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雪絨花的詞作者是誰曲作者是誰
《雪絨花》詞作者 哈默斯坦 和 曲作者 羅傑斯。
生平簡介:
理查德·羅傑斯(Richard Rodgers,1902—1979年),美國作曲家。出生於美國長島市。羅傑斯在一個寬裕的中產階級家庭長大,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上了音樂戲劇。14歲時第一次嘗試寫歌。1981年他認識了詞作家勞倫茨·哈特,兩個人立刻成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1952年他們因為《加里克狂歡》(The Garrick Gaieties)寫的歌曲《曼哈頓》與《傷感的我》而開始出名。20年代晚期與30年代早期,雖然他們創作的音樂劇只獲得了一般的成功,但劇中的歌曲很動聽並且單獨地取得了成功。30年代早期,羅傑斯與哈特一起在好萊塢工作,回到百老匯後,1935年他們寫了音樂劇《龐然大物》、《足尖上》(1936)、《臂彎里的寶貝》(1937)、《我最好是對的》(1937)。1938年,他們寫了兩部音樂劇《我娶了個天使》和《西來庫斯少年》。他們合作的歌曲還有《太多姑娘》、《更高、更高》(1940)、《派·卓依》(Pal Joey,1940)中的歌曲。他們合作的最後一個劇目是《朱比特所為》(1942)。羅傑斯與哈特的合作天衣無縫,羅傑斯極富作曲天才,特別了解爵士樂風格。哈特很有天賦,但和羅傑斯的聯手總有些不協調,他寫的東西帶諷刺性,有特定的流派,擅長利用連音節的韻律,長於事後填詞。羅傑斯是一個嚴謹的人。他在哈特之後的同路人是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漢默斯坦在音樂風格上及在個性特點上都與哈特完全不同,他把較早期的音樂劇(漢默斯坦比羅傑斯大7歲)中的精華帶入了新的合作之中。他們的作品是美國音樂劇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他們把歌曲與故事腳本融為一體,並能推動劇情的進展和角色的發展。他們合作的第一個劇目是《俄克拉荷馬》,1943年3月31日在百老匯上演,該劇總共演出2248場。劇中的歌曲有:《啊,多美的早晨》、《有花邊頂蓬的四輪馬車》等。1945年,羅傑斯和漢默斯坦合作推出了《旋轉木馬》。該劇沒有《俄克拉荷馬》那種輕松愉快型的主題,而表現了人的更深刻以及更沉重的感情。有些音樂段落和獨白像是在大歌劇中的表演,這也是羅傑斯特別鍾愛的。在整體創作上,它明顯地與《俄克拉荷馬》一脈相承,非常流暢自然地把歌、景、劇情串連為一體。該劇於1945年4月上演,共演出890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49年,羅傑斯和漢默斯坦合作推出《南太平洋》,這是一個有關二戰海軍官兵的故事。
1951年,羅傑斯和漢默斯坦創作了《國王與我》,再度把大量舞蹈運用於音樂劇。歌曲創造出了一些經典作品。百老匯重演是1996年,獲最佳重演音樂劇托尼獎。《國王與我》,也是一部在舞台和電影界都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羅傑斯在50年代的傑出劇作不很多,但仍奉獻不少好歌,其中有音樂劇《我與朱利葉特》中的《唯一的愛》。羅傑斯與漢默坦合作的另一部音樂劇《灰姑娘》(1957)是為了電視而寫的。1958年,這對搭檔帶著音樂劇《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回到百老匯,劇中的佳作歌曲是《很高興我是個女孩》。1959年,這對搭檔上演了他們最成功的作品《音樂之聲》——他們的最後一部合作作品,這以後他們結束了在百老匯的職業生涯。在《音樂之聲》首演8個月後,漢默斯坦就因癌症不愈而離開了人世。6年以後,它被搬上了銀幕,由朱莉·安德魯絲(Julie Andrews)主演,成為本世紀紅得發紫的音樂電影,在中國上演後成為中國觀眾最喜愛的電影之一。片中的《雪絨花》是羅傑斯和漢默斯坦合作的最後一支歌。羅傑斯和漢默斯坦還有幾部相當重要的合作作品。如1947年的《快板》(Allegro)、1953年的《我與朱利葉特》(Me and Juliet)、1955年的《管道之夢》(Pipe Dream )和1958年的《花鼓歌》。
羅傑斯是一個極具適應能力的作曲家。與哈特合作時,他譜曲,哈特填上圓滑而詼諧的歌詞。相反,與漢默斯坦合作時,羅傑斯根據漢默斯坦寫的詞譜上曲,這就需要某種能力,以適應舞台上還未展開的情節的發展。在他生命快結束的幾年裡,羅傑斯得到了很多榮譽,包括一項托尼特別獎。1993年,為了紀念他與漢默斯坦合作50周年,百老匯上演了一部紀念性的輕歌舞劇《歌唱之夜》,劇中集中了他倆創作的歌曲。20世紀百老匯音樂劇的第二個紀元以羅傑斯和漢默斯坦的《音樂之聲》劃上了句號。
只有他的
㈡ 跪求雪絨花五線譜指法,有幾種要幾種,速度!!!!!!!!!!!
