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音樂與電影的關系
一,電影中的音樂是電影的一部分。
動作片裡面:配合動作,力與美的結合。
喜劇片裡面:深刻場景主題,吸引觀眾入戲。
愛情片裡面:人物感情悲喜更加明顯。
二,電影中的音樂使人對電影印象更加深刻
現在的電影裡面,往往會借鑒現成的音樂,例如我剛剛看過的《豚鼠特工隊》裡面很巧合地跟另外一個我剛剛看過的美國動作電影(片名暫沒有查證)同樣使用了黑眼豆豆的歌曲《boom boom pow》。
三,音樂會因電影的成功而更顯出色
個人認為從前的電影,音樂往往量身定做,歌曲會因為電影而風靡,例如南斯拉夫電影《橋》裡面的《再見吧朋友》,三毛劇本《滾滾紅塵》的主題曲《滾滾紅塵》,梅艷芳的《胭脂扣》,還有因電影而飲譽的歌曲例如《卡薩布蘭卡》、《霸王別姬》。由此又可以說,是電影影響了音樂。
② 電影音樂的抒情作用_淺談電影音樂的抒情意義及表現特點
[摘 要] 電影音樂作為電影表現形式之一,是為了更好地突出電影的主題而創編的音樂。電影音樂與其他音樂相比較,其最大不同點是以電影的內容作為音樂的基礎。電影音樂中抒情這一環節不可或缺,它在電影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抒情性音樂不但善於刻畫那些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感與心境,還充分表現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這就使得音樂在電影中不可取代。因此,本文通過對電影音樂的抒情功能、表現特徵的研究,以更好的了解和認識電影音樂。
[關鍵詞] 電影音樂;表現特徵;抒情情感
電影作為多種藝術形式的集合體,是文化、美術、舞蹈、音樂等各種藝術形式的外化表現方式,電影作為民族文化和人類文明的表達,在多種藝術的背景下,觀眾需要藉助於聽覺感受的就是電影語言和電影音樂。語言作為電影表現的基礎,音樂作為電影表現的提升,在電影情節塑造、電影氛圍渲染、故事情節控制、情緒的引發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從電影發展的過程中發現,聲音作為電影後期加入的元素,電影音樂也是後期發展才有的。隨著有聲電影的發展,初期因為電影製作水平較低,電影音樂的加入使得電影的藝術效果受到了影響,更多嘩局鬧的是採用即興的伴奏,隨著技術的發展,電影音樂逐漸地融合到了電影的發展中。
一、電影音樂對影片表現的功能
影片在播放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塑造氣氛和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而對影片進行配樂,電影音樂也開始在電影中佔有著重要的部分,具備了其他音樂獨特的抒情特徵。電影音樂最能抒發人物復雜而又難以用言語表述的情感和心理活動,抒情是影電影音樂最基本的功能,用以揭示人物的內心寄託與心理活動。有時音樂的抒情特徵既可以起到客觀評價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潛台詞的作用,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影視片對抒情性音樂的運用,烘託了影視片的環境氣氛、對影視片中所表現的事件和情景做高度的描述、表達了影片的主題思想。
隨著世界文化發展的多元化,電影音樂組成了這種多元化的局面,電影音樂作臘搏為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各個時代的電影音樂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等,都產生著一定的影響。雖然電影音樂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但是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造就電影內容的獨特性和多樣性。電影音樂相互間的融合和促進,提高了電影的觀賞質量。每亂罩一種文化藝術形態的產生和發展,都要遵循其客觀的發展規律,並且反映社會和大眾的文化需求,在不斷滿足和適應社會需求的過程中,文化藝術形式不斷地調整自身的服務形式,提高社會功能。通過藉助於各種高新技術來實現音樂文化的傳播。網路作為科技成果的表現形式之一,能夠為音樂傳播提供一個良好的傳播平台,為音樂文化的發展提供技術和力量支持。當前音樂這一文化傳播形式通過網路這一技術傳播手段實現了新的發展,通過網路傳媒有效地擴大了音樂的社會功能。
二、渲染背景氣氛的作用
音樂能為影片創造一種特定的氛圍、情調,不論是在影片的局部還是整體都起到了既定的作用,從而有效地增加了觀看者對畫面的感染能力,觀眾所體驗的視覺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這一電影音樂不是對電影畫面的簡單改變,而是對電影的整個表現氛圍進行了全面的渲染,對提高電影的藝術效果等給予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影片城南舊事裡面,英子眼裡的北京城南的風俗等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引起了創作者對故鄉的四年志強,所以整個影片的基調是深沉的,惆悵的。這部電影音樂的創作者,就採用了當時特別流行的歌曲《送別》,作為這一電影的主題歌曲,而且通過各種民族樂器來對電影的故事情節進行渲染,這種音樂表現方法穿插在整個電影的播放中,在電影情節不斷發展的情況下,電影的主題表現也達到了高潮。隨著英子父親的離世、英子和她的媽媽、弟弟三個人來到父親的墓前,在滿地黃樹葉的秋天與媽媽告別,這一畫面的背景樂是送別,旋律的輕柔、平淡,使得電影的情節得到了更為有效的突出和塑造。
在影片良家婦女裡面,作者使用了較為獨特的表現方法。在電影剛剛開始播放,首先觀眾看到的是易少偉和杏仙結婚時候的熱鬧場景,在拜堂成親的儀式上喜慶的氛圍洋溢著整個院子,在這種氣氛下作曲家則配以凄涼的女生獨唱的音樂表現,通過兩者之間的明顯對比,暗示了對封建包辦婚姻的批判,這一音樂配置的使用,使得觀眾很容易就體會到創作者的思想,達到兩者之間的共鳴。
三、表達內心情感的功能
每個人的內心情感都是豐富多彩的,但是這種豐富多彩能夠藉助音樂的抒情表達出來,電影音樂最擅長揭示人的內心世界,通過音樂可以將人的復雜內心情感表現在銀幕上。通過音樂的渲染,凸顯出影片的情感,最終促進觀眾情感與影片相契合。這種音樂既可以通過畫外也可以通過畫內音樂來進行表現,例如在日本電影《人證》裡面,影片的主題歌《草帽歌》在八杉恭子跳崖自盡,草帽在空中飄落的時刻響起,音樂隨著草帽的飄落而節奏舒緩,二者相結合很好地襯托出八杉恭子當時的痛苦和內疚,將影片推向高潮,在這部影片中,音樂始終伴隨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和結束,貫穿整個故事情節。再如影片《辛德勒的名單》中很好地運用了音樂的抒情功能,音樂伴隨整個影片劇情,壓抑的音樂正好襯託了影片中所描述的歷史情節,灰色的音樂揭露了**的暴行。電影中巧妙地運用“無聲”,展現出影片的巨大震撼力。又如影片《緊急下潛》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感人故事,當潛艇通過雷區時,一顆顆水雷與潛艇擦肩而過時,影片中沒有任何聲音,這種無聲的表達讓觀眾和影片中的士兵一樣綳緊了神經,面對隨時而來的死亡。當潛艇安全通過敵人的雷區時,士兵緊綳的神經一下子鬆弛了,吶喊聲在每一個觀眾心中想起。這段“無聲勝有聲”影片情節的設置,再加劇中人物的形象刻畫,成功的營造出電影所要表達的意境,那就是驚悚、緊張,內心痛苦而無畏的掙扎,導演對這段情節所做的“無聲”處理比加上音樂效果更好。
四、深化主題思想的作用
在一部電影中,主題是否突出是評定一部電影好壞的最基本因素。充分發揮各種藝術元素展現電影的主題思想,這些元素主要有音樂、美術、表演、攝影、導演等。每種藝術元素對電影主題思想所發揮的作用都是與其他元素相結合共同完成的。電影音樂也不例外,一部好的電影配上好的音樂,更是錦上添花的事情,電影音樂包括歌曲和樂曲,它們都能起到深化電影主題思想的作用。甚至有時樂曲比歌曲的作用更大。好的音樂可以對影片人物和劇情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可以概括出影片的基本情緒,進而深化影片主題思想。有些經典歌曲已經成為時代的象徵,被千家萬戶廣為流傳。《夜上海》的旋律一響起,就讓人不由地聯想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灘。由於這些音樂在電影中的應用,自然而然引發人們的聯想,彷彿回到電影中描述的情景。
