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教父》真正讓人記住的不是劇情,而是尼諾·羅塔的音樂
「先生,這是科波拉導演送來的劇本。」助理把一摞厚厚的紙遞給馬龍·白蘭度。白蘭度打開劇本,隨便翻了幾頁,突然臉色一變,把劇本狠狠地朝助手扔了過去,咆哮道:「告訴科波拉,我絕不扮演黑手黨!」助理被嚇得戰戰兢兢,不敢說話,匆忙將地上散落的紙張撿起來,放在桌上,便離開了。
幾天後,情緒平復下來的白蘭度又打開劇本,仔仔細細看了一遍。助理進來時,他正用眉筆給自己畫鬍子,「我看上去怎麼樣?」白蘭度得意地問。助理眼見這情形,傻眼了,隨即緩過神來,明白了白蘭度的用意。他沒想到,才過了幾天,白蘭度就徹底改變了主意。「先生,您看上去就是黑幫大佬。」白蘭度聽後,哈哈一笑,說道:「拉夫特這小子演得不錯。」
助理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跟了白蘭度這么多年,還從未聽過他誇誰。而他剛才誇的竟然是喬治·拉夫特,一個在銀幕上演過很多黑幫角色的傢伙。助理意識到,這位大明星徹底愛上了這個劇本。
不久後,白蘭度成功塑造了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鏡頭下的第一代教父——唐·科里昂。《教父》(The Godfather)也成為白蘭度從影生涯中最經典的作品。整個「教父三部曲」亦成就了許多電影人,除了科波拉和白蘭度以外,還有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以及尼諾·羅塔(Nino Rota)。
為了更加貼近影片的背景和主題,科波拉特意請來義大利著名導演費里尼的御用搭檔尼諾·羅塔擔綱配樂。羅塔以典型的西西里旋律為架構,譜寫出了充滿懷舊感的動人樂章。
《教父》配樂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有兩個主題,一個是電影開場和結束時出現的主題旋律,這段旋律一直貫穿於三部電影中,羅塔為其創作了不同的變奏樂段,以配合影片的情節發展。
而另一個主題則是擁有無數改編版本的西西里愛情主題,這首曲子傳遍了全球許多城市的大街小巷,堪稱世界電影音樂史上流傳度最廣的主題旋律之一。
這首美麗的西西里旋律透著濃郁的義大利風情,當熟悉的旋律一響起,溫暖的音符便直抵內心深處。聽者隨之強烈感受到一種純真無瑕的柔美 情感 ,和永世難忘的歲月情懷。
《教父》的配樂幾乎完美地印證了一個事實:優秀的電影音樂,在離開電影畫面後,將會散發出更為持久的魅力,多年後的今天,許多人也許根本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一定聽過尼諾·羅塔譜寫的音樂。
兩年後,羅塔以同樣的主題音樂為《教父》續集譜曲,同時為影片創作了一首新的音樂片段,在劇中不時出現,以預告悲劇的發生。這一次,奧斯卡評委會再也無法忽視這部傑作了,於是順理成章地把金像獎頒給了他。那些年裡,《教父》在全球各大電影節都顯示出咄咄逼人的姿態。
1990年,當第三部影片誕生時,羅塔已經逝世,參與了前兩部配樂的卡邁·柯波拉接替了羅塔的工作,但因為羅塔的旋律實在太深入人心,卡邁·柯波拉也不得不繼續沿用羅塔的舊作。
實際上,《教父》不過是羅塔晚年的代表作,遠遠不能涵蓋這位義大利國寶級配樂大師的藝術生涯。
羅塔出身於音樂世家,他的母親是一位鋼琴家,祖父則是十九世紀義大利一位著名作曲家。羅塔繼承了家族的音樂才華,從小就顯示出非凡的天分。11歲那年,他創作出一部清唱劇《施洗者約翰的童年時代》,於1923年首演。這部作品受到大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的贊賞,後者亦成為羅塔早年音樂道路的資助人。
即便與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配樂名家相比,羅塔的學院派背景也毫不遜色。他曾就讀於義大利著名音樂學府——羅馬聖切契里亞音樂學院,這所音樂學院培養出了羅塔和莫里康內這兩位義大利電影音樂的旗幟性人物。
