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能幫忙賞析下孔雀之舞(電影《神話》)或G大調小步舞曲(貝多芬或巴赫的皆可)!感激不盡!!
這是背景和曲式介紹,希望能幫得上你。
(貝多芬)《小步舞曲》這一樂曲是在1796年三月,以「六首鋼琴小步舞曲」的標題所出版的小步舞曲集中的第二首。據推測,這一小步舞曲集很可能是在1795年,由原來為管弦樂隊而寫的樂曲改編而成的。本曲既可用來伴舞,又頗具欣賞性,因此二百年來久盛不衰,是通俗名曲中的精品。
「小步舞曲」原是流行於法國農村中的一種民間舞蹈音樂,後來逐漸進入宮廷,成為貴族舞曲。小步舞曲大多採用3/4拍子,中速,節奏平穩,風格典雅、明快、輕巧。《小步舞曲》脫離了宮廷舞蹈關系之後,往往常用於奏鳴曲、交響曲的第三樂章,成獨立性作品。一般採用三段式寫成。
曲式分析:
貝多芬的《G大調小步舞曲》具有鮮明的規格性,樂曲結構完整、排列規范、具有古典舞曲應有的特徵。樂曲為典型的「三段體」結構,第一主題婉轉如歌(片段1),第二主題帶有活潑、跳躍的性質(片段2)。 第一樂段由兩個小段構成,單純簡潔、典雅莊重。第二樂段(中間部分)同樣規整地排列著兩個小段,充滿活潑輕快的情趣。同第一段形成對比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反復。演奏是小段就不再重復了。
(巴赫)巴赫是巴洛克時期歐洲音樂的重頭人物,一生中創作的作品之多在各大作曲家中屬於名列前茅。巴赫一生寫過多首小步舞曲,這些作品既沒有編號,也沒有註明創作時間,其中的《G大調小步舞曲》由於演奏技巧簡單、曲調動聽,成為了巴赫最通俗的名曲之一。雖然這首作品被後人編入了《巴赫初級鋼琴曲集》,但在巴赫生活的時代,還沒有鋼琴,而我們所說巴赫的鋼琴作品,實際上是巴赫為當時一種被稱作羽管鍵琴的古樂器所作的曲譜。巴赫的孩子很多,他要經常寫一些羽管鍵琴練習曲輔導他們,這首《G大調小步舞曲》從簡單的曲調來看,被普遍認為是巴赫為孩子們練琴所寫的一首練習曲。多年來,這首曲子不僅成為初學鋼琴的人必要練習的曲子,而且還編入了豎琴、吉它、小號,以及電子琴等學習的教程。
B. 求電影《孔雀》的解析
影片描寫了七十年代末,河南一個城鎮普通家庭的故事。樸素的人物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片斷的情節,對於經過那個時代的人們看來都似曾經歷或參與。那灰藍的主色調,讓人們感受到並不久遠的時空和不願多回憶的微痛。
敘事過程並沒有準確的時間,但卻非常巧妙的採用當時在社會上較為流行的音樂和電影來隱述時間,如蘇聯音樂、《賣花姑娘》主題曲和電影《追捕》的畫面等,而這些普通百姓當時所能接受到的熟之能詳的文化經典,使觀眾一下子能將時間定格在了某一天,真實感和認同感猶然而生。
影片的前部有一騎車拉傘的優美畫面,這既表現了女主人公對理想執著,甚至略有偏執的追求,同時也體現了少女豐富的想像力。快樂的表情,疾馳的速度,滿展的傘,觀眾彷彿看到了一隻開屏的孔雀在追逐……
中間有一個在那個年代很多家庭都發生過的打煤磚場景,長時間的定格。一家人,頂著烈日,緊張地忙碌著……一場突來的暴雨,自己的勞動成果要泡湯了。他們用盡可能的方式在挽救,母親兩次所能找到的塑料布僅能遮蓋住很小的一片,他們無助地站在屋檐下。
這時,母親又沖出來,盡力地挽救和女兒因極度失望地放棄形成對角線,希望和失望,母親和女兒,呆視與滑倒……都在煤磚化成污水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預示著人們在大自然面前的嬴弱,在大的社會環境壓力下的無助,充滿希望的能挽救什麼?失望放棄的又能失去什麼?另一條對角線,似乎只能默默地注視、等待……
