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佰電影中都有哪些明星參演
《八佰》導演管虎曾說過,這是一部群像電影。說的直白一點就是,電影沒有固定的主角。這也就意味著電影中國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主角。當然,電影本身也是有注重點的。正因為是群像電影,所以參演的演員也是非常的多。
先來說主演的人幾個演員。
第一個是張譯飾演的老算盤
除此之外,謝晉元的飾演者是杜淳,老葫蘆的飾演者是黃志忠。俞灝明飾演的是上官志標,特派員則是由黃曉明飾演。黃曉明一口濃重的山東方言倒也正和事宜。另外,侯勇、梁靜、阮經天、姚晨、劉曉慶、辛柏青、鄭愷等人也都參與了演出。
㈡ 看哭了,電影《八佰》為何如此催淚值得一看嗎
「八佰」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人」、「英雄」和一種民族精神。震驚、感動、敬畏,有直擊人心的時刻,有落淚的時刻:被帶著炸葯跳躍的人物所震撼,被那些面對敵人飛機火力勇敢挺身而出的決心所感動,更被所有「勇敢抵抗敵人」的戰士所敬畏!我覺得電影《八佰》值得一看,挺催淚的,理由如下:
6、《八佰》這樣的電影所具備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對歷史的銘記之上,還對現實的當下具有激勵作用:在經歷過疫情與洪水的考驗之後,《八佰》的上映或許能給大眾帶來鼓舞力量,讓大家不忘歷史的同時,也對未來充滿希望——只要民族的韌性不滅,就一定有希望 。 想起片頭打在銀幕上的那句話:「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向所有為保家衛國貢獻過力量甚至生命的戰士們致敬!
7、管虎導演選擇以一些「平凡小人物」的視角作為故事的切入點,不但能刻畫出鮮活有力的戰場群像,還能以小人物的視角去透視家國危難之際的選擇與覺醒,對於觀看者而言,會更有力度,也更能凸顯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的那股不屈不懼的韌性。 演員們對角色的演繹也很好地增強了人物的力度,同時也很好了展現了戰爭背景下各類人的不同面貌。
㈢ 八佰開頭的一句話我若成塵
八佰開頭的一句話: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到我的微笑。
意思是:等到那個原先的我化為煙塵、不復存在時,你將看到我會心的笑容。言下之意是,不必為 我的離去而傷心,那樣做是我樂意的,我將為能擺脫原來的那個我而倍感歡欣。
後來,我們在引用這句話時,會對這句話的意思,進行延伸和拓展。在當下,「待我成塵時,你將
見我的微笑」,一般表示當一個人為了某項事業而獻身時,覺得這么做是對的,因而無怨無悔,乃
至倍感歡欣。
㈣ 《八佰》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細節
我們來一起看看《八佰》的那些細節。
1.八佰的佰字
《八佰》原名為《八百啟示錄》,也曾叫過《戰爭啟示錄之八百壯士》。原意可能是致敬大導演科波拉執導的反戰經典《現代啟示錄》。
後來改為《八佰》,這個「佰」字其實意味深長,有三個意思:一是指古代軍隊的編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佰;二是古代特指軍隊中百人之長;三才是常用「百」字的大寫。所以用在這里,講的是人的故事,是贊許這「八百」名士兵人人都是百人之長的勇士。
2.電審故字2019年800號
《八佰》的龍標其實也很有意思,恰好是2019年800號,不知道究竟是巧合還是廣電總局給這部電影定製了一個龍標。
3.片頭字幕「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電影的片頭字幕,有一句話:「待我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這句話出自魯迅先生寫於1925年的散文詩《墓碣文》。
文章很短,區區數百字,藉由一個夢境,描寫了墓中人內心的虛無和灰暗,以及無法擺脫這種心境的焦灼與痛楚。
「待我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放在影片里是在說,為追求正義犧牲,哪怕化為塵土,也會面帶微笑。
而革命精神將以塵土的形式繼續傳播下去,影響更多人,就如影片中人物愛國意識的覺醒過程一樣。
4.青幫弟子送電線
電影中,有一群年輕人不畏生死跑過橋去給四行倉庫的守軍送電話線,最後還是靠賭場阿飛刀子才得以成功。
