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五女拜壽》的內容是什麼
《五女拜壽》是 張駿聲執導的古裝戲曲劇,茅威濤、董柯娣、何英、何賽飛等主演。198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將該劇拍攝為電影,獲得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
講述的是楊繼康做壽,五個女兒女婿前來祝壽,因養女三春及婿鄒應龍禮薄,楊夫人甚不悅。後楊因事獲罪,投靠各女均受拒,唯三春夫婦將其收留。後鄒中舉,楊亦沉冤得雪,因前情不認眾女而只親三女的故事。
❷ 何賽飛簡介及詳細資料
何賽飛,1963年出生於浙江渣殲凳省岱山,家裡有三個女孩,她排行第二。1967年何賽飛的父母離異,她跟隨父親生活。
何賽飛在她十六歲的時候,越劇電影《紅樓夢》、《碧玉簪》在農村放映,何賽飛看完後常回家給父親學上幾段,原本做文化工作的父親看到她樂感挺不錯就支持她去報考越劇團。
1982年何賽飛考入浙江岱山越劇團。1983年調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1985年何賽飛從浙江藝術學校戲曲表演專業畢業。
1986年導演謝鐵驪啟動電影《紅樓夢》,共六部八集的電影拍攝歷時3年,招入了越劇、京劇、呂劇等不同劇種的演員,何賽飛便是其中之一。片中她飾演妙玉,這是她走上銀幕的開始。
何賽飛1994年何賽飛拍攝了李少紅執導的電影《紅粉》和陳凱歌執導的電影《風月》。在《紅粉》中,她飾演青樓女子小萼,演得不溫不火、恰當好處,這部影片也進一步提高了她的知名度。
1995年她獲得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1996年她憑借在《敵後武工隊》中的表演獲得第1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同年接拍了電視劇《情系國脈》、《漢口往事》、《昨日留言》。
2000年,她接拍了20集電視劇《愛是陽光》,並在劇中任女主角。2001年,如旅在郭寶昌導演的電視劇《大宅門》中飾演名妓楊九紅,憑借在這部電視劇中的表現,何賽飛獲得中央電視台美菱杯「觀眾最喜愛的十佳女演員獎」。
2004年出演電視劇《月影風荷》,飾演季文月一角。2005年加盟上海滑稽劇團。2007年12月,何賽飛到寧波出演滑稽戲《太太萬歲》;同年主演電視劇《江湖兄弟》,劇中何賽飛與施羽出演一對在江湖中飄泊的戀人。
何賽飛2008年與湯唯、梁朝偉合作出演李安導演的電影《色戒》;飾演蕭太太一角。
2010年主演電視劇《老馬家的幸福往事》。
2011年,主演電視劇《後宮》,劇中何賽飛飾演的明憲宗的生母周太後。
2012年出演電視劇《唐宮燕》,飾演唐中宗李顯的妻子韋皇後。
2013年與佟麗婭 、楊爍合作出演電視劇《刀客家族的女人》;4月,何賽飛主演的電視劇《那金花和她的女婿》在全國各大衛視黃金檔播出。
2015年,加盟主演抗戰片《那些女人》,飾演水芹媽。
2017年1月27日,在2017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戲曲《薪火相傳》。
何賽飛的父親是一名文藝工作者,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堅持培養女兒的藝術特長,正是有了父親的培養,何賽飛在18歲時就成為了浙江省岱山越劇團的越劇演員。
1983年何賽飛與楊楠相戀。1988年除夕夜,26歲的何賽飛與大她6歲的楊楠結婚。結婚後他們沒有自己的房子,只能和公婆住在一起。婚後何賽飛開始一直不敢要孩子,楊楠也支持她,擔心孩子出生後會影響她的影藝生涯。結婚十改拿年後,何賽飛的兒子出生。
林連昆;伍宇娟;周里京
