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
電影講述了1938年(20世紀30年代末),年輕的見習修女瑪利亞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以童心對童心,讓孩子們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這時,德國納粹吞並了奧地利,上校拒絕為納粹服役,並且在一次民歌大賽中帶領全家越過阿爾卑斯山,逃脫納粹的魔掌。
20世紀30年代重大歷史事件
1931年,美國的勞倫斯建成第一台迴旋加速器。 中國「九一八」事件日本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
1932年,英國的考克拉夫特和愛爾蘭瓦爾頓發明高電壓倍增器,用以加速質子。
1932年,美國的安德森在宇宙射線中發現正電子。
1932年,英國的查德威克發現中子。
1933年,德國希特勒上台。
1934年,俄國的契侖柯夫發現液體在β射線照射下發光。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第二次國共合作,全國抗日統一戰線形成。
1938年,德國的哈恩、施特拉斯曼用中子轟擊鈾而發現了鈾的裂變。
1939年,奧地利的邁特納、弗立施提出鈾裂變的解釋,並預言每次核裂變會釋放大量的能量。
1939年,美國的奧本海默和斯奈德預言黑洞。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39年,第一次實現電視直播。
1940年,敦刻爾刻大撤退。
② 電影《音樂之聲》的拍攝背景
電影《音樂之聲》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
特拉普男爵生於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當時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父親是海軍上校,他也想獻身海軍事業,所以參加了皇家海軍學院。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海軍上校時,就被任命為U6潛艇的指揮。一戰時,一艘法軍潛艇被特拉普的潛艇擊沉。1918年,國王約瑟夫一世提升他為海軍少校。 戰爭結束後,奧地利失去了海岸線,不再需要海軍。特拉普上校不僅失去了職位,還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給他7個孩子照顧。
瑪麗婭生於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約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養母,她們住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嚴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後,進入了四年的國立師范學院。 瑪麗婭原來是社會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但是在大學期間,一位著名的神父開始給她布教,改變了瑪麗婭的生活和信仰。 瑪麗婭加入了薩爾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為一個修女。修道院決定讓瑪麗婭離開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師,照顧他的一個患風濕熱的女兒。
一年後,孩子們要求他們的父親設法留住瑪麗婭,他們甚至建議他應該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歡我!男爵回答說。於是孩子們自己去問瑪麗婭。因為瑪麗婭說,是,我喜歡他。他們訂婚了。她再也沒回修道院作修女,於1927年11月26日嫁給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兩個女兒。
1935年,瓦茲內神父走入了他們的生活。他使音樂成為他們一家的愛好。他們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純美的歌聲使他們在1935年的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上獲得了合唱比賽第一名。他們曾在大蕭條時期失去了所有的錢財,此後他們被邀請做歐洲巡迴演唱會。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奧地利,特拉普寧可丟掉物質財產,也要留住尊嚴。他們離開了薩爾茨堡市郊的別墅和一切財產,前往美國。
1938年9月,他們到達紐約。途中第10個孩子出生了。瓦茲內神父也和他們同行到美國,在他的指導下,唱歌成了他們的職業,特拉普家庭合唱隊漸漸揚名。 二戰後,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個音樂慈善組織: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社,為祖國奧地利發送了無數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費爾蒙特的一個鄉村裡買了一個大農場,這兒和他們思念的奧地利薩爾茨堡的風光相似。他們給他們的房子取名為「一顆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後院的家庭墓地里。 當他們結束了20多年、30多個國家的演唱生涯時,他們把他們的奧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場大火燒毀。他們立即決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設計很現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瑪麗婭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邊。