這幫人很可能就是上海青幫,而且如果沒猜錯的話,那位端坐著幾乎沒有露過正臉的很可能是青幫大佬——杜月笙。
上海青幫一直都是國民黨的主要財政來源之一。歷史上的杜月笙也確實為四行倉庫保衛戰出過力,有一種說法稱,他曾在一天之內將20萬光餅秘密送進了四行倉庫。
5. 上海公共租界
因為四行倉庫的位置極為特殊,日軍占據了倉庫的西、北兩面,東、南兩面則是當時的英美公共租界。當時還沒有對英美宣戰的日本,因為擔心殃及租界,在進攻時並沒有使用火力過猛的重武器。
上海租界由來已久,鴉片戰爭失敗之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了上海作為通商口岸,隨後便劃分了上海租界區。
上海的租界區主要有兩塊,法租界和英美公共租界。在四行倉庫邊上的正是英美公共租界,所以電影中也多次出現英國國旗。
6.租界煤氣罐
電影中不僅提到了四行倉庫的特殊位置,更是著重提到因為煤氣罐的存在,導致日軍不敢使用重炮攻擊。這兩個煤氣罐在歷史上也確有其物,而歷史悠久。
早在1865年,上海成立了「大英自來火房」,後改名「上海英商煤氣公司」,這讓上海成為亞洲第一個使用煤氣的城市。當時的煤氣主要用於煤氣燈上作為照明之用,後來電燈流行之後,才逐漸轉為烹煮取暖之用。
這兩個煤氣罐的存在,為四行倉庫的守軍提供了一個天然的「保護屏障」。在淞滬會戰期間,可能是為了彰顯民心士氣,在老照片中很少出現煤氣罐。但因為煤氣在當時是文明的象徵,這兩個煤氣罐曾被畫入了風景明信片之中。
7.蘇州河岸的廣告牌
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被民眾圍觀的戰斗。蘇州河兩岸,僅一河之隔,不過五十來米,一面是炮火連天的殘酷戰場,是地獄,一面卻是燈紅酒綠的英法租界,是天堂。
兩岸對比,更顯殘酷。所以電影中也特意安排了很多兩岸的人互相對望的鏡頭。而從守軍這邊望著對面,更是能夠看到無數廣告牌,足見劇組在布景上的用心之處。
隱約可見的有:SIEMENS,西門子電器;Camel,著名的駱駝牌香煙等等,還有許多虛構出來的酒吧、餐廳廣告牌。
8.電影彩蛋
最特別的是,霓虹燈之中還隱藏了兩部電影。
一部是「42ND STREET」,中文譯名《第42街》,1933年上映的一部美國歌舞片,這還挺符合當時上海租界區的觀影口味的。
另一部是大名鼎鼎的「SPELLBOUND」,希區柯克指導的《愛德華大夫》。這是一部1945年電影,應該是導演或者美術指導比較偏愛,加進去的彩蛋吧。
9.可口可樂廣告牌
說起片中的廣告,最顯眼的當然是四行倉庫西牆上那幅巨型的可口可樂廣告,上面寫著「請飲,可口可樂,屈臣氏汽水」。
這面牆也正是日軍進攻的主要方向,片中的攻城器械、鋼板陣炸牆、迫擊炮重炮攻擊的,陳樹生綁著炸彈跳下樓與日軍同歸於盡的都是這面牆。現實中的這面牆也是四行倉庫展覽館的重中之重,整面牆被完整保留,甚至保留下了彈孔和炮孔。
雖然這看起來這像是電影的浪漫化虛構,但其實這並不是沒有可能的。可口可樂早在1927年就進入中國,並在上海設廠生產,由屈臣氏礦泉水公司負責裝瓶。到了1933年,上海廠已經是可口可樂在美國之外的最大裝瓶廠。
在淞滬會戰的老照片中,確實也能看到日軍在可口可樂廣告牌下設立的陣地。
10.片尾曲《蘇州河》
片尾曲蘇州河改編自《倫敦德里小調》(Londonderry Air),由歌手那英和義大利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
《倫敦德里小調》是一首有著悠久歷史的愛爾蘭民謠,作於1600年間,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它的旋律舒展優美、純朴輕柔。
其最知名的一個填詞版本名為《Danny Boy》(《丹尼男孩》),同樣也是一首關於戰爭、父子訣別的歌曲,和電影中的《蘇州河》有著「同曲同工」之妙。
11.中日軍服和各式武器
《八佰》作為一部戰爭片,在武器、裝備上當然也做得非常細致。
其中日軍穿的昭和五式陸軍制服。該套軍服從30年一直沿用到38年,其標志性的特點就是立領設計,而且軍銜章是在肩部的兩側。
當時進攻四行倉庫的是日軍上海派遣軍第三師團,是日本帝國陸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穿著本套軍服是比較合理的。
而中國守軍方面的軍服也同樣合理。八十八師作為中央軍三個教導師之一,是知名的德械師,全副武裝都是德國裝備,其軍服也是淺綠色的德械師軍服。
電影中還出現了捷克式輕機槍、蘇羅通20mm機關炮等等,都非常符合當時的歷史細節。其中守軍還使用過一台百式火焰噴射器,這其實是屬於日軍的裝備,當時的國軍並不具備,可以理解為是繳獲的戰利品。
