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電影中畫面和音樂的配合
看破風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是哪位哥特搖滾和古典搖滾製作人做的,看完查了一下,原來是黎允文,他在《歲月神偷》和《鴻門宴》的配樂也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說,黎允文的電影音樂,在航拍全景鏡頭和騎行特寫兩種片段上非常的合適。這使我想鷺巢詩郎起在《新世紀福音戰士》和《劍風傳奇》中,宏大戰斗場面和心理描寫場面都使用交響配樂而不是搖滾。兩人對音樂畫面配合,調動人情緒的方式,都有異曲同工之妙~我曾經的作業分析過《新世紀福音戰士》戰斗場面的電影聲音,肌肉撕裂聲,液體噴濺聲,導彈開倉聲,導彈發射聲,爆炸聲,電流聲,輕型武器設計聲等等。一個戰斗場面的電影聲音已經如此豐富,所以交響配樂反而潤滑了鈍重的戰爭音效~反之,如果為了帶動場面氣氛而採用重金屬,鞭擊金屬或者硬核,只會覺得很嘈雜。破風里同理。哥特搖滾和古典搖滾的磅礴激昂適合畫面整體風格。航拍鏡頭呈現全景後,視覺上必定覺得焦點渙散,整個視覺感受是比較空的。正好用音樂填補視覺刺激的減弱,顯得畫面大氣磅礴。
『貳』 放牛班的春天觀最後的送別時刻的音樂賞析
【1】當克萊門特不得不離開學校離開孩子們的時候,他感到無比的傷心,而當他走出學校大門的時候,居然沒有一個孩子來送他,他暗自搖搖頭,以為孩子們對他沒有一點點感情,或者出於學校的壓力不能來送他,就當他這么想著,一個紙飛機從天上落下,兩個紙飛機從天上落下,更多的紙飛機從天而降,他驚奇的發現每一個紙飛機上面都寫著孩子們對他的不舍,對他的想念,他順著飛機落下的方向望上去,孩子們在教室小小的窗子中向外望著,每一雙眼睛都是閃閃發光,克萊門特緊緊的握住手中的紙飛機,卻久久的說不出話來.
這是我看電影時候最感動的畫面,教師這個職業閃動著人性的光輝,讓大家不能忘,不想忘.
【2】沉悶的生活需要輕松的調劑,麻木的內心向望溫情的潤澤,而最好的辦法,也許不外是聽一首好歌。
音樂,是快樂我們的精靈,而《放牛班的春天》,實際上可以看成一部有關這個精靈的史詩。紙上蝌蚪似的音符,經過馬修老師的指點,慢慢地開啟了「放牛孩子」們心中的春天。在他的眼中,每個孩子都有著如詩般的純潔天真,他包容他們的錯失,鼓勵他們勇敢地證明自己,把他們分成男高音、女中音、男低音等角色,並以此為基礎組織起了一隻合唱團。「天使般面孔」的莫杭治(Pierre Morhange)就是此時被發掘出來,逐漸展現了自己的音樂天才,並以此為奮斗,最終成了世界知名的音樂家。
音樂可以消弭一切,嚴肅緊張的數學老師慢慢地有了笑容,甚至可以改變暴躁的校長,使他在合唱團的歌聲中童趣大發的玩起紙飛機;音樂也可以讓人為之傾注一生,馬修老師被辭退後,沒有追求名利,一直與音樂為伴,平靜的度過了後半生。
貫穿整個影片的,都是孩子們稚嫩清澈的歌聲。一曲曲聽下來,使人心生愉悅,似身臨如畫美景,藍天白雲、陽光明媚、小徑蜿蜒、楓葉紅澄、海波盪漾、翠鳥輕翔,一時間,恍惚中滿是輕快溫馨。
藝術之所以成其為藝術,是因為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充實、美好。
對於「放牛班」的孩子來說,音樂之所以美好,是因為他們在之中找到了做人的尊嚴,感悟到了希望和尊嚴,再沒有調皮搗蛋,再沒有惡作劇。陽光般髏牡囊舴��崛岬氐吹幼潘�欽�誄沙さ男⌒⌒牧椋�哺謀淞慫�嵌允瀾紜⑺�撕妥約旱目捶ǎ��強�幾惺艿槳�透凍齙奈按罅α浚�泊喲擻辛艘桓穌感碌娜松�?
讓觀眾醉心的,除了老師和學生這樣人皆有之的情結,相當多的人更愛片中的音樂,有網友寫到:幾首插曲好美,猶如天籟滌盪心靈;少年夢一樣純凈的嗓音在柔和的和音襯托下突兀而起,整個宇宙在瞬間都沉靜了,福音降臨,問題少年們心中原本涌動著比常人更多的激情與期望。
音樂是本片的主題。導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亞早在2002年9月電影開拍前9個月,就開始與Coulais製作本片的音樂部份,克里斯托弗希望盡量避免出現一般兒童合唱團的感覺,唱著聖誕頌歌似的傳統歌曲,他要求音樂充滿強勁的感覺,而且要差不多全部都是原創,最終他們二人為電影合力創作了多首歌曲。
此後的市場反應證明了他們的成功。此片於2004年3月在法國上映,一個月時間已經有近600多萬人進入影院,創造了三千多萬美元的票房,並最終成為2004年法國電影票房冠軍,角逐第7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這意味著什麼呢?一部沒有美女、暴力、動作、兇殺和任何商業元素的好電影是用喚起心靈的共鳴來獲得成功的。
『叄』 天空之城音樂鑒賞
《天空之城》是一部由Jonathan Swift寫的小說《Gulliver's Travels》改編的電影,那麼關於電影裡面的音樂鑒賞是怎樣的呢?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天空之城》音樂鑒賞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天空之城》電影音樂鑒賞
一、歌曲的抒情性
電影歌曲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抒情,而抒情性歌曲在影片中除了表現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外,還善於刻畫那些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感與心境。它的功能具體表現為:刻畫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揭示人物的內心寄託和心理變化連接語言,強化語言表達的情感,加強影片的節奏,造成人物的情感體驗和抒發高潮。有的抒情歌曲還能達到潛台詞的作用,表明人物的主觀意識,或者起到解說的作用,表明作者的評論。 《the girl who fell from the sky》是開場音樂,經過樂隊的引子之後,奏出一段俏皮的曲調,隨後,進入悠揚的主題曲,雖然剛開始稍快的旋律像是在描述主人公和小夥伴相見的喜悅,但之後的一段婉轉動聽的旋律,綿長的讓人忘記了思考,忘記了一切,腦海里出現的是希達從天上墜落的情景,彷彿天使墜落人間。但最後的餘音卻又淺淺的流露出傷感來。這段音樂是《天空之城》的配樂靈魂所在,整個基調傾於傷感。讓人從心底感到一絲凄涼與哀傷。
