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電影為什麼是24格

電影為什麼是24格

發布時間:2023-11-26 09:32:59

❶ 電影確定每秒24格的歷史是怎樣的

摘自網路知道:在最早的電影裡面,一幅靜止的圖像被稱做一"幀(Frame)",影片里的畫面是每一秒鍾有24幀,為什麼是24幀,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因為人類眼睛的視覺暫留現象正好符合每秒24幀的標准,所以用多也沒有意義還會浪費電影膠片,增加成本,所以就是24幀。這個24幀/秒就是電影膠片常用的格式,也就是說,拍一秒鍾的電影,那個膠片走24格,說白了想照相機拍24張底片 少了,人的視覺暫留是0.01秒,人感覺不道移動。因為是給人看的。多了也沒用。同理給狗看最起碼要每秒大概50幀。這也就是說 為什麼狗不如貓愛看電視。取決於播放設備,有場和幀率的概念便於處理 。顯示一幀畫面有2種,一逐行,二單幅,若逐行其實24幀則為48。

❷ 電影中的格是啥意思

電影是以每秒24格的速度放映的,也是以每秒24格的速度來拍攝的。
就是說,電影的動作實際上是一張張照片,以24張/秒的速度連續展現來完成的。一格就是一張畫面。
如果在拍攝時,我們把速度加快,那麼放映的時候人物的動作就變慢了,這叫升格攝影。
如果拍攝的時候把速度調慢,那麼放映的時候人物的動作就加快了,這叫降格攝影。

❸ 電影中的每秒24格是什麼意思

電影中的每秒24格是影速度。

影速度是指底片在電影攝影機中轉動的速度,通常是以秒格數(fps)來計算,正常的攝影速度是1秒24格。標準的放映轉速是24 fps。

(3)電影為什麼是24格擴展閱讀:

除此之外還有三種轉速:在電頻是50Hz的歐洲,為配合錄影帶訊號而成為25fps;無聲16厘米影片是18fps;有的8厘米也是18fps。

除非必須使用25fps,不然最好是將轉速定為24fps,因為那是有聲片的標准轉速,適用於所有的周邊設備。唯有當攝影機的轉速是和放映機一致時,銀幕上的動作才是自然正常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影速度

❹ 電影每秒多少幀

電影放映的標準是每秒放映24幀,每秒遮擋24次,刷新率是每秒48次。這里的幀就是畫面,也就是說電影每秒放映24幅畫面,以達到動畫的效果。

研究表明,人眼承受的極限為每秒55幀,還有研究表明,每秒60幀以上可以明顯提升觀眾的觀影感受。每秒120幀是每秒24幀的5倍,採用這樣的拍攝技術可以讓畫面更加栩栩如生,讓觀眾彷彿置身其中,給人一種似真似幻的感覺。

所以,採用每秒24幀的畫面頻率符合這一規律,可以使我們察覺不到畫面的中斷。

不過,高幀頻的畫面異常清晰,使畫面所呈現的場景也異常真實,從而也會使電影失去了朦朧的想像美感。

(4)電影為什麼是24格擴展閱讀:

幀數並不是越高越好。因為過高的幀數相當於同等長度的影片要存儲更多的畫面,因此影片的文件體積就會大量增加。特別是在清晰度高的情況下,這種增長是很嚴重的。

一般中國的電視播放每秒25幀,這個幀率屬於PAL制式,在亞洲和歐洲電視台較為常用,而美國加拿大一般都是NTSC制式每秒29.97幀。在中國一般的動畫製作以及廣告製作都是用PAL制式的25幀每秒。

另外,以往的每秒24幀電影看起來也許還行,但事實上其每一幀都會有模糊(blur),尤其是在快速運動的鏡頭中。如果電影鏡頭快速搖移,圖像就會有抖動(judder)或者頻閃(strobe)。

❺ 電影中的24格和32格是指什麼哪位高手幫忙具體解釋一下啊

一般來說24是電影放映是一秒要用到的膠片數,即放映速度為1/24秒
24是數量,格是計算數量的名詞

32格類同。

❻ 為什麼電影只有 24 格/秒

這個問題要把拍攝和放映區分開。
人眼及其數據接收與傳輸系統每秒能夠輸送10-12格畫面,然後大腦的視覺處理中心會將每格畫面保留1/15秒。所以,如果在前一格畫面尚且保留的1/15秒內大腦又收到一幅新的畫面,那麼這就產生了連續運動的感覺。
另外,實驗室研究證明,人的感光系統能夠區分多達每秒48次閃光,如果繼續提高頻率,那麼亮和暗之間的轉換就無法被人察覺了。所以50Hz交流電下運作的台燈閃爍,人基本上是無法察覺的。
請注意,作為電影、電視、游戲存在基礎的「似動現象」最低幀率,和閃爍與否並不是一回事。電影在較低的放映速度下,比如16-24格每秒,即使已經構成了運動畫面的幻覺,亮度的變化仍會被人眼察覺到閃爍,亮度越高閃爍越明顯。