雪絨花五線譜指法圖如下:
1、豎笛五線譜
《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由理查德·羅傑斯作曲,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作詞,創作於1959年,收錄於專輯《音樂之聲電影原聲帶》中。
《雪絨花》
英語歌詞
Edelweiss, edelweiss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Bloom and grow forever
Edelweiss, edelweiss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中文歌詞
雪絨花,雪絨花
清晨迎接我開放
小而白,潔而亮
向我快樂地搖晃
白雪般的花兒願你芬芳
永遠開花生長
雪絨花,雪絨花
永遠祝福我家鄉
(2)創作於1959年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擴展閱讀
《雪絨花》的歌詞是一首優美的小詩,詩行有長有短,詩句兩兩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唱起來也非常優美動聽。這首歌歌詞不長,卻情深意遠,把edelweiss擬人化,使它具有人類的感情和高尚的品格,寄託了作者的情感。
在電影《音樂之聲》中,《雪絨花》的旋律多次響起,通過對美麗國花的歌頌,表達了奧地利人民發自內心的質朴愛鄉之情,影片中男主人公唱這首歌時,亦將自己的感情注入這一生長在高山的植物,更希望通過這「小而白、潔又亮」的小花兒保佑自己的祖國永遠平安、頑強。
㈢ 關於雪絨花
歌曲《雪絨花》
<美>奧斯卡·哈默斯坦第二 詞
<美>理查德·羅傑斯 曲
Edelweiss, edelweiss,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Bloom and grow forever.
Edelweiss, edelweiss,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雪絨花,雪絨花,
每天清晨迎接我。
小而白,純又美,
總很高興遇見我。
雪似的花朵深情開放,
願永遠鮮艷芬芳。
雪絨花,雪絨花,
為我祖國祝福吧!
——電影《音樂之聲》插曲《雪絨花》
音樂劇《音樂之聲》是作曲家理查德·羅傑斯與劇作家奧斯卡·哈默斯坦第二於1959年合作完成的。演出後大受觀眾歡迎。1965年改變成同名影片,同年,該影片獲奧斯卡金像獎。
《音樂之聲》中的 插曲《多來咪》《孤獨的牧羊人》和《雪絨花》等十分著名。
編輯本段關於插曲《雪絨花》
《雪絨花》/《Edelweiss》是《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中的插曲
上校一家參加為德國納粹舉行的音樂會,他們決定當夜離開奧地利,前往維也納。音樂會上,上校彈起吉他,唱起了這首奧地利民歌,哽咽地唱不下去了,瑪利亞走上去和他一起唱,他們的深情感動了在場的奧地利觀眾,他們全部起立與上校夫婦合唱。
關於《音樂之聲》
第三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音樂之聲》
獲提名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響、最佳改編音樂、最佳剪輯 五項大獎
導演:羅伯特·懷斯
《音樂之聲》取材於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故事:見習修女瑪麗亞是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的姑娘。她愛唱歌、愛跳舞,還十分喜愛大自然的清新、寧靜和美麗。
只要修道院的門開著,她就常在蒼翠的群山間象雲雀一樣歌唱,在潔凈的小溪邊和潺潺的流水合唱。修道院院長覺得瑪麗亞不適應這種與塵寰隔絕的生活,該放它到外面看看。就這樣,她來到薩爾茨堡當上了前奧地利帝國海軍退役軍官馮.特拉普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
馮.特拉普是個心地善良的愛國者,他在服役期間功勛卓著,幾年前,不幸死了心愛的妻子,現在心灰意冷。家裡沒有歌聲,沒有笑聲,也不許人家提到他的妻子。他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並不了解他們,老是象指揮水兵一樣管理著他們。
瑪麗亞穿著不合身的舊衣服,戴著頂破舊的帽子,拎著手提箱、挾著吉它離開了修道院。她一路放聲高歌、蹦蹦跳跳、莽莽撞撞,一口氣闖進了上校家。上校見她這付模樣,對她能否做家庭教師表示懷疑;而上校管教孩子們的做法也令她大為驚訝:只要他的哨聲一響,孩子們就從各自的房間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來,排好隊,按水兵操練的要求報出自己的姓名。