二、歌曲的渲染功能
歌曲的渲染功能主要指歌曲渲染氣氛的功能,也就是為影片營造一種特定的背景氣氛,以達到深化視覺效果的作用。運用渲染氣氛歌曲的目的不是單純的解釋畫面,或者重負擴大影片的視覺效果,而是通過歌曲這種聽覺手段為影片部分或者整體地創造某種氣氛,增強聽覺感受,是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氣氛
對於歌曲和畫面而言,既抽象又具體,而歌曲就是把這種難以捉摸的情感色彩藉助一定的歌曲形象來表達出來,使畫面形象更加生動、感人。 當進行到崩潰的天空之城的時候,影片達到了高潮,《the collapse of laputa》不知不覺的響起。在希達和巴斯喊出毀滅咒語之後,天空之城開始慢慢坍塌墜落,曲子的旋律正是來自《天空之城》的主題曲。崩潰之時,沒有歇里斯底,只是童聲無詞的哼唱在寂靜中微微回盪,而和聲在背後此起彼伏的迫隨著。此時,主旋律的悲傷在這里被完完全全地流露出來,那是一種逝去的憂傷——天空之城的逝去,家鄉的逝去,文明的逝去,還有曾經擁有的過去。 影片結束的時候,《carrying you》緩緩升起,這首歡快的曲子節奏明快,為未尾的影片注入一些希冀的元素,但由於背景音樂的變換,少了些悲傷地氣息,多的也只是沉重的嘆息。
三、歌曲的描繪功能
有人把它稱為說明性歌曲,解說性歌曲。它是指用歌曲對畫面中賦予動作性的事物或情景用獨特的音響特徵加以描繪,也就是用歌曲手段為畫面提供一種聲音的造型,有的可以從聽覺上強調和加快畫面節奏,加強心理的緊張程度。有的可以從聽覺上拉慢畫面的節奏,造成心理時間和實際時間的距離錯覺,有的還可以對影片所表現的事物和情景做神似的描繪。
《morning in slagg’s ravine》是影片中第三個地方出現的,這段音樂開始出現在主人公掉下鐵軌的場景,充滿著欣喜,驚奇,還有無法相信的感覺。主人公安然落地音樂隨之結束。第二天黎明開始的時候,這段音樂又響起,帶著希望和愉悅的音樂,希達還在睡覺,巴斯吹起小號,畫面轉向藍藍的天空,自由飛翔的鳥兒。
《discouraged pazu》這段音樂流落出哀傷,或許從一開始巴斯和希達相遇,接著一連串的 故事 ——天空之城的發現,直至消失,我們都無法挽回。如同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自身的孤寂,以及長期壓抑的感觸。
結論: 或許有一首歌會讓你慷慨激昂,或許有一首歌讓你感到震撼人心,或許有一首歌讓你回憶起過去的美好與悲傷。但在我看來,一首歌是否好聽,是否能真正感動我們,取決於它傳遞了什麼。我們都是有故事的人,同樣都是愛聽故事的。
歌曲里的故事雖然無法親眼相見,卻留下了足夠的空間讓我們去想像,歌曲中的主角會有不同,但卻經歷了相同的開始、過程與結局。生活可以是平淡無奇,可以坎坷不平。歌曲中的故事沒有平白直敘,在我們的腦海中,是最希冀的,愛恨情愁、悲歡離合與歌曲完全交融,也許這才是最好聽、最感人的一首歌。
『肆』 海上鋼琴師中的音樂分析
「1900' Theme」是整部配樂的主軸,同時也是故事的Love Theme,莫里克奈在兩段戀曲「Playing Love」與「Silent Goodbye」中,將這個主題做了十分優美的演繹,其中「Playing Love」與「Silent Goodbye」的風格與《新天堂樂園》的Love Theme表現手法十分接近,「Playing Love」帶了一股清新悠然的甜美,而「Silent Goodbye」的弦樂則鋪陳出懷念感傷的感觸,至於Track 16是一首細膩抒情的鋼琴獨奏,充滿了深刻動人的款款柔情。另外比較特殊且十分搶眼的主題變化是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莫里克奈將主題由遙遠的懷念,變化出開闊飛揚,閃亮興奮的神采,雖然音樂本身和《鐵達尼號》全然不同,不過倒有幾分讓人聯想起《鐵達尼號》啟航時的高昂情緒,交響編曲的處理展現了一如《鐵面無私》的奔放與力量,不過感覺上,《海上鋼琴師》有更優美的主題旋律,更豐沛的情感,與更富傳奇色彩的悠遠美感,這首作品又與最後一首配樂作品「Ship And The Snow」,形成一種前後呼應的整體色調,「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以燦爛興奮的神采揭開了一個傳奇故事的序幕,而「Ship And The Snow」則以深邃收斂的情緒為傳奇故事劃下休止符,不過其實那並不真正是一種」結束」的感覺,更像另一個開始,畢竟所有的傳說最美的地方,正是在於它們並沒有確切的結局。整部配樂藉著脫俗深刻的「1900's Theme」,描繪出主角1900不凡的人生際遇與深刻的感情世界,因此,在原聲帶的結尾,莫里克奈與Roger Waters,Edward Van Halen等大師,更進一步將1900's Theme改寫成真摯深邃,詩意動人的主題曲「Lost Boys Calling」,聯手打造出今年電影主題曲的代表作。
答案補充 主題音樂有兩個,也就是片頭跟片尾,呈雙主題前後呼應式。一個代表大海跟般,一個代表1900。也就是影片中凡有出現大海或船的宏偉場面,都會有第一主題音樂,而凡是表達1900的心態的都是第二主題,包括對朋友,對愛情等
兩個主題貫穿全片,片中的插曲或背景音樂很多也是經過主題曲做改動而來的。
另外就是1900彈的那些曲子,它們表現了1900的性格特徵。例如以音樂來「讀」人。需要是表現大廳中各種各樣的人,但影片要表現的卻是1900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認識世界裡的人的。
對決的場面,第一首隻彈個平安夜,第二首聽哭了並模仿,表現了他的單純,童真,沒有競爭的,僅僅是對音樂的追求心理。第三首認真起來,是因為黑人惹惱了他,表現他的高超技術。當然這是用了誇張的手法,四手連彈的曲子,兩只手不可能完成,用在這里也是從側而諷刺了那些自以為是的音樂家。
偷吻女孩的音樂。表現他膽怯的心理。因為音樂中有小二度不協合音程。
華爾茲那段,表現他生活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船長說沒有人能像你這么瘋狂了。同時,這也是跟他對規矩說FUCK想呼應的。 答案補充 另外還有一首出現在以後情節中的樂曲,相當於全篇配樂主題的核心,標題是《Play in Love》,鋼琴獨奏.
