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音樂魅力賞析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音樂魅力賞析
【 摘要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創造的又一個電影奇跡。而電影的配樂是由同樣來自義大利的作曲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創作,這位偉大的作曲家不僅僅只是為這一部電影進行過配樂,他已經為全世界400多部電影做過配樂了。這其中就包括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的「回家三部曲」——《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等。作曲大師埃尼奧·莫里康一生擔綱製作的配樂不計其數,本文將在這里通過對《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的音樂賞析,來感受這位才華橫溢在世界享有頂級聲譽的義大利配樂大師的音樂魅力。
【 關鍵詞 】電影;《海上鋼琴師》;音樂賞析
0.引言
提起埃尼奧·莫里康的名字,肯定很多中國人都不認識。但是喜歡文藝電影的觀眾肯定看多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導的「回家三部曲」——《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這三部電影在各大文藝電影推薦的網站和帖子上長期占據榜首,一部好的電影其配樂一定要做的好,那怕是一部商業電影,能與電影故事情節緊密相連,幫助烘托出電影的氣氛,並營造出電影想表達的內容。那麼文藝電影在電影配樂上的要求就更加的苛刻,《海上鋼琴師》作為一部始終在圍繞著音樂這個話題的故事而創作的電影,對於電影音樂的配樂要求就可想而知了。
1.音樂下誕生的生命
看過《海上鋼琴師》的觀眾都知道,電影主人公是一位在船上出生的人。那時候的遠渡游輪在海上航行的時間長的要一兩年時間,也許電影主人公的父母就是在上了游輪以後相愛並生下了他,又也許是他們還沒有準備去迎接這個突然降臨的新生命,選擇拋棄了他。然後,被輪船上的鍋爐工人丹尼收留下來,因為沒有名字,剛好那年是1900年,所以大家就叫他1900.他這一生沒有離開過輪船,也沒有登上過陸地,這一生都是在倫船上度過。在他很小的時候,鍋爐工人丹尼根本沒有什麼時間照顧他和教育他,他每天都在輪船的地板上爬來爬去。輪船上其實就是一個微縮版的世界,上面有全世界的不同膚色的人類,他們還有高低貴賤之分。1900每天都在輪船上玩,看形形色色的各路人,看晚上輪船上的貴族舉辦的音樂會,在所有樂器之中他看上了鋼琴,也許是因為鋼琴的美妙多變的音色打動了他。他沒有老師,船長和樂手們不會讓他碰鋼琴,他只能蹭晚上沒人的時候才能去練習,白天耳濡目染,晚上實踐練習。終於有一天,他以自己高超琴技代替掉了輪船上鋼琴師,也從此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2.《海上鋼琴師》音樂分析
2.1主題音樂分析
(1)音樂與電影的風格
《海上鋼琴師》的主題音樂大部分都是爵士樂,很多時候都是即興演湊出來的。因為1900他沒有正式向老師學過,基本上走的都是野路子,所以經過他改動過的莫扎特的作品裡面加人了大量的其他音樂元素,比如布魯斯、鄉村等音樂元素。加人1900演湊技術上的靈動,使得電影裡面的鋼琴演湊很有感染力,連不懂音樂的人都會被帶入進去。埃尼奧·莫里康為這部電影創作的主題音樂《愛的旋律》,他與電影里其它的配樂之間毫無違和感,反而更加的相得益彰。這首曲子非常的深情和典雅,即批判了這個過於物質的世界,又表達了對真愛和自由的嚮往。
(2)音樂與人物的關系
《愛的旋律》的創作靈感來源於1900對自己心儀女孩的愛,該樂曲在影片中一共出現了十次,每一次都與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有著密切的關系。動人的旋律表達了1900對女主的愛,即興演湊的畫面也讓觀眾知道了1900高超的琴技,更是讓這首主體音樂突顯了電影的主題。
2.2背景音樂分析
《海上鋼琴師》這部片子被譽為是20世紀最不能錯過的電影行列裡面,除了其傳奇的故事情節和演員的表演以外,電影原聲配樂的功勞也是不可小覷的,特別是對於一部文藝氣質非常濃厚的文藝片來講。偉大的義大利作曲家朱塞佩·托納托雷以深情飄逸的創作手法和細膩多變的曲風見諸,再配上影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這部片子近乎完美了。