本片在當年成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賣座紀錄的歌舞片,這部經典巨作曾獲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影片剪輯五項大獎。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上映,片中美妙的音樂至今仍廣為傳唱。影片的譯名在各地大相徑庭:在中國香港,它被譯成《仙樂飄飄處處聞》;台灣地區譯名則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靈深處的音樂》;西班牙譯成《笑與淚》;阿根廷的譯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國,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夢》……譯名不同,音樂卻同樣動聽,人們對它的喜愛可見一斑。
③ 電影《音樂之聲》中瑪利亞的原型
電影《音樂之聲》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音樂之聲的故事》的作者阿加莎,是《音樂之聲》中大女兒的原型。寫這本書時,阿加莎已經87歲。她以一種平和的心情,回憶了馮·特拉普一家將近一百年的歷史,書的風格平實樸素,娓娓道來,有點絮叨,有點瑣碎,但都是實在的敘述,沒有誇張的描繪。特拉普上校一家的生活經歷,和電影《音樂之聲》並不完全相同。書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阿加莎的父親特拉普上校。這是一個有傳奇色彩的軍人,曾指揮奧地利潛艇擊沉一艘法國潛艇,成為海軍英雄。他很早就退役,所以有很多時間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成為家庭生活中的主角。他正直堅毅,熱愛生活,富有情趣,處世低調。孩子們對生活對音樂的愛,是受了他的影響。和電影中的上校不一樣,孩子們自有記憶以來,他就是一個慈愛和善的父親,並沒有電影中那種戲劇性的性格轉變。阿加莎和她的弟妹們曾經對電影《音樂之聲》頗有微詞,認為電影中的情境和他們的生活有距離,不真實,尤其是電影前半部分對父親的描寫;生活中的繼母也沒有電影中的瑪利亞那麼完美。但是隨著《音樂之聲》的深入人心,隨著全世界的人對這部電影的認同和熱愛,他們終於逐漸改變了看法。
影片女主人公的原型瑪利亞就是薩爾茨堡諾恩貝格修道院的一名見習修女
④ 你知道《音樂之聲》這部電影嗎
《音樂之聲》又名《仙樂飄飄處處聞》,是一部人們喜聞樂見的美國優秀音樂片。它原是百老匯舞台上作為保留節目的音樂劇,後由羅伯特·懷斯改編成電影。
影片真實地反映了1938年納粹陰影統治下的奧地利的社會現實。劇情說的是一個退役的海軍上校,名叫馮·特拉普,妻子前幾年死了,膝下有七個子女,特拉普對子女要求非常嚴格,但教育並不得法,弄得父子關系很不融洽。一天修道院的院長派見習修女瑪麗亞去當馮·特拉普的家庭教師。瑪麗亞外表平凡,非常孱弱,但她的教育方法跟主人明顯不同。她同孩子們關系猶如母女一般。特拉普目睹這一切,很受感動,對瑪麗亞不僅信賴,而且產生了好感,最後決定娶她為妻。當時,奧地利正被並入德國的版圖,納粹軍部強迫特拉普去海軍服役,但他予以拒絕,眼看就要被捕,正在此刻,忽然當地要舉行一次民歌比賽,瑪麗亞把特拉普家組成一個合唱團去參加演出。演出結束後,瑪麗亞她們趁授獎的空隙,悄悄地溜出劇場,躲到修道院內。最後,特拉普一家翻越阿爾卑斯山脈,逃到了瑞士境內。
⑤ 關於《音樂之聲》的資料
音樂劇《音樂之聲》簡介
奧斯卡最佳影片——《音樂之聲》
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一九六五年攝制出品
編劇:歐內斯特.雷曼
導演:羅伯特.懷斯
主要演員:朱莉.安德魯斯(飾碼麗婭)、克里斯多弗.普盧麥(飾特拉普)
《音樂之聲》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響、最佳改編音樂、最佳剪輯五項大獎
電影介紹:
音樂之聲取材於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故事:見習修女瑪麗亞是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的姑娘。她愛唱歌、愛跳舞,還十分喜愛大自然的清新、寧靜和美麗。只要修道院的門開著,她就常在蒼翠的群山間象雲雀一樣歌唱,在潔凈的小溪邊和潺潺的流水合唱。
修道院院長覺得瑪麗亞不適應這種與塵寰隔絕的生活,該放它到外面看看。就這樣,她來到薩爾茨堡當上了前奧地利帝國海軍退役軍官馮.特拉普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馮.特拉普是個心地善良的愛國者,他在服役期間功勛卓著,幾年前,不幸死了心愛的妻子,現在心灰意冷。家裡沒有歌聲,沒有笑聲,也不許人家提到他的妻子。他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並不了解他們,老是象指揮水兵一樣管理著他們。
瑪麗亞穿著不合身的舊衣服,戴著頂破舊的帽子,拎著手提箱、挾著吉它離開了修道院。她一路放聲高歌、蹦蹦跳跳、莽莽撞撞,一口氣闖進了上校家。上校見她這付模樣,對她能否做家庭教師表示懷疑;而上校管教孩子們的做法也令她大為驚訝:只要他的哨聲一響,孩子們就從各自的房間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來,排好隊,按水兵操練的要求報出自己的姓名。
孩子們生性活潑可愛,各有各的性格、愛好和理想。他們不願意過這種嚴加管束的生活,總設法捉弄歷屆的家庭教師,使他們呆不下去。對瑪麗亞自然也不例外:一會兒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裡;一會兒趁她不備將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瑪麗亞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她引導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她在上校離家去維也納期間,用窗簾布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他們去野餐、郊遊、爬樹和劃船;教他們唱歌,從多,來,米學起,直到排練歌曲。於是這個家庭平添了笑語、歡樂和生氣,充滿了音樂之聲。當上校帶著准備與他結婚的男爵夫人回來時,家中呆板、冰冷的空氣完全變了,他的「水兵們」已被訓練成了一 有素養的家庭合唱隊。這激起了上校對生活的熱愛,換回了失去的幸福,也喚起了他對瑪麗亞的愛情。
男爵夫人知難而退,瑪麗亞和特拉普上校終於結成了美滿的伴侶。