同伴們都上岸去了,1900再次體驗到了孤獨和失落。由弦樂演奏的這段感情豐沛、飽含失落與悵惘之情的音樂,與賽爾喬;萊昂內的《美國往事》中最後那段弦樂重奏的德博拉主題(Deborah's Theme)阿瑪泊拉之間出現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有點憂傷的弦樂)
1900正拿著話機想和岸上的隨便什麼人說說話,以排遣心頭的孤寂,這時,突然有四個衣冠楚楚的黑人闖了進來。與陸地上的社會隔絕已久的1900嚇得在弗吉尼亞號的巨大船體內四處逃竄。
(一段緊張的音樂)
其實這四個人並非歹徒,他們不過是被派來通知1900,要他准備和當今爵士樂的祖師爺在鋼琴上一決雌雄的。 答案補充 一段爵士小號)
埃尼奧;莫里康內的配樂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爵士樂史上確有其人的一個重要人物:傑里;羅爾;莫頓。影片中的他由曾經是美國一個著名的三重奏爵士樂團成員的黑人演員克拉倫斯;威廉姆斯三世(Clarence Williams)扮演。此刻,他正在弗吉尼亞號停靠的碼頭上向新聞界誇誇其談,不可一世地狂妄宣稱說他不相信世界上能有人在鋼琴技藝方面超過發明了爵士樂的人,也就是他傑里;羅爾;莫頓。
音樂的情緒、節奏貼切地和傑里;莫頓神采飛揚的表情及說話的速度保持了同步,這時,得知比賽消息的人們開始集中在弗吉尼亞號的大廳里,好戲就要開場了。
『伍』 電影《花樣年華》的音樂分析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是一位非常具有特色的導演,他的作品雖不多,但個個堪稱經典。王家衛對音樂的感知極其敏銳,對音樂在電影中運用尺度的拿捏也十分到位,並且擅長利用音樂元素渲染氛圍、推動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電影音樂的巧妙運用已成為王家衛的電影作品的重要風格,也是對其作品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王家衛電影音樂整體風格
音樂在王家衛的作品中已經超越了附屬於電影的地位,成為電影本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擅長利用音樂元素渲染氛圍、推動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王家衛電影音樂的整體風格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形式多,數量大,偏愛使用環境音樂。
王家衛電影作品中幾乎包含了流行樂、搖滾、爵士、華爾茲、戲劇、歌劇等各種音樂形式,每種形式、各個地域、不同年代的音樂都能夠被王家衛放進電影中,並發揮它們獨特的作用和效果。
音樂數量之大在王家衛電影中的表現也十分明顯。如影片《重慶森林》中各種音樂累計時長達48分鍾,超過整部電影時長的一半。《東邪西毒》中的17首曲子也佔到整部影片近50%的長度。
王家衛作品中還偏愛使用環境音樂。無論人物角色獨處在家,或是在快餐店、酒吧、舞廳,都會有相應的環境音樂相伴,以此營造特定氛圍,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
二、電影《花樣年華》中的音樂分析
影片《花樣年華》是由梁朝偉和張曼玉主演的一個關於婚外戀的故事。該片故事情節較為簡單,沒有太多的曲折懸念,卻斬獲多項國際大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男主角梁朝偉也憑該片榮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影片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但其中獨具匠心的配樂,是該片獲得的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借來”的主題音樂
主題音樂是一部電影中最具代表意義的音樂,是影片主題的音樂表現形式。電影《花樣年華》的主題音樂是借用日本導演鈴木清順的《夢二》中的插曲Yume jis Thene,該曲出自在亞洲電影配樂領域中久負盛名的日本作曲家梅林茂之手。這首曲子在影片中共出現7次,貫穿了男女主角的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的全過程,也是給觀眾留下印象最深的插曲。
Yumejis Theme是一首以g小調作為主曲調的大提琴協奏曲,曲子中大提琴的撥弦音強勁有力,極富節奏感和律動性,和圓舞曲柔美圓潤的節奏相互交映,使得整首曲子的旋律更顯復雜多變,神秘優雅,營造出一種蔓延整部電影的誘惑和曖昧的氛圍。
陳太太和周先生成為隔壁鄰居之後,在房東的麻將桌上不期相遇,這時他們只是普通的鄰居。當身著旗袍搖曳多姿的張曼玉和帥氣優雅的梁朝偉在麻將桌邊擦肩而過時,導演採用了慢鏡頭的方式,並配上這首充滿了曖昧情調的曲子,暗示了兩人之間將要發生的感情糾葛。一段時間之後,男女主角已經比較熟悉,愛人經常不在家,他們都喜歡在樓下的面攤吃飯,陳太太買過飯回去的時候,就和下樓吃飯的周先生在樓梯口相遇,此時,音樂再次響起,畫面依然變慢,並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表現了他們在相愛前雖有交集卻互相平行的生活。音樂第三次出現依然是在狹窄的樓梯口,依然是在來回面攤的途中,這時他們都已經發現了愛人出軌的痕跡,卻礙於他們自身性格和骨子裡傳統文化的約束,都沒有勇氣打破身份的界限,但彼此已經心照不宣。
在確定自己的伴侶已經出軌之後,在憂郁的音樂聲中,兩個人都露出了寂寞和無奈。在他們尋找自己的配偶開始婚外戀情的原因時,兩人的關系迅速發展,變得越來越親密無間,並且發現了共同的武俠小說情結,就經常在一起研究武俠小說,這段時間也是他們在一起最快樂的時光。房東的流言飛語又讓陳太太對於和周先生的交往開始變得謹慎,刻意躲避著他。直至他們互相表白心跡之後,陳太太忍不住趴在周先生的肩膀上失聲痛哭。最後,當世事變遷,花樣的年華已經悄然流逝,緩慢而悠長的主題音樂再次響起,依然採用慢鏡頭的方式,音樂和畫面高度吻合,表現出當時間如流水般從指尖淌過,曾經的真摯情感卻依然在心底揮之不去,不免讓人欷歔感嘆、滿心傷懷。
這首主題音樂貫穿於故事開始、發展、高潮、結尾的全過程,成為男女主角愛情發展的最好見證,也細膩真實地展現出男女主人公心理的微妙變化,渲染出曖昧憂郁的氛圍,推動著故事情節的連貫性發展。在談到為何要“借用”這首《夢二的主旋律》作為電影的主題音樂時,導演王家衛說:“我一聽到《夢二的主旋律》這首曲子,就覺得它無論是在節奏上還是旋律上,都和影片《花樣年華》十分搭配。因為這首曲子是個華爾茲的旋律,是周而復始的迴旋曲,需要男女雙方的互動,和電影中張曼玉和梁朝偉間的互動關系恰好吻合。”正是這首“借來”的主題曲,完美詮釋了電影的主題,與影片的內容韻味、男女主角的表演都配合得十分默契,對電影的主旨和內涵起到了重要的升華作用。
(二)老歌《花樣的年華》
在電影的結尾,男女主人公隔著一道牆各自獨坐,收音機里傳來周旋的老歌《花樣的年華》:花樣的年華,月樣的精神,冰雪樣的聰明,美麗的生活,多情的眷屬……在優美柔情的歌聲中,本就深陷懷情思舊情緒中男女主人公更加心事重重。電影鏡頭在二人之間緩慢來回平移,表現出他們在情感和社會的雙重壓抑下的苦惱和矛盾。當花樣的年華悄悄溜走之後,只能選擇將彼此的感情放在心底,保留著那份美好的回憶。