(1)藉助音樂塑造人物
整部電影在看的過程中讓人始終都處在享受音樂的狀態中,而導演也會根據故事情節的變化在加入新的角色時,幾乎都運用了不同的音樂形式或者不同的影月風格去卻分他們。比如,電影開頭不久鍋爐工丹尼抱著1900躺在吊床上的時候,吊床發出的叮當聲和雙簧管的簡單旋律,這樣的安排可以迅速的將觀眾帶入到影片里去,讓觀眾也感同身受到丹尼的落寞。
(2)藉助音樂營造氣氛
不同的樂器有不同的表現力,一般琴身越大發出的聲音會越低沉,就像小提琴比大提琴音要高,還有Double bass,音非常的低,中國的二胡拉出來的聲音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悲傷的。導演就藉助了樂器的這個特點去營造影片的整個氛圍,比如,本片中著名鋼琴家莫頓上船去與1900斗琴時,在莫頓演湊完後,1900出乎意料的演湊了一首四手連彈的作品,那快速的節湊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隨後影片加入了以弦樂為主的交響樂,弦樂烘托氣氛的效果是非常強的,這一下子將影片的高潮宣洩出來了。
3.結語
《海上鋼琴師》作為一部經典的電影藝術作品,它的經久不衰離不開電影音樂。在這部電影里音樂不是主角,而是整部片子的靈魂。《海上鋼琴師》里的音樂魅力,已經遠遠超出了電影音樂本身的作用和價值。
B. 宮崎駿動漫電影的音樂特點探析 開題報告
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和問題發表議論,揭露和駁斥錯誤的、反動的見解或主張。
駁斥錯誤的、反動的論點有三種形式:
①直接駁斥對方的論點。先舉出對方的荒謬論點,然後用正確的道理和確鑿的事實直接加以駁斥,揭示出謊言同事實、謬論與真理之間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證明與論敵的論點相對立的論點是正確的,以此來證明論敵的論點是錯誤的。
②通過批駁對方的論據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據是論點的根據,是證明論點的。錯誤和反動的論點,往往是建立在虛假的論據之上的,論據駁倒了,論點也就站不住腳了。
③通過批駁對方的論證過程的謬誤(駁其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駁倒了它的論證中關鍵問題,也就把謬論駁倒了。
駁論文的駁法有三種:反駁論點、反駁論據、反駁論證。反駁論證相對於前兩者更高了一個層次。
議論雖有立論、駁論兩種方式,但兩者不是完全分開的。駁和立是辨證的統一。在立論性的文章中,有時也要批駁錯誤論點;在駁論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駁錯誤論點的同時,闡明正確的觀點。因此,立論和駁論在議論文中常常是結合起來使用的。
直接駁和間接駁的差別
①如果直接以論點出發,那就算是直接駁論
②如果通過各種論據來反駁論點的算間接駁論
③如果從始至終都通過論點論據來論證中心的,就是典型的駁論文,如魯迅先生的《友邦驚詫論》就是典型的駁論文章。
總之,寫駁論性的文章,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對准靶子。寫駁論性的文章,首先要擺出對方的謬論或反動觀點,樹起靶子。怎樣樹起靶子呢?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語言,將所批駁的敵論復述一下。並且還要強調出敵論的弊端。概述時,可適當引用一些原詞句,但要有重點,傾向性要鮮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關鍵部分或有關部分,摘錄下來,然後對准靶子,進行駁斥。可以引用一些較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強有力的證明自己的觀點。
②要抓住要害。魯迅說:「正對『論敵』之要害,僅以一擊給予致命的重傷。」對謬論,一定要抓住其反動本質,深入地進行揭露和批判。
③要注意分寸。對於敵人的反革命謬論和人民內部存在的錯誤思想,必須加以區別。對敵人,要無情揭露,痛加批駁,給以致命打擊;對於人民內部的錯誤思想,就要本著「團結——批評——團結」的原則,決不可相提並論。
C. 很急!電影音樂賞析!明天要交,高手給小弟幫幫忙!謝了!
網上找不到嘛?
