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梅-----電影膠片中的獅子,還會吼
哥倫比亞,三星合並後-------女神+馬,
派拉蒙------ 派拉山+一圈星星
城堡石----- 大堡礁
20世紀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的雕塑一樣的
迪士尼-----童話中的城堡下面有walt disney picture
字樣
好萊塢電影------獅身人面像
華納------WB
環球------地球+universal字樣
聯合藝術家------背景是岩石狀的+united artists
新線----電影膠片中的一格
試金石 點石-----黃色的閃電插入藍色的球
獅門影業-----好像獅子座
米拉麥克斯----大M+MIRAMAX
夢工場----晚上的雲彩(很夢幻哦,。好像做夢)
美國電影公司----星條旗+USA
『貳』 向大佬勢力低頭,那些出現在電影開頭的標志,有你熟悉的嗎
近日,國家電影局啟用了新版的「龍標」,其中片頭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變更為「國家電影局」。且時長也從5秒縮至4秒。增加了鎏金動效,浮雕的立體感。
那麼除了每一部中國院線電影的這個標志,那些經常出現在片頭的電影公司標志,你又知道哪些呢?
下面我就帶大家來總結部分影視公司和他們的代表作品。
代表作:《羅馬假日》《阿甘正傳》《教父》《變形金剛》
可以說這個群星環繞的雪山標志是人人盡知,派拉蒙算是好萊塢創立時間最早的電影公司了,成立於1912年。
他們所出品的電影往往場面恢宏,史詩味道濃厚。
代表作:《大白鯊》《侏羅紀公園》《木乃伊》
這個標志也十分好認,「UNIVERSAL」環繞著地球。也成立於1912年。
環球電影公司出品的電影往往特效一流,風格大氣,都是一些硬漢作品。
而且也十分擅長喜劇片,如《冒牌天神》《美國派》等。
代表作:《泰坦尼克號》《星球大戰》《後天》
成立於1935年的20世紀福克斯擅長於科幻電影製作,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是其拿手的而且會深思在科幻背後的意義。
在2004年製作出《機械公敵》就思考了在未來機器人與人類如何相處生活。
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贖》《蜘蛛俠》《卧虎藏龍》
手持火炬的女人從1993年沿用至今。成立於1919年,原名CBC電影行銷公司。
擁有超過5000部經典影片,其中有12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這個電影公司在中國影片中出現頻率也很高,1995年在中國北京設立代表處,出品了《卧虎藏龍》,《大腕》,《功夫》等經典影片。
代表作:《哈利·波特》《黑客帝國》《終結者》
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成立於1923年,由哈里·華納,阿爾伯特·華納,山姆·華納,以及傑克·華納四兄弟創建。
華納兄弟旗下擁有DC 娛樂 公司,並製作DC宇宙系列電影,動畫, 游戲 對抗漫威。
華納兄弟似乎很熱衷於拍攝系列片,比如《黑客帝國》系列,《史酷比》系列,《蝙蝠俠》系列等。
代表作:《貓和老鼠》《亂世佳人》《魂斷藍橋》
米高梅發起成立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並推出了學院獎奧斯卡。
不幸的是在2005年被索尼公司收購,這個曾經擁有170座奧斯卡獎的公司從此不再是獨立製片公司。
代表作:《功夫熊貓》《馬達加斯加》《拯救大兵瑞恩》
這個坐在月亮上釣魚的男孩是其logo,據說是其創作者繪畫藝術家的兒子。
夢工廠創立於1995年,跟其他公司相比確實較晚,而1998年就製作出了《天地大沖撞》《拯救大兵瑞恩》這樣的經典。
而且夢工廠是現在唯一能在動畫領域跟迪士尼叫叫板的電影公司了,旗下有:《埃及王子》《功夫熊貓》《馬達加斯加》《怪物史萊克》《小雞快跑》等動畫佳作。
代表作:《米老鼠與唐老鴨》《獅子王》《加勒比海盜》
1928年一直名叫米奇的老鼠誕生,直到現在經久不衰。這只老鼠既可以帶給你歡笑,又可以毫不留情起訴你,收購你。得罪了米奇大佬還想走?