和解是本劇最讓人感到仁愛、欣慰、新生的場景。平實而又浪漫,當那隻鞋盒放在桌上時,觀眾都會想:是什麼?那隻幼小的生命站起並展翅的陽光畫面和剛才大鵝死前的陰霾畫面所形成的對比,使觀眾從剛剛還緊揪的心情一下就得到了歡欣的、重生似的舒放。假如由於悲哀使眼裡產生了淚,優美的掙扎身姿和哀婉的音樂阻滯了淚地流出,這只黃茸茸的小生命,一下就會將眼內的淚催湧出來,悲傷的淚也轉瞬間即變成幸福的淚水了……
(2)電影孔雀的音樂分析擴展閱讀:
《孔雀》以三段式的結構講述了兄妹三人的故事,看來卻猶如一個人的一生。
導演顧長衛以其細膩豐富的鏡語展示了生命的一個個瞬間,它們確實是與我們現在的生命有著時空之隔,但細細讀來,卻又依稀感到與我們自身生命產生了微妙的聯結,而且這種微妙在不停地氤氳。
可以說這是以一部以描述心理見長的影片。其對影片中人物心理的解析有著深刻的時代性。
C. 如何解析電影《孔雀》
D. 孔雀電影深度解析影評
《孔雀》電影深度解析影評如下:
孔雀是美麗的,但是那隻是生命短暫的綻放,大部分的生命,是灰土土的,跟一隻土雞的生命無異,胖子大哥綻放的美麗,是拿著那朵碩大的向陽花站在工廠外面等著那個心儀的女子,那是他悉枯隱開屏的對象。
姐姐騎著車,後面鼓著自己縫的降落傘,飛行在小鎮的路上,那後面的降落傘,像極了開屏的孔雀,美麗而無奈的展開著。甚至那隻鵝也曾美麗過,只不過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它就像一個芭蕾舞的舞者,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身軀展現出驚人的美麗。
劇情內容:
一家五口,姐姐20出頭,是削瘦清秀的女孩,有一種清教徒似的氣質,但內心剛烈執拗,可以為了夢想狠得下任何心。
哥哥二十三四歲,小時得病落下輕微腦疾,但以為他笨的人,往往還不如他睜廳心底里透著明白;弟弟十七八歲,敏感、憂郁,內心過於豐富,以至於人累得有些慵懶,這樣的孩子,未來捉摸敗晌不定。
E. 電影<<孔雀>>所表達的主題到底是什麼呀
寂寞的《孔雀》,落寞的人生
同樣是70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時代背景,同樣典型的中國北方小城,同樣的殘酷的青春與成長,甚至是同樣的中景和長鏡頭運用,讓我不自覺的把顧長衛的這部《孔雀》與曾經帶給我同樣震撼的賈樟柯作品《站台》相比較,雖然與《站台》相比,顧長衛此片的一千五百萬的投資可以稱得上是天文數字了,而《站台》略顯粗糙的影像品質更像一部勇氣十足的實驗作品,但讓我欽佩和激動不已的是在這個喧囂與浮躁的時代還有像賈樟柯與顧長衛這樣的電影人在執著的堅守著自己的藝術理念,拍攝出這種以真誠的態度去捕捉中國社會發展和普通人生活成長經歷的影片,為自己,為那個時代,為在那個時代生活過的人們做一個記錄。
每個人的人生都像是被關在籠子里的孔雀一樣,被觀賞的同時也在觀賞著別人,但真正的繁華和熱鬧美麗與哀愁往往在這個過程中被無意中錯過。驀然回首,一切經歷浮華也好落寞也罷,都已成過往煙雲,不堪回首。就如同張愛玲在小說中寫到看老照片時的感覺——『照片這東西不過是生命的碎殼;紛紛的歲月已過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給大家看的惟有那滿地狼藉的黑白的瓜子殼。』劇情不介紹了,免得掃沒有看過這部片子碟友的雅興,說說幾個特別打動我的鏡頭。
一、安靜慵懶的夏日午後的安陽街頭,提著菜籃子的家庭婦女三三倆倆的走著,突然音樂漸漸響起,夢想著當傘兵的姐姐——一個清教徒般的理想主義者起著一輛二八車出現在街頭,車後面綁著一副自製的降落傘,隨風揚起的降落傘在單調簡陋的安陽街頭顯得那麼咋眼,姐姐的這一超現實主義的舉動給這部平實內斂的片子帶來了一個小小的高潮,但那音樂和鮮艷的降落傘美的讓人心碎;