震撼心靈的旋律:
電影《93號航班》電影音樂賞析
當我聆聽《93號航班》這部最新發行的配樂專集的時候,恰逢911事件五周年的時候。回想起五年前的9月11號,美國境內爆發了近代史中最讓人驚懼的恐怖攻擊事件,無論是對美國人還是對全球人類來說都是一段痛苦的回憶,來自世界各國的數千名普通人在那場浩劫中永遠的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時至今日仍然有死難者,因遺體破壞嚴重而無法得到辨認。數千條無辜的生命就在短短的數小時中永遠的從地球上消逝了,911事件給無數家庭帶來的痛苦影響以及給全球人類帶來的恐慌是無法估量的,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們知道了「反恐」「本拉登」等等系列的名字與口號。就在911事件五周年紀念來臨之即,導演保羅葛林葛拉斯(Paul Greengrass)為大家帶來了這部真實再現那段悲慘歷史的影片《93號航班》。
由拍攝電影《諜影重重》的導演保羅葛林葛拉斯擔綱製作編導大任的《93號航班》是好萊塢首部面對此歷史傷痕的電影,故事描述事件爆發當天,准備從紐華克起飛,飛往舊金山的聯航93號班機在紐華克機場的跑道上耽誤了45分鍾,當班機起飛後,——美國國會大廈,班機上的機組人員與乘客不願讓恐怖份子的行動得逞,決定展開反制,導演以事件發生的時序真實呈現機上這群原本互不相識的人在事件中所承受的恐懼壓力,以及決定同心協力反制恐怖行動的大無畏勇氣,讓觀眾屏氣凝神的見證這個改變世界面貌的一天。導演表示尋找911事件所代表的意義的方式有很多,電影工作者也必須參與其中。同時電影也再現了45名乘客及機組乘務員的英勇無畏的感人事跡,正是這45人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在確切知道自己無法得到救助的時候,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寧願與恐怖分子同歸於盡,這樣的大無畏精神也許以前只能在電影中看到,但是他出真的出現在了21世紀的現實生活中。
《93號航班》原聲音樂的配樂工作交由英國新生代配樂人約翰鮑威爾(John Powell)來完成,這是約翰鮑威爾繼《諜影重重》後,二度為導演葛林葛拉斯的作品擔任電影原聲音樂的創作。近10年來,約翰鮑威爾在動作片與動畫片的音樂創作領域綻放光彩,多次顯露出了他作為新生代配樂人,在電影配樂上的天賦與才華,約翰鮑威爾的代表作包括:《X戰警3:最後戰役》、《冰河世紀2》、《史密斯夫婦》、《記憶裂痕》、《偷天換日》、《史瑞克》等等。《93號航班》是鮑威爾創作生平中最嚴肅的題材,雖然本片仍有不少可以善用他那側重打擊節奏感的電子合成聲效,營造緊張步調的動作場面,但是影片中絕大多數的膠卷都在考驗著他對戲劇張力的掌控功力,鮑威爾以電子合成樂中的重低音脈動揣摩出飛機渦輪傳動感覺。從《93號航班》的配樂作品中我們聽到了,配樂人約翰鮑威爾新創作出的音樂風格,這與他近段時間的其餘兩部配樂作品《冰河世紀2》,《X戰警3:最後戰役》相比形成了比較大的差別。風格的轉變也許正是約翰鮑威爾想擺脫他慣用的傳統電子合成音樂配樂手法的固定模式,從固定模式中解脫出來尋求更多的配樂風格來完善自己的創作。影片的取材來源於美國人民的傷痛所在911事件,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都做好了准備來接受2006年帶來的兩部有關911事件的電影。大家都期待著一段愛國主題的小號獨奏出現在配樂作品的音樂旋律中,嘹亮的小號的吹奏來展現一種愛國的情懷,就像已故的配樂大師Jerry Goldsmith在電影《最後的城堡》中創作出的弦樂獨奏那樣。然而比較令大家失望的是這樣的音樂旋律並沒有過多的出現在《93號航班》的原聲音樂中,而是被放到了隨後的一部由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指導的反映911事件的電影《世貿中心》的原聲音樂中。《93號航班》的配樂中約翰鮑威爾首次使用了十分嚴肅的音樂伴奏旋律作為了整個配樂樂章的音樂主基調,也許就是因為這部電影是一部悲傷的電影,與以往約翰鮑威爾完成的配樂作品的主題有著很大的差別,《偷天換日》、《史瑞克》這樣的電影配樂更多的是一種愉快的氛圍,而《93號航班》的電影中更多的是一種悲傷,痛苦,壓抑這樣的電影氛圍。但是正是因為約翰鮑威爾創造性的配樂天賦,大膽的根據電影的主題來改變自己的配樂模式,使得《93號航班》的原聲音樂又一次展現了約翰鮑威爾在電影配樂上的才華,同時也完美生動的勾畫出了整個電影中的每一個主題。