畢竟迪士尼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而且每年固定一部業內頂級動畫片,拿了不知多少座奧斯卡。
迪士尼=動畫,這個等號確實不是誇張。
現在迪士尼是業內公認的大佬,本身就是一等一的電影 娛樂 公司,迪士尼影片,迪士尼公園等。旗下還有有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漫威漫畫公司,試金石電影公司,好萊塢電影公司,ESPN 體育 等。
而且目前超級英雄電影可以說是迪士尼漫威一家獨大,華納DC也是剛剛從其統治下緩過來氣兒。
向大佬勢力低頭。
『叄』 誰有 好萊塢各電影公司標志LOGO大圖,發一個唄 郵箱 [email protected]
已經發了的
『肆』 誰介紹下美國電影的各個標志
WD是華納...
20th
century
fox
是20世紀福克斯...
帶翅膀的馬應該是哥倫比亞...
還有試金石...
獅子頭是米高梅...
還有NEW
LINE是新線公司...
派拉蒙是個雪山...
還有最後一個..環球影視公司..這個標志是一個地球..、畫面上是universal
就這...
『伍』 電影的標志
以香港電影標志,舉例子如下。
1982年電影進入現代化,標志就是「香港新浪潮電影」的誕生。
我對香港電影最早的感知也差不多是這個時段的電影,但「新浪潮」完全不在我的視野中。
最早進入我視野中的香港電影是成龍的功夫喜劇,《A計劃》、《警察故事》、《飛鷹行動》等等。之後陸續還有《英雄本色》、《龍虎風雲》、《喋血雙雄》、《天若有情》等一系列英雄片/梟雄片。
這些電影幾乎就是我最早對於電影的認識,算得上是啟蒙意義,而即便今時今日這些電影仍舊能夠吸引到我。
這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在不斷反思一個問題,香港電影的根本魅力到底何在?
我的結論是,原因有兩個:
一、香港電影絕少取材文學作品(反倒有不少改編自漫畫),電影劇本都是原創;
二、劇本很多時候都是現拍現寫(即是香港人稱的「飛紙仔」),有時甚至無劇本拍攝(不僅僅王家衛如此)。
《阿飛正傳》(1990)
這在全世界的電影業中都是罕見的,好萊塢、日本、歐洲都不可能有這種拍法,印象中只有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是如此為之(正是要以此與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法國舊電影傳統決裂)。
電影之於文學作品,它首先是一種感知,觀眾是先從影像中產生感知,產生快感(有強弱之分),然後才會產生認知,繼而形成一種意義。
換言之,它是從感知到表意的一個過程。文學作品的接受恰恰相反,它是先從文字元號中產生一種表意系統,然後才會慢慢產生一種感知。
再簡單點說,電影是快感在先,意義在後。無有快感,毋論意義。伯格曼、安東尼奧尼的電影,無論有多麼復雜的表意,但首先他們都會把感知放在第一位,最極端的《假面》《蝕》都是如此。
《假面》(1966)
即便是對真理性問題(終極表意)始終糾結不放的戈達爾,哪怕在他那些最意識形態顯露的電影中,都會有最強烈的感知表達方式。
香港電影即是因為這種絕對「原創」的劇本寫作法以及各種陰差陽錯(電影工業機制、歷史緣由、文化傳統、天生布景板式的城市構造等)的原因,准確的把握到了這種電影的特質。
一切以創造感知為第一要義,這在哪怕最小眾、最文藝的藝術片中也是如此。
香港電影對於文學/文字元號的決絕放棄,造就了影像表達系統的無限豐富性。
香港電影的類型也是完全依據感知與快感出發,我印象中最深刻最歷久彌新的香港電影類型──英雄片、賭片、三級片(包括情色風月、施虐殘暴兩種)、鬼片──都是將感知,將生產快感放在第一位,將意義留在其後。
『陸』 電影製片公司放映在開頭出現的標志性圖標有哪些
20世紀福克斯~~最經典的一個
雪山上面一個弧形星星~~~派拉蒙
還有個獅子,貓和老鼠開頭的那個
夢工廠~~~一個小孩子坐在月亮上釣魚
盾牌裡面一個WB是華納
迪斯尼的城堡
哥倫比亞的女神拿個火炬
估計也就這幾個國際上比較牛的公司了