此外,他也曾在大名鼎鼎的米蘭音樂學院和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深造過。指揮大師弗里茲·萊納、作曲家羅薩里奧·斯卡列羅以及阿爾弗雷多·卡塞拉都曾是羅塔的導師。
在柯蒂斯音樂學院學習期間,羅塔還遇到了另一位亦師亦友的作曲家:阿蘭·柯普蘭。正是柯普蘭激發出羅塔在電影配樂領域的興趣和創造力,同時,他也給予了羅塔一些善意的忠告,比如在為電影配樂時,不要有先入為主的成見,以及投機取巧的心態。在一些作曲家眼裡,從事電影配樂工作似乎不需要像譜寫交響曲那般一絲不苟和全心投入。
雖然受到柯普蘭的啟發,青年時代的羅塔便對電影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但整個三十年代,他只為一部電影創作過配樂——義大利導演拉法洛·馬塔拉佐的《旅行列車》(Treno Popolare)。然而該片卻遭遇了滑鐵盧,這對一心想要投身電影配樂事業的羅塔打擊很大。
隨後,羅塔不得不暫時離開電影界,後來的幾年時間里,他決心成為一名「嚴肅的」作曲家,於是把精力放在了室內樂上,並在巴黎音樂學院開始了教師生涯。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後,身處好萊塢的同輩作曲家們已集體迎來了創作高峰期,而羅塔也決定再次投身電影音樂,他加盟了名不見經傳的盧克斯電影公司(Lux Films),並成為公司的重要作曲家。
這一時期的羅塔依舊只能為一些粗製濫造的電影服務,不過,他已經開始嘗試運用主導動機與交響化的音樂風格,並將美妙的旋律融入到人物和情節當中。事實上,羅塔並沒有受到這些劣質影片的干擾,反而在這十年中磨煉出了日益成熟的配樂技巧。
1952年,羅塔遇到了他一生最重要的搭檔——費里尼,職業生涯就此改變。
這一年,他為費里尼的《白酋長》(The White Sheik)擔綱配樂,從此開啟了兩人漫長的合作歷程。
不久後,法國「新浪潮」運動席捲歐洲,其鄰國義大利的電影藝術也開始迅速發展,費德里科·費里尼成為了其中的代表人物。他與英格瑪·伯格曼、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並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的「聖三位一體」,代表了自六十年代以來歐洲藝術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
費里尼一生共拍攝了24部電影,其中有19部影片的配樂都出自羅塔之手。費里尼與羅塔,正如法國的特呂弗和德勒呂一樣,堪稱戰後歐洲電影界的最佳組合。
《大路》(La Strada)、《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八部半》(8½)、《阿瑪柯德》(Amarcord)、《卡薩諾瓦》(Fellini's Casanova)、《羅馬風情畫》(Fellini's Roma)、《小丑》(The Clowns)、《卡比里亞之夜》(Nights of Cabiria),這些影片代表了費里尼藝術生涯最精華的部分,其音樂均出自羅塔之手。
在這些作品中,羅塔以管弦樂為基礎,廣泛運用義大利傳統曲調,偶爾融入爵士、電子、流行等風格元素,用音樂繪制出了一幅包羅萬象的亞平寧畫卷。
《大路》中華美優雅的古典樂章,《卡薩諾瓦》里晶瑩剔透的電子音效,《羅馬風情畫》和《甜蜜的生活》中略帶神秘感的爵士曲調,《阿瑪柯德》(Amarcord)中閃亮的進行曲、悠揚的華爾茲和民間小調,以及《小丑》里歡快的小軍鼓和銅管樂……在這些配樂作品裡,人們總能聽到一些耳熟能詳的著名片段。
由於費里尼電影所特有的碎片化風格,羅塔的音樂便成為將情節畫面串聯起來的關鍵因素,給這些夢幻般的影像帶來了連續性的力量。為了配合費里尼的藝術精神,羅塔從不為某個情節創作純粹的伴奏樂段,他的音樂只表現特定的 情感 或者某個戲劇性的瞬間。