12.老鼠和白馬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就是老鼠,最後一幕是白馬,老鼠和白馬也在片子中間反復出現。對於《八佰》這部「時間就是金錢」、恨不得再壓縮一點時長的電影來說,花費這么多筆墨來展現這兩種動物顯然是有深意的。
理解起來也很簡單。老鼠,本能就是求生,是躲藏。一開始倉庫守軍們沿路收攏上來的「雜牌軍」里,有許多人只想活著不想打仗,這顯然對應的是他們。
他們有的是只會種田的農民,有的是只會打算盤的文職,甚至有的還是十來歲的孩子。戰斗一打響,他們能想到的只有躲藏或逃跑。
至於白馬,它是希望,是未來。純白的馬從始至終都圍繞著小七月和小湖北,代表的應該就是「希望是少年擁有的,未來是屬於少年的」。
13.長坂坡趙子龍,黃忠定軍山,走麥城
電影中不止一次出現過《三國演義》的元素。
上官志標說淞滬會戰國軍潰敗猶如「一路走麥城」,正是關雲長敗走麥城的典故。
而對面戲班子唱的戲是「長坂坡趙子龍,再殺他個七進七出」,李晨飾演的角色山東兵隨身帶著一套趙雲的皮影戲,因為他覺得:「關老爺講的是兄弟情誼,可趙子龍不一樣,他護著國呢。」
在端午死後,山東兵拿起了皮影演起了趙子龍,唱到最後一句時掉下眼淚,唱詞是「漢室中興待後生」,與山東兵平時叫端午「小孩兒」遙相呼應。而小湖北想像中的趙子龍也在端午犧牲之後,變成了端午的樣子。
趙雲這個角色恰好對應著四行倉庫的孤軍,「獨身一人」,面對著千軍萬馬,七進七出,毫無懼色。
最後姜武的角色老鐵上樓頂耍大刀唱的戲文也正是「黃忠定軍山」的橋段。這段戲講的是老將黃忠力斬夏侯淵的故事,正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寫照,也是四行守軍窮途末路之際,依舊有壯志報國之心。
14.湖北保安團
全片開始時有一句台詞:「我們是湖北保安團的臉面」,而且還操著一口湖北方言,畫面中是一支軍隊戴著蓑衣笠帽,在浦東的蘆葦盪中急行軍。顯而易見,這支軍隊是來自湖北的保安團。
淞滬會戰期間,國軍損失了大量原經過德式訓練的士兵,基本上20天左右就要補一次兵。守衛四行倉庫前夕,八十八師剛好進行了第五次補充,來源是湖北保安團,尤其是來自通城保安大隊的士兵。所以,歷史上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絕大多數也都是湖北子弟兵。
15.童子軍送旗楊惠敏
電影中,有一位女童子軍向四行倉庫守軍送旗。這位女學生名為楊惠敏,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
歷史上有一種說法是,她將一面12尺長的中華民國國旗裹在身上所穿著的童軍服底下,冒著戰火危險游過蘇州河。電影中採用的就是這一種說法。
楊惠敏給守軍送旗的事件,大大振奮了守軍士氣與隔岸觀戰的民眾,並獲得當時駐扎在租界內的世界各國媒體之贊揚。
16.日軍凌遲處死俘虜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日軍為了逼迫四行倉庫內的守軍盡快投降,公開凌遲處死了一批俘虜,其中就包括黃志忠飾演的老葫蘆。這在歷史上也是真實發生過的。
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班長蔣敬帶領戰士九人負責在蒙古路旱橋一帶警戒,惜因未能及時撤出,全數被俘。隨後,他們被押至蘇州河畔,被日軍以刺刀一刀刀刺死。
17. 謝晉元團長的家書
電影中,小湖北擔任謝晉元的勤務兵之後,在會客室中見到一封信,信封上寫著一個名字「張萍舟」。這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這封信是謝晉元寫給連襟兄弟張萍舟的家信。
信中寫道:「泰山鴻毛之訓,早已瞭然於胸,故常處境危難,心神亦覺泰焉。」——足以可見謝晉元的鎮定自若和報國意志。
因為謝晉元率領孤軍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事跡,上海市政府將四行倉庫旁的滿洲路改名晉元路,更將與孤軍營一牆之隔的膠州公園更名為晉元公園,建立晉元中學作為紀念。
18. 鷹犬將軍宋希濂
王千源飾演的角色羊拐,雖然也在逃兵組中,但戰鬥起來儼然是個訓練有素的老兵。電影中的他唯一掛念的就是自己的老母親,受傷時解開衣服掉下很多錢,可見他一直都在攢錢想寄給母親。
電影的後段,他才自報家門是三十三師的,原三十六師。朱勝忠說了句「宋長官的兵沒有慫的」,這位宋長官指的是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
宋希濂黃埔軍校一期生,驍勇善戰,在淞滬戰役、武漢會戰以及阻止侵緬日軍側擊滇西等戰役中,均給予日軍以沉重打擊,曾獲「青天白日勛章」,美國政府贈予「棕葉自由勛章」,被譽為「黃埔之光,」有「鷹犬將軍」之稱。