二、一家人在院子里打蜂窩煤,突然一場暴雨不期而至,全家眼睜睜的看著打好的煤餅和還沒來得及處理的煤面被雨水沖走,人生的蒼涼與無奈,在那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一如片中的那場大雨;
三、母親當著全家人的面將弟弟買來的毒鼠葯放到水杯中,然後把哥哥養的鵝抓來試驗,以示自己知道弟弟因嫌棄弱智的哥哥和妒忌父母對哥哥的寵愛企圖毒死哥哥的事情,那隻中毒的鵝劇烈的抽搐著,伴隨著母親同樣因痛苦而痛哭和抽搐臉,還有全家人的驚怖眼神,以近乎凝滯的慢鏡和哀惋傷感的音樂表現出來,讓人體會到平靜的生活表面下的殘酷和暗流洶涌;
四、姐姐在街上看到當年那個曾經意氣風發英姿颯爽的年輕軍人,斯時他已是英雄末路被生活磨礪成一個普通的中年男人,姐姐上前對他說『我剛剛還跟我弟弟說,你會一生一世永遠愛我。』那漢子被姐姐的話驚的愣住了,咽下口中的包子詫異的問道:『您貴姓?』姐姐微笑著離去,不久在賣西紅柿菜攤上掩面痛哭,張靜初的表演太精彩了,那個痛哭的表情是那樣的美麗與殘酷,深深的打動了我;
五、寒冬,冷清的動物園內,孔雀在高家兄妹三人的三個家庭分別走過後寂寞的在空無一人的動物園中展開美麗的雀屏,而觀眾長時間看到的是孔雀的臀部,直到最後才轉過身來讓人們看到了它那身美麗的羽毛。
被稱為文痞的王朔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孔雀開屏很漂亮,但轉過去就是屁眼兒了!』人生也大抵如此。
----------------------------------------------------
《孔雀》開屏 崩潰後的燦爛瞬間
如果你認為,所有回憶中的年少時光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那請一定不要看《孔雀》——因為這里沒有初生之犢打架鬧事的汗味、沒有男孩們拿避孕套兒戲的曖昧、也沒有不識愁滋味的嘻笑怒罵,有的只是暗藏在心中已不敢提起的兒時之夢,還有那最初的愛情。
所以,當看到影片里的姐姐(張靜初飾)騎著自行車牽著爛掉的降落傘肆意大笑的時候,你知道天空中飛翔的正是屬於我們的愛與夢想。也許,它不會降落,甚至墜毀,但是,當它在我們頭頂上飛翔的時候,是那麼的美麗,美麗得足以用一生的時間去懷念。
我不想隨便用「破滅的夢想」幾個字去形容這部電影,即使姐姐失卻了難以忘記的初戀,哥哥�(馮瓅飾)娶了個瘸子,弟弟(呂玉來飾)變成了吃軟飯的痞子,但影片最後孔雀開屏那一幕似乎在告訴我們,也許生活逐漸離童年時的理想越來越遠,它的背後卻有一道永遠存在的色彩。正如我們都知道孔雀會開屏,卻不代表每一次都看到它燦爛開放的瞬間,只在驀然回首的時候,才發現來路上閃過的一道彩虹。
三段式的敘述把上世紀70年代末生活在鶴陽市的三兄妹的故事緩緩道來。作為女性代表的姐姐的故事幾乎佔了影片接近一半的時間,也是最為落寞的一部分。也許這跟女人天生就是不實際的夢想者不無關系,而姐姐的落寞更與她的執著緊緊相連。穿著白襯衣黑裙子的張靜初樸素地一塵不染,臉上有一股沒有停止過的倔強。那個睡在天台做夢,幻想自己成為傘兵,並把最初的愛獻給了身著軍裝男子的女孩,純朴得離人世似乎都有點遠了。要不她怎麼會只因為飛下的降落傘和一身的軍裝就把一生愛情給了不知姓名的人,要不她怎麼會為了未能實現當傘兵的夢想而幾乎棄生。與十年前《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囂張不同,姐姐靜得就像一杯水,心事壓在杯子底下只見水影不見動靜,內心的每一個起伏只能從她沉默的反抗中瞥見一絲蹤影。為了夢想,再沉靜的人也有瘋狂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姐姐騎著自行車放飛那個自製的降落傘的一幕,這是她人生中最暢快的一個瞬間——上世紀70年代末的北方小城市,一個女孩發瘋一般在街上駛過,臉上是肆無忌憚的笑容,身後是一個巨大的降落傘。最終夢想沒能實現,她只能用僅存的執著去守護這個夢,在為了奪回降落傘脫掉褲子之時,在多年後重遇初戀之人時,她的執著嚇呆了所有的人。這一刻,我們開始懷疑,夢想其實沒有離開過我們,只是我們沒有那樣的執著。