費里尼那充滿個人風格的電影藝術非常依賴羅塔的音樂,他對羅塔的才華十分欣賞,這也使得羅塔在創作過程中享有充分的自由度。通常情況下,費里尼會簡單地提出一個想法或者建議,然後羅塔會很自然地創作一些樂曲來反映和表達費里尼的意圖。
在兩人長達28年的合作歷程中,已然形成了心有靈犀般的默契,費里尼曾經這樣回憶道:
然而,盡管費里尼時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但羅塔最著名的兩部作品卻與費里尼無關。除了《教父》以外,另一部則來自弗朗哥·澤菲雷里於1968年拍攝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以莎翁戲劇題材創作的同名電影, 歷史 上有四個版本,澤菲雷里的這部影片被公認為是最經典的版本。
澤菲雷里是一名擅長執導歌劇的電影導演,在拍攝這部由偉大悲劇作品改編的電影時,澤菲雷里與羅塔共同確定了歌劇音樂的創作手法,澤菲雷里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觀眾感受到英國戲劇的偉大篇章與義大利歌劇的美妙旋律碰撞出的獨特美感。
羅塔為影片譜寫的主題音樂堪稱電影音樂史上最膾炙人口的一段旋律,而澤菲雷里對這段音樂的使用方式也十分巧妙:影片進行到中段的時候,一位民間的「游吟詩人」站在舞會院子中間的空地上,滿懷深情地吟唱出了這首曲子。其情形就好像《蒂凡尼的早餐》中,奧黛麗·赫本坐在窗前唱出那首《月亮河》一樣。影史上最經典的兩首歌曲都是通過片中角色之口傳唱出來的。
隨著情節的推進,這首原本出現在畫面中的主題旋律開始變成畫面外的背景音樂,而後又在兩種形態間來回切換,讓這段旋律與主人公的內心活動以及情節發展緊密貼合。
《教父》和《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經典樂段,如今早已傳遍全世界,它們不斷被後人改編和演繹,並出現在了各種唱片里。而許多費里尼時期的配樂作品卻只有粗糙的錄音版本留傳下來。
義大利人從來不缺少旋律天賦,而尼諾·羅塔毫無疑問是電影音樂界最頂尖的旋律大師。因此,要想找到一個迅速愛上電影音樂的方法,聆聽尼諾·羅塔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2. 電影《教父》的開頭運用拍攝手法,開頭的影評評析
《教父》長達近3小時看似平緩的節奏卻蘊含著無時不刻的博弈,舒緩而憂傷的音樂形成了電影的基色,人性間為了利益的沖突在黑幫這個非法組織中則更為露骨。維托·唐·科萊昂飾演的教父馬龍·白蘭度如紳士般透漏著一股浪漫卻又有著不怒而威的威嚴,人物與音樂無絲毫違和的結合,都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這是一部殘酷的黑幫電影,但卻是最為唯美的形態。——夢里詩書
3. 《教父》這首歌的內涵8
Speak Softly Love 電影《教父》主題曲_, 這首曲子是主要表現教父電影中浪漫的愛情主題,在電影中是一首西西里的經典情歌,貫穿於三部曲之中。沒有具體寫給誰,可以說是包含了一切,比如邁克的父親與母親的感情。敞開心扉,完全接納另一顆心那是多麼美妙的事!Speak Softly Love 不只是有優美的旋律,更重要的是貼近撫慰人的心靈.Speak Softly Love 就是這樣的音樂,每次聆聽它我都有不同的感受.但相同的是每次它都給我感動.也就這樣一次次的聆聽 ,一次次的被感動著.....
4. 電影教父為何被奉為經典
在一秒鍾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教父》
在電影史上,有這樣一種作品。它們在時間的長河中閃耀,歷久彌新。每次看到他們都會有不同的感覺,《教父》無疑是這些經典的作品之一。
今年是《教父》上映50周年,這部電影一直是一部不可逾越的經典之作。它的許多情節被後來的電影模仿,可以說是創造了有關該題材的電影的新模式。
那麼電影《教父》為何被奉為經典?為什麼教父無可取代呢?