與以往的電影音樂不同,《93號航班》的原聲音樂中並沒有出現非常明顯的音樂主題旋律,這也就成為了約翰鮑威爾2006年電影配樂風格變化的代表。配樂作品中的音樂既有電影《我是山姆》中的那種激動人心的音調,也有電影《諜影重重》中震撼的打擊節奏感的電子合成聲效。配樂專集中的《rayers》和《edication》兩段音樂旋律都是在平靜的音樂旋律中開始與結束的,音樂旋律中包含了約翰鮑威爾的兒子Oliver的聲音,以及明快的和弦音。鮑威爾以兒子奧利佛天真動人的合聲告慰受創的心靈。結合了電子敲擊音樂以及定音鼓的敲擊聲的音樂旋律保持了音樂氣氛的動態感覺,音樂樂章也在其中不斷向前延伸。另外的一種聲音——沉默的唱詩班聲非常短暫的出現了一下,當音樂行進到《Pull the Tapes》的時候,結束的音樂旋律中第一次出現了法國號角的演奏,此時的音樂旋律被作為了彩色的音樂基調,並且非常巧妙的提升了整個音樂樂章的基調,《2nd Plane Crash》中漫漫增強的音樂旋律經常被大家忽略,原因也許是整個樂章沒有突出的主題音樂,所以聽上去所有的音樂旋律都是一樣的。隨著整個音樂樂章的不斷延伸,音樂旋律也在不斷的變化,《he Pentagon》中約翰鮑威爾開始逐漸一點點的增強音樂,並將音樂旋律轉換到比較刺耳的敲擊的鼓聲和輕微提升的音樂旋律中,音樂的旋律在不斷蔓延開來,逐漸滲入到長達十分鍾的《Phone Calls》這段音樂中,在行進當中的旋律里再次重復出現了約翰鮑威爾的兒子Oliver那動人的天真童聲旋律,低沉的弦樂將整個音樂樂章引入到一段新的音樂主題當中,音色上極為低迷、凝重的弦樂,讓觀影者籠罩在一個難以逃脫的情緒氣壓之中,在滿布情緒氣壓的樂章里展現電影中的不同場景。音樂主題的旋律變的緊張起來,並且速度也明顯加快,並且號角聲出現在了銅管樂器的演奏中,整個音樂的旋律處在一種急迫緊張的音樂氛圍中。所有這一切的音樂旋律以及音樂氛圍的營造都是為了《The End》的音樂旋律的建立做鋪墊,此時出現的音樂旋律中的敲擊聲代替了獨自演奏的定音鼓的鼓聲,並且穩定的低音銅管樂器的演奏也漸漸出現在整個樂章的主基調上。當你聆聽這張配樂專集的時候,像逐漸增強的號角聲這樣小的音樂元素很難得到聽者的注意,但是當他們突然出現在音樂主基調的旋律中的時候就會立刻被注意到。僅僅是通過細微演奏旋律的基調的變化就將剩餘的音樂集結到一起了,約翰鮑威爾在這點上做的十分巧妙。《93號航班》的配樂並不像《X戰警3:最後戰役》的配樂那樣聽上去令人愉快,因為畢竟這是一段傷心的回憶,但是約翰鮑威爾利用自己在電影配樂上的天賦,以另外一種配樂方式完成了《93號航班》的配樂工作,使得這張配樂作品成為了電影以外另外一種紀念911事件的載體。當《The End》這段音樂旋律建立起來之後,定音鼓帶動整個音樂的旋律加快,弦樂在號角聲中漸漸增強,最後凌駕於整個音樂旋律之上,所有的音樂旋律完全掌握在它的控制中。當約翰鮑威爾使用一些電子打擊音樂和電子合成低音來增強音樂旋律的時候,整個龐大的管弦樂隊一起利用打擊樂器以及管弦樂將電影的悲傷情感全部通過音樂旋律展現了出來。此時的音樂旋律中沒有在出現嘹亮的號角聲,取而代之的是一段安魂曲,彷彿是在告慰那些911事件中不幸罹難的人們,期待他們的靈魂能夠得到撫慰。《93號航班》配樂專集的結束如同開始一樣漫漫的在平靜中結束,管弦樂彷彿是《Prayers》中的再現與重復,也具有相似渲染氣氛的作用。對於約翰鮑威爾來說這張配樂作品是一次對於自我的挑戰,出現了一種新的配樂風格,這種配樂風格突破了約翰鮑威爾自己固定的配樂模式,完全證明了自己不會不斷的重復以前的配樂風格。也許對於聽慣了約翰鮑威爾以前風格配樂作品的人們需要花些時間來漫漫適應新的音樂風格,但是完全值得花時間來來這樣做的。
當完整的聽過《93號航班》這部配樂作品之後,你會發覺音樂中沒有Hans Zimmer式氣勢恢弘的動作音樂旋律,而是更多的充滿了悲傷低沉的音樂效果,雖然沒有明顯的音樂主題出現,但是並沒有感覺整個樂章平淡零亂,這正是這部配樂作品不同尋常的地方所在。作為新生代的配樂人約翰鮑威爾大膽的嘗試了新的配樂風格,恰如其分的把握住了電影的脈絡與主題,將電影所要營造出的電影氛圍完美的在電影原聲音樂中詮釋了出來。在只有40分鍾的音樂樂章中完全勾畫出了電影的不同線索,將那段悲傷的歷史事件通過音樂旋律的表達方式展現在了大家的面前。《93號航班》這張新發行的配樂作品可以說是2006年電影配樂作品中的極品,同時也再次展現了約翰鮑威爾作為新一代配樂人的才華。
D. 音樂學論文寫作