歌曲《花樣的年華》是1946年歌手周璇在其主演的電影《長相思》中所唱的一首插曲。電影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上海,周璇扮演的李湘梅在戰爭中和自己的丈夫失去了聯系,被迫淪為一名舞女,受盡了生活的折磨。在李湘梅一次生日時,非常感觸,唱了這首《花樣的年華》,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美滿家庭、和諧社會的嚮往和對愛情的追憶。《花樣的年華》這首歌曲在電影《花樣年華》的結尾出現,主要作用有兩個。首先,我們不難發現,電影“花樣年華”的名稱就是來自於周旋的這首歌曲名,說明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主題就是對年輕時經歷的單純美好愛情的追憶,和歌曲《花樣的年華》的主題和意義非常契合。在講述完了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之後,將這首曲子放在電影的結尾,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揭示了電影的主題,引起觀眾對青春年華的思考和對如煙往事的回憶。第二,歌曲在電影中的出現採取了有源音樂的形式。所謂“有源音樂”,是指觀眾既能夠聽到音樂,又能看到音樂的來源(如該片中的收音機),是敘事體內音樂的一種。這首曲子以有源音樂的方式出現,使得主題的揭示更具有寫實性,能夠給觀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引起強烈的共鳴,也是對電影情節畫面和人物內心世界更為真實完整的表現。
(三)《花樣年華》中的戲劇音樂
影片《花樣年華》中還用了京劇《桑園寄子》、粵劇《紅娘會張生》、粵劇《情探》、評彈《妝台報喜》等戲劇音樂元素。筆者認為,導演選取戲劇音樂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影片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那時收音機中經常播放的京劇、粵劇等戲劇音樂廣受歡迎,因此,戲劇音樂形式的選用是那個時代社會文化的寫照;另一方面,電影主題涉及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和傳統文化束縛之間的矛盾,運用戲劇等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也暗示著傳統文化在普通群眾中的根基還是很深厚,短期內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有很大困難,這也是造成男女主人公愛情悲劇的最重要原因。
電影中雖然幾次出現了戲劇元素,但是戲劇音樂的聲音在片中被壓得很低,斷斷續續,似有似無。這樣既做到了不喧賓奪主,使視覺畫面處於主體地位,又准確反映出傳統文化思想已經式微的時代背景,突破傳統思想的約束,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的文化土壤已若隱若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影片中張曼玉的丈夫和梁朝偉妻子的出軌行為也有一定的社會文化基礎。
(四)拉丁情歌和《愛的心境》
善於在影片中運用外國音樂元素,是王家衛電影的一大特色。影片《花樣年華》中的外國音樂主要有:黑人歌手納京高的三首拉丁情歌和作曲家邁克爾·加拉索的《愛的心境》。
三首拉丁情歌都具有很強烈的感染力,加上納京高極富磁性又略帶沙啞的嗓音演唱,為影片營造出一種既浪漫感人又憂郁傷感的基調,反映出男女主人公在愛情和傳統道德之間苦苦掙扎、欲罷不能、矛盾無助的心理。觀眾即使聽不懂曲子的葡萄牙語歌詞,也很容易跟隨著音樂的節奏進入一種無限傷感的失語狀態。當音樂聲隨著主人公一句“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的愛情表白響起,巨大的蒼涼和悵惘情緒侵佔了每一位觀眾的思緒,使他們在音樂的旋律和動人的情節中徹底沉陷。
《愛的心境》是邁克爾·加拉索專為該片創作的曲子。電影的結尾,周先生在吳哥窟的牆洞中藏下了心中的秘密,並用一撮小草塞住了牆洞口,為他們的這段愛情故事畫上了句號。整個過程都回盪著《愛的心境》的音樂,簡單的撥弦伴奏和大提琴低沉的聲音,正是主人公在經歷了這場刻骨銘心愛情之後內心情感的傾訴和表達。觀眾在這曲音樂的旋律中看著男主人公以這種獨特的方式結束自己的這段愛情,不禁為他們感到傷感和嘆息。
三、音樂之外的啟迪
通過對影片《花樣年華》中音樂風格的詳細分析,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導演對樂曲獨具匠心的選擇和運用在影片中達到的絕妙效果,也讓我們更深刻認識了“王家衛式”的電影美學。這里的電影音樂,除了應用在影片中實現某種特定的藝術效果,還給我們帶來了音樂之外的一些啟迪。
首先,影片《花樣年華》的成功,離不開音樂元素的有效使用,更離不開畫面、情節、色彩等多種元素的有機配合。我們可以再次感受到,電影作為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形式,要想獲得成功,需要在製作過程中把握好每種元素的作用,充分發揮每種元素的作用和意義,共同為電影主題的闡述服務。
其次,縱觀電影《花樣年華》中的音樂,無論是“借來”的主題音樂,還是其他音樂,都實現了音樂與視覺畫面的完美組合,都是導演對現代都市人群內心精神世界敏銳捕捉後的精確再現。讓我們通過這么一個簡單哀傷的故事,重新窺視到受多元文化沖擊的香港,都市人群面臨的情感失落、精神困頓和歷史迷茫的“病態”現象,帶給我們對歷史和人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陸』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音樂魅力賞析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音樂魅力賞析
【 摘要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創造的又一個電影奇跡。而電影的配樂是由同樣來自義大利的作曲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創作,這位偉大的作曲家不僅僅只是為這一部電影進行過配樂,他已經為全世界400多部電影做過配樂了。這其中就包括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的「回家三部曲」——《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等。作曲大師埃尼奧·莫里康一生擔綱製作的配樂不計其數,本文將在這里通過對《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的音樂賞析,來感受這位才華橫溢在世界享有頂級聲譽的義大利配樂大師的音樂魅力。
【 關鍵詞 】電影;《海上鋼琴師》;音樂賞析
