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音樂家電影心得體會

音樂家電影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23-09-01 20:43:19

1. 音樂家的經典台詞

電影《音樂家》是中國與哈薩克合拍的影片,講述了冼星海接受組織任務前去俄羅斯做《延安與八路軍》的後期,結果遭遇戰爭不得不輾轉流落哈薩克阿拉木圖,在阿拉木圖受到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幫助並與其一家建立了深厚的跨國友誼。錢韻玲與女兒一直等待冼星海歸來,但因特殊歷史時期,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冼星海也未能回到祖國。
該片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出自冼星海先生所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

2. 誰給我篇電影貝多芬傳的觀後感

最近我觀看了影片《貝多芬傳》,在觀看的過程中使我想起了貝多芬的好多事情,同時我也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通過斗爭,取得勝利」。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的斗爭。從一些資料來看,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並且使用暴力強迫他練習各種樂器。

貝多芬的一生也是悲慘的,但是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不怕。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

沒過多久,最不幸的事情也來臨了,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差,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漸漸地,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成的。

不僅如此,他的身體的其他器官也「背叛」了他,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貝多芬不論面臨多打的困難都毫不動搖,可見他的勇氣和毅力是多麼地驚人!

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在音樂創作上既繼承了古典主義的精髓又開創了浪漫主義的先河,將交響樂的創作推向了藝術的頂峰。他是一個民主與自由的追求者,並不斷地進行著斗爭。

3. 觀《放牛班的春天》電影有感

導語:一部《放牛班的春天》,用一個平凡小人物的事跡向人們講述了教育的真諦,一個落魄的音樂教師因為自己的“一念執著”,用音樂救贖了一群在邊緣的青少年。下面是觀《放牛班的春天》電影有感,歡迎參考。

篇一:觀《放牛班的春天》電影有感

看完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後,我非常感動,音樂家馬修用自己的愛心和優美的音樂影響著孩子們並改變他們,影片結束時,馬修被學校解僱了,但是當他看到孩子們離別時的祝福時,他覺得非常幸福。

影片中的那所學校被稱作“池塘之底”,因為學校里都是些問題學生,馬修代替了以前被學生打傷的學監。當他上課的時候,學生們故意作弄他,他卻在校長到來時袒護學生們,這也許就是他走進學生心靈的第一步。

馬修漸漸發現孩子們的音樂天賦,並組建了一個音樂團,想用音樂來影響孩子們。後來,轉校生蒙丹來到了學校,他的性格非常惡劣,最後還一把火燒了學校,那一天馬修正好帶孩子們在山上玩,可是說是馬修救了孩子們,可是校長卻認為是馬修的失職導致學校被燒,於是辭退了馬修。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讓我感動:小男孩佩皮諾的父母都去世了,可是他依然在每個星期六在校門口等待他的父親來接他。在馬修離開學校的那一天(正好也是星期六)佩皮諾也拿著行李要和他一起走,原來他已經把馬修當作父親了。

影片中的校長是一個令人討厭的,殘酷的,兩面派的人,他制定了殘酷的“行動——反應”原則,他把學生都當作囚犯來處罰,他體罰學生,當馬修的合唱團受到大家的贊賞時,他也同意合唱團繼續下去。但是當他的錢被偷了的時候,他立刻要求解散合唱團,可以說,“池塘之底”就是他一手造成的,那些“問題學生”也是在他的影響下變得更加墮落。

這部電影帶給我感動。馬修是一位伯樂,他能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並挖掘出他們的潛能。環境能改變一個人,馬修用愛和音樂創造了一個美好的環境,使孩子們的心裡都充滿愛,即使他離開了學校,他也不會遺憾,因為他把愛和希望留給了孩子們。也許,馬修的到來,就是放牛班的春天吧!