③ 影視音樂賞析論文
影視音樂是音樂和影視的結合,當音樂一旦融入影視之後,就成為影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並迅速發展成為一種新的音樂體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影視音樂賞析論文,供大家參考。
影視畫面與影視音樂相結合,不僅可以使影視作品的畫面更加有活力,而且還能將視覺的東西聽覺化,讓作品所要表達的感情更為深刻。比如,我們會在燈光閃耀或者是星光燦爛的時候用鋼片琴表達,也可以用雙簧管或者是長笛來描述生機勃勃的清晨,還可以在微風吹拂的時候加上一些小提琴的顫弓效果使這種感覺更形象化……這樣的情景交融可以讓觀眾在視覺享受的同時感受聽覺上的美,視覺和聽覺相結合,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以實例來說,鋼琴所抒發的感情是非常優越的,因此,在紀錄片《冬獵》中,當冰雪覆蓋自然的景象出現時,就會響起一陣透徹且明亮的鋼琴聲,為了突出樹掛的特色,鋼琴快遞下行的琶音就能形象地將枝頭掛著冰凌的景象表現出來,通過音樂使整個畫面更有激情,刻畫的景象更深刻。音樂既能展現畫面真實的感覺,同時還能將所要展示給觀眾的意境傳達出來,在形似的同時做到了神似,使畫面極富感染力。
畫面往往只能表現主人公外在的一面,而往往主人公的內心是無法形象地表現的,這時,影視音樂就能很恰當地解決這個問題,它可以通過烘托背景氛圍來側面揭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1.烘托環境的氛圍。影視作品的環境氛圍是不能通過視覺觀察出來的,而影視音樂則可以通過旋律和樂器的變換來烘托背景氛圍。例如,電視劇《紅樓夢》,這部作品主要是通過展示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悲情愛情故事,來展現一個封建社會大家族的興盛和衰敗,以此來表達封建社會註定會終結的主題。根據這一作品,作曲家創作出了一系列以悲為美的音樂作品。使整個作品從頭至尾都貫穿著悲涼的氣氛,細膩地表現出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這些音樂作品不管是歌詞、旋律還是和音響,都將這種悲情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使整個作品的背景都展現出一種悲傷的氛圍,讓劇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命運都在悲傷的氛圍中得以最自然的流露。
2.烘托時代的氛圍。影視作品還能通過影視音樂來烘托時代的氛圍。比如,電影《祖國的花朵》,它的一首插曲《讓我們盪起雙槳》曾經紅遍大江南北,被許多的青少年所傳唱。因為這部電影是一部有關兒童的電影,所以,這首插曲就能讓人感受到濃厚的童真童趣。歌詞和旋律刻畫了一副孩子們在課余時間在美麗的北海公園劃船遊玩的景象。展現出孩子們在最純真年代的幸福生活,將北海公園的美和孩子的歡樂描繪得出神入化,讓我們每當看到這部電影或者聽到這首歌曲,思想都能很自然地回到那個美好的時代。這正是影視音樂對時代烘托的最好的例子。
3.襯托地域之美。地域的美不僅從影視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影視音樂也可以將其襯托得很完美。例如,電影《黑駿馬》,這部影片攬盡了草原遼闊坦盪的風光,同時捕捉到了草原上豁達強韌的生命力,向觀眾呈現出一種寬闊的胸襟,而由騰格爾作曲的主題曲《天堂》更是完美地將草原的美通過音樂展現出來,每當音樂響起的時候就能讓人想到遼闊的草原。
4.烘托民族的特點。音樂常常可以將一個民族的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例如,張藝謀導演著名的作品《十面埋伏》,這部電影的插曲《十面埋伏》運用中國的傳統樂器琵琶,將十面埋伏的那種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深化了電影的主題,同時也將我們的民族特點得以突出。
音樂對觀眾的影響往往是經過潛移默化的,它會帶著觀眾走進影視作品中,感受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使觀眾可以在聽到影視音樂的時候自然而然聯繫到影視劇中的橋段,以此來將影視作品與影視音樂聯系起來。例如,曾經紅遍中國的香港電影《甜蜜蜜》,其中由鄧麗君演唱的主題曲《甜蜜蜜》堪稱經典。影片中的兩位主人公在初次相遇時,既浪漫又心動,這首歌曲用甜美的聲音唱出了主人公內心的甜蜜和幸福。隨著故事的發展,由於現實的壓力,主人公分分合合,最終在異鄉無意間聽到《甜蜜蜜》時四目相對,好像經歷了好幾個世紀,讓主人公心中的情感得以表現,因此,這首歌曲貫穿整部作品,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描繪得生動、形象、具體。
自1893年愛迪生發明了電影視鏡並創建“囚車”攝影場,“電影”就轟轟烈烈地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藝術的鑒賞能力的提高,電影製片商發現單純的影視作品再也滿足不了觀眾的需求,於是影視音樂登場,它在擴展電影內涵、豐富電影美感上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當時音樂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發展,結合影視劇情的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音樂電視”也應運而生,它使音樂和影視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音樂更加富有內涵,而影視也更加傳神。
(一)連接影視劇情
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多種多樣,太過繁復的劇情有時因為時間關系並不能細細講述;而多個主線同時發生的時間也不能同時描繪。所以經常會出現多個片段連續剪輯的鏡頭,這時,單純的畫面已不能圓滿地表達清楚細節,就需要利用音樂來銜接劇情,讓觀眾更深刻地領會電影內涵。比如在《無間道2》中,隨著劇情的發展,倪家為了鞏固自己黑幫的地位,而決定殺害其他四位合作者,而由於倪永孝心思縝密,計劃周全,鞍山行動幾乎在同時進行,所以導演用了大量剪切鏡頭分段描述刺殺四位頭目的過程,這時背景音樂開始演奏,從行動開始就彌漫著一曲凄涼的口琴演奏,舒緩、哀傷、壓抑。使觀眾沉浸其中,大量鏡頭的切換也顯得自然、流暢,更讓觀眾深刻地體會到男主角倪永孝的心狠手辣,也領悟到黑社會的殘酷。設計非常巧妙,背景音樂在此時承擔了非常重要的銜接的作用。
(二)總結影視內容
在電影劇情發展到一定階段,各種因果塵埃落定之時,再多的鏡頭畫面都不能更深入地表達內涵的時候,音樂的另一個作用就體現了出來,那就是總結、評價電影,給觀眾靈魂上以更深刻的沖擊,而且如果使用得當既不會使音樂顯得突兀,也不會讓畫面太過尷尬。比如:在電影《花木蘭》中,戰爭開始,泥土血水漫天,戰馬旌旗飄揚的戰場上,披堅執銳策馬奔騰的花木蘭出現。此時《木蘭情》這首音樂開始演奏,詞曲融入大量中國風,能使人產生較強的民族感,而且插曲旋律遼闊而大氣,以馬頭琴為主、古箏為輔的演奏工具更鮮明地表現出戰爭場面的震撼,與影片整體以及場景非常符合,結合強勢的背景音樂讓觀眾看著在血流漂櫓的戰場上廝殺的花木蘭,都會不禁心生感慨,為花木蘭的命運多舛而感到同情,同時也為花木蘭的堅強而自豪。這時的背景音樂就很完美地起到了一個點題的作用,無需再多的畫面描述,花木蘭那種在命運面前不輕易低頭、勇於直面困境的頑強心態得以完整地呈現在了觀眾面前,而且以音樂的形式烘托出來更讓觀眾有種只可意會的快感,更加強化了電影的效果。
(三)深化影視主題