2000 河流時光 ---- ---- 孫紅雷;趙岩松;涓子 1999 說出你的秘密 企業職員 黃建新 王志文;江珊;王琳 1996 風月 秀儀 陳凱歌張國榮;鞏俐;林建華
1995 紅粉 小萼 李少紅 陳紅;王姬;王志文 1995 天涯歌女 小紅 劉國權 孫松;李嬡嬡;金銘 1995 敵後武工隊 小紅雲 雷獻禾 吳京安;茹萍;劉之冰 1993 雙槍假面人 賽雲霞 薛彥東;姜中元 張新;馬琨;倪保剛 1991 大紅燈籠高高掛 梅珊 張藝謀 鞏俐;曹翠芬;金淑媛 1989 紅樓夢 妙玉 謝鐵驪;趙元 夏菁;陶慧敏;傅藝偉 1988 戰爭見證人 蘇浣 ---- ---- 1988 《唐伯虎》「越劇電影」 沈九娘 ---- ---- 1987 兩宮皇太後 紫鵑 孫占林 王志文;方舒;劉冬 1984 《五女拜壽》「越劇電影」 翠雲 張駿聲 董柯娣;徐愛武;周美姣何賽飛漂亮、大氣、端莊。在越劇界,她是一位「名角」,轉戰影視圈她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她塑造的角色跨越了年齡,從傾國傾城的美人到家長里短的婆婆,她賦予了每一個角色鮮活的生命。她出色的演技不僅打動了觀眾,也奠定了她實力派演員的地位。
❸ 如何評價五女拜壽導演想要表達什麼
《五女拜壽》一個簡單的故事,說真的沒有多少懸念,開了頭便看見了尾。可就是這樣一個故事讓人看見了人性的美好,青春的絢爛。導演想表達的不是該劇的曲辭更優,而是該劇短短幾幕的篇幅內,不但矛盾沖突激烈,高潮迭起,更是濃縮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精華。
中國幾千年歷史上,盛世既多,黑暗時代也多。但中國人道德的傳承卻從來不成中斷過。要是沒有那一點點暖火溫,中國歷史上也不會有那麼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不會有楊繼盛,不會有文天祥,也不會有那麼多普普通通善良的老百姓。我想,即使越來越少人會看戲,現在,將來,那一點點暖火溫總會在一些中國人的心裡溫熱,傳承下去。
❹ 有沒有像《劉三姐》《五朵金花》這樣的音樂電影
《阿詩瑪》
《冰山上的來客》
《天涯歌女》
《漁光曲》
《夜半歌聲》
黃梅戲《天仙配》
越劇《五女拜壽》《追魚》
現代的胡慧中拍的《梁祝》也有對唱,《如果·愛》
梁朝偉王菲的《天下無雙》。張國榮的新版《夜半歌聲》
《鍾無艷》
❺ 求越劇電影《五女拜壽》的下載資源
鏈接:
作品相關簡介:
該劇講述的是尚書楊繼康做壽,五個女兒女婿前來祝壽,因養女三春及婿鄒應龍貧賤,楊夫人不悅趕出府去。
後楊因得罪嚴嵩革職,諸女皆不能依靠,唯三春將其收留。後鄒中狀元,扳倒嚴嵩,楊沉冤得雪,諸女又來拜壽。一番沉浮,楊夫人方知人間冷暖。
❻ 老戲人情之《五女拜壽》
戲曲頻道上又在播放越劇電影《五女拜壽》了,我不由又重溫了一遍。這部老片子記憶里不知看了多少遍了,一搜,才知道拍攝於1984年,比我在世的時間都長遠。
小時候和家人一起看年戲,那時候的村子,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會請戲班子來唱年戲,唱的什麼現在早已記不清了,唯一記住的就是這部《五女拜壽》,講了一個家庭的聚散離合故事,在當年很是流行。這部戲里流派紛呈,扮相精美,據說何賽飛就是通過這部電影走向的大熒屏,被張藝謀看到後,成了《大紅燈籠高高掛》里的梅珊——一個京劇名角,其實何賽飛的氣質還是更適合溫婉抒情的越劇,但京劇更國粹嘛,也更北方味兒。雖說戲曲的流程都是相通的,但看著唱京劇的何賽飛總感覺怪怪的。anyway,這部越劇電影改變了何的命運,此後,她從一個越劇演員華麗轉型為影視劇里的「姨太太專業戶」——哎,當年老謀子怎麼就把她塑造成梅珊了呢。