這時正是三十年代希特勒吞並奧地利的前夕,納粹分子早已嗅出了上校家濃郁的自由奧地利氣味。在薩爾茨堡舉行奧地利民謠節的當天,上校和瑪麗亞蜜月歸來,同時柏林來電,命令上校參迦納粹的海軍,並把他和全家置於嚴密監視之下。
借著參加民謠節的機會,特拉普家庭合唱隊在奧地利同胞面前奉獻出他們心底里的歌,並在朋友們和修女們的協助下,全家逃出了多難的祖國,留下了繞梁不絕、回腸盪氣的對祖國眷戀的愛情之歌:
雪絨花,雪絨花,清晨醒來看見它。一朵朵,小白花,潔白而無暇。開不敗的小白花,點綴祖國大地幸福無涯。影片清新有致,細膩感人,雅俗共賞。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⑥ 電影《音樂之聲》講的是什麼
主要講述了熱情活潑的修女瑪麗亞到奧地利退役軍官特拉普海軍上校家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的故事。
上校的妻子幾年前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來管教孩子。孩子們的生活就像鍾擺一樣循規蹈矩,毫無生氣。瑪麗亞來到上校家後,順應孩子們天性活潑的特點,教他們唱歌跳舞,帶他們去野餐、郊遊、爬樹和劃船,使家中充滿歡樂。
她的熱情、愛心贏得了孩子們的信任和喜愛,最終也贏得了上校的愛慕,後來成了孩子們的母親。納粹德國佔領奧地利後,愛國的上校不願意效力於納粹海軍,於是,在一次民謠節上,上校帶領全家成功地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6)音樂之聲電影真實事件擴展閱讀:
《音樂之聲》是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麗·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理查德·海頓主演的音樂片,該片於1965年3月29日在英國上映。
角色介紹:
1、瑪利亞
薩爾茨堡修道院里的志願修女,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煩。於是她被派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師。她很快和上校的七個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漸漸在她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
2、馮・特拉普
海軍上校,有七個孩子。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他請來瑪利亞作為孩子的家庭教師,剛開始他對瑪麗亞的做法十分不滿,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為男爵夫人唱歌的時候十分感動,並被瑪麗亞可以感染他人的熱情所吸引。
3、男爵夫人
馮・特拉普上校的女朋友,被上校帶回來時孩子們很不喜歡她。她看到瑪麗亞與上校十分親近,便勸瑪麗亞回修道院。但後來瑪麗亞回來之後,她發現她已經無法挽回她和上校之間的感情,便主動退出了與上校的婚約。
4、阿比斯院長
薩爾茨堡修道院院長,她覺得瑪麗亞活潑的性格不適合僧侶生活。於是當她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尋求看護的請求,她決定讓瑪麗亞去,也藉此讓瑪利亞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當瑪麗亞向她坦白了她對上校的愛情和對生活的不知所措,她告訴瑪利亞要有骨氣與勇氣,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愛。
⑦ 《音樂之聲》原型真實結局是什麼
電影《音樂之聲》原型家庭最後成員辭世。
2014年2月24日電據英國媒體23日報道,經典好萊塢電影《音樂之聲》原型家庭中的二女兒瑪麗亞·馮·特拉普在美國去世,享年99歲。
瑪麗亞一家在1938年逃離納粹控制的奧地利,後曾憑其出色的歌喉在美國各地巡演。她的繼母瑪麗亞所寫的敘述他們經歷的自傳,在50年代末被改編為百老匯歌舞劇,而1965年推出的同名電影更是成為多年來盛演不衰的經典影片。
劇情簡介
《音樂之聲》是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莉·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主演的音樂片,該片於1965年3月29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修女瑪麗亞到特拉普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並和上校的7個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麗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並與瑪麗亞之間產生了感情的故事。
該片獲得了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個獎項。
⑧ 《音樂之聲》原型真實結局是什麼
馮·特拉普一家在30年代因陷入經濟困境而開始表演生涯,1938年他們逃離奧地利,經義大利逃往美國。
40年代起,馮·特拉普一家在佛蒙特州定居,後來開始在當地經營度假村,目前這個度假村由瑪麗亞和格奧爾格最小的兒子約翰管理。
影片的背景是1938年納粹德國吞並奧地利,而影片中普盧默飾演的上校一家的愛國情懷,特別是抵制希特勒吞並奧地利,拒絕出任納粹官職,最終不惜逃亡國外的過程,可謂感人肺腑。
正如路透社報道所說,對很多美國人來說,無論喜愛與否,「音樂之聲」都已經成為童年回憶的一部分。其中不少插曲如「哆來咪」、「我最喜歡的事情」朗朗上口,代代流傳。
盡管「馮特拉普家族演唱組」1956年就已經告別舞台,但家族歌聲並未因此成為絕響。家族孫輩的4個孩子在2003年創建一個名為「馮特拉普孩子」新歌唱組合,重披奧地利裝束,在全球巡迴演出中再次唱響「絨花」。
在格林山上的小屋中,馮特拉普家族每周一次為遊客放映電影《音樂之聲》,每天一次播放有關瑪麗亞最後一次奧地利之行的紀錄片《瑪麗亞》。小屋中,人們不約而同唱起片中插曲已經司空見慣。
2000年,英國還發起一項合唱《音樂之聲》歌曲的活動,而且立刻風靡全球。約翰斯說:「雖然不知道是誰發起這個合唱活動,我真的覺得這非常有趣。」根據英國《泰晤士報》3月4日報道,《音樂之聲》的歌曲還挽救了一個法國男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