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芬蘭電影《希望的另一面》觀後感
《希望的另一面》是導演阿基·考里斯馬基又一部極具個人風格的電影。這位芬蘭電影大師將鏡頭聚焦在難民題材上,用兩條故事線講述了敘利亞難民偷渡到芬蘭後與當地人結識的故事。影片再續黑色幽默的喜劇方式,用極簡美學的電影語言帶領觀眾進入難民與芬蘭本地人的內心世界,表達了導演對個體的悲憫之心以及對芬蘭法律和當地政府的深沉反思與哀愁。在冷峻疏離的影像中,人文關懷不再僅是一句空洞乏力的口號,而是鄰里慷慨伸出的援手,是足以跨越國界和民族的情感力量。
底層難民:生存窘境與人文關懷
種族和移民一直以來都是歐洲電影導演所關心的問題,很多電影以此為中心建構敘事,考里斯馬基在這部影片所呈現的也是一個非常嚴肅的社會問題和問題背後的社會矛盾。
影片的開頭里從煤堆里爬出來的敘利亞難民哈立德,他的目光空洞而又呆滯,穿過黑夜中寂靜的港口,無人知曉也無人在乎他的存在。敘利亞還沒發生戰爭時,他有份體面的工作。當戰火燒到哈立德家鄉時,他和相依為命的妹妹不得不開始流亡的生活。在流亡的日子裡,兩人每天都在擔驚受怕中度過。在匈牙利邊境逃亡被邊防軍發現,一陣騷亂之後他和妹妹走丟了。哈立德跑遍了歐洲的好幾個國家尋找妹妹都沒有找到。之後他偶然上了一艘開往芬蘭的運煤船來到了芬蘭。哈立德忙著尋求芬蘭的庇護,以難民身份安定下來後再尋找自己的妹妹。而芬蘭本地人中有一部分對於難民是很不友好的,在哈立德完成移民審查後,獨自一人等公交車時遭到了芬蘭人的挑釁,三人對哈立德充滿惡意,對他進行嘲諷並准備毆打他。甚至在哈立德跑上公交車的時候,他們仍然把酒瓶扔向哈立德。而哈立德環視四周,所有人都在用冷漠的眼神看著他,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自己。在難民收容所播出的國際新聞中,敘利亞發生大規模的襲擊,當地的兒童醫院瞬間被夷為平地。但就算有這樣的新聞,芬蘭政府還是以不存在軍事襲擊為由,拒絕了哈立德的庇護申請。這一事實極其殘忍,隱喻了芬蘭假意歡迎難民卻不能給予難民保障的虛偽。就是在這種不安和緊張的日子裡,哈立德的心態慢慢地變了。在被當地人無休止的羞辱和政府無情的拒絕後,哈立德變得不再彬彬有禮,也不再注意自己的儀表。也許是他覺得或許自己做出怎樣的努力都不能逃離生存的窘境,他邋遢地出現在垃圾桶旁邊,當維克斯特倫要求他離開時,他張口就說是否要打架。哈立德的戾氣被這個世界完全地激發了出來,但他往往只能繼續在這個荒誕的世界裡卑微地生存下去。
對哈立德來說家人的離世、無止的逃亡和生存的焦慮都是生活帶給他的不幸,可當他認識了熱心助人的伊拉克難民和維克斯特倫等人,他們讓他看到生活的希望。希望的另一面並非絕望,而是灰暗中隱約透出的希冀。面對流浪的哈立德,維克斯特倫先是讓他填飽肚子,接著為他提供一份餐廳的工作和倉庫的住處。餐廳檢查後大叔還自掏腰包找人幫他做了一個假證件,甚至哈立德與妹妹的重逢,也是大叔利用自己的人脈將妹妹安全地偷渡到芬蘭。而當哈立德被判決遣返後,收容所的工作人員拖住押送的警察,幫助哈立德逃走;走在芬蘭街上,哈立德被排外的新納粹組織欺凌,一群流浪漢站出來驅趕他們;餐館的其他夥伴也對他很好,默默地幫助他。哈立德慢慢融入芬蘭這個大群體中,他告訴伊拉克好友自己已經開始喜歡芬蘭這個地方了。在經濟蕭條的大環境下,盡管國家虛偽無情,但是個體卻是黑暗社會中的閃光點,給人以希望和溫暖。部分芬蘭人對難民的惡意與個體的溫情形成對照,考里斯馬基電影中的善與惡的雙重性由此表現出來。
影片最後,哈立德還是逃不過新納粹分子的襲擊,而妹妹也和以前的哈立德一樣,試圖在警局尋求難民庇護。被捅傷的哈立德躺在樹下,前方並非一路坦盪,但的確也看到了希望在召喚。最終的結局到底如何,導演並沒有給我們答案,正如妹妹所說,每個人都只是想活在這人世間。種種設置背後,體現的是導演對善良大眾懷有的信心以及對政府人道冷漠的高度譴責,而真正能用善意擁抱每個人的時代,任重而道遠。