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在實踐上流動的音響所形成的藝術形象或意境,來表達人們的情感,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音樂學論文寫作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音樂學論文寫作篇1
淺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從哲學的角度上來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因此我國傳統文化為傳統音樂文化提供了適宜的發展沃土。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最顯著特徵就是富有“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通過對中西方藝術的比較和分析能夠發現,西方的藝術大多是建立在立體化思維基礎上,但我國傳統藝術則主要是建立在線的思維基礎之上,在傳統音樂中的具體展現就是單一旋律思維是音樂思維的基本形式。但是站在藝術的角度上來考慮的話,這種思想即“真、善、美”三者的統一。傳統音樂正是具備真善美三類因素的藝術形式,藉助於文化現象呈現出欣賞主體的面前,通俗來說就是音樂魅力的所在。
一、傳統思想影響下的音樂人文精神
縱觀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我們能夠了解到,其存在和發展的腳步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於政治上的需要,需要以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為依託,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就像很多傳統音樂文化都深深的被儒家和道家思想所左右。
直到今日,在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依然無時無刻的不在接受著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影響,這些思想的滲透方式是無聲無息的,往往在我們不自居的情況下就會接受這種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並且傳統音樂文化中具有很多思想內涵,這些都是儒家所倡導的“仁”反映的思想,儒學的基本特徵是仁、義、禮、智、信,是把理想的道德和倫理意識作為衡量處世做人的價值標准,主張利人利己,強調愛人,對等,互利和誠信等原則。因此,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更能通過“愛人者人亦愛之”的儒家思想得以展現,滲透了“不獨享其享,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道德理念。且在距離感上更加接近自然,在無形中使傳統音樂受到了自然的熏陶和感染。
由於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使得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與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較大的關聯性,講究聲音“中正和平”,強調“禮樂治國”與“和而不淫”。但是貫穿於傳統音樂發展始終的思想理念卻一直都是“天人合一”,這也是多少年來我們一直所追求和達到的,即人際關系和天人關系的統一,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代表了我國傳統音樂的主流文化。早在春秋時期的五行音樂思想中就曾認為“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征為五聲”,在其思想觀念中認為只有使音樂平和才能夠促使陰陽調和、人心和樂,如果聲不平的話則會造成陰陽不調以及民離神怒的問題。
就像《呂氏春秋》一樣,正是根據陰陽家和道家思想的綜合借鑒,以五音配五時,十二律配十二月構成宇宙圖式,在其主旨上更加註重對自然統一的追求,並且在音樂文化方面也一直主張平和、適中,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以天人合一為主要內涵的傳統音樂就是從此時期開始得以形成。而直到《樂記》的出現,在其人文精神上更加強調音樂能夠做到以氣和天和人進行溝通,促使天人之間能夠進行互相感應,進而做到改變自然事物,影響到社會政治方面的相關決定。到此階段標志著以天人感應為主要人文精神的傳統音樂文化開始走向成熟。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傳統音樂在人文精神上具有自身的獨到性,能夠從一個側面發現出相應的品質光輝。