哥哥的故事似乎是最為幸福的,因為他是個智力不全的傻子,俗話說傻人有傻福大概不是騙人的。父母由於兒子的缺陷而一生內疚,只想把最好的都給了他。母親每天晚上為哥哥在頭頂上針灸,每年過春節的糖果要留最多給哥哥,哥哥騎車洗澡必須要弟弟服侍左右。當情竇初開的哥哥瞧上了一個豐滿漂亮的姑娘的時候,賢良保守的母親義無反顧找到了女孩,硬塞了錢乞求她見傻兒子一面。女孩出爾反爾失了約,於是哥哥的初戀和唯一的愛情就這樣匆匆溜走了。不過,正因為永遠「長不大」,哥哥的「傻事」卻更讓人無言以對,這些「傻事」也成為他人生僅僅的堅守。
傻子總是電影里被戲弄和侮辱的對象,哥哥也不例外,雖然在家裡有父母守護,社會可不如父母仁慈。一幫小霸王總以占哥哥便宜和玩弄他為樂,把最重的活都扔給他,幹完後獎勵一盒香煙。哥哥卻不以為吃虧,辛苦了一天的能賺到一盒煙就心滿意足了,還笑嘻嘻地把小霸王當成朋友。以哥哥停留在童年的智力是不能理解自己吃了什麼虧的,於是當他自豪地把自己賺來的「酬勞」孝敬給父親的時候,他無法明白父親的憤怒是為了什麼,只好偷偷把父親丟掉的煙盒藏在紙箱里塞在床底下保存下來——因為這是他的酬勞和財富。多年以後,哥哥娶了個瘸子,開了間食店,日子「正常」得近乎幸福了。這時,當年的小霸王牽著挺著大肚子的妻子找到了他,低聲下氣地向他借錢度日。哥哥傻笑著答應了,他為了能幫助從前的朋友而掩不住地高興,決定把最珍貴的財富給兄弟。他叫小霸王第二天來拿「錢」。當天晚上,哥哥從床底下翻出了塵封了的紙箱,裡面是他年輕時幹活的所有酬勞,他一直堅信這些煙盒是最值錢的財富。第二天,他把箱子給了小霸王,當箱子被打開的一瞬間,哥哥自豪滿臉,小霸王臉上卻霎時失卻了顏色,此時一股濃重的酸味同時沖進了我的鼻子。
弟弟,他是最小的孩子,最小的孩子是否都是最脆弱的呢?我們不能胡亂定下這個答案。弟弟曾把身上所有的錢給了姐姐,為了她能夠實現當傘兵的夢想;弟弟曾經厚著臉皮幫姐姐買了在當時上不了檯面的《性知識手冊》;弟弟也曾經因為哥哥是傻子而不肯承認他,並在眾人圍毆哥哥的時候,沖上前去給了哥哥最狠的一擊。最後,弟弟由於一幅裸體畫被父親逼迫退學而離家出走,重回家鄉後成為了靠妻子賣唱為生無所作為的男人。可我相信,弟弟的所有青春和夢想在沖向哥哥的那一擊中已經全部崩潰。我們在人生中將會遇到多少次的崩潰,不到最後一刻也不得而知,但《孔雀》的開屏卻是崩潰後的燦爛。也許是因為我們猜想不到自己原來是如此堅強,竟可以安然走過那些憂愁的日子。走過後,正如三兄妹一樣,甚至沒在影片最後看到開屏的孔雀,但孔雀確實為他們展開了羽毛。
-----------------------------------------------------------------------------------
《孔雀》:一首充滿人文關懷的平民史詩
在《孔雀》獲得第55界柏林電影節銀熊獎評委會大獎的第二天,我在新東安電影院觀看了這部期待已久的片子。影片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個平民五口之家的生活中徐徐展開,以三段式的結構描述了姐姐、哥哥、弟弟的生命狀態以及他們與父母、社會之間的情感沖突。影片如一壺韻味深長的濃茶,把那個年代的平民生活展現得如此完整和深沉,鏡頭冷靜含蓄地將一個普通家庭的情感、理想、成長、沖突組織成一首雋永真實充滿人文關懷的史詩,讓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很容易通過影片來回憶與審視自己。
