.莫里康內,行業內高山仰止的存在。我只隨便說幾個知道的其經典配樂作品,《黃金三鏢客》,《無恥混蛋》,《海上鋼琴師》,等等,只說這幾個自己喜愛的了,非要說完,網路一下,一摞A4紙不一定夠用。

另一個大家比較熟知,日本配樂大師,久石讓。宮崎駿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其配樂。姜文一再使用的「太陽照常升起」也是其作品。也不一一舉例了。要說的一點,通常認為,配樂為影片服務,但有些配樂大師的作品,通常已經獨立於影片之外,甚至於帶動影片升華了主題表達,更恐怖的,影片故事淪為音樂的表達工具。宮崎駿與久石讓應該就是其中的代表。

兩者同樣優秀,但常常感覺久石讓的音樂有些喧賓奪主,彷彿去掉那些音樂,宮崎駿便變得不再是宮崎駿。提兩個作品,大家感受一下,《天空之城》跟《幽靈公主》,總感覺,這兩個宮崎駿影片若去掉久石讓的同名主配樂,便會如抽去了靈魂一般。

國外的就說這兩個吧,因為本身我知道的大師不多,關鍵是我特別喜愛這兩位。

中國的配樂大師,我較國外的多了解些,但也只說幾個自己喜愛的。

第一位,胡偉立。

其人真真是仙風道骨,出世入世,高人一般的存在。這么說,不僅僅是因為我搜索大師時,圖片上的長相,確實是聽了音樂後的感想。

胡偉立配樂作品,幾乎貫穿整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東方不敗,鹿鼎記,醉拳,龍門客棧,太極張三豐等,一摞A4紙也寫不下。尤其周星馳電影里,配樂大多出自先生之手,如國產凌凌漆,鹿鼎記,唐伯虎點秋香,審死官,九品芝麻官,回魂夜。額,簡單截個圖。

這是網路里老爺子的主要作品介紹。作品好,但不知名的更多,比如李衛當官的配樂。很多都鮮為人知。

上述隨便一部影片里的音樂作品,拎出來都是響當當的存在。也許你不知道這些配樂的名子,但當音樂想起時,你一定會驚嘆道:「哦哦,這個曲子某某電影里有。」最不濟也是「這曲子聽著好耳熟。」

且老爺子出名的的作品中多以中國傳統樂器為主。這一原因,除了老爺子深諳中國傳統音樂外,暗自揣測,也應與上世紀香港影視繁榮期,尤其古裝題材作品的爆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傳統樂器的作品,顯然與古裝影片里的氛圍基調更加契合,無形地擴大這種古典意境的渲染,觀感自然,渾然一體。影片的質量明顯會上一個層次。上世紀的古裝武俠片的推陳出新,經典頻現,老爺子的音樂作品於其中起到的作用絕對舉足輕重。當然,也不絕對非傳統樂器不可,李安的卧虎藏龍,張藝謀的英雄,很多。

這些無所謂的事不糾結了。

我崇拜老先生的一個地方,不在於他的作品於影片的利害關系。而是他似乎於每每完成的一部影視的作品中,通過一系列的音樂作品,不僅幫裡面的人物完成了一次的刻畫描述,同時也完成了一次自己人生感悟的表達。

很多東西不大能說得清楚,比如那首東方不敗里的「孤獨」,你把它單獨拎出來後,細細的品味一遍,便能明白個一二。亂了,亂了,衷情堪繭緒,欲語筆難成,不說了。補一句了,胡大師,小子很崇拜您,對您的敬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冀望能見您一面,聽您一番教誨。

最喜歡的,僅代表個人。東方不敗里的:孤獨,雪千尋。九品芝麻官里的:抒情。國產凌凌漆里的:美麗拍檔。李衛當官里的:往事堪憶。

第二位,陳勛奇。

陳勛奇的作品不算太多,但個個有名。墨鏡王的東邪西毒里的配樂,俱出其手。其中的「天地孤影任我行」被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用來作至尊寶與紫霞生死訣別的背景音樂,與影片開頭紫霞出場的背景音樂,即趙季平的「蘆葦盪」,同為奠定影片感情基調的主配樂。