0.引言
提起埃尼奧·莫里康的名字,肯定很多中國人都不認識。但是喜歡文藝電影的觀眾肯定看多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導的「回家三部曲」——《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這三部電影在各大文藝電影推薦的網站和帖子上長期占據榜首,一部好的電影其配樂一定要做的好,那怕是一部商業電影,能與電影故事情節緊密相連,幫助烘托出電影的氣氛,並營造出電影想表達的內容。那麼文藝電影在電影配樂上的要求就更加的苛刻,《海上鋼琴師》作為一部始終在圍繞著音樂這個話題的故事而創作的電影,對於電影音樂的配樂要求就可想而知了。
1.音樂下誕生的生命
看過《海上鋼琴師》的觀眾都知道,電影主人公是一位在船上出生的人。那時候的遠渡游輪在海上航行的時間長的要一兩年時間,也許電影主人公的父母就是在上了游輪以後相愛並生下了他,又也許是他們還沒有準備去迎接這個突然降臨的新生命,選擇拋棄了他。然後,被輪船上的鍋爐工人丹尼收留下來,因為沒有名字,剛好那年是1900年,所以大家就叫他1900.他這一生沒有離開過輪船,也沒有登上過陸地,這一生都是在倫船上度過。在他很小的時候,鍋爐工人丹尼根本沒有什麼時間照顧他和教育他,他每天都在輪船的地板上爬來爬去。輪船上其實就是一個微縮版的世界,上面有全世界的不同膚色的人類,他們還有高低貴賤之分。1900每天都在輪船上玩,看形形色色的各路人,看晚上輪船上的貴族舉辦的音樂會,在所有樂器之中他看上了鋼琴,也許是因為鋼琴的美妙多變的音色打動了他。他沒有老師,船長和樂手們不會讓他碰鋼琴,他只能蹭晚上沒人的時候才能去練習,白天耳濡目染,晚上實踐練習。終於有一天,他以自己高超琴技代替掉了輪船上鋼琴師,也從此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2.《海上鋼琴師》音樂分析
2.1主題音樂分析
(1)音樂與電影的風格
《海上鋼琴師》的主題音樂大部分都是爵士樂,很多時候都是即興演湊出來的。因為1900他沒有正式向老師學過,基本上走的都是野路子,所以經過他改動過的莫扎特的作品裡面加人了大量的其他音樂元素,比如布魯斯、鄉村等音樂元素。加人1900演湊技術上的靈動,使得電影裡面的鋼琴演湊很有感染力,連不懂音樂的人都會被帶入進去。埃尼奧·莫里康為這部電影創作的主題音樂《愛的旋律》,他與電影里其它的配樂之間毫無違和感,反而更加的相得益彰。這首曲子非常的深情和典雅,即批判了這個過於物質的世界,又表達了對真愛和自由的嚮往。
(2)音樂與人物的關系
《愛的旋律》的創作靈感來源於1900對自己心儀女孩的愛,該樂曲在影片中一共出現了十次,每一次都與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有著密切的關系。動人的旋律表達了1900對女主的愛,即興演湊的畫面也讓觀眾知道了1900高超的琴技,更是讓這首主體音樂突顯了電影的主題。
2.2背景音樂分析
《海上鋼琴師》這部片子被譽為是20世紀最不能錯過的電影行列裡面,除了其傳奇的故事情節和演員的表演以外,電影原聲配樂的功勞也是不可小覷的,特別是對於一部文藝氣質非常濃厚的文藝片來講。偉大的義大利作曲家朱塞佩·托納托雷以深情飄逸的創作手法和細膩多變的曲風見諸,再配上影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這部片子近乎完美了。
(1)藉助音樂塑造人物
整部電影在看的過程中讓人始終都處在享受音樂的狀態中,而導演也會根據故事情節的變化在加入新的角色時,幾乎都運用了不同的音樂形式或者不同的影月風格去卻分他們。比如,電影開頭不久鍋爐工丹尼抱著1900躺在吊床上的時候,吊床發出的叮當聲和雙簧管的簡單旋律,這樣的安排可以迅速的將觀眾帶入到影片里去,讓觀眾也感同身受到丹尼的落寞。
(2)藉助音樂營造氣氛
不同的樂器有不同的表現力,一般琴身越大發出的聲音會越低沉,就像小提琴比大提琴音要高,還有Double bass,音非常的低,中國的二胡拉出來的聲音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悲傷的。導演就藉助了樂器的這個特點去營造影片的整個氛圍,比如,本片中著名鋼琴家莫頓上船去與1900斗琴時,在莫頓演湊完後,1900出乎意料的演湊了一首四手連彈的作品,那快速的節湊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隨後影片加入了以弦樂為主的交響樂,弦樂烘托氣氛的效果是非常強的,這一下子將影片的高潮宣洩出來了。
3.結語
《海上鋼琴師》作為一部經典的電影藝術作品,它的經久不衰離不開電影音樂。在這部電影里音樂不是主角,而是整部片子的靈魂。《海上鋼琴師》里的音樂魅力,已經遠遠超出了電影音樂本身的作用和價值。
『柒』 《雁南飛》是哪部電影的插曲
《雁南飛》是1979年國產電影《歸心似箭》的插曲。
《歸心似箭》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李俊執導,斯琴高娃、趙爾康主演,於1979年上映。電影中的插曲由我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單秀榮演唱,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雁南飛》歌曲賞析
《雁南飛》全曲以終生不二大雁純情為基調一路展開,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樂曲在飛與歸的思緒中:坦露人的情感世界無奈和悲傷。戀人離別時心欲碎的情景使得愛情雙方刻骨鉻心,終身難忘。《雁南飛》一曲一經傳唱便成為音樂精典,它為時代人戀愛觀提供原始,本質的標本。從而識別出以錢擇偶錯誤的戀愛觀。
『捌』 《放牛班的春天》原聲音樂賞析及歌詞
《放牛班的春天》四首原聲音樂賞析及歌詞
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四首原聲音樂賞析及歌詞,歡迎大家分享。
摘要 :
電影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電影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美術之外的表達形式。往往人們對電影中的原聲音樂都會印象深刻。本文以《放牛班的春天》為例,淺析一下電影中的原聲音樂。