篇二:觀《放牛班的春天》電影有感

我一直相信凡事都有兩面性,而且好的一面,絕對比壞的一面大得多。

在這所行為偏差的青少年補助院,有著一群叛逆的少年,他們有的失去父母成為孤兒被遺棄在這里,有的品行惡劣遭公立學校屢屢開除,無處可去來到這里,總之,他們是大人眼中的壞小孩,是無可救葯的。

在馬修老師到來之前,可以說是沒有人愛他們。既無能又壞心腸的校長根本無視孩子的的感受,“出錯,懲罰”在他看來是那麼簡單。可是這樣殘酷的規矩並沒有讓孩子們乖乖聽話,而是培養了他們的逆反心理,讓他們越發叛逆。

馬修的溫柔和肯定讓孩子們逐漸有所改變,並在他們乾枯的心靈原野上播下種子,使它們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孩子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在觀影前,我以為這是一部愛情片,會是一個淳樸的牧童找到了幸福。結果與我想像的大有偏差。放牛班,其實與放牛沒有任何關系,只是一群問題少年改過自新的心路歷程。春天意為一切從新的蛻變。

第一,取消集體處罰;第二,讓我自己處罰犯錯的人;第三,請讓我保留他的姓名。這是麥神父受傷事件後馬修向院長提出的新規矩。這五一不體現了馬修老師對孩子的關愛和對他們自尊心的保護,是院長從來不放在心上的——對幼小心靈的人性關懷。

孩子看似叛逆無理令人頭痛,但這是他們對嚴厲管制的反抗和對自己的保護。但馬修對事情的處理與其他老師大不相同,沒有不由分說的將犯事的學生單獨關進禁閉室,而是給他們辯解和改過的機會。

在無意中他發現,這群搗蛋鬼在唱歌嘲諷他,但他注意的並不是歌詞的內容,而是這群孩子歌唱的不好卻又非常愛唱,還有幾個嗓音不錯了。他發現,這些孩子並不是真的無葯可救。他決定組建合唱團,他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靈。

這是一則溫暖的故事。直擊人們心中最為柔軟的一處。

馬修對孩子來說,既是良師也是益友。領回迷失的羔羊,引孩子們走向正途。

篇三:觀《放牛班的春天》電影有感

我第一次接觸這部影片,只是聽了其中的演唱片段。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被清澈,婉轉的天籟童聲合唱吸引,找了許多孩子們演出的視頻觀看,於是產生了觀看整部影片的慾望。看完電影,不禁淚流滿面。一部成人與孩子的感情故事,用音樂作媒介,最終產生了不可思議的`效果:一個靈魂影響了另一個靈魂。

影片了一位教師馬修,到一所名叫“池塘底部”的學校做學監,這所學校收容了一群被放棄的孩子,被社會與大眾不看好,被遺忘,深沉在這樣一個遠離城市的破舊小校園中,生活極其簡單,所有任教教師都是男性,把他們當成了“囚犯”,用高壓又極端的手段管理:行動-反應。忽略了他們還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需要被愛,而馬修的出現改變了這些孩子的生活與命運。

他用愛包容所有的孩子。面對打傷老師的樂格科,馬修選擇讓肇事者樂格科去照顧被自己打傷的馬桑老師,親眼看到老師的傷勢嚴重,孩子意識到了自己只是想“娛樂”一下的無意之舉對老師造成了巨大傷害,學會了認錯與承擔。在馬桑由於病情惡化被抬去醫院的瞬間,孩子問馬修:他會死嗎?這時馬修的回答,顯示了一位家長級別教師的素質:“不會的,會好的。”他像萬千父母一樣,不想傷害孩子孱弱的心靈,即使是犯錯的孩子。他幫助孟丹隱瞞夜晚偷吃食物的事情,制止校長體罰學生的惡行,幫助莫杭治重回母親的懷抱,他總是刻意的幫助隱瞞他們的錯誤,自己承擔下來,這些善舉化解了這群長期被“冰凍”起來的孩子。他們發現馬修與其他老師不同,從善意的角度看待孩子,從正面出發,而不是把孩子想像成是故意做壞事的惡人。馬修被孩子們接受。