《五女拜壽》的劇情很簡單,就是一個老父親的兩次過壽五個女兒的不同表現。同一切的老戲一樣,寓教於樂、善惡分明、在講故事的時候述說做人的道理。戲看完了,道理也就明白了。古中國識字的人少,戲曲是非常重要的「說教工具」——席勒認為游戲是人類受教育的本質心態,小孩子做游戲的時候最快樂,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從這點看,老戲就是最好的「游戲的教育」,眾人樂樂,大家怡怡。朱元璋很推崇的《琵琶記》就是講了一個「有始有終、有情有義」的愛情故事。中國人的愛情跟西式的重感覺不同,而是強調一種穩定的關系。夫妻是儒家五倫之一,是為孔子所重視的倫理道德建設。子對於女人,有過一句名言,」唯女子與小人難養」,大概是說年輕姑娘,對於已經為人婦為人母的女人,子還是厚道的。正因為已有家室的女人已經具備了穩定的身份成為倫理的一部分,所以,中式婚姻是不到萬不得已不得變更的。古代離婚很難,有針對女子的」七出」——看上去有七條罪名可列舉,似乎容易,但其實很不易,因為還有「三不去」:為公婆守孝過的不去,有兒子的不去,糟糠之妻不下堂(就是嫁過來時夫家窮,後來丈夫發達了,這種情況是不能離婚的。陳世美之所以被唾罵就是因為觸犯了這條道德。)對照這些,就知道婚姻世界裡是「穩定壓倒一切」了。西諺雲,好婚姻是忍出來的,這種「忍」就是舊式婚姻的一劑良葯了。以前讀書,看到五四那輩人的舊式婚姻就一口否定,認為舊式婚姻必然是不好的,後來看到一位名人總結:舊式婚姻是先苦後甜,因為一開始就知道要忍耐著過完一輩子;新婚姻是先甜後苦,一開始是甜蜜的,一旦觸霉頭就抱怨,就沒忍心和耐心,只想著「自由選擇」。他說的也是一理。
還是言歸正傳,「五女拜壽」的劇情是這樣的。明朝京官楊繼康有五個女兒,大女兒嫁了南京姑爺(尚書之子),二女兒嫁了蘇州富商,三女兒是義女,嫁了自小有婚約的書生鄒文龍,四女兒和五女兒嫁給了同窗好友的兩個兒子,住在杭州。他有一個老伴,比較懼內。六十大壽那天,女兒、女婿們攜帶厚禮上門來拜壽,老夫婦喜上眉梢,無限歡喜。唯獨三女兒夫婦晚到,原來在路上遭遇了山賊,只得兩手空空上門,這惹得老夫人很不開心,將他們貶到後廚吃飯。三姑娘連夜為爹娘趕制了一雙壽鞋——卻被老夫人丟給了下人。眾姐妹們在廳堂言笑晏晏,三姑娘兩口子在客房蜷縮了一夜,多虧侍女翠雲(何賽飛飾演)相助,才有口熱湯喝。人情在這里第一次彰顯:老爺子的昏聵、老夫人的勢利、二姑娘的刁鑽、三姑娘的人貧受欺,都映入眼簾,讓人擔心。
不久,一道聖旨下,老爺子被抄家罷官,二女兒率先跑了,其餘女兒也散了。老夫妻失去了一切,只得離京去投奔女兒們。原先爭著要盡孝的女兒們在這個時候再次表演了孝心。口蜜腹劍的二姑娘惦記著母親的體己,搶著從大姐家接來父母,但聽到二老囊中空空後,變了臉,將父母變相趕了出去……大女兒在家是做不了主的,只得含淚目送二老上路。二老前往杭州,楊老的昔日同窗懼禍不想收留,於是老夫妻只得出門流浪。走到南京郊外,巧遇三姑娘……最好事實證明,三姑娘的心眼最好,就跟李爾王的三女兒一樣。
故事的結局自然是大團圓,在一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後,老爺子再次做壽,五個女兒們(二女人的位子被侍女翠雲頂替了)雙雙來拜壽。這個家庭雖然有過聚散離合,但最後還是圓滿的,這就是中國人所憧憬的生活吧,有坎坷,但終會「大團圓」。魯迅曾批判過國人都是「團圓迷」,這也是國民性之一吧。中國沒有西式的悲劇,有些人一直以為憾事,但趙樹理說的好,外國人也不懂得欣賞中國人的「大團圓」啊。
春節將至,穿越浩浩盪盪的春運也要趕回家,這就是中國人。這份回家的心思,就是團圓的心結。有人說,春節其實是「春劫」,勞心勞力,但國人就是樂此不疲啊。奧德修斯在海上漂流了十年,終於回歸家園,這顆回家的心,古今中外是相通的。
春節是一場大合唱,絕對的主旋律,沒有人能出戲。團圓迷,作為一種民族潛意識,是會遺傳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