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曾經說過:「聲音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比畫面更重要。我們通過攝影獲得的東西充其量是一個平面影像。是聲音與音樂使畫面產生了縱向深度,也就是畫面的三維。」可見,音樂是電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樂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看看你經過的路上/孩子們迷了路/向他們伸出手/拉他們一把/步嚮往後的日子/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忱/榮耀之巷/童年的歡樂/轉瞬消逝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忱/榮耀之巷」這是《放牛班的春天》的主題曲《看看你經過的路上》,這首法文歌是電影中最為流行的一首,至今仍有很多人在演唱。這首歌曲很好的反映了電影的情節、主旨。聽到這首歌就會想到這部電影。想到電影的情節。想到馬修,一位落魄的音樂家來到了一所學校,用音樂改變了那裡對生活失去希望的孩子,自己最後卻離開了學校。想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有著天才般嗓音的莫朗,他的幾次演唱讓我感到彷彿來到了天堂,那嗓音純凈,清澈,悠長,回盪,彷彿一條來自高原的溪流,流盡了你內心的最深處,把塵世間所有的灰塵全部掃除。想到很多很多。這也許就是主題曲的魅力。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中,音樂已經不是一種表達手段,也不是強調主題的表現形式,在這里,音樂就是主題!片中那美輪美奐的音樂,賦予了宗教情感的純凈與升華,有著近乎贊美詩的柔美與庄嚴,創造了超越時空的整體氣氛,展現了音樂對人性起到的巨大感化作用,而影片也因此成為一部贊美頌揚人性美的音之曲。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海面上的清風/托起輕盈的飛鷺/從白雪皚皚的大地飛來/冬日轉瞬即逝的氣息/遠方你的回聲飄離了/西班牙的城堡/在迴旋的風中轉向展開你的翅膀/在灰色晨曦中/尋找通往彩虹的路/揭開春之序幕/海面上的清風/托起輕盈的飛鷺/停落孤島的礁岩處/冬日轉瞬即逝的氣息/你的喘息終於遠去了/融入群山深處/在迴旋的風中轉向展開你的翅膀/在灰色的晨曦中/尋找通往彩虹的路/揭開春之序幕」《海面上的清風》。海面上的清風,克萊蒙馬修為孩子們寫的第二首歌,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淡淡的前奏,在海面上飄盪,直入主題。長音悠遠,隨海風吹向岸邊,迴旋飄盪,婉轉起伏,高音與低音相交錯,這全曲的主旋律悠遠飛揚。後面的低音極為突出,盪漾著,如跳躍的浪花,如飛舞的翅膀,如輕拂的海風,令人陶醉。到後來,海水被風捲起,飛啊。再次回歸主旋律,男生領唱出現,天籟之音清澈透明,合唱團在背景下伴唱,更襯其美。後面又是一次起伏,相比第一次,更為開闊,更為動聽。海風再一次吹啊,捲起千尺高的浪花,迎著陽光,尋找彩虹的路,然後漸漸消散在大海里。歌聲,也隨海風飛向遠方。清新的旋律在耳邊回盪,滿懷希望,無限美好的歌詞更為樂曲錦上添花,它的美,是無需置疑的。
當影片臨近尾聲,響起那首《風箏》,「空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飛往大海/飄向高空/一個孩子在望著你吶/率性的旅行/醉人的迴旋/純真的愛啊/循著你的軌跡/飛翔/空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飛往大海/飄向高空/一個孩子在望著你吶/在暴風雨中/你高揚著翅膀/別忘了回來/回到我身邊」孩子們清澈的音聲從高高的城堡式的禁閉室中飄逸到窗外,合著一架架承載了稚嫩筆跡的紙飛機,彷彿天使的羽毛一片片,一片片,一片片落到馬修的面前,差點讓我落淚。陽光下,沒有言語,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然而孩子們的歌聲如輕柔的海浪層層相疊,一雙雙揮舞的小手寫滿了離別的眷戀和心靈的親吻。
電影中還有兩首歌曲《哦,黑夜》《夏日的微曦》這兩首歌曲,同樣使我感到了對生命的熱愛,同樣使人感到震撼。
電影是什麼,我想很重要的就是給人點什麼感受、觸動,而音樂,自從與畫面攝影相結合表現電影以來,也一直都是電影不可或缺的部分。看一下每一部成為經典的影片,幾乎每一片都少不了頗有特色的音樂的相隨。《放牛班的春天》是電影,也是音樂,是一部用音樂征服觀眾的電影。
以下分享《放牛班的春天》的配樂,順便可以學學法語。如果翻譯有錯誤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1、Caresse sur locéan(海面上的清風 合唱版)
這首樂曲的純音樂版在片中出現了4次,帶著些許希望和淡淡的憂愁,奠定了影片的基調。
歌詞:
(chorus)Caresse sur locéan
海面上的清風
Porte loiseau si léger
托起輕盈的飛鷺
Revenant des terres enneigées
從白雪皚皚的大地飛來
Air éphémère de lhiver
冬日轉瞬即逝的氣息
Au loin ton écho séloigne
遠方你的回聲飄離了
Chateaux en Espagne
西班牙的'城堡
Vire au vent tournoie déploie tes ailes
在迴旋的風中轉向 展開你的翅膀
Dans laube grise levant
在灰色晨曦中
Trouve un chemin vers larc—en—ciel
尋找通往彩虹的路
Se découvrira le printemps
揭開春之序幕
(solo)Caresse sur locéan
海面上的清風
Pose loiseau si léger
托起輕盈的飛鷺
Sur la pierre ne (i^)le immergée
停落孤島的礁岩處
Air éphémère de lhiver
冬日轉瞬即逝的氣息
Enfin ton souffle séloigne
你的喘息終於遠去了
Loin dans les montagnes
融入群山深處
(chorus)Vire au vent tournoie déploie tes ailes
在迴旋的風中轉向 展開你的翅膀
Dans laube grise levant
在灰色的晨曦中
Trouve un chemin vers larc—en—ciel
尋找通往彩虹的路
Se découvrira le printemps
揭開春之序幕
(solo)Calme sur locéan
2、Hymne a la nuit(哦,黑夜)
這是給公爵夫人唱的歌,馬修重新給了皮埃爾展示的機會,從皮埃爾的眼神里,第一次有了感激。
歌詞:
O^ nuit viens apporter à la terre
哦 黑夜剛剛降臨大地
Les calmes enchantements de ton mystère
你那神奇隱秘的寧靜的魔力
Lombre qui tescorte est si douce
簇擁著的影子多麼溫柔甜蜜
Si doux est le concert de tes doigts chantant lespérance
多麼溫柔是你歌頌希望的音樂寄語
Si grand est ton pouvoir transformant tout en rêve heureux
多麼偉大是你把一切化作歡夢的神力
(solo)O^ nuit, O^ laisses encore à la terre
哦,黑夜仍然籠罩大地
Les calmes enchantements de ton mystère
你那神奇隱秘的寧靜的魔力
Lombre qui tescorte est si douce
簇擁著的影子多麼溫柔甜蜜
Est—il une beauté aussi belle que le rêve
難道它不比夢想更加美麗