此外,道家文化之所以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保存並發展下來,並在過去的數百年乃至數千年中一直影響著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其中必然存在著許多可取之處。從我國歷代文化知識分子的文化心理上看,老莊哲學中存在著濃厚的虛無思想,這種思想曾引導無數文人隱居山林,逃避紛擾的社會,以謀求心理上的平衡。然而,老莊哲學中體現出的泛神論以及相對自由觀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同儒家的“入世”存在著精神上的關聯。所謂儒道互補,這構成了我國文人雅士世代相傳的機制。
在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的不在接受著道家文化的影響,這些思想的滲透方式是無聲無息的,往往在我們不自居的情況下就會接受這種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而這種思想觀念不僅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具有深刻影響,更在很多方面成為了人們處理日常事務的基本立場和原則,成為了全民族共同的心理狀態和性格特徵。而從另一方面的層次上來講,這些思想文化進過歷史的發展和沉澱,已經能夠適應各種文化階級的需要,成為一種具有比較穩定地文化結構。並直接作用到傳統音樂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形成上。曾經有一段歷史時期的傳統音樂比較傾向於莊子的“靜”,認為這種特質可以用來培養“知”,啟發“慧”,在這樣的條件下使得道家思想在當時的音樂藝術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並且在對人性的解釋上,莊子和其他思想之間也存在一定共通之處,認為人應當被動的回歸自然,不應具備自身的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性跟好的保存。
二、結語
研究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學和藝術價值之外,還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剖析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實質上是從獨特視角上去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重新的認識,通過相應的分析來得出展現出其對於傳統社會的影響意義,更能夠折射出對當代社會和藝術的借鑒作用。在傳統音樂文化中的思想觀念中,或許自然才是能夠與人性最好結合的載體,因此通過傳統音樂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內涵來表達自己希望“真、善、美”的統一願望。
音樂學論文寫作篇2
淺析影視音樂的形式和特徵
音樂是所有藝術中最為抽象的藝術。但是,音樂又是與人們的情感最為接近的藝術,甚至可以說音樂屬於生理和心理領域,它從潛意識影響我們的情感。由於人類所具有的共同情懷,使音樂成為超越種族、國家、地域的國際性情感語言。
作者簡介:周曉春,成都理工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畢業,現任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航空系教務辦主任,擔任《名片賞析》、《公文寫作》等課程教學工作。
[中圖分類號]:J64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8--01
前言