貌似天下無雙里也有其音樂作品。與胡偉立一樣,不只是純粹的同樣偏重於個人表達的配樂大師。

其主要作品一覽。

第三,趙季平。

國內首屈一指的音樂大家。亦是高山仰止的存在。其配樂作品:霸王別姬,活著,水滸,喬家大院,笑傲江湖,大宅門……說不下,隨便上幾個截圖感受一下。

剛剛說的蘆葦盪。上一次有印象見趙季平署名的作品貌似是馮小剛的1942,之後沒怎麼關注了。

如果胡偉立的音樂作品貫穿了香港影視繁榮時代,那趙季平的作品則更廣袤地貫穿、見證了內地影視的興起,繁榮,到如今的迷茫。

趙季平的作品多與歷史片掛鉤,是以多渾厚悠遠的風格。典型如霸王別姬里的配樂,選擇的樂器多蒼涼悲壯系列。(就不說樂器名子了,因為我不知道。)

或許是真的跟影片的類型真的有關系,我總覺得情感表達上,趙沒胡、陳二人來得濃烈。像陳勛奇與王家衛合作的東邪西毒,濃得化不開。而胡偉立的既能融進去,又出的來。但你要說音樂這東西不傳遞個人感情,那肯定不可能。而且個體的偏愛不同,所以僅個人之言。兼且本身站著說風涼話就不對,我這里需要一個解釋兼道歉。最喜歡趙大師的作品,仍舊是其以為偏小資體些的蘆葦盪。

文章到這里應該算是完了,打算還要寫黃英華,譚盾,黃沾,特別是黃英華(想說他似乎跟自己的周星馳情結有關。)但作為一個門外漢,很難從專業的角度來分析欣賞,我也是寫著寫著才發現這些東西避不開。比如簡單的樂器的特性與好處,我就寫不出,因為從沒接觸過,寫到最後就變成了純粹的統計的東西,毫無意義。徒惹人笑話。

⑹ 怎麼看待電視劇《新世界》的背景音樂

怎麼看待電視劇?新世界的背景音樂。其實這部電視劇為了凸顯人物而為個人量身打造的專屬bgm。金海在監獄里穿著白大褂逼退犯人那場戲,那個音樂簡直是無與倫比的貼合。此外還包括如片頭片尾組曲的歌曲。早在默片時代電影院里就有串串在配在旁配合。畫面彈鋼琴的人不僅要有視覺,還要有聽覺整個世界才會變得立體且真實好的台詞通常是依據。話里有幾層意思好的,背景除了和整部片子協調,讓故事可信,讓人物豐滿之外,讓氣氛得到。烘托讓情緒飽滿,有感染力,並得以傳達之外。還必須是一種類似曾佳績的存在,不是在重復整個電視劇已有的內容,而是在不知不覺中讓故事更有層次,更有味道是渾然天成,如鹽如水的。新世界發生的時間主要集合在是1948年,臘月的最後半小半個月空間是北平。要讓人們覺得這個故事是在那個時候的北平,而不是上世紀初貨名招募。也不是上海或廣州除了人們穿的衣服風土人情口音。方言等有那個時代深刻的北京烙印的。恐怕不能少了京劇與同時代的一些。曲藝。京劇之於北京就像混取一。浙江the。越劇之娛樂港用好了,絕對是個加分項,不知不覺就陪著觀眾一邊聽戲,一邊聽故事。

⑺ 卓別林的默片里的音樂是現在加上去的還是那個時代就有如果那個時代就有那麼為什麽不可以配音進去

無聲電影也叫默片,在卓別林時代的後期已經出現有聲電影了,但卓別林是出於一種藝術追求——他認為聲音會破壞默片的藝術效果,所以繼續他的無聲之路

閱讀全文

與默片時代的電影音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年前電影院的圖片 瀏覽:848
電影諷刺的婚姻完整免費版 瀏覽:244
新上映的電影千與千尋 瀏覽:567
愛麗絲夢遊仙境電影版英文劇本 瀏覽:878
戲說台灣無面媽10神馬電影 瀏覽:1000
范冰冰蘋果電影完整版視頻 瀏覽:712
陳偉霆取電影票 瀏覽:825
成龍燕尾服電影下載 瀏覽:634
一部喪屍電影醜男開車找美女下手 瀏覽:293
電影院的角落在線觀看 瀏覽:838
美國好看的電影女孩圖片 瀏覽:968
陶紅上海電影節影後 瀏覽:772
奧特曼大電影托雷基亞跳舞 瀏覽:950
27屆香港電影金像中文字幕 瀏覽:215
新華街電影院 瀏覽:272
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電影台灣版 瀏覽:537
張玉嬌大尺度電影 瀏覽:152
新世界電影中純音樂 瀏覽:308
cctv6的法國電影羅浮宮謎案 瀏覽:786
大成本電影網站網址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