一般來說成功電影的內涵並不容易讓人輕易領會,但台詞和音樂都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導演的真實想法,這就需要觀眾去結合音樂細細品味,比如:在《大話西遊》中,初次看這部電影,大多數人都會以為這只是單純的一部喜劇片,但如果你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其實並沒有這么簡單,在影片最後,孫悟空踏著七彩祥雲出現,與紫霞仙子在空中糾纏時,背景音樂《天地孤影任我行》開始演奏,最後紫霞仙子為孫悟空擋住了牛魔王的一擊之後說“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音樂也達到了高潮,那種凄美的愛情結合蒼涼雄厚、豪氣悲壯的音樂頓時讓人淚流滿面,這時全篇主旨才慢慢浮出水面,觀眾才突然醒悟,這根本不是一部喜劇片,而是講述凄美愛情的黑色幽默劇,劇情的轉折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明亮庄嚴的音樂才讓觀眾有了醍醐灌頂的覺悟。不得不說影視作品中音樂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深化影視的主題。
根據本文論述我們可以看出,背景音樂是影視藝術中一項重要的表現手法。音樂這種特定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種將人的情感超脫出畫面,外化成為一種動感意向的形式,以虛幻又充滿張力的聲音運動幫助觀眾進行審美思維的塑造,最終成就了影視音樂獨特的魅力。
一、影視音樂節奏與其他影視聲音形成的復合的聲聲節奏
影視音樂作為聲音要素在影視作品中與之伴隨的還有人聲和自然聲,由於同屬於聲音物質,影視音樂的節奏一定會受到這兩種聲音要素的直接影響。在某些學者的觀念里,整個影視聲音就像是具體音樂,也就是其他聲音就是音樂的組成部分,從而可以把整個影視聲音作為特殊的音樂來認識。這里我們雖然不能完全同意這樣的觀點,但音樂與其他聲1342013年第4期音之間的緊密關系我們不能忽略。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影視聲音設計中,由於其他聲音要素的客觀性和確定性較強,而影視音樂卻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機性。作為一個獨立的聲音要素,它在創作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技術性和主觀能動性,而其中重要的一個技術性原則就是節奏。下面,我們分別來分析音樂與人聲、自然聲形成的復合的聲聲節奏的形態特徵。
(一)音樂與人聲的復合節奏
在有對白的情節中,人聲與音樂的的結合主要是縱向結合,它們結合形成的節奏形態可以分成主要三個類型:對應、對比和互補。在這里,我們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像多聲部音樂一樣去量化分析兩個聲音層的節奏,但我們可以用它們表現出來的節奏特徵進行分析。在某些節奏點上,有時甚至可以用主觀與客觀結合的方法進行分析。從多聲部音樂的節奏特徵來看,對應性節奏基本上不改變原來的節奏特徵,但可以起到豐富和加強的作用。這在影視音樂與人聲的結合中是一樣的,比如快速的人聲對白與快速節奏的音樂的結合。在影視作品中,音樂會加強對白的節奏,同時還會加強語言的情感性。節奏的對比就是一個節奏層為快速,另一個節奏層為慢速。從理論上來說,快慢速節奏的結合就是互相綜合。如慢速的人聲對白與快速的音樂結合時,人聲的速度感增強,同時情感性增強。而快速的人聲與慢速的音樂結合時,人聲的速度感減弱。這種節奏形態帶來的另一種情況就是節奏對比打破了視聽聯覺的習慣,音樂節奏成為前景,視聽感官感受削弱,思想情感增強。音樂與人聲的互補就是兩者的節奏在橫向上都是變化的,但在縱向上結合起來就是一個復合的規律性節奏。在這里,由於音樂與人聲形成的音色節奏的加入使節奏的動力性更強,如人聲的節奏在橫向上是快慢快的進行,同時音樂的節奏在橫向上是慢快慢的節奏進行,那麼人聲與音樂就會在縱向上形成快慢結合,但在橫向上卻會保持相對穩定的聲音的復合節奏。音樂與人聲形成的復合節奏的節奏形態對於我們在給影片進行聲音設計時,特別是為一個有對白的情節配樂時,應該特別關注其他聲音在音樂節奏中的參與。比如有時為了聲音節奏的表現,我們會重新設計音樂的節奏。又如音樂可以參與復合節奏,但要考慮人聲的內容的表現。明顯的音樂節奏會影響語言內容的表達,所以特別在語言內容非常重要的地方,我們的聲音設計應該是,要麼音樂在聲場中置於背景,而語言為前景;要麼把音樂的節奏動力弱化。
(二)音樂與自然聲的復合節奏
自然聲與人聲一樣,許多時候會受到情節內容與畫面的影響,所以它的節奏非常具有客觀性和確定性。由於規律性節奏對於非規律性節奏的控製作用,當它與音樂結合時,人們會不自覺的讓它參與到音樂的節奏中。我們拋開自然聲的寫實以及表情的功能,從節奏的角度來分析它與音樂結合的復合節奏的形態以及特徵。自然聲與音樂的復合節奏同樣存在對應、對比和互補三種形態。如快步的腳步聲與快速的節奏的音樂的結合就是節奏的對應;密集的槍聲的快節奏與長音旋律的慢節奏的結合就是對比;格鬥中偶爾一記重拳與緊跟的音樂重音形成的一個以自然音為重音開始的音響片段就是節奏的互相補充。這里有一點特別值得我們關注,因為人聲的表意性大於它的節奏性特徵,所以它參與音樂的節奏的傾向性較弱,而自然聲的節奏特徵卻比較明顯,所以在與音樂的結合時與人聲不一樣的是它參與音樂節奏的傾向性大大增強。此時如果自然聲與音樂在縱向復合節奏上不能體現節奏的一致性的話,就會形成不協和節奏,如果不協和節奏不是我們此時的表現需要的話,一般在聲場上採用音樂成為背景,而讓自然聲成為前景的聲音設計,或者讓音樂的節奏動力弱化,突出自然聲的節奏和自然聲的寫實和表情功能。
二、影視音樂節奏與畫面節奏形成的復合的聲畫節奏
(一)影視畫面節奏的理論
從文章前面的論述我們知道:在音樂的節奏理論中,發音點、時值與停頓是節奏構成的三個必不可少的要素。這可以認為是音符的一次運動或一個節奏點,而多次運動或多個節奏點就會產生節奏感。這種神經反射的時間間隔存在於聽覺神經系統對聲音的反應中以及其他所有的感覺系統中,如視覺對對象活動的反應所具有的時間間隔形成會構成視覺的節奏體驗。用音樂的節奏觀念,我們就可以來理解影視畫面要素中剪輯、鏡頭、畫內信息的節奏。在剪輯節奏的構成要素中,一個鏡頭的第一幀可以認為是發音點,持續時間可以認為是時值,最後一幀可以認為是停頓;鏡頭的節奏要素可以理解為鏡頭運動的開始,持續和結束,也就是從鏡頭的起幅到落幅的過程。而畫內信息主要是人和物的運動,節奏也就是人和物的運動的開始,持續和結束。
(二)聲畫節奏觀念
影視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音樂形態,它不僅受其它聲音要素的影響,而且也會受到畫面節奏的影響。也就是說,影視音樂可以與畫面結合形成影視聲畫節奏。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被認為是電影的伴奏,它的功能更多是增加娛樂性和滿足人們的視聽習慣。當然後來人們努力使音樂與電影協調一致,例如在情感和節奏上,但許多時候音樂與畫面在節奏上基本沒有什麼聯系。在有聲電影時期,音樂成為畫面的附屬,畫面的運動和節奏許多時候會配上相應節奏的音樂,這種方式被稱為按動作配樂,也叫米老鼠式編曲。當今時代,影視音樂成為影視藝術視聽要素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音樂不是單純的附屬要素,而是有機的成分,音樂積極的參與敘事,表情以及運動。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節奏成為重要的載體。電影中聲音與畫面結合所形成的聲畫節奏的形態特徵的發展變化是一個從單一要素結合到多種要素復合的過程,也是一個從偶然、隨機到主觀、互動的的過程。影視作品中畫面的節奏主要由剪輯、鏡頭運動和畫內信息運動構成。在實際作品中,它們有時也有主次或前景背景之分。如某些畫面節奏主要是由剪輯節奏構成,而有的畫面節奏主要由鏡頭運動節奏構成。一般情況下誰的節奏速度快,誰就是主要節奏層次或者說是前景節奏。如剪輯節奏的速度超過鏡頭運動和畫內信息運動時,剪輯節奏就是主要節奏層次和前景節奏。
(三)影視音樂與畫面的聲畫復合節奏形態