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在實踐上流動的音響所形成的藝術形象或意境,來表達人們的情感,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但是,影視作品中的音樂,決不能離開可視的屏幕形象,它只能作為影視藝術的一個輔助元素而存在,並且只有與影視的其他元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具有影視音樂的獨特價值。音樂的物質材料是悅耳的樂音,它主要是通過聲波作用於人的聽覺;而電影的物質材料是優美的畫面,它主要是通過影像作用於人的視覺。
影視音樂就像星星和月亮,本身是一個存在物,但離開了影視劇就失去了作為影視音樂的存在價值。所有的成功和所有的藝術魅力都取決於影視劇本身的藝術魅力和價值。就像月亮、星星,失去了太陽,就失去了所有的魅力和遐想。
一、影視音樂的形式
1.畫內音樂與畫外音樂
畫內音樂與畫外音樂這一對關系,是自有聲電影出現後就隨之產生的。畫內音樂又叫有生源音樂或客觀音樂,它是在畫面內可以看得到聲音來源的音樂,比如劇中人歌唱、彈琴(當然,音樂片不在此例),或者畫面中的收音機、錄音機、擴音器等傳出的音樂。影片《馬路天使》的開場戲就是男主人公陳少平所在的樂隊為別人的婚禮吹吹打打,在鼓樂聲中,展示了大上海的都市風貌,也交代了小陳和報販老王、歌女小紅的關系,把觀眾較快地帶到影片的規定情境里。畫內音樂真實性較強,容易得到觀眾的認同,在用紀實風格拍攝的影片中,畫內音樂運用得比較多。
畫外音樂,是指在畫面上見不到聲音來源的音樂,絕大多數影視音樂都是畫外音樂。畫外音樂主要體現編導者的思想意圖,所以也被稱為主觀音樂。
影片中的畫內音樂和畫外音樂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有些影片的主題音樂是用畫內音樂的形式呈示的,如英國影片《簡?愛》,女主人公與男主人公羅切斯特第一次見面,應羅切斯特的要求彈奏了一段鋼琴,她所彈奏的這段旋律也就成為全片的音樂
主題。
2.片頭音樂與片尾音樂
片頭音樂:用於片頭字幕的音樂。它的作用包括呈示出影片主題音樂,展示影片風格,用音樂語言概括全片基調,把觀眾引入到影片之中。
片尾音樂:用於影片片尾的音樂,它與片頭音樂呼應,是對影片思想內容、藝術風格和基本情況的回顧和總結,以使觀眾對影片進行聯想和回味。
片頭音樂和片尾音樂通常都是影片中較長的,而且是相對完整的音樂段落。由於一般影片對片頭音樂和片尾音樂在藝術上要求較高,也要求他們在曲式結構上相對完整,並且還會要求具體的對准畫面上的某一部分的動作、情緒等,所以作曲家對片頭音樂和片尾音樂都很重視,盡量在這里完整地展現自己的樂思。人們經常把片頭音樂當做迎客音樂,把片尾音樂當做送客音樂。
3.影視音樂的特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我們用“語言”這樣的文學術語很難准確地表達音樂藝術的特點,在此只是借用這些詞彙的約定俗成的含義和人們的聯想來描述音樂。
一般來說,應該要求各種藝術形式的語言都是雅俗共賞的,但對影視音樂來說,在雅與俗的兩端中,我們要求它偏向於俗的方面。對於絕大多數觀眾來說,他們看影片的目的主要是觀賞與娛樂,而且去電影院看電影,也只是看一次而已(當然那些具有號召力的影片是一個例外,世界上就有一項紀錄是專門為看美國影片《亂世佳人》而設的,據說這項紀錄還在不斷被打破)。要求一部電影音樂作品在觀眾看過一次電影後就能受到感染,能夠記住,甚至於讓觀眾為了聽影片中的歌曲和音樂再去看這部電影,這實際上是一個很高的、難以做到的要求。
影視音樂,指影視作品中的一切音樂和歌曲,是影視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音樂藝術的一種新體裁,影視藝術既有音樂藝術的共性,又有影視音樂自身的特殊性。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影視音樂是影視作品中的一個重要構成因素
影視音樂不是獨立的音樂作品,也不是只為了說明畫面內容的被動因素,而是影視綜合藝術中一個不可缺少的表現手段。因而影視音樂必須按照影視作品所規定的形象、情景、矛盾沖突和風格來創作,只有這樣才能為表現影片的主題、人物和情節服務,與整部影視作品融為一體。
影片《勇敢的心》表現了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來士和蘇格蘭人民英雄反抗外族壓迫的偉大歷史。在人物的個性塑造和表現戰爭的壯闊場面上具有強大的震撼力。這部影片在音樂的運用上,手法比較多樣,既注意到鋪墊史詩性情懷,又注意對具體場景的表現。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對蘇格蘭風笛音樂的運用,無論是在具體場景上還是在賦予它更深的含義上都做得恰到好處。