偶然的機會,馬修發現孩子們會唱歌,決定要訓練他們成為一流的合唱團,這個“念頭”促使馬修組建了一隻秘密的合唱團,開始艱難的秘密的保持訓練。馬修開始組織孩子們練習節奏和簡單的歌曲,這些簡單的歌曲都是為他們寫的,而孩子們參差不齊的音色、音高和音準讓人頭疼,排練遇到難題。馬修針對孩子們聲音的情況寫了許多練聲曲,從音樂角度講,他的創作充滿童趣,日日夜夜與孩子們相守在一起,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怎樣訓練“童聲”。年復一年,因為馬修“執著”的訓練,孩子們學會了唱歌,聲音變得和諧,自然圓潤。池塘底部的合唱團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童聲合唱團,並得到伯爵夫人的肯定。同時,孩子們性格也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每天的音樂訓練讓人心生美好,合唱讓他們變回原本單純,可愛的孩子,孩子們在這個牢籠中終於享受到了童年應有的樂趣。誰也沒有想到,馬修老師的一念執著,最終改變了這群孩子的人生與命運。

影片中出現的四首合唱作品是《海面上的清風(Caresse sur l'océan)》《哦,黑夜(Hymne a la nuit)》《眺望你的旅途(Vois sur ton chemin)》《風箏(Cerf-volant) 》,這四首合唱作品有的風格類似聖誕歌曲,有的類似唱詩班彌撒,有的又像情真意切的情歌,貫穿在影片中與劇情相得益彰。同時在藝術境界上,這四首作品也已經達到至高的水準,電影播出後,成為眾多世界頂尖合唱團演唱的作品,流傳至今。正是音樂打破了人與人之間誤解與尷尬,讓心與心的距離無限拉近。也許這就是教育的真正含義吧,想起我曾經看到過一段話,說教育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影響另一個靈魂。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我看過的另外一部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那也是一部用音樂敘事的電影。不同之處在於,那部電影的主人公鋼琴師1900終生以音樂為生,不善言辭的性格,恰巧符合了音樂電影的特性。主人公是鋼琴師,他的愛情,友情,一生經歷,許多不能說出口的話語都是用鋼琴來表達。鋼琴師1900已經是音樂的化身,他甚至不允許他的音樂被記錄、被帶走,不下船去追尋追尋音樂家之夢、甚至改變世界樂壇,他不屑於拿他的音樂換取功名利祿,不希望與全世界分享,他的音樂只在那艘船上,他的音樂只屬於他自己。而《放牛班的春天》用音樂作為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手段,出現的時間與作用不同,音樂幫助電影將“人性” 刻畫的栩栩如生。

一部《放牛班的春天》,用一個平凡小人物的事跡向人們講述了教育的真諦,一個落魄的音樂教師因為自己的“一念執著”,用音樂救贖了一群在邊緣的青少年。正如陶行知的那句話: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祝願每位教師都能夠找到自己的與孩子“溝通”的最佳方式,用合適自己與孩子們的方式“一念執著”的將教育進行到底。

4. 影評︱《她比煙花寂寞》一個女音樂家的凄美人生

題記:

人生總有遺憾。眼前有兩條路,你只能選擇一條。或光鮮亮麗,或默默無聞。

(一)

這是由真實的歷史故事改編的,在這個世界,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傳奇。宛如,一曲美妙的樂曲,漸入佳境,忽的,戛然而止……

這部電影就是《她比煙花寂寞》。是講英國著名音樂家傑奎琳*杜普蕾與她姐姐情感故事。

在看這部電影時,我想起了曾經火爆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

在印度電影中,退役的摔跤手父親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不顧一切阻擾,把兩個女兒都培養成了冠軍。她們姐妹倆同時站在了最高的領獎台上。

而,在這部電影《她比煙花寂寞》中,兩姐妹也都是出生在音樂世家。她們的母親,就是皇家音樂學院教授。

兩個人,從小就跟著母親學習音樂,學習樂器。姐姐吹長笛。妹妹拉大提琴。兩個都很優秀。有時是姐姐獲獎多一些,有時是妹妹獲獎多一些。

兩人都是「別人家」小孩,都特別出色,拿獎幾乎拿到手軟。不過,兩人之間,也有過小小的競爭,嫉妒,羨慕。

後,妹妹傑奎琳似乎,更用心一些,也練習的更起勁一些。16歲時,她就徹底爆紅。

年少成名的她,也得到了父母更多的關愛與呵護。自此之後,家裡所有的「資源」都向她傾斜。

比如,給她請更貴的名師。給她更多的練琴時間。給她更多的支持與陪伴。

甚至,不讓她干一點家務。這個女孩子,只要拉好大提琴,似乎一切都OK。

而,傑奎琳的姐姐希拉里與弟弟皮爾斯,幾乎都被她的光芒所掩蓋,在家裡多多少少被「忽視」。

「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越練得緊,越優秀,越傑出。年少成名的傑奎琳,成了全家人的驕傲。