正如事先預料到的那樣,本片大量使用了靜止長鏡頭,非常考驗演員的表演功力,可喜的是所有演員都沒有讓人失望,特別是張靜初飾演的姐姐、黃梅瑩飾演的媽媽、馮瓅飾演的哥哥,他們的表演都有著內斂的張力,讓人印象深刻。有幾個長鏡頭直到現在依然回味無窮:姐姐去小樹林要回降落傘、一家人看著母親用老鼠葯毒死一隻鵝、在大雨中搶救要被淹掉的煤堆、以及最後那個等待孔雀開屏的長鏡頭,顧長衛就在這樣一些平淡的場景中展現著長鏡頭的力量,看下來非常過癮。影片中的情感力量也非常觸動人心,特別是姐姐在片頭和片尾的兩個情節讓我感動異常熱淚盈眶,一是姐姐逆風吃力地騎著自行車,牽引著的降落傘隨風張揚,一如張揚著她的理想;二是多年後姐姐見到當初暗戀的解放軍平凡得就象身邊經過的任何一個路人,蹲在蔬菜攤前痛哭,這也是理想徹底幻滅的時刻,無聲的痛哭實在是震撼人心。
在這個電影越來越急功近利的時代,當張藝謀之流紛紛去拍所謂的武俠商業大片之時,顧長衛的《孔雀》無疑給中國電影帶來了一部高水準的藝術大片。據說,影片在送審之前以及審查之時還刪剪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情節,包括弟弟的同性戀和暴力情節,事實上在現在的影片中弟弟的暴力傾向已經在想要毒死哥哥和用傘刺殺哥哥中完全凸現了出來,但還是覺得弟弟這個人物還可以挖掘得更豐滿一些。顧長衛說將以DVD方式推出導演加長版,在期待的同時,只希望六區DVD製作者不要讓我們太失望了。
-------------------------------------------------------------------------------
《孔雀》:生活的真相
電影結尾動物園里的孔雀挪動著巨大醜陋的屁股,搖搖晃晃的向著鏡頭慢慢的轉過身來,我突然意識到這是一種多麼離奇荒謬的生物啊,展開的巨大鮮艷的羽毛簡直讓我有點兒恐懼,這么花哨的屁股到底美在哪裡啊?我陷在電影院的椅子上恍惚的想著。
顧長衛的電影《孔雀》伴隨著這個燦爛得有些晃眼的開屏結束了,雖然沒有演職員在場,觀眾席里仍然響起了短暫的掌聲,放映廳里爆滿的景象也為人民群眾對國產優秀文藝片的飢渴程度作了最好的註解。整個片子基調冷靜而且壓抑,攝影機率領觀眾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略帶殘忍的觀察一個普通家庭的生活變遷,看完讓人有種半天喘不過氣兒的沉重感。而影片在情緒的控制上卻又能始終保持理智,既沒有出現那種廉價的催淚情節,也沒有強行安排觀點道理。色調偏冷,樸素自然,宛如寒冷冬天裡郊外的陽光,讓人看起來非常舒服,構圖相當講究,畫面幾乎摒棄了所有點綴,情緒都被深深埋藏在最下面。
故事雖然具有時代背景(大概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但內容並不具備明顯的時代特徵,主要就是展示年輕人的理想是如何被現實生活逐漸碾碎的。很奇怪電影以三段式的方式分別講述姐弟三人的故事,看不出來這樣的安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而且每段的開頭都以全家人圍坐在公共走廊下吃飯的場景開始,伴隨弟弟的畫外音,往復三次略微顯得有點兒復雜絮叨。
這是個非常普通典型的中國家庭,關系復雜混亂,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交流,大概是出於愧疚,他們將所有的愛都簡單的分配給了自己那個痴傻的兒子,傻哥哥自然而然的將自己視為家庭中心,盡管在外面受到歧視與侮辱,在家裡卻能為所欲為的享受姐姐與弟弟的忍讓以及父母的溺愛。姐姐是那種典型的理想主義者,個性極端,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直到最後幻想被層層剝落,她只能重新被擊落到現實生活的塵埃之中,重復父母循規蹈矩的生活腳步。而弟弟是個尚未經歷青春,就已經老去的孩子,外出的幾年時間像一場夢,醒來時已然百無聊賴垂垂老矣。他們之間的情緒不是簡單的愛或者恨,他們對於生活的態度也不是簡單的享受或者絕望,所有的對立與關愛,痛苦與失望,溫情與傷害,復雜的交織於內心之中讓人不堪承受生活的沉重。
