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電影向來都會有歌舞並入 ,以大家比較熟知的《Three Idiots 》(通俗譯名:三傻大鬧寶萊塢,但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個名稱不滿意),裡面就會像好萊塢標准電影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插入一段歌舞。印度電影中無論是科幻、動作、喜劇、愛情幾乎都會有歌舞片的參入,可以說,印度的音樂是電影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已經成為印度電影的標志性植入。另外,印度音樂豐富而復雜的傳統,實在是今天是世界音樂文化最豐富的寶藏,也正應驗了這個歷史攸久民族的偉大,在印度音樂中,我們常可以發現一些在其他音樂文化中已經失傳的特質,音樂所具有的特殊力量與宗教情懷,即興演奏的特殊能力,音樂與數學與整個宇宙之間特殊的關系等等;許多現代的音樂家,無論是古典的或是流行的,都由從印度音樂中尋找靈感的例子,但相對起來,真正研究印度音樂,演奏印度音樂仍然僅局限在印度人自己,我想,我們應該先從欣賞印度音樂開始,進而了解實踐,必定能夠開拓我們的聽覺的領域,豐富我們的文化。
而好萊塢電影類型眾多,如果單是要找想印度電影一樣的電影音樂同在的類型的話,並不多見,幾乎只有兩個類型會有,一是歌舞片(以《雨中曲》《九》《芝加哥》)為例,另一個就是少量的動畫片(以《獅子王》為例),當然還有一些並不多見的如《理發師陶德》等風格迥異的騙子。因為好萊塢的電影機制很成熟,是世界電影產業的標桿,所以好萊塢電影的配樂多根據電影風格而定,或婉兒或高昂或低述或澎湃。
歐洲電影並不像美國電影(好萊塢電影)一樣偏倚商業化,人們說起西方電影多是會出現文藝、人文等類似的詞,當然這並不是說西方電影沒有商業片,當然也有,只是西方電影導演因為其地域的人文歷史等原因,多會將自己的思考社會反思等融入其中,這就決定了西方電影音樂的取材。西方電影音樂注重人文歷史的探究,古典大氣的配樂以及新世紀現代音樂等都是他們的選擇。
但終究來說,電影音樂因電影的類型而定,電影音樂必須符合電影的主題和思想,這就限制了音樂的選取范圍。
❷ 印度電影為什麼幾乎每一部都有歌舞,你知道其中緣由嗎
印度電影中的歌舞可以說是印度電影標志性的特色。首先印度電影中的歌舞最開始主要是因為印度這個國家十分喜愛舞蹈,有著很多年歌舞的歷史,並且幾乎達到了全民都擅長歌舞的地步。最初的印度電影中有歌舞,只是為了迎合他們本國人的喜好,滿足他們渴望在電影中欣賞美麗的歌舞的願望。還有的一個令人較為無語,哭笑不得的原因就是印度的導演們一直以時長作為評判一個電影好壞的標准。他們認為一部電影時間越長,那麼就越精彩。許多印度電影動輒長達兩三個小時,令其他國家的人們在觀看時會感到十分的難熬。然而導演們有時根據故事情節是拍不足印度普遍電影時長的,這也使印度電影產生了一種奇特的現象,就是用歌舞湊時長。所以現在看一些印度電影會發現歌舞來的莫名其妙,那麼就有可能是印度導演迫於時長的壓力,生硬湊上去的。
❸ 印度電影總是有唱歌跳舞的片段,這其中有什麼特殊的文化嗎
印度在生活當中就是一個愛唱歌跳舞的民族,所以他們的電影總是來唱一段跳一段。
❹ 印度電影為什麼都要加入歌舞
一、傳統的影響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濕婆是印度教中的三大神之一,印度教認為,舞蹈是由濕婆創造的,濕婆神是舞蹈的化身,因此,印度人把對濕婆神的崇拜表現為對舞蹈的熱愛。即使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比如聚會、結婚等活動,他們也習慣用歌舞的形式來表達情感。歌舞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備受印度人民的推崇,所以當它們在二十世紀與電影這一新奇的藝術形式「聯姻」時,在印度電影人的努力下,理所當然地造就了具有獨特魅力的印度電影。