這里,導演用快閃鏡頭,通過家裡獎杯飛速增多,來隱喻時間過得飛快。

轉眼,姊妹兩人長大。

有因有果。成年之後,姐妹倆的命運拉開了巨大的差距。各自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二)

這部電影,是由姐姐希拉里與弟弟皮爾斯合著的傑奎琳傳記改編。曾獲第七十一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和最佳女主角獎。

豆瓣評分8.3分。一部人物傳記片,這已經是很高的打分了。

傷仲永的故事,告訴我們,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了姐姐希拉里身上,諸種原因吧,她漸漸被「比」下去了,事業不順。

長大的她,認識了一個志趣相投的男孩,很快就嫁人了。並且,搬到鄉下去住。過著相夫教子的閑適的、寧靜的生活。

從此,遠離喧囂,遠離音樂。

而,妹妹傑奎琳則一路凱歌,紅遍大江南北。於是,常年奔波在外,不是去這個國家演出,就是去那個國家演出。

這里,導演也用組接鏡頭,快速閃過,行李箱上貼的機場標簽多少,來展示傑奎琳的一路風塵。

表面上看,傑奎琳過得充實而光鮮,媒體總在報道,收獲了金錢,收獲了尊嚴,收獲了掌聲,也收獲了鮮花。儼然成功女性,多少人渴盼這樣而不得呢。

而,姐姐希拉里這個時候,已經生了兩個孩子,成了家庭主婦。一天被瑣事所纏繞,生活和一般人沒有什麼區別。

那麼,誰更幸福呢?

我們接著看。

(三)

在影視劇中,塑造的人物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苦命型,比如《萬箭穿心》中的李寶莉。一種是病態型,比如《不一樣的天空》中那個像鯨魚一樣肥胖的母親。

在這部電影中,女主傑奎琳,其實,也是病態型人物,人格不健全。

表面看起來,她過得似乎非常光鮮,風光無限。經常出國,一舉一動都有媒體跟蹤報道。

可,她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連衣服都不會洗,就別說其他了。

每次出國演出,如果時間長,就會把臟衣服郵寄給母親來洗。母親洗干凈之後,再快速寄回去。

她十六歲爆紅之後,就到處演出。文化課,是有欠缺的。她成名之後,有時說話,會爆粗口。這使得她個人形象打分降低。

後來,她認識了阿根廷籍鋼琴家巴倫博伊姆。巧合的是,兩人是在已故鋼琴家傅聰家的客廳里認識的。他們於1967年兩人結婚。當時報紙就稱他們為「金童玉女」,也是樂壇佳話。

這個巴倫博伊姆有故事,得說說。他出生於猶太音樂世家。也是年少成名,有鋼琴王子之稱。且,這個人,更厲害的地方在於他會七國外語。還曾經是我國鋼琴家朗朗的老師。

幸福總是過於短暫,大約是兩三年後,就發現傑奎琳,手指顫抖無法控制。檢查後告知,得了多發性硬化症。那個時候,她的事業剛達到頂峰。

後,嚴重到坐輪椅,不得不告別樂壇。從坐輪椅到她去世,大約十多年時間,她都處在這種落寞,悲哀,傷感之中。

在她風光的時候,是全家人大力支持她。在她落寞無助時,也是全家人同心協助她。

可,她的偏執,她的暴戾,她的刻薄,她的尖酸,傷害了全家人的心。受傷害最深的是她的姐姐,那種親人之間的肆無忌憚的語言「中傷」,比利箭射擊更痛。

因為是根據親人所寫傳記,好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這部電影都有真實揭露。有的讓人唏噓,有的讓人感嘆,有的讓人震驚。