與音樂、人聲和自然聲的節奏關系一樣,影視音樂與畫面的復合節奏主要有三種形態:對應、對比和互補。三種聲畫節奏形態體現不同的聲畫節奏表現特徵。聲畫節奏對應就是音樂與相同節奏速度的畫面剪輯、運動、信息節奏的結合而形成的聲畫復合節奏。當影視畫面的節奏較快而此時音樂的節奏也屬於快速的話,它們就屬於對應性節奏。節奏對應時,聲畫節奏又可能出現兩種狀態,如以畫面節奏為前景的聲畫節奏和以音樂節奏為前景的聲畫節奏。以畫面節奏為前景時,畫面內容的重要性被突出,內部節奏成為主要節奏層;音樂節奏為前景時,視聽感受被突出,外部節奏成為主要節奏層。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它們互相都不是前景和背景的關系而是音樂的節奏點與畫面的節奏點形成節奏重音。由於節奏要素的增加和節奏的一致性特點,節奏重音的動力性會大大增強。對比性節奏就是音樂的節奏速度與畫面節奏的速度形成對比,也就是一個節奏層次的速度快而另一個節奏層次的速度慢。它們之間會形成節奏動力互相影響的情況。如快節奏的畫面節奏與慢節奏的音樂節奏結合時,由於對比節奏的出現,外部畫面節奏減弱,內部心理情感節奏感增強。由於視聽節奏的不一致而使人們會去主動感受外部畫面節奏之外的內部情節節奏。而當畫面節奏為慢速節奏而音樂為快速節奏時,由於對比節奏的出現,外部視聽節奏感增強。互補性節奏實際上就是畫面節奏與音樂節奏兩者的節奏點互相補充。如剪輯節奏為慢速時縱向上音樂節奏為快速,橫向上當音樂節奏變為快速時此時縱向上剪輯節奏則變為慢速。互補節奏只是節奏的要素發生變化而節奏的特徵保持不變。互補節奏有兩個方面值得我們關注,如由於要素的增加,它的聲畫節奏動力被加強;還有就是在情節中聲音和畫面互相加強而互不幹擾。如在音樂與人聲的互補節奏中,音樂與人聲的相繼出現可以使人聲表達的信息內容不受到其他聲音要素的干擾。
三、影視音樂與其他聲音和畫面形成的復合節奏
④ 求《淺談音樂與電影情節的關系》
電影音樂的作用——渲染背景氣氛 音樂能為影片的局部或整體創造—種特定的氣氛基調(包括時間和空間的特徵),從而深化視覺效果,增強畫面的感染力。這種音樂不是簡單重復畫面的內容,而是細致入微地為影片營造—種背景氛圍。 這種渲染氣氛的音樂在影片中用的很多的。由於用得多,便往往處理得一般化,缺乏個性,不夠考究,也常常分量過重,因此遭到評論家的批評。如果能克服這些不足,提高背景氣氛音樂的品位,那麼,這種渲染氣氛的音樂對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是能起到重要作用的。 這種音樂的作用,可以包括渲染環境氣氛、渲染時代氣氛、渲染地方色彩、渲染民族特點等方面。 1.渲染環境氣氛 音樂可以為整部影片渲染一種總的環境氣氛。 例如上海電影製片廠1983年攝制的故事片《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作曲呂其明)。它通過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所看到的人和事來表現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風土人情,表達了作者林海音從這些往事的回憶中所引起的那種「離我而去」的惆悵之情和對故土的思念。為此,影片導演吳貽弓規定了整部影片的情緒基調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作曲家呂其明根據這個總的基調,選用二三十年代流行的學堂歌曲《送別》為這部影片音樂的主旋律,並採用非常規的配器,只用了弦樂隊和抱笙等幾件有特色的民族樂器,以非常簡潔凝練的音樂語言,為整部影片渲染了一種惆悵惜別之情。這種情緒的音樂在片頭音樂中有較完整的展示,在影片的中間也有所流露。而在影片的結尾則表現得更為強烈;英子的父親已去世,她和媽媽、弟弟去為父親掃墓,從小把她帶大的純朴的農村婦女宋媽也要離開她們回農村去了,英子和媽媽、弟弟在滿地黃樹葉的秋天坐著車子和宋媽告別……這段畫面的背景音樂就是在弦樂隊的輕弱陪伴之下,抱笙吹奏《送別》的曲凋,這平緩、疏淡的音樂,恰如其分、含而不露地渲染了那種「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之情。 由於呂其明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影片的音樂,使他榮獲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 音樂也可以為影片的局部渲染製造氣氛。在一部影片中,有時某個場面表現的是人物的一種情緒;或是歡樂、喜悅,或是悲苦、傷心,或是緊張、驚恐,或是輕松、愉快等等;有時影片的某個場面營造的是一種特定環境的氣氛:或是喧鬧或是靜寂,或是繁華或是蕭條,或是庄嚴肅穆或是活潑熱烈,等等,而此時往往很少對話或沒有對話。在這種情況下,音樂從聽覺這個角度介入,參與畫面視覺內容的表達,使畫面內人物的某種情緒得到進一步的強調,環境氣氛得到進一步的渲染,從而達到深化視覺效果、增強畫面藝術感染力的目的。當然這種音樂要用得准確適度。 例如影片《紅高梁》中貼窗花一段:釀酒作坊掌櫃、麻瘋病人李大頭死後,九兒(鞏俐飾)帶領伙計們把老掌櫃用過的東西燒的燒、埋的埋,還用紅高粱酒在地上連潑了3遍,用以消毒去火。九兒把自己的住房也重新粉刷過,被褥重新換過。此時畫面上,身穿紅上衣的九兒在新窗戶紙上貼著新窗花,臉上綻開從未有過的喜悅,好像這回才真正做了新娘。伴隨著此畫面的音樂,是一段柔和、優美而又含蓄的嗩吶曲,音樂為這個場面渲染了一種歡欣、祥和的氣氛。 再如影片《紅高粱》中抬花轎的隊伍經過青殺口這一段,氣氛是很恐怖的,剛才還瘋狂顛轎的轎夫們,此時偃旗息鼓,收斂了那股嬉鬧勁,個個低頭屏息、躡手躡腳地走在兩旁長滿野高粱的小路上。只聽畫外音說道:「我家到十八里坡要過青殺口,這地方不知從哪年起,長出了百十畝高粱,沒人種也沒人收。老家的人都說這是野高粱,還說這兒常鬧鬼。」畫外音說完,音樂僅以小鑼、低音大鑼等打擊樂器的兩三下聲響,便十分形象、准確地製造了那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氣氛。作曲家趙季平寫的這段渲染環境氣氛的音樂真可謂惜墨如金,十分精練。它去除了有些影片這類音樂過於臃腫累贅的弊病。 http://tieba..com/f?kz=21248416
⑤ 音樂與影視有什麼關系
影視與音樂的關系:
音樂進入電影之後,本身原有的表現手段已失去其獨立的意義,成了視聽結合的電影音樂,使電影藝術家總體藝術構思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樂表情達意具有抽象性和廣泛性。電影音樂有它自身的規律,他在電影中的作用是為表現主題、渲染和烘托環境氣氛、寫景抒情、揭示人物內心的奧秘、加強影片的藝術結構的連貫性、節奏感和完整性,使直觀的運動著的畫面增加韻味,為塑造音畫結合(或音畫分立)的藝術形象服務。在電影中,純音樂的游離作用,是破壞電影藝術有機體的,這即是說,它不能離開視覺形象(畫面)而單獨存在,必須與銀幕畫面結合,才能顯示出它獨特的價值,使他獲得了新的質,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一個重要元素。音樂直到二十年代末才為電影藝術家所重視,要一些作曲家為電影作曲配音,電影音樂才真正成為電影綜合藝術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因為音樂表示情感的力度強烈,可以彌補畫面人物感情的深度與強度的不足,渲染悲歡離合的氣氛,可以與視覺畫面相互補充,形成獨特的聲畫造型,這是較之於無聲電影劃時代的一大進步。
⑥ 淺談電影音樂在影片中的作用|音樂在影片中的作用
[摘 要] 電影音樂是電影的一部分,它成為構成電影文化背景的一部分。電影中的音樂是整體聲音元素的一個組成部分,雖清搭然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必須融入影片的整體視聽構思之中,與視覺元素相結合,一同產生功能。電影音樂在影片中通常不會連續不間斷地存在,而是隨著劇情的發展,在需要的時候適時出現,起到抒發情感、渲染氣氛、突出主題等一系列作用。本文從電影音樂的功能、使用原則、獨立性和獨特藝術魅力的角度來探討電影音樂在電影情節發展中如何起作用、電影中為何會有音樂以及電影音樂對電影所產生的深刻影響。
[關鍵詞] 電影音樂;功能;使用原則;獨立性;獨特魅力
音樂是用神奇的音符在時間的鏈條上展現的藝術,它通過有組織的樂音產生的藝術形象,表現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現實生活,被稱為人類心靈的語言。音樂在感情上的概括力是任何其他藝術所不及的。電影中的音樂是整體聲音元素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必須融入影片的整體視聽構思之中,與視覺元素相結合,一同產生功能。電影音樂在影片中通常不會連續不間斷地存在,而是隨著劇情的發展,在需要的時候適時出現,起到抒發情感、渲染氣氛、突出主題等一系列作用。
一、電影音樂的功能
經典電影音樂在技巧上、美學上以及影片的情緒上具有以下功能:情感表現、連貫性、敘事提示以及完整性。