極簡美學:獨特音樂建構敘事
獨樹一幟的音樂也是導演阿基.考里斯馬基電影的另一個特色。對於電影里一貫的木訥沉默的角色來說,音樂才是他們的內心獨白。音樂在考里斯馬基的電影中既成為一種表意手段,也承載著具體的表意內容,成為其電影美學中不可分割與極為獨特的部分。
音樂可以用來解釋人物的內心,使鏡頭獲得足夠的情緒強度,觀眾能夠更好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影片開頭里一個敘利亞難民和一個芬蘭本地人在斑馬線上相遇,他們二人在同一個夜晚失去了家庭的庇護。此時伴隨著音樂「即將在這冰冷死寂的地下長眠」暗示兩人一起走進了無邊的孤寂和黑暗。而在當知道自己被判決遣返的那個夜晚,哈立德拿起樂器獨奏一曲,鏡頭掃向收容所里每一個難民的臉,他們處在失望與悲傷的情緒之中,每個人都在等待最終的結果,可能被庇護或者被遣返。這些難民來自不同的戰亂國家,但此刻大家的心境是一樣的。作為現實主義影片,這樣的代入感更強,觀眾和演員都處在對位的音樂情感之中。
除了幫助烘托影片氛圍,音樂的直觀表意的敘事性在其電影中被運用得非常巧妙。影片中的音樂大多有跡可循,聲源就在畫面里,比如樂隊的現場演唱或者唱片機等,並在表現上具有足夠的時間持續性。如此強調音樂屬於情節內部而不是外部,強化了音樂在其電影中的敘事性意義。哈立德與伊拉克好友在酒吧望向遠方時,兩位芬蘭老人拿著吉他彈起當地民謠「男人在內心悄悄祈願,希望作物保收無恙」。作為男人,他們最樸素的願望就是在這片土地上有一個帶著壁爐的溫暖的家,人們可以通過勞作獲得糧食,養活一家老小。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願望,對難民來說卻遙不可及,他們難以立足,即使找到工作,也沒有足夠的錢把仍在戰火中的家人接過來。此外,維克斯特倫盤下生意慘淡的餐廳後,營業當天唱片機響起音樂「沒有翅膀的生靈,註定停留在灰冷的土地上」,鏡頭給予服務員與廚師的特寫,展現餐廳工作人員對蕭條生意的無奈,擔心自身工資無法按時發放,也為後面維克斯特倫數次更改餐廳的經營策略埋下了伏筆。
音樂除了襯托主人公的心情,渲染氣氛外,還有一種特殊的作用—反諷。當哈立德結束移民局的審問,獨自在酒吧喝酒時,鏡頭將他與門口吹口琴的老漢並置在一起。雖然此時故事情節悲傷憂郁,哈立德不知他該何去何從,但音樂卻很滑稽搞笑,如歌詞「我們徹夜歡愉,黎明已消失不見」。導演在這里沒有設置一句對白,音樂效果因為對白的缺乏反而更強烈,這種轉換方式在哈立德悲劇性命運的敘述中製造出了喜劇因素,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這一情節的沉重性,觀眾不由自主地傾注了更多的同情和哀嘆。
結語
希望的另一面,是不為人知的心酸和渺小。兩位主人公都承受著制度或命運的摧殘,可是他們都不願放棄,而是向命運掙扎,向明天迸發。導演考里斯馬基運用極簡的電影元素把看似冷酷無情的現實包裹在希望的烏托邦中,間接隱喻出看似平靜的芬蘭社會背後的社會問題,展現出導演對於底層難民人生的同情與憐憫。考里斯馬基在電影中不斷探尋著人的主題,寄希望於正義與善良的回歸,給出了對人性價值的人文關懷與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研究價值。
㈡ 有哪些歌曲是電影裡面很大氣很震撼人心的交響樂曲
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在國王的演講中出現過 在X戰警天啟中也出現過 推薦!