(2)影視音樂具有間斷性
影視音樂不同於獨立的音樂作品,獨立的音樂是一氣呵成的,而影視音樂在整部作品中要受到影視總體結構的制約,特別是影視蒙太奇的制約。在時空跳躍大的蒙太奇段落,影視音樂時隱時現,表現出間斷性。也就是說,影視畫面持續不斷地展現,而音樂則根據劇情需要,以分段穿插,間歇間現,跳躍進行的方式逐步展開,並受到鏡頭時間的嚴格限制,其精確度常常以秒計算。如影片《洛丁山》中,《When you say noting at all》這段音樂的運用,就是以分段形式在不同的時間段來表達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渲染影片氣氛的。
(3)影視音樂的不完整性
影視音樂與影視作品的關系,就如同交響樂的某一聲部和整部交響樂的關系一樣。交響樂的某一聲部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又不能到音樂會上演奏;而影視音樂中的一個和弦或一個音部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卻也不能在影視音樂中完整地表現出來。也就是說,影視音樂不一定追求結構的完整。另外,影視音樂不像交響樂那樣變化起伏,而是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單純性、鬆散性、靈活性。如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與影片《不能說的秘密》,都是採用以多首不完整音樂形式相串聯的方式來展現影片的主題的。
猜你喜歡:
1. 音樂系畢業論文範文
2.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論文範文
3. 關於音樂的畢業設計論文樣本
4. 音樂系本科畢業論文
5. 音樂開題報告範文
E. 電影音樂賞析那些經典電影中的音樂賞析
1、《beautyandthebeast》電影《美女與野獸》影視原聲
《美女與野獸》是一個創作於18世紀的古老法國童話,原作者是Gabrielle-SuzanneBarbotdeVilleneuve。故事講述了一個被施了咒語的王子變成了一個面目可怕的野獸,後來有一個美麗的女孩愛上了野獸,從而解除了魔法。這個故事早在1946年就曾被法國導演拍成過電影,1991年的迪士尼動畫版本則更讓它更加家喻戶曉。
據悉,比爾·康頓(BillCondon)為迪士尼導演的這部《美女與野獸》還將從1994首演的迪士尼同名百老匯音樂劇中取材。後者根據動畫片改編,劇中由艾倫·曼肯(AlanMenken)和蒂姆·賴斯(TimRice)創作的多首歌曲,都是動畫片里所沒有的。
2、《TheTwoTowers》為電影《指環王》影視歌曲
霍華德肖《HowardShore》為托爾金的《指環傳奇》中獲得巨大成功的第一部電影章節所作的音樂為他贏得了奧斯卡(Oscar)最佳原創配樂獎,這給了他一個驚喜,因為這部音樂有著雄心勃勃的規模和堅定的黑暗意味,這些因素輕易地模糊了典型電影幻想音樂和完成的音樂會作品之間的界限。
它的續集採用了同樣的,通常是瓦格納式的戲劇手法,按照電影的故事情節,進入了更加陰郁和不祥的黑暗角落。前一部由霍比特人啟發而成的牧歌在這里被豐富的民族結構所取代,這些結構擴展了中土世界和人類世界的音樂范圍;挪威小提琴哈丹格爾代表了羅漢和北非的瑞塔,為摩爾多主題增添了色彩;而圓木鼓、迪盧巴、木木琴和西姆巴隆則增添了迷人的紋理。在那裡。樂譜中隱約出現的管弦樂雲朵因肖爾出色的合唱作品而變得明亮起來,這部作品將古老的禮儀影響與伊莎貝爾·貝拉克達利安、獨立流行歌手希拉·錢德拉、本·德爾·馬斯特羅和伊麗莎白·弗雷澤的各種獨奏曲相融合。」戈倫的歌曲《作曲家與抒情詩人弗蘭沃爾什的最後合作》是埃米利亞娜·托里尼的後現代主義焦慮中的比約基,有助於突出故事的現代寓意。
3、《BreakingDawn》是《暮光之城:破曉》的影視原聲
加州樂團Castaneda主唱VegaSchenk最新企劃的普普風電氣雙人組TheBoomCircuits,其繁星閃爍般的電子樂音碎片,搭配有如DeathCabForCutie主唱BenGibbard的嗓音,給人驚喜的錯覺。好像從清澈的吉他picking漫舞漸入至層層堆砌出的合成器濃霧中,然後又在沉淪迷走之後步出薄暮、迎接外頭灑下的暖陽光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