Est—il de vérité plus douce que lespérance
難道它不比期望更值得希冀
3、Vois sur ton chemin (眺望你的旅途)
這首樂曲在片中出現兩次:馬修老師聽到皮埃爾放學後在教室里偷唱這首曲子,宛如天籟一般。還有一次在結尾播放,從歌詞看來是給人以希望。
Vois sur ton chemin
暸望你人生未來的道路
Gamins oubliés égarés
被遺忘和迷失的孩子們
Donne leur la main
請對他們伸出你的援手
Pour les menés vers dautre lendemain
引領他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Sent au coeur de la nuit
感受著午夜的激情
Londe despoir
希望的波動
Ardeur de la vie
生命的熱力
Sentier de gloire
感受著旅途的榮耀
Bonheurs enfantins
孩提的幸福時光
trop vite oublié effacé s
太快遺忘和抹滅
Une lumière dorée brille sans fin
萬丈光芒閃耀
Tout au bout chemin
在道路的盡頭
Sent au coeur de la nuit
感受著午夜的激情
Londe despoir
希望的波動
Ardeur de la vie
生命的熱力
Sentier de gloire
感受著旅途的榮耀
sentier de la gloire 榮耀之巷
4、Cerf—volant (風箏 )
Cerf—volant
Volant au vent
空中飛舞的風箏
Ne tarrête pas
請你別停下
Vers la mer
飛往大海
Haut dans les airs
飄向高空
Un enfant te voit
一個孩子在望著你吶
Voyage insolent
率性的旅行
Troubles enivrants
醉人的迴旋
Amours innocentes
純真的愛啊
Suivent ta voie
循著你的軌跡
En volant
飛翔
Cerf—volant
Volant au vent
空中飛舞的風箏
Ne tarrête pas
請你別停下
Vers la mer
飛過大海
Haut dans les airs
飄向高空
Un enfant te voit
一個孩子在望著你吶
Et dans la tourmente
在暴風雨中
Tes ailes triomphantes
你高揚著翅膀
Noublie pas de revenir
別忘了回來
Vers moi
回到我身邊
劇情簡介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昂克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佩皮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名為「池塘底教養院」。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頑皮的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馬修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莫昂克,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調皮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但卻是一廂情願。最後因為失火事件被校長解僱,臨走前帶走了佩皮諾(Pépinot alte飾)。
;『玖』 對電影『我的野蠻女友』電影音樂賞析
剛才聽到的片斷是從《野蠻女友》DVD里取出來的一段電影原聲…… 當全智賢的鋼琴聲在大學階梯課室里響起的時候,滿臉尷尬的車太賢情不自禁穿過人群,將准備以久的玫瑰送給全智賢。這時滿場一片喝彩鼓掌之聲。
卡農Canon——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輪唱」,是一種純以模仿手法構成的復調音樂形式。其特點是同樣的旋律被一個或多個聲部重復,同一調或相關調彼此在時間上重合,也就是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聲部先後出現,造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即嚴格的模仿對位。用同度或八度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就叫作「卡農曲」。
卡農曲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於是那耳邊的音樂又有了新的含義——象徵著永恆的愛情。聽著卡農曲,彷彿眼前就會出現一對跳舞的戀人,他們在舞池裡旋轉、歡笑,眼中只有彼此的存在。他們跳了一曲又一曲,彷彿要跳到地老天荒,跳到永恆中去,而他們之間的愛情也隨著他們的舞步無限延續。
它能讓我感受到一種穿透脊骨的顫抖,直達靈魂---對我來說,每次聆聽卡農,感受是同樣地刻骨銘心,盡管我已經聽了它不下數百遍,一遍又一遍地聽,讓自己沉醉,然後莫名感傷,接著沉默,思緒開始發呆,沉溺在感動之中。
帕海貝爾(-1706),德國著名作曲家,是巴赫的老師。帕卡貝爾擅長演奏風琴,作為德國十七世紀後期的著名作曲家,尤以此曲飲譽至今。 帕海貝爾窮畢生精力所寫的教會音樂,在今天已少有人聽。人們談到巴洛克時期著名的作曲家時,他很少被排上名。即使提到,也多半僅是說他是「數字低音時代」的管風琴大師而已,事實上他的作品曾對巴赫產生過很大的影響。跟他所寫的那些教會音樂堂皇鉅作比較,卡農曲長僅五分鍾,是微不足道的小品。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使帕海貝爾留名後世的正是這首卡農。
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我的野蠻女友》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
這是作者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這首樂曲之所以在所有卡農裡面特別有名,因為它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
『拾』 【電影《音樂之聲》的音樂藝術賞析】 音樂之聲中音樂的藝術價值
[摘 要] 電影《音樂之聲》可謂家喻戶曉。劇中運用的很多經典音樂,使這部電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同時電影中的音樂也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本文主要探討了劇中音樂的藝術賞析,研究其審美價值。本文的第一部分重點介紹了《音樂之聲》的背景,主要從電影基本劇情和音樂在影片中的作用兩方面來探討。得出的結論是,《音樂之聲》的音樂藝術可從音樂融合度高、通俗易懂、內涵豐富和畫面感強四個方面進行賞析。