這電影里安排了一些貌似混亂的情節,比如姐姐縫制的降落傘被流氓男青年果子搶走,為了要回降落傘,姐姐竟然主動脫掉褲子,露出白晃晃的大腿,果子驚詫得不知所措,慌忙轉過身去用獵槍沖著自己的腳放了一槍,痛苦的嚎叫聲響徹樹林。這樣的情節貌似不可思議,但卻展示了一種非常真實的混亂而又純潔的心態。同樣印象深刻的段落還有弟弟想用老鼠葯毒死哥哥,被姐姐發現制止了,第二天吃飯的時候,母親突然當著大家的面兒,用老鼠葯把哥哥最喜歡的鵝毒死,那隻鵝痙攣的扭曲著脖子,這大概是全片最為暴力殘酷的畫面了,導演用這個惡作劇般的段落狠狠刺激了一把觀眾的神經。而電影最讓人動容的段落來自影片的最後,姐弟三人的故事重新交錯到一起,姐姐終於墮入正常人的生活,希望可以結婚生子,而心底里最後的幻想,就是能有個人能真正的愛自己,即使他並不生活在自己的身邊也無所謂。但當她在大街上遇到果子,而果子完全已經認不出她的時候,姐姐最後的幻想也被殘酷的粉碎了。跟弟弟一起蹲在地上挑西紅柿的時候,姐姐突然側過臉去,痛苦不堪的表情真讓人動容。
演員的表演上,張靜初演的姐姐略微有點兒緊,尤其是開始暗戀男傘兵的時候,很多表情貌似有些誇張。呂玉來把弟弟沉默壓抑的性格演得很好,但是他的情節跳越比較大,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刪減的原因,感覺他的故事是可以更加流暢的。哥哥是個界乎於傻和混之間的角色,可以理解為一個精神上的避世者或者局外人,他躲避開所有復雜和凌亂的情緒,依靠本能行事,並最終成為全家生活得最為成功的角色,或許可以把他看作是導演對於時代的嘲諷。略微遺憾的是,最後那個翻出一箱香煙助人為樂的情節有點兒故意煽情的嫌疑。
最後提一下裡面的懷舊情結,導演刻意的加入了大量代表七八十年代的符號事物,你會目不暇接的看到往點滴瓶子里存放西紅柿,自己製作松花蛋,製作蜂窩煤,看到鮮紅的畫著女手扶拖拉機手的十元紙幣,看到大白兔奶糖,這些不厭其煩的懷舊癖雖然可以直擊那些成長於那個年代的觀眾的心臟,但過猶不及的是,有時又顯得懷舊的目的性太過明顯了。不過一定要說的是,這片子的服裝做得特別特別好看。
基本上,這是一部冷暖自知的電影,導演所處的客觀立場使得每個人都能從電影里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或者溫暖,或者殘酷。而事實上,生活的真相就是沒有真相。
F. 電影《孔雀》解讀賞析
「其實我原本講的恰恰是理想的重生,但是重生就意味著一定到先幻滅,然後才能重生。」
——顧長衛
影片講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河南古城安陽,某個五口之家在劇烈社會轉型時期,分三條時間故事線,分別敘述了姐姐(張靜初飾)、哥哥(馮瓅li飾)、弟弟(呂玉來飾)踏上不同的人生之路的故事。
影片整體色調陰郁,
沒有顏色與顏色之間的那種強烈的對比感,整部影片下來唯一一次給人眼前一亮的一抹亮色就是姐姐為了實現做一個傘兵的夢想縫制出了一個淺藍色的降落傘綁在自行車的後面然後騎上自行車讓降落傘能飛起,把自己想像成一名傘兵在大街上快樂的肆意宣洩,
這也是影片中唯一一次鮮明的人性解放。雖然很快就被母親所阻止,但這體現出人性的解放與壓抑之間的梁族凱的一次較量,正因如此影片的時代隱喻性很強。