原來,光芒萬丈的後面,真實的人,竟然是那個樣子。

(四)

多年前,看截拳道創始人李小龍的電視連續劇時,看到李小龍英年早逝,就頗為遺憾。

而今,看到音樂家傑奎琳的經歷,也是這樣,不由嘆惋。

正如電影的名字,她的一生,前半段宛如煙花一樣璀璨,後半段則宛如煙花一樣寂寞。

不過,無論如何,人雖然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的傳奇還在,她的名字也早已鐫刻在歷史的冊頁上。

她離世後,她所用的大提琴「大衛朵夫」被我國音樂家馬友友所擁有。

電影結尾,也是前後照應。

電影剛開始,是兩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在沙灘上奔跑,玩耍。

結尾,也是兩個小女孩在沙灘上玩耍。

只是在這里導演用蒙太奇拍攝手法,讓童年時的傑奎琳與成年後的傑奎琳來了一場意外對話。

然後,片尾曲響起,電影結束。

兩個小女孩,兩種不同的人生。

人生苦短,到底怎麼過?是歲月靜好呢?還是像蠟燭充分燃燒?

或許,誰有誰的答案吧。

(,侵刪)

5. 《聶耳》影片主要講了什麼及感想~

聶耳是一位自覺的民族解放主義者,他創作的《鐵蹄下的歌女》、《賣報歌》、《開路先鋒》、《畢業歌》等歌曲膾炙人口,傳遍大江南北,而他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更是激勵無數愛國志士奮勇殺敵,並被選做國歌。這不是一個人的僥幸成功,是通過無休止的努力,同時和其熱忱的愛國激情分不開的。

聶耳從雲南昆明到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的上海,在自身的不懈奮斗下,創出一番不可磨滅的事業。更重要的事,他和廣大民眾心心相系,他參與創作的《揚子江風暴》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就是和這分不開的。

還有,《賣報歌》、《畢業歌》等作品更是其聯系民眾心聲創作出的精品,他善於收集素材,常常跑到碼頭去聽碼頭工人喊號子,創作出《碼頭工人歌》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他還結合當時社會環境,寫出許多有深刻見解的音樂評論,反對靡靡之音麻醉人民。這些都是一位人民音樂家的博大胸襟和見識,正是這樣,他才能創作出那麼多激發人民鬥志的優秀歌曲。

然而,英魂早逝,引出人們無限感慨,但他以其永遠不滅的精神創造出了許多至今仍傳唱不衰的作品,鼓舞著人們前進、奮發!聶耳,這個名字將不朽於中華民族的青史!讓我們一道緬懷這位天才的音樂家,同時汲取他的人格魅力,為祖國的偉大復興而奮起!

6. 胡軍的新片《音樂家》好看嗎

簡單點說吧,一群人一起看,可能不好看。單是一個人靜靜認真的看你會發現這是一部用心的電影。這種類似文藝的電影是需要靜心看的。

閱讀全文

與音樂家電影心得體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倫理電影韓國大全國語版 瀏覽:417
神聖之地電影結局 瀏覽:100
憨豆先生大電影作文 瀏覽:567
2021大年初一電影上座率 瀏覽:688
任達華一部搶銀行的電影 瀏覽:862
竇驍電影愛情 瀏覽:909
購買電影票怎麼退錢 瀏覽:688
有倫理電影在線觀看網站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6
古裝愛情電影完整版 瀏覽:610
公眾號看電影網站 瀏覽:629
化身電影結局不懂 瀏覽:683
靈魂擺渡大電影預告 瀏覽:811
星河艦隊電影女演員 瀏覽:861
林正英恐怖電影免費大全國語版 瀏覽:788
招商有什麼看電影優惠的卡 瀏覽:182
小花仙大電影2021延期 瀏覽:507
去法國當妓女的電影 瀏覽:821
電影小城之春2002演員表 瀏覽:430
盜寶聯盟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143
葉子媚電影大尺度視頻 瀏覽: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