㈢ 求找一部小時候看過的外國電影,一個老婦人給女孩吃貌似巧克力,把很多女孩變成了音樂盒的跳舞娃娃。
芬蘭電影《冰雪皇後》Lumikuningatar
劇情簡介
達和父親在偏遠之地經營著一間小旅館,母親被一場大風雪奪去了生命,可憐的姬達自小和父親相依為命。英俊善良的啟是旅館的侍應生,和姬達青梅竹馬,互相吸引,心生愛意。在一個颳起大風雪的晚上,旅館接待了一位身穿白狐皮,配戴瑰麗鑽飾的女人。這位冰雪女神自進入旅館後,一直凝視著啟,啟也似乎被女神的魅力誘惑,對姬達忽冷忽熱。正當姬達想尋找原因的時候,她發現了啟留給她的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救我」......然後她就踏上了路途。途中分別遇到了春姑娘、夏皇後、秋海盜、和冰雪女王。
㈣ 《勇闖奪命島》這部電影的背景音樂和片頭曲,片尾曲
《勇闖奪命島》這部電影音樂如下:
《勇闖奪命島》這部電影的背景音樂叫:Rock House Jail。
《勇闖奪命島》這部電影的片頭曲叫:HummellGetsTheRockets。
《勇闖奪命島》這部電影的片尾曲叫:Mason's Walk。
主題曲為《rock house jail》介紹
作曲:Nick Glennie-Smith / Harry Gregson-Williams / Hans Zimmer。負責《勇闖奪命島》音樂的是曾經給《獅子王》、《斷箭》配樂的漢斯·季默(Hans Zimmer),其作品已經超過100部了。
在電子合成器和傳統器樂的結合上,屢次展現令人震撼的個人風格,特別是在動作電影配樂方面,他獨特的音樂型式已經蔚為風尚,揉合了電子樂的炫麗緊湊,和交響樂的磅礴氣魄。
配樂《Hummell Gets The Rockets》還曾被芬蘭重金屬樂團夢境傳說(Dreamtale),改編成為《The dawn》(破曉),後來因為中國玩家在做魔獸爭霸3同人視頻時用該曲作為BGM成名,才被誤傳稱為「亡靈序曲」。
㈤ 歐美電影,一個小女孩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裡面有個肥女巫,把來的女孩子都變成了音樂盒的芭蕾舞者,逃不出
冰雪女王
LZ說的片段是走散的小女孩去了一個老女巫家裡,女巫總是給她吃白色巧克力,裡面還會有一枚戒指,女孩吃完巧克力就會隨著芭蕾舞模型8印盒放的音樂起舞,舞蹈跟音樂盒上的模型條的一樣。。。
那是芬蘭的一部電影,當時歐洲出了很多這個系列的,不止在CCTV-6播放過,還在CCTV-8播放,每天換一個童話故事(真人版,非卡通),有什麼《白雪公主》還有麵包作的房子里的巫婆吃小孩的故事(《亨舍爾和格萊特》),以及長發美女用她的辮子讓她BF爬上燈塔的那些歐式童話,特懷念。。。後來還出了好多版本的阿拉丁,還有個續集是講阿拉丁的弟弟是從戒指里冒出來的那個,也是我小時天天抱著CCTV-8和6看起來沒晚的時候 。
是真人的,我也想看,看不到了 = =
㈥ 求一部芬蘭電影
地球之夜 Night on Earth
編劇: 吉姆 賈姆什 (Jim Jarmusch)
導演: 吉姆·賈木許 Jim Jarmusch
主演: 維諾娜·賴德 Winona Ryder / 羅貝托·貝尼尼 Roberto Benigni / 碧翠斯·黛爾 Béatrice Dalle
上映年度: 1991
官方網站: http://www.douban.com/lpic/s2554406.jpg
語言: 英語 / 芬蘭語 / 法語 / 德語 / 義大利語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德國 / 日本 / 英國 / 美國
又名: 地球這分鍾
imdb鏈接: tt0102536
X
向我的友鄰推薦Night on Earth
摘要: 地球之夜 / 吉姆·賈木許 Jim Jarmusch / 維諾娜·賴德 Winona Ryder / 1991 / 法國 / 德國 / 日本 / 英國 / 美國
推薦語:
劇情簡介 · · · · · ·
本片包含了5個發生在計程車的狹小空間里的故事;一個黑夜,在世界五個不同城市裡,發生了五次短暫的遭遇。
一,洛杉磯。晚七時零七分。出租汽車女司機科基搭載了選角代理人維莉婭,維多莉婭看中科基,建議科基參加試演,但被一心要當司機的科基婉言謝絕了。
二,紐約。晚十時零七分。黑人青年尤尤搭上一名不稱職的中年司機赫爾穆特的出租汽車回家,尤尤主動提出由他來開到家之後,尤尤擔心赫爾穆特找不著回去的路。
