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典大片《珍珠港》講了什麼
《珍珠港》是由邁克爾·貝執導,本·阿弗萊克、凱特·貝金賽爾和喬什·哈奈特主演的一部歷史戰爭片。影片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遭受日本突襲的故事。影片將主要人物的生活和愛情故事與歷史事件相互交織,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復雜。
影片通過表現主要角色的生活和情感,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復雜。戰爭不僅破壞了人們的生活,也使人們互相傷害並失去親人。影片還表現了勇氣和毅力的重要性,當時珍珠港的士兵們在突培猛襲中表現出了勇敢和堅韌的品質。
此外,影片還向觀眾展示了珍珠港突襲事件的影響。該事件加速了美國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步伐,揭示了美國在軍事方面的弱點,強化了國家安全意識。這場襲擊也使美國和日本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了美國使用原子彈來結束戰爭。
總之,《珍珠港》是一部充滿戰爭氣息的歷史戰爭片,通過主要角色的個人經歷、生活和情感,展現了戰爭對人類所帶來的傷害和血腥,反映配悶橋了人性在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復雜性和殘酷性。同時,影片也在不同的角度上展現了歷史事件的影響和意義。
❷ 一部20世紀中期戰爭和愛情相結合的影片,《珍珠港》為何總叫人回味無窮
這部電影用長達40分鍾的無情的轟炸,冷血的殺戮,強烈的視覺沖擊,淋漓盡致地揭露著戰爭的罪惡,人性的醜陋。基調鮮明的對比反差,狠狠的撕扯著觀眾的心靈。唯美依然,感動依然。記憶點是:丹尼臨死前,雷夫讓他挺住,說他快要當爸爸了,而丹尼說,不,你才是。
不久,噩耗傳來,雷夫的飛機在空戰中不幸被德軍擊落,生還可能幾乎為零。伊弗琳與丹尼在互相勉勵的傷痛中萌生愛情。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雷夫並沒死去,當三人重聚首時,尷尬頓生。日軍偷襲珍珠港一事幫他們解了圍,雷夫與丹尼決定不做情敵做戰友!
❸ 《珍珠港》女主角是誰
《珍珠港》女主角是凱特·貝金賽爾。
凱特·貝金賽爾(Kate Beckinsale),1973年7月26日出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女演員。1993年,貝金賽爾以一部改編自莎翁喜劇《無事生非》入行。2001年,在影片《珍珠港》中擔任女主角成名。隨後,貝金賽爾獲得機會出演《黑夜傳說》系列電影。
《珍珠港》下的「美麗」愛情
主角雷夫和丹尼是空軍飛行員,伊芙琳是軍隊里的護士,在美國還沒有正式參戰前,「珍珠港」宛若一顆靜躺在深藍海水中的明亮珍珠,那也如同雷夫和伊芙琳剛開始的戀愛一般,在日本偷襲珍珠港,海面掀起駭浪,這顆「珍珠」從海水中被卷上岸,美國開始正式參戰後,三位主角間的感情也像這場戰爭一樣,顯得那麼「凌亂不堪」。
雷夫大膽地示愛,伊芙琳也大方地接受了愛,也如電影的最後,真正死掉的不是雷夫,而是丹尼,真正會在伊芙琳身邊的是雷夫,也不會是丹尼。丹尼並不差,雖然在開飛機打仗這一點上雷夫更勝一籌,雖然在追求伊芙琳這一點上,丹尼顯得有點羞澀。
在電影里最後一戰起飛前,伊芙琳找到雷夫,希望雷夫在戰場上能夠保護丹尼,因為丹尼要做「爸爸」了,面對曾經是自己男友的雷夫,她的要求無疑是自私的,所以伊芙琳哭了。飛機最後被擊落在中國的領土上,丹尼保護了雷夫,雷夫跟丹尼說你不能死,因為你要做爸爸了,丹尼說要做爸爸的是你。
❹ 《珍珠港》女主角是誰
電影《珍珠港》裡面的女主角叫伊夫林,是由演員凱特·貝金賽爾飾演。
《珍珠港》裡面的女主角伊夫林,她軍中的一名護士,在一次軍人體檢中與雷夫結識,迅速墜入愛河,與雷夫確定男女朋友關系。
影片《珍珠港》是試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邁克爾·貝執導,本·阿弗萊克、凱特·貝金賽爾和喬什·哈奈特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區上映。
電影講述了雷夫和丹尼這對好兄弟在參軍時結識女護士伊夫林。雷夫主動請纓參加英國空軍的作戰,被擊落掉進海里。而伊夫林得知噩耗悲痛萬分。
《珍珠港》中主演女主角的演員介紹
凱特·貝金賽爾(Kate Beckinsale),1973年7月26日出生於英國,英國女演員。1991年12月,出演的電視電影《逆風而去》播出,由此進入演藝圈。
1995年1月5日,領銜主演的驚悚電影《赤裸的微笑》上映,這是她首次擔任主角。2001年5月21日,主演的戰爭愛情電影《珍珠港》首映,憑借該片獲得了第11屆MTV電影獎最佳女演員提名。
❺ 求珍珠港 1080p高清下載地址
《珍珠港》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FPgGpbeJ3kAdBsWA85dUxA
影片《珍珠港》是試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邁克爾·貝執導,本·阿弗萊克、凱特·貝金賽爾和喬什·哈奈特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區上映。
❻ 《珍珠港》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戰爭即便是象政治家所說的那樣,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卻不能否認爭斗雙方的參與者絕大多數都是身不由己的平民百姓,所以最後的輸贏唯有極個別政治家們能有壞或好的結果,對於生命為代價的交戰國平民百姓來說則是毫無益處可談。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說,最終受害的都是生不由己的中國、日本、美國、歐洲各國和德國的人民群眾。人都有著趨利避害的本性,所以對待戰爭的態度也是如此,除了能夠從中獲利的極少數政客之外,絕大多數人都是不願參與的。
難怪生存權高於一切不僅成了和平主義者的口號,也逐漸成了當今政治現代化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