19.亞洲首部全程採用IMAX攝影機的影片
《八佰》的幕後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比如等比復刻的四行倉庫、蘇州河夜景,在布景方面就耗費不少心力。
其中最厲害的還是亞洲首部全程採用IMAX攝影機的影片,在全球范圍內也僅有《復仇者聯盟3》《復仇者聯盟4》兩部先例。
IMAX攝影機以廣闊的動態范圍和極為細膩的鏡頭捕捉見長,對於戰爭場面的臨場感展現、上海十里洋場的表現都發揮了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0. 孤軍的悲慘結局
電影的最後,四行倉庫守軍退入租界,僅留下了一支敢死隊吸引日軍火力。電影並沒有細致描述敢死隊的結局,但是他們的悲壯下場似乎是人人都可以猜到的。這個時候,不再需要大場面,留白反而能讓人悲痛不已。
在真實歷史上,退入租界的孤軍同樣悲慘。一進入租界,他們就立刻被繳械,關進收容所。三百五十八人被禁於膠州路空地,被稱為「孤軍營」。團長謝晉元更是被叛變的士兵刺殺致死。隨後,日軍入侵租界,孤軍成為戰俘,被分送各地集中營,甚至被運往赤道以南的巴布亞紐幾內亞當勞工。
正如《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亞紐幾內亞》中所唱的:我的團長倒在租界的操場旁/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亞紐幾內亞/他和他的提琴再也沒有回到故鄉。
戰士們埋骨他鄉,而《八佰》把他們的精神帶了回來。
㈤ 《八佰》屬於紀錄片嗎這部電影中有哪些隱藏的細節
最近,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在電影院上映,它屬於戰爭劇情片,不屬於紀錄片。上映後就廣泛受到外界的一致好評,其實這部電影早在2017年就開始准備拍攝了,到今年的8月份,才正式上映。它是亞洲首部全程數字IMAX電影,這是電影的導演管虎構思了十年的戰爭之作,因此裡面的製作也非常的細節化。
所以說,無論從細節上來看還是從演員的演技來看,亦或者是從導演和編劇的構思以及攝影師的拍攝,這都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
㈥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 420餘將士駐守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抵抗三十萬日軍進攻,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主將對外宣稱有800人,影片也由此得名「八佰」。
在淞滬會戰期間,日軍憑著坦克和飛機的優勢,對國軍進行猛烈進攻,蔣介石派遣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10月26日,由於閘北地區抵抗越來越艱難,當局決定撤出大多數部隊,去防衛上海西部郊區。獨留下88師來防守。
她問謝晉元有多少人的時候,謝晉元告訴讓有800人,才有了之後八百壯士的說法。從27日到30日,戰鬥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西方的關注,31日政府下令,停止戰斗,退出戰場。日本在這次戰斗中損失了2000多人,由此可見,我們中國人的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
《八佰》展現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他們為了抵禦外來侵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年僅20歲四川娃的陳樹生,掛滿了手榴彈,跟日本軍人同歸於盡,寫下的血書是「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姜武飾演的老鐵,原本是一個唯唯諾諾的人,遇事就躲,也是他在最後拿著大刀,唱著戲曲,奮勇殺敵。
真是這群人,面對大敵當前,國難當頭,挺身而出「誓以我命固我土」,這人性的閃光點,才顯得可貴。這也是《八佰》展現的,也是四行倉庫守軍們當年進行的,我們珍愛和平,我們反思戰爭。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錚錚鐵骨,我們才能有當下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