(一)情感表現
音樂可以催眠我們,使我們相信影片中虛構的世界,使所有似是而非的影片類型如幻想曲、恐怖片、科幻片得以建構。在所有這些影片類型當中,音樂不只是支持銀幕上真實的畫面,更多的是使我們感受到看不見的和聽不到的所表現人物的精神過程和情感過程。
(二)連貫性
當聲音或畫面有間斷的時候,音樂可以填補這個缺口。音樂通過使這類較為粗糙的地方變得連貫,隱藏了電影中技術層面的東西,以免觀眾出戲。當配上音樂時,空間上不連續的鏡頭也能保持一種連貫的感覺。
(三)敘事提示
音樂可以幫助觀眾確定背景、人物以及敘事事件,讓你有一個特定的視角。通過給畫面提供情緒闡釋,音樂能夠提示敘事,如提示危險的到來或搞笑的場面。
(四)敘事完整性
正如作曲有它自身的結構一樣,音樂通過運用重復、變奏、對位等手段,能夠幫助形成影片的形式統一,這也是對敘事的支持。
優秀電影配樂的反諷是那種不想被聽出來,或至少不是有意讓你聽出來的音樂,通常對於作為主要敘事載體的語言和畫面來說保持從屬的關系。如果音樂不大合適或不太可信,以致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那麼此時音樂很可能從敘事情節上吸引了注意力。如果音樂太復雜或過於裝飾,那麼音樂很可能會失去情緒表現的功能,從而起不到強化故事的心理效果。音樂的目的是聯系場景中的感情,引導觀眾共鳴或認同。
(五)標題性的音樂
這種特殊形式的音樂用於表現某些故事當中的情節或事件,會更像「米老鼠」之類的視覺形象結合。其中一個例子是羅伯特•朱丹做了大量的研究《粉紅豹》的主題音樂,就像貓輕知正閉輕地往上爬,然後下來,然後再往上爬一樣。音樂節奏和動物的動作節奏一樣,根據身體上的緊張和放鬆來調整和聲,同時,旋律也跟隨著身體動作。通常,對於戲劇性電影來說標題性音樂被認為是老套的,但對於喜劇片來說效果相當不錯。
(六)情緒音樂
大多數電影音樂都是伴隨畫面上任務的情緒來進行的,情緒音樂有意採取發生的戲劇和感情無關的立場。當音樂與所發生的事情無關時,反諷能夠形成一種強烈的對位讓觀眾更深刻地理解所發生的事情。這種情況能夠產生強烈的效果,當表現大悲劇或大災難時,使用會喜慶的音樂形成對位,只會讓我們更明確地跟受搭裂害者靠得更近,如影片《發條橙子》。
二、電影音樂的使用原則
電影音樂的創作又稱為配樂,這個名稱隱含著電影音樂的使用原則,它絕不能游離於影片之外獨立存在,而是要緊密配合影片的主題和風格,保證和影片的具體場景情節在情緒上的一致性。在電影藝術中,音樂的作用極為重要。
電影音樂可以突出影片主題,成為影片風格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美國影片《泰坦尼克號》以20世紀初發生的一場海難為題材,以凄涼哀婉的音樂拉開回憶的序幕,讓觀眾不由自主地潛入大西洋那深深的海水中,探尋當年在這里上演的驚世戀歌。�My Heart Will Go On�這段主題音樂在影片中出現多次,尤其在生離死別的關鍵時刻成為凸顯主題的最佳手段,賺取了無數觀眾的眼淚。這首曲子至今仍留在許多人的心中,成為至死不渝的永恆愛情的象徵。
雅克•貝漢執導的《喜馬拉雅》也是以音樂突出主題的典範,那寂寥、空靈、富有地方特色的宗教音樂作為主題音樂,在影片中反復出現,頗具象徵意味。藏族民歌與西方弦樂的完美演繹,彷彿象徵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對話。在這里,影片的主題音樂呈現出交響樂式的結構布局。當兩代領袖帶領商隊前進時,音樂是兩股洶涌的潮水,呈現出一種強弱對比的節奏:伴隨著年青人有力的步伐,音樂總是剛勁有力,還跳動著一些零亂的音符,彷彿年輕人不安分的性格;伴隨著老年運鹽隊的音樂,低沉穩健,彷彿老當益壯的宣言。
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傑瑪對拉提卡的純真愛情貫穿始終,那既是傑瑪參加比賽、挑戰難題的原動力,也是影片最打動人的地方。所以每次傑瑪排除萬難、竭盡全力尋找拉提卡的時候,總會響起一段溫馨、柔和而舒緩的音樂,象徵著傑瑪對拉提卡無比純潔和真誠的愛。影片結尾,贏得了千萬獎金的傑瑪呆坐在牆角,巨額獎金並不能令他興奮,他多希望能與心愛的人重逢啊!茫然中,他的腦海里飄過那個站台――那個他們曾經相約見面的地方。果然,一個裹著明黃色頭巾的女子正在焦急地尋找他。轉身、回眸、相見,歷經坎坷之後的拉提卡與傑瑪終於幸福地擁抱在了一起。此時,溫馨、柔和而舒緩的音樂再次響起。這幾段溫馨的音樂很好地詮釋了影片的主題――傑瑪從未放棄過對拉提卡的愛,拉提卡是他―生的夢,他願意用生命、用那兩千萬盧比換取和拉提卡在一起的機會。
在《南京!南京!》中,曾經的風塵女子在目睹了日軍對中國人的凌辱後,逐漸意識到這場戰爭的殘酷。為了換回難民營的安全,為了其他婦女不再受日軍的姦淫,她毅然第一個站出來去當慰安婦。伴隨著那隻緩緩高舉的手,影片出現了難得的溫暖、深情又不失纏綿的音樂,帶著深深的哀怨和無奈,既是對同胞的真情流露,也是與同胞的無奈告別。曾經的妓女,曾經被人不恥的女人,在此刻卻彰顯了人格中偉大的一面。
三、電影音樂的獨立性
電影的主題歌和插曲最能體現電影音樂的獨立性。許多歌曲,本來只是電影音樂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作用相當於對影片的一種註解,後來卻脫離了電影的母體,成了膾炙人口的流行曲目。電影史上,有的影片本身已被人們淡忘,但其中的歌曲卻依然在傳唱。電影歌曲在中國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許多中國觀眾是聽著電影歌曲長大的。
如果說電影中的配樂在烘托環境、渲染氣氛、表情達意方面是間接的、委婉的、側面的,那麼電影中的歌曲則是直接的、強烈的、正面的。因為相對於配樂,歌曲不但有音樂旋律,還有可以直接傳情達意的歌詞,更能直抒胸臆,體現劇中人的所思所想所感。因而在許多電影中,當主人公遇到難以言說的情境或者簡單的言語不足以表達熾烈的情感時,往往會採用歌曲的方式。《紅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酒神曲》,無不彰顯著生命的張揚和熱血沸騰的原始沖動。《小武》《站台》《任逍遙》等片中的流行歌曲,猶如一本音樂檔案,記錄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心靈的變化,喚起無數人對那個特定時代的記憶。而《重慶森林》里貫穿全片的歌曲�California Dreaming�與王菲飾演的女店員夢境般的心態和行為相契合,鏡頭也呈現出夢幻般的朦朧與曖昧。《魂斷藍橋》中那首古老的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不僅旋律優美流暢,還把有情人的生離死別刻畫得肝腸寸斷。
在某些影片中,音樂可以起到結構影片、揭示主旨的作用。《城南舊事》的導演吳貽弓透過小英子的眼睛,帶領觀眾踏上了回歸童年,回歸傳統的懷舊之旅。人生的美麗、無奈和傷感,通過「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的《送別》歌曲,緩緩地流淌到觀眾心間,產生了含蓄、雋永的美感。在「離別」中成長是影片的鮮明主題。《送別》的歌詞述說著「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離別多」的傷感,用這首歌來闡釋影片的主題是非常恰當的。因為音樂的每一次出現都是一個故事的結束和一個人物的離去,同時也伴隨著英子對人生離別的體驗和成長。
在影片《黃土地》中,富有民間特色的信天游出現多次,它們既是顧青下鄉采風的主要目的,也是影片敘事的有機組成部分。一段段「酸曲」不僅宣洩了黃土地的民生疾苦,還成為刻畫人物的有力手段。如翠巧在不同場合吟唱的信天游有五六段,每一個唱段都絲絲入扣地道出了她的心聲,表現了她孤立無援的悲慘處境。
四、電影音樂的獨特藝術魅力
《莫扎特》是著名導演米洛斯•福爾曼的一部傑作。影片敘述了莫扎特與維也納宮廷樂隊御用作曲家薩列里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電影告訴我們,作為肉身的莫扎特在反抗中失敗了,但他的音樂卻獲得了永久的勝利。該片曾獲1984年第5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獎。片中最吸引人的無疑是莫扎特那些美妙與感人的音樂,如《費加羅的婚禮》《魔笛》等著名歌劇,還有協奏曲和《安魂曲》的片段。音樂與敘事完美融合,推動著劇情的發展。