[關鍵詞] 電影;《音樂之聲》;音樂;藝術
美國著名電影《音樂之聲》,堪稱電影的經典佳作。電影里所採用的悅耳動聽的音樂,引人入勝的情節、優美的自然風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無一不引發觀眾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其中所採用的音樂是非常成功的。電影《音樂之聲》由美國著名導演羅伯特?懷斯將百老匯的同名音樂劇進行改編,改編後的電影中,音樂仍然佔有很大的比重。電影仍然把部分對白用歌曲演唱的形式來表現,用舞蹈來代替電影角色的人物動作。採用音樂烘托環境氣氛,表達人物的心理活動,推動劇情向高潮發展。電影《音樂之聲》中音樂的成功運用,極具欣賞與審美價值。
背景介紹
(一)電影基本劇情
《音樂之聲》在 1959 年於紐約的紐倫特?豐泰納戲院首次公演取得成功,得到廣大影迷的肯定,到目前仍然可以吸引大批觀眾。電影採用音樂劇的形式,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的人物。影片生活氣息濃厚,自然風光優美,令人心馳神往,講述了一個人與人之間充滿理解、愛心的故事,感人肺腑。《音樂之聲》這一故事發生在誕生著名鋼琴神童莫扎特的奧地利薩爾茨堡,在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夕。故事的主人公是修道院見習修女瑪麗亞,她酷愛唱歌、熱愛自然、生性活潑善良。她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合格的修女,但是由於她熱愛自然,經常忍不住跑到遠山放聲高歌。修道院眾多修女認為她種種行為表現破壞了規則,院長也認為瑪麗亞不適合在修道院做修女,讓她到特拉普上校家給7個小孩做家庭教師。瑪麗亞是特拉普上校家的第12位家庭教師,剛到上校家時毫無例外地受到孩子們的百般刁難,但她用體諒和關懷贏得了孩子們的尊重。為了解除孩子們的束縛,還原她們的天性,瑪麗亞把他們帶到郊外,在美麗的原野里快樂地吃晚餐、放聲高歌、翩翩起舞,讓孩子們享受充滿歡樂的生活。同時,瑪麗亞還教會了孩子們唱歌,重新將歌聲帶回了這個家庭。特拉普上校也被瑪麗亞的聰明善良、積極樂觀的性格所吸引,兩人產生了美好的愛情,最後,瑪麗亞與特拉普上校相互愛慕,最終在孩子們的支持下結為夫妻。二人正處在濃情蜜意的蜜月中時,奧地利被德國合並晌汪稿,希特勒勒令海軍上校特拉普在其政權里擔任軍職,愛國的特拉普上校不願做**政府的殺人工具,一家人利用音樂節,在修道院眾多修女的幫助下越國境逃往了鄰國瑞士。
(二)影片中音樂的地位
這部由老百匯音樂劇改編而來的電影,音樂宴孝在這部電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影片內與影片外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1]在電影里,音樂始終是劇情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電影的重要表現形式。而影片外部,這裡面所採用的音樂至今廣為傳唱,例如Edelweiss、A lonely goat herd和Do Re Mi,這些歌曲堪稱英文經典曲目,從影片播出之後便廣為傳唱,家喻戶曉。可見,陵灶音樂在這部戲中扮演了雙重角色,既是電影所要重點描述的內容,也是電影重要的表現手段。
《音樂之聲》這部電影大量使用音樂來烘托劇中的環境氣氛,描述和推動劇情,表達主人公內心的矛盾與掙扎。毫無疑問,這些美妙的音樂在整部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部劇之所以堪稱經典與其所採用的經典音樂密不可分。例如,影片的開頭,採用緩慢流出的管弦樂與連綿起伏的群山、林中不時傳出的鳥鳴融為一體。遼闊秀麗的自然風光,女主人公初次出現在觀眾的視野,此時與交響樂恢宏壯麗的效果相互融合,生動地向觀眾展示了美不勝收、和平寧靜的奧地利。當瑪麗亞現在美麗的原野之上後,隨即面向原野,獨自演唱了歌曲《音樂之聲》。無限深情地歌頌了大自然的美麗,表達了主人公對音樂與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將瑪麗亞的內心活動與性格特徵生動地刻畫了出來。而修道院里,其他修女正在議論令她們哭笑不得的瑪麗亞。
《音樂之聲》的音樂藝術賞析
(一)音樂融合度高
《音樂之聲》中的音樂藝術所達到的高度是不容置疑的。其中一個最大的藝術特徵就是音樂的電影劇情的高度融合。雖然電影是上世紀拍攝,但現在再次看這部電影時,還會令人覺得賞心悅目,使人感覺如沐春風,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激動不已。電影中選用的音樂能夠很好地烘托環境氣氛,推動劇情發展,刻畫劇中人物心理狀態。這部電影中,音樂之所以能夠起到如此大的作用,正是由於劇中選用的音樂符合影片的需要,音樂曲調簡潔流暢,表達的感情真摯而朴實,與劇情高度融合而不著痕跡。
例如,電影的開頭,瑪麗亞在碧綠俊美的原野上高歌一首——《音樂之聲》。旋律優美動聽,與阿爾卑斯山的自然風光融為一體。這首歌曲不僅拉開了影片開始的序幕,也向觀眾們展示了主人公對自然對生活的贊美。接著修道院的院長與眾多修女採用宣敘調的演唱方式,音樂風格顯得幽默詼諧。表達了各自對瑪麗亞的看法,顯出了瑪利亞充滿青春活力,個性活潑好動,行為調皮狂野——“她溫柔!她狂野!她是謎語!她是孩童!她是令人頭痛!她是天使!她是個姑娘!”內心熱情奔放,她常獨自跑到野外欣賞美景以致祈禱遲到。修女們認為瑪麗亞狂野開朗的性格會破壞修道院略顯庄嚴肅穆的氣氛,一方面,修女們喜歡瑪利亞善良真誠的個性,能給她們帶來歡樂;另一方面,瑪利亞渾身散發著青春活力、狂野不羈的性格令她們哭笑不得。正如歌詞所描繪的“她像天氣一樣難以預測,像羽毛一樣飄忽不定”[2]。劇中所採用的幽默詼諧的宣敘調的演唱方式十分符合修女們議論瑪麗亞性格的情景,同時與瑪麗亞所具有的個性也十分相符。同時看起來令人耳目一新,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興趣。
(二)音樂通俗易懂
劇中的音樂之所以能夠達到家喻戶曉、廣為流傳的程度,與音樂通俗易懂、雅俗共賞具有很大的關系。劇中音樂旋律優美而簡潔流暢,音樂所表達的感情朴實而真摯,劇中採用的插曲悅耳動聽,唱起來也朗朗上口。例如,瑪麗亞在教孩子們學唱歌的時候,設計了讓從未學過音樂的孩子輕松學習音樂的歌曲Do Re Mi。歌曲幾乎全部由“1 2 3 4 5 6 7 ”這些自然音階的七大骨幹音構成。[3]其餘歌詞都是與這七個骨幹音相結合的用來將這些抽象的音形象化的句子。使得樂曲顯得十分簡單,唱起來朗朗上口,觀眾幾乎能跟著旋律進行哼唱。在劇中,孩子們載歌載舞,音樂與劇中不斷流動的畫面相結合,給觀眾展示出一幅美好的生活圖景。這首通俗易懂的歌曲,既滿足了劇情中,主人公要教從未開口唱歌的小朋友學習音樂,從而要教很簡單又旋律優美動聽的音樂。另一方面,與整個電影所採用的線條明晰、旋律優美、簡單易懂的音樂特徵也一致。劇中所採用的插曲Edelweiss、A lonely goat herd等無一不具有這樣的特點。由於音樂具有通俗性,才能吸引人們對此欣賞,使其廣為傳唱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