孩子們生性活潑可愛,各有各的性格、愛好和理想。他們不願意過這種嚴加管束的生活,總設法捉弄歷屆的家庭教師,使他們呆不下去。對瑪麗亞自然也不例外:一會兒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裡;一會兒趁她不備將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瑪麗亞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她引導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在上校離家去維也納期間,用窗簾布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他們去野餐、郊遊、爬樹和劃船;教他們唱歌,從「多,來,米」學起,直到排練歌曲。於是這個家庭平添了笑語、歡樂和生氣,充滿了音樂之聲。
當上校帶著准備與他結婚的男爵夫人回來時,家中呆板、冰冷的空氣完全變了,他的「水兵們」已被訓練成了一支很有素養的家庭合唱隊。這激起了上校對生活的熱愛,換回了失去的幸福,也喚起了他對瑪麗亞的愛情。男爵夫人知難而退,瑪麗亞和特拉普上校終於結成了美滿的伴侶。
這時正是三十年代希特勒吞並奧地利的前夕,納粹分子早已嗅出了上校家濃郁的自由奧地利氣味。在薩爾茨堡舉行奧地利民謠節的當天,上校和瑪麗亞蜜月歸來,同時柏林來電,命令上校參迦納粹的海軍,並把他和全家置於嚴密監視之下。
借著參加民謠節的機會,特拉普家庭合唱隊在奧地利同胞面前奉獻出他們心底里的歌,並在朋友們和修女們的協助下,全家逃出了多難的祖國,留下了繞梁不絕、回腸盪氣的對祖國眷戀的愛情之歌:雪絨花,雪絨花,清晨醒來看見它。一朵朵,小白花,潔白而無瑕。開不敗的小白花,點綴祖國大地幸福無涯。影片清新有致,細膩感人,雅俗共賞。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參考資料:
1.《雪絨花》試聽:http://www.091cool.com/zhejiang/jingdian/%BD%F0%C7%FA-%D3%A2%CE%C4-%D1%A9%C8%DE%BB%A8.mp3
2.《雪絨花》樂譜:http://www.123qupu.com/Files/File/2007-7/3/A0102CC59GCD8G4KCB.gif
3.《雪絨花》歌譜:http://www.cnscore.com/Scores/Numbered/20060928/1159430486.gif
《雪絨花》故事:一個納粹奧地利修女是一個富有家庭的家庭教師。納粹的所作所為不習慣,他們逃到了美國,組建了一個TRAP家庭合唱團來訪問這個國家。這個故事非常感人。
《雪絨花》通過贊美這朵美麗的國花,表達了奧地利人民對故鄉的真摯愛。影片中,雪絨花的旋律重復了很多次。當拒絕為納粹效勞的上校準備帶全家去冒險時,他把他最喜歡的歌曲《雪絨花》獻給了家鄉的父母。
但在歌曲結束之前,聲音哽住了。她的妻子瑪麗亞加入了合唱,把電影推向了最激動人心的高潮。
(4)創作於1959年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擴展閱讀:
《雪絨花》(Edelweiss)是美國電影和音樂劇《音樂之聲》中的著名歌曲,於1959年面世。理查德·羅傑斯作曲,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作詞。
音樂劇《音樂之聲》是作曲家理查德·羅傑斯與劇作家奧斯卡·哈默斯坦第二於1959年合作完成的。演出後大受觀眾歡迎。1965年改編成同名影片,同年,該影片獲奧斯卡金像獎。
《雪絨花》漢語歌詞:
雪絨花,雪絨花
清晨迎接我開放,小而白
潔而亮,向我快樂地搖晃
白雪般的花兒願你芬芳,永遠開花生長
雪絨花,雪絨花
永遠祝福我家鄉
㈤ 創作於1959年的什麼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
是《雪絨花》。
作曲:理查德·羅傑斯
作詞: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
演唱:瑪利亞
歌詞:
Edelweiss, edelweiss
雪絨花,雪絨花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清晨迎接我開放
Small and white
小而白
Clean and bright
潔而亮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向我快樂地搖晃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白雪般的花兒願你芬芳
Bloom and grow forever
永遠開花生長
Edelweiss, edelweiss
雪絨花,雪絨花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永遠祝福我家鄉
電影《音樂之聲》相關內容介紹:
上校一家參加為德國軍官舉行的音樂會,一回到家裡,就接到了納粹發來的電報,要他立即到納粹海軍報道。當他們晚上離開別墅的時候,被早就躲在門外監視他們的納粹攔住了,於是上校解釋說他們離開是為了參加希爾斯伯格節演出,並拿出節目單作為證據。