音樂在這部電影中是當之無愧的主角。從開頭的第25交響樂,到結尾第20鋼琴協奏曲,以及中間精彩的歌劇片斷《魔笛》《唐•喬萬尼》《後宮誘逃》,等等,莫扎特的音樂無處不在,時而柔和優美,時而雄渾高亢,與劇情結合得恰到好處,極大地觸動了人的靈魂。在這部電影中,音樂已然不能叫配樂,而是絕對的主角。許多人喜歡這部電影,就是迷戀於莫扎特的天才音樂。
陳可辛導演的《甜蜜蜜》將音樂作為一種重要結構元素融入敘事之中。在這部影片中,鄧麗君的歌曲成為推動影片情節發展的重要元素。尤其是《甜蜜蜜》這首歌,不僅貫穿了影片的始終,還成為男女主人公情感的見證者和成全者。影片的成功既得益於導演對愛情題材的獨特處理方式,更得益於鄧麗君歌曲的時代記憶和情感魅力。
在影片開頭的1986年,黎小軍和李翹各自搭乘火車從內地到香港打拚,雖然命運為他們創造了一次相識的機會,但僅僅是背背相靠之緣,還沒來得及注意對方,命運就將他們引向了不同的道路。幸好兩人都喜歡鄧麗君,喜歡聽她的歌,這歌聲總能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令兩顆隱隱相吸的心迸射出愛的火苗。
由於鄧麗君本身有著廣泛的受眾,觀眾總能很快找到共鳴,在她悠揚的歌聲里,兩人的感情也顯得格外動人。影片藉助鄧麗君的歌曲,巧妙地把握住了都市化大潮中人們的特定心理狀態。片中的《甜蜜蜜》不只是首耳熟能詳的愛情歌曲,更是聯結主人公命運和串聯故事的關鍵元素,它是一個特定的文化符號,點出了男女主角相似的身份。而《再見,我的愛人》《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歌曲總能恰到好處地出現,既彰顯了男女主角的復雜心情,又推動著劇情的發展,也展現出了電影音樂的獨特魅力。
[作者簡介] 王鐵梅(1969― ),女,河北滄州人,牡丹江師范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舞蹈理論。
⑦ 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
隨著電影工業的蓬勃發展,電影已將觸角伸至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休閑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篇1
淺析新女性主義下小妞電影的人物塑造
那麼“小妞電影。在這樣一個大環境里,看準了消費者的觀影需求,尤其是現代女性觀眾的內心需要,從年輕女性對愛情、都市時尚以及獨立精神(這也和“小妞電影”中最主要的元素想吻合)的追求再到通過電影的自身特質的展現,不斷迎合女性消費群體,找准市場定位,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符合年輕女性身份的“小妞”形象,也拍攝出多部口碑票房雙贏的“小妞電影”。
“人物是電影敘事文本的基礎和靈魂”,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更是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的實現者,電影是通過人物性格的打磨以及畫面和聲音,進行對人物的塑造和對角色的詮釋,使得電影的敘事具有生命力,能夠讓觀眾通過人物走進電影。上世紀女權主義的三次浪潮,讓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追求要在各方面與男性看齊,而不是再作為男性的依附者。電影作為一種文化反射,小妞電影逐漸走紅。小妞電影中的女主人公是生活工作在大城市的現代女性,具有經濟、情感上的獨立性,電影設定的軌跡一般是女主人公經過重生獲得了美好。
一、現代女性面對的生活壓力
現代都市年輕女性承受著來自多方面的壓力,生活節奏加快,情感越來越匱乏,人們越來越孤獨。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經常是身兼數種角色於一身,需要有工作、家庭兩不誤的奉獻精神,因此她們面臨著就業、競爭、感情和家庭等方面的多種壓力,而20歲到30歲的女性在工作和感情上的問題比較多。“小妞電影”恰恰是以這一群體為創作對象和主要受眾,很多剛剛步入社會和職場的年輕女性都會碰到工作和感情上的雙重壓力,因此她們和電影中的“小妞”們能夠找到共同語言,能夠在電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同時也能夠在幽默輕松的電影氛圍里得到放鬆,她們也就會在做觀影選擇的時候偏向於選擇“小妞電影”。“電影《慾望都市》在首映當天,女性觀眾的比例高達85%,而在25歲以上的觀眾群中,女性所佔比例為80%。影片在上映首周便以5000萬美元登頂北美票房榜,而3-4億美元的總票房幾乎全部由女性撐起。”
二、新女性主義下的尋找自我與成長
新女性主義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新女性主義不僅要求變革法律制度、爭取女性的合法權利,而且呼籲突破父權制思想的壓迫,建構女性意識,形成一種新的價值觀念。也就是說,現代女性從內心更希望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渴望突破現實生活中的性別歧視,獲得自由,不再成為男性操縱的對象,強調男女性別平等。她們渴望進入社會,參與競爭,讓自己以一個獨立女性的身份在社會站穩,而不是作為男人的附庸,以男人為自己的生活中心。現代的新女性主義隨著社會的不斷開放,各種思想的激烈碰撞,也探索出解決性別沖突的一系列手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就是文學和影視作品(這里對文學作品不做贅述)。
在杜拉拉的職場奮斗過程中,她始終信奉著自己的職業理想,將工作永遠放在第一位。影片里有四處地方能夠體現杜拉拉追求獨立的精神:
一是杜拉拉在DB公司面試時迴避說出離開之前公司是因為性騷擾的原因,而是強調要追求自己的職業理想;
二是杜拉拉在公司內部競聘HR的時候,拒絕王偉一起出去散心的提議,而是說到“我還有我的職業理想”;
三是當王偉提出讓拉拉和自己一起當背包客的時候,杜拉拉搖搖頭,說到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工作;四是在公司年中年會的上,王偉評價杜拉拉更在意自己的工作和公司對她的看法。顯然,無論是從杜拉拉自己的口中還是從他人的角度,我們都可以看出杜拉拉對職業的追求和熱愛,甚至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不可撼動。
並且在好友海倫因為辦公室戀情曝光,主動離開公司,甘心做DB員工家屬的舉動,也可以襯托出杜拉拉的獨立個性,渴求和男人站在同一個高度。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杜拉拉一個人身上,而是發生在擁有新型婚戀觀的新女性身上,她們認為“愛情不是依附,愛情是各自堅強獨立,在努力走到一起”,就像《非常完美》里的蘇菲在失戀時體會到的“女人只有找到自我,才能找到真愛”。都市裡的年輕白領們接受了高等教育,獨立個體的意識很強烈,反對職場中的性別歧視,渴望成為職場精英,以至於成為“女強人”,在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時又失去了情感和家庭。情景再現,使女性觀眾找到自己的影子,她們找到了一個“發聲筒”,一個“反光鏡”,所以這樣一個能夠充分找到共鳴的電影類型成為廣大年輕女性觀眾的重點觀影對象,是可以理解的。
社會的發展推動了新女性主義的發展,女性開始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力。小妞電影作為新女性主義文化的反光鏡之一,用獨特的視聽語言表達了新時代女性的追求與嚮往。國產小妞電影起步較晚,存在著類型不明確、故事牽強等不足,目前小妞電影需要根據受眾和市場需求,塑造出獨具中國特色的小妞電影。
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篇2
淺析電影《大追捕》對暴力場面的美學處理
隨著電影工業的蓬勃發展,電影已將觸角伸至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休閑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一場90分鍾的電影,可以是一場洗禮,洗盡觀者一身鉛華;可以是一台鬧劇,緩釋觀者緊綳的神經;可以是一次穿越之旅,帶領觀者體驗不一樣的人生……電影銀幕恰似一方神奇的所在,純白幕布上跳躍的影像就如同電影導演這位“自由的畫家”揮灑的不同風景,傳遞人生喜怒、世間倫常,帶給觀者心靈的感悟和視覺上的享受。電影就是這樣直觀的所在,即使於影像之外體悟到不同的思想內涵,那也是社會經歷和文化背景的映射,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位優秀的導演就是有那樣的能量,僅僅依靠視覺上的沖擊,就帶給觀者心靈的震撼,因此在場景上大做文章是一部影片優秀與否的重要考量。