印度舞蹈歷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歡跳舞。在哈拉帕和莫亨殊達羅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銅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這些都是當時流行舞蹈的佐證。到了吠陀時代,印度舞蹈有明顯的發展,而且有了文字記載。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記有舞女的事情。「邱沙穿著閃光的衣服,像舞女一樣,「男子戴金首飾,通過舞蹈表演有關戰爭的場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專門以跳舞、唱歌謀生的種姓」。可見當時舞蹈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到公元前4世紀,印度的大文法家波你尼也曾提到過「舞蹈」一詞。至於在印度史詩之一《羅摩衍那》中有關舞蹈的記載就更多了。《羅摩衍那》中寫道:「在阿逾陀日夜舉行舞會和音樂會,供國王享樂」,「一位舞者的優美的舞姿使羅婆那為之陶醉」。
❺ 印度電影為什麼要穿插那麼多歌舞
同印度的文化有關,印度的歌曲有它獨特的風格,包括它比通常七階音還要多的十二階音更是難唱,就是那種歌一句唱完後面托著高低不同的長音。眾所周之,印度是個佛教大國,對宗教的虔誠到了一定境界,而它們的歌曲起源又同宗教有關,他們政府可是鼓勵拍歌舞劇的,一為信仰,二為了保護傳統文化。這點上印度可算做得徹底多了。
而對於不識字、語言又不通的印度平民大眾來說,節奏歡快的印度歌舞,與一些看似誇張但表現力強的表演,便成了讓印度使用各種語言的民眾都喜聞樂見並能盡情地欣賞的段落,成為了跨越語言,溝通所有觀眾的紐帶。特別是 19 世紀 70 年代之後,一些波斯劇場由印度大城市走向鄉鎮等更廣泛的地域,由固定的城市劇場發展為巡迴劇場,在設備條件不足的狀況下,更需要用誇張的動作和熱鬧的音樂來吸引觀眾的注意。
❻ 如何評價印度電影里的歌舞
印度電影誰懂知道,是印度的電影,那麼他們必然會在內容中反應本國的文化了。印度人擅長歌舞,電影中穿插歌舞是因為情節到了後,需要表述情感,表示故事的發展。有的時候歌舞恰恰可以直接反映出這個電影的主題,可以彌補這個電影俗套的劇情,可以做有趣的穿插銜接或轉折。
❼ 印度電影音樂對印度的社會影響。大概三百字左右~!速度呀~!
古代印度尼西亞的音樂跨過印度洋傳到了非洲,所以說印度音樂是屬於傳統類型的音樂是完全正確的.在非洲,最初人們認為音樂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非洲西部的葬禮現在仍用叮當的鈴聲來伴奏,藉以表示靈魂已到了死亡之國.非洲音樂那有活力的信息和生動的節奏伴隨著奴隸越過大西洋來到了美洲大陸,這種古在非洲的爵士音樂中,在加勒比人的即興歌曲和鋼鼓樂隊以及熱烈奔放的狂歡節中,接出了豐碩的果實.而非洲合唱的習慣則產生了最富有表情的音樂形式----黑人靈歌,它貼切地傾訴了那些流放者的心聲 .
通過以上的實例,可以得出這樣一種結論;音樂就象一種方言,它不可能全世界統一,但它全世界通用.因為只有音樂才能帶給人美,也只有音樂才能使人的心靈得到真正的凈化和洗禮.
關於人類社會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時代。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節奏的號子和相互間傳遞信息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當人們慶賀收獲和分享勞動成果時,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這便是原始樂器的雛形。
❽ 為什麼印度電影必須有歌舞情節
因為印度本身氣候炎熱,很多人選擇進電影院是為了一邊吹冷氣一邊看電影消磨時間,所以花了錢的他們希望能長時間待(賴)在電影院里,並且希望有最佳的娛樂觀影體驗,比如俊男靚女唱歌跳舞。所以印度的電影時間都很長,一般都是3個小時。
電影時間太短,觀眾就會覺得沒意思。早期的印度電影製片商為了迎合大眾這一需求,通過在電影中加入大量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歌舞以增加片長(業界良心啊!而且在攝影棚拍攝歌舞的成本很低。)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印度電影的這種固定類型風格。
還因為印度電影受傳統音樂戲劇的影響很深,印度人民習慣了這種戲劇的表現方式,他們喜歡跳舞,於是電影就像大銀幕上的音樂喜劇,看電影就像看戲一樣熱鬧。在情節中穿插舞蹈,也可以適度放緩節奏,讓人放鬆一下情緒。增加了歌舞之後,電影時長被拉長,除了看故事外還有一段眼部按摩,觀眾也會覺得非常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