而我之所以推薦這部影片也不單單是它的時代特色,更重要的是它很符合影片反高潮手法的運用。電影作為一部傳遞藝術的形式載體,自然少不了人物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可是顧長衛在影片中卻便顯出了很好的剋制力,他在做試圖避免所有的會拖累劇情的沖突,這無疑會影響觀眾渴望渴望在影片中看到打破矛盾或化解沖突的心理,甚至會讓人有一種「這就完了?不應該是怎樣怎樣的么?」的困惑。比如姐姐為了從小混混果果手中要回自己的降落傘而在小樹林里脫下褲子,
這一行為反倒讓果果不知所催起來而朝天空放了一槍,畫面也就到此為止。即使影片最後姐姐的幻想破滅,也只是極端壓抑的哭了一次,僅此而已。
影片中的五口之家每個人都有著很鮮明的時代特色,母親是代橡喚表了那個時代的一種壓抑的愛,作用在每個人身上,卻因為它的壓抑而終究不能被人所理解和接受。
而父親這個存在感最為薄弱的人只有在懲罰過程時才會發揮作用,因此代表著那個時代維護秩序的法和綱常倫理。
姐姐的性格特色則最為鮮明,代表著那個時代所有的追求幸福和愛情以及美好生活的群體,不甘於枯燥的生活,熱愛藝術,
愛上一名傘兵卻因為傘兵和別的女人玩耍醋意大增而放棄計劃,
不承認弟弟的出走認為弟弟去做了一名海軍。當熱烈、反抗、天真、無知、高傲…這些特質與時代的強烈沖突是她悲劇的根源,幻想無法立足於現實的話,註定只是空中樓閣。
哥哥則是代表了一類自私,懦弱,無能的一類人,這類穗渣人外表的憨厚老實是他們的外衣,而哥哥的智力低下則暗示了他們的行為不加理智的約束,純粹的慾望,所以他心安理得的享受著全家人的伺候,面對強大的敵人則是被恐懼和懦弱支配,赤裸裸的追逐女色不惜耍小聰明欺騙母親,最終娶了一個粗俗、陂腿但精明的女人過日子。
弟弟則正像他說的那樣「沉默的像一個影子」但是虛榮、壓抑、心思敏感。他能夠感受到家裡人的愛都在哥哥身上但從不把自己感受說出來,他為了不被同學嘲笑而不承認自己智力低下的哥哥,在眾人把他哥哥當做流氓毆打時,他甚至是出手最狠毒的一個。
他在青春期偷偷畫出女人的裸體而被父親趕出家門,
他的性格本質就是戀母情結,懼怕母親、依賴姐姐,因為女生的幫助而心存好感,而最終被心儀女孩的嘲笑和打擊讓他喪失了對愛情的憧憬,所以他最後才會選擇一個比自己大很多甚至有孩子的女人生活,只因為這女人能夠養活自己。
正向顧長衛所說,他想要講的是重生。而影片中也都得以重生,只不過都是畸形的。
姐姐最終放棄了幻想找了個人嫁了,卻沒有交代是誰,而我卻希望是影片中唯一和她有過情感交流的果果,為她挺身而出的果果,始終記掛著她的果果,但是這註定只是一個念想。哥哥最終由妻子約束了起來,
弟弟則完全成了一個靠老婆供養的廢物。
影片的最後孔雀終於打開了屏,在鏡頭里彷彿炫耀似的轉了一圈,那美麗的羽毛曾經是他們三人的幻想,而當孔雀轉過去露出的醜陋的屁股才是生活給予他們的現實。
這部影片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就是那種不咸不淡的真實感,裡面沒有歇斯底里的吵鬧,也沒有人物之間情感的語言表達,人物之間只很少的交流,全憑行為特徵來一點一點的帶動情感的升華。
導演在像是在燒一壺水,卻只是把溫度控制在溫水的程度,初始會給人一種乏味感,但久了你才會後知後覺得發現這個溫度就是生活的溫度,它像在溫水煮青蛙似的不可抵抗的緩慢消耗和改變一個人,個人的抗爭顯得渺小而徒勞。
最後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生活像一塊嚼爛了的牛皮糖,實在乏善可陳,我們最終都將回歸平庸和世俗,那也是所有的藝術作品扒開外衣後的本質與內核。
因為沒有哪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是對生活沒有深刻認識的,而越是認識越是想要逃離的沖動才是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