縱觀世界電影發展歷程,“暴力”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和哲學問題,暴力場面在多種題材的影片中的展現長盛不衰,但由於其本身具有的社會功能和道德功能,導演在暴力場面的處理上逐漸歸於一種“美學”呈現,弱化了暴力場面的血腥和沖突感,在表現上趨於柔和的觀感和視覺的盛宴,影片《大追捕》在暴力場面的處理上就別具匠心。
一、打鬥場面的美學處理
由周顯揚執導的影片《大追捕》上映於2012年3月15日。該片圍繞兩宗相隔二十幾年卻被警方認定是同一兇手所為的兇案展開,通過警匪間撲朔迷離的故事將真相娓娓道來,其中暴力情節的存在一方面強化了影片情感的表達,另一方面也推進了情節的發展。片中共有10處暴力場景的呈現,其中最為精彩的當屬影片開端男主人公王遠陽在獄中與人打鬥的情景,四人搏命相爭、刀拳相向,本為血腥氣最為濃重的一場戲,卻被導演打造成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武舞大戲,堪稱視覺佳宴。
(一)色彩情感的運用
色彩情感是一種色彩心理反應,當人在視覺上接收了不同的光信息後,會經由思維並融合過往的經歷等而生發情感,感染人的情緒。影片導演周顯揚很巧妙地利用了色彩情感對暴力場面進行了美化,在降低了打鬥場面的血腥味的同時又完好地保留了暴力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的功能。該片主要採用了昏黃的色調對暴力場面進行了渲染。黃色是一種明亮的色彩,通常給人以燦爛、輝煌、積極向上的感覺,而當黃色被降低色度,雖然會瞬間失去光彩,卻給人以沉重、肅穆的壓迫感,而用在王遠陽與人打鬥的場景中,則一方面弱化了具象斗毆場面帶給人的驚懼感,一方面加強了整個過程的恢宏氣勢,與浴室噴頭潺潺而下的水簾相得益彰,在光影的作用下,充滿暴戾氣息的浴室瞬間化作一個炫目的舞台,成為王遠陽四人的“斗舞場”,張揚而不牽強。
(二)形式化搏鬥場面的打造
電影中音樂的運用能夠在烘托氣氛、美化視覺效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段低回婉轉、舒緩悠長的樂曲是治癒憂傷的良方,渲染影片氛圍,直抵觀眾心田;一段歡快優美、高亢悠遠的歌聲是快樂情緒的催化劑,促進觀眾情感的迸發,使其與影片人物同喜同樂。而在該片中,音樂始終貫穿於王遠陽與三人的打鬥過程中,弱化了喊叫聲的呈現,其中咄咄緊逼的節奏更是增強了整個場景的緊張感,使武舞形式下打鬥場面的戾氣以更加溫婉的氣勢直抵人心,引導人們以一種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整個過程,從而削減了這個暴力場面的道德意識。
影片開頭,水簾下王遠陽一張揚起的臉像是一個亮相,預示著“好戲”即將開場,果真,鏡頭一轉,映入眼簾的便是在王遠陽的徒手撕扯下一張猙獰的臉,鏡頭中王遠陽對對方的拳腳相向引來被打者的幫手,這些人的出現不是粗暴亂入,而是“踏水而來”,昏黃的燈光,濺起的水滴晶瑩剔透,像是給那隻腳穿上了水晶鞋,畫面絢麗奪目,如果時間停留在那一刻,觀眾該會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吧!但是“好景不長”,幾人廝打在一起,王遠陽扭曲的臉龐盡收眼底,此時一個慢鏡頭的運用,道盡了他被打的痛苦,而少去了凶暴之氣。王遠陽掙扎之餘用腳踹開了對面的人,此人倒地時還是一個慢鏡頭的處理,借著飛舞的水花,眼前又是一個優美的“舞蹈地面動作”,美輪美奐。與此景相同的處理還有被王遠陽打到暈倒而撞牆的人物形象,撞向牆壁的瞬間,都在慢鏡頭的處理中,與周圍晶瑩的水線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面。整個過程中,幾個人扭打的場景,都被呈現於全景鏡頭中,霧氣繚繞,水聲陣陣,健碩的身體線條,無一不為弱化場面的暴力氣息發揮了作用,給觀眾呈現了一出優美而壯闊的舞蹈大戲。
二、暴力虐待場面的美學處理
影片中有兩段對立且糾纏不清的關系,都與在音樂方面極負盛名的徐翰林有關,他是殺死養女徐依雲並偽造現場掩蓋真相最後嫁禍於人的兇手,又死在也有著他養女身份的徐雪的錯手推搡下。徐翰林與兩人的糾纏在於他看不得他的養女們與任何男人的交往,一旦發現,哪怕是眉眼間傳情,都要被他侮辱和大罵。影片中徐翰林的第一次暴怒源於他在接徐雪放學時發現有一個男生對徐雪微笑,雖然當時他並沒有什麼反常的反應,還友好地和徐雪就讀學校的校長談笑風生,但回到家後,他就像是變了一個人,對徐雪大肆唾罵,罵她不要臉、不知廉恥,言語之間盡是變態與不堪,完全不是一位父親應有的姿態。
面對徐翰林的質問,徐雪一句“沒有”就遭到了他的暴打,顯然這個回答並沒有讓他滿意,但接下來的情形則充分顯露了徐翰林的變態,他一方面對徐雪否認的回答產生質疑,逼她承認與那個男生有關系;一方面又阻止徐雪產生與其他男生在一起的想法,而且還摸徐雪的手,與她耳鬢廝磨,告訴她這么做都是為了她好。徐翰林對徐雪第二次暴怒發生在發現徐雪將電話號碼告訴了別人,在並未弄清這個電話到底源於哪裡時,就對徐雪一頓暴打,不問青紅皂白就辱罵徐雪太不要臉了。這兩個場景的處理上有異曲同工之妙,無論是徐翰林的暴打還是辱罵,徐雪都沒有任何反抗,這無疑弱化了兩者對抗間的沖突感。此外,這其中還穿插了4個徐太跪拜佛前的場景,這是對徐翰林罪惡的救贖,也化解了影像的戾氣,緩和了觀眾的情緒。徐翰林與徐雪的第三次沖突其實是第二次沖突的續寫,徐太的口供道出了徐翰林死亡的真相,而徐雪也第一次對好朋友吐露心聲,承認是自己失手將徐翰林推下樓。第三個場景中,徐翰林的行徑更加惡劣,其下手之狠戾透著殺氣,徐雪被推向酒櫃,酒瓶瞬間倒落,足以見得徐翰林推搡徐雪力氣之大,而後徐翰林仍沒有放過虛弱倒向沙發的徐雪,這時徐雪開始反抗了,她拿起棍子打向徐翰林的腿,但此時導演則採用了近鏡頭,鏡頭中徐翰林的腿和後背成為主體,弱化了整個爭持場面的緊張氣氛。
徐翰林與徐依雲的沖突源於徐依雲想要帶著孩子離開家裡,她打電話求助男朋友王遠陽,沒想到這一切被本來因為酒醉熟睡的徐翰林聽到,他因此而暴怒,大力將徐依雲推向牆壁和鋼琴上,最後推到地上,徐依雲被地上的尖銳物扎到,然而這一切並不足以消解徐翰林的怒氣,他拽起徐依雲倒在床上,嘴裡說著讓她說話,卻狠狠地捂住她的口鼻,最終徐依雲死在他的手裡,為了掩蓋自己的罪惡,徐翰林撕碎徐依雲的衣裙,製造了她被奸殺的偽證,並報了警,打開門想讓王遠陽替他背死罪,此時應徐依雲要求來接她們母女的王遠陽趕到徐依雲的家,看到徐依雲被害的場景,他驚呆了,警察趕到,王遠陽成為這起謀殺案的嫌疑人。這一場景中,徐翰林對徐依雲動手的整個過程中,除了眼淚的控訴徐依雲沒來得及說一句話,沖突感因此而大大減少,另外,雨簾下徐翰林殘忍謀殺徐依雲的情境被模糊化,削弱了血腥氣的呈現,使徐翰林殺人的整個經過在情緒渲染上柔緩了些,更易於觀眾接受。
三、警匪暴力對峙場面的美學處理
影片中10個暴力場面中有5個是王遠陽與警察之間的暴力對峙。第一個是王遠陽接受審訊的過程,面對警方的暴力質問,王遠陽一聲未吭,被逼到忍無可忍,他的一句“不是我啊”卻遭到警方暴打,一腳將他從凳子上踢下來,揪住他的頭撞向桌角,但此時鏡頭並未直接對這一情景進行細致的刻畫,而是通過晃動的桌腿展現出來的,削減了血腥感。整個過程中音樂元素再次被啟用,肅穆低沉的樂曲似乎在為這個無辜青年鳴不平,銀幕上大片的黑色一方面透出回憶的味道,同時也加強了壓抑感,雖然視覺上觀眾並未看到更多王遠陽被打的細節表達,但從心理上卻已經感受到了他的哀怨,這是導演對該場面的處理之美。
王遠陽對警察實施暴力行為的第二個場景其實算不得一場真正的對峙,他來找阿螢並用衣服罩住她的頭卻並未給她造成致命的傷害,隨著後來的情節推進可以知道,他去找阿瑩的目的其實是想引導警察偏離真相,將罪責引到自己的身上,替親生女兒徐雪頂罪。王遠陽挾持阿螢走進房間,抵抗中的阿螢被王遠陽抱起掄到地上,過程中阿螢的腿掃向桌上的酒瓶等玻璃容器,瓶子散落摔下,是兩人沖突間力量的最好詮釋。阿螢被迫躺在王遠陽身上並掙扎時,鏡頭為觀眾呈現了阿螢的視角,一個被衣服蓋住的白色空間,壓迫感頓時倍增,加強了阿螢的情感訴說,無助而恐懼。