我想有以下幾種原因:
兩代教父堪稱經典:
馬龍·白蘭度和阿爾帕西諾在電影史上的地位,使這兩代教父不可替代,這也是為什麼沒人敢再拍攝有關故事的一個重要原因。馬龍·白蘭度和阿爾帕西諾像兩尊雕像一樣站在那裡。
柯里昂家族兩代教父完美演繹了男性成長史和家族的興衰過程。《教父》充滿了男人的成長、兄弟之間的感情和文化的碰撞。
總之,作為一部十分經典的電影,《教父》不僅有教科書式的詮釋,而且有實力吸引新一代觀眾,讓一代又一代人在這部經典之中讀出生活的真諦。
正如電影中所說的 :
偉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偉大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顯示其偉大的。
希望我們都能通過這部電影悟出一些道理,幫助我們成為偉大的人。
5. 不能超越為之經典——電影《教父》賞析
文/春華差蠢秋實
(摘要)陰謀、背叛、暗殺等罪惡行為和救弱、友誼、親情等善良行為相互交織,從善惡兩個方面揭示人性的生存元動力——生存的慾望和努力。
《教父》里的經典警句台詞,猶如震撼的鼓聲直擊人的心靈,看完電影的人們心情大都久久不能平靜,一遍又一遍地仔細玩味這些台詞所蘊藏的含義。
美國搭此電影《教父》被稱為男人的聖經是一部偉大的電影,被譽為電影藝術的教材,是男人的必看電影。1973年該片獲得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 、最佳音樂獎。2007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疫情期間,將《教父》三部曲觀看了一遍,這次較之過去觀看有了更深的思考和理解。作為經典電影教材的一部偉大的電影,影響深遠的原因是很值得研究的。
一、善與惡的交織中彰顯人性
維多.唐.柯里昂9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因為侮辱了當地的黑手黨老大而被殺害,他的哥哥發誓要為父親報仇,結果也被謀殺。黑手黨老大決定殺死維多家族的所有男性。
家裡只剩下維多.唐.柯里昂和母親。母親領著柯里昂去黑老大那裡求情,柯里昂親眼看著自己的母親被殺死。然後逃了出來。
9歲的柯里昂為了逃命,離開了故鄉西西里,離開了祖國,從義大利來到紐約。
在紐約,柯里昂為了生存,安分守己吃苦耐勞,什麼工作都肯干。再後來結婚生子,安分守己地過日子。
柯里昂因為童年就喪失了至愛的親人,所以特別在乎自己的家人。
可當地的黑社會范奇,不斷欺壓貧窮的人,收他們的保護費。這時柯里昂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看著這三個孩子,被迫失業在家的父親感到很心痛,他也想讓自己的家人過上好日子。
為了生活,柯里昂入伙克里曼沙還有另一個朋友干起了偷竊,偷有錢人家的東西出來賣。范奇很快就知道了,范奇找上門,要求給他交保護費。父親跟范奇講道理,范奇不同意,於是父親幹掉了范奇。柯里昂回家後很冷靜,對誰都沒有說起這件事。但是很多人都知道是柯里昂做的,他們都很感激他,感激他除掉了當地的惡霸。他的團伙也開始尊敬他。默認我柯里昂做老大。從此柯里昂走向黑道,逐步建立起龐大的家族勢力……後被其它黑道家族勢力暗殺但沒死。之後,有意培養小兒子麥克.柯里昂一步步接班,取代他成為教父。
電影情節里,陰謀、背叛、暗殺等罪惡行為和救弱、友誼、親情等善良行為相互交織從善惡兩個方面揭示人性的生存元動力——生存的慾望和努力。
二、「人生觀」激勵著男人去奮斗
《教父》里的人生觀:第一步要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第二步要全力照顧好家人;第三步要盡可能幫助善良的人;第四步為族群發聲;第五步為國家爭榮譽。
事實上作為男人,前兩步成功,人生已算得上圓滿,做到第三步堪稱偉大,而隨意顛倒次序的那些人,一般不值得信任。
雖然《教父》是黑幫電影,可是,在宣揚人生觀上有積極的意義,又可以按勵志電影來觀看知慶迅。電影上影至今近半個世紀影響了幾代人。
三、經典台詞成為經典警句
《教父》里的經典警句台詞,猶如震撼的鼓聲直擊人的心靈,看完電影的人們心情大都久久不能平靜,一遍又一遍仔細玩味這些台詞所蘊藏的含義
有些人把台詞作為自己人生奮斗的行為准則,可見影響之深不可估量啊!