在納粹的陪同下,他們來到了會場,上校彈起吉他,唱起了《雪絨花》,之後哽咽地唱不下去了,瑪利亞和孩子們走上去與他一起唱。在這時,他們的深情感動了在場的奧地利觀眾,在上校的示意下奧地利觀眾都激動地與他們合唱了起來。
㈥ 創造於1959年的什麼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
創作於1959年的《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
創作於1959年的《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雪絨花是美國電影和音樂劇《音樂之聲》中的著名歌曲,於1959年面世。理查德羅傑斯作曲,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作詞。
雪絨花這首歌的歌詞不長,卻情深意遠。主人公贊揚雪絨花的美麗,實際在希望自己的祖國也不失這些品性。而且這首歌的歌詞是一首優美的小詩,詩行有長有短,三四行押韻,二五行押韻,六七行押韻,八十行押韻,一九行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唱起來也非常優美動聽。
作品簡介:
《音樂之聲》是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莉·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主演的音樂片,該片於1965年3月29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修女瑪麗亞到特拉普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並和上校的7個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麗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並與瑪麗亞之間產生了感情的故事。
該片獲得了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個獎項。
㈦ 創造於1959年的什麼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
創作於1959年的《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這首歌是《音樂之聲》(1965年初搬上銀幕)的插曲之一。
這首歌把edelweiss擬人化,使它具有人類的感情和高尚的品格,難怪男主人公在開始唱之前對觀眾說他要唱首情歌。不錯,他將自己的感情注入這一生長在高山的植物,更主要的是,他通過這「小而白、潔又亮」的小花兒保佑自己的祖國永遠平安、頑強。
這首歌歌詞不長,卻情深意遠。主人公贊揚雪絨花的美麗,實際在希望自己的祖國也不失這些品性。
這首歌的歌詞是一首優美的小詩,詩行有長有短,三、四行押韻,二、五行押韻,六、七行押韻,八、十行押韻,一、九行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唱起來也非常優美動聽。
創作背景
《雪絨花》(Edelweiss)是《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中的插曲。
在影片中的相關內容:上校一家參加為德國軍官舉行的音樂會,他們決定當夜離開奧地利,前往瑞士。音樂會上,上校彈起吉他,唱起了這首奧地利民歌,之後哽咽地唱不下去了,瑪利亞和孩子們走上去與他一起唱,他們的深情感動了在場的奧地利觀眾,在上校 的示意下奧地利觀眾都激動地與他們合唱了起來。
還有一次出現是上校彈著吉他為孩子們唱的,上校唱了一段,大女兒也唱了一段。
㈧ 創作於1959年的什麼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
創作於1959年的《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
《雪絨花》(Edelweiss)於1959年面世。理查德·羅傑斯作曲,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作詞,並收錄在專輯《音樂之聲電影原聲帶》中。該曲得名於阿爾卑斯山間常見的一種小花高山火絨草,自《音樂之聲》上演以來迅速流行,許多人甚至將其稱為奧地利的非正式國歌。
作品分析
雪絨花這首樂曲旋律帶有較濃郁的奧地利民歌風格,曲調朴實感人。A樂段,節奏舒緩,旋律起伏變化較小,親切抒情有贊頌祖國之意。B樂段,第一樂句節奏變化出現了休止,旋律也出現了五度跳進,與A樂段材料形成對比,表現出了對祖國的熱愛。
雪絨花秉承了精良的製作水準,以歡快的旋律,溫馨的筆觸演繹出歌者純潔真摯的情感。細膩溫婉的編曲加以真摯動情的演唱,成功地營造出浪漫唯美的節日氛圍。年輕人之間的愛慕與思念,如傾訴般,在一片聖潔的白色世界中娓娓道來,更是為聽者在腦海中展開一幅精美絢爛的節日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