王遠陽與警察的第三次對峙是與整個案件的推動者林正忠的對決。林正忠是個“死腦筋”的警察,執著而倔強,為了探求真相不惜付出一切。林正忠懷疑王遠陽是徐翰林被殺案的兇手,意圖套出口供將他逮捕。林正忠在懲教所等到來報道的王遠陽,並將他帶到大嶼山,那個王遠陽與徐依雲曾經常常約會的地方。纜車上,林正忠對王遠陽循循善誘,試圖讓他承認因為恨徐翰林不同意他跟徐依雲在一起而起殺意,出獄後就殺了他,無奈20年牢獄中隱忍的生活已經讓王遠陽聲帶受損,他已經說不出任何話了,而他的手勢林正忠也並不理解。而後王遠陽猛然拿出刀子,與林正忠兩人扭打在一起,這一切在林正忠掏出手槍後結束,然而這並不是結局,顯然,此時王遠陽在獄中的苦練顯現出成效,林正忠並不是他的對手,林正忠頭部被打後,變得暈暈乎乎,王遠陽趁機對纜車底部開槍,並用力踩踏,最終他和林正忠掉下來摔倒在山林中,王遠陽一瘸一拐地逃跑了。在這場沖突中,肢體語言的表達淋漓盡致,但導演卻將場景選在了美麗的大嶼山,綠意盎然、遼遠開闊的視野帶給觀眾非常美的觀感,不失為一場視覺上的享受。
王遠陽與警察對峙的第4個和第5個場景源於同一事件,王遠陽面對的對立者同為警察,但他卻有不同的目的。金鍾大廈裡面,黑暗中王遠陽隻身打傷了兩名警察並拿走了他們的手槍,黑暗場景的設置,摒除了部分打鬥過程的暴力感,而警察的喊叫聲為這場爭斗做了說明。之後,王遠陽來到女兒身邊,將帶有徐雪母親徐依雲照片的項鏈戴在已經暈過去的徐雪身上後離開。而後,由林正忠帶隊的警察趕到,卻是王遠陽開槍引起了他們的注意,王遠陽將他們引到天台,天台上在槍聲中飛奔的王遠陽矯健的身影,又一次為畫面增色,添一抹美感。最後王遠陽站到天台邊上,林正忠趕過來,他已經知道了一切,他丟掉手槍,屏退身後的同事,向王遠陽道出自己所知的真相,而他所敘述的王遠陽和徐依雲都是受害者,徐雪是殺死徐翰林的兇手這一線索的確就是真相所在,王遠陽聽完之後用已經壞掉的嗓子發出了咿咿呀呀的聲音,然而他最終說出了什麼,林正忠的理解對不對,都聽不到正確的答案了,為了替女兒頂罪並把這件事做到天衣無縫,王遠陽選擇了投進身後的萬劫不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意圖換來女兒的新生。深沉的父愛掩蓋了一切,包括暴力,包括隱忍,包括真相,這是導演的高明所在,也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和美好。
猜你喜歡:
1. 電影類的論文參考範文大全
2. 電影類型的論文
3. 關於科技論文3000字左右
4. 電影類的論文例文
5. 有關於電影論文
⑧ 急求,想要一篇關於音樂電影賞析論文.
《羅馬假日》除了是一部愛情文藝經典電影外,它更象是一部羅馬觀光導覽電影,並因為這部電影的上映和成功,讓我們很好的感受了一回羅馬的觀光景點。片中公主因逃出皇室誤打誤撞遇到葛雷哥萊畢克演的美國記者,兩人游歷羅馬的過程,也是他們開始戀愛的過程。兩人在「真理之口」的俏皮對話,公主把手伸進真理之口被記者喬嚇到的經典畫面令我記憶猶深,記者喬伸手進真理之口突然大叫一聲假裝被真理之口咬住了,嚇了公主一跳趕快幫喬去拉手出來,原來這只是喬開的一個玩笑,這時他們就像是一對戀人讓人感覺到情人間的浪漫.在「許願池」許願的經過,騎著偉士牌饒過羅馬的大街小巷......
公主買花,還像平時接受獻花時禮節性地表示謝謝,並不知道要付錢;最後因為沒錢老闆還送了她一枝花,這一段讓人看了又覺得有點搞笑。公主去理發,理發師側頭問「剪了?」、「都剪了?」,他精心設計並打造公主的發型,完全像一個藝術家,相約晚上去船上跳舞;這些情節都很生動,也提示出了羅馬人的生活的一個方面。
而公主剪完頭發,在西班牙廣場的階梯上吃著冰淇淋的一幕,也深深牽引著我的心。雖然這些都是一些很平常的小事,但這些事發生在一個的高高在上、尊貴典雅公主身上卻又會給人一種不同的感覺,也讓我們了解到一個高高在上、尊貴典雅的公主對做一些平常的小事的嚮往。
更深一層:最後的最後,公主還是回到了她的宮殿,即使那是她的囚籠她也無法放棄;而記者喬,也轉過身,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出公主的生命,回歸自己的生活。
無論未來會如何,各人的生活還是得按照既定的軌道過下去……
不記得誰曾說過:剎那就是永恆。想來,這便已經足夠了。
電影和小說里都充斥了太多的巧合和矛盾,二個人的故事或許就把一百個人的分量給用掉了……或許,公主安最初遇到的不是記者喬,而是諸如理發師某某、司機某某某……他們也會相愛吧,如果那些被遇到的人也如同喬一樣(善良?正直?)的話?然而,即使是電影,劇中人的「人生」也是不可逆轉的,從他們邂逅的那一刻、從喬決定把安帶上車、撿回家的時候……就決定了他們的故事已經拉開帷幕了。
但無論怎麼說,在我看來,這還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的。擁有過童話般的美好,最終也回歸到現實。即使虛構的色彩很強烈、發生的幾率很渺茫……但比起其他那些天馬行空不知所謂只會灑狗血的東西,實在還是好得太多太多太多了!
⑨ 急求:以動畫片<貓和老鼠>為例淺談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3000—5000字的論文,郵箱[email protected]
摘要:對於動畫,特別是劇情幽默詼諧搞笑的動畫而言,動作的誇張是一種主要的表現手段,它能起到渲染氣氛、強化效果等作用。在動畫片中,誇張動作的主要類型有彈性運動的誇張動作、慣性運動的誇張動作和力度的誇張動作。如果把這三種類型的誇張動作恰倒好處的運用到動畫片中,就能使動畫片的動作更加生動、更具特色,從而給觀眾產生強烈的印象。影片的藝術魅力也大大增加。
關鍵詞:誇張動作;彈性運動;慣性運動;力度誇張 1.誇張動作在動畫片中的意義和重要性
動畫是以誇張手法為主的傳播媒介,在動畫片的創作過程中,誇張手法的運用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從故事劇本、美術造型再到原畫動作的設計,都有誇張手法的存在。運用了誇張手法的動畫片,片中人物角色的特徵才會變的更加鮮明、更加典型且富有感情,故事的敘事也會得到加強和傳情,從而使整個動畫作品增強了藝術感染力。誇張手法在動畫片中的運用是如此的廣泛。而一部動畫片中動作的誇張可以說是一部動畫片的主要閃光點。動作的誇張,是指對動畫角色的動作幅度進行誇張。它主要包括對動畫角色身體軀乾的誇張、角色肢體位置移動距離的誇張以及角色姿態和姿態之間轉化速度快慢的誇張。它可以把角色的力量和復雜的內心情感變化通過各種新穎、別致、獨特的誇張動作表演讓觀眾一目瞭然的察覺到,並使故事更加扣人心弦,使觀眾被它所深深地吸引,陶醉其中並留下深刻的印象。
2.誇張動作運用的代表作-《貓和老鼠》《貓和老鼠》是製片人弗雷德·昆比、導演威廉·漢納及約瑟夫·巴伯拉於1939年創作的。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動畫片之一,是一部富有很強想像力和幽默感的動畫片。繼第一個動畫短片《貓得到靴子》大獲成功後,25年中米高梅電影公司拍制了100多部《貓和老鼠》動畫片。成就了世界上最有名的一對貓和老鼠。灰色的大貓,愚蠢無知.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眼裡總是閃著機會主義的光芒,弓著腰在一旁等待機會出擊。棕色的小老鼠,疾惡如仇.愛管閑事,總是用挑逗的眼神看你,並且常常在不經意期間玩弄這只大灰貓。他們的名字就叫做TOM和JERRY。(圖1)兩個小丑般的滑稽角色在生活中相互為伴,總是打鬧,鬧出很多麻煩和笑話,它們一個一個滑稽誇張的動作,給了我們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和愉悅感。老少皆宜,散心休閑,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
3.動畫片中誇張動作的主要類型和作用 3.1 動畫片中彈性運動的誇張動作
要理解彈性運動的誇張動作,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彈性變形。它由物體的自身特性決定,物體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形成的連續彈跳運動或動態變形。以皮球落地時的彈跳為例,由於皮球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使得皮球在下落著地時產生彈性運動。皮球受地面的撞擊,在彈跳過程中。就改變了原有的形態,產生壓扁、拉長等變形狀態。彈性運動又由於物體的質地、質量和受力的大小不同,所產生的彈跳力和變形幅度也會有差異。那麼在做動作時是不是就按照各個物體自身屬性來做它的彈性運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