下面我們看看這些台詞,不妨仔細品味品味。
1、讓朋友低估你的優點,讓敵人高估你的缺點。
2、不要憎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3、在一秒鍾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4、我花了一輩子 ,就學會了小心 ,女人和小孩能夠粗心大意 ,但男人不行。
5、不要輕易說出你的理想,不給別人嘲笑你的機會。
6、最好的威脅是不採取行動,一旦採取行動卻沒收到效果,人們就不再怕威脅。
7、友誼就是一切,友誼比才能更重要,比政府更重要,它和家庭幾乎可以劃等號。
8、偉人並非生來就偉大,而是越活越偉大。
9、離你的朋友近些,但離你的敵人要更近,這樣你才能更了解他。
10、不要說不可能,沒有什麼不可能。
11、不懂得陪伴家人的男人不算是真男人。
12、痛苦和恐懼不是死亡,還有挽回的餘地。
13、永遠都不要恨你的敵人,因為他是最早發現你的缺點的人。
四、做人要講信用,要忠誠。
利益很重要,但忠誠和誠信更重要。
教父對待社會底層的人,願意做他們的保護神,說到做到非常講誠信。
但同時教父心狠手辣,對背叛他的人,毫不手軟,格殺勿論。
教父在把位子傳給兒子麥克以後,一直在籌劃對付他的對手,這時候他並沒忘記手下的叛徒。
教父的司機保利,因為背叛教父,導致教父遭到暗殺,教父的大兒子山尼二話不說派手下克里曼沙把他殺了。
五、經典的導演、經典的表演、經典的攝影以及經典的電影音樂和電影場景都給人留下來不可磨滅的印象。
舉兩個例子
教父擼貓的鏡頭:在拍攝時,那隻貓一直在那裡不走,成為《教父》里最有范兒的貓。據說,這只蹭戲的貓是自己跑到片場去的,被馬龍·白蘭度看到就抱了過來。
小貓特別配合演出,在馬龍·白蘭度的懷里顯得異常地乖巧,偶爾還會瞅瞅和白蘭度對話的角色。最後白蘭度把它放到桌子上的時候,它也老實地趴在桌上不動。貓的可愛不僅反襯出了教父的威嚴,還隱約地表現出教父內心的溫柔與愛。這一鏡頭就成為經典,不僅馬蘭.白蘭度表演細膩,就連那隻貓也成為了明星。
電影里的音樂經典之曲——《柔聲的傾訴》,是義大利音樂教父尼諾·羅塔的佳作,這個配樂獲了奧斯卡大獎。之後近半個世紀以來,多次被改編成其它音樂形式在音樂會上演出,久經不衰,深受歡迎。
電影《教父》的巨大成功告訴我們: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只要被稱之為經典就不能超越。
不知朋友們是否有同感?
春華秋實 2020.03.10
6. 《教父》三部曲為何被評為「史詩級」的黑幫電影
教父作為男人的奮斗史,作為理解人性的絕好透析,作為對精湛演技的完美展現,電影的藝術成就也極其的高。構圖的巧妙設計,陰暗的色調襯托每個人的內心。可以說魅力、冷靜、理性、擔當、沉穩、有原則是電影中所描述的教父必備的品質。
馬龍·白蘭度飾演的韋多.柯里昂賦予了教父獨特而神秘的氣質,散發著讓人無法拒絕的威嚴與親切,他掌握著權力和財富,講究信義,許多人尋求他的幫助。教父相信友誼是交換出來的,盡管家族的生意都是赤裸裸的交易。如何闖出自己的事業,如何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在電影中表現得豐富多彩。
《教父》1973年獲得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2007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名」。
(6)電影教父音樂評價擴展閱讀
《教父》改編自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小說中的主人公維托·科萊昂的原型是被稱為「黑幫總理」的Frank Costello以及暴徒Vito Genovese,是紐約黑手黨的成員,小說中的一些黑手黨行動也源於兩人製造的真實事件。
《教父》以精細的筆墨描述了黑手黨全盛時期的家族恩怨。雖然影片的格局龐大、情節復雜、人物眾多,但是導演科波拉卻把整部影片處理得有條不紊、扣人心弦,展現了高超的專業技巧(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評)。
《教父》有多處極其經典的鏡頭運用,影片結尾處,景深鏡頭的運用也堪稱經典,凱站在近景,遠遠看著邁克爾接受手下表示臣服的吻手禮,之後門緩緩關上,象徵意味十足。影片的打光是極為革命性的,殯儀館一段,是這種黑白對比光最為強烈的一幕,教父從黑影中走出來,陰影的處理非常考究,出色地烘託了這一橋段的悲傷情緒(《南方周末》評)
7. 電影教父2,使用了大量的什麼音樂,暗示了教父的移民身份
《MainTitle/TheImmigrant》。
尼諾·羅或梁塔創作的原聲音鎮沖樂《MainTitle/TheImmigrant》則主要用以推進劇情,刻畫角色人物內心情感,烘托和渲染氣氛,讓電影的情節更衫旅運加撲朔迷離。
《教父2》主要講述了第二代教父邁克爾·柯里昂的奮斗歷程,同時影片也回憶了第一代教父維多·柯里昂創業的艱辛,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兩代教父的事業、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