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德國電影界最後的盛筵是科爾貝格嗎
當今的波蘭濱海城市科沃布熱格,在1945年12月前,一直被習慣叫做科爾貝格(Kolberg)。
《科爾貝格》電影海報
電影導演叫做法伊特·哈蘭,曾經執導過《猶太人蘇斯》,是個堅定的反猶主義者,戈培爾的座上賓,納粹政府的“大紅人”。而原舞台劇劇本的作者,則更為著名——被世人譽為“歌德再世”的文學大師,19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已故德國作家保羅·海澤。
然而,這位保羅·海澤本身就是個猶太人。對,崇尚種族主義的反猶導演,在千挑萬選之後,竟然最終採用了猶太文學家的腳本拍電影,用來體現了日耳曼民族那“堅韌不屈的精神”
⑵ 怎麼評價電影《十月圍城》
這是關於革命的電影,整部影片透露著滿滿的民族主義的情懷,每個情節都值得推敲,絕對是一部值得用心去看的好電影,陳德森導演的作品口碑都不錯,這部影片在他的眾多作品中,可能並不是頂尖的,但也算得上是翹楚,關於革命的電視電影都不少,而能讓人靜下心來看的並不多,這是其中的一部。
《十月圍城》這個名字,包含了當時的困境,歷史是沉重的,一切都是為了打破陳舊的格局,迎來嶄新的生活,這種懷抱著民族大義的影片,讓人看得意猶未盡,同時也對歷史一直敬畏,如果沒有那時候的革命,也就不會有現在的生活。
這是電影「天國皇朝」中的截圖,十字軍和耶路撒冷聯軍慘敗,薩拉丁殺光了所有俘虜,天空中都是覓食的禿鷲,使得方圓數里看不到陽光,歐洲人的鮮血讓岩石幾十年內都是紅色。獲勝以後的穆斯林大軍立即揮軍直取已經失去防禦能力的聖城耶路撒冷,歐洲人開始了大逃亡。這時,巴利安挺身而出,率領城中百姓抵禦數十倍的敵人和戰無不勝的薩拉丁,在挫敗了穆斯林大軍的屢次進攻之後,迫使薩拉丁簽訂了城下之盟,以讓出聖城為代價,換取了城中幾十萬百姓的安全撤離和耶路撒冷城的完整。這就是著名的「耶路撒冷圍城之戰」。
⑷ 十月圍城電影評價如何
九十年代之後,尤其是九七香港金融危機之後,香港電影就走上了一條穩步下降的道路。中國在加入WTO之後,隨之也簽訂了當時香港電影人認為的保命符CEPA協議。CEPA簽訂之後,不少香港電影人北上,形成了內地與香港電影合拍史上的一股風潮。一些人保持著香港電影中的市井氣息,一些人選擇了內地較為喜歡的家國敘事脈絡,還有一些走上了一條不斷炒冷飯的不歸路。
2009年好像很近,但又好像很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