所以電影放映採用了一些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先介紹傳統的電影放映機原理:
一般的電影放映機採用馬爾他十字車機構,有個凸輪連續地轉動,每當它和十字車開槽嚙合一次,十字車旋轉1/4周,傳動軸每旋轉一整圈,間歇輸片齒輪轉動1/4圈即90度,對應於膠片上四個齒孔,等於拉動一格膠片(對於普通35mm膠片而言)。在這個拉動過程中,葉子板會遮住放映燈。只有當一格膠片穩定地停留在片窗前時,燈光才從中通過。這個過程保證了讓靜止畫面運動起來。
早在盧米埃爾時代,人們已經發現,單片式的葉子板即每格畫面遮擋一次,如果按每秒16格計算,畫面在明暗之間轉換16次,得到的運動畫面閃爍不定,讓人不堪忍受。所以有人發明了雙片式的葉子板,讓每格畫面在銀幕上重復出現兩次。後來,電影院裝備了更廣闊的銀幕,更高功率的弧光燈,閃爍更明顯,雙片式葉子板也顯得不夠用了,波蘭發明家Kazimierz Prószyński又發明了三片式葉子板,每格畫面在銀幕上重復出現三次,徹底解決了頻閃問題。當然葉子板的每一片並非等大,最大的一片呈90度,用來在完成抓片的1/4個周期內遮擋光線。

所以在採用三片式葉子板的情況下,16格每秒的放映速度實際上等於每秒刷新48次(達到消除閃爍的底線),所以16格是最低的容忍幀率。三片式葉子板在20年代已經普及。
1930年後有聲電影確立了每秒24格的規范,電影院的放映機一般都採用雙片式或三片式葉子板,所以我們在電影院看電影,它的刷新頻率其實是每秒48次或72次,並不像很多人以為的只有24次那麼低,只不過,單格畫面是在重復出現兩次或三次而已。
以上說的都是放映速度,拍攝速度實際上是非常自由的,正因為如此,才有快鏡、慢鏡,或謂降格、升格之由來。
如果大幅提升拍攝和放映速度,或許的確會改善電影觀看質量,但在膠片時代這也是一種浪費。為什麼是24格,一是因為在無聲電影末期,電影拍攝、放映速度從16格、18格一路飆升,實際上已經達到了24格左右,沿用24格這是自然的決定;其次24格普通35mm膠片等於每秒456毫米,對於當時片上發聲的技術來說,這是記錄最高5000Hz聲音的光學聲跡的最短必要長度,再短的話聲音容易失真,所以每秒不能低於24格的長度。
24格是有聲電影的基本規范,不過也有很多電影格式非按照每秒24格運行。比如8毫米是16格,超8毫米是18格,50年代的寬銀幕制式,Cinerama是26格,Todd-AO是30格,80年代的高幀率先驅Showscan一直鼓吹60格。不過並非主流,不提。
而今的數字放映,沿用了類似「三片式葉子板」的思路,讓一幅畫面重復刷新三次,所謂的「三閃技術」(triple-flashing)是也。如果以3D電影為例,實際上每秒鍾觀眾雙眼總計看到的畫面總數是24×3×2=144幅。
從去年開始,北美的一些設備提供商,如Christie Digital,夥同幾個大導演如James Cameron、Peter Jackson,正在鼓吹更高幀率的電影拍攝及放映,《霍比特人》《阿凡達2、3》將會以48格、60格速度拍攝,他們也希望電影院升級設備,以48格、60格進行放映。至於這種升級是否會實現,還是未知之數。
拍攝幀率提高之後,的確會降低乃至消除閃爍、抖動和運動模糊等傳統膠片電影的特徵,這在美學和觀眾接受習慣上該怎麼來認識,也是另一個問題。
附帶一說,按照Peter Jackson他們目前的技術方案,如果電影拍攝幀率提高到48格/秒,那麼放映時將會採用「雙閃」(double-flashing)來代替「三閃」(triple-flashing),因為實際幀率提高了,不需要單幅畫面再重復出現三次那麼多,兩次足矣。但是,更激進的技術原教旨主義者、特效大師、
Showscan的發明人Douglas Trumbull(http://en.wikipedia.org/wiki/Douglas_Trumbull)認為,應該徹底取消同一幅畫面反復播放兩次或三次的做法,電影放映質量才會得到根本提高,所以他鼓吹的是每秒66格的拍攝、放映速度。
總而言之,24格每秒已經是80餘年來的世界規范,不久的將來是否會有變化,需要觀察。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電影為什麼是24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白老電影圖片大全 瀏覽:577
關於生命的電影觀後感500 瀏覽:465
看完電影後的觀後感怎麼寫 瀏覽:681
看電影到哪個網站 瀏覽:966
最萌身高差電影法國女主 瀏覽:755
老電影插曲圖片 瀏覽:120
發財日記電影火車吵架演員 瀏覽:773
求一部豬頭人身的電影 瀏覽:71
善良霸王龍大電影動畫版 瀏覽:747
音樂之聲電影免費版資源 瀏覽:794
稷山電影院還開著嗎 瀏覽:28
好萊塢動畫電影觀後感 瀏覽:744
電影米香演員 瀏覽:513
泰迦奧特曼動漫大電影全部播完 瀏覽:944
被譽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電影 瀏覽:650
蝙蝠俠電影下一部什麼時候出 瀏覽:408
播放電影喪屍的圖片 瀏覽:244
電影明信片圖片帶字 瀏覽:703
英文電影對話句子 瀏覽:993
大陸大偵探皮卡丘電影英配 瀏覽: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