三,巴黎。凌晨四時零七分。一個出租汽車司機把兩名令人煩惱的非洲乘客攆出他的汽車,又搭了一個年輕的盲人,他驚奇地發現,她更能為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辨明方向。
四,羅馬。凌晨四時零七分。一個叫吉諾的計程車司機搭了一個牧師。司機向他作懺悔,大談他的性經歷,牧師聽了心臟病突發而死。
五,赫爾辛基。凌晨五時零七分。出租汽車司機搭載了三個喝得大醉的男人,其中一個叫阿基的剛剛失去工作,他的新車撞壞了,他的女兒懷了孕,他被妻子趕出了家門。
㈦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外國的.關於音樂,關於愛情
ONCE 簡體中文名: 曾經;又名: 情難獨奏 / 一次 / 一生的唯一
以下是豆瓣的介紹
㈧ 有什麼關於小提琴的經典電影啊
1.紅色小提琴
三百年來,一把紅色小提琴在數個國家流浪,與數人的命運緊緊相牽。彷彿有某種魔咒,讓人們為這把琴瘋狂著迷。
小提琴的製造者,是十七世紀義大利的樂器大師(卡路•施齊Carlo Cecchi 飾 )。妻兒死去,難抑悲傷的他,把愛人的血塗在小提琴上,從此琴就輾轉流落到了奧地利。一個練琴的小男孩為了這把琴痴迷,直至倒落在舞台上。
小提琴的流浪從未間斷,從盜墓者,到吉普賽人,到為之自殺的作曲家波普,再到文革期間上海的一位音樂老師。這期間,無論擁有者是否明白小提琴真正價值,都逃不出它的魔力。終於,有鑒別專家知道了小提琴的秘密——它的外殼染著三個世紀前一位大師的血和淚。
2.今生情未了
法國片《Un coeur en hiver》,按本意大約譯作《冬之心》,中文又譯《郎心似鐵》或者《今生情未了》。覺得譯得不準,照我說,不如譯成《今生情了了》。女主角是個小提琴家,美麗自負。男主角是修補小提琴的行家。他幫她修琴。他去看她排練拉威爾的作品,被她迷住,也許是被她的音樂迷住。 她知道他們彼此喜歡。
3.和你在一起
普通百姓劉成(劉佩琦)為讓從小拉小提琴的兒子劉小春(唐韻)的小提琴技藝有較大提升,帶著他從江南來到北京,拜了性格怪異的江老師(王志文)為師,在學習過程中,劉小春逐漸與江老師成為忘年好友。風情萬種的莉莉(陳紅)與劉成父子倆住得很近,她讓劉小春逐漸萌發生出莫名的愛戀。
4.夢幻街少女
正在讀初三的月島滴滴是一個喜歡看書的女孩,她每次都能在借書卡上看到一個叫天澤聖司名字,因此她對這個人充滿了好奇。
滴滴一直喜歡寫詩,有一天她跟好友夕子在討論寫詩的事,夕子告訴滴滴自己收到了情書,但事實上夕子已有了喜歡的人。更沒有想到的是,夕子喜歡的杉村喜歡的是滴滴,滴滴一時間感到十分困惑。
滴滴無意中來到了一個小店,原來店主是聖司的爺爺。認識了聖司之後,聽到了聖司對自己理想的追求之後,也激發了滴滴對自己理想的追求之念。當聖司離開了到義大利學習做小提琴時,滴滴決定要專心寫作。當滴滴完成了作品之後,她發現原來自己高估了自己,就這樣她選擇繼續考高中,這時她非常想念聖司。
一天凌晨,她站到窗邊,突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5.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
下崗工人胡佐衡在路邊撿到一把小提琴後,突然萌發了學琴的念頭,隨後便一發不可收地痴迷於練琴.面對家人、同事、鄰居的疑惑不解、冷嘲熱諷乃至激烈反對,他仍樂詞不疲。在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少年宮老師的幫助下,他的琴藝有了進步,而周圍人也漸漸開始理解他。
本片風格頗似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偷自行車的人》,它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下崗工人胡佐衡在路邊意外撿到一把小提琴後發生的一連串故事。胡佐衡拿著沒人認領的小提琴,突然萌發了到少年宮學琴的念頭,隨後便一發不可收……
6.梅紐因-世紀小提琴
法國小提琴家與音樂紀錄片導演布魯諾·蒙桑容的作品,風格相當接近他在兩年後拍攝的《里赫特:謎》www.douban.com/subject/1828568/,由傳主面對鏡頭,講述他的音樂人生,穿插大量紀錄片影片鏡頭。
7.小提琴與壓路機
一個壓路機司機與